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的生活”与“生活的艺术”——新时代迈向人民的广西壮族民歌
1
作者 蒋燮 班富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植根田畴沃野与乡里村舍的广西壮族民歌,是一个广袤幽深的民歌文化传承场,壮家儿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歌唱中以自己的诗性智慧表达了不同时代的多重性社会意义。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全体国民共享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根田畴沃野与乡里村舍的广西壮族民歌,是一个广袤幽深的民歌文化传承场,壮家儿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歌唱中以自己的诗性智慧表达了不同时代的多重性社会意义。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全体国民共享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也始终是广西壮族民歌深沉的情感依托与深邃的精神归宿。从地方、国家到全球,不同身份的民众以自己的主体音乐实践,在广西壮族民歌的传承变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广西壮族民歌既是“艺术的生活”,也是“生活的艺术”,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全面的文化复兴、迈向人民将是一条光明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广西壮族民歌 文化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太阳”为名的巴蜀汉族民歌探析
2
作者 任汝佳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劳作、生活中创造的。巴蜀地区流传了相当一部分围绕“太阳”为名展开的民歌。“太阳”归属自然,因此自然环境对该类民歌的产生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从地域环境为切入点,围绕歌词、音乐本体和审美三个角度,分析该地域关...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劳作、生活中创造的。巴蜀地区流传了相当一部分围绕“太阳”为名展开的民歌。“太阳”归属自然,因此自然环境对该类民歌的产生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从地域环境为切入点,围绕歌词、音乐本体和审美三个角度,分析该地域关于“太阳”题材民歌的独特音乐风格,阐明内在文化意蕴,为区域民歌研究提供一点文本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地理 巴蜀民歌 太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贵州布依族的民歌艺术特色的思考
3
作者 朱嘉迪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5期95-97,共3页
贵州布依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其民歌艺术历来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本文将从布依族传统民歌入手,探讨其文化背景,以及布依族民歌在布依族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贵州布依族 民歌艺术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山壮族“三顿欢”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4
作者 潘婷 《戏剧之家》 2024年第9期99-101,共3页
本文对马山壮族“三顿欢”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今后上原生民歌演唱课的声乐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让马山壮族“三顿欢”民歌在高校传承中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 壮族“三顿欢” 原生民歌 演唱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侗族合唱音乐及其文化构成
5
作者 乐庸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0-105,130,共7页
合唱音乐构成了侗族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艺术中的重要形式,侗族当地的劳动群众通过发挥自身的实践智慧,创作并且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合唱音乐艺术。现阶段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已经纳入到非遗文化的保护范围,侗族经典的合唱音乐艺... 合唱音乐构成了侗族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艺术中的重要形式,侗族当地的劳动群众通过发挥自身的实践智慧,创作并且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合唱音乐艺术。现阶段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已经纳入到非遗文化的保护范围,侗族经典的合唱音乐艺术只有得到深入的了解掌握,才能有助于少数民族的合唱文化获得长期的保留传承。因此,本文探讨了侗族合唱音乐的基本特征及其构成要素,合理完善针对侗族合唱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合唱音乐 文化构成 传承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儿”牡丹程式探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那贞婷 曹义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0-84,共5页
程式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现象,它存在于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中。它主要是指民间口头诗歌作品中重复出现、频密度很高的语言现象,是民间歌手即兴创作的功能要素。依据“口头程式理论”,我们从程式角度对“花儿”进行划分,旨在将“... 程式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现象,它存在于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中。它主要是指民间口头诗歌作品中重复出现、频密度很高的语言现象,是民间歌手即兴创作的功能要素。依据“口头程式理论”,我们从程式角度对“花儿”进行划分,旨在将“花儿”这种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与口头程式理论有机结合,从而,开拓“花儿”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程式理论 “花儿” 牡丹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姝 郭晓莺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土族婚礼歌伴随着土族悠久历史留存至今,是研究土族历史、宗教风俗和民间艺术的宝贵资料。本文以互助土族传统婚礼歌为主要对象,对其研究状况、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粗略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 土族 婚礼歌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大歌在中国多声部民歌中的独特地位 被引量:31
