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素养导向下高中校本科技创新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1
作者 易国栋 张翼 +1 位作者 赵敏 吴航枫 《教育科学论坛》 2025年第2期23-26,共4页
成都七中构建了“循·创”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课程体系秉持“多元融合、循序创新、实践引领”的理念,采用多维度立体化设计,包括普及课程、特色课程和定制课程三大类型。在实施过程... 成都七中构建了“循·创”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课程体系秉持“多元融合、循序创新、实践引领”的理念,采用多维度立体化设计,包括普及课程、特色课程和定制课程三大类型。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分层分类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和多元融合的教学策略,涵盖探究式教学、前沿科技引入、理想信念教育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课程体系普通高中教育 “循·创”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理解课程的教学设计:认识与操作
2
作者 刘冲 《教学研究》 2025年第1期62-69,共8页
教学设计是促进国际理解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当前国际理解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薄弱环节。“国际理解教育观”和“教学设计观”是国际理解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国际理解教育是支持学习者通过比较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异同,生... 教学设计是促进国际理解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当前国际理解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薄弱环节。“国际理解教育观”和“教学设计观”是国际理解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国际理解教育是支持学习者通过比较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异同,生成全球胜任力,发展全球视野、尊重差异和共生意识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及其过程;教学设计是关于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计划或规划。国际理解课程的教学设计需围绕前端分析、目标系统、过程系统和评价系统等四个设计系统及其包含的七个设计要素和若干设计项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理解课程 教学设计 认识前提 操作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赋能课后服务的基本向度及其实现
3
作者 熊晴 朱德全 《教师教育学报》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双减”背景下,以劳动教育为课后服务赋能是学校开展高质量课后服务的新思路与新方案。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有需”、劳动教育的“能为”以及二者的协同共生是劳动教育赋能课后服务的内在逻辑。劳动教育赋能课后服务包括四个基本向度:... “双减”背景下,以劳动教育为课后服务赋能是学校开展高质量课后服务的新思路与新方案。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有需”、劳动教育的“能为”以及二者的协同共生是劳动教育赋能课后服务的内在逻辑。劳动教育赋能课后服务包括四个基本向度:一是以五育深度融合为旨向,凸显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发展的应然价值;二是以多元劳动课程为基础,形成课后服务结构完整的丰富内容资源;三是以职普跨界融通为动力,协同政、校、行、企、家、社等多元育人主体力量;四是以劳育实践体系为支撑,提供满足课后服务实施需要的支持条件。有鉴于此,需要整合劳育课程与各类课程,构建课后服务“三层递进”课程体系;兼顾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提升课后服务“四维联动”实践效果;统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形成课后服务“五位一体”共治格局,以综合提升学校课后服务的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劳动教育 劳动课程 课后服务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探析
4
作者 罗彩琴 《成才之路》 2025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融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体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劳动技能、奉献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校园环境美化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 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融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体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劳动技能、奉献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校园环境美化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授学生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爱心,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将劳动表现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 责任感 劳动技能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5
作者 李小玲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8-35,共8页
普通高中有特色发展是学校育人方式的一种变革,而课程是育人之根本,只有聚焦课程才能抓住特色办学的核心。通过对国内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在育... 普通高中有特色发展是学校育人方式的一种变革,而课程是育人之根本,只有聚焦课程才能抓住特色办学的核心。通过对国内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在育人目标上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既要确立学校培养人才的整体目标,也要对不同层次、不同年段和不同内容提出分类育人目标,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课程结构上要将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相融合,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上则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特色课程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让特色课程与非学科课程深度融合;在课程评价上以特色育人为旨归,因地制宜,构建符合本校的特色课程评价体系,以确保课程建设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新” 普通高中 特色课程 逻辑机理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新”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6
作者 徐斌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再次明确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的价值定位。课程没有教材,需要教师自己进行课程的开发,这给教师带来了诸多问题。2020年之后出台的高中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纲要》相比又有新的提... 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再次明确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的价值定位。课程没有教材,需要教师自己进行课程的开发,这给教师带来了诸多问题。2020年之后出台的高中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纲要》相比又有新的提法,《纲要》升级更新也势在必行。依据“双新”要求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界定、价值定位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设计明晰的活动目标、设置合理的活动领域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方案 核心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职一体化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以药物质量检验技术为例
7
作者 何菲 金建阳 +2 位作者 李建宋 蔡虹 郭巧红 《云南化工》 2025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以专业群标准、中高职阶段的课程标准、行动导向的岗位标准作为教学标准,“以企业的项目质量检查作为任务单,以真实药品检验过程为主线”来组织学习内容,将项目任务颗粒化、模块化,由浅入深,横向分层,纵向分块的螺旋式教学设计,深入挖... 以专业群标准、中高职阶段的课程标准、行动导向的岗位标准作为教学标准,“以企业的项目质量检查作为任务单,以真实药品检验过程为主线”来组织学习内容,将项目任务颗粒化、模块化,由浅入深,横向分层,纵向分块的螺旋式教学设计,深入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强化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展示理实一体化、中高企一体化、岗位与教学一体化的立体化、活页式的工作手册式教材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 质量检验 新形态教材 数字化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8
作者 王利军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1期033-036,共4页
