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学、理学和欧阳修的史学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怀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86-93,共8页
欧阳修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也是理学的重要先驱人物。其易学、理学是其史学的理论基础。在经学方面,他敢于疑古,认为《十翼》非孔子所作,对《周礼》等也发出疑问。他提出“天理”等范畴,对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贡献。他认为支配... 欧阳修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也是理学的重要先驱人物。其易学、理学是其史学的理论基础。在经学方面,他敢于疑古,认为《十翼》非孔子所作,对《周礼》等也发出疑问。他提出“天理”等范畴,对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贡献。他认为支配社会兴衰的是“人理”,主张编写历史时应以“书人不书天”为基本原则。在史学著作中,主张德政,重民爱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易学 理学 史学 天理 人理 变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商坐贾与宋代行会的形成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天安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141-145,99,共6页
行商坐贾与宋代行会的形成魏天安中国古代的商人传统上分成“行商”和“坐贾”两类,“行商”即从事商品贩运业、没有固定营业店铺的商人,“坐贾”即在市内拥有固定铺席、经营方式为“居鬻”的本地商人。行会则是一种具有地方保护主义... 行商坐贾与宋代行会的形成魏天安中国古代的商人传统上分成“行商”和“坐贾”两类,“行商”即从事商品贩运业、没有固定营业店铺的商人,“坐贾”即在市内拥有固定铺席、经营方式为“居鬻”的本地商人。行会则是一种具有地方保护主义职能的垄断性商业组织,它是城市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史记》 《货殖列传》 中小商人 大商人 经营方式 贩运贸易 《宋会要辑稿》 榷货务 《平准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太宗与北宋初几部官修史书的形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明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30,共6页
北宋初年,围绕宋太宗即位称帝,皇室内部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千古之谜,与宋太祖初年修史制度不健全和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几次组织修纂《太祖实录》等官方史料书有直接关系。为了显示即位的合法性,掩盖杀兄篡位,... 北宋初年,围绕宋太宗即位称帝,皇室内部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千古之谜,与宋太祖初年修史制度不健全和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几次组织修纂《太祖实录》等官方史料书有直接关系。为了显示即位的合法性,掩盖杀兄篡位,逼死侄、弟的罪恶,宋太宗不止一次地下手篡改史实,而史官们为了迎合皇帝的需要主动要求在官修史料书的过程中建立“纪草”、“进御”制度,进一步为宋太宗篡改历史创造条件。经宋太宗修改过的实录又被后人修入《两朝国史》、《三朝国史》等官修史料书,这些相互矛盾的史料被其后修撰的官修史书和私家撰述大量引用,以讹传讹,终成历史谜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宗 北宋 官修史书 历史研究 《太宗实录》 《两朝国史》 《太祖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祖统纪》与中国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毅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67-171,共5页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类僧史著作的编写相当引人注目 ,其中尤以南宋僧人志磐的《佛祖统纪》最为著名。从《佛祖统纪》可以看出 ,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不仅丰富了佛教史自身 ,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 ,而且也为中国史学乃至...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类僧史著作的编写相当引人注目 ,其中尤以南宋僧人志磐的《佛祖统纪》最为著名。从《佛祖统纪》可以看出 ,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不仅丰富了佛教史自身 ,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 ,而且也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成分 ,它的出现有着历史与宗教的双重意义 ,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祖统纪》 佛教史学 史学变革 编撰目的 体例和内容 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藻的当代史的文献网罗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晓萍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1,80,共4页
关键词 汪藻 文献资料 《元符庚辰以来诏旨》 《金人背盟录》 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宋代史学的政治功利主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天顺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135-140,共6页
试论宋代史学的政治功利主义王天顺引言宋代是中国封建史学发展的最高峰,这是史学政治功利主义目的空前强化的结果。那一时代的主要史学家们能够自觉担负起总结封建统治经验和进行儒家纲常教化的责任,积极用世,勇于革新,贵乎自成一... 试论宋代史学的政治功利主义王天顺引言宋代是中国封建史学发展的最高峰,这是史学政治功利主义目的空前强化的结果。那一时代的主要史学家们能够自觉担负起总结封建统治经验和进行儒家纲常教化的责任,积极用世,勇于革新,贵乎自成一家。他们的史识和史学抱负远比六朝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欧阳修 宋代史学 司马光 《通鉴》 政治功利主义 《新五代史》 史料考证 古文运动 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熹的考据学 被引量:1
