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当代偶剧肢体的多维建构
1
作者 闫姜博文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1期18-20,共3页
本文就偶剧演员在表演和操控中的肢体塑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解析,从工具性和抽象性两个层面梳理肢体多维度构建的效果和方法,将偶剧演员肢体塑造的关窍提炼了出来,同时指出了偶剧肢体多维构建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肢体塑造 工具性 抽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古典舞“半月”形态构成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田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90-96,共7页
"半月",是汉唐古典舞的典型形态之一。它既是静态的舞姿造型,又是舞姿与舞姿之间重要的流动连接方式。静,有"屈曲"之形;动,有"失重"之势。本文试从"半月"入手,追汉唐古典舞形态得来的历史依据... "半月",是汉唐古典舞的典型形态之一。它既是静态的舞姿造型,又是舞姿与舞姿之间重要的流动连接方式。静,有"屈曲"之形;动,有"失重"之势。本文试从"半月"入手,追汉唐古典舞形态得来的历史依据,由壁画、课堂到舞台的构成步骤,及其塑形与连接的美学阐释,为汉唐古典舞语言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找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古典舞 形态构成 半月 屈曲 失重 流动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力量在双人舞训练中的辅助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霍蕾 邓晨霞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76-79,75,共5页
根据体育运动训练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成果,结合舞蹈训练学、人体结构学、舞蹈生理学和骨科医学理论,对原有舞蹈双人舞训练理论和方法进行剖析,可见核心力量在双人舞训练中辅助应用的重要性与创新性,进而深入探究以人为... 根据体育运动训练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成果,结合舞蹈训练学、人体结构学、舞蹈生理学和骨科医学理论,对原有舞蹈双人舞训练理论和方法进行剖析,可见核心力量在双人舞训练中辅助应用的重要性与创新性,进而深入探究以人为本的双人舞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对规范和完善双人舞训练体系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训练 双人舞 核心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僰人岩画中的舞蹈图像判定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四川省珙县僰人悬棺伴出的岩壁画是僰人独特文化的符号重现,其中的舞蹈图像是研究僰人舞蹈文化的重要依据。选取现存僰人岩画临摹画的最佳版本,结合朱载堉的舞学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判断标准,对僰人岩画中舞蹈图像的数量和所处位... 四川省珙县僰人悬棺伴出的岩壁画是僰人独特文化的符号重现,其中的舞蹈图像是研究僰人舞蹈文化的重要依据。选取现存僰人岩画临摹画的最佳版本,结合朱载堉的舞学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判断标准,对僰人岩画中舞蹈图像的数量和所处位置进行了初步确认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僰人 岩画 舞蹈图像 朱载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造型的身体语言解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鹤 许阳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期93-93,共1页
舞蹈造型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通过人的身体语言达到一种传神达意的效果,传达是一种情感信息符号,形成了舞蹈造型特有的身体语言。本文从形式美、表现型以及文化感上,解析了舞蹈造型的身体语言的具体特征。
关键词 舞蹈造型 身体语言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舞蹈造型的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欧阳晓芹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4-115,共2页
舞蹈的造型工具是人体,舞蹈造型材料是人体的动作,舞蹈的造型特征是连续运动。舞蹈造型具有三大特性:流畅性,独特性与统一性,时代性与民族性。
关键词 舞蹈造型 流畅性 独特性 统一性 时代性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芭蕾舞与现代舞对舞蹈演员脊柱训练的对比研究——以“port de bras”和“contraction-release”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蒋树栋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52-158,共7页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上接头部、下连骨盆,对人体起到了支撑体重、保护脊髓、缓冲重力等重要作用,并且它也直接影响了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方式和效果,因此对于用身体来表现艺术的舞者来说,在舞蹈选材、训练和表演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上接头部、下连骨盆,对人体起到了支撑体重、保护脊髓、缓冲重力等重要作用,并且它也直接影响了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方式和效果,因此对于用身体来表现艺术的舞者来说,在舞蹈选材、训练和表演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人体脊柱的解剖学、生理学和运动力学原理,结合古典芭蕾和现代舞的训练方式,以Port de bras和contraction-release两种对脊柱的动作训练体系为主要例证,试图对比分析出二者对舞者脊柱的训练作用和效果。由于二者对舞者脊柱训练的方式是由各自的审美原则所限定的,因而本文将审美的因素悬置起来,而直接以训练学的视角切入,为更好的进行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和舞蹈训练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演员 脊柱训练 芭蕾舞 现代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舞蹈人物形象塑造与艺术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芊 《陇东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08-111,共4页
