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牧区增进民生福祉路径研究
1
作者 陈昱名 马军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民生福祉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内蒙古牧区民生福祉是国家民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基于2018—2022年内蒙古牧区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结合文献资料,系统分析了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活条件等因素对增进民生... 民生福祉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内蒙古牧区民生福祉是国家民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基于2018—2022年内蒙古牧区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结合文献资料,系统分析了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活条件等因素对增进民生福祉的影响。研究认为,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医疗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牧区居民生活条件,是增进内蒙古牧区居民福祉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福祉 牧区居民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魏奇锋 徐霞 +1 位作者 杨彩琳 杨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4-61,共8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条件下,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不断增强。选取2014—201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条件下,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不断增强。选取2014—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市级区域统计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成都耦合协调度略高于重庆,而重庆明显高于经济圈其余地区,且三者之间存在极度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提高耦合协调度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灰色关联分析 耦合协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对策研究——基于比较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视角 被引量:9
3
作者 邵建平 苏小敏 张永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7,共4页
随着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在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利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来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 随着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在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利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来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西部以比较优势对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视角出发,提出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模式,并从西部比较优势产业筛选、人才和资金现状改善方面探讨了保障这一模式实施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自我发展能力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灿松 武友德 +1 位作者 周智生 斯琴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6期549-552,共4页
城镇化进程缓慢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相交错,是西南民族地区目前发展的共有特征。寻求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是目前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西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应当与特色经济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城镇化进程缓慢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相交错,是西南民族地区目前发展的共有特征。寻求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是目前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西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应当与特色经济培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特色经济的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来促动城镇化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城镇化与特色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特色经济 城镇化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经济对外开放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伟 周秉根 王官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采用1990-2006年的统计资料,对安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安徽对外开放度明显提高,攀升到中部前列,但仍与我国同期水平差距明显,且省域内部差异也十分显著.同时发现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相关性,安徽经济... 采用1990-2006年的统计资料,对安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安徽对外开放度明显提高,攀升到中部前列,但仍与我国同期水平差距明显,且省域内部差异也十分显著.同时发现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相关性,安徽经济发展整体上还不具备外向型经济特点.最后,提出了提高安徽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度 外向型经济 空间差异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产业转移与人才流动的互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陆远权 张基斌 +1 位作者 尹克寒 牟小琴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35,共4页
川渝区域内产业同构现象和人才流失现象导致区域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从产业转移与人才流动互动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结构优化的演变过程,指出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是最终实现川渝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必由之... 川渝区域内产业同构现象和人才流失现象导致区域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从产业转移与人才流动互动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结构优化的演变过程,指出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是最终实现川渝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在分析产业转移与人才流动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川渝区域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产业转移 人才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程度地域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潘竟虎 石培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5-363,共9页
