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54
篇文章
<
1
2
…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官者何也:汉唐间官制认识转变试析
1
作者
孙正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85,261,262,共27页
中国古代官制叙述大致存在长官为纲与官署为纲两种模式,前者以官署长官起首描述,后者以官署自身提领记载。汉唐时期,官制叙述模式从长官为纲转向官署为纲,结合时人论述、行政文书中发收双方标记形式、官箴书构成等可知,这一转向折射出...
中国古代官制叙述大致存在长官为纲与官署为纲两种模式,前者以官署长官起首描述,后者以官署自身提领记载。汉唐时期,官制叙述模式从长官为纲转向官署为纲,结合时人论述、行政文书中发收双方标记形式、官箴书构成等可知,这一转向折射出汉唐时期官制认识相应地发生从长官至上到官署优先的转变。汉唐官制认识的这一转变经历了迟缓漫长的过程,行政文书发收双方标记形式向官署倾斜及九卿称谓渐带“卿”名,表明转变在晋代已初见端倪,及至南北朝,官署优先意识渐居上风,开始影响官制叙述,最终在唐代确立官署优先意识,推动官制叙述转向官署为纲模式。从长官至上到官署优先,表明中国古代士人的官制认识至迟在唐代已显现一定的现代官僚制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
官制叙述
官制认识
长官
官署
原文传递
论北宋群牧司的文书行政与政治地位
2
作者
李沈洋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作为北宋前期统领马政的核心机构,群牧司在官员选任上别具特色。不同级别官员的选任,展现宋代文书行政的特点。文书作为联结中央与地方马政的媒介,是群牧司日常政务运作的基础,其上下文书的畅通保证了北宋马政的协调运作。在马政运作中...
作为北宋前期统领马政的核心机构,群牧司在官员选任上别具特色。不同级别官员的选任,展现宋代文书行政的特点。文书作为联结中央与地方马政的媒介,是群牧司日常政务运作的基础,其上下文书的畅通保证了北宋马政的协调运作。在马政运作中,群牧司的文书行政会受到官僚体制的掣肘。群牧司在北宋政治体制中,更多的是扮演事务机构的“六曹职事”角色,其实际地位与影响力并未达到其名义上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群牧司
文书行政
政治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麴氏高昌世系、職官補考——以《麴仕悦像記》爲中心
3
作者
陳愛峰
徐偉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4年第1期44-60,共17页
麴氏高昌國延續約一百四十年,並非短促的政權,所以能在歷史舞臺上發揮持續性的作用,並留下較爲豐富的歷史遺存。同時高昌又地處中西交通的咽喉要道,在當時的中西交流、民族互動中發揮重要作用,與中原政權體現出來的密切聯繫也可作爲我...
麴氏高昌國延續約一百四十年,並非短促的政權,所以能在歷史舞臺上發揮持續性的作用,並留下較爲豐富的歷史遺存。同時高昌又地處中西交通的咽喉要道,在當時的中西交流、民族互動中發揮重要作用,與中原政權體現出來的密切聯繫也可作爲我們審視中原内地歷史的參照和補充。也正是基於其重要性,學界依據目前已出土的大量文書、磚誌及其他考古資料,對麴氏高昌政權的各方面進行了探討,並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交通
中西交流
咽喉要道
職官
麴氏高昌
研究成果
中原内地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色出身與本司遷轉:論唐代伎術官的形成
4
作者
鄧雯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4年第1期340-363,共24页
漢代的官制體系中,中朝官·外朝官、文官·武官等是常見的職官分類方式。魏晉南朝以降,雖然舊的職官分類仍然存在,但清·濁官已經成爲最爲判然的官職類别,其特徵在於官以人分。(1)進入唐代,以人爲中心的品位性分官不再具有...
