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银钙钛矿LaFeO_(3)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抗菌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莉 《广州化工》 2025年第4期12-15,32,共5页
由于载银抗菌剂低毒、杀菌持久,对真菌和细菌有效,环境安全,已经获得了较广泛应用。采用取代和析出法制备Ag^(+)掺杂和Ag修饰的钙钛矿LaFeO_(3)(LFO),考察其抗菌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透射电镜(T... 由于载银抗菌剂低毒、杀菌持久,对真菌和细菌有效,环境安全,已经获得了较广泛应用。采用取代和析出法制备Ag^(+)掺杂和Ag修饰的钙钛矿LaFeO_(3)(LFO),考察其抗菌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透射电镜(TEM)等考察其抗菌性能的构效关系,并提出可能的光催化抗菌机理。添加0.2%(摩尔分数)的Ag^(+)可以显著提升LaFeO_(3)抗菌剂在室温下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Ag^(+)还原后得到的Ag金属修饰的LFO抗菌性能进一步增强,在规定接触时间内几乎能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杀灭,抗菌效果均接近100%,说明Ag修饰的钙钛矿LFO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抗菌剂 AG LaFe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AgNPs@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张雪婷 高晓红 +2 位作者 杨旭礼 王梁宇 包育闻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以棉针织物为基材,使用硅烷偶联剂(KH-580)对其改性,通过抗坏血酸诱导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颗粒(rGO/AgNPs)在改性棉织物表面还原,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rGO/AgNPs@棉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形貌结构、传感性能和运动监测性能进行... 以棉针织物为基材,使用硅烷偶联剂(KH-580)对其改性,通过抗坏血酸诱导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颗粒(rGO/AgNPs)在改性棉织物表面还原,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rGO/AgNPs@棉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形貌结构、传感性能和运动监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针织传感器在沿线圈方向和垂直线圈方向对0~30%拉伸应变、10~500mm/min拉伸速度以及500次循环应变,具有较好的响应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该传感器可以监测人体运动过程中不同关节的弯曲程度,对面部肌肉运动有良好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银纳米颗粒 复合材料 可穿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铜钙钛矿LaFeO_(3)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抗菌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莉 封水彬 刘振宇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8-584,I0005,共8页
由于载铜抗菌剂低毒、安全、杀菌广谱,对真菌和细菌有效,环境友好,目前已开始使用铜作为替代银抗菌剂.采用先取代和后原位析出法制备出Cu修饰的钙钛矿LaFeO_(3)(LFO),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扫描电镜(SEM... 由于载铜抗菌剂低毒、安全、杀菌广谱,对真菌和细菌有效,环境友好,目前已开始使用铜作为替代银抗菌剂.采用先取代和后原位析出法制备出Cu修饰的钙钛矿LaFeO_(3)(LFO),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对其晶相结构、吸光特性、形貌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抗菌性能并提出可能的光催化抗菌机理.添加摩尔分数0.2%的Cu^(2+)可以显著提升LaFeO_(3)抗菌剂在室温下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Cu^(2+)还原后得到的Cu金属修饰的LFO抗菌性能进一步增强,在规定接触时间内几乎能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杀灭,抗菌效果均接近100%,说明Cu修饰的钙钛矿LFO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抗菌剂 Cu改性 LaFe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氧化还原平衡教学设计为例
4
作者 梁书芹 王鹏远 +2 位作者 张楠 沙沙 王新芳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6-100,共5页
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以“氧化还原平衡”教学设计为例,探讨思政教育元素与课程设计环节有机融合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法。在教学设计上,提出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入手,逐步将思政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以“氧化还原平衡”教学设计为例,探讨思政教育元素与课程设计环节有机融合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法。在教学设计上,提出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入手,逐步将思政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梳理教学大纲,凝练课程思政元素,运用案例讨论、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将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环保理念、安全意识等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中,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无痕融入教学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无机化学 氧化还原 案例设计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材料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歌兰 李培贺 +3 位作者 李青光 陈辰 杜超 刘景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93,共5页
