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3篇文章
< 1 2 1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营规模、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与农地经营效率——农地细碎化的调节效应
1
作者 黄善林 邓月洪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研究目的:完善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于东北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67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研究目的:完善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于东北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67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在经营规模对农地经营效率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农地细碎化在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对农地经营效率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4)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对不同农户农地经营效率的带动效果存在差异,较兼业户和非示范区农户而言,对纯农户和示范区农户的效率提升有更明显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研究区应推动农地适度规模,同时扩大地块规模、促进农地集中连片,并加快黑土地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户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助力农户农地经营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规模 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 农地细碎化 农地经营效率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韩晓晨 刘雨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Tobit模型等分析各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内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值为1.014,大部分处于最优状态以上,效率水平呈轻微下降态势。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但大多数区域的集聚效应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聚区域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自西向东呈轻微倒U形,且西部略高;自南向北呈U形,且南部略高。[结论]通过Tobit模型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播种面积和政府支农力度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耕地复种指数、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效率呈负向影响,说明目前下辽河平原区各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发挥高值区域引领作用,以促进整个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SBM模型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时空演化 聚集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素养对粮农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坪 朱建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耕地质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如何促进粮农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值得探讨。文章利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基于O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素养对粮农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助力耕地质量... 耕地质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如何促进粮农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值得探讨。文章利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基于O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素养对粮农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助力耕地质量保护。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素养对粮农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素养可以通过提升信息获取能力、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和强化农业保险购买来促进粮农采纳耕地质量保护技术;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农地经营规模较小、未受灾和村庄有电商服务站的粮农具有显著性行为响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耕地质量保护 信息获取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五大水稻梯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4
作者 张兆年 角媛梅 杨帅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8-297,共10页
梯田作为山区的重要耕地资源,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20年梯田空间分布数据,利用ArcGIS和地理探测器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从梯田面积变化、核密度以及... 梯田作为山区的重要耕地资源,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20年梯田空间分布数据,利用ArcGIS和地理探测器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从梯田面积变化、核密度以及梯田斑块格局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南方五大水稻梯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了梯田时空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2010—2020年间,各区域内梯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弃耕现象,主要出现在边缘破碎化地区,其中紫鹊界梯田弃耕程度最大(20.39%),加榜梯田最小(4.53%),且相比之下,紫鹊界和联合梯田的弃耕幅度有所下降;2)80%以上的梯田集中分布在中、中高及高密度区域,且受弃耕影响,高密度区域范围缩小;3)梯田破碎化程度紫鹊界梯田>加榜梯田>龙脊梯田>联合梯田>哈尼梯田,且在2010—2020年间,加榜、龙脊和联合梯田斑块破碎程度呈下降趋势,而紫鹊界和哈尼梯田的梯田斑块破碎化程度呈增长趋势;4)因子探测结果发现,对加榜、龙脊、紫鹊界、联合和哈尼梯田的梯田作用强度最大的分别为距公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坡度、地形起伏度和海拔。同时,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地形与通达性条件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力明显增大,表明地形及通达性条件对梯田的时空分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山地地区梯田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时空变化 核密度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县域耕地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天水市武山县为例
5
作者 白永刚 刘学录 刘星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以黄土丘陵区武山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变化轨迹分析法、面积加权平均差椭圆和景观格局指数以及土地利用预测模型,探究1990-2018年武山县耕地格局变化特征,判断各要素对其变化的重要程度。结果显示,(1)3个研究时段武山县... 以黄土丘陵区武山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变化轨迹分析法、面积加权平均差椭圆和景观格局指数以及土地利用预测模型,探究1990-2018年武山县耕地格局变化特征,判断各要素对其变化的重要程度。结果显示,(1)3个研究时段武山县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耕地重心不同时段存在差异,耕地重心先向西南转移再向东南转移。(2)3个研究时段武山县耕地变化都具有减少补充的基本特征,2000年前速率缓慢,2000年后速率加快,耕地减少面积比补充面积多,耕地减少以城关镇和洛门镇为主。(3)3个研究时段武山县耕地图斑呈现出破碎化现象,破碎化程度加剧。(4)3个研究时段武山县耕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政策影响、自然环境因子影响、空间距离要素的影响,而受地理空间要素影响较小。综上,武山县耕地在28年间变化明显,武山县需要贯彻耕地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利用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格局变化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要素 武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分析
