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永铣 巴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1-76,共6页
“那达慕”,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也作戏弄、玩笑解,旧时还含有“赌博”之意。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那达慕”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体性的体育、娱乐、物资交流盛会的专有名称。由于会中主要举行摔... “那达慕”,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也作戏弄、玩笑解,旧时还含有“赌博”之意。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那达慕”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体性的体育、娱乐、物资交流盛会的专有名称。由于会中主要举行摔跤、赛马、射箭竞赛,故又称“男子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达慕大会 诈马宴 成吉思汗 《蒙古族文学史》 蒙古人民 罗布桑却丹 《清太宗实录》 物资交流 敖包 摔跤比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旅游视角下内蒙古草原非物质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蒙古族“男儿三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河有 张冠群 +1 位作者 长安 刘正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8-72,共5页
将创意旅游理念运用于草原非物质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是实现内蒙古草原文化与旅游产业和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理想途径。本文以内蒙古典型的草原非物质文化资源——蒙古族"男儿三艺"为例,构建了对"男儿三艺"进行创意... 将创意旅游理念运用于草原非物质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是实现内蒙古草原文化与旅游产业和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理想途径。本文以内蒙古典型的草原非物质文化资源——蒙古族"男儿三艺"为例,构建了对"男儿三艺"进行创意旅游开发的支持与保障体系。具体地说,创意旅游产业链应根据"男儿三艺"的内容延伸至第一、二、三产业;创意旅游产品应围绕创意展示、创意空间和创意旅游三种形态展开不同水平的设计;社区融入应体现社区文化、居民及其生活的全面融入;创意旅游资源和相关人员应得到相应的保护与管理,社区参与型运营方式应得到倡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旅游 草原非物质文化 内蒙古 “男儿三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文化南渐研究——以滇文化为中心 被引量:6
3
作者 翟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30,共13页
从青铜时代始,北方地区形成了众多特征各异又相互联系的游牧文化。由于游牧民族在北方地区长期大范围活动,使得北方各地文化彼此影响、相互借鉴,出现了相当多的同类文化特征,并通过藏彝走廊等途径对云贵高原的青铜文化产生了强大的辐射... 从青铜时代始,北方地区形成了众多特征各异又相互联系的游牧文化。由于游牧民族在北方地区长期大范围活动,使得北方各地文化彼此影响、相互借鉴,出现了相当多的同类文化特征,并通过藏彝走廊等途径对云贵高原的青铜文化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力。滇文化中出现的大量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即是其向南辐射的结果,从中可见草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文化 南渐 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文化与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建设 被引量:3
4
作者 姜明 侯丽清 《阴山学刊》 2007年第4期31-34,共4页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文化和心理上的支持。草原生态文化所孕育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舆论环境,对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文化 内蒙古 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草原文化 发展内蒙古文化产业 被引量:5
5
作者 齐秀华 《理论研究》 2004年第8期31-33,共3页
草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是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也是文化大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草原文化的产业化进程 ,必须加大研发力度 ,尽快制定我区“草原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 草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是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也是文化大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草原文化的产业化进程 ,必须加大研发力度 ,尽快制定我区“草原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各项政策 ;打破条块分割 ,重点组建一批大型草原文化产业集团 ;确定主导型文化产业 ,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形成民族文化产业链 ;培育完善文化市场 ,使文化产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人才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文化产业 草原文化 文化市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文化符号体系研究与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团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共5页
在2013年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上,为创新草原文化研究,我曾经提出要探索草原文化研究的新路径,即草原文化元素和草原文化符号体系研究。时过两年,这个题目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新题目,同时又是一个大题目。这里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其目的是希... 在2013年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上,为创新草原文化研究,我曾经提出要探索草原文化研究的新路径,即草原文化元素和草原文化符号体系研究。时过两年,这个题目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新题目,同时又是一个大题目。这里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其目的是希望推动草原文化学科建设。我们的草原文化论坛在主题的设计上一直观照两个方面。一方面,观照草原文化繁荣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着眼于草原文化理论的应用对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符号体系 文化繁荣发展 文化元素 标志性符号 主题论坛 应用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游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草原文化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在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被引量:1