漢代的官制體系中,中朝官·外朝官、文官·武官等是常見的職官分類方式。魏晉南朝以降,雖然舊的職官分類仍然存在,但清·濁官已經成爲最爲判然的官職類别,其特徵在於官以人分。(1)進入唐代,以人爲中心的品位性分官不再具有那麽高的優越性,重新統合職官體系勢在必行,一些新的職官分類出現了,伎術官就是其中之一。以往的制度史研究僅將伎術官視爲邊緣化、地位低下的文官,較少將其作爲專門的職官類别與序列加以措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官
職官
漢代
文官
地位低下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職官問題考辨
5
作者
賀偉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4年第1期380-392,共13页
在中國古典學研究領域,魏晉南朝(或曰“六朝”)通常被視爲一個整體的時段。20世紀70年代,中華書局陸續出版了《晉書》和“南朝五史”(《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南史》)的點校整理本,其中的《晉書》由吴則虞先生點校、楊伯...
在中國古典學研究領域,魏晉南朝(或曰“六朝”)通常被視爲一個整體的時段。20世紀70年代,中華書局陸續出版了《晉書》和“南朝五史”(《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南史》)的點校整理本,其中的《晉書》由吴則虞先生點校、楊伯峻先生編輯整理,訂正了此前流傳文本的不少訛誤,取得很高的學術成就。筆者近來閲讀此書,發現其中頗有職官混誤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職官
《南史》
南朝
《宋書》
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南宋时期的一种新型官职——借补官
6
作者
孟昊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借补官出现在北宋末年战争时期,是诸军将帅或监司郡守等用白帖临时为有功之人补官的一种权宜之制。借补入官者主要是平民百姓和低级军官,他们通过战争时期的特殊入官方式成为官员。借补官虽然只是一种“临时”官职,但也有着一套比较规...
借补官出现在北宋末年战争时期,是诸军将帅或监司郡守等用白帖临时为有功之人补官的一种权宜之制。借补入官者主要是平民百姓和低级军官,他们通过战争时期的特殊入官方式成为官员。借补官虽然只是一种“临时”官职,但也有着一套比较规范的授官程序和严格的付身文书规定。借补官之所以在南宋能够成为定制,与当时处于特殊的“战时状态”有着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借补官
借补付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麴氏高昌中央诸曹职掌
被引量:
7
7
作者
孟宪实
宣红
《西域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16-25,共10页
试论麴氏高昌中央诸曹职掌孟宪实,宣红麴氏高昌(502—640年)的政治制度,自从运用了吐鲁番出土资料后,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①。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只就麴氏高昌中央诸曹的职掌进行一些讨论,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试论麴氏高昌中央诸曹职掌孟宪实,宣红麴氏高昌(502—640年)的政治制度,自从运用了吐鲁番出土资料后,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①。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只就麴氏高昌中央诸曹的职掌进行一些讨论,不妥之处,敬请批评。1、诸曹概说关于麴氏高昌中央行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
屯田机构
吐鲁番出土文书
出土资料
敦煌吐鲁番文书
高昌王
兵部
官文书
行政部门
都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朝南面官研究——以碑刻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
41
8
作者
杨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9,共17页
碑刻资料证明,辽朝南面官的结衔总计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依次为:功臣号、职、阶、官、散官、宪、勋、爵、邑(封)、赐。职是实职,官代表品级,其他皆为虚衔。官员在职、阶、官、勋四个方面的升迁并不同步,但官与职大致存在对应关系。根据...
碑刻资料证明,辽朝南面官的结衔总计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依次为:功臣号、职、阶、官、散官、宪、勋、爵、邑(封)、赐。职是实职,官代表品级,其他皆为虚衔。官员在职、阶、官、勋四个方面的升迁并不同步,但官与职大致存在对应关系。根据碑刻复原的辽代南面官的散官系统,既不同于唐代的实职官,也不同于北宋前期的寄禄官。从门下省、尚书省及六部等机构的属官多作为官称而非职名来看,辽朝并未实行三省六部制,南面朝官的主要权力机构为枢密院和中书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面官
结衔
官
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朝御帐官考
被引量:
13
9
作者
关树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6-70,共5页
本文旨在考证《辽史·百官志》所载北面御帐官。认为所谓侍卫司、宿卫司、禁卫局都是辽朝御帐宿卫机构的代称,其下所列职官皆附会《辽史》纪、传而来。南、北护卫府即左、右护卫司,近侍局即著帐户司诸承应小底局的统称,而左右祗...