8
作者 樊祖荫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侗族大歌在中国多声部民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独特地位,这是由于侗族大歌本身具有非凡的艺术性、具有可考的悠久历史、以其生动的艺术实践产生的极大影响并赢得广大音乐学者的高度重视所形成的。对上述诸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根据传承现... 侗族大歌在中国多声部民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独特地位,这是由于侗族大歌本身具有非凡的艺术性、具有可考的悠久历史、以其生动的艺术实践产生的极大影响并赢得广大音乐学者的高度重视所形成的。对上述诸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根据传承现状提出对侗族大歌保护与弘扬的具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大歌 中国多声部民歌 独特地位 传承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大歌研究50年(上)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中笑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2期33-37,共5页
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将50年间(1953-2002年)国内、外侗族大歌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描述,对侗族大歌产生的环境、产生的年代以及音乐的总体形态特征和分类等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侗族大歌 民族音乐学 产生 形态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侗族大歌音乐传承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殿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2期20-27,共8页
侗族大歌一方面以其美妙动人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世人的赞颂,另一方面也因其民间文化的特点而面临传承的困扰。如何把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机遇,把侗族大歌及侗族音乐的引入基础教育课堂和高等院校殿堂,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侗族大歌 音乐传承 教育改革 课程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长阳土家民歌的意象和程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雯鹤 章艳丽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长阳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发祥地,保留了绚丽多彩、个性独特的巴土文化,山歌即是代表。山歌是对长阳土家民歌的惯称。长阳土家民歌中的情歌的经典意象主要有"鱼"和"花连花、藤缠藤(树)"。土家民歌的创作程式主要... 长阳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发祥地,保留了绚丽多彩、个性独特的巴土文化,山歌即是代表。山歌是对长阳土家民歌的惯称。长阳土家民歌中的情歌的经典意象主要有"鱼"和"花连花、藤缠藤(树)"。土家民歌的创作程式主要有"套语与套韵"、"双关"和"衬词或副歌"。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长阳土家民歌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阳土家民歌 歌舞之乡 符号 创作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音乐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谈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培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2期28-32,共5页
在民族音乐正逐步消失的今天,关注传统音乐的传承问题,探求其传承的途径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对于侗族传统音乐的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的方式、意义和作用的研究,其目的就在于此。
关键词 侗族音乐 民间传承 学校教育 作用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家族民歌《龙船调》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世高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2-15,共4页
《龙船调》是一首在鄂西土家族民间经时历岁、流传久远 ,享誉世界的优秀民歌 ;它具有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突出的主题、清晰的结构 ;并以和谐的音韵、优美的旋律。
关键词 《龙船调》 土家族 形象主题 旋律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里女人喊太阳》的艺术特性及二度创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琼 高月霞 潘悦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山里女人喊太阳》是一首充满浓郁的湖北土家风味的民族声乐作品,采用简洁的语言配以优美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极为形象地将土家人独有的民俗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音乐作品分析与歌曲演唱风格两个方面来探究这首声乐作品,对... 《山里女人喊太阳》是一首充满浓郁的湖北土家风味的民族声乐作品,采用简洁的语言配以优美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极为形象地将土家人独有的民俗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音乐作品分析与歌曲演唱风格两个方面来探究这首声乐作品,对其文化背景、创作技法以及二度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描述,进而去探讨湖北新民歌的审美价值,从而达到正确诠释音乐作品、更好的把握声乐演唱风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土家族 艺术特性 二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广东传统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少红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年第3期68-73,共6页
