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1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冶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
作者 杨昌桥 刘香军 杨吉春 《大学》 2025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广泛应用,传统冶金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培养智能冶金领域的创新人才成为传统冶金领域变革的基础支撑,高校智能冶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将面临挑战和变革。文章探讨了智能冶金领域的发展方向,认为...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广泛应用,传统冶金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培养智能冶金领域的创新人才成为传统冶金领域变革的基础支撑,高校智能冶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将面临挑战和变革。文章探讨了智能冶金领域的发展方向,认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符合智能冶金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人才,需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校内外多元化协同育人方式等方面提出新培养模式,为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冶金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培育研究
2
作者 冯火魁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37-139,共3页
文化自信是新形势下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培育的重大命题。多主体关照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培育,始终坚持文化自信的引领地位,通过重塑师资培育理念、集聚培育要素、夯实培育阵地、深化师资评价改革等路径,凝力聚智、总体谋划,推进国际中文... 文化自信是新形势下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培育的重大命题。多主体关照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培育,始终坚持文化自信的引领地位,通过重塑师资培育理念、集聚培育要素、夯实培育阵地、深化师资评价改革等路径,凝力聚智、总体谋划,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师资人才培育,满足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和文化交流互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国际中文教育 师资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城乡教师协作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罗江华 李曦 马哲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50-60,共11页
明确哪些因素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支持了城乡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学,研究活动采用田野工作观察、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四平衡”监控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三层级七要素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问卷数据.研究发现:教... 明确哪些因素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支持了城乡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学,研究活动采用田野工作观察、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四平衡”监控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三层级七要素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问卷数据.研究发现:教师数字胜任力是核心影响要素,学校组织支持通过教师数字胜任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协作教学;数字教学资源对协作教学有显著影响.针对这些发现,建议进一步落实组织支持,强化数字化领导场景,有效推进数字能力建设,确保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能够转化为实际教学胜势;应促进数字教学资源创新应用,增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效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城乡教师 协作教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生态视角下研究生和谐师生关系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应用型高校的调查分析
4
作者 汪昕宇 马晓涵 +1 位作者 陈雄鹰 周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师生交互的基础上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应用型高校的调查分析,基于教育生态视角,以师生交互行为为基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架构,并运用QCA组态分析法,从教师职业...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师生交互的基础上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应用型高校的调查分析,基于教育生态视角,以师生交互行为为基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架构,并运用QCA组态分析法,从教师职业素养、学生综合素质、师生交互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多重并发因素对研究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提出高和谐师生关系的5种类型组态:学术基础型、制度约束型、教师主动科研型、学生主动复合型以及教师主动复合型,为应用型高校创造师生间良性互动氛围、建立健全外部制度保障、促进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教育生态 研究生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 组态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职业权利的来源、类型及其实现
5
