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法战争前清政府对越南问题的政策和态度探析(1880—1883) 被引量:3
1
作者 章扬定 倪腊松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4-133,共10页
19世纪80年代后,法国加快了侵略越南北部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中法之间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就越南问题进行了系列谈判,谈判过程几经反复。中法交涉之艰难,其表在于各自外交言辞和手段的反复,而其里在于各自在越的利益算盘。清政府借用宗藩... 19世纪80年代后,法国加快了侵略越南北部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中法之间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就越南问题进行了系列谈判,谈判过程几经反复。中法交涉之艰难,其表在于各自外交言辞和手段的反复,而其里在于各自在越的利益算盘。清政府借用宗藩关系为理论基础,法国政府则利用1874年条约予以理论。然而,不管中法关系如何反复,在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中,最重要的还是由各自的实力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交涉 越南问题 宗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德和中法和约 被引量:4
2
作者 廖宗麟 张壮强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82-86,共5页
中法战争期间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积极插手中法谈判 ,在不同的阶段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充当法国侵略者的帮凶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对后 ,他在照顾中国利益的基础上 ,促成了中法两国签订了和约 。
关键词 赫德 中法和约 中法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问题”与19世纪中后期清廷的处变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章扬定 倪腊松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8,共12页
19世纪中后期由于法国侵略越南而引起的中法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涉,是近代中法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清政府内部对于这个既牵涉到传统宗藩关系又牵涉到近代中国与列强关系的越南问题的认识、态度及主张极为复杂。这些主张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19世纪中后期由于法国侵略越南而引起的中法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涉,是近代中法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清政府内部对于这个既牵涉到传统宗藩关系又牵涉到近代中国与列强关系的越南问题的认识、态度及主张极为复杂。这些主张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或着眼于近代国际政治和中西关系的实践,或溯源于传统、传统观念乃至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传统宗藩关系和中外关系的实践;或积极,或消极;或反映了中西体制的冲突,或体现了传统体制本身的矛盾。从这些纷纭复杂的主张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清廷的处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清廷 宗藩关系 处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战争前的中法越南问题交涉与中越关系的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云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0-155,共6页
1874年法越《甲戌和约》签订后,中法在越南属国地位问题上展开长期交涉,由此引发朝贡体制与条约体制的冲突。其间,清朝官员对国际法的援引和运用,表明他们已能较为娴熟地将西方外交惯例用于实践,以维护自身的权益。与此同时,法国对越南... 1874年法越《甲戌和约》签订后,中法在越南属国地位问题上展开长期交涉,由此引发朝贡体制与条约体制的冲突。其间,清朝官员对国际法的援引和运用,表明他们已能较为娴熟地将西方外交惯例用于实践,以维护自身的权益。与此同时,法国对越南的殖民侵略与西南边疆岌岌可危的局势,促使清政府主动尝试改善与越南的关系,并得到越南的积极回应。此一突破传统朝贡体制框架的举措,无疑是西方冲击下两国被迫作出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戌和约 朝贡体制 国际法 属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前中日外交话语权之争 被引量:5
5
作者 侯中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4-196,共13页
英、美等国对日本挑起甲午战争持"中立"态度,实即对日本废除中国在朝宗主权的支持,背后则是必欲破除中朝宗藩关系的心态,各国的底线亦仅止于此。在战前争取欧美支持及国际舆论的外交活动中,中国的宗主权话语体系完败于日本的... 英、美等国对日本挑起甲午战争持"中立"态度,实即对日本废除中国在朝宗主权的支持,背后则是必欲破除中朝宗藩关系的心态,各国的底线亦仅止于此。在战前争取欧美支持及国际舆论的外交活动中,中国的宗主权话语体系完败于日本的国际法话语体系。以朝鲜独立和改革为幌子,日本瓦解了英、俄均曾有意进行的调停活动。美国则采取作壁上观的心态,乐见日本扫除中朝间的宗藩关系。日本的利益许诺和外交欺骗背后是以近代国际法为理念支撑的外交体系。甲午的战败,虽然标志着清政府调适中朝宗藩关系的失败,但对宗藩关系本身的评价不应以此次战争的结果为唯一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宗主权 宗藩关系 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台湾善后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章慕荣 吴兆章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2期47-51,共5页
台湾保卫战是中法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结束后 ,清政府对台湾在维护东南海疆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 ,并着手在台湾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善后措施。中法战争后的清政府台湾善后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外交善后、防务善后以及内政善... 台湾保卫战是中法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结束后 ,清政府对台湾在维护东南海疆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 ,并着手在台湾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善后措施。中法战争后的清政府台湾善后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外交善后、防务善后以及内政善后。其中 ,外交善后虽无明确措辞 ,但相对独立且结束较早 ,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防务善后与内政善后 ,随着台湾的建省而被纳入台湾的建设事业当中。