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韶水文站泥沙间测可行性探索
1
作者 黄永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针对下游湾头水利枢纽工程的影响,长坝站要在下游10 km处新设新韶水文站,目前,各项测试工作已经在新韶站进行。新韶水文站面临泥沙监测挑战,包括监测难度大和经验不足等核心问题,本研究基于2013—2020年连续8 a现场监测数据,综合考量单... 针对下游湾头水利枢纽工程的影响,长坝站要在下游10 km处新设新韶水文站,目前,各项测试工作已经在新韶站进行。新韶水文站面临泥沙监测挑战,包括监测难度大和经验不足等核心问题,本研究基于2013—2020年连续8 a现场监测数据,综合考量单样、断面平均含沙量及水位变幅等关键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并参照相关水文标准,深入分析了新韶站泥沙规律的稳定性及误差幅度。研究旨在探索开展间测工作的可行性,以期优化测验流程、提升监测效率,为未来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悬移质输沙率间测试验方案提供有力支撑,并为类似站点的泥沙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韶水文站 泥沙监测 输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粒径筛分方法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嘉 高仕赵 +4 位作者 冀自青 田双蹄 尚传涛 仇雨茜 蔡豫豪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非固结颗粒的粒度分布在河床或海床稳定性分析、沉积物输移以及沿海扩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数字图像筛分方法。本文依据数据处理结果的维度将数字图像筛分方法分为二维数字图像粒径筛分方法和三... 非固结颗粒的粒度分布在河床或海床稳定性分析、沉积物输移以及沿海扩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数字图像筛分方法。本文依据数据处理结果的维度将数字图像筛分方法分为二维数字图像粒径筛分方法和三维数字图像粒径筛分方法。首先,根据二维数字图像粒径筛分方法所依赖的核心算法将其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和不足。其次,分析了三维数字图像粒径筛分方法并总结了其存在的不足。最后,依据各个方法优缺点提出了“几何”粒度筛分方法和“人工智能”粒度筛分方法相融合的新构想,即前者为后者提供标记训练集,经过训练后后者可以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数字筛分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砂砾 数字筛分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S算法的卵砾石粒径自动识别应用研究
3
作者 蔡豫豪 高仕赵 +1 位作者 张丛林 董晓明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粒径和级配是表征床面组成的重要指标,基于GAS粒径自动识别技术可自动识别粗粒床面粒径并生成级配曲线,能够大幅提高现场采样和分析的效率。为了验证GAS的分割效果,采用GAS提供的默认参数进行分割,同时应用ImageJ软件手动分割进行验证... 粒径和级配是表征床面组成的重要指标,基于GAS粒径自动识别技术可自动识别粗粒床面粒径并生成级配曲线,能够大幅提高现场采样和分析的效率。为了验证GAS的分割效果,采用GAS提供的默认参数进行分割,同时应用ImageJ软件手动分割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AS级配曲线的相对误差为5.7%,相关系数为0.992。另外,采用单参数和多参数敏感性分析法来标准化参数调整方案,gre、can1和can2对GAS提取的级配曲线和特征粒径有显著影响,其中gre起主导作用,而can1和can2控制着砾石边界的检测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床面 级配曲线 GAS算法 数字筛分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S-3A浊度仪在辽河含沙量比测定线及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宇航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11期39-42,78,共5页
为提高OBS-3A浊度仪在辽河含沙量自动测定的适用性,采用对比观测方式对辽河铁岭站进行含沙量比测定线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比测定线后,OBS-3A浊度仪在铁岭站含沙量测定精度可满足三类精度含沙量测定要求,适合于辽河铁岭段含沙量的自动在... 为提高OBS-3A浊度仪在辽河含沙量自动测定的适用性,采用对比观测方式对辽河铁岭站进行含沙量比测定线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比测定线后,OBS-3A浊度仪在铁岭站含沙量测定精度可满足三类精度含沙量测定要求,适合于辽河铁岭段含沙量的自动在线测定。研究成果对于OBS-3A浊度仪在河流含沙量自动在线测定使用上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量 比测定线 OBS-3A浊度仪 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克逊站HHSW-NUG-1型自动在线光电测沙仪比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楠 《陕西水利》 2024年第4期63-64,70,共3页