过氧化氢(H_(2)O_(2))作为一种高效且绿色的氧化剂,在有机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常用蒽醌法合成H_(2)O_(2),但该方法需要高温高压和贵金属催化剂,存在能耗较高和副产物较多的不足。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具... 过氧化氢(H_(2)O_(2))作为一种高效且绿色的氧化剂,在有机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常用蒽醌法合成H_(2)O_(2),但该方法需要高温高压和贵金属催化剂,存在能耗较高和副产物较多的不足。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具有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将其用于H_(2)O_(2)的合成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光催化产H_(2)O_(2)的反应机理,系统阐述了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合成H_(2)O_(2)领域的最新进展,为设计高效光催化合成H_(2)O_(2)的催化剂提供新思路,并对光催化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过氧化氢 半导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氧水及其杂质作用下的热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黎伟欣 桂雪峰 +5 位作者 崔晓花 胡继文 刘洋 龚子洋 周仁杰 李炜乐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17-21,I0001,共6页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检测不同浓度双氧水及其杂质的起始放热温度、峰值温度和反应热等热参数,并利用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分析得出活化能、指前因子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27.5%双氧水的起始放热温度在69℃至130℃,比放热量为762.36~825....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检测不同浓度双氧水及其杂质的起始放热温度、峰值温度和反应热等热参数,并利用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分析得出活化能、指前因子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27.5%双氧水的起始放热温度在69℃至130℃,比放热量为762.36~825.37 J/g;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双氧水放热温度升高,根据热分析动力学计算得出27.5%双氧水的活化能为63.63 kJ/mol,指前因子A为19.29 s^(-1);不同的杂质对双氧水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同,通过XPS测试推出Cr^(3+)掺杂在双氧水中会被氧化成Cr^(6+)。综上,在生产、运输和应用双氧水的过程中要控制合适的温度以及避免杂质的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 差示扫描量热仪 热分析动力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NiO核壳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介绍一个研究性综合实验
7
作者 梁攀 李连庆 周颖楠 《化学世界》 CAS 2024年第6期392-397,共6页
介绍一个综合实验——SiO_(2)@NiO核壳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和SiO_(2)@NiO核壳材料对亚甲基蓝(MB)吸附性能的研究。实验结合共沉淀法、水热法和热解法制备了SiO_(2)@NiO核壳材料,借助热重分析(TGA)、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介绍一个综合实验——SiO_(2)@NiO核壳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和SiO_(2)@NiO核壳材料对亚甲基蓝(MB)吸附性能的研究。实验结合共沉淀法、水热法和热解法制备了SiO_(2)@NiO核壳材料,借助热重分析(TGA)、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测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并分析其吸附机理。通过该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能够结合基础理论知识解释实验原理和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综合实验 SiO_(2)@NiO 核壳结构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改进 被引量:47
8
作者 潘勇军 谢洪泉 +2 位作者 谭晓明 刘丽 郑成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4-405,共2页
研究了用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浓度时 ,试剂的加入顺序和放置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用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浓度的过程中 ,酸化条件下 ,I- 与H2 O2 反应的最佳时间为 5 10min。与高锰酸钾氧化法相比 ,碘量法测定效果... 研究了用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浓度时 ,试剂的加入顺序和放置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用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浓度的过程中 ,酸化条件下 ,I- 与H2 O2 反应的最佳时间为 5 10min。与高锰酸钾氧化法相比 ,碘量法测定效果较好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量滴定法 测定 过氧化氢溶液 浓度 高锰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血红素模拟过氧化物酶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过氧化氢和水溶性有机过氧化物 被引量:21
