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烷部分氧化制取丙烯醛Ⅰ.多组份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杜鸿章 王贤高 +2 位作者 迟亚武 胡椒叶 李文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对丙烷氧化制取丙烯醛的多组份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制备研究和TPR、XRD表征。结果表明Bi-V-Mo-O与Bi-V-W-O催化剂对丙烷氧化制取丙烯醛具有较高的活性与选择性,Ag+是优良助剂。添加Ag+调变的Ag-Bi-... 对丙烷氧化制取丙烯醛的多组份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制备研究和TPR、XRD表征。结果表明Bi-V-Mo-O与Bi-V-W-O催化剂对丙烷氧化制取丙烯醛具有较高的活性与选择性,Ag+是优良助剂。添加Ag+调变的Ag-Bi-V-Mo-O催化剂在490℃、0.004MPa、3000ml/(gcath)条件下,丙烷转化率为46.9%,丙烯醛选择性为52.8%。TPR和XRD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份 氧化物催化剂 助剂 丙烯醛 丙烷部分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烷部分氧化制取丙烯醛Ⅱ.反应工艺条件和反应器结构与材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贤高 杜鸿章 +2 位作者 迟亚武 胡椒叶 李文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3-77,共5页
研究了反应工艺条件和反应器结构与材质在Ag-Bi-V-Mo-O催化剂体系下对丙烷部分氧化制取丙烯醛反应的影响,确定较合适的反应工艺条件为:温度490℃,空速3000毫升/(克催化剂小时),C3H8/O2=0.7—0.... 研究了反应工艺条件和反应器结构与材质在Ag-Bi-V-Mo-O催化剂体系下对丙烷部分氧化制取丙烯醛反应的影响,确定较合适的反应工艺条件为:温度490℃,空速3000毫升/(克催化剂小时),C3H8/O2=0.7—0.8,N2含量为10%—15%。且研究表明反应器的结构与材质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影响很大,反应器床层上端应有一定的自由空间,玻璃反应器比铁反应器能获得较高的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醛收率。根据反应温度和反应器结构对丙烷氧化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氧化 丙烯醛 反应器结构 材质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豆醛的选择氧化 被引量:9
3
作者 林静 林敏 +1 位作者 隋乐恕 郭奇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45-748,共4页
报道了用巴豆醛选择氧化制备巴豆酸的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产品纯度高.并研究了影响反应产率诸因素。
关键词 选择氧化 丁烯醛 席夫碱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促进Sommelet反应制备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 被引量:3
4
作者 叶伟东 沈润溥 +2 位作者 胡四平 虞国棋 沈华良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共2页
1-氯-2-甲基-4-乙酰氧基-2-丁烯与乌洛托品成盐后水解,得到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中间体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用微波辐射可促进水解,反应0.5h收率可达77%。
关键词 4-乙酰氧基-2-甲基-2-丁烯醛 维生素A 中间体 Sommelet反应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对Mo-Bi-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铭岫 高元哲 王继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用共沉淀法在Mo Bi O催化剂中加入Er2 O3,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Er2 O3添加量、反应温度、异丁烯浓度、原料气流量等对异丁烯转化为甲基丙烯醛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 ,添加Er2 O3可明显提高异丁烯的转化率和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 ,Er2 O... 用共沉淀法在Mo Bi O催化剂中加入Er2 O3,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Er2 O3添加量、反应温度、异丁烯浓度、原料气流量等对异丁烯转化为甲基丙烯醛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 ,添加Er2 O3可明显提高异丁烯的转化率和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 ,Er2 O3的添加量为 15 %时 ,甲基丙烯醛产率最高。用XRD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组成 ,Mo Bi O催化剂的成分主要是α Bi2 Mo3O1 2 ,添加Er后出现了Er2 Mo3O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3 Mo-Bi-O催化剂 异丁烯 甲基丙烯醛 部分氧化 催化性能 氧化钼 氧化铋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合成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荣 严之光 陶志福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5年第8期407-409,共3页