基于ESDA-GIS的空间分析框架,利用甘肃省2007年87个县(市、区)的统计数据,对其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格局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概括性因子分析,随后对县域统筹发展水平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最后将城乡... 基于ESDA-GIS的空间分析框架,利用甘肃省2007年87个县(市、区)的统计数据,对其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格局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概括性因子分析,随后对县域统筹发展水平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最后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局域空间自相关系数按县级行政单元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甘肃省域范围内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并具有增长极带动下的区域整体发展特点;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空间差异显著,在空间上体现出两极"俱乐部趋同"的集聚态势;各县级行政单元自身的政府调控水平和建设水平组合特征不均衡,各项指标非平行发展。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清楚地解释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并且具有直观的可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发展 ESDA 空间差异 GIS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分工视角中的西藏产业发展和结构演化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房灵敏 贡秋扎西 +1 位作者 郑双 占堆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8,共9页
西藏的三次产业产值结构自2003年始演化为具有发达经济体标识的"三二一"即J型产业结构。文章根据区域分工理论,从区域局部经济视角分析了该演化,认为西藏与我国其他省区的区域分工程度和水平是影响西藏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是... 西藏的三次产业产值结构自2003年始演化为具有发达经济体标识的"三二一"即J型产业结构。文章根据区域分工理论,从区域局部经济视角分析了该演化,认为西藏与我国其他省区的区域分工程度和水平是影响西藏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是近年来西藏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演化为J型结构的主要原因。因此,西藏产业结构政策不能仅仅依据区域自身或把西藏作为一个封闭经济体,而是必须要从我国整体经济的全局视角或区域分工视角来制定设计,而进一步推进市场深化将有利于西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J型产业结构 分工 区域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与转移支付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多维贫困分析框架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曦璟 高艳云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98,共7页
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考察宏观上一个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否会影响到转移支付的减贫效果。从多维贫困的研究视角出发,利用CHNS数据库考察了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层模型将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这... 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考察宏观上一个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否会影响到转移支付的减贫效果。从多维贫困的研究视角出发,利用CHNS数据库考察了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层模型将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这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相结合,探究了不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对转移支付减贫效应的影响,同时也与收入贫困框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就多维贫困来讲,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高的地区转移支付减贫效应有加强效果;转移支付对收入贫困的改善则不受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 多维贫困 分层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DEA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惠春 刘鹿 刘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2年第4期314-316,319,共4页
基于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了各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对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总体上呈"中部较高,普遍分化"的分布特征... 基于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了各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对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总体上呈"中部较高,普遍分化"的分布特征,并存在两大"DEA有效"集群。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逐渐形成了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即中部盆地区、东部山地区和西部高原丘陵区。规模效率是当前制约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方面。全省普遍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优化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城市化水平等途径来提高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各区域之间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对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相对效率分析,得出相对有效值为1的城市居多,北部朔州市和南端运城市相对效率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发展 DEA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牧区现行放牧制度评价与模式选择 被引量:13
11
作者 敖仁其 胡尔查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2,共3页
长期以来,对科学地评价、继承传统放牧制度中的科学合理成分,有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其中包括放弃了有利于牧草再生的轮牧制度,维系与草原共生的畜群管理制度,保持草原生态完整性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等游牧制度中科学合理的成分。这一进... 长期以来,对科学地评价、继承传统放牧制度中的科学合理成分,有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其中包括放弃了有利于牧草再生的轮牧制度,维系与草原共生的畜群管理制度,保持草原生态完整性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等游牧制度中科学合理的成分。这一进程也伴随着悠久独特的游牧文化的逐渐消失而消失。针对草原退化、沙化,内蒙古地区在放牧制度变革中采取了“围封转移”、“春季禁牧舍饲”、“牧区饲料基地”等主要几种制度性、政策性措施,然而在实践中,这些制度性、政策性措施面临着高风险的生态经济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牧区 放牧制度变迁 制度评价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障碍实证分析——以四川省普格县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伟民 袁蕴 康杰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了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障碍,依据四川省普格县调查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普通话水平、培训、企业信誉以及参保意愿等因素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影响... 采用问卷调查了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障碍,依据四川省普格县调查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普通话水平、培训、企业信誉以及参保意愿等因素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影响显著,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农民工 就业障碍 BINARY LOG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部大开发中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建力 魏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西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与西北、内蒙、西藏等地截然不同 ,因此 ,在实施大开发的战略过程中 ,针对生态环境的重建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灰岩地区的石漠化及频繁的山地灾... :西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与西北、内蒙、西藏等地截然不同 ,因此 ,在实施大开发的战略过程中 ,针对生态环境的重建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灰岩地区的石漠化及频繁的山地灾害等。