9
作者 齐斌 齐斌 +4 位作者 唐孝炎 张远航 邵可声 胡敏 陈忠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041-1046,共6页
研究了氯化血红素(Hemin)模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对羟基苯乙酸(PHPAA)作 底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后衍生荧光法测定H2O2和水溶性有机过氧化物的方法。采用 Hemin作催化剂柱后衍生反应的最佳p... 研究了氯化血红素(Hemin)模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对羟基苯乙酸(PHPAA)作 底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后衍生荧光法测定H2O2和水溶性有机过氧化物的方法。采用 Hemin作催化剂柱后衍生反应的最佳pH值约为11,与荧光检测pH值一致,使得以往HPLC 柱后衍生方法所需的高压泵从3台减少到2台,而一些不能作为HRP底物的羟烷基过氧化 物在pH值≥10的溶液中迅速水解为H2O2从而得到测定。优化了测定H2O2和甲基过氧化 氢(CH3 OOH, MHP)的条件。最佳条件下 Hemin方法测定 H2O2的检测限为 9.0 × 10-9 mol/L, 测定 MHP的检测限为 2.0 × 10-7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有机过氧化物 氯化血红素 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四磺基锰酞菁催化酪氨酸与过氧化氢荧光反应测定环境水样中的过氧化氢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昌青 李东辉 +2 位作者 郑洪 朱庆枝 许金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四磺基锰酞菁存在下 ,L-酪氨酸与过氧化氢作用可形成强荧光二聚体 ,由此建立的测定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荧光方法可用于雨水及表面海水样品分析 .测定所用的荧光试剂不含辣根过氧化物酶 ,从而避免了生物酶在使用过程中因可能的失活给分... 在四磺基锰酞菁存在下 ,L-酪氨酸与过氧化氢作用可形成强荧光二聚体 ,由此建立的测定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荧光方法可用于雨水及表面海水样品分析 .测定所用的荧光试剂不含辣根过氧化物酶 ,从而避免了生物酶在使用过程中因可能的失活给分析工作所带来的困难 .方法的检测限为9.7× 10 -9mol/ L ,对 1.0× 10 -6mol/ L H2 O2 作 6次平行测量 ,标准偏差为 2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酶 四磺基锰酞菁 荧光方法 过氧化氢 测定 海水 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在KCl-NaCl-NaF体系中的溶解度及溶解机理 被引量:26
11
作者 何小凤 李运刚 +1 位作者 田薇 梁精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9-933,共5页
用等温饱和法研究温度及熔盐组分对SiO2在KCl-NaCl-NaF体系中溶解度的影响。通过对熔盐急冷试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对该体系各物质间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确定了SiO2的溶解机理。结果表明:SiO2的溶解机理为6NaF(L)+3SiO2(S)=Na2SiF6(L)+2Na2... 用等温饱和法研究温度及熔盐组分对SiO2在KCl-NaCl-NaF体系中溶解度的影响。通过对熔盐急冷试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对该体系各物质间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确定了SiO2的溶解机理。结果表明:SiO2的溶解机理为6NaF(L)+3SiO2(S)=Na2SiF6(L)+2Na2SiO3(L);Si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组元NaF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在KCl与NaCl摩尔比为1时,SiO2的溶解度与NaF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KCl-NaCl-NaF 溶解度 溶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乙二醇为介质制备纳米氧化镁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山 郑兴芳 +2 位作者 陈继新 曾海生 关乃佳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3-77,共5页
用乙二醇为溶剂,Mg(NO3)2·6H2O为前驱物盐,NaOH和Na2CO3水溶液为沉淀剂,制备纳米MgO粉体,对样品进行了XRD、TEM、SEM表征.结果发现,煅烧前的沉淀物分别为纳米Mg(OH)2和Mg5(CO3)4(OH)2·4H2O,此沉淀物在430℃和530℃煅烧1.5 h,... 用乙二醇为溶剂,Mg(NO3)2·6H2O为前驱物盐,NaOH和Na2CO3水溶液为沉淀剂,制备纳米MgO粉体,对样品进行了XRD、TEM、SEM表征.结果发现,煅烧前的沉淀物分别为纳米Mg(OH)2和Mg5(CO3)4(OH)2·4H2O,此沉淀物在430℃和530℃煅烧1.5 h,均得到晶粒较细、比表面积较大的纳米MgO粉体,其中最小晶粒尺寸和最大比表面积值分别为5.2 nm和259.8 m2·g-1.由Mg(OH)2分解得到的是重质MgO,由Mg5(CO3)4(OH)2·4H2O分解得到的是轻质MgO,且制得的MgO均保持了与相应沉淀物相似的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制备 晶粒大小 比表面积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韩冰 杨桂琴 +2 位作者 严乐美 王秀宇 孙正涛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2年第6期448-452,共5页