本文旨在考证《辽史·百官志》所载北面御帐官。认为所谓侍卫司、宿卫司、禁卫局都是辽朝御帐宿卫机构的代称,其下所列职官皆附会《辽史》纪、传而来。南、北护卫府即左、右护卫司,近侍局即著帐户司诸承应小底局的统称,而左右祗候郎君班详稳司也应列入御帐官。辽朝御帐官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特点,又吸收了中原王朝宫禁建置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辽史》
宿卫
耶律仁先
著帐
近侍局
斡鲁朵
中原王朝
舍利
历史研究
原文传递
五代巡检研究
被引量:
19
10
作者
刘琴丽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41,共8页
巡检作为官称大体始于中晚唐 ,五代时 ,已逐渐形成按行政级别分层设置的模式 ;此外 ,在盐池产地、交通要道和军队中也大量设置。充任巡检使者的身份地位高低不等 ,但都由武将充任。五代巡检使所带之兵由几百至几千人不等 ,甚至有带上万...
巡检作为官称大体始于中晚唐 ,五代时 ,已逐渐形成按行政级别分层设置的模式 ;此外 ,在盐池产地、交通要道和军队中也大量设置。充任巡检使者的身份地位高低不等 ,但都由武将充任。五代巡检使所带之兵由几百至几千人不等 ,甚至有带上万名兵士的 ;所带兵种有禁军、州兵、乡社兵 (民兵 )等不同种类。五代巡检作为一种差遣 ,其设置、任命都体现出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 ,这一制度对宋代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巡检
巡检使
都巡检
都巡检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被引量:
5
11
作者
张兆凯
陈长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3-76,共4页
俸禄制度是古代职官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制度之一,俸禄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官员的廉洁状况。明代官员的俸禄是典型的薄俸制,历来有"最薄"之说。明代的薄俸制,严重影响了明代的政治生活,造成廉吏难支、贪风不息等恶果,加速了...
俸禄制度是古代职官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制度之一,俸禄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官员的廉洁状况。明代官员的俸禄是典型的薄俸制,历来有"最薄"之说。明代的薄俸制,严重影响了明代的政治生活,造成廉吏难支、贪风不息等恶果,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俸禄制度
演变原因
薄俸制
职官制度
贪污腐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所见唐代城主新议
被引量:
17
12
作者
徐畅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98,共15页
关于城主一词的含义,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所知有关城主材料多见于唐西州。本文主要从吐鲁番地区旧有和新出的唐西州文书、墓志出发,考辨出唐西州存在着县以下、里以上,乡一级的城主。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唐代乡里运作机制的考察,进一步讨...
关于城主一词的含义,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所知有关城主材料多见于唐西州。本文主要从吐鲁番地区旧有和新出的唐西州文书、墓志出发,考辨出唐西州存在着县以下、里以上,乡一级的城主。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唐代乡里运作机制的考察,进一步讨论了城主的职掌。本文认为敦煌吐鲁番出土唐代文献所见城主并非传统认为的乡长,而主要是在乡城中负责守城、防御和城内治安等事务的下级官吏,具有一定的权力,又形同色役,是敦煌、西州两地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与唐代乡里制度相交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主
敦煌
西州
乡城
乡里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书、尚书省劄子与宋代皇权运作
被引量:
18
13
作者
张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66,189-190,共17页
中书劄子是北宋前期宰相机构中书门下处理日常政务、下达行政指令使用的一种文书形式。元丰以后,适应新的中枢体制,改为尚书省劄子,简称"省劄"。省劄是宋代皇权强化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它的行用又助成了皇权政治的演进。该文...
