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0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永词中服饰抒写的多侧面审视
1
作者 宋伟 黄蓉靖 《服装设计师》 2025年第3期89-94,共6页
从文学与服装学跨学科的角度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宋词的代表作家柳永在其词作中的服饰描写秾丽华美、活波明艳、虚实结合、富于动态美,起到了渲染意境、塑造人物的作用,见证了宋代美学与社会繁荣。尤其是柳词在通过服饰描写女性时,... 从文学与服装学跨学科的角度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宋词的代表作家柳永在其词作中的服饰描写秾丽华美、活波明艳、虚实结合、富于动态美,起到了渲染意境、塑造人物的作用,见证了宋代美学与社会繁荣。尤其是柳词在通过服饰描写女性时,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男性视角,脱胎花间词风而更加清新生动,证明了柳词对词体变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服饰描写 俗艳 宋代美学 宋型文化 男性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清词·嘉道卷》辑补46首
2
作者 陆勇强 《滨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从清代总集、别集、诗话、曲本、地方志、家谱等文献中,辑得《全清词·嘉道卷》未收之作品46首,既有《嘉道卷》已收作者的佚作,也有《嘉道卷》未及收录的作者及词作,涉及许廷诰、冯登府、周樽元、龚自璋、阮湖、屈凝、王日章、杨璿... 从清代总集、别集、诗话、曲本、地方志、家谱等文献中,辑得《全清词·嘉道卷》未收之作品46首,既有《嘉道卷》已收作者的佚作,也有《嘉道卷》未及收录的作者及词作,涉及许廷诰、冯登府、周樽元、龚自璋、阮湖、屈凝、王日章、杨璿华等32位作者。凡新增的作者,略考其姓氏、字号、里籍、科第、仕历、著述及其他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清词》 《嘉道卷》 辑考 佚作 地方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代山西词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
3
作者 姚亚男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古代山西词是中国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词坛起步较早,自晚唐五代词体完成由齐言体向长短句的转变之后,山西词便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宋代与明代是山西词坛较为沉寂的两个时期,金元时期与清代的词坛相对繁盛。金元时期的山西词人群... 古代山西词是中国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词坛起步较早,自晚唐五代词体完成由齐言体向长短句的转变之后,山西词便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宋代与明代是山西词坛较为沉寂的两个时期,金元时期与清代的词坛相对繁盛。金元时期的山西词人群体是当时创作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地域性词人群体。清代的山西词亦极为兴盛,词人词作数量众多,凡前代所出现题材与风格在这一时期都有所呈现,体现出集大成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古代 金元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春集》考辨
4
作者 许骥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7-112,共6页
现传诸本冯延巳《阳春集》俱出自北宋陈世修所编嘉祐本,而此本互见词甚多,因此其真实性引起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质疑与争讼。通过对陈世修所作序言的分析并结合其生平事迹可知,陈世修并无作伪动机,其序言可信,而嘉祐本中词多互见重出现象... 现传诸本冯延巳《阳春集》俱出自北宋陈世修所编嘉祐本,而此本互见词甚多,因此其真实性引起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质疑与争讼。通过对陈世修所作序言的分析并结合其生平事迹可知,陈世修并无作伪动机,其序言可信,而嘉祐本中词多互见重出现象或由陈氏为推美其曾外祖父而“疑以传疑”所致。此外,《阳春集》曾为冯延巳生前手定,且在南宋多有善本流传的文献记载,与死后由他人编辑且同样互见词众多的欧阳修词集相比,其可靠性更强,因此《阳春集》中与欧词互见的十余首作品应归为冯延巳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延巳 《阳春集》 嘉祐本 互见词 真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弃疾艳情词“水”意象研究
5
作者 孙安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3-108,共6页
辛弃疾艳情词质朴缠绵、雅重理性,其中“水”意象的数量较多,分为实景和雨水两种形态。辛弃疾以水传情、寓意于水。其艳情词“水”意象和其他意象通过并列式、层递式、逆推式和辐合式四种方式组合起来,创设意境。词的艳情传统,辛弃疾的... 辛弃疾艳情词质朴缠绵、雅重理性,其中“水”意象的数量较多,分为实景和雨水两种形态。辛弃疾以水传情、寓意于水。其艳情词“水”意象和其他意象通过并列式、层递式、逆推式和辐合式四种方式组合起来,创设意境。词的艳情传统,辛弃疾的时代身世,“水”意象含有的性暗示,民族、地域文化心理以及佛教思想的渗透这五方面因素,是“水”意象频繁出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艳情词 “水”意象 组合方式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晏几道梦词的创作特征
6