作者 李志峰 程瑶 刘兴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教师权利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享有的教师职业权利和一般性权利的总和。由于教师职业具有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基本属性,因此,教师权利可划分为教育权、教学权、科研权、民主管理... 教师权利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享有的教师职业权利和一般性权利的总和。由于教师职业具有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基本属性,因此,教师权利可划分为教育权、教学权、科研权、民主管理权、社会服务权等特殊性职业权利,以及职业执教权、职业发展权、专业发展权、劳动报酬权等一般性权利。教师职业权利来源有两个:一是来源于《宪法》及其他专门法的规定,二是来源于教师职业的基本属性。教师职业权利的实现需要理顺教师权利与义务关系,强化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调整教师权利法条内容,形成层次分明的权利结构;保护教师职业权利获得,完善教师权利救济机制;以权利本位明确教师身份,拓展教师职业的保障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权利 《教师法》 权利类型 权利约束 权利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得好”且“活得好”——幸福伦理视域下教师幸福观的审视与重构
6
作者 宁志军 蔡辰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5,共6页
幸福是最高善,是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否幸福关系着能否培育出幸福的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观指出,幸福不是静态的生活享受状态,而是在动态的实践活动之中,幸福的创造既要“做得好”也要“活得好”。... 幸福是最高善,是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否幸福关系着能否培育出幸福的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观指出,幸福不是静态的生活享受状态,而是在动态的实践活动之中,幸福的创造既要“做得好”也要“活得好”。研究发现,当下教师消极“躺平”现象蔓延的背后,是对“活得好即幸福”的误认,教师群体过度“内卷”则源于对“做得好即幸福”的偏差性执念。教师作为最有可能实现“德福一致”的职业群体,其幸福创造的必要条件既在于教师充分发挥“做得好”的主体责任,也有赖于社会共建教师“活得好”的支持系统。教师的幸福只有在“做得好”和“活得好”的共生互构过程中才能得以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幸福 教师幸福观 幸福伦理 “做得好” “活得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结合情境模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医患沟通教学能力培训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李辉雁 黄应雄 +5 位作者 顾宏林 戴国琳 张昆松 王少鑫 匡铭 叶子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s,TSP)结合情境模拟教学工作坊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指导医师医患沟通教学能力的师资培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3月在广东省4家医院参加广东省住培普通... 目的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s,TSP)结合情境模拟教学工作坊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指导医师医患沟通教学能力的师资培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3月在广东省4家医院参加广东省住培普通师资培训班的288名指导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实验研究,观察组为93人,实施TSP结合情境模拟教学的工作坊模式,对照组为195人,实施传统理论授课模式。采用问卷自评的方式评估两组的培训效果,并使用问卷调查了解培训前后指导医师对医患沟通教学培训的需求与反馈意见。结果76.3%的指导医师此前未接受过医患沟通教学能力培训,培训后观察组指导医师对医患沟通教学能力的掌握认知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5(4,5)比4(3,5),Z=-4.565,P<0.001],且观察组指导医师在培训后对医患沟通教学能力掌握达到完全理解的认知层次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54.8%比24.6%,χ^(2)=27.649,P<0.001),观察组中94.6%的指导医师愿意在今后的住培医患沟通教学中尝试使用TSP结合情境模拟教学的工作坊模式。指导医师评价课程培训模式和效果的10个满意度指标中,观察组8个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结合情境模拟教学的工作坊模式有助于提高指导医师对医患沟通教学的认知层次,短期培训效果满意,可进一步在住培师资培训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标准化病人 情境模拟教学 医患沟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指导医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
8
作者 姚佳胜 段谦谦 段筠茹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9-23,共5页
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的日臻完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必经之路,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中小学师德问责的相关政策,发现我国师德问责政策经历了初步创立时期、寻觅探索时期、发展深入... 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的日臻完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必经之路,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中小学师德问责的相关政策,发现我国师德问责政策经历了初步创立时期、寻觅探索时期、发展深入时期和日渐成熟时期四个阶段。其演进呈现出以改变师德困境为目的的动力机制、以多种渠道保障政策落实、以教育公平为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和以文本形式表达政策话语的逻辑。未来我国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将朝着育人为本的动力机制、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政策工具助力过程保障、政策话语日益合理科学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师德问责政策 发展历程 演进逻辑 理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的教育成功取决于什么?
