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2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务外包的影响与机制
1
作者 范合君 曹小珂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3,共14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劳务外包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规避不确定性、提高运营效率和专注核心业务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基于2012—202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概率单位模型和截断回归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务外包的影响与...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劳务外包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规避不确定性、提高运营效率和专注核心业务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基于2012—202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概率单位模型和截断回归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务外包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进行劳务外包,此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促进企业劳务外包;企业内部员工工资水平越高,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务外包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技术水平高的劳务外包,数字化转型对技术水平低的劳务外包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即企业更多是将劳务外包战略作为一种剥离非核心业务的工具;相较于管制性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务外包的促进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中更大;相较于高管团队无管理等职业背景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务外包的促进作用在高管团队具有管理等职业背景时更加显著;相较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务外包的影响在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更加显著。基于此,企业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充分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开展劳务外包战略释放劳务外包红利,助力企业灵活用工、降低运营成本和规避用工风险。相关部门应齐心协力提高劳务外包市场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通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劳务外包人员权益等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劳务外包市场,激发劳务外包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发展内生动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劳务外包 外部交易成本 员工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位数字化会加剧过度劳动吗?——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证据
2
作者 陈思 吕康银 梁孝成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95,共20页
岗位数字化是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相关从业者劳动过程和劳动权益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与职业信息网络(O*NET)数据,构建涵盖工作时间长度和强度的过度劳动指标,实... 岗位数字化是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相关从业者劳动过程和劳动权益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与职业信息网络(O*NET)数据,构建涵盖工作时间长度和强度的过度劳动指标,实证检验岗位数字化对雇员过度劳动的影响及劳动控制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岗位数字化使雇员面临着高时长、高强度的过度劳动困境。机制分析发现,岗位数字化通过在劳动过程中强化对雇员的劳动控制导致过度劳动,而以绩效为导向的计酬机制是最重要的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青年和高技能群体普遍存在数字化过度劳动现象,而大型企业和高内卷行业却呈现出低强度过度劳动的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岗位数字化提升了雇员的加班概率,甚至形成了过度劳动的准制度化模式。本文的研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平衡数字技术进步与劳动权益保障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数字化 过度劳动 劳动控制 劳动过程 工作时间 计酬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3
作者 周启良 范红忠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6,共15页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劳动者是区域创新的主体。劳动者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就业报酬、就业能力、就业环境等所体现的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区域创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基于1999~2...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劳动者是区域创新的主体。劳动者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就业报酬、就业能力、就业环境等所体现的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区域创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基于1999~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测算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城市的就业质量与区域创新的现状,从理论上讨论了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在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城市之间的差异,并以两步系统GMM模型对此做出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整体上,就业质量与区域创新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但会随城市规模不同而有明显的总体差异和地区差异。(2)就总体差异而言,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的正向影响在小型、中型、大型城市逐渐增大并在大型城市达到最大,而在特大型城市趋于下降。(3)就地区差异而言,相对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城市,东部地区城市和南方地区城市就业质量对区域创新的正向影响在小型、中型、大型城市均相应更大,而在特大型城市的下降趋势则更明显。据此文章认为,以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为目标,在制定与实施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规模及地区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靠的分类、分层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 就业质量 区域创新 城市规模差异 城市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劳动力就业规模——基于数字要素投入视角的分析
4
作者 江静 郑洁 李宝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5,160,共19页
产业数字化将深刻影响就业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数字化从需求侧的规模扩张和供给侧的产业链延伸两条路径支撑劳动力就业规模的稳定扩张,其中国内市场需求扩张和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劳动力市场建设情况起... 产业数字化将深刻影响就业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数字化从需求侧的规模扩张和供给侧的产业链延伸两条路径支撑劳动力就业规模的稳定扩张,其中国内市场需求扩张和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劳动力市场建设情况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劳动力市场建设越完善,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就业规模的扩张作用越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产业数字化对不同行业就业的影响不同,以数字产品投入为主的产业数字化是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量,而以数字服务投入为主的产业数字化则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张贡献较大。因此,深入挖掘国内市场需求并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合理有序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数字要素投入 劳动力就业规模 就业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愿服务参与能激发大学生创业吗