作者 孙洪洋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45-48,共4页
梦,本为虚无缥缈之物,难以言状,却成为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北宋词人晏几道存词二百六十首,梦词的数量近五分之一。晏几道通过景物、酒以及不同时空的介入,使梦词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其梦词在内容上具备情感多样性、地点变化性... 梦,本为虚无缥缈之物,难以言状,却成为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北宋词人晏几道存词二百六十首,梦词的数量近五分之一。晏几道通过景物、酒以及不同时空的介入,使梦词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其梦词在内容上具备情感多样性、地点变化性、梦魂高频性等特征。梦词作为《小山词》的一部分,以传统的梦为内容却展现了沉郁之致而不失清新之气的风格,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几道 梦词 创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水调歌头》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与受容
7
作者 李梦琦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苏轼《水调歌头》一经问世,好评如潮,饮誉一时,还跨国传播,流传至朝鲜、日本,深受当地文人喜爱。朝鲜文人以此词为范本,化用词句、模仿意境、唱和步韵,或表达出世入世的思想矛盾,或寄寓思乡思亲的浓厚情感;在诗话中多次载录此词表现“... 苏轼《水调歌头》一经问世,好评如潮,饮誉一时,还跨国传播,流传至朝鲜、日本,深受当地文人喜爱。朝鲜文人以此词为范本,化用词句、模仿意境、唱和步韵,或表达出世入世的思想矛盾,或寄寓思乡思亲的浓厚情感;在诗话中多次载录此词表现“爱君”思想,推动苏轼其人、其词在朝鲜广泛流传。借助词集、词选、词谱等书,此词为日本文人所晓。森槐南、高野竹隐、森川竹磎等人纷纷进行同题创作,与苏轼产生情感上的互动与共鸣,呈现日本文人对《水调歌头》的受容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水调歌头》 朝鲜 日本 国际传播 受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体正文本的叙事性
8
作者 张悠然 《湘南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6-81,共6页
词作整体由正文本和副文本构成,虽然受到体性限制,但词的正文本展现出了具有词体独特美质的叙事潜能。词文具有叙事性,在局部叙事、细节叙事、片断叙事上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后世批评亦对词体中的情节与人物设定、结构手法等叙事成分作出... 词作整体由正文本和副文本构成,虽然受到体性限制,但词的正文本展现出了具有词体独特美质的叙事潜能。词文具有叙事性,在局部叙事、细节叙事、片断叙事上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后世批评亦对词体中的情节与人物设定、结构手法等叙事成分作出指认。词从初始阶段便开始了叙事尝试,经过文人的加工创作逐渐展现出了与其他文体不同的、迂曲委婉的叙事特性,以事象与事境的层累、时空场景的营构实现篇幅短小之下指涉对象的丰富与叙事空间的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体 正文本 叙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涉雨词研究
9
作者 姚彦群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2-116,共5页
苏轼涉雨词将词人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对“雨”的书写中。“雨”既为创作题材,也是词人情感表达的途径。季风气候影响下的降雨比较充足,“雨”自身的丰富意蕴和苏轼爱民惜农的思想,使他更为关注“雨”意象。苏轼所作涉雨词不仅具有一定... 苏轼涉雨词将词人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对“雨”的书写中。“雨”既为创作题材,也是词人情感表达的途径。季风气候影响下的降雨比较充足,“雨”自身的丰富意蕴和苏轼爱民惜农的思想,使他更为关注“雨”意象。苏轼所作涉雨词不仅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也是其“以诗为词”的鲜明例证和深刻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涉雨词 文学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词作的汉文化元素及其成因
10
作者 陈泽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2期1-4,共4页
清初词人,首推纳兰性德。从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可以看出,身为满族的他作词时对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充分的继承:无论是其词作中体现的儒家士大夫的思想、运用自如的汉人典故,还是他对南唐李后主的接受学习、对汉人传统“文质彬彬”文质观的自... 清初词人,首推纳兰性德。从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可以看出,身为满族的他作词时对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充分的继承:无论是其词作中体现的儒家士大夫的思想、运用自如的汉人典故,还是他对南唐李后主的接受学习、对汉人传统“文质彬彬”文质观的自觉实践,都反映出纳兰词中有着丰富的“汉文化元素”。本文从思想、用典等方面对纳兰词中的“汉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从时代与个人两个角度切入,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纳兰词 汉文化元素 文质彬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浙西、常州词学的南北宋之争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明升 杨健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2期29-32,44,共5页
