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化工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思研创产”四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曹小华 刘建华 +2 位作者 黄华南 占昌朝 汪亚威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5年第1期136-138,144,共4页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结合不紧、科研和教学融合不够、双创教育环节不畅、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不足”等问题,探索形成化学化工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思研创产”四教融合培养模式。树立思教融合、科教融合...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结合不紧、科研和教学融合不够、双创教育环节不畅、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不足”等问题,探索形成化学化工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思研创产”四教融合培养模式。树立思教融合、科教融合、创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理念,构建立体多维思教体系、互促循环科教体系、渐进性阶梯式创教体系和校企二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为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范式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教融合 研教融合 创教融合 产教融合 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企业的调查分析
2
作者 涂智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是当前提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广东高校产教融合办学情况和办学效果尚不清晰的现状,通过调查企业发现:广东省的企业对产教融合办学模式认可程度较高,但普遍存在与高校合作深度不足、合作成效不...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是当前提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广东高校产教融合办学情况和办学效果尚不清晰的现状,通过调查企业发现:广东省的企业对产教融合办学模式认可程度较高,但普遍存在与高校合作深度不足、合作成效不高以及合作地位不对等的问题。研究进一步发现,普通本科院校与企业在接收实习生和毕业生、共同开发课程和编制教材以及校企互相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都比较密切,其次是双一流高校,而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与双一流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均存在明显差距。此外,双一流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效果方面远高于其他两类院校。因此,产教融合办学应从广度向深度发展,高校要增强产教融合办学意识并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应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企业与高校加强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提升路径 高校办学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的《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3
作者 胡和敏 王涛 +1 位作者 薛星星 马秀清 《中国设备工程》 2025年第1期23-25,共3页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基础》是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专业性强、理论知识较抽象,且知识点之间有较强的关联。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教学不足。对于这些问题...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基础》是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专业性强、理论知识较抽象,且知识点之间有较强的关联。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教学不足。对于这些问题,基于新工科与工程教学的要求,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对教学方案进行探索并改革。本文提出机械专业《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教学改革方案适用于“新工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专业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基础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蒲草编织艺术在“包袋设计”课程中的教学融合与实践探索
4
作者 石云 《山东纺织经济》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文章深入探索了雷州蒲草编织艺术在“包袋设计”课程中的创新融合路径,构建“五嵌入”策略框架:精准对接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以融入传统艺术精髓、强化课程群间的协同效应、深度整合课程内外的知识资源、以及积极引入外部文... 文章深入探索了雷州蒲草编织艺术在“包袋设计”课程中的创新融合路径,构建“五嵌入”策略框架:精准对接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以融入传统艺术精髓、强化课程群间的协同效应、深度整合课程内外的知识资源、以及积极引入外部文化资源,旨在全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与设计创新潜能。同时创新性地实施工作坊教学、教科研项目深度融合、竞赛驱动、政校企合作下的实战项目教学的实践教育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与文化自信。这一研究为雷州蒲草编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高校设计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实现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蒲草编织艺术 包袋设计 教学融合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认同的审计学课程思政:必要性、可行性与实践
5
作者 侯倩 费聿珉 《大学》 202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审计具有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两个专有职业属性。审计学课程作为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基础单元,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审计学课程思政为视角,分析审计学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思政痛点问题,提出基于价值认同的审计学课... 审计具有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两个专有职业属性。审计学课程作为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基础单元,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审计学课程思政为视角,分析审计学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思政痛点问题,提出基于价值认同的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设想并充分论证其可行性;以潍坊科技学院审计学课程为例,设计并实践基于价值认同的审计学课程思政“价值理想确立—知识技能训练—过程方法养成—价值观念融入”总体方案,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学 课程思政 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教学学术视角
6
作者 聂兆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8-102,共5页
教学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实现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和职业型高校的错位发展,就需要审视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路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关系着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本文基于教学学术视角,提... 教学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实现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和职业型高校的错位发展,就需要审视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路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关系着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本文基于教学学术视角,提出以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研究、建立教学共同体、分类分阶段指导等策略,注重个体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与实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助力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 教学能力 教学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方产业需求的卓越职业技能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翰昌 李晓英 +1 位作者 郑理 冷进松 《高教学刊》 2024年第7期160-163,共4页