7
作者 白玉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共3页
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围绕"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草原文化与草原丝路沿线文化"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对于弘扬草原文化的思想精髓、建设文化繁荣的亮丽内蒙古、推动内蒙古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产生深远... 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围绕"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草原文化与草原丝路沿线文化"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对于弘扬草原文化的思想精髓、建设文化繁荣的亮丽内蒙古、推动内蒙古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内蒙古草原 主题论坛 草原丝路 庆祝活动 文化类型 中国梦 对外开放新格局 古丝绸之路 思想精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天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是造成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核心力量。但对北方草原地区历史文化分期必须从区域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出发运用这一法则。表现为区域性、多民族性、文化的主体性与吸融性的这个特殊性,反映和促进了古代...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是造成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核心力量。但对北方草原地区历史文化分期必须从区域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出发运用这一法则。表现为区域性、多民族性、文化的主体性与吸融性的这个特殊性,反映和促进了古代北方草原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其中,各民族和各民族间的重大政治斗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区域生产关系大调整具有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志性价值。依据这些原理,提出了对进入阶级社会后北方草原文化历史三阶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阶段性与连续性 区域性 多民族性 文化的主体性与吸融性 三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文化融入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基本规律——中华文化格局由自在到自觉的运动轨迹透视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天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2,共6页
从北方草原文化融入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可以透视出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个基本规律不同于哲学上的不平衡性,亦非"多元"与"一元"的转化,而是中华民族在集合各地区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分别创造... 从北方草原文化融入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可以透视出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个基本规律不同于哲学上的不平衡性,亦非"多元"与"一元"的转化,而是中华民族在集合各地区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分别创造的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的作用下,经过以政治斗争为主要矛盾的运动和长期的文化交融,由自在到自觉地变松散型结构为紧密型结构的聚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规律 北方草原 多元多源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阐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春玲 《阴山学刊》 2019年第6期67-73,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形成的,根植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民族特有的生产实践、经济生活中,注入了该民族的情感、意愿与智慧,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与其所依存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形成的,根植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民族特有的生产实践、经济生活中,注入了该民族的情感、意愿与智慧,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与其所依存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制衡中,生成、发展的,渗透着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其静态结构、区域特点以及动态变迁无不体现出草原文化生态的影响和烙印。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别具风采的部分,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文化精神内涵管窥——从蒙古族的那达慕谈起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改桃 《阴山学刊》 2008年第2期48-51,共4页
以蒙古族的那达慕为管窥点,透视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那达慕的主要活动内容看,草原文化内涵着浓厚的尚"勇"、尚"力"的英雄精神;从那达慕主要活动的参加者看,草原文化内涵着不分等级尊卑、自强坚毅的自由精神、平... 以蒙古族的那达慕为管窥点,透视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那达慕的主要活动内容看,草原文化内涵着浓厚的尚"勇"、尚"力"的英雄精神;从那达慕主要活动的参加者看,草原文化内涵着不分等级尊卑、自强坚毅的自由精神、平等精神;从那达慕的起源意义上看,草原文化内涵着人对自然原始崇拜的宗教精神;从那达慕的现实意义来看,草原文化内涵着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达慕 蒙古族 草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文化区构架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天明 《阴山学刊》 2006年第6期16-20,共5页
构成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的要素可以概括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地理学上的区域差异是历史文化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类型和经济成果是构成文化区域特色的各种人文条件的基础。北方草原地区在历史上的经济类型及经济成果,... 构成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的要素可以概括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地理学上的区域差异是历史文化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类型和经济成果是构成文化区域特色的各种人文条件的基础。北方草原地区在历史上的经济类型及经济成果,大体可以概括为以游牧为主要经营模式的畜牧业为主,兼有农耕、采集、渔猎等类型的复合性经济类型。多次发生在历史时空中的民族大迁徙和政治统治权力的扩张与更替,推动了北方草原地区地缘政治结构的整合。区域文化的差异性的形成过程是文化区域形成的最显著、最生动的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北方草原 文化区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视野下对北方草原文化的理性思考——《中国北方草原古文化祭》读后