5
作者 何伟 臧小森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培育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的在校生数据及2019—2023年毕业生追踪数据,系统考察了志愿服务参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实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 培育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的在校生数据及2019—2023年毕业生追踪数据,系统考察了志愿服务参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实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志愿服务参与显著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志愿服务参与通过提升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经济资本,实现对创业意愿的促进;(3)志愿服务参与对创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对女性、高年级以及人力资本状况较差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志愿服务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4)志愿服务参与具有显著的长期培育效应,不仅能提升创业意愿,还能影响毕业后的实际创业行为。上述发现为构建“志愿服务—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缓解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国家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创业意愿 创业资本 大学生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制度性”高工资是否日趋显著?--动态趋势和原因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李春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61,共17页
国有企业因为行政垄断、治理缺陷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等所有制因素而导致的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的高工资(制度性高工资),是有违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原则的。2011—2022年上市公司实证结果表明:尽管国资监管部门不断推动国有企业工资改革,但制... 国有企业因为行政垄断、治理缺陷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等所有制因素而导致的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的高工资(制度性高工资),是有违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原则的。2011—2022年上市公司实证结果表明:尽管国资监管部门不断推动国有企业工资改革,但制度性高工资依旧存在,且日渐显著。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相对产出变化存在“向下刚性”,劳动雇佣相对产出变化同时存在“向上刚性”和“向下刚性”,这些“刚性”共同作用,导致制度性高工资日渐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2018年底国资委推出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改革”,并未对制度性高工资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为此,需要遏制制度性高工资日渐显著的趋势,并进一步改革导致国有企业制度性高工资的制度土壤,还要以消除不合理工资差异和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制度性高工资 动态趋势 向上刚性 向下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人工智能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效应及异质性分析
7
作者 屈小博 吕佳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62,共17页
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技术革命已经使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采用2016—2018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效应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未... 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技术革命已经使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采用2016—2018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效应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未使用机器人技术的企业,引进机器人的企业中各类员工占比有明显差异,技术研发人员占比相对高出5%,生产工人占比相对降低14%。使用机器人技术的企业员工工资相对更高,尽管生产工人占比相对较低,但平均工资回报依然实现了显著提升,平均高出15.7%。异质性分析揭示了这一差异背后的原因,具备较高教育水平、较高认知与沟通技能的员工在机器人技术应用中更满足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并显著提升了自身的工资回报。研究结论为中国劳动力市场适应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技术革命提供了相关政策应对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人工智能 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本 工资回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贫”还是“患不均”?——收入水平、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因果效应
8
作者 王群勇 孙倩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103,共19页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复杂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患贫更患不均,劳动力流向高收入地区,同时从收入高分化地区流向相对平等的地区,收入分化对于劳动力流出的作用尤为显著,相比于提高地区收入水平,改善分化更有助于缓解流失。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存在异质性,高技能劳动力重视收入水平,倾向于流向高收入地区,对收入分化不敏感;而低技能劳动力不仅受收入水平影响,区域的收入分化水平对其具有更大的驱动作用。反事实模拟显示,若东北地区的基尼系数下降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22万人,流入增加约6万人;当人均收入提高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12万人,流入增加约4万人。人均收入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更为复杂,如果没有基尼系数的改善,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不一定改善劳动力流失的状况。结论揭示了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劳动力流动网络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网络 收入效应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网络因果效应 反事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劳动力有效配置与就业质量提升
9
作者 孙早 高昕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8,共16页
智能化的深入推进势必会对就业市场以及劳动力就业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运用劳动力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就业质量综合指标体系,并与省级智能化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经验研究表明:智能化发展有助于促进劳动... 智能化的深入推进势必会对就业市场以及劳动力就业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运用劳动力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就业质量综合指标体系,并与省级智能化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经验研究表明:智能化发展有助于促进劳动者就业质量的提升。将劳动力配置纳入智能化影响就业质量的框架后发现,劳动力空间配置以及劳动力与岗位匹配是智能化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渠道。智能化并不会以“涓流”的形式平等提升所有劳动力群体的就业质量,按劳动力个体特征划分,智能化对于非认知能力更强、专用型人力资本积累更多的个体就业质量提升效果更明显;按劳动力所处地区划分,智能化的就业质量提升效应对处于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劳动力更明显。据此提出,政府在加快推进智能化发展的同时,应积极引导企业和劳动者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切实促进就业质量提升,形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就业质量 劳动力空间配置 劳动力与岗位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供需、中间品进口与“双循环”格局构建
