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3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翻译的文化思考——阿兰·阿特拉斯《文艺复兴音乐》中译本散论
1
作者 孙红杰 《音乐探索》 2025年第1期69-80,共12页
文献翻译不仅是文本知识的语言转换,更是伴随着引鉴、对话、调适、创造的深度文化交流。阿兰·阿特拉斯《文艺复兴音乐》的翻译引进,值得从上述角度审视。它提供了关于西欧文艺复兴音乐的海量知识,呈现了丰富的学术景观,见证了译者... 文献翻译不仅是文本知识的语言转换,更是伴随着引鉴、对话、调适、创造的深度文化交流。阿兰·阿特拉斯《文艺复兴音乐》的翻译引进,值得从上述角度审视。它提供了关于西欧文艺复兴音乐的海量知识,呈现了丰富的学术景观,见证了译者在源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积极调适与转化。本文将此译本置于西方音乐研究和文献翻译理论的双重学术语境中,结合具体的翻译案例,探讨了文献翻译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音乐 文献翻译 归化与异化 忠实与自由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今巴洛克音乐研究的多维阐释与核心论题——兼论“诺顿音乐断代史”《巴洛克音乐》的学术理念
2
作者 贾抒冰 《音乐探索》 2025年第1期81-89,共9页
当今国际学界对于巴洛克音乐的研究展现出了极其丰富的学术理念和多维的阐释思路,对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定位与音乐史编纂都做出了全新的解释。以“诺顿音乐断代史”《巴洛克音乐:1580—1750年的西欧音乐》的治学思路为主线,结合其他重要... 当今国际学界对于巴洛克音乐的研究展现出了极其丰富的学术理念和多维的阐释思路,对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定位与音乐史编纂都做出了全新的解释。以“诺顿音乐断代史”《巴洛克音乐:1580—1750年的西欧音乐》的治学思路为主线,结合其他重要的经典学术文献,深入剖析当今学界有关巴洛克音乐研究的最新学术动向,涉及巴洛克音乐风格史研究思路的转向、巴洛克音乐史编纂注重文化史的叙述方式,以及更受学界重视的巴洛克音乐表演研究等重要问题。同时,着重选取有关巴洛克音乐研究最为重要的两个核心论题——音乐修辞学和器乐体裁与风格研究,试图从细节之处阐释巴洛克音乐研究的独特性与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顿音乐断代史”《巴洛克音乐》 多维视角 巴洛克音乐风格 巴洛克音乐史编纂 巴洛克音乐表演 音乐修辞学 巴洛克器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久弥新的音乐观念史和音乐智识史——从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浪漫时代的音乐》说开去
3
作者 刘丹霓 《音乐探索》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德裔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的《浪漫时代的音乐》出自诺顿公司在20世纪出版的第一套断代史丛书。此书以观念史为主要视角,在体例构架、内容安排、叙述笔法等方面颇具特色。如今,在观念史和智识史转型革新的宏观背景下,围绕... 德裔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的《浪漫时代的音乐》出自诺顿公司在20世纪出版的第一套断代史丛书。此书以观念史为主要视角,在体例构架、内容安排、叙述笔法等方面颇具特色。如今,在观念史和智识史转型革新的宏观背景下,围绕音乐观念和智识文化展开的学术研究不仅拓展了爱因斯坦著作中的一些核心主题,更显示出新的方法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时代的音乐》 诺顿断代史 观念史 智识史 接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音乐史研究的视野、方法与叙事——ICTMD全球音乐史研究分会的成立背景与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
4
作者 萧梅 凌嘉穗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9,167,共17页
全球(音乐)史迄今为止并非一个定义明确的领域,但将全球理解为研究地方、区域或国家与世界关系的视角于当下(民族)音乐学并不陌生。“世界音乐”研究在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双重转向中重新审视时间与空间的断裂,音乐理论家寻找某种足以“统... 全球(音乐)史迄今为止并非一个定义明确的领域,但将全球理解为研究地方、区域或国家与世界关系的视角于当下(民族)音乐学并不陌生。“世界音乐”研究在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双重转向中重新审视时间与空间的断裂,音乐理论家寻找某种足以“统摄”全球音乐的分析工具,民族音乐学家重省“比较音乐学”,提出“多线程历史”“全球音乐圈”和“后欧洲思维”的设想。无论是构拟跨文化的共性与对话,还是从人类行动方案和地方术语中探讨人类音乐文化的差异与相互关联,或是以“微观历史”和“路”的流动性探索“全球网络”的音乐史,力图“去中心”的“全球史”都不应止于反霸权的结论或目的。如何通过民族志的专门知识将历史的线索落在实处?如何在史志互向中探索空间、时间、行动者和结构的“联通性”?文章讨论了全球音乐史写作的驱动力与问题,并展望文明互鉴意义上的全球音乐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音乐史 世界音乐 文化间性 超文化性 史志互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与“净化”——柴科夫斯基晚期交响曲中的主题隐喻与体裁修辞