9
作者 刘庆昌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5-126,共2页
1986年7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获悉他在西南联大的老师吴大猷教授正在台北进行学术访问,心情非常激动,心想着正好趁去参加台湾地区的一个会议为吴教授祝寿。到了台北以后,自然有许多新闻媒体关注。他向记者们说:“吴老师是我一生研... 1986年7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获悉他在西南联大的老师吴大猷教授正在台北进行学术访问,心情非常激动,心想着正好趁去参加台湾地区的一个会议为吴教授祝寿。到了台北以后,自然有许多新闻媒体关注。他向记者们说:“吴老师是我一生研究领域中最早的领路人,没有吴老师在大学里对我的指导,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对于这件事,人们立即想到的是杨振宁先生的尊师重道,这当然没错,但却忽视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即吴大猷教授是杨振宁先生在最初研究上的领路人。领路人是什么意思?他至少意味着吴大猷教授因在物理学上闻道在先,已经知道什么样的路径可以把学生带到物理学的高明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猷 杨振宁先生 学术访问 美籍华裔 尊师重道 物理学 老师 吴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的塑造与实现
10
作者 唐克军 夏春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3,共5页
教育家精神为塑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良好形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有助于锚定思政课教师个体发展的精神目标,凝练思政课教师典型榜样的精神标识,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动力。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 教育家精神为塑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良好形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有助于锚定思政课教师个体发展的精神目标,凝练思政课教师典型榜样的精神标识,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动力。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形象塑造的方式,可以从信念锻造、德性涵养、为学恪守、人格熏陶四个方面把握,淬炼高校思政课教师深邃远识的政治底蕴,陶冶以身垂范的道德情操,秉持求真至诚的治学风范,形塑浸润人心的独特魅力。教育家精神引领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形象的塑造,应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塑造政治形象;注重榜样示范,关照道德品质;坚持问题导向,匡正治学作风;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高校 思政课教师 形象塑造 理想信念 榜样示范 问题导向 内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道德人”:大学教师身份标识的时代新解
11
作者 闫建璋 刘蕾 郭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0,共6页
新时代大学教师身份标识是现实的“道德人”,而非传统、理想的“道德人”。它既独立存在,彰显着大学教师的伦理精神追求,又深深渗透在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和专业人身份之中并与其有机统一,表现为道德经济人、道德政治人、道德文化人... 新时代大学教师身份标识是现实的“道德人”,而非传统、理想的“道德人”。它既独立存在,彰显着大学教师的伦理精神追求,又深深渗透在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和专业人身份之中并与其有机统一,表现为道德经济人、道德政治人、道德文化人、道德专业人等现实“道德人”具象。“道德人”是将“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专业人”身份融合的灵魂和关键,对其它四种身份起着统摄和调控作用,能有效克服这些身份的异化现象,自觉遵循经济伦理、政治伦理、文化伦理和专业伦理,在行动中将大学教师的自我利益选择与正当性的价值追求结合起来,以实现大学教师个人利益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身份标识 道德人 经济人 政治人 文化人 专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合作中的专业自主权探究
12
作者 马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2,共4页
教师专业自主权是教师合作和专业认同的逻辑前提,任何一种合作都在为身处其中的成员建立技术标准和价值参照。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保障并不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实现,而是要求教师具有履行专业责任的自我决定能力,并为发挥这种能力创... 教师专业自主权是教师合作和专业认同的逻辑前提,任何一种合作都在为身处其中的成员建立技术标准和价值参照。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保障并不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实现,而是要求教师具有履行专业责任的自我决定能力,并为发挥这种能力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合作中专业自主权分为校内教师合作的自由裁量权和选择权、校际教师合作的学术交换权与指导评价权、校企教师合作的知识产权与技术赋权。教师合作要通过合作本身去生成教师使命、归属感和专业性工作的结合体,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维护需要教师具有合作所需要的“共通的价值”,即促进校内合作的“权利竞合”与外部支持的争取,以“强互惠”的合作逻辑防止专业僭越,推动个体专业化转向集体专业化的“数字确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合作 专业自主权 校内合作 校际合作 校企合作 数字确权 权利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13
作者 刘杰 鱼海涛 +2 位作者 丁正生 郭强 杨慧 《西部素质教育》 202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学学术能力的内涵,然后论述了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最后提出了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路径,包括提高对教学学术的认识,凸显科学性;紧扣教学学术的发展趋势,彰显时代性;...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学学术能力的内涵,然后论述了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最后提出了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路径,包括提高对教学学术的认识,凸显科学性;紧扣教学学术的发展趋势,彰显时代性;根植教学学术的教学实践,突出实用性;丰富教学学术的展现形式,体现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学术能力 地方高校转型 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货币激励因素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基于云贵川渝的调查
14
作者 周琴 郭瑜琦 《教师教育学报》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教师工作效能、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采用TALIS 2018教师问卷对云贵川渝4个省份的中小学教师展开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该地区教师工作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但内部群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发...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教师工作效能、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采用TALIS 2018教师问卷对云贵川渝4个省份的中小学教师展开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该地区教师工作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但内部群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发现,云贵川渝4省份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受工资薪酬以及其他非货币因素的影响。比较分析发现,云贵川渝初中教师对工资薪酬的接受度高于上海同行,但对社会认可、媒体关注等非货币激励因素的认可程度却低于上海教师,从而使其工作满意度整体水平低于上海。研究认为,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同时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需要在巩固提高工资薪酬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优化教师工作体验、提高教师学历、打通职业晋升渠道、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等非货币因素着手,在满足教师内在需求的同时,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工作满意度 工资 非货币激励 双因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与异化:“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15