针对这些问题 ,应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采取生物措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生态环境重建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特殊性与政策取向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戴正 闵文义 《中国藏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对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特殊性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政策与实践相脱节,牧区城镇化效果不明显。本文认为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自上而下"的城镇化,以城镇为依托、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以人口聚集和产业... 对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特殊性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政策与实践相脱节,牧区城镇化效果不明显。本文认为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自上而下"的城镇化,以城镇为依托、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以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为发展目标,对畜牧业进行同心圆扩展布局,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区别地进行牧区城镇化建设,才能摆脱不利因素,逐步引导牧民融入牧区城镇化的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牧区 民族地区 城镇化 特殊性 政策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旅游扶贫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明霞 李旭超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76,共15页
河北省是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比较早的省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旅游扶贫拉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对旅游扶贫的认识不到位,使旅游扶贫的工作方向发生了偏差,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出现了不少... 河北省是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比较早的省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旅游扶贫拉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对旅游扶贫的认识不到位,使旅游扶贫的工作方向发生了偏差,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旅游扶贫的效果。本文在系统分析旅游扶贫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分析了影响可持续旅游扶贫的四个因素,建立了旅游扶贫效益实现过程模拟图和旅游扶贫效益综合评估的简易指数模型,归纳了旅游扶贫工作的过程,制定了判断旅游扶贫效益好坏的指数标准。并以秦皇岛青龙县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描述了青龙县旅游扶贫的现状,揭示了青龙县旅游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理论分析 问卷调查 建议 青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经济”的形成及“西南现象”的破解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颢瀚 张龙平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借鉴发展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及其世界实践,对普遍存在于我国大西南基地型工业地区的“输血式”投资方式所形成的“输血经济”进行了考察。由此分析了以“输血经济”为特征的“西南现象”在企业投资体制、企业管理体制、产业布... 本文借鉴发展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及其世界实践,对普遍存在于我国大西南基地型工业地区的“输血式”投资方式所形成的“输血经济”进行了考察。由此分析了以“输血经济”为特征的“西南现象”在企业投资体制、企业管理体制、产业布局结构、城市组织体制了面的特征和表现,并特别强调,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转向市场。“输血”的投资由“楔入”走向“滚动”,是破解“西南现象”之难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现象 基地型工业地区 输血经济 投资楔入 投资滚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莫申国 田代贵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9年第7期623-625,F0004,共4页
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系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协调发展。作为跨区域的成渝经济区,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区域空间结构。2007年成渝经济区被国家确定为重点... 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系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协调发展。作为跨区域的成渝经济区,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区域空间结构。2007年成渝经济区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开发区。随着重庆市和成都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现,内陆首个保税港区在重庆的设立,成渝经济区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利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点轴系统理论等,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统筹发展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核心范围和辐射范围,"两极三轴"空间发展战略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区域空间结构 点轴系统理论 两极三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探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唐琮沅 景保峰 《物流技术》 2007年第10期18-20,共3页
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创造性地提出其发展要因,最后,基于发展要因提出经济区发展战略,以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发展要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区产业成长模式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绒巴扎西 彭泽军 《中国藏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推动产业成长的主导要素的差异,对近年来藏区产业成长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类,并梳理出制度创新型、科技引领型、资源依托型、需求导向型与品牌塑造型5种产业成长模式。进而对各产业成长模式的特点及所必须遵...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推动产业成长的主导要素的差异,对近年来藏区产业成长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类,并梳理出制度创新型、科技引领型、资源依托型、需求导向型与品牌塑造型5种产业成长模式。进而对各产业成长模式的特点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作了分析,认为藏区产业成长的模式是多样的,成功的产业开发案例都充分体现了以下原则: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资源优中选优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品牌战略的原则;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成长 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生态移民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刘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105,共5页
通过对青海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曲麻莱县昆仑文化村、同德县柯家滩和赛隆社区、玛多县果洛新村生态移民的实地调研,发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补偿机制与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建议重新审视三江源单一的生态补偿理念,从对生态移民的迁入地选择... 通过对青海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曲麻莱县昆仑文化村、同德县柯家滩和赛隆社区、玛多县果洛新村生态移民的实地调研,发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补偿机制与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建议重新审视三江源单一的生态补偿理念,从对生态移民的迁入地选择、移民补偿内容和标准、后续产业培育以及构建多层次生态补偿体系等方面入手,保障移民的生产生活,改善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生态移民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