5
作者 王晶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5-65,共11页
作为世界级的交响乐大师,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创作一直是其创作中的绝对中心。柴科夫斯基晚期的三首交响曲:《曼弗雷德》《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中出现的“死亡”“净化”“升腾”等特殊意象,隐含着深刻的叙事元素。《第四交响曲... 作为世界级的交响乐大师,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创作一直是其创作中的绝对中心。柴科夫斯基晚期的三首交响曲:《曼弗雷德》《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中出现的“死亡”“净化”“升腾”等特殊意象,隐含着深刻的叙事元素。《第四交响曲》中出现的“宿命”主题符号在其后续创作中发生衍变,并承载了核心叙事意义;作曲家把“圆舞曲”“进行曲”等体裁化入“交响曲”这种相对传统的体裁叙事之中,呈现并引导出新的叙事意义,等等。这些问题均可以“他者”形象的研究视角进行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科夫斯基 交响曲 隐喻 体裁 修辞 文本细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西方音乐研究的对话性
6
作者 林杭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中国特色西方音乐研究在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下,依托巴赫金对话主义的理论主张,具有丰富的对话性。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作为一种“异文化”研究,其互动思维的建立不仅需要深潜于涵义层的对话,而且更需要关注现实,最终在充满对话... 中国特色西方音乐研究在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下,依托巴赫金对话主义的理论主张,具有丰富的对话性。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作为一种“异文化”研究,其互动思维的建立不仅需要深潜于涵义层的对话,而且更需要关注现实,最终在充满对话性的形塑中彰显其主体立场与话语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 巴赫金 中国特色 对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南方-海上”丝路“神、佛、雅、俗、土”器乐分类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
7
作者 杨民康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7-17,共11页
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中的传统器乐,涉及一个包含“神、佛、雅、俗、土”五种分类的器乐文化系统,其中的世俗性或艺术性部分如今更多演变并归结至一个由雅(细乐)、俗(粗乐)两个子系统构成,并与戏剧、舞蹈、声乐紧密结合的... 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中的传统器乐,涉及一个包含“神、佛、雅、俗、土”五种分类的器乐文化系统,其中的世俗性或艺术性部分如今更多演变并归结至一个由雅(细乐)、俗(粗乐)两个子系统构成,并与戏剧、舞蹈、声乐紧密结合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完整乐舞文化系统。传统器乐的“雅、俗”分类,在古代较多涉及官方(或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纵向阶层关系,如今则更多指一种建立在纵横相间的城乡关系基础上的较新的社会阶层关系,在古代印度和中国的宫廷音乐中同样存在较明显的文化痕迹和发展、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海上”丝路 “神、佛、雅、俗、土”器乐分类 神乐 俗乐 粗乐 细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瓦格纳的社会性格
8
作者 冯存凌(译)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阿多诺的《探究瓦格纳》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音乐社会学经典名作,这篇译文是该书第一章的译稿。阿多诺的文论素以信息量巨大,而文字表述又异常艰深晦涩著称。作为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音乐学家,阿多诺的学术思想极富批评性和穿透力,他从瓦格... 阿多诺的《探究瓦格纳》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音乐社会学经典名作,这篇译文是该书第一章的译稿。阿多诺的文论素以信息量巨大,而文字表述又异常艰深晦涩著称。作为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音乐学家,阿多诺的学术思想极富批评性和穿透力,他从瓦格纳的若干代表作品入手,通过分析剧中人物的社会性格,并与瓦格纳本人的经历、认知和言行相结合,深刻揭示了后者思想深处和作品中隐含的排犹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社会性格 《黎恩济》 《指环》 排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角度看保加利亚民间音乐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互动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白凡 《黄河之声》 2024年第6期88-91,共4页