作者 蒋喜锋 何文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30,共14页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合理限度的情感劳动是其职业适应及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情感劳动理论,采用质性访谈法探究“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教育情境,以...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合理限度的情感劳动是其职业适应及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情感劳动理论,采用质性访谈法探究“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教育情境,以及这一情境中发生于教育教学、职业发展和行政事务等领域的情感事件,直接影响着“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选择,如表层表演、深层表演和自然表达等,同时也造成了他们高强度的情感劳动,这导致他们在获得专业情感成长的同时,亦出现了情感倦怠、情感耗竭等情感异化问题。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负荷加剧的深层原因,如何使“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情感劳动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促进其专业情感成长、消除情感异化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 情感劳动 教师情感成长 教师情感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政策导向的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剖析
16
作者 王艾青 陈玉芳 +1 位作者 黄丽 杜鑫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5期146-150,共5页
目的 深入剖析河南省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探究其内在机制和实施路径,以期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河南省5所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 目的 深入剖析河南省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探究其内在机制和实施路径,以期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河南省5所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调研。结果 河南省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教师个人没有积极性、没有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企业动力不强、校企合作机制不畅等问题。结论 剖析问题成因,从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与标准、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这4个维度,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医学院校 “双师型”教师 教师队伍 国家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探索
17
作者 王莹 陈圆 +1 位作者 朱磊 杨海峰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3期4-7,共4页
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职业院校高水平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本文主要分析“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作用,并从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合作... 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职业院校高水平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本文主要分析“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作用,并从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合作建设机制、完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体系、优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绩效考核评价体系4个方面进行探索,推进职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培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教师职业素养和角色适应能力现状及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张伟新 宿冰 +2 位作者 董美宏 马秀梅 高音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5期133-137,共5页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教师职业素养和角色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寻求提高临床护理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为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1—12月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护理职业素养行为量...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教师职业素养和角色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寻求提高临床护理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为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1—12月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护理职业素养行为量表和应对适应过程量表,对黑龙江省324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护理职业素养行为量表得分为(13.61±5.16)分,应对适应过程量表得分为(47.67±6.20)分,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临床护理教师职业素养处于中等水平,角色适应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需重视临床护理教师综合能力培养,规范临床护理教学和师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师 职业素养 角色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胜任特征理论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目标倒推范式建构
19
作者 王红 张云婷 张倩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同认可的信念,决定了科学研究与实践者的内在理念及外在行为。我国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由于缺乏范式引领,导致了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不相对应、课程内容缺乏逻辑性与连贯性、课程形式重理论学习轻行为转变等现象。根据范...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同认可的信念,决定了科学研究与实践者的内在理念及外在行为。我国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由于缺乏范式引领,导致了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不相对应、课程内容缺乏逻辑性与连贯性、课程形式重理论学习轻行为转变等现象。根据范式理论,从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人工范式等由内至外的层面构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范式,以胜任特征理论为形而上学层面的理念引领,目标倒推为社会规则层面的设计原则,差距培训包为操作层面的设计工具,旨在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方向性指引,规范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培训 课程设计 范式 胜任特征理论 目标倒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民办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究
20
作者 赵玉兰 余微微 张建龙 《数字通信世界》 2025年第2期189-191,共3页
数字化时代深刻改变着教育领域,对民办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出新挑战。本文探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分析所面临障碍并提出有效路径,旨在助力民办高校教师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效果显著提升。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高校教师 数字素养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