中书劄子是北宋前期宰相机构中书门下处理日常政务、下达行政指令使用的一种文书形式。元丰以后,适应新的中枢体制,改为尚书省劄子,简称"省劄"。省劄是宋代皇权强化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它的行用又助成了皇权政治的演进。该文书及相关制度既拓展了宋代皇权对日常政务处理的介入范围和干预程度,又促成一种微妙的权责模式,使皇权运作获得更为宽裕的转圜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劄子
宋代
宰相
皇权
原文传递
试论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及其任职特点
被引量:
9
14
作者
宁志新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4,共6页
试论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及其任职特点宁志新市舶使,是唐代始设的管理海外贸易的官员之一,且为以后的宋、元、明三代所长期沿用。因此,深入探讨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变化及其任职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略抒管见,敬请方家...
试论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及其任职特点宁志新市舶使,是唐代始设的管理海外贸易的官员之一,且为以后的宋、元、明三代所长期沿用。因此,深入探讨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变化及其任职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略抒管见,敬请方家教正。(一)唐代市舶使于开元初年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舶使
节度使
市舶制度
广州
《旧唐书》
安南
海外贸易
职能
岭南
经略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清督抚衙门房科结构管窥
被引量:
8
15
作者
关晓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62,共8页
晚清是我国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房科作为清代职官体系外的非正式机构,事实上成为各直省督抚衙门内部行政职能运作的基本载体。随社会变动与政治格局变化,晚清督抚衙署房科结构日趋复杂。其新旧杂揉的特征,与文案处及...
晚清是我国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房科作为清代职官体系外的非正式机构,事实上成为各直省督抚衙门内部行政职能运作的基本载体。随社会变动与政治格局变化,晚清督抚衙署房科结构日趋复杂。其新旧杂揉的特征,与文案处及文案委员的出现相辅相成,既反映出近代行政职能扩展和业务细分化的趋势,奠定了1907年外官改制的重要基础,同时亦表明变化中的旧式督抚衙门已渐具近代省级政府的雏形,成为从传统幕府转向近代职官制的重要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行省
督抚衙门
房科结构
行政体制
书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明清初督抚辖区的“两属”与“兼辖”
被引量:
14
16
作者
傅林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晚明清初,省域巡抚与区域巡抚的辖区是互相重叠,而不是此盈彼缩,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一地两属"现象。省域巡抚总管一省的行政事务,区域巡抚专管辖区内的军事行动,双方有时也会协商处理一些事务。由于两类巡抚长期共存,在实际政...
晚明清初,省域巡抚与区域巡抚的辖区是互相重叠,而不是此盈彼缩,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一地两属"现象。省域巡抚总管一省的行政事务,区域巡抚专管辖区内的军事行动,双方有时也会协商处理一些事务。由于两类巡抚长期共存,在实际政务运作中,"两属"地区的道员会同时向省域巡抚、区域巡抚请示、汇报一些民政事务。晚明的总督名义上管辖数省,实际上只管辖一省的军事、行政事务,对其他各省只是"兼辖"相邻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督
巡抚
行政区划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汉司隶校尉职务及地位的变化
被引量:
7
17
作者
朱绍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27,共6页
西汉司隶校尉职务及地位的变化朱绍侯司隶校尉在西汉的官制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官职。不仅职务特殊,其地位也非常特殊,而且其职务和地位也在不断的变化。要研究西汉君主如何加强对中央集权的控制,搞清司隶校尉的特殊职务、特殊地位及...
西汉司隶校尉职务及地位的变化朱绍侯司隶校尉在西汉的官制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官职。不仅职务特殊,其地位也非常特殊,而且其职务和地位也在不断的变化。要研究西汉君主如何加强对中央集权的控制,搞清司隶校尉的特殊职务、特殊地位及其演变的情况,实属必要。《汉书·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隶校尉
巫蛊之狱
汉书
督察
丞相司直
地方官
御史大夫
京兆尹
二千石
北堂书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吐蕃众相制度研究
被引量:
12
18
作者
林冠群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67,共20页
唐代吐蕃的宰相制度,是吐蕃官制中最具变化和代表性,且影响吐蕃王朝最深者。吐蕃王朝的宰相制度,历经四变:其一为独相制;其二为众相制;其三为僧相制;其四为回复众相制。其中众相制的推动与实施,对吐蕃王朝影响极其深远,包括确保了悉补...