6
作者 蔺阿荣 许艳 +1 位作者 张军 杨慧霞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为充分了解兰州市各县区耕地利用状况,本文利用综合评价法及空间分析法对兰州市2008-2017年耕地多功能演变规律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上来看,2008-2017年,兰州市耕地多功能主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及社会保障功能为主。(2)从空间... 为充分了解兰州市各县区耕地利用状况,本文利用综合评价法及空间分析法对兰州市2008-2017年耕地多功能演变规律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上来看,2008-2017年,兰州市耕地多功能主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及社会保障功能为主。(2)从空间上来看,各县区所发挥的耕地功能各不相同,其中永登县及榆中县为耕地总功能做出重要贡献。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多功能利用布局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评价指标体系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耕地多功能时空特征与权衡管理
7
作者 李奇峰 王艺洁 +1 位作者 王浩阳 张蚌蚌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0-412,共13页
[目的]研究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间发展不平衡现状,提出分区权衡管理措施,对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推动区域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新疆85个县市2005-2020年社会经济数据,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基于改进CR... [目的]研究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间发展不平衡现状,提出分区权衡管理措施,对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推动区域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新疆85个县市2005-2020年社会经济数据,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基于改进CRITIC-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模型、Spearman秩相关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新疆耕地多功能进行评价,分析了耕地多功能的时空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并将新疆划分为五大耕地利用功能区。[结果](1)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分别呈现“中间高,南北低”“北高南低”“三高夹两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耕地多功能间存在显著权衡关系,研究期内生产-生活功能权衡关系减弱,而生产-生态和生活-生态功能权衡关系增强。(3)基于以上结果,将耕地功能区划分为农业生产主导区(25.88%)、农业发展提升区(12.94%)、生态农业维持区(45.88%)、协同潜力提升区(5.88%)、城镇农业建设区(9.41%),优化新疆耕地利用格局。[结论]基于耕地功能分区提出差异化权衡管理措施,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对新疆耕地保护及多功能协同利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三生空间 权衡协同关系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干预下农地经营权流转抑制耕地撂荒研究——来自江西丘陵地区的证据
8
作者 周来友 卢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利用江西丘陵地区的调研数据,验证农地经营权流转是否能有效治理耕地撂荒,并引入政府干预变量,观察政府干预情况下农地经营权流转对耕地撂荒影响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经营权流转能显著促进耕地撂荒,但异质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政府... 利用江西丘陵地区的调研数据,验证农地经营权流转是否能有效治理耕地撂荒,并引入政府干预变量,观察政府干预情况下农地经营权流转对耕地撂荒影响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经营权流转能显著促进耕地撂荒,但异质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干预能有效缓解这一趋势;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随着农户外出务工程度的加深,其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会激励耕地撂荒。最后提出应有效发挥政府干预力量的对策建议,具体路径包括政府应通过土地整治、兴修水利等途径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偏远地块的耕种条件,避免其被撂荒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权流转 耕地撂荒 治理 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贡献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
9
作者 陈龙高 林莹 +4 位作者 杨小艳 徐伟义 曲子文 潘怡莎 杜漩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研究目的:以江苏为实证区域,揭示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效应贡献及其多因素影响空间分异。研究方法:基于细分活动的碳排放测算、几何重心转移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30年间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整... 研究目的:以江苏为实证区域,揭示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效应贡献及其多因素影响空间分异。研究方法:基于细分活动的碳排放测算、几何重心转移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30年间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苏中苏北高、苏南相对较低”的分布格局,且相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30年间持续增强;作物产出地均碳汇与要素投入地均碳排呈相似的空间格局,且整体呈降低趋势。(2)30年间各县区要素投入碳排放量均小于作物生长碳吸收量,耕地呈典型碳汇效应;空间上各市辖区的年均投入产出比值普遍较高,大部分农业比重相对较高的县区比值相对较低。(3)在全省大部分区域,高程是抑制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地均碳排放/吸收的最重要因素;GDP则是促进两者增长的主要正向因素;坡度、水体、人口、距城镇距离、距高速公路出入口与政府距离等因素指标对两类碳效应均整体呈负向贡献,其他因素指标则相反,且这种贡献在不同地区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论:应依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效应贡献差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减碳增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碳排放 要素投入 作物产出 多因素影响时空分异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山脉耕地土壤属性与改良利用的调查研究
10
作者 孙建华 武东慧 +4 位作者 丁鹏 邵殿坤 王媛 沙悦 栾志慧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研究以长白山山脉,尤其位于火山口土壤中具备火山灰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pH、有机质、大量元素氮磷钾、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等多个项目进行土壤属性的检测。结果表明,耕地土壤PH值的加权平均值为5.50,呈弱酸性,有机质含量加权平均值为... 本研究以长白山山脉,尤其位于火山口土壤中具备火山灰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pH、有机质、大量元素氮磷钾、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等多个项目进行土壤属性的检测。结果表明,耕地土壤PH值的加权平均值为5.50,呈弱酸性,有机质含量加权平均值为3.74%,全氮的加权平均值为0.2077%,土壤有效磷的加权平均值为44 mg/kg,土壤速效钾的加权平均值为82.79mg/kg,土壤有效铜的加权平均值为2.49 mg/kg,土壤有效铁的加权平均值为30.18 mg/kg,土壤有效锰的加权平均值为28.68mg/kg,土壤有效锌的加权平均值为2.05 mg/kg。调查区域内整体耕地地力大量元素丰富,微量元素除铁外均贫瘠,需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改良利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山脉 耕地质量 耕地属性 改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膳食结构升级的中国耕地种植管控分区研究