本文研究了在碱性溶液中,苯甲醛与乙醛缩合制备肉桂醛的反应,探索出本合成法的最佳反应条件,摩尔收率达57%,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肉桂醛 苯基丙烯醛 合成条件 苯甲醛 乙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醛及其衍生物基态脱羰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邵国泉 方维海 +1 位作者 陈光巨 刘若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830-835,共6页
用从头算自洽场分子轨道方法和能量梯度技术,研究丙烯醛及其衍生物基态脱羰反应的机理,用二级微扰方法考虑电子相关效应.结果表明基态丙烯醛脱羰为一简单反应,反应涉及三中心过渡态.取代基对丙烯醛脱羰反应仅有较小的影响,从计算... 用从头算自洽场分子轨道方法和能量梯度技术,研究丙烯醛及其衍生物基态脱羰反应的机理,用二级微扰方法考虑电子相关效应.结果表明基态丙烯醛脱羰为一简单反应,反应涉及三中心过渡态.取代基对丙烯醛脱羰反应仅有较小的影响,从计算的势垒可以推得基态丙烯醛及其衍生物热脱羰是很困难的,但是,光激发得到的丙烯醛很可能首先通过内转换成系间窜跃回到基态,然后发生脱羰反应,即基态脱羰很可能在其光解离反应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醛 脱羰反应 分子轨道法 衍生物 微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选择性脱水制备丙烯醛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维苗 丁云杰 +2 位作者 宁丽丽 龚磊峰 吕元 《工业催化》 CAS 2009年第7期1-5,共5页
生物柴油以其环保性和可再生性而被公认为是可替代石化柴油的新型能源,其迅猛发展将导致其副产物甘油的大量过剩,因此,开发和深度利用甘油,使其成为新一代从生物质到化学品的转化平台成为近期研究热点,其中,甘油脱水制丙烯醛是重要途径... 生物柴油以其环保性和可再生性而被公认为是可替代石化柴油的新型能源,其迅猛发展将导致其副产物甘油的大量过剩,因此,开发和深度利用甘油,使其成为新一代从生物质到化学品的转化平台成为近期研究热点,其中,甘油脱水制丙烯醛是重要途径。综述了实现该过程的催化剂体系研究进展,探讨了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条件对甘油脱水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甘油脱水的反应路径,以期对开发高性能催化体系和合理工艺提供参考。由于匀相催化剂存在活性低、操作条件苛刻和设备腐蚀等缺点,开发的重点集中在固体酸催化剂上,虽然活性较高,但易失活,稳定性差。仍需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性能,同时结合反应器和工艺的设计和选择,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甘油 脱水 丙烯醛 生物柴油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醛光致脱羰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来才 黄忠平 唐作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742-746,共5页
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丙烯醛基态和激发态的反应途径,通过比较不同反应途径的反应势垒和中间产物构型的稳定性,从理论上得出该反应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 丙烯醛 反应途径 光致 过渡态 脱羰反应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选择性氧化制丙烯醛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乐夫 吴国华 +2 位作者 何建华 黄醒帆 黄仲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80-87,共8页
采用微反--色谱联用装置,对丙烯在 Bi-Co-Mo 氧化物催化剂上选择性氧化的上下限操作体系分别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出了最佳操作条件,其中最佳温度对两种系统都是330℃,而最佳空速对于上限操作(丙烯浓度=13%)为13500h^(-1) ,对下限操作(... 采用微反--色谱联用装置,对丙烯在 Bi-Co-Mo 氧化物催化剂上选择性氧化的上下限操作体系分别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出了最佳操作条件,其中最佳温度对两种系统都是330℃,而最佳空速对于上限操作(丙烯浓度=13%)为13500h^(-1) ,对下限操作(丙烯浓度=1. 5%)为18000h^(-1) 。对两种体系分别由实验数据导出了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氧化 丙烯醛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从甘油制备丙烯醛实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新军 吴蓉 宋明友 《巢湖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7-68,共2页
由甘油与硫酸作用制备丙烯醛 ,是早期广泛用于实验室的制备方法。鉴于硫酸是腐蚀性强酸 ,甘油在高温条件下与其作用制丙烯醛时炭化现象严重 ,影响产率。研究以硫酸氢钾与甘油作用制备丙烯醛 ,旨在克服炭化现象 ,提高收率。
关键词 甘油 制备 丙烯醛 实验方法 硫酸 硫酸氢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现状(Ⅱ)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碧林 曾令可 +3 位作者 刘平安 王慧 税安泽 刘艳春 《陶瓷》 CAS 2006年第10期7-8,19,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稀土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研究进展,研究了ABO3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对各种气体的催化效果及反应机理,并讨论了催化剂的S与P的中毒机理。对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的优缺点以及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催化 机理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醛的合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旭冰 普正文 +1 位作者 陈光勇 刘光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以苯酚为原料,经酯化、Fries重排、烷基化、Vislsmeier反应等,合成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醛。