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淬急冷对高钛矿渣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梓馨 李军 +2 位作者 卢忠远 李晓英 徐陈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4-150,共7页
本工作制得了风淬急冷高钛矿渣,研究了风淬急冷对其结构的影响,并将其与自然冷却和水淬急冷高钛矿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然冷却高钛矿渣中结晶矿物较多,Q_(0)、Q_(1)、Q_(2)和Q_(3)硅酸盐结构共存,Ti以四配位和六配位为主;水淬急冷高... 本工作制得了风淬急冷高钛矿渣,研究了风淬急冷对其结构的影响,并将其与自然冷却和水淬急冷高钛矿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然冷却高钛矿渣中结晶矿物较多,Q_(0)、Q_(1)、Q_(2)和Q_(3)硅酸盐结构共存,Ti以四配位和六配位为主;水淬急冷高钛矿渣中结晶矿物的种类及含量降低,硅酸盐结构以Q_(0)、Q_(1)和Q_(2)为主,Ti^(4+)以[TiO_(5)]的形式进入到玻璃网络中;风淬急冷高钛矿渣为连续玻璃相,硅酸盐结构以Q_(0)和Q_(2)为主,粗颗粒中Ti以五配位为主,随其粒径减小,四配位和六配位Ti阴离子团出现。Ti的配位数整体升高并进入玻璃体结构中与硅铝酸盐连接形成玻璃网络骨架,增强了玻璃网络聚合度,提高了风淬高钛矿渣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矿渣 风淬急冷 硅酸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改性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凯 庞佳伟 +3 位作者 吴伯荣 陈实 吴锋 杨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3-837,共5页
为了提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网络强度,介绍了对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改性的3种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表面修饰工艺,在常压条件下制备了SiO2气凝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结果表明,SiO2... 为了提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网络强度,介绍了对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改性的3种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表面修饰工艺,在常压条件下制备了SiO2气凝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具有较好的疏水特性.表面修饰剂三甲基氯硅烷在正己烷中的体积分数为6%,表面修饰时间为24 h时,气凝胶具有优化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气凝胶 改性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矿化中的无定形碳酸钙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旭荣 蔡安华 +2 位作者 刘睿 潘海华 唐睿康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文综述了无定形碳酸钙的结构、合成和表征方法,阐明了无定形碳酸钙是一种热力学上的不稳定相。具有功能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功能蛋白质以及无机镁离子等添加剂对它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抑制它的转化;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将转化成结晶态的... 本文综述了无定形碳酸钙的结构、合成和表征方法,阐明了无定形碳酸钙是一种热力学上的不稳定相。具有功能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功能蛋白质以及无机镁离子等添加剂对它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抑制它的转化;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将转化成结晶态的碳酸钙。无定形碳酸钙具有高可溶性、各向同性和可塑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得生物采用它作为生物矿物的前体来矿化,形成具有精美结构的各种生物矿物。通过对无定形碳酸钙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矿化的机理,更好地仿生合成和制备各种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碳酸钙 生物矿化 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氧化锆水合物红外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大志 罗毅 +5 位作者 杨兰 姚琨 修向前 王正 汤洪高 袁望治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81-486,共6页
用红外吸收光谱(IR)结合X射线衍射(XRD)、差热(DTA)和热失重分析(TG)详细研究了氧化锆前驱物(溶胶凝胶法制得的非晶态氧化锆水合物)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非晶态氧化锆水合物中有三种不同的进程结构。它表现为不... 用红外吸收光谱(IR)结合X射线衍射(XRD)、差热(DTA)和热失重分析(TG)详细研究了氧化锆前驱物(溶胶凝胶法制得的非晶态氧化锆水合物)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非晶态氧化锆水合物中有三种不同的进程结构。它表现为不同条件下制得的非晶氧化锆水合物的红外吸收谱在1700~1200cm-1水和羟基的弯曲振动吸收区出现1633、1551、1400和1340cm-1四个不同的羟基吸收峰。这表明样品中有三种不同近邻结构的羟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非晶氧化锆水合物的近邻结构模型。造成这种结构差异的原因是制备过程中溶胶-凝胶反应的羟基浓度的不同。非晶态氧化锆水合物晶化后生成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纳米氧化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们的不同近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分析 非晶材料 结构 纳米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BCN的制备及其导电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万金 华中 +6 位作者 姚斌 刘力 苏文辉 陈万金 华中 丁炳哲 胡壮麒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8-472,共5页