为探索卓越职业技能型食品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食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聚焦地方产业发展,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充分论述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重构的重要性,开展重庆市地方食品企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度调查,提出提升食品专... 为探索卓越职业技能型食品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食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聚焦地方产业发展,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充分论述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重构的重要性,开展重庆市地方食品企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度调查,提出提升食品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从构建产业课程及“双向”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基本职业能力及制定人才质量的行业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探究多维度模块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生产业化视野,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认知度,建立学校培养与产业需求零距离衔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需求 职业能力 行业评价 人才培养 食品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沈秋红 洪林 邵荣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新时期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通过对其内外部发展要素分析可知,外部要素对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序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充分利用外部要素发展的有利契机,密切加强校地联动、深入推进产... 新时期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通过对其内外部发展要素分析可知,外部要素对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序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充分利用外部要素发展的有利契机,密切加强校地联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速实施科教融汇、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耗散结构理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牌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
9
作者 刘倩 张晓念 崔凌 《衡水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9-104,共6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衡水学院的桥牌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价值供给、智力支持和美感体验,有着十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值得深入挖掘。在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桥牌课程时,既要通过课程目标的设计,充分体现课程思...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衡水学院的桥牌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价值供给、智力支持和美感体验,有着十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值得深入挖掘。在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桥牌课程时,既要通过课程目标的设计,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时代要求,又要在课程内容中进行全方位、渗透式融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实践以及比赛竞技等多种实践形式,探索桥牌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桥牌技能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牌课程 课程思政 衡水学院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以衡水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欢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94,共4页
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地方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衡水学院音乐学院针对各部门联动育人机制不完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教学手段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从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与道德培... 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地方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衡水学院音乐学院针对各部门联动育人机制不完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教学手段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从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与道德培养三方面入手,以教师队伍为主力军,在课程建设的主战场上,将课堂教学、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和国际化文化视野有机结合,把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不断推进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思政育人 音乐学专业 衡水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现实阻碍与可行路径
11
作者 金保华 李四平 王超 《科技智囊》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研究目的]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是着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的迫切要求。当前,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还面临着不少亟待破解的内外部的现实阻碍。[研究方法]通过理论研究、政策... [研究目的]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是着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的迫切要求。当前,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还面临着不少亟待破解的内外部的现实阻碍。[研究方法]通过理论研究、政策分析以及案例探讨,从思想认识、政策环境、体制机制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面临的现实阻碍,并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可行路径。[研究结论]国家和政府应在舆论宣传、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与支持,为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政策环境;地方高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领域,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等途径,着力破解障碍和壁垒,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切实担负起科技创新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融入 国家创新体系 现实阻碍 可行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念导入+回应式结尾”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蛋白质的结构为例
12
作者 顾丹丹 常宇 +4 位作者 陈田映 赵星 姚亚森 刘平 刘宇琨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31-136,共6页
课程思政强调高等教育中所有课程和教师都应承担共同育人的责任.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类专业中重要的核心基础课,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以“蛋白质的结构”一节为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悬念导入+回应式结尾”法,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 课程思政强调高等教育中所有课程和教师都应承担共同育人的责任.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类专业中重要的核心基础课,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以“蛋白质的结构”一节为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悬念导入+回应式结尾”法,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善于提问、勤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还注重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科学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课程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共性困境、逻辑转向及战略选择
13
作者 童家飞 沈月琴 秦华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8期23-27,共5页
作为总量占我国高校数量比例逾九成的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和优质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相较中央部属高校和一些地方高水平大学,多数地方高校在学科特色、资源供给、服务能力、治理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差距。... 作为总量占我国高校数量比例逾九成的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和优质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相较中央部属高校和一些地方高水平大学,多数地方高校在学科特色、资源供给、服务能力、治理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差距。因而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更应保持客观审慎之态度,厘清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理念转向,构建特色彰显的学科生态布局;深化学科为基的校内综合改革;打造互利共生的校地联动机制,实现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赋能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路径探索——以皖西学院为例