本文综述了纳米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包括物理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主要介绍了化学合成法 ,如 :沉淀法 (直接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共沉淀法 ) ,溶胶-凝胶法 ,水热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微乳液法 ,并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 本文综述了纳米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包括物理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主要介绍了化学合成法 ,如 :沉淀法 (直接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共沉淀法 ) ,溶胶-凝胶法 ,水热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微乳液法 ,并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纳米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它可以作为颜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隐身材料等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领域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尖晶石型 复合氧化物 应用 化学合成 磁性材料 催化材料 隐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低温性能 被引量:15
14
作者 马佳 沈晓冬 +3 位作者 崔升 孔勇 邵高峰 吴晓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3-46,63,共5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制备SiO2溶胶,并分别与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经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了疏水耐低温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接触角分析仪、激光法导热仪、万能试验机、氮气吸附法对SiO2气凝胶复合材...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制备SiO2溶胶,并分别与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经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了疏水耐低温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接触角分析仪、激光法导热仪、万能试验机、氮气吸附法对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纤维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在常温及低温下均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和隔热性能,玄武岩纤维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接触角分别为148°和142°,常温热导率分别为0.030 W·m-1·K-1和0.026 W·m-1·K-1,-50℃时的热导率分别为0.027 W·m-1·K-1和0.024 W·m-1·K-1,在低温条件下,体积无明显收缩。纤维的加入提供了力学支撑,两种材料不仅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纤维 疏水 热导率 保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nO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则强 熊利芝 +3 位作者 肖卓炳 麻明友 吴显明 黄可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57,共5页
以氯化亚锡、草酸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SnO粉末,并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多种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粒度分布较集中,平均粒径在20nm左... 以氯化亚锡、草酸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SnO粉末,并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多种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粒度分布较集中,平均粒径在20nm左右的纳米SnO粉末。该纳米SnO的可逆容量达到607mAh·g-1,经8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损失只有0.056%,说明纳米SnO是一种优秀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锡 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波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管 被引量:26
16
作者 吴省 蒋淇忠 +1 位作者 马紫峰 上官文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1-345,共5页
二氧化钛纳米管由于比纳米粒子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强的吸附能力,在气体传感器、光催化、光伏电池等方面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其制备方法主要有:模板合成法。合成的纳米管管径较大,内径一般在70~100nm,管壁厚... 二氧化钛纳米管由于比纳米粒子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强的吸附能力,在气体传感器、光催化、光伏电池等方面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其制备方法主要有:模板合成法。合成的纳米管管径较大,内径一般在70~100nm,管壁厚在30~50nm,外径一般在140~180nm,长约8um,长径比比较小,反应后需要用化学法除去模板,水热合成法,可得到直径约8nm,长100nm的二氧化钛纳米管,但反应需要高温高压条件,且反应时间较长,一般要大于24h;溶胶-凝胶法,所需设备较简单,但工艺要求严格,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差;另外还有电化学法1等等。上述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且纳米管的管壁多是非晶或半晶,这限制了它们在催化等实际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管 微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模板剂下有序介孔TiO_2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金忠 赵岩 张彩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1-255,共5页