为提升水文泥沙测验自动化水平,加强新技术使用,基于托克逊水文站测验断面基本情况,在分析河道径流泥沙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比测的方式,建立同位置点自动测沙仪含沙量与人工含沙量关系,采用自动测沙仪示值与断面平均含沙量建立相关关... 为提升水文泥沙测验自动化水平,加强新技术使用,基于托克逊水文站测验断面基本情况,在分析河道径流泥沙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比测的方式,建立同位置点自动测沙仪含沙量与人工含沙量关系,采用自动测沙仪示值与断面平均含沙量建立相关关系进行率定分析,提出HHSW-NUG-1型自动在线光电测沙仪在托克逊水文站测验中数据准确,性能稳定,完全可以替代人工采样方法,可为该仪器在新疆河流测验中的使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克逊水文站 泥沙 光电测沙仪 比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水文设计成果分析总结
6
作者 李雅琴 曹志成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近年,全国各地抽水蓄能电站正在有序开发。湖南省抽水蓄能项目数量多、分布广,特点各异,多位于流域源头支流,上、下水库控制流域集水面积小,属资料稀缺地区中小流域。本研究对湖南省各抽水蓄能电站水文泥沙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降... 近年,全国各地抽水蓄能电站正在有序开发。湖南省抽水蓄能项目数量多、分布广,特点各异,多位于流域源头支流,上、下水库控制流域集水面积小,属资料稀缺地区中小流域。本研究对湖南省各抽水蓄能电站水文泥沙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降雨径流及泥沙区域性分布规律较为明显,与湖南省降雨、径流、泥沙等值线图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设计暴雨与暴雨均值分布趋势会存在差异;设计洪水成果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地理因素、气象条件和流域特性等,较为复杂,汇流参数、集水面积越大,洪峰越大,区域分布规律与设计暴雨分布规律会存在差异。本研究成果可为湖南省及其他区域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设计阶段水文泥沙计算及其合理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抽水蓄能电站 水文分析计算 径流 洪水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头道拐断面形态变化及其对水沙的响应 被引量:22
7
作者 冉立山 王随继 +4 位作者 范小黎 闵石头 赵建明 张瑞峰 曾国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1-540,共10页
根据黄河上游位于弯曲—顺直过渡段的头道拐断面的多年实测水文、泥沙数据和断面资料,分析了断面对上游一系列水利工程在时间尺度上的调整响应过程。结果发现,头道拐断面的形态变化强烈受到上游水库运行的影响,在一系列水库投入运行后,... 根据黄河上游位于弯曲—顺直过渡段的头道拐断面的多年实测水文、泥沙数据和断面资料,分析了断面对上游一系列水利工程在时间尺度上的调整响应过程。结果发现,头道拐断面的形态变化强烈受到上游水库运行的影响,在一系列水库投入运行后,河床粗化现象一直持续到三湖河口断面以下。头道拐断面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在水库运行后表现为先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再增大的三阶段性特征,并且自1986年龙羊峡与青铜峡、刘家峡等水库联合运用以后,该三阶段性特征的变化幅度明显较只有青铜峡、刘家峡水库单独运行时段(1969-1986年)小。另外,自1987年以来,头道拐断面河道的横向摆动速率大幅减小,断面形态及位置趋于稳定,有利于当地百姓正常的生活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值粒径 水库 头道拐断面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外及其邻近海域含沙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孔亚珍 丁平兴 +2 位作者 贺松林 何超 肖文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6-454,共9页
根据2005年7月和11月在长江口外进行的大范围水文、泥沙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沙口外及其邻近海域含沙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含沙量近岸高,外海低,不论夏、秋季与大、小潮,杭州湾含沙量最高,其次是长江口外,临近123&... 根据2005年7月和11月在长江口外进行的大范围水文、泥沙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沙口外及其邻近海域含沙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含沙量近岸高,外海低,不论夏、秋季与大、小潮,杭州湾含沙量最高,其次是长江口外,临近123°E站含沙量比杭州湾,长沙口外含沙量低1~2个数量级;所测量区域内含沙量呈现出显著和复杂的潮周期,大小潮和夏秋季变化特征。对长江口外及邻近海域含沙量时空变化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含沙量分布特征 夏季 秋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体表层悬浮泥沙时空分布对环境演变的响应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勇 韩震 +2 位作者 杨丽君 徐俊杰 刘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5-152,共8页