11
作者 朱梦珂 柯新利 杜丹妮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研究目的:探析膳食结构升级背景下的中国耕地种植管控分区,为保障居民食物安全和优化耕地用途管制措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耕地需求预测模型及多维耕地种植管控紧迫性评估框架。研究结果:(1)长期内多情景耕地需求随人口发展呈下降趋势,... 研究目的:探析膳食结构升级背景下的中国耕地种植管控分区,为保障居民食物安全和优化耕地用途管制措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耕地需求预测模型及多维耕地种植管控紧迫性评估框架。研究结果:(1)长期内多情景耕地需求随人口发展呈下降趋势,短期内现状耕地难以满足人口峰值时多数情景下的膳食消费需求。(2)耕地种植管控紧迫性空间差异明显,紧迫性较高的区域集中在禀赋较高的粮食主产区,而西北和西南等地为多维劣势耕地聚集区域。(3)排除极端消费情景,为保证膳食结构升级中的口粮、饲料粮、重要农产品和间接食物需求,核心管制区、严格管制区、非粮调控区和综合管控区面积分别为6.17亿亩、11.52亿亩、1.70亿亩和7.21亿亩,且需对不同分区拟定差别化管控目标、管控强度和管控策略。研究结论:耕地种植管控分区是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有效途径,将膳食结构升级融入耕地分区利用全过程,有利于在守稳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推行“大食物观”理念,进而促进耕地长期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结构升级 耕地种植管控 多情景分析 分区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优化策略
12
作者 曹文嘉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4期45-47,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城乡发展理念的升级版,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之一,保护和利用好耕地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城乡发展理念的升级版,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之一,保护和利用好耕地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有的耕地资源日益匮乏。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科学地保护与利用耕地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从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着手,对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乡村振兴的目标提出了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保护 耕地资源利用 利用现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
13
作者 史晶娟 包雨婷 +4 位作者 谯楠 曹小霞 朱丹丹 廖健盛 许艳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摸清影响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的因素对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榆中县为研究范围,基于318份农户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榆中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摸清影响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的因素对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榆中县为研究范围,基于318份农户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榆中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参与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情况、农产品销售方式、农业贷款难易程度、农业生产环境情况等4个变量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有着极大的影响,农地流转租金/价格情况、耕地地块数量、对土地政策的认知等12个变量也是影响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的重要因素,而农业生产运用新技术和新农具情况、农业生产投资的回报情况、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弱。对此提出完善土地流转政策、适当放宽农业贷款条件、加强对农户生产技术的培训教育和相关政策宣传、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4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适度规模经营 意愿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态文明建设策略与实践研究
14
作者 蒋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30-32,共3页
面对化肥农药超量使用、灌溉效率低下以及生态退化加剧等挑战,统计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深入探究了耕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节水灌溉、生态修复及公众参与是促进耕地生态健... 面对化肥农药超量使用、灌溉效率低下以及生态退化加剧等挑战,统计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深入探究了耕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节水灌溉、生态修复及公众参与是促进耕地生态健康的关键。结合现有对策,提出推广有机肥与生物农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实行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具体建议,以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研究着重指出耕地生态文明建设策略对实现耕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为有关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文明 化肥农药减量 节水灌溉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素 被引量:14
15
作者 钱凤魁 王祥国 +2 位作者 顾汉龙 王大鹏 李鹏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推动农业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威胁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IPCC和农用物资投入数据核算2000—2019年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利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通过LMDI指数分解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 推动农业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威胁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IPCC和农用物资投入数据核算2000—2019年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利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通过LMDI指数分解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2015年农业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约为1759.66万t,较2000年(1048.19万t)增加67.88%,年均递增4.53%;研究期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碳排放增量变动可划分为“波动上升期(2000—2009年)—过渡期(2010—2015年)—平稳下降期(2016—2019年)”3个阶段。化肥施用是主要碳源,占比75.12%。2)分解模型测算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其碳减排比例分别为207.31%、21.56%、20.72%;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表现出较强的推动作用,实现349.59%的碳增量。3)相较于单因子来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交互结果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呈非线性增强特征,农业劳动力规模与其他因素叠加均呈现出双因子增强的作用效果。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受周边地区影响且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同时碳排放关键驱动因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本研究成果为推动农业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LMDI模型 地理探测器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政策工具谱系模型与政策启示——基于扎根理论的政策文本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印 李杰 佀耀耀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4,共11页