清代词学,以浙西、常州两派为大宗。而两派论词,均以宋词为指归,只是南宋姜、张雅词符合朱彝尊、厉鹗“醇雅清空”的审美规范,因而被浙西词派所推崇;北宋浑涵自然的令词则给张惠言、周济的“比兴寄托说”留下了更为宽广的阐释空间,因而... 清代词学,以浙西、常州两派为大宗。而两派论词,均以宋词为指归,只是南宋姜、张雅词符合朱彝尊、厉鹗“醇雅清空”的审美规范,因而被浙西词派所推崇;北宋浑涵自然的令词则给张惠言、周济的“比兴寄托说”留下了更为宽广的阐释空间,因而为常州词派所瓣香。所以说,南、北宋之争的实质乃是两派词学理论论争的表现。今日治宋词者在借鉴两派理论时,应还原其历史语境,跳出其门户之见,以还宋词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 常州 词学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论《稼轩词》的写山艺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路成文 陶文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0-144,共5页
宋代伟大词人辛弃疾经常咏及山,山是他恢复情结与归隐情结的寄托。他以山喻愁,以山为友,更以山为精神的家园和自我的象征。在他的笔下,山具有奇崛沉雄之气,奔腾飞动之势,灵秀雍容之韵。在中国词史上,辛稼轩是最擅长写山的词人,他本身就... 宋代伟大词人辛弃疾经常咏及山,山是他恢复情结与归隐情结的寄托。他以山喻愁,以山为友,更以山为精神的家园和自我的象征。在他的笔下,山具有奇崛沉雄之气,奔腾飞动之势,灵秀雍容之韵。在中国词史上,辛稼轩是最擅长写山的词人,他本身就是一座巍巍屹立的大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稼轩词 写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情旷远,寂寞感伤——从《珠玉词》看晏殊的内心世界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华 郭艳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以《珠玉词》为研究基点,结合宋初的政局变化与文化思潮,通过对晏殊细腻心理描写之词的探究,考察晏殊在典丽圆融词风下,抒发诸如相思怨别等人生常态情感之时,所传达出的理性情思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揭示晏殊作为一个宰相词人,深情感... 以《珠玉词》为研究基点,结合宋初的政局变化与文化思潮,通过对晏殊细腻心理描写之词的探究,考察晏殊在典丽圆融词风下,抒发诸如相思怨别等人生常态情感之时,所传达出的理性情思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揭示晏殊作为一个宰相词人,深情感伤的内心世界,以及这种情感世界与人生价值取向之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珠玉词 内心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庭坚艳情词的佛禅观照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国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113,共5页
黄庭坚出于佛禅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有意创制艳情词。这首先与他的佛学经历、佛学修为,禅宗特别是黄龙派的刚猛禅风有关;其次,与佛禅的女性态度,以及黄庭坚本人所受到的佛禅无差别对待"中道观"的思想有关;再次,与他的词学观有... 黄庭坚出于佛禅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有意创制艳情词。这首先与他的佛学经历、佛学修为,禅宗特别是黄龙派的刚猛禅风有关;其次,与佛禅的女性态度,以及黄庭坚本人所受到的佛禅无差别对待"中道观"的思想有关;再次,与他的词学观有关,他所秉持的词学观,也深受佛禅思想影响。南宋陈善、朱熹等人,对黄庭坚创作艳情词的良苦用心和慈悲用意,做了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情词 救世情怀 佛学经历与修为 女性态度 佛禅思想 词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慎《词品》因袭前人著述考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仲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4-11,共8页
杨慎《词品》6卷是明代篇幅最大的一部词话,在词学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本文经过查核比勘,认为杨慎《词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因袭前人著述的现象。除了直接称引前人论词文字约50条之外,其不合规范的袭用方式有以下多种:有的是直接抄袭... 杨慎《词品》6卷是明代篇幅最大的一部词话,在词学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本文经过查核比勘,认为杨慎《词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因袭前人著述的现象。除了直接称引前人论词文字约50条之外,其不合规范的袭用方式有以下多种:有的是直接抄袭,有的是片段截取,有的变换语序或拼接文献,有的是取其观点而增演词例。这些构成了杨慎《词品》的重要内容或主要内容。因为是大段文字全同,所以这些既不可能是认识偶合,亦不可能是仅凭记忆写出。把这些有思想、有观点的文字著作权剥离之后,杨慎《词品》的学术价值就需大打折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词品 因袭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爱的伤逝之歌——晏几道、吴文英恋情词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晓城 张幼良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9期125-128,共4页