台湾善后具有明显的近代化的努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台湾 善后 外交 防务 内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伍廷芳与中日长崎事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礼恒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1886年8月发生的长崎事件是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之间的一次正面交锋。它是列强矛盾斗争的结果,也是长期以来两国相互敌对的结果,更是日本蓄意扩大对华侵略战争的结果。伍廷芳作为李鸿章的外交顾问,参与了本次事件的处理,制定了灵活机动... 1886年8月发生的长崎事件是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之间的一次正面交锋。它是列强矛盾斗争的结果,也是长期以来两国相互敌对的结果,更是日本蓄意扩大对华侵略战争的结果。伍廷芳作为李鸿章的外交顾问,参与了本次事件的处理,制定了灵活机动的外交原则,指导了中日两国的外交谈判,为中国赢得甲午战争前惟一的一次对日外交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文岛事件 长崎事件 伍廷芳 李鸿章 伊藤博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刘之争对中法台湾之战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忠纯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6-25,共10页
二刘之争向为学界所关注,但以往相关研究多热衷于讨论矛盾双方谁是谁非,对于这场争斗对抗法战局究竟有何影响,却鲜有人予以研究。事实上,二刘间的恩怨,加上清廷人事安排的失当,导致台湾出现了"将帅参商"、"事权不一&quo... 二刘之争向为学界所关注,但以往相关研究多热衷于讨论矛盾双方谁是谁非,对于这场争斗对抗法战局究竟有何影响,却鲜有人予以研究。事实上,二刘间的恩怨,加上清廷人事安排的失当,导致台湾出现了"将帅参商"、"事权不一",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清军的备战与战略选择。厘清清军内部的矛盾争斗与战争间的关系,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评价清军在台湾保卫战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刘之争 湘淮畛域 撤基援沪 固守待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报》与中法战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晋玲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5,共5页
在 19世纪 80年代发生的中法战争时期 ,《申报》作为中国创办最早且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之一 ,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和正义的立场上 ,揭露法国据越侵华野心图谋 ,为抗法斗争建言献策 ,鼓舞斗志 ,反对妥协投降 ,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 在 19世纪 80年代发生的中法战争时期 ,《申报》作为中国创办最早且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之一 ,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和正义的立场上 ,揭露法国据越侵华野心图谋 ,为抗法斗争建言献策 ,鼓舞斗志 ,反对妥协投降 ,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唤起民族新觉醒 ,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中法战争 民族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德与中法谈判(1884—1885年)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必宏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6,共8页
关键词 中法战争 赫德 清朝 《中法停战条件》 军事谈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法战争期间岑毓英对越南的态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瑛 陈炜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中法战争中,岑毓英对越南的态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在法国入侵越南之初,他向朝廷诤言,力保越南;随着战事的发展,他审时度势,提出力保越南北圻;中法两国签订议和条约之后,在勘界问题上,他又据理不让,寸土必争。尽管阶级局限性和传统... 中法战争中,岑毓英对越南的态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在法国入侵越南之初,他向朝廷诤言,力保越南;随着战事的发展,他审时度势,提出力保越南北圻;中法两国签订议和条约之后,在勘界问题上,他又据理不让,寸土必争。尽管阶级局限性和传统伦理思想的桎梏,使得岑毓英缺乏现代的思想意识和国际战略眼光,但是他始终从本国立场和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的爱国情怀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毓英 中法战争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鸿章曾纪泽对中法战争的态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威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61,共7页
关键词 中法战争 曾纪泽 李鸿章 态度 直隶总督 外交事务 中法关系 清政府
原文传递
对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3
作者 关威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12期56-61,共6页
关于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思想和活动,过去研究中有一些不够准确或不够公正之处,其中包括:李鸿章拒绝赴粤问题,李福谈判及撤军期限问题,李鸿章拒绝援闽问题,李鸿章阻止“定远”、“镇远”来华问题,李鸿章与乘胜即收问题。本文依据有关史... 关于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思想和活动,过去研究中有一些不够准确或不够公正之处,其中包括:李鸿章拒绝赴粤问题,李福谈判及撤军期限问题,李鸿章拒绝援闽问题,李鸿章阻止“定远”、“镇远”来华问题,李鸿章与乘胜即收问题。本文依据有关史料,对这几件事情的经过和内情进行了如实的描述,并试图对李鸿章思想和活动的真实一面做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中法战争 问题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战争后的广西边境对汛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世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4-149,共6页