方法:查阅、分析、归纳相关文献,设计出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的合成路线,运用化学合成法合成该目标产物,并检测其纯度。结果... 目的:以苯酚为原料,经酯化、Fries重排、烷基化、Vislsmeier反应等,合成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醛。方法:查阅、分析、归纳相关文献,设计出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的合成路线,运用化学合成法合成该目标产物,并检测其纯度。结果:通过实验研究,合成了-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醛。结论: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醛的熔点为88~90℃,收率76.9%,纯度9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醛 对羟基苯乙酮 4-苄氧基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豆醛选择性催化加氢的研究
14
作者 徐之雒 张景文 +1 位作者 蒋育林 黄化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848-850,共3页
利用P-2-Ni催化剂对巴豆醛常压催化加氢生成正丁醛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对巴豆醛的α,β-烯键有很高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同时,合成了P-2-Co、P-2-Co-Ni催化剂,并选择了巴豆醛的加氢条件。
关键词 巴豆醛 多相催化 选择性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环氧-2-戊烯醛多相催化加氢
15
作者 宋树忠 俞俊学 奚祖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14,共4页
研究了多相钯和镍催化剂上4,5-环氧-2-戊烯醛的催化加氢。发现钯催化剂上加氢产物为4,5-环氧戊醛(1)和2-羟基四氢吡喃(2),而镍催化剂上加氢产物为2和1,5-戊二醇(3)。1、2和3的最高收率分别为58.8%、62.0%和84.7%。讨论了不同催化剂对加... 研究了多相钯和镍催化剂上4,5-环氧-2-戊烯醛的催化加氢。发现钯催化剂上加氢产物为4,5-环氧戊醛(1)和2-羟基四氢吡喃(2),而镍催化剂上加氢产物为2和1,5-戊二醇(3)。1、2和3的最高收率分别为58.8%、62.0%和84.7%。讨论了不同催化剂对加氢产物组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加氢 环氧戊烯醛 戊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P-O催化剂上甘油脱水生产丙烯醛反应性能
16
作者 刘庆波 张镇 杨向光 《工业催化》 CAS 2011年第10期57-60,共4页
分别以磷酸、焦磷酸和三聚磷酸为磷源制备了稀土磷氧类化合物,并以甘油脱水生产丙烯醛反应为模型反应,对该类化合物催化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反应温度、载气流速、反应空速和反应溶液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320... 分别以磷酸、焦磷酸和三聚磷酸为磷源制备了稀土磷氧类化合物,并以甘油脱水生产丙烯醛反应为模型反应,对该类化合物催化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反应温度、载气流速、反应空速和反应溶液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320℃,载气流速30 mL·min^(-1),甘油空速227 h^(-1),甘油水溶液浓度36.5%,此条件下,甘油转化率为96.4%,丙烯醛选择性为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甘油 丙烯醛 Nd—P-O催化剂 脱水 固体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脱水合成丙烯醛ZSM-5催化剂的孔结构和酸性调控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文雅 黄亮 +5 位作者 秦枫 庄岩 李雪梅 马建学 沈伟 徐华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5-972,共8页
研究了ZSM-5孔结构和表面酸性对甘油脱水合成丙烯醛反应性能的影响.在碱浓度为0.2 mol?L-1的Na OH溶液中,分别在65和85°C条件下对ZSM-5进行化学刻蚀,成功地制备了含微介孔的ZSM-5催化剂,提高了催化剂的表面强酸密度.碱处理后的ZSM-... 研究了ZSM-5孔结构和表面酸性对甘油脱水合成丙烯醛反应性能的影响.在碱浓度为0.2 mol?L-1的Na OH溶液中,分别在65和85°C条件下对ZSM-5进行化学刻蚀,成功地制备了含微介孔的ZSM-5催化剂,提高了催化剂的表面强酸密度.碱处理后的ZSM-5催化剂在甘油脱水反应中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在ZSM-5-at85(经85°C碱处理的ZSM-5)催化剂上甘油转化率在反应10 h后仍可保持95%以上,丙烯醛选择性达到78%.采用N2吸附-脱附等温线、X射线粉末衍射(XRD)、27Al固体核磁共振(27Al MAS-NM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ZSM-5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碱处理过程中骨架中的硅发生了溶脱现象,在分子筛表面上形成了大量介孔,但是ZSM-5的MFI拓扑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骨架中的大部分铝得到保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证实了在碱处理后ZSM-5分子筛外表面的Si/Al摩尔比低于其骨架中的比例,由此表明脱硅现象主要发生在ZSM-5的外表面,在新产生的介孔区域由于Si/Al摩尔比的降低使得强酸密度得到提高.具有微介孔结构和较高酸密度的ZSM-5催化剂增强了反应物扩散性能和容碳能力,这对于提高甘油脱水合成丙烯醛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介孔ZSM-5 表面酸性 碱处理法 甘油脱水 丙烯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氧化丙烯醛的H_(3+n)PMo_(12-n)V_nO_(40(n=1-3))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祝志东 徐元植 +1 位作者 徐铸德 徐端钧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1期65-68,共4页