14
作者 王欣欣 薛民 +2 位作者 胡中应 应海平 余雪莲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地方高校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就是利用自身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支撑服务。那么,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这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皖西学院在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利... 地方高校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就是利用自身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支撑服务。那么,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这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皖西学院在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利用自身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文化校地合作等举措,对接地方实体产业,开展校地、校企以及政府机构全方位协作与服务,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 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 皖西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张姿炎 范志彬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2-68,共7页
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从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课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资源建设,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给... 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从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课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资源建设,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措施。最后通过应用实践检验了教师的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育国际化 新工科 国际化人才培养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6
作者 于金林 艾诗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36-140,共5页
新文科建设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文章选取三所地方理工类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英语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置、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新文科背景下的现状与不足。... 新文科建设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文章选取三所地方理工类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英语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置、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新文科背景下的现状与不足。针对其不足,文章提出地方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即紧跟新文科建设的步伐,依托学校特色学科,明晰培养目标;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指引,改革课程设置;立足本校实情,打造“英语+”教师队伍,以培养新时代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英语专业 新文科 地方理工类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径研究
17
作者 谭光兴 肖炜煌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学科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没有应用型学科,就不可能有应用型大学。地方高校能否顺利转型发展,关键在其学科能否从学术本位转向应用本位。学科的应用本位意味着学科建设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和解决地方经济社... 学科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没有应用型学科,就不可能有应用型大学。地方高校能否顺利转型发展,关键在其学科能否从学术本位转向应用本位。学科的应用本位意味着学科建设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和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上。现阶段,地方高校能否顺利转型的关键是能否抓好应用型学科的建设,即能否把学科建设的重点放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应用性科学研究体系并坚持学科评价的应用性导向上,这是提升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学科建设 学科转型 高校转型 应用型学科 应用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探索
18
作者 代睿 《品牌研究》 2024年第2期0218-0220,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其对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中,在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能力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平台整合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直...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其对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中,在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能力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平台整合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直接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高校要积极行动,通过健全乡村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高校乡村合作机制,并搭建助农创新交流平台,向农村地区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现实挑战 融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公安战斗力导向下的广西公安教育改革实践
19
作者 张军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广西警察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新质公安战斗力生成为导向,坚持特色发展道路,确立了“植根公安政法行业,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服务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的服务面向定位,形成了“三立... 广西警察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新质公安战斗力生成为导向,坚持特色发展道路,确立了“植根公安政法行业,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服务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的服务面向定位,形成了“三立足三服务”广西公安教育办学特色,探索形成了“研、教、学、练、战、思”系统化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公安”教育理念引导学科专业建设布局,积极拓展公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全力服务国家安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教育 新质公安战斗力 教学改革 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三为”优势——以廊坊师范学院为例
20
作者 杨越岚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师范院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大有可为、大有所为、大有作为的“三为”优势,廊坊师范学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就比较典型。其54支实践团队、295名青年教师、526名青年学生近3年深入乡村的社会... 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师范院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大有可为、大有所为、大有作为的“三为”优势,廊坊师范学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就比较典型。其54支实践团队、295名青年教师、526名青年学生近3年深入乡村的社会实践表明,地方师范院校是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先行者,是乡村文化繁荣的推动者,也是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凝聚者。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地方师范院校紧密围绕“地方”优势、“师范”特色与“高校”属性,坚持以赋能教育为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坚持以文化建设为魂,凝聚乡村振兴人心共识;坚持以人的回归为本,引导不同群体向农而行;坚持以促进发展为要,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乡村振兴 大有可为 大有所为 大有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