基于1974-2009年15个时相的陆地卫星影像,采用Gordon模型在长江口地区开展了悬浮泥沙浓度反演研究。对反演结果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近40a来长江口悬浮泥沙浓度最大下降幅度达40%;悬浮泥沙浓度演化规律与长江口来沙量变化规律具有较... 基于1974-2009年15个时相的陆地卫星影像,采用Gordon模型在长江口地区开展了悬浮泥沙浓度反演研究。对反演结果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近40a来长江口悬浮泥沙浓度最大下降幅度达40%;悬浮泥沙浓度演化规律与长江口来沙量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曲线拐点与2003年的长江截流、2006年三峡水库蓄水等重大工程事件吻合良好。在忽略波浪、地形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在长时间跨度范围内,遥感技术反演的长江口悬浮泥沙浓度对长江流域环境变迁与人类水利工程活动响应敏感,较好的揭示了环境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长江口 悬浮泥沙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MS系统在潮滩水沙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蔡守允 魏延文 +2 位作者 汪亚平 柯贤坤 王爱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7-70,共4页
介绍了同步多点观测潮滩水流悬沙浓度、流速和水深的计算机测量系统 (VSMS)的组成 .现场测试表明 ,该测量系统精度较高、性能良好 .
关键词 测量系统 悬沙浓度 流速 水深 潮滩 VSMS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浊度与含沙量、泥沙粒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金同轨 陈保平 +1 位作者 梁春华 唐荣昌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13,共4页
黄河水的浊度与含沙量之间没有固定的比值关系。本文根据浊度与光密度的关系,提出了确定浊度T与含少量C_w的关系需要引入泥沙颗粒比表面积参数S_0,并用黄河上、下游不同河段的的不同粒度分布的泥沙或浑水进行了实测分析,得到了关系式T=a... 黄河水的浊度与含沙量之间没有固定的比值关系。本文根据浊度与光密度的关系,提出了确定浊度T与含少量C_w的关系需要引入泥沙颗粒比表面积参数S_0,并用黄河上、下游不同河段的的不同粒度分布的泥沙或浑水进行了实测分析,得到了关系式T=a(S_n^0·C_w)~b。此式对黄河高浊度水有较好的的普遍意义,并为高浊度水投药自动控制解决了浊度仪与含沙量测定仪表两者读数的衔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浊度 含沙量 泥沙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式传感器测量水流泥沙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小昱 雷廷武 王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9-435,共7页
首次提出了电容法测量水流含沙量的测量方法 ,并研制了两种结构形式的电容传感器 ,尝试测量了水流中泥沙含量与传感器输出间的关系 ,以及温度、径流流速、土壤种类、土壤含盐量对传感器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流泥沙含量与传感器... 首次提出了电容法测量水流含沙量的测量方法 ,并研制了两种结构形式的电容传感器 ,尝试测量了水流中泥沙含量与传感器输出间的关系 ,以及温度、径流流速、土壤种类、土壤含盐量对传感器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流泥沙含量与传感器的输出呈线性关系 ;传感器的输出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流速、土壤种类、土壤含盐量对传感器的输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传感器 测量 水流 泥沙含量 含沙量 土壤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断面法与沙量法冲淤计算成果比较及输沙率资料修正 被引量:33
13
作者 申冠卿 姜乃迁 +1 位作者 张原锋 尚红霞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7,共6页
由于黄河下游各站实测输沙率资料普遍存在漏测现象及部分测次单断沙关系代表性差等原因,造成断面法与沙量平衡法计算冲淤量在一些河段存在着定量甚至定性上的差别,以花园口以上和高村至艾山两河段表现最为突出。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断面... 由于黄河下游各站实测输沙率资料普遍存在漏测现象及部分测次单断沙关系代表性差等原因,造成断面法与沙量平衡法计算冲淤量在一些河段存在着定量甚至定性上的差别,以花园口以上和高村至艾山两河段表现最为突出。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断面法冲淤量不存在累积性误差,它可以真实反映不同阶段泥沙在河道纵横向的沉积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而沙量平衡法计算冲淤时在一些河段则存在明显的失真现象。野外观测的输沙率资料是研究洪水期泥沙调整与水沙间关系、深化河床演变基本规律的基础,为此有必要对输沙率资料进行修正。输沙率修正的主要是在爱因斯坦全沙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输沙率修正系数与实测含沙量间的关系,修正后的输沙率资料基本能反映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实际冲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断面法 沙量平衡法 冲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典型流域水沙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兮之 索安宁 +2 位作者 洪军 毕晓丽 葛剑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0-263,共4页