本文以历史为视角,系统地探讨了保加利亚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及其与中国音乐的交流与影响,较为深入地展现了保加利亚民间音乐一直在传承和发扬其独特的音乐传统,以及与中国音乐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通过研究总结出保加利亚... 本文以历史为视角,系统地探讨了保加利亚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及其与中国音乐的交流与影响,较为深入地展现了保加利亚民间音乐一直在传承和发扬其独特的音乐传统,以及与中国音乐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通过研究总结出保加利亚民间音乐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不仅在本国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还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保加利亚民间音乐与中国音乐的互动将会更加密切,双方将携手在音乐领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历史发展 音乐交流 跨文化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中外音乐文化融合之道
10
作者 马斌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70-70,共1页
中国音乐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自古有之。伍维曦的《胡琵琶与乐以载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一书,以当代中国本位意识,围绕西方古典音乐在汉语语境中的理解以及作品式音乐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音乐“古今之变、中西之... 中国音乐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自古有之。伍维曦的《胡琵琶与乐以载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一书,以当代中国本位意识,围绕西方古典音乐在汉语语境中的理解以及作品式音乐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音乐“古今之变、中西之辩”的思考与阐述,对中国音乐发展具有宝贵启发意义。音乐文化与诗歌文化融合,彰显浓郁音乐诗学特征。以中外诗词意境论中外音乐理念,以中国古典诗学观念观音乐艺术价值,为该书一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学 诗学特征 文化融合 西方古典音乐 诗词意境 中国音乐文化 本位意识 音乐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国近代流行音乐的发展流变
11
作者 金星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韩国近代流行音乐是在日本和西方音乐的影响下,并在对韩国传统歌曲的重新挖掘和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韩国近代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当时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中国流行音乐也要充分挖掘中国本土音乐资源,吸收国外流行音乐... 韩国近代流行音乐是在日本和西方音乐的影响下,并在对韩国传统歌曲的重新挖掘和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韩国近代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当时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中国流行音乐也要充分挖掘中国本土音乐资源,吸收国外流行音乐的精华,加强数字化音乐技术的利用和现代传播媒体的使用,以实现中国流行音乐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近代流行音乐 日本 发展流变 传播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乐《步虚子》在韩国的传承与复原
12
作者 朴恩玉 《音乐探索》 2024年第3期42-55,共14页
以韩国古乐谱中的《步虚子》为研究对象,对传入高丽时代的《步虚子》节奏和旋律做一个复原的尝试。在进行复原之前,先对载有步虚子旋律的九种古乐谱进行梳理,阐明《步虚子》在韩国的传承和变化过程,还通过四种载有《步虚子》歌词的古乐... 以韩国古乐谱中的《步虚子》为研究对象,对传入高丽时代的《步虚子》节奏和旋律做一个复原的尝试。在进行复原之前,先对载有步虚子旋律的九种古乐谱进行梳理,阐明《步虚子》在韩国的传承和变化过程,还通过四种载有《步虚子》歌词的古乐谱考察歌词与拍板的关系,重新整理《步虚子》的节奏。在此基础上,利用《步虚子》的最古乐谱——《大乐后谱》的旋律记录对高丽时代《步虚子》的旋律做复原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乐 《步虚子》 《大乐后谱》 《琴合字谱》 《俗乐源谱》 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拉·舒曼音乐会曲目“经典化”建构及意义
