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艺术的生活”与“生活的艺术”——新时代迈向人民的广西壮族民歌 |
蒋燮
班富宁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以“太阳”为名的巴蜀汉族民歌探析 |
任汝佳
|
《当代音乐》
|
2024 |
0 |
|
3
|
关于贵州布依族的民歌艺术特色的思考 |
朱嘉迪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4
|
马山壮族“三顿欢”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
潘婷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5
|
解析侗族合唱音乐及其文化构成 |
乐庸莹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花儿”牡丹程式探析 |
那贞婷
曹义杰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7
|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
刘姝
郭晓莺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侗族大歌在中国多声部民歌中的独特地位 |
樊祖荫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3 |
31
|
|
9
|
侗族大歌研究50年(上) |
张中笑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3 |
15
|
|
10
|
论侗族大歌音乐传承 |
杨殿斛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3 |
13
|
|
11
|
试论长阳土家民歌的意象和程式 |
贾雯鹤
章艳丽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12
|
侗族音乐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谈 |
吴培安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3 |
9
|
|
13
|
论土家族民歌《龙船调》 |
田世高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0
|
|
14
|
《山里女人喊太阳》的艺术特性及二度创作分析 |
陈琼
高月霞
潘悦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6
|
|
15
|
论广东传统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 |
黄少红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0 |
5
|
|
16
|
陕北民歌的情感表达 |
石晓平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0 |
3
|
|
17
|
论何纪光演唱风格的形成——兼及王品素的声乐教育思想 |
王帅红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8
|
试分析彝族民歌《阿噻调》的演唱特色 |
左开菊
|
《民族艺术研究》
|
2006 |
2
|
|
19
|
黎族民歌的审美价值探析 |
张睿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20
|
“花儿”成因再探——有关“花儿”和民间音乐普遍效应的思考 |
陈慧雯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