7
作者 汤勤福 《北方论丛》 CSSCI 1998年第6期100-104,共5页
南宋朱熹作为一代大学问家,与其严谨的治学有着极大关系。他始终强调治学、尤其是考据学,应该“参互考证、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把握义理”,即朱熹的考据学方法。其考据学涉及校勘、考证、辨伪、训诂等。
关键词 朱熹 考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皇权对国史修纂的全面干预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盛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9-21,共3页
在中国史学史上 ,宋代皇权对国史修纂的控制和干预是全方位的。宋代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程序把国史修纂的各个环节置于封建皇帝亲自审查和监控之下 。
关键词 皇权 国史 史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重理据实”的史著评价思想
9
作者 汤勤福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朱熹评价史著有两条标准:一是看史著阐述义理是否得当,二是看史著记载是否符合史实。他认为两条标准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史学的经世致用作用。
关键词 朱熹 重理据实 史著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讲历史之二:通鉴、七国之乱与后汉书
10
作者 张元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朱子语类》卷八十三是关于《春秋》的记载,其中无可避免地谈及经学和史学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朱子的心中,史学和经学之间存在着“不即不离”的关系,也就是说,史学不可以不讲义理,经学不可以违背事实。但是,经、史关系兹事... 《朱子语类》卷八十三是关于《春秋》的记载,其中无可避免地谈及经学和史学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朱子的心中,史学和经学之间存在着“不即不离”的关系,也就是说,史学不可以不讲义理,经学不可以违背事实。但是,经、史关系兹事体大,要谈论这样的大问题,先要对一些经、史著作有点概略的了解。朱子在谈《左传》的时候,随口谈了些史书,其中对《资治通鉴》谈得最多,也颇为中肯,值得稍作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讲历史 通鉴 七国之乱 后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讲历史之一:春秋时代的大势
11
作者 张元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6-67,共2页
朱子是南宋大儒,他集北宋理学的大成,着有<四书集注>,为我们所熟知.说到他,就会想起他是一位伟大的理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我们很少会想到他在历史方面也有深厚的造诣,提出许多精深的看法.朱子的言谈,弟子们详加记录,编集成... 朱子是南宋大儒,他集北宋理学的大成,着有<四书集注>,为我们所熟知.说到他,就会想起他是一位伟大的理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我们很少会想到他在历史方面也有深厚的造诣,提出许多精深的看法.朱子的言谈,弟子们详加记录,编集成书,就是有名的<朱子语类>.在这部书中,弟子收集一些他对历史的看法,列入称之为"历代"的那几卷中;我们想要知道朱子对历代史事的看法,只要去翻看那几卷就能获得大概的印象,其中当然不乏精辟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研究 朱熹 春秋大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郑樵的史学思想
12
作者 龚抗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73-78,共6页
郑樵以其所撰《通志》一书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治史学以“会通”、“求实”、“直笔”、“斥妖妄”等为宗旨,对史学领域诸多问题都作出了独特的阐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史学思想的优良传统。但有些观点也失之... 郑樵以其所撰《通志》一书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治史学以“会通”、“求实”、“直笔”、“斥妖妄”等为宗旨,对史学领域诸多问题都作出了独特的阐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史学思想的优良传统。但有些观点也失之偏激,或自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樵 通志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宋代史学史研究特色综述
13
作者 孙旭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宋代史学处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兴盛时期,深入研究、把握这一特殊时期的史学,对于认知和建构整个中国古代史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学术界在宋代史学史领域中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绩斐然。具体表现在对宋代史家个案研究全面化,... 宋代史学处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兴盛时期,深入研究、把握这一特殊时期的史学,对于认知和建构整个中国古代史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学术界在宋代史学史领域中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绩斐然。具体表现在对宋代史家个案研究全面化,对宋代史学历程的总体分析不断深化,以及专题研究进一步拓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史学 史家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事功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思想与朱陈“王霸义利之辨” 被引量:9
14
作者 漆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5-15,共11页