13
作者 张彭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西方音乐的经典观念在19世纪逐渐形成,一群推崇古典音乐的表演艺术家致力于构建音乐经典,重塑大众的音乐品味。作为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克拉拉一生致力于推动钢琴经典曲目的传播与普及。从1840年起,她持续演奏贝多芬、门德尔松、舒曼、肖... 西方音乐的经典观念在19世纪逐渐形成,一群推崇古典音乐的表演艺术家致力于构建音乐经典,重塑大众的音乐品味。作为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克拉拉一生致力于推动钢琴经典曲目的传播与普及。从1840年起,她持续演奏贝多芬、门德尔松、舒曼、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将独奏音乐会时长和曲目之间的间隔时间缩短,更加专注于每部作品的诠释。这种由同质性的严肃音乐构建的曲目模式成为后世钢琴家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的审美趣味。同时,克拉拉作为舒曼忠实的推广者和演绎者,让公众更好地接受和认同舒曼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拉·舒曼 独奏音乐会 经典化 审美趣味 曲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稿解读的思考:谈《谷应》手稿的墨迹及文脉
14
作者 饶韵华 《音乐探索》 2024年第2期16-29,共14页
文章指出,所谓的音乐手稿,就是以简便、缩写方式留下的一种助忆符号。后人要从简易的符号里推测出作曲家的构思或创作历程,并且精确地解释出它所内涵的音乐逻辑,显然至为不易。但是音乐手稿的珍贵之处正是在于它是唯一能具体且直接呈现... 文章指出,所谓的音乐手稿,就是以简便、缩写方式留下的一种助忆符号。后人要从简易的符号里推测出作曲家的构思或创作历程,并且精确地解释出它所内涵的音乐逻辑,显然至为不易。但是音乐手稿的珍贵之处正是在于它是唯一能具体且直接呈现出作曲家将音乐思维转化成实际音符重要过程的媒介。文章通过音乐手稿的解读、20世纪作曲手稿和周文中先生的作品手稿三个部分对周文中作品《谷应》手稿的墨迹及文脉进行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文中 《谷应》 作曲手稿研究 创作构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根茎——德勒兹反线性历史观念问题研究
15
作者 徐凌希 杨婧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20世纪法国后现代思想家德勒兹在与瓜塔里合作的《千高原》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根茎”式思维模式,以此将思想从传统的树状思维模式和二元论中解放出来,由此实现一种思想上的“多元论”。与此同时,通过“根茎”与“树形”思想图式的... 20世纪法国后现代思想家德勒兹在与瓜塔里合作的《千高原》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根茎”式思维模式,以此将思想从传统的树状思维模式和二元论中解放出来,由此实现一种思想上的“多元论”。与此同时,通过“根茎”与“树形”思想图式的对比,一方面旨在强调二者背后隐含的时间观念的差异,即“根茎”始终与“生成”相关,参与一种无差异的时间流,而“树形”则以线性时间观念为根本;另一方面,通过德勒兹音乐哲学思想及其在《千高原》中有关音乐的解读,进一步揭示德勒兹的反线性历史观念,并对传统音乐史编撰模式中存在的德奥民族主义印记提出批判性思考,进而强调一种去中心化、反权威的“根茎”式音乐史书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根茎 音乐史书写 线性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音乐》:古希腊罗马遗产与一神信仰新枝的嫁接——奥古斯丁的音乐观念及其音乐哲学史价值
16
作者 郭一涟 张博超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05-111,116,共8页
古代晚期哲学家奥古斯丁于公元391年写就《论音乐》,这部六卷本的专论集中体现了他对音乐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内容涉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分析、音乐的道德属性、音乐的本质等。在写作过程中,奥古斯丁的哲学、神学和美学思想发生了重要的转... 古代晚期哲学家奥古斯丁于公元391年写就《论音乐》,这部六卷本的专论集中体现了他对音乐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内容涉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分析、音乐的道德属性、音乐的本质等。在写作过程中,奥古斯丁的哲学、神学和美学思想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并清晰地反映在《论音乐》前五卷与第六卷这两种不同的写作思路中,然而这种差异并没有损害其音乐思想的统一性。《论音乐》的古典文本写作形式、音乐与数学分析方法、灵魂掌握欣赏音乐主权等思想,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嫁接在一神信仰的新枝上,既体现了奥古斯丁对古典音乐哲学的继承,也标志着中世纪音乐哲学的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音乐》 奥古斯丁 音乐观念 音乐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作曲家手稿出版的价值——从周文中《谷应》《霞光》手稿珍藏版的问世谈起