10
作者 王孝松 王艳艳 余紫菱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92,共20页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影响了生产和贸易格局,并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了重要制约。本文以中国各行业劳动力供需缺口率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异质性影响和当前对...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影响了生产和贸易格局,并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了重要制约。本文以中国各行业劳动力供需缺口率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异质性影响和当前对劳动力冲击较大的创新活动及人工智能采纳程度发现:第一,行业劳动力供需缺口率会显著提升行业的外循环依存度;第二,行业劳动力供需缺口率通过影响中间品进口比例、劳动力成本、总进口比例进而影响行业外循环依存度;第三,创新技术和人工智能设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劳动力要素,从而减弱劳动力供需缺口率对外循环依存度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劳动力“内汇外引”机制,筑牢社会性流动基础;第二,鼓励技术创新,加快人工智能设备应用;第三,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应对劳动力供需缺口率扩大引发的外循环依存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供需缺口率 中间品进口 “双循环”格局 劳动力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转型、就业结构调整与地区间劳动力变化
11
作者 田洪志 王滨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8,共13页
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外生冲击,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该政策对企业就业结构及地区间劳动力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同时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不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 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外生冲击,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该政策对企业就业结构及地区间劳动力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同时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不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更有助于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调整成本较低地区以及低代理成本企业的劳动力技能水平。机制分析表明,企业环境治理投资,特别是前端预防,成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推动企业劳动力技能提升的潜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城市集聚,同时也使得低技能劳动力向经济欠发达城市迁移,进而可能对城市间经济协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国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实现劳动要素优化配置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 劳动力技能 环境治理投资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12
作者 杨仲迎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81,共16页
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下的必然选择,还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体现出基于共同发展需要驱动而双向奔赴的内在逻辑关系,已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当务之需。但快速和不均衡... 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下的必然选择,还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体现出基于共同发展需要驱动而双向奔赴的内在逻辑关系,已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当务之需。但快速和不均衡数字化赋能授权造成了技术性失业、收入波动、岗位错配等就业风险,同时亦面临着就业观念转变难、经济发展格局调整难、结构性就业矛盾纾解难、供需匹配质效提增难等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故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指导,按照问题导向,主动应变数字化赋能策略和方式,着力从数字化就业新理念贯彻、服务型就业新生态创建、高质量充分就业新结构优化、合理性数字就业新模式构建等几个途径推进就业高质量发展难题的有效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赋能 高质量充分就业 新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教育资源管理对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赵楠 施春艳 高若晨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公共教育资源是推动健康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支撑力,而合理的生师比则是提高公共教育资源管理效率的关键。本文依据2023年我国某省份的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数据,对心理健康教师配置与学生健康人力资本改善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 公共教育资源是推动健康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支撑力,而合理的生师比则是提高公共教育资源管理效率的关键。本文依据2023年我国某省份的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数据,对心理健康教师配置与学生健康人力资本改善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增加专业教师配置能显著改善学生的健康人力资本,生师比每降低1%,学生心理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0.7466%,该结果在不同统计模型下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尽管师资配置对降低学生心理潜在风险发生概率存在边际递减,但其拐点发生于生师比220:1至240:1之间。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生师比远大于此。因此,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对推动学生健康人力资本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 教师资源管理 健康人力资本 生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抑制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吗?——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的实证分析
14
作者 戴家武 熊明霞 《商学研究》 2025年第1期56-67,共12页
文章采用微观数据估计了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和出口产品质量,并实证分析了买方势力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和出口产品质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买方势力大于国有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且... 文章采用微观数据估计了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和出口产品质量,并实证分析了买方势力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和出口产品质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买方势力大于国有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相对较高;买方势力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平均而言,买方势力每上升1%,出口产品质量会下降0.44%,各种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买方势力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效应在民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较大,在国有企业中不显著;从贸易方式来看,这一抑制效应在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企业中较大,在来料加工企业中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方势力 出口产品质量 抽成率 边际收益产品 Bartik工具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国际实践及中国应对