以六方BN和石墨粉为原料,通过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出非晶BCN粉在1470K,1.33×10-3Pa的条件下,对非晶BCN进行烧结,获得了块状非晶BCN化合物.对其电导率测量的结果表明:在室温至560K范围内,它属... 以六方BN和石墨粉为原料,通过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出非晶BCN粉在1470K,1.33×10-3Pa的条件下,对非晶BCN进行烧结,获得了块状非晶BCN化合物.对其电导率测量的结果表明:在室温至560K范围内,它属于半导体,能降为0.11eV.在560—740K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半导体 BCN 半金属 球磨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类金刚石薄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谷坤明 汤皎宁 +1 位作者 李均钦 杨钦鹏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类金刚石膜中的金属粒子可缓解类金刚石薄膜中由于制备态产生大内应力而导致的膜厚受限这一矛盾,能显著改变薄膜各种性能.述评了金属-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工艺、不同金属粒子对DLC薄膜形态、键结构、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 类金刚石膜中的金属粒子可缓解类金刚石薄膜中由于制备态产生大内应力而导致的膜厚受限这一矛盾,能显著改变薄膜各种性能.述评了金属-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工艺、不同金属粒子对DLC薄膜形态、键结构、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的影响,指出在金属粒子对DLC膜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面还有很多待确定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膜 含金属碳膜 Me—DLC 薄膜改性 薄膜应力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非晶合金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卫国 李伟祥 +1 位作者 王飙 姚素薇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4期33-36,共4页
通过对Fe-W、Ni-W等9种非晶合金电沉积过程的分析,总结了电沉积条件(镀液组成、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及镀层组成对镀层结构的影响,认为电沉积条件直接影响镀层中添加元素的含量,间接影响镀层结构。添加元素及其含量才是形成非晶镀层... 通过对Fe-W、Ni-W等9种非晶合金电沉积过程的分析,总结了电沉积条件(镀液组成、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及镀层组成对镀层结构的影响,认为电沉积条件直接影响镀层中添加元素的含量,间接影响镀层结构。添加元素及其含量才是形成非晶镀层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非晶合金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石墨碳膜的制备及其与类金刚石碳膜的区分 被引量:19
8
作者 杜军 何家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8,12,共4页
类金刚石碳膜的碳键结构一般以sp3为主,用离子束辅助磁控溅射制备了以sp2为主的非晶碳膜,即类石墨碳膜.分析类石墨碳膜的成分、组织结构,并通过这些结果区分类石墨碳膜与类金刚石碳膜.采用卢瑟福背散射谱(RB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 类金刚石碳膜的碳键结构一般以sp3为主,用离子束辅助磁控溅射制备了以sp2为主的非晶碳膜,即类石墨碳膜.分析类石墨碳膜的成分、组织结构,并通过这些结果区分类石墨碳膜与类金刚石碳膜.采用卢瑟福背散射谱(RB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谱(XPS)、四点探针法(FPM)分析了成分、组织结构及电阻率,结果表明:制备碳膜的晶体结构是非晶,碳键结构以sp2为主,电阻率在10-4~10-2 Ω·(m之间.证明这种非晶碳膜不同于类金刚石碳膜(sp3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碳膜 类石墨碳膜 碳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模板硼酸盐[C_4H_(12)N]·[B_5O_6(OH)_4]变温红外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潘春阳 李大光 +2 位作者 胡升 赵丰华 欧阳萍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4-947,共4页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有机胺硼酸盐[C4H12N].[B5O6(OH)4],通过单晶衍射的手段解析其晶体结构。在不同温度下对该物质进行加热,观察其红外光谱的变化判断其内部的结构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并通过热重分析进行补充说明。紫外发光光谱的测...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有机胺硼酸盐[C4H12N].[B5O6(OH)4],通过单晶衍射的手段解析其晶体结构。在不同温度下对该物质进行加热,观察其红外光谱的变化判断其内部的结构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并通过热重分析进行补充说明。紫外发光光谱的测试表明,使用368 nm的激发光照射样品,可以得到430 nm,470 nm的发射光谱。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后,该物质的发光特性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温的改性实验证实有机胺硼酸盐是一种可能的白光LED上的蓝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模板 硼酸盐 红外 发光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合金Fe_(73.5)Cu_1Nb_3Si_(13.5)B_9的激波晶化及其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佐权 张远第 吕毓松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7-263,共7页