广东客家山歌是中国民间艺苑中一支独具异彩的奇葩。广东客家山歌具有一般民歌的风格特点,但又因民族风俗、语言、地域环境等因素,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征和艺术特色。本文对广东传统客家山歌的歌词表现手法、旋律特征以及演唱特点的... 广东客家山歌是中国民间艺苑中一支独具异彩的奇葩。广东客家山歌具有一般民歌的风格特点,但又因民族风俗、语言、地域环境等因素,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征和艺术特色。本文对广东传统客家山歌的歌词表现手法、旋律特征以及演唱特点的进行探究,分析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山歌 修辞手法 旋律特征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民歌的情感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晓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26-128,共3页
陕北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代代顽强的陕北人。在这里伴着嘹亮、高亢的歌声,顽强的陕北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勇敢的精神直面生活的困难,同时又改变生活、创造生活、享受生活。陕北民歌这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形式,积淀了丰厚... 陕北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代代顽强的陕北人。在这里伴着嘹亮、高亢的歌声,顽强的陕北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勇敢的精神直面生活的困难,同时又改变生活、创造生活、享受生活。陕北民歌这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形式,积淀了丰厚的陕北文化,传承了陕北人民不怕艰难困苦、勇于改变现状的伟大精神,表达了陕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陕北文化 情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何纪光演唱风格的形成——兼及王品素的声乐教育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帅红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7-61,共5页
何纪光在其艺术实践道路上,善于继承传统,借鉴西洋,博采纵长,熔众家之所长为一炉,在声乐艺术上独树一帜。何纪光的成功离不开王品素的精心哺育和培养,正是在其“既保持民族风格特点,又发展他们的歌唱能力”的思想指导下,创立了“新型湖... 何纪光在其艺术实践道路上,善于继承传统,借鉴西洋,博采纵长,熔众家之所长为一炉,在声乐艺术上独树一帜。何纪光的成功离不开王品素的精心哺育和培养,正是在其“既保持民族风格特点,又发展他们的歌唱能力”的思想指导下,创立了“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将民歌演唱艺术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纪光 演唱风格 王品素 声乐教育思想 民族风格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分析彝族民歌《阿噻调》的演唱特色 被引量:2
18
作者 左开菊 《民族艺术研究》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流传在云南楚雄双柏县大麦地、新街一带的彝族民歌《阿噻调》,其发声特色、演唱形式均有自身的特点,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中还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彝族民歌 阿噻调 歌唱特色 声乐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族民歌的审美价值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0-134,共5页
黎族民歌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抒怀形式,如影随形于黎族人的生产生活。黎族民歌对黎族人民生活的生动描述,彰显黎族人的情感倾向、精神气质和思想美德,使聆听者感同身受,给予聆听者以情感的共鸣、精神的快慰和美的享受,因此其具有重要... 黎族民歌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抒怀形式,如影随形于黎族人的生产生活。黎族民歌对黎族人民生活的生动描述,彰显黎族人的情感倾向、精神气质和思想美德,使聆听者感同身受,给予聆听者以情感的共鸣、精神的快慰和美的享受,因此其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而这种审美价值可提梳为四个维度的特征:黎族民歌的生成与衍展与黎族人民的劳动、节庆等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故其具有实用之美;黎族民歌的内容及韵律使听众产生乐观、轻松等愉悦感受,具有愉悦之美的审美价值;黎族民歌在其歌唱境域、音乐语言及歌唱形式上的自由与洒脱,体现了其自由之美的审美价值;每一首黎族民歌自身的嬗变及民歌流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都呈现其动态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民歌 审美价值 实用之美 愉悦之美 自由之美 动态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儿”成因再探——有关“花儿”和民间音乐普遍效应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慧雯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6-19,共4页
关于“花儿”成因,有人提出是反封建斗争的产物,有人认为是人类在14世纪进入觉醒阶段的结果。但透过“花儿”的本质分析,看到的仍然是民间音乐产生和发展的一般性效应:在地域相对封闭的文化大棚内,人们在共同劳动生活中求乐和求偶是产... 关于“花儿”成因,有人提出是反封建斗争的产物,有人认为是人类在14世纪进入觉醒阶段的结果。但透过“花儿”的本质分析,看到的仍然是民间音乐产生和发展的一般性效应:在地域相对封闭的文化大棚内,人们在共同劳动生活中求乐和求偶是产生民间音乐的基本动因;而在年深月久的口头传承过程中的筛选创新,使得民间音乐植根和渗透于民族的生命和生活历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民间音乐 普遍效应 民族文化 快乐效应 求偶效应 口传效应 价值取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