以黄河中游泾河流域的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和RS技术与基本的水沙数据,分析各子流域水沙变化特点与土地覆被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北部的环江上游、合水川与汭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以及土地覆被空间格局分布差异显著;30多年... 以黄河中游泾河流域的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和RS技术与基本的水沙数据,分析各子流域水沙变化特点与土地覆被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北部的环江上游、合水川与汭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以及土地覆被空间格局分布差异显著;30多年来环江上游的径流量增加了60%而输沙量却增加了1倍多,汭河的径流量减少了约40%而输沙量却减少到1/5,合水川的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而输沙量略有增加;环江上游只有6种土地覆被类型以低密度草地和半荒漠草地为主,汭河有9种土地覆被类型以林地、农田和高密度草地为主,合水川有7种土地覆被类型以林地和郁闭灌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径流量 输沙量 土地覆被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沙输移特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香萍 杨吉山 陈中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8-95,共8页
该文通过对长江上、中、下游 (以宜昌站、汉口站、大通站为代表 )径流量和输沙量自186 5~ 1985年记录的统计以及两者的相关分析 ,阐明了长江水沙输移的时空分布特征 :径流量从上游向下游明显增加 ;输沙量洪季自上游向中游递减 ,下游较... 该文通过对长江上、中、下游 (以宜昌站、汉口站、大通站为代表 )径流量和输沙量自186 5~ 1985年记录的统计以及两者的相关分析 ,阐明了长江水沙输移的时空分布特征 :径流量从上游向下游明显增加 ;输沙量洪季自上游向中游递减 ,下游较中游稍有增加但仍低于上游 ,枯季从上游向下游增加。这种分布特征受河道比降、河流类型、水流流速、沉积物粒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河流输移 季节变化 长江流域 径流量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洞庭湖区水沙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晖 尹辉 +1 位作者 白旸 王月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基于洞庭湖1951—2009年年径流泥沙量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阶段分析法对近60a来洞庭湖水沙的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以年份序列为自变量,对洞庭湖水沙累积量进行多项式函数拟合,结果表明:①近60a来,洞庭湖区除四水入湖水量的趋... 基于洞庭湖1951—2009年年径流泥沙量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阶段分析法对近60a来洞庭湖水沙的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以年份序列为自变量,对洞庭湖水沙累积量进行多项式函数拟合,结果表明:①近60a来,洞庭湖区除四水入湖水量的趋势性不显著以外,三口入湖水沙量、四水入湖沙量和城陵矶出湖水沙量均呈较显著的减少趋势;②洞庭湖水沙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③洞庭湖水沙的演变特征及趋势与下荆江裁弯工程、葛洲坝截流工程、三峡工程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 演变特征 趋势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以来洞庭湖水沙过程变异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光伟 毛德华 +2 位作者 李正最 谭子芳 冯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0-175,192,共7页
为了探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水沙条件变化及其对江湖关系、水情响应、冲淤变化等的影响,以水沙过程变异为主线,利用最新水沙观测资料,采用水文描述法、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数学计量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水沙变异特征和江湖... 