研究了非晶合金Fe73 .5Cu1Nb3Si13 .5B9(FINEMET)的激波晶化。与退火晶化比较 ,激波晶化具有一系列鲜明特征 ,这些特征是固态下扩散性相变理论难以解释的 ,有深刻的物理内涵。
关键词 非晶合金 激波晶化 退火晶化 纳米材料 X射线衍射 差热分析 FINEMET 透射电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G:Er^3+纳米粉体的合成及上转换发光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锋锋 张明熹 +3 位作者 李如椿 王少燕 沈毅 Charles Christopher Sorrell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8-721,730,共5页
以稀土氧化物、硝酸铝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铒掺杂的钇铝石榴石(Y3Al5O12,YAG)纳米晶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确定前驱体和不同温度处理的粉末的相组成,同时表明在1200℃形成了结晶完全的YAG相。该粉体在... 以稀土氧化物、硝酸铝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铒掺杂的钇铝石榴石(Y3Al5O12,YAG)纳米晶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确定前驱体和不同温度处理的粉末的相组成,同时表明在1200℃形成了结晶完全的YAG相。该粉体在波长为980nm的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发射出中心波长为666nm的红色上转换荧光及525nm、556nm的绿色上转换荧光,分别对应于Er3+离子的4F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跃迁。其中666nm的上转换荧光为双光子过程,激发态吸收和能量转移是主要的上转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Er3+ 上转换发光 纳米粉体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_2Fe_(14)B/α-Fe/非晶Nd-Fe-B三相纳米交换耦合磁体中的结构弛豫 被引量:2
12
作者 计齐根 田宗军 +2 位作者 顾本喜 章建荣 都有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用旋淬法制备了Nd2Fe14B/α-Fe基复相纳米交换耦合磁体粉末样品.发现样品由于在室温下的结构弛豫导致磁性能的较大变化.在淬态Nd-Fe-B非晶相和Nd2Fe14B/α-Fe纳米晶共存的三相交换磁体中,其效果更为... 用旋淬法制备了Nd2Fe14B/α-Fe基复相纳米交换耦合磁体粉末样品.发现样品由于在室温下的结构弛豫导致磁性能的较大变化.在淬态Nd-Fe-B非晶相和Nd2Fe14B/α-Fe纳米晶共存的三相交换磁体中,其效果更为明显.而在淬态完全非晶态或晶态的单相或复相交换磁体中,结构弛豫对磁性能的影响较弱.淬态Nd10Fe83B6In磁体粉末经过在室温下置放1年时间后,内禀矫顽力Hc由刚出炉时的296kA/m增加至384kA/m,剩磁比mr从0.55增至0.62非晶相的存在为晶粒发展完备的晶界提供了可能.应力和缺陷集中的边界区域的结构弛豫和原子调整使得相邻接的相与相、晶粒与晶粒之间的结晶学相关性提高,交换耦合增强.同时完善的晶界也增强磁体的磁硬化.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结构弛豫的最终结果使得衍射峰宽化,极有可能在晶界处形成了畸变的晶间相.而正是这种畸变的晶间相对磁性能的增强起了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2FE14B/Α-FE 多相纳米交换耦合磁体 结构弛豫 晶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Fe_(73-5)Cu_1Nb_3Si_(13-5)B_9激波晶化的X射线衍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德东 刘应开 +2 位作者 马力 刘佐权 许林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27-29,共3页
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激波对Fe735Cu1Nb3Si135B9 非合金的作用. 结果表明: 激波能使非晶态转变为纳米晶. 晶化主相αFe 晶粒尺寸为20 ~50 nm , 晶格常数比纯Fe 的小. 同时形成了多种中间相和亚... 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激波对Fe735Cu1Nb3Si135B9 非合金的作用. 结果表明: 激波能使非晶态转变为纳米晶. 晶化主相αFe 晶粒尺寸为20 ~50 nm , 晶格常数比纯Fe 的小. 同时形成了多种中间相和亚稳相. 差热分析进一步证实, 非晶的激波晶化比较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化 非晶态 激波处理 X射线衍射 非晶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非晶化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启光 李家镕 +1 位作者 李再光 胡汉起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23-130,共8页
本文采用5~10kW高功率和高扫描速度的CO_2激光束在铸态共晶试样上第一次获得了激光非晶态.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激光非晶态熔区的组织特征及转变的过程.用显微硬度计检测了激光非晶化熔区的硬度分布,并研究了成分、冷却条件及... 本文采用5~10kW高功率和高扫描速度的CO_2激光束在铸态共晶试样上第一次获得了激光非晶态.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激光非晶态熔区的组织特征及转变的过程.用显微硬度计检测了激光非晶化熔区的硬度分布,并研究了成分、冷却条件及不同激光工艺参数对熔区硬度分布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激光熔区的表层白亮组织,确认了非晶态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非晶化 共晶合金 非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辐射光谱在玻璃和熔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永强 孙国忠 +1 位作者 杨钧 王卉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58,共4页