唐代吐蕃的宰相制度,是吐蕃官制中最具变化和代表性,且影响吐蕃王朝最深者。吐蕃王朝的宰相制度,历经四变:其一为独相制;其二为众相制;其三为僧相制;其四为回复众相制。其中众相制的推动与实施,对吐蕃王朝影响极其深远,包括确保了悉补野氏政权的祚命,稳定了当时吐蕃的政局,阻绝了臣下太阿倒持的现象,赞普重新站上了国家最高领导者的位置,也使得赞普王室手中多了操控吐蕃政治与吐蕃氏族生态的利器。文章以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纪年》及吐蕃碑刻铭文为主要史料,勾勒出吐蕃众相制的部分轮廓,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分析,包括众相的官衔、员额、任期、职权以及众相是为大论的候补人选等,认为吐蕃成功地师法唐朝的众相体制,且深得众相制的精髓,再次证明了唐蕃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政治制度
宰相制度
众相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博恐惧凸显官员群体几大软肋
被引量:
2
19
作者
荆学民
李彦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39,共2页
中国部分官员还没有从传统政治思维中解脱出来,头脑中依然持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落后观念,还没有建立起“官员应该熟练运用大众媒体,甚至驾驭新媒体”
关键词
官员群体
恐惧
政治思维
大众媒体
治理观念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越北南”:从中枢体制看辽代官制的特性
被引量:
9
20
作者
邱靖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115,M0005,M0006,共24页
辽朝宰辅的职衔构成复杂、排序严谨,他们大多身兼北、南枢密院与中书(政事)省长官,决策与行政合一。这种中枢体制可称之为“中书枢密院体制”,是对晚唐五代以来中枢官制发展的继承与创新。辽代中后期的中枢辅政机制是皇帝与以北、南院...
辽朝宰辅的职衔构成复杂、排序严谨,他们大多身兼北、南枢密院与中书(政事)省长官,决策与行政合一。这种中枢体制可称之为“中书枢密院体制”,是对晚唐五代以来中枢官制发展的继承与创新。辽代中后期的中枢辅政机制是皇帝与以北、南院枢密使兼中书(政事)令为首的宰辅群体共同“参决大政”,表现出“超越北南”的特征。辽朝在效仿中原官僚制度基础上,融入了契丹部族制度因素,进行了“因俗而治”的创新性改造和调适,形成了以中原政治文化的制度框架和运作模式为底色的北、南面官制度,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制度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宰相制度
北南面官制
中枢体制
原文传递
题名
官者何也:汉唐间官制认识转变试析
1
作者
孙正军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85,261,262,共27页
基金
清华大学基础文科发展项目资助。
文摘
中国古代官制叙述大致存在长官为纲与官署为纲两种模式,前者以官署长官起首描述,后者以官署自身提领记载。汉唐时期,官制叙述模式从长官为纲转向官署为纲,结合时人论述、行政文书中发收双方标记形式、官箴书构成等可知,这一转向折射出汉唐时期官制认识相应地发生从长官至上到官署优先的转变。汉唐官制认识的这一转变经历了迟缓漫长的过程,行政文书发收双方标记形式向官署倾斜及九卿称谓渐带“卿”名,表明转变在晋代已初见端倪,及至南北朝,官署优先意识渐居上风,开始影响官制叙述,最终在唐代确立官署优先意识,推动官制叙述转向官署为纲模式。从长官至上到官署优先,表明中国古代士人的官制认识至迟在唐代已显现一定的现代官僚制色彩。
关键词
汉唐
官制叙述
官制认识
长官
官署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北宋群牧司的文书行政与政治地位
2
作者
李沈洋
机构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文摘
作为北宋前期统领马政的核心机构,群牧司在官员选任上别具特色。不同级别官员的选任,展现宋代文书行政的特点。文书作为联结中央与地方马政的媒介,是群牧司日常政务运作的基础,其上下文书的畅通保证了北宋马政的协调运作。在马政运作中,群牧司的文书行政会受到官僚体制的掣肘。群牧司在北宋政治体制中,更多的是扮演事务机构的“六曹职事”角色,其实际地位与影响力并未达到其名义上的高度。
关键词
北宋
群牧司
文书行政
政治地位
Keywords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Qunmusi
document administration