通过研究、探索舞蹈创编和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与艺术设计,为舞蹈创编、表演者在刻画和塑造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提供理论依据和值得参考与借鉴的方法,提升舞蹈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使舞蹈创编及表演更... 通过研究、探索舞蹈创编和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与艺术设计,为舞蹈创编、表演者在刻画和塑造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提供理论依据和值得参考与借鉴的方法,提升舞蹈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使舞蹈创编及表演更具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人物形象塑造 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薅草锣鼓的分布与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建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19-23,57,共6页
薅草锣鼓是湖北全境都流行的民间文学样式,是长江中游联曲体民歌的代表。依据近三十年来湖北各地编印的《民间歌谣集成》,结合田野考察和文献追溯,可以发现,薅草锣鼓是湖北省一种有代表性的民间文艺形式,可将其分为荆楚、秦楚、巴楚、... 薅草锣鼓是湖北全境都流行的民间文学样式,是长江中游联曲体民歌的代表。依据近三十年来湖北各地编印的《民间歌谣集成》,结合田野考察和文献追溯,可以发现,薅草锣鼓是湖北省一种有代表性的民间文艺形式,可将其分为荆楚、秦楚、巴楚、吴楚、晋楚和土苗六个亚文化圈。在每个亚文化圈中,薅草锣鼓的民俗特点与艺术风格均存在共性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艺 薅草锣鼓 文化圈 湖北民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专业舞蹈人才培养中“毯子功”教学的重要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桑嘎卓玛 罗旦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第12期160-162,共3页
笔者结合"毯子功"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西藏专业舞蹈教育中专层次主科之一的毯子功现状产生关注,从而延伸关注现存的舞蹈基础教育对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本文对毯子功教学课程的过程、内容进行了综述和总结,从该课程的历史演变... 笔者结合"毯子功"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西藏专业舞蹈教育中专层次主科之一的毯子功现状产生关注,从而延伸关注现存的舞蹈基础教育对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本文对毯子功教学课程的过程、内容进行了综述和总结,从该课程的历史演变、与西藏舞蹈教育的融合及作用、应用现状以及作为一名毯子功课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期望通过本文与专业舞蹈教育的从业人员共同探讨群体课程与个体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毯子功 舞蹈专业学生 教师能力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舞蹈构图的基本规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吟筠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1期109-110,共2页
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与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时间和空间的动态结构。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作品的成败。任何一个舞蹈编导在设计和安排舞蹈构图时都必须以舞蹈构图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大胆创造,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在做好&qu... 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与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时间和空间的动态结构。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作品的成败。任何一个舞蹈编导在设计和安排舞蹈构图时都必须以舞蹈构图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大胆创造,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在做好"整齐一律法,平衡对称,比例,调和对比,多样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构图 整齐一律 平衡对称 比例 调和对比 多样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古典舞的“圆”之美 被引量:3
12
作者 缪从军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36-137,共2页
各个舞种都有一套自己的动作体系来维持支撑其审美结构,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势动态上一直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被称之为"划圆"的艺术。本文就"圆"的动、静态两大特... 各个舞种都有一套自己的动作体系来维持支撑其审美结构,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势动态上一直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被称之为"划圆"的艺术。本文就"圆"的动、静态两大特征结合动作及实例进行了解释、分析,从而进一步说明中国古典舞的特殊审美及"圆"对中国古典舞蹈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神劲律”在中国古典舞《春闺梦》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晋芳 《长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7-49,共3页
"形神劲律"这四个字是从现代人审视艺术的角度来诠释传统人体艺术美学的规律,是从内到外、从形到神、从力度到动律的既矛盾又统一的现象中提炼出的法则,这既是理论范畴的事,又是十分具体的事。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国舞演员,除了... "形神劲律"这四个字是从现代人审视艺术的角度来诠释传统人体艺术美学的规律,是从内到外、从形到神、从力度到动律的既矛盾又统一的现象中提炼出的法则,这既是理论范畴的事,又是十分具体的事。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国舞演员,除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与精湛的技术技巧,还必须具备古典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就是指"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劲律” 古典舞 《春闺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东升 韩佳彤 《戏剧之家》 2019年第4期140-140,共1页