考察了磷钼钒杂多酸在催化氧化丙烯醛反应前后的ESR、IR和XPS,对丙烯醛在此杂多酸上的氧化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杂多酸 丙烯醛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Hückel分子轨道方法(Ⅻ)——芳烃基多烯醛电子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惠心 任德厚 孙聚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51-58,共8页
本文针对芳烃基多烯醛(C_6H_5-(CH=CH)_n-CHO)提出了两种改进的Huckel分子轨道方法的方案:MHMO(Ⅰ)与MHMO(Ⅱ)。在MHMO(Ⅰ)中,假定直链与苯环中的C=C键的键积分为β,苯环中C-C键的键积分为β,直链中C-C键的键积分为β′=ηβ,C=O键的键... 本文针对芳烃基多烯醛(C_6H_5-(CH=CH)_n-CHO)提出了两种改进的Huckel分子轨道方法的方案:MHMO(Ⅰ)与MHMO(Ⅱ)。在MHMO(Ⅰ)中,假定直链与苯环中的C=C键的键积分为β,苯环中C-C键的键积分为β,直链中C-C键的键积分为β′=ηβ,C=O键的键积分为β″=1.5β。氧原子的库伦积分参数为h_0=1。其他Huckel假定不变。对η=β′/β提出了3个计算公式。在MHMO(Ⅱ)中,直链中的C-C键的键积分为β=0.65β,其他与MHMO(Ⅰ)假定一样。利用两种MHMO方法,对芳烃基多烯醛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它们的π—电子能级,分子轨道系数等。预示了芳烃基多烯醛的最大吸收波长或波数,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比HMO方法有非常明显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基多烯醛 电子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ke-tolerant SiW_(20)-Al/Zr_(10) catalyst for glycerol dehydration to acrolein 被引量:4
20
作者 Amin Talebian-Kiakalaieh Nor Aishah Saidina Ami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97-1710,共14页
Glycerol dehydration to acrolein over a series of supported silicotungstic acid catalysts(SiWx‐Al/Zry)was investigated.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nal catalyst had high thermal stability,a large pore d... Glycerol dehydration to acrolein over a series of supported silicotungstic acid catalysts(SiWx‐Al/Zry)was investigated.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nal catalyst had high thermal stability,a large pore diameter,strong Lewis acidic sites,and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X‐ray photoelectron survey spectra clearly showed peaks attributable to W(W4f=35.8eV),Al2O3(Al2p=74.9eV),and ZrO2(Zr3d=182.8eV).The highest acrolein selectivity achieved was87.3%at97%glycerol conversion over the SiW20‐Al/Zr10catalyst.The prepared catalysts were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for acrolein formation even after40h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Lewis acidic sites,which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amount of coke on the catalyst surfac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optimization showed that87.7%acrolein selectivity at97.0%glycerol conversion could be obtained under the following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0.5wt%catalyst,reaction temperature300°C,and feed glycerol concentration10wt%.Evaluation of a mass‐transfer‐limited regime showed the abse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ffusions over pellets of diameter dP<20μm.These results show that glycerol dehydration over a strong Lewis acid catalyst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acrolei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EROL DEHYDRATION ACROLE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Heteropoly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