本文讨论了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的策略。文章分析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协作学习,重点介绍这些方法如何让学生在培养队协作能力的同时,学生可以积极探索物理概念。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可以鼓励学生探究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培... 本文讨论了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的策略。文章分析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协作学习,重点介绍这些方法如何让学生在培养队协作能力的同时,学生可以积极探索物理概念。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可以鼓励学生探究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式学习允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分享不同的观点,并集体分析数据,这反映了真正的科学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探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概念视域下的思政课“大情境”创设
9
作者 张立华 高晨笛 李圣友 《江苏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为了能够提升学生活动的“热度”,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延伸素养培育的“广度”,需要关注课堂教学情境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和复杂化特征,以及项目化设计的结构元素和学科任务的行为指向等要素。围绕学科关键任务,关注生活实践、学习探... 为了能够提升学生活动的“热度”,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延伸素养培育的“广度”,需要关注课堂教学情境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和复杂化特征,以及项目化设计的结构元素和学科任务的行为指向等要素。围绕学科关键任务,关注生活实践、学习探索设置情境簇,创设学科 “大情境”,有利于实现大概念教学信息与观点的整合性统一,评价与教学的结构性统一,展示课与常规课的功能性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情境 大概念 学科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
10
作者 朱慧 张双玲 《江苏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群是围绕某特定核心主题进行多学科整合形成的彼此支持、相互映照的课程体系。学校系统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群时要以主题为引领,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结构;通过明确联结方式、围绕核心理解,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群是围绕某特定核心主题进行多学科整合形成的彼此支持、相互映照的课程体系。学校系统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群时要以主题为引领,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结构;通过明确联结方式、围绕核心理解,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图谱,形成彼此支持的课程关联;注重学科协同、注重学习逻辑,开展联合教研,通力合作实施,让跨学科主题学习真正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课程群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允漷 周文叶 +5 位作者 雷浩 郭洪瑞 张紫红 王少非 安桂清 吴刚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170,共17页
课程改革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彰显了中国特色与智慧。课程目标上,从“双基目标”到“核心素养”,育人导向的课程目标愈加突显与清晰,经历两次迭代的课程标准日臻完善;课程结构上,从“单一类型”到“多元均衡”,基于均衡理念的课程结... 课程改革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彰显了中国特色与智慧。课程目标上,从“双基目标”到“核心素养”,育人导向的课程目标愈加突显与清晰,经历两次迭代的课程标准日臻完善;课程结构上,从“单一类型”到“多元均衡”,基于均衡理念的课程结构愈加合理,中国式课程综合化道路初步形成;课程内容上,从“教材内容”到“学习经验”,推进学习经验结构化成为内容建设的共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学取得较大发展;课程实施上,从“关注课堂转型”到“关注方案转化”,层级协同的实施观与课程思维的系统理念深度嵌入,素养导向的“新教案”应运而生;课程评价上,从“考试考查”到“课程评价”,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逐步成熟,新高考变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管理上,从“教学管理”到“课程治理”,系统化、民主化的课程治理体系不断建构,校本课程的本土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要以实践性、清晰性、独创性为引领,持续推进中国课程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学术话语体系 核心素养 课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课标的新教材编研与应用(笔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春莉 王天平 +1 位作者 李洪修 余宏亮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共20页
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针对新教材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存在的政策盲点与实践缺位,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体系,保障新教材使用工作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材... 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针对新教材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存在的政策盲点与实践缺位,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体系,保障新教材使用工作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材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立多层次的教材建设制度;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自主性的教材资源体系;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形成立体化的教材服务体系。将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教材,要立足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覆盖不同主题要素,采用多元化渗透方式,统筹编排重大主题教育内容。随着教材研究规范化、学科化,教材学正在成为一门具有普适性的独立学科。探索教材学学科建设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教材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创新之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强国建设 重大主题教育 教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论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9,205,共9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现代学校改造课程体系的一种尝试。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全新的实践形态,而是对以往一切学科课程体系批判改造尝试的改进,是现代学校自觉加强课程间关联的一种举措,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吸纳与妥协的结果,是学科课...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现代学校改造课程体系的一种尝试。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全新的实践形态,而是对以往一切学科课程体系批判改造尝试的改进,是现代学校自觉加强课程间关联的一种举措,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吸纳与妥协的结果,是学科课程自我改造的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提出,是对时代要求的主动回应,也是对学生主动关心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的自觉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基础教育 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 学生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实践的学理、特征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静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教学方式的变革立于育人视角下,提出了学科实践。学科实践是在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科的概念、思想和工具,整合心理过程和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与学习科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教学方式的变革立于育人视角下,提出了学科实践。