在复合模板剂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Brij35)和聚乙二醇(PEG)下,制备出有序介孔TiO2.用XRD、HRTEM、SEM、FT-IR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进行表征;并通过对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和粘度的连续监测,分析有序介孔TiO2形成过程.研究表明,介孔TiO2为规整... 在复合模板剂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Brij35)和聚乙二醇(PEG)下,制备出有序介孔TiO2.用XRD、HRTEM、SEM、FT-IR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进行表征;并通过对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和粘度的连续监测,分析有序介孔TiO2形成过程.研究表明,介孔TiO2为规整的六方排列结构,在低于400℃焙烧,有序结构稳定性高,比表面积达252m2·g-1,孔径3.4nm,晶型为锐钛矿;经500℃焙烧,有序介孔结构破坏,并开始出现金红石型晶相.有序介孔TiO2形成过程是基于在高极性介质中非极性的碳氢链聚集成为胶束,同时钛酸丁酯(TBOT)在已形成的胶束上聚集,在酸作用下不断水解缩聚而形成有序介孔结构,有效控制水解和聚合过程是控制介孔材料结构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TIO2 复合模板剂 电导率 粘度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被引量:14
18
作者 涂国荣 刘翔峰 +2 位作者 杜光旭 周晓华 党海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41-644,共4页
用化学还原-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材料,用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包覆处理,用红外光谱(IR)、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磁强计(VXM)、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材料相关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包覆的Fe3O4粉末平均粒径66n... 用化学还原-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材料,用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包覆处理,用红外光谱(IR)、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磁强计(VXM)、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材料相关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包覆的Fe3O4粉末平均粒径66nm左右,饱和磁化强度比未包覆的Fe3O4粉末高14%;将包覆的Fe3O4涂在厚度为0 9mm的铝片上,测定吸波性能,发现纳米晶粒的Fe3O4比微米晶粒的Fe3O4有更好的微波吸收特性,在微波X波段具有较强的吸收,吸波强度和吸波频率范围随Fe3O4涂层厚度增加而增大,面密度≤2 1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纳米微粉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其荧光性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素琴 方东 +1 位作者 李朝建 黄可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7-832,共6页
室温下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NaF、Na_2SO_4和H_2SO_4的混合溶液中用化学处理后的纯Ti片表面组装了一层结构高度有序的高密度TiO_2纳米管阵列。考察了几种主要的实验参数(阳极氧化电压、温度、电解液浓度)对TiO_2纳米管阵列形貌和尺寸... 室温下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NaF、Na_2SO_4和H_2SO_4的混合溶液中用化学处理后的纯Ti片表面组装了一层结构高度有序的高密度TiO_2纳米管阵列。考察了几种主要的实验参数(阳极氧化电压、温度、电解液浓度)对TiO_2纳米管阵列形貌和尺寸的影响,探讨了二次阳极氧化对纳米管形貌的改善。对TiO2纳米管阵列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PL)分析,探讨其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孔径随阳极氧化电压的升高而变大,温度、电解液浓度影响反应过程中电流密度的大小;二次阳极氧化得到的纳米管的有序性有所改善,孔径大小更为均一,并且发现TiO_2纳米管的荧光具有量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二次阳极氧化 机理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无定形V_2O_5电容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建华 赖琼钰 +2 位作者 宋建梅 陈联梅 吉晓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7-242,共6页
本文采用淬冷法制备了V2O5样品。采用FTIR、XRD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样品为无定形V2O5。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其电容特性,并探讨了电化学反应机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水基电解液种类及浓度、电压范围、... 本文采用淬冷法制备了V2O5样品。采用FTIR、XRD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样品为无定形V2O5。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其电容特性,并探讨了电化学反应机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水基电解液种类及浓度、电压范围、扫描速度、电流密度均对无定形V2O5电容性能产生影响。在1mol·L-1NaNO3溶液中,电位窗口为-0.2~0.8V(vsSCE)范围内,5mV·s-1的扫描速度下,无定形V2O5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在250m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185.1F·g-1,循环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氧化二钒 无定形 超级电容器 水基电解液 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