北宋词人晏几道与南宋词人吴文英的恋情词源于他们相近的恋情生活和伤痕心理。在表现方式上同以追忆和梦境为主 ,但梦窗词显得更复杂更深隐。在情感特征上具有相同的真挚伤感 ,既有恋情的 ,又有身世际遇的 ,不同的是梦窗词中闪动着时代... 北宋词人晏几道与南宋词人吴文英的恋情词源于他们相近的恋情生活和伤痕心理。在表现方式上同以追忆和梦境为主 ,但梦窗词显得更复杂更深隐。在情感特征上具有相同的真挚伤感 ,既有恋情的 ,又有身世际遇的 ,不同的是梦窗词中闪动着时代的悲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几道 吴文英 恋情词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船山词学观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志斌 朱毅强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当前王船山文学研究的领域,船山词研究相对船山诗学研究较为薄弱。而在船山词研究领域中,词学态度的研究则一直较为冷门。探讨船山词学观对于研究王船山在文学领域所表现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情怀有很大帮助。文章将侧重研究船山词学观的... 在当前王船山文学研究的领域,船山词研究相对船山诗学研究较为薄弱。而在船山词研究领域中,词学态度的研究则一直较为冷门。探讨船山词学观对于研究王船山在文学领域所表现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情怀有很大帮助。文章将侧重研究船山词学观的内涵,从船山词的内容分析入手,结合船山词对前人文学思想的接受,探讨船山词学观在文学等方面上的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船山词的词学观研究提供一点理论的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词学观 内涵 价值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无名氏词刍议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新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32,共9页
宋代的无名氏词有1 200百余首,数量不可谓不多,其中不少作品还颇具审美价值和思想认识价值。然而,可能是受"知人论世"观念的影响,学术界对宋代无名氏词少有关注。从佚名原因、流传过程和价值等方面考察宋代无名氏词。宋代无... 宋代的无名氏词有1 200百余首,数量不可谓不多,其中不少作品还颇具审美价值和思想认识价值。然而,可能是受"知人论世"观念的影响,学术界对宋代无名氏词少有关注。从佚名原因、流传过程和价值等方面考察宋代无名氏词。宋代无名氏词佚名的原因有三:一是受文体观念的影响;二是内容涉讽刺狭邪者往往不署名;三是宋代不少女性词人、隐逸词人填词后经常不署名。宋代无名氏词主要是靠词选、类书和史书三者传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无名氏词 佚名原因 流传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游双面形象及其诗文形态观念之复杂性——陆游入蜀诗与《入蜀记》对比解读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肖奂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13,17,共6页
《入蜀记》展现的是陆游理性、深思、好学、好交游的形象,而入蜀诗特别是进入夷陵以前的诗,则呈现出的是一个充满悲伤、无奈、怨恨的十分情绪化的陆游形象。进入峡州夷陵前后,陆游诗歌中的情绪稍微平息,渐渐与《入蜀记》中的形象趋于一... 《入蜀记》展现的是陆游理性、深思、好学、好交游的形象,而入蜀诗特别是进入夷陵以前的诗,则呈现出的是一个充满悲伤、无奈、怨恨的十分情绪化的陆游形象。进入峡州夷陵前后,陆游诗歌中的情绪稍微平息,渐渐与《入蜀记》中的形象趋于一致。情绪化与外向性是陆游的主导性格,但是这种"性分"显然不符合宋代士大夫文人的整体精神追求,所以陆游先树立了诗、文书写不同的文体观念,又逐渐调适了他的诗歌审美观念,使其创作能够与时俱进。陆游诗文创作形态与观念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历程,既体现出时代审美标准对个人"性分"的制约与影响,也体现出个人"性分"能够在时代审美主潮中得以表现与适当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蜀诗 入蜀记 双面陆游 诗文观 调适 时代审美主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延巳、晏殊词异同辨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淑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8-40,共3页
冯延巳、晏殊是词体发展史上两位重要词人,且其词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阳春集》、《珠玉词》基本属于酒席文学,采用花间词所肇始的艳情题材。但二人艺术个性同中有异,表现在情感基调和深层意蕴、艺术表现手法和方式、... 冯延巳、晏殊是词体发展史上两位重要词人,且其词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阳春集》、《珠玉词》基本属于酒席文学,采用花间词所肇始的艳情题材。但二人艺术个性同中有异,表现在情感基调和深层意蕴、艺术表现手法和方式、意象和境界等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延巳 晏殊 词风 艳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