15
作者 田永坡 蔡梦莹 《经济研究参考》 2025年第1期90-104,共15页
实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塑造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从全球实践看,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正在成为全球各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重要策略之一。韩国和新加坡作为人口老龄... 实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塑造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从全球实践看,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正在成为全球各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重要策略之一。韩国和新加坡作为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并进行了相关探索。本文以这两个国家的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老龄化进程、政策及特点,结果发现:第一,这两个国家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均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保障;第二,在国家层面设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协调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推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第三,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协同作用。我国可以结合这些经验,立足人口发展趋势,形成中国特色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力资源 积极老龄化 技能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16
作者 吴晖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就业关乎民生,创业关乎社会进步与发展。如今,大学生在城市就业客观上面临诸多困境。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能够带动中国经济转向生态循环型、社会友好型模式发展,这不失为解决现今中国经济发展困境的一剂良药。基于... 就业关乎民生,创业关乎社会进步与发展。如今,大学生在城市就业客观上面临诸多困境。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能够带动中国经济转向生态循环型、社会友好型模式发展,这不失为解决现今中国经济发展困境的一剂良药。基于此,在政策面、教育面、经济面、文化面分析如何给予大学生返乡创业构建一个良好的支持体系,以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返乡 就业 创业 支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外籍劳工发展现状及困境考察
17
作者 吴元 《闽台关系研究》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缓解“缺工潮”问题,台湾当局引进大量外籍劳工。外籍劳工在台湾就业市场的占比持续增加,呈现4个结构性特征,并成为台湾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但是,由于台湾当局的一系列歧视性规定、违...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缓解“缺工潮”问题,台湾当局引进大量外籍劳工。外籍劳工在台湾就业市场的占比持续增加,呈现4个结构性特征,并成为台湾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但是,由于台湾当局的一系列歧视性规定、违规中介公司的层层盘剥,以及岛内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因素,在台外籍劳工面临被限于次级劳动力市场、岛内民众对其表现出抗拒心理等多重困境。外劳政策不合理、社会歧视、低薪等迫使一部分外籍劳工选择“逃跑”,进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对此,台湾当局并未真正关切台湾民生问题和在台外籍劳工的福祉,而是将外劳政策作为政治攻防和选举议题进行炒作,“缺工潮”与外籍劳工潮问题将会继续困扰岛内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外籍劳工 外劳政策 产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河南省高质量就业的机制及实现路径
18
作者 杨兰桥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河南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但目前也依然存在就业总量压力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低技能... 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河南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但目前也依然存在就业总量压力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低技能劳动力受新技术冲击较大等突出问题。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对实现高质量就业产生了较为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细化分工和催生新业态增加就业数量,通过助推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就业结构,通过改善就业环境提升就业质量。因此,要从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就业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河南省 高质量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就业的现实影响及推进路径
19
作者 王晓东 王亚丽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推动高质量就业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需要。高质量就业的本质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实现劳动力供给与时代需求相融合,实现充分就业、公平就业和体面就业。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推动高质量就业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需要。高质量就业的本质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实现劳动力供给与时代需求相融合,实现充分就业、公平就业和体面就业。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就业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契机。数字经济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充分就业;能够优化就业结构,促进公平就业;能够改善就业环境,促进体面就业,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但数字经济在助力高质量就业的过程中带来了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缺乏保障、数字人才匮乏等一系列消极影响。因此,需要出台数字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发展就业新形态;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产业,吸纳带动更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就业保障;建设多层次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数字人才”,以此破解数字经济发展给就业市场带来的现实困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就业 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制度研究
20
作者 王会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的薪酬激励制度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人才稳定性的重要保障。然而,现有的激励模式往往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影响了人才的职业忠诚度与创新活力。本文从当前薪酬激励的基本框架出发... 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的薪酬激励制度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人才稳定性的重要保障。然而,现有的激励模式往往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影响了人才的职业忠诚度与创新活力。本文从当前薪酬激励的基本框架出发,深入剖析了高层次人才需求与激励不足的矛盾。不同地区与机构的激励制度差异对高层次人才的影响显著,通过分析薪酬结构设计、激励多元化方式与公平性,探讨了优化薪酬激励制度的关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 高层次人才 薪酬激励 多元化激励 绩效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