研究目的:分析各省市相继出台的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工作)方案,描绘其政策工具全貌及其使用特征,为政策完善与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内容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政策工具谱系模型为“四维驱动式凌锥模型”,该... 研究目的:分析各省市相继出台的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工作)方案,描绘其政策工具全貌及其使用特征,为政策完善与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内容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政策工具谱系模型为“四维驱动式凌锥模型”,该模型由目标导向型政策工具、系统变革型政策工具、过程控制型政策工具、能力建设型政策工具耦合而成;(2)“注意力分配—职权责明晰—有序化运作—积极性调动”是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政策工具使用逻辑,立足此逻辑有助于畅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3)当前耕地保护田长制在政策工具使用上存在组合结构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创新性不足、实质效力不高等问题。研究结论:未来应协调政策工具使用比例,优化组合结构的适配性;细化政策工具操作流程,增强内容要素的精准性;注重政策工具创新变革,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性;提升政策工具效力层级,夯实功能发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田长制 地方政府 政策工具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和生态互馈的下辽河平原耕地退化的影响机理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戈 蔡钊阳 +1 位作者 隋虹均 苏锐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3-282,共10页
耕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质量退化和耕地生态退化,二者之间相互反馈对耕地退化影响显著。该研究以下辽河平原典型区域沈阳市为研究区,运用主客观赋权法、多种回归方法和模糊数据集比较法等,从质量和生态互馈视角,构建耕地退化测度体系,... 耕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质量退化和耕地生态退化,二者之间相互反馈对耕地退化影响显著。该研究以下辽河平原典型区域沈阳市为研究区,运用主客观赋权法、多种回归方法和模糊数据集比较法等,从质量和生态互馈视角,构建耕地退化测度体系,探究耕地退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提出缓解耕地退化的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生耕地质量退化的比例为35.31%,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时空格局。耕地生态退化的比例为79.10%,表现出“北强南弱”的时空格局。基于质量和生态互馈的耕地退化比例为37.80%,显现出“南北强中间弱”的时空格局。2)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耕地退化呈现区域空间的异质性和时间的非平稳性,在组态中生成不同的组成结构且协同作用于耕地退化,进而形成了耕地退化的区域性、阶段性和结构性影响机理。3)实施分级、分区的耕地保护利用与管控体系和综合多要素协同治理保障策略,有利于缓解耕地退化态势。该研究基于质量和生态互馈视角深化了耕地退化的影响机理,为耕地退化的精准、高效、协同治理提供政策参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耕地质量、生态环境和抵御外界不利因素能力的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退化 生态退化 耕地质量 影响机理 下辽河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进展:运行机制与政策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向南 张若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1,共8页
耕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耕地生态补偿作为调节耕地保护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安排,在保护耕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耕地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补偿机制构建、补... 耕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耕地生态补偿作为调节耕地保护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安排,在保护耕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耕地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补偿机制构建、补偿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现有研究存在耕地完全价值体现不充分、补偿标准与补偿年限判定不明确、补偿资金来源不丰富、补偿主体利益分配不清晰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法制化、多元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核心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补偿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 耕地保护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莹 孙玉晶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2期93-109,共17页
探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量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直接作用和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 探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量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直接作用和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发展趋势相同,存在空间聚类特征。此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产业效益、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产业可持续性水平多渠道促进本省份和邻近省份耕地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景观功能转型水平的整体提升,存在政策聚集效应但有较大发展空间。文章为理解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推进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更好地促进耕地利用功能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功能转型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经济补偿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利敏 孙静 许崇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耕地利用行为简化为保护与提升或不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地方政府针对其行为选择经济补偿或不补偿。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分析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经济补偿过程中双方的策略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补偿有... 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耕地利用行为简化为保护与提升或不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地方政府针对其行为选择经济补偿或不补偿。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分析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经济补偿过程中双方的策略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补偿有助于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只有在中央政府的约束下,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才可能朝着社会期望的稳定均衡态演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成本及因此所获收益和耕地质量下降所增加的成本对整个博弈过程产生重大影响,而租地成本对其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策略的选择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保护与提升 经济补偿 演化博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