介绍了FT IR辐射光谱的理论基础和利用 5 DXFT IR光谱仪进行辐射光谱测量的方法。讨论了样品的自吸收效应 ,加热温度、选择性反射带和粒度以及衬底等物理条件对红外辐射光谱的影响。最后介绍了FT IR辐射光谱在玻璃和熔体结构研究中的... 介绍了FT IR辐射光谱的理论基础和利用 5 DXFT IR光谱仪进行辐射光谱测量的方法。讨论了样品的自吸收效应 ,加热温度、选择性反射带和粒度以及衬底等物理条件对红外辐射光谱的影响。最后介绍了FT IR辐射光谱在玻璃和熔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光谱 玻璃结构 熔体结构 晶格振动 非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冷变形对化学镀Ni-Sn-P非晶态合金晶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金库 冯皓 +3 位作者 邢广忠 邵光杰 沈德久 王玉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本文研究了大冷变形对化学镀NiSnP非晶合金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变形促进了晶化,不仅降低了NiSnP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而且在冷变形过程中就有晶化产生。
关键词 冷变形 晶化 化学镀 镀合金 非晶态合金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45)Co_7Cr_(15)Mo_(10)Y_2B_6C_(15)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金花 连法增 +3 位作者 倪晓俊 刘辉 李德仁 卢志超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116,共4页
为了明确Fe基块体非晶材料的晶化过程,通过铜模吸铸法制备了Fe45Co7Cr15Mo10Y2B6C15块体非晶合金,采用连续和等温差热扫描量热法对非晶合金在1 000 K以下的晶化动力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973 K时效后的晶化产物为铁的碳化物;晶化... 为了明确Fe基块体非晶材料的晶化过程,通过铜模吸铸法制备了Fe45Co7Cr15Mo10Y2B6C15块体非晶合金,采用连续和等温差热扫描量热法对非晶合金在1 000 K以下的晶化动力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973 K时效后的晶化产物为铁的碳化物;晶化过程的激活能达到了555.9 kJ/mol,非晶热稳定性良好;Avrami常数n值接近2,随着退火温度的变化,n值没有明显的变化,非晶晶化机理没有发生改变,而放热峰宽随着退火温度的降低明显宽化,说明非晶晶化过程是一个二维扩散控制的形核与长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非晶合金 晶化行为 动力学 激活能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中稀土离子4f^N组态内光子跃迁强度的计算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上达 賴昌 段昌奎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29-532,537,共5页
在介绍晶体场导致稀土离子“能级分裂”和4fN组态内单光子跃迁的宇称禁戒的“部分解除”的基础上,讨论了该组态内单光子、双光子跃迁及电子拉曼散射几率计算的国际动态,总结了我们在此领域的工作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设想。
关键词 光跃迁强度 稀土离子 晶体场 多体微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温度对c-Si(100)面生长a-Si∶H薄膜结构特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耐根 胡秋发 +3 位作者 许文祥 吴小元 黄海宾 周浪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3-1459,共7页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不同基底温度下在硅(100)表面沉积生长氢化非晶硅薄膜的过程。Si-H体系的原子间相互作用采用Murty-Tersoff势计算。结果得到: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a-Si∶H薄膜表面粗糙度降低,内部致密度提高,H原子、Si-H键和悬...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不同基底温度下在硅(100)表面沉积生长氢化非晶硅薄膜的过程。Si-H体系的原子间相互作用采用Murty-Tersoff势计算。结果得到: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a-Si∶H薄膜表面粗糙度降低,内部致密度提高,H原子、Si-H键和悬挂键密度均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粗糙度和致密度随基底温度变化的原因是基底温度升高增大了表面原子的扩散能力;而H原子和Si-H键等含量随基底温度升高而下降是因为高温下Si-H弱键更易断键导致。悬挂键密度随基底温度升高而降低则主要是由于内部原子的晶化率增大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结构 薄膜 氢化非晶硅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SnO_2的晶化(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祖耀 张酣 +1 位作者 钱逸泰 范成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17,共5页
研究用化学制备的SnO_2在各种不同温度和辐照条件下的晶化。实验表明,非晶SnO_2在200℃下是稳定的,高于200℃开始逐步晶化,在电子和γ-射线辐照下会生长出SnO_2针状晶体或晶须。
关键词 SNO2 晶化 辐照 非晶态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