宋学到南宋发生一个重大变化 ,即理学 (道学 )兴盛 ,成为显学。与之相对的浙东事功派 ,亦兴盛起来 ,形成了与居于主导地位的朱熹所代表的正统派理学之间的对立。事功派的代表人物陈亮具有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 ,与朱熹展开了“王霸义利之... 宋学到南宋发生一个重大变化 ,即理学 (道学 )兴盛 ,成为显学。与之相对的浙东事功派 ,亦兴盛起来 ,形成了与居于主导地位的朱熹所代表的正统派理学之间的对立。事功派的代表人物陈亮具有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 ,与朱熹展开了“王霸义利之辨”。就历史观而言 ,陈亮坚持历史进化论 ,以效果论来辨析“王霸义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事功派 陈亮 "王霸义利之辨" 哲学思想 功利主义 历史观 历史进化论 唯物主义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历史叙事发展的高峰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馥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8-91,共4页
以编年体史书《左传》、《后汉纪》的历史叙事为纵向参照探讨《资治通鉴》,可以见出它在载人和记事两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其载人之法主要是借鉴了《后汉纪》"连类同书"的叙事之法,创造性地运用了缩小类比人物密度、反衬、... 以编年体史书《左传》、《后汉纪》的历史叙事为纵向参照探讨《资治通鉴》,可以见出它在载人和记事两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其载人之法主要是借鉴了《后汉纪》"连类同书"的叙事之法,创造性地运用了缩小类比人物密度、反衬、记述重大事件与表述主要人物相结合的方法,在扩大记史容量的同时,更好地使历史发展的大势得到了连贯的纵向延伸。其记事之法则主要是借鉴了《左传》的叙事手法,运用丰盈细腻的文字,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揭示大的时代主题。并以记言形式来丰富记事,从而使载人和记事同时成为牵动编年体史书叙事发展的两翼,进一步推动了编年体历史叙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编年体史书 历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甫史学发微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盛恩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5,共6页
孙甫是北宋史坛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讲史、论史、私撰史书《唐史记》 ,是引经入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并在效法《尚书》、《春秋》大义的口号下 ,强调史学要为现实提供借鉴。他的史学思想及其史学成就对于宋代史学风气的转变和编年... 孙甫是北宋史坛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讲史、论史、私撰史书《唐史记》 ,是引经入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并在效法《尚书》、《春秋》大义的口号下 ,强调史学要为现实提供借鉴。他的史学思想及其史学成就对于宋代史学风气的转变和编年体史书的复兴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甫 北宋 《唐史记》 史学思想 编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学与宋代史学思想 被引量:4
17
作者 庞天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31-34,共4页
理学与宋代史学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自然与社会起源的探讨促使宋代学者研究古史;将天理视为现实社会的道德原则使宋代学者的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纲常伦理观念,这种观念又表现为正统意识和对《春秋》一书的重视;探讨历史问题成... 理学与宋代史学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自然与社会起源的探讨促使宋代学者研究古史;将天理视为现实社会的道德原则使宋代学者的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纲常伦理观念,这种观念又表现为正统意识和对《春秋》一书的重视;探讨历史问题成为探求天理的途径;对现实的关注使宋代学者普遍具有反天命和无神论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史学思想 宋代 思想影响 天理 纲常伦理观念 正统意识 无神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代世变》非苏轼所作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粟品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历代世变》 苏轼 道德标准 纲常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樵“会通观”述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旭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5-89,共5页
郑樵在《通志》中提倡治史要坚持“会通”,认为只有会聚文献、贯通年代,才能周知远近,洞察古令。郑樵的“会通观”,既是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令之变”进步历史观的嵓坛泻头⒀铮侄院罄词费У姆⒄共钤兜挠跋臁W芙嵴夥... 郑樵在《通志》中提倡治史要坚持“会通”,认为只有会聚文献、贯通年代,才能周知远近,洞察古令。郑樵的“会通观”,既是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令之变”进步历史观的嵓坛泻头⒀铮侄院罄词费У姆⒄共钤兜挠跋臁W芙嵴夥菔费б挪杂谖颐侨鲜吨泄鷯史学思想的发展是很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樵 会通观 通志 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史学思想述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云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5-48,共4页
苏轼史学思想述论王云飞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不仅是我国宋代文豪、书画家,而且也是史学评论家。因其长期出任地方官和过着贬谪的生活,故未能属意著史。但从其文章里可知他读过... 苏轼史学思想述论王云飞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不仅是我国宋代文豪、书画家,而且也是史学评论家。因其长期出任地方官和过着贬谪的生活,故未能属意著史。但从其文章里可知他读过《尚书》、《左传》、《史记》、《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思想 苏轼 《东坡志林》 司马迁 述论 评价历史人物 三桓 柳宗元 中国古代史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