为了探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水沙条件变化及其对江湖关系、水情响应、冲淤变化等的影响,以水沙过程变异为主线,利用最新水沙观测资料,采用水文描述法、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数学计量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水沙变异特征和江湖水沙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从年际和代际尺度上看,长江上游降水量减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洞庭湖水沙变异的主要因素;(2)洞庭湖流域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三口分流分沙的锐减,并呈现三口口门趋于淤积的状态,藕池河和虎渡河逐渐走向衰亡;(3)从洞庭湖泥沙沉积量过程线来看,2003—2011年洞庭湖的累计泥沙淤积量仅为3 411万t,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洞庭湖 水沙变异 冲淤变化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短周期悬沙浓度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文祥 杨世伦 +1 位作者 杜景龙 闫龙浩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4,共10页
2003年2月17~24目,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地区进行了大、小潮水文泥沙定点连续观测。用OBS-5观测水深、盐度和浊度,用直读式海流计(SLC9—2)观测不同水层流速,同时获取了不同潮时不同水层悬沙水样。通过对水深、盐度、浊度、悬... 2003年2月17~24目,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地区进行了大、小潮水文泥沙定点连续观测。用OBS-5观测水深、盐度和浊度,用直读式海流计(SLC9—2)观测不同水层流速,同时获取了不同潮时不同水层悬沙水样。通过对水深、盐度、浊度、悬沙浓度和流速等数据进行大、小潮周期对比与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盐度和水流流速变化范围分别为13.5~22.3和0.30~2.13m/s;(2)表层与底层悬沙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80~222mg/L和1019~1300mg/L;(3)一个潮周期内,可出现4次悬沙浓度峰值;(4)通常情况下,悬沙浓度值涨潮大于落潮,大潮大于小潮,但强风或风暴潮会改变大、小潮的悬沙浓度变化格局。研究表明,研究区悬沙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的发育主要是由于“潮泵效应”和盐水异重流引起的对床底侵蚀和泥沙再悬浮造成的。另外,动水絮凝和滩槽之间泥沙交换,也对最大浑浊带的形成与发育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最大浑浊带 OBS 潮泵效应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名海域水体表层悬浮泥沙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戴志军 韩震 +2 位作者 恽才兴 陈建勇 任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462,共8页
利用Gorden关系式,从茂名海域的多时相卫星影像定量反演了表层悬浮泥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经近期该海域实测悬沙资料验证表明,茂名沿海水体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偏低,一般低于200 mg/L;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在空间尺度上由岸向海呈带状分布,... 利用Gorden关系式,从茂名海域的多时相卫星影像定量反演了表层悬浮泥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经近期该海域实测悬沙资料验证表明,茂名沿海水体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偏低,一般低于200 mg/L;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在空间尺度上由岸向海呈带状分布,并逐渐降低,其中-1 m以浅区悬沙浓度最高,一般可超过100 mg/L,-10 m以深区浓度最低,一般低于20 mg/L。此外,沿海水体表层悬沙浓度往往在冬季高于夏季,大风天气高于平常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泥沙 时空分布特征 遥感 茂名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吸附石油的数学模型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文谦 晁晓波 黄勤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50-57,共8页
石油在天然水体中常以浮化油的形式存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系统地探讨了泥沙对乳化油的吸附特性,建立了相应的吸附模型,研究了含沙浓度、泥沙粒径、乳化油溶液的初始油浓度以及水流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是... 石油在天然水体中常以浮化油的形式存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系统地探讨了泥沙对乳化油的吸附特性,建立了相应的吸附模型,研究了含沙浓度、泥沙粒径、乳化油溶液的初始油浓度以及水流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是对水环境中石油的扩散输移及其转化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油 吸附特性 油污染 泥沙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