political status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麴氏高昌世系、職官補考——以《麴仕悦像記》爲中心
3
作者
陳愛峰
徐偉
机构
吐魯番學研究院
長江大學歷史系
出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4年第1期44-60,共17页
基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基金“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研究專項項目:“從吐魯番文物中汲取中華文化符號展現中華民族視覺形象”(批准號:2023VZJ018)階段性性成果
文摘
麴氏高昌國延續約一百四十年,並非短促的政權,所以能在歷史舞臺上發揮持續性的作用,並留下較爲豐富的歷史遺存。同時高昌又地處中西交通的咽喉要道,在當時的中西交流、民族互動中發揮重要作用,與中原政權體現出來的密切聯繫也可作爲我們審視中原内地歷史的參照和補充。也正是基於其重要性,學界依據目前已出土的大量文書、磚誌及其他考古資料,對麴氏高昌政權的各方面進行了探討,並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中西交通
中西交流
咽喉要道
職官
麴氏高昌
研究成果
中原内地
考古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色出身與本司遷轉:論唐代伎術官的形成
4
作者
鄧雯玥
机构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出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4年第1期340-363,共24页
文摘
漢代的官制體系中,中朝官·外朝官、文官·武官等是常見的職官分類方式。魏晉南朝以降,雖然舊的職官分類仍然存在,但清·濁官已經成爲最爲判然的官職類别,其特徵在於官以人分。(1)進入唐代,以人爲中心的品位性分官不再具有那麽高的優越性,重新統合職官體系勢在必行,一些新的職官分類出現了,伎術官就是其中之一。以往的制度史研究僅將伎術官視爲邊緣化、地位低下的文官,較少將其作爲專門的職官類别與序列加以措意。
关键词
中朝官
職官
漢代
文官
地位低下
唐代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職官問題考辨
5
作者
賀偉
机构
鄭州大學文學院
出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4年第1期380-392,共13页
文摘
在中國古典學研究領域,魏晉南朝(或曰“六朝”)通常被視爲一個整體的時段。20世紀70年代,中華書局陸續出版了《晉書》和“南朝五史”(《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南史》)的點校整理本,其中的《晉書》由吴則虞先生點校、楊伯峻先生編輯整理,訂正了此前流傳文本的不少訛誤,取得很高的學術成就。筆者近來閲讀此書,發現其中頗有職官混誤的情形。
关键词
職官
《南史》
南朝
《宋書》
整理
分类号
K237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南宋时期的一种新型官职——借补官
6
作者
孟昊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文摘
借补官出现在北宋末年战争时期,是诸军将帅或监司郡守等用白帖临时为有功之人补官的一种权宜之制。借补入官者主要是平民百姓和低级军官,他们通过战争时期的特殊入官方式成为官员。借补官虽然只是一种“临时”官职,但也有着一套比较规范的授官程序和严格的付身文书规定。借补官之所以在南宋能够成为定制,与当时处于特殊的“战时状态”有着一定的关联。
关键词
南宋
借补官
借补付身
Keywords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Jiebu officials
Jiebu Fushen documents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麴氏高昌中央诸曹职掌
被引量:
7
7
作者
孟宪实
宣红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
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16-25,共10页
文摘
试论麴氏高昌中央诸曹职掌孟宪实,宣红麴氏高昌(502—640年)的政治制度,自从运用了吐鲁番出土资料后,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①。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只就麴氏高昌中央诸曹的职掌进行一些讨论,不妥之处,敬请批评。1、诸曹概说关于麴氏高昌中央行政部...