中法双方管理中越边界的对汛机制延续了半个世纪,广西段凸显了"陆防为主"的特点。清末爱国将领苏元春为对汛打下了基础,达到了中法双边会剿的共同目的。旧桂系军阀完成"改土归流"的同时颁布对汛新章,从而促进了边... 中法双方管理中越边界的对汛机制延续了半个世纪,广西段凸显了"陆防为主"的特点。清末爱国将领苏元春为对汛打下了基础,达到了中法双边会剿的共同目的。旧桂系军阀完成"改土归流"的同时颁布对汛新章,从而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新桂系与法越殖民当局的合作加速了广西边境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汛成为边防、外交和延续中越人民友谊的桥梁,并转变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边境检查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汛 广西边境 中越边界 法越殖民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宁之役中清军将领之劣迹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振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26,共4页
中法北宁之役以清朝官军失败告终 ,以黄桂兰为首的军官腐败无能是战败的重要原因。这些军官的昏庸腐败主要表现在生活腐化 ,荒淫糜烂 ,粉饰太平 ,蒙骗上司 ,盲目虚骄 ,不谙戎机 ,胡乱布防 ,调度失灵等。
关键词 中法战争 北宁之役 桂军将领 劣迹种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战争期间“战越牵敌”策的制订和实施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宗麟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3,共5页
中法战争期间 ,为粉碎法国侵略者“踞地为质 ,勒索赔款”的阴谋 ,清政府制订了“战越牵敌”的战略决策 ,主要由援越桂军滇军入越作战 ,以重大的牺牲 ,牵制侵越法军不能大批调援侵台法军 ,为战胜法军作出了贡献。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 ,这... 中法战争期间 ,为粉碎法国侵略者“踞地为质 ,勒索赔款”的阴谋 ,清政府制订了“战越牵敌”的战略决策 ,主要由援越桂军滇军入越作战 ,以重大的牺牲 ,牵制侵越法军不能大批调援侵台法军 ,为战胜法军作出了贡献。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 ,这样由清政府主动制订战略决策并取得成功的例子是罕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战牵敌 战略决策 援趣桂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伯臾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燕 郑咏之 姚成增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第5期72-74,共3页
张伯臾,海派中医丁氏内科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老在晚年重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擅长从脾胃入手论治心系疾病,根据辨证予以健脾行气和胃、消导通腑、逐饮化痰、温补脾胃之法治疗心系疾病,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张老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 张伯臾,海派中医丁氏内科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老在晚年重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擅长从脾胃入手论治心系疾病,根据辨证予以健脾行气和胃、消导通腑、逐饮化痰、温补脾胃之法治疗心系疾病,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张老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经验进行理论溯源,并选取心悸、胸痹两个经典案例来论证张老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治疗特色。无论从中医角度还是西医角度,心脏与脾胃之间存在生理和病理的关联,对于脾胃功能失常所致的心系疾病,可通过调节脾胃来改善心脏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微循环等,起到治疗心系疾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胃相通 心悸 胸痹 名医经验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战争乘胜即收问题论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关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100-105,共6页
 中法战争后期,清政府在中国军队取得镇南关大捷等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决定乘胜即收与法国结束战争。这种作法直观看来有些令人难以理解,因此史学界对此一般持否定态度。其实,当时中国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局面,主要是:战争的整体军事形势不...  中法战争后期,清政府在中国军队取得镇南关大捷等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决定乘胜即收与法国结束战争。这种作法直观看来有些令人难以理解,因此史学界对此一般持否定态度。其实,当时中国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局面,主要是:战争的整体军事形势不容乐观,法国方面并没有改变对华战争政策,中国的周边形势非常严峻。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认为,乘胜即收是清政府迫于当时各方面的不利形势而采取的保守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形势 乘胜即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黎事件的真相和责任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亚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9-76,共8页
关于天津谈判和北黎冲突 ,中外学者都会论及 ,但对李鸿章是否接受法方提出的撤兵期限、北黎冲突的责任等重大问题语焉不详 ,态度模糊。本文利用法国外交部、海军部档案 ,揭示了李福谈判的诸多至今尚未披露的内幕 ,以详实的史料证明北黎... 关于天津谈判和北黎冲突 ,中外学者都会论及 ,但对李鸿章是否接受法方提出的撤兵期限、北黎冲突的责任等重大问题语焉不详 ,态度模糊。本文利用法国外交部、海军部档案 ,揭示了李福谈判的诸多至今尚未披露的内幕 ,以详实的史料证明北黎冲突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而是法方的故意挑衅 ,责任完全在法国一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黎冲突 福禄诺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章齮齕:中法战争时期的外交抗争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卫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3,共8页
中法战争时期,交战双方对战和议题进行了几轮交涉,形成系列条约。其中,既有对草约以及“福禄诺纸条”性质的缠斗,也有对谁是违约者以及战争责任人的追究,还有对约章条文以及中越关系定位的激辩。议和结果,后人多以战场胜利、议约失败作... 中法战争时期,交战双方对战和议题进行了几轮交涉,形成系列条约。其中,既有对草约以及“福禄诺纸条”性质的缠斗,也有对谁是违约者以及战争责任人的追究,还有对约章条文以及中越关系定位的激辩。议和结果,后人多以战场胜利、议约失败作评,是论过于严苛。中方在条约交涉中,动员各种力量始终不懈地抗争,较好利用了“镇南关大捷”的时机,占据了较为主动的交涉地位,赢回了些许利权。毋庸讳言,该约中方的确作出了若干让步;但从当时整体国力来衡量,中国仍处弱势,条约适可而止地结束了战争,迎来了和平,在不平等条约肆行的语境下能够做到不割地不赔款,于近代中外停战条约亦属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外交 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