17
作者 张姣 《音乐探索》 2024年第2期72-78,F0002,I0001-I0008,共16页
手稿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原始构思是研究其创作理念、探寻其创作脉络的重要依据。美籍华裔作曲家周文中先生的手稿作为反映其创作特征的主要载体,显现着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源于此,本文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3年最新出版的周文中... 手稿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原始构思是研究其创作理念、探寻其创作脉络的重要依据。美籍华裔作曲家周文中先生的手稿作为反映其创作特征的主要载体,显现着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源于此,本文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3年最新出版的周文中两部作品手稿《谷应》与《霞光》为研究对象,透过对手稿出版始末的梳理,对手稿在创新性、独特性等方面之特点的剖析,以“创作始末”“手稿出版的价值”“待开启的研究”三方面观照两部手稿出版的价值,并兼论在周文中音乐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文中 《谷应》 《霞光》: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文化景观下的音乐史写作——评《19世纪的音乐》
18
作者 潘一然 《艺海》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瓦尔特·弗利什教授撰写的《19世纪的音乐》(Musicinthe Nineteenth Century)一书,立足于文化史视野,揭示了19世纪音乐文化的种种关联与维度。这部音乐史的编纂结合了断代史体系与文化史观念,呈现出历时与共时同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瓦尔特·弗利什教授撰写的《19世纪的音乐》(Musicinthe Nineteenth Century)一书,立足于文化史视野,揭示了19世纪音乐文化的种种关联与维度。这部音乐史的编纂结合了断代史体系与文化史观念,呈现出历时与共时同时展开的动态音乐文化景观。该书考察了音乐建制中的作品生成,将论述内容广泛地推及至影响音乐生活的社会事件、音乐表演机制等方面,将音乐置于庞大的文化网络之中进行撰述。此外,该书的文化叙述与音乐本体分析紧密联系,在文化史的撰写原则下保留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分析,保持文化叙述与音乐本体分析的连续性以及音乐文化叙述图景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境 19世纪 文化现象 音乐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神乎?——敦煌石窟飞天尊格考释
19
作者 汪雪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飞天是乐神”的观点自20世纪初被提出之后,长期以来成为敦煌乐舞研究界的共识。敦煌壁画中飞行者的类型较为庞杂,对其尊格的辨识应结合形象特征、壁画题材及图式渊源进行审慎的辨析:飞行的天人是敦煌壁画中飞天的主体,其中既有菩萨装... “飞天是乐神”的观点自20世纪初被提出之后,长期以来成为敦煌乐舞研究界的共识。敦煌壁画中飞行者的类型较为庞杂,对其尊格的辨识应结合形象特征、壁画题材及图式渊源进行审慎的辨析:飞行的天人是敦煌壁画中飞天的主体,其中既有菩萨装天人、僧装天人、天童子,又有飞行的星宿、天神等;壁画中飞行的夜叉与人不属于飞天;飞行的化生是介于飞天与化生之间的中间形态。整体来看,古印度巽伽王朝时期菩提树、窣堵波等象征物的上方对称雕刻乐神乾闼婆或紧那罗的图像模式,是敦煌壁画中说法图两侧绘制飞天的图式原型,故而此类飞天的尊格最为接近乐神,而其他壁画题材中的飞天是否为乐神,尚缺乏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天 乐神 天人 沸星 夜叉 化生 敦煌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拉姆斯的“传统”之思:以“引用”为径
20
作者 王梓路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6-75,共10页
勃拉姆斯作为“古典传统维护者”的身份是19世纪音乐历史中屹立不倒的丰碑,也是其长久以来倍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在器乐体裁的创作中,勃拉姆斯通过对其他作品的“引用”展现了别具一格的作曲技巧,也充分彰显出对传统的追怀。将以此为出发... 勃拉姆斯作为“古典传统维护者”的身份是19世纪音乐历史中屹立不倒的丰碑,也是其长久以来倍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在器乐体裁的创作中,勃拉姆斯通过对其他作品的“引用”展现了别具一格的作曲技巧,也充分彰显出对传统的追怀。将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目前学界对勃拉姆斯器乐作品中“引用”现象的研究,通过挖掘这一现象,同时从“音乐修辞”理论的角度对相关作品进行分析,以此来诠释勃拉姆斯兼具古典传统与浪漫意蕴的创作风格、对历史主义进行体认与反思的历史意识,以及崇尚“经典”的传统观念,最终揭示勃拉姆斯对传统的回望,呈现其作为时代之“逆流者”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拉姆斯 19世纪音乐 浪漫主义 传统 音乐修辞 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