舞蹈表演是通过舞蹈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以抒发创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同时通过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再现舞蹈作品中的意境美。舞蹈表演者正是通过对舞蹈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入挖掘人物的特点和情感的表达以及人物内心情感到外在形象... 舞蹈表演是通过舞蹈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以抒发创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同时通过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再现舞蹈作品中的意境美。舞蹈表演者正是通过对舞蹈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入挖掘人物的特点和情感的表达以及人物内心情感到外在形象的外化过程。这有利于让受众通过舞蹈表演者诠释的人物形象深刻了解舞蹈表演的精髓所在,并达到作品所要实现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表演 人物造型 艺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教舞蹈中舞具之历史、传说内蕴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群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5-31,共7页
道教舞蹈作为宗教型舞蹈艺术,其内容多数是围绕神学性主题展开,宗教神秘主义特色尤其显著。道教舞蹈中频繁出现的各种舞具多数也属于道教法器,典型的舞具包括桃木剑、照妖镜、仙人钵、酒葫芦等等。它们所凝结的历史、传说内容相当丰富繁... 道教舞蹈作为宗教型舞蹈艺术,其内容多数是围绕神学性主题展开,宗教神秘主义特色尤其显著。道教舞蹈中频繁出现的各种舞具多数也属于道教法器,典型的舞具包括桃木剑、照妖镜、仙人钵、酒葫芦等等。它们所凝结的历史、传说内容相当丰富繁杂,属于文化意味厚重的物性符号。这些舞具在道教舞蹈中的高调"在场",强化了道教舞蹈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使得道教舞蹈与中国其它传统舞蹈之间形成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舞蹈 舞具 历史 传说 内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在敦煌舞蹈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洛毛措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39-142,共4页
文章以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根据敦煌壁画中舞蹈道具的实物形象和抽象形象,将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分为乐器和彩带长绸两种类型,并通过敦煌舞蹈的代表性作品对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在现... 文章以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根据敦煌壁画中舞蹈道具的实物形象和抽象形象,将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分为乐器和彩带长绸两种类型,并通过敦煌舞蹈的代表性作品对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在现代敦煌舞蹈中的运用进行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出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在现代敦煌舞蹈运用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这对于丰富和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敦煌舞蹈艺术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敦煌舞蹈 舞蹈道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画看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苏丹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4-16,共3页
汉代女乐舞蹈代表了汉代歌舞艺术的最高水平,从汉画反映的大量歌舞活动场面看,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具有四个方面特征,即舞袖、舞腰、“手足并重”和使用道具。这四种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汉代独特的舞蹈艺术,为我国传统... 汉代女乐舞蹈代表了汉代歌舞艺术的最高水平,从汉画反映的大量歌舞活动场面看,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具有四个方面特征,即舞袖、舞腰、“手足并重”和使用道具。这四种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汉代独特的舞蹈艺术,为我国传统舞蹈民族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女乐舞蹈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舞发展进程撷要梳拾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卓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7-49,共3页
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从戏曲及武术、民间舞、古曲、诗、词、画等系统中提炼、创建并发展起来的,迄今已有50余载的建设史。在这50余年的创建过程中,当代的中国古典舞在审美范畴中已经初步建立起独树一帜的审美品格。随着社会的... 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从戏曲及武术、民间舞、古曲、诗、词、画等系统中提炼、创建并发展起来的,迄今已有50余载的建设史。在这50余年的创建过程中,当代的中国古典舞在审美范畴中已经初步建立起独树一帜的审美品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舞蹈生态在人文环境、艺术标准和社会审美价值等方面,均发生了不小变化。处于中国舞蹈前沿领域的中国古典舞,走到今天也处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新审视自己、审慎考量自己未来走势的关键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戏曲舞蹈 风格 发展 身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