13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80,共1页
近年来,草原文化研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著。何天明先生的《中国北方草原古文化祭》(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年)一书,给人一种大气厚重、深刻纯美、耳目一新的感觉。该书在理论探索、研究方法、学术态度、创新精神方面,都具有很... 近年来,草原文化研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著。何天明先生的《中国北方草原古文化祭》(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年)一书,给人一种大气厚重、深刻纯美、耳目一新的感觉。该书在理论探索、研究方法、学术态度、创新精神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值得学习之处。这部专著注重哲学层面的理论探索。把理论探讨与史实分析紧密结合起来,并把对草原文化的研究提升到哲学层面加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草原文化 宏观视野 学术论著 明先生 学术态度 北方民族 理论探讨 创新精神 社会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14
作者 高北雄 《办公室业务》 2018年第18期47-47,共1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常态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并针对新常态下的思想文化宣传工作进行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 思想文化 宣传工作 新常态 新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代边塞诗看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之关系
15
作者 王素敏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草原文化 中原文化 历代 边塞诗 北方游牧民族 多民族文化 农耕文化 民族特点 艺术形式 蒙古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文化建设战略意识——关于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思考
16
作者 何天明 《阴山学刊》 2004年第6期36-40,共5页
在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路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世界,面向全国,将文化的时代性同地区性、民族性结合起来,树立解决文化与经济发展及各类文化间的不平衡问题的宏观战略目标,把微观的诸多目标统一到社会发... 在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路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世界,面向全国,将文化的时代性同地区性、民族性结合起来,树立解决文化与经济发展及各类文化间的不平衡问题的宏观战略目标,把微观的诸多目标统一到社会发展对文化提出的要求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内蒙古 民族文化大区 地区性 民族性 时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开创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
17
作者 高建民 《前进》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在新的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在发生着非常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这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要求和基本遵循,认清形... 在新的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在发生着非常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这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要求和基本遵循,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开拓创新,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开创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改革创新 统一思想 责任感 使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蒙古族民歌形成及研究现状探析
18
作者 李姝 《音乐时空》 2013年第10期57-57,共1页
科尔沁蒙古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使科尔沁草原被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命名为"民族歌舞之乡"。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歌艺术又是该区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研究其民歌艺术的形成与研究现状是了解科尔沁... 科尔沁蒙古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使科尔沁草原被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命名为"民族歌舞之乡"。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歌艺术又是该区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研究其民歌艺术的形成与研究现状是了解科尔沁文化乃至蒙古族草原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蒙古族 民歌 形成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文化的视觉传播策略浅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深 张丽萍 《前沿》 2013年第5期162-164,共3页
网络信息时代,视觉传播对一个区域的文化形象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乘势而上,借助电视、网络及数字化新媒体,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提炼民族文化中的可视形象,增强内蒙古区域形象的影响力。本文简单梳理了... 网络信息时代,视觉传播对一个区域的文化形象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乘势而上,借助电视、网络及数字化新媒体,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提炼民族文化中的可视形象,增强内蒙古区域形象的影响力。本文简单梳理了内蒙古民族文化视觉传播方面的现有作品,分析其不足并对内蒙古视觉文化的传播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文化 区域形象 视觉传播
原文传递
浅谈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20
作者 黄淑梅 《管理观察》 2010年第16期6-7,共2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依托遥远的东北亚草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牧民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民歌形式。她的产生和发展,是蒙古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关键词 蒙古族 长调民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