学科实践是在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科的概念、思想和工具,整合心理过程和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与学习科学的角度探究学科实践的本质,从情境性、实践性、学科性阐释学科实践的特征,从大概念的意义建构、大任务的真实实践、大视域的多元评价来探究实践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实践 学理 大概念 大任务 大视域 情境学习 深度学习 统整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开发与实践——以门头沟西达摩村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谛 刘海英 魏云洁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对乡村旅游与教育结合的新模式———研学旅行及其课程设计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以门头沟西达摩村为案例,基于其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探索了研学旅行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的可行性。依据西达摩村的地理、历...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对乡村旅游与教育结合的新模式———研学旅行及其课程设计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以门头沟西达摩村为案例,基于其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探索了研学旅行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的可行性。依据西达摩村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研学课程,并通过对课程需求、课程内容、实施策略的系统探讨,提出了西达摩村乡村研学旅行课程的新方案。该方案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还有助于发展旅游经济,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西达摩村 研学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与建构:智能时代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主体地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序 张钰苑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8,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不再侧重于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和获取的便捷性,而是通过强调体验和生成来更加凸显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但人工智能介入的课程对“体验”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学生自主性的彰显,对生成的强调也...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不再侧重于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和获取的便捷性,而是通过强调体验和生成来更加凸显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但人工智能介入的课程对“体验”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学生自主性的彰显,对生成的强调也容易导致知识的系统性受损。在人工智能时代更要加强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在技术带来的感官刺激基础上挖掘知识的内涵,从而激发并维持学习的动机;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成的基础之上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系统,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占有者,成为课程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人工智能 知识学习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课程开发二十年:一项教师生活史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玉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126,共17页
运用生活史研究的方法,通过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采集教师们的课程开发故事,并将他们的故事放入到他们所处学校的、社区的及国家的社会大背景中加以历史地考察。同时,通过并置、对照和比较他们的个人课程开发故事,构建一幅有关“校本课... 运用生活史研究的方法,通过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采集教师们的课程开发故事,并将他们的故事放入到他们所处学校的、社区的及国家的社会大背景中加以历史地考察。同时,通过并置、对照和比较他们的个人课程开发故事,构建一幅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乃至更广的课程改革“马赛克”式生活史图景。与单纯的文献史不同,这是一种微观至中观层面上的课程史建构的努力和尝试,是一种“叙事性”的历史“真实”。回顾“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推动的“校本课程开发”二十年(2001—2021),追问: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主体——学校教师——是如何卷入到二十年前的那个改革的大潮中去的?经历了怎样的课程开发过程?产生了什么样的认识和体验?对这场主要由改革专家“理论”、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的认同度有多高?这些追问不仅涉及到“过去了”的二十年,更关系到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关系到他们面对未来政府和专家推动新新课程改革的参与度、支持度、行动力和认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教师 课外活动 生活史研究 课程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小学劳动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品悟针尖国粹”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梅娟 《辽宁教育》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劳动教育具有明确的课程思政属性。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推进以“劳”育人、以“劳”树德,是劳动课程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课题组以“品悟针尖国粹”课程为例,分析... 劳动教育具有明确的课程思政属性。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推进以“劳”育人、以“劳”树德,是劳动课程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课题组以“品悟针尖国粹”课程为例,分析中小学劳动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依据劳动素养培养目标,组建课程思政研究团队,从“文化自信,知行合一,守正创新,共同富裕”四个维度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从“联动开展课程思政,形成思政育人合力;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价值引领教育;拓展课程思政范围,探索网络课程思政”三个角度提炼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构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案例+互动”“线上+线下”的课程思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课程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学教育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凌雁 《中小学科学教育》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支持学生基于真实生活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该课程融合科学教育,有助于唤起学生的科学兴趣与科学情感,创设应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真实情境,开启解决问题的多棱视角,提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支持学生基于真实生活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该课程融合科学教育,有助于唤起学生的科学兴趣与科学情感,创设应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真实情境,开启解决问题的多棱视角,提供打通科学教育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实践场域。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跨学科视野的科学实践项目设计,推进基于课题与项目研究的实践学习机制,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结构中的非认知能力因素培养等,是大科学教育视野下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动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科学素养 跨学科实践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教社中小学教材语料库(PEPTC)的研制
20
作者 黄攀伟 胡源 +1 位作者 杨亚欣 张博翎 《语料库语言学》 2024年第1期120-134,共15页
人教社中小学教材语料库(PEPTC)1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自行研发、集语料和语料分析工具于一体的教材语料库,分为教材语料、非教材古代汉语、非教材英语三个子库,规模近2,500万字节,具有数据质量高、标注针对性强、功能完备且易于使用等特点... 人教社中小学教材语料库(PEPTC)1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自行研发、集语料和语料分析工具于一体的教材语料库,分为教材语料、非教材古代汉语、非教材英语三个子库,规模近2,500万字节,具有数据质量高、标注针对性强、功能完备且易于使用等特点。它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的体系架构,为用户提供信息概览、语料分析、资源管理和数据智能分析工具等功能,主要服务于人教社教材、辞书、教育图书的编研出版,同时也为教材语言研究提供帮助、为数字出版积累资源。本文详细介绍了PEPTC的建设背景、设计架构、数据处理原则、语料情况、检索和使用方法,总结了该库的特点、价值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语料库 人教社中小学教材语料库 PEPTC 语料检索 分析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