关键词
高昌
屯田机构
吐鲁番出土文书
出土资料
敦煌吐鲁番文书
高昌王
兵部
官文书
行政部门
都官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朝南面官研究——以碑刻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
41
8
作者
杨军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9,共17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10JZD0008)
文摘
碑刻资料证明,辽朝南面官的结衔总计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依次为:功臣号、职、阶、官、散官、宪、勋、爵、邑(封)、赐。职是实职,官代表品级,其他皆为虚衔。官员在职、阶、官、勋四个方面的升迁并不同步,但官与职大致存在对应关系。根据碑刻复原的辽代南面官的散官系统,既不同于唐代的实职官,也不同于北宋前期的寄禄官。从门下省、尚书省及六部等机构的属官多作为官称而非职名来看,辽朝并未实行三省六部制,南面朝官的主要权力机构为枢密院和中书省。
关键词
南面官
结衔
官
职
Keywords
Southern part official (南面官)
tide
Guan (官, official)
Zhi (职, duty)
分类号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朝御帐官考
被引量:
13
9
作者
关树东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6-70,共5页
文摘
本文旨在考证《辽史·百官志》所载北面御帐官。认为所谓侍卫司、宿卫司、禁卫局都是辽朝御帐宿卫机构的代称,其下所列职官皆附会《辽史》纪、传而来。南、北护卫府即左、右护卫司,近侍局即著帐户司诸承应小底局的统称,而左右祗候郎君班详稳司也应列入御帐官。辽朝御帐官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特点,又吸收了中原王朝宫禁建置的原则。
关键词
辽朝
《辽史》
宿卫
耶律仁先
著帐
近侍局
斡鲁朵
中原王朝
舍利
历史研究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五代巡检研究
被引量:
19
10
作者
刘琴丽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系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41,共8页
文摘
巡检作为官称大体始于中晚唐 ,五代时 ,已逐渐形成按行政级别分层设置的模式 ;此外 ,在盐池产地、交通要道和军队中也大量设置。充任巡检使者的身份地位高低不等 ,但都由武将充任。五代巡检使所带之兵由几百至几千人不等 ,甚至有带上万名兵士的 ;所带兵种有禁军、州兵、乡社兵 (民兵 )等不同种类。五代巡检作为一种差遣 ,其设置、任命都体现出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 ,这一制度对宋代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
五代
巡检
巡检使
都巡检
都巡检使
Keywords
Five Dynasties
Xunjian
Xunjianshi
Duxunjian
Duxunjianshi
分类号
K243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被引量:
5
11
作者
张兆凯
陈长泉
机构
株洲工学院法律系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3-76,共4页
文摘
俸禄制度是古代职官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制度之一,俸禄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官员的廉洁状况。明代官员的俸禄是典型的薄俸制,历来有"最薄"之说。明代的薄俸制,严重影响了明代的政治生活,造成廉吏难支、贪风不息等恶果,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关键词
明代
俸禄制度
演变原因
薄俸制
职官制度
贪污腐败行为
Keywords
Ming Dynasty
Low Salary System
lowly-paid officials hard to survive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所见唐代城主新议
被引量:
17
12
作者
徐畅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98,共15页
文摘
关于城主一词的含义,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所知有关城主材料多见于唐西州。本文主要从吐鲁番地区旧有和新出的唐西州文书、墓志出发,考辨出唐西州存在着县以下、里以上,乡一级的城主。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唐代乡里运作机制的考察,进一步讨论了城主的职掌。本文认为敦煌吐鲁番出土唐代文献所见城主并非传统认为的乡长,而主要是在乡城中负责守城、防御和城内治安等事务的下级官吏,具有一定的权力,又形同色役,是敦煌、西州两地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与唐代乡里制度相交融的产物。
关键词
城主
敦煌
西州
乡城
乡里制度
Keywords
cheng zhu
Dunhuang
Xizhou
xiang cheng
xiang-li system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书、尚书省劄子与宋代皇权运作
被引量:
18
13
作者
张祎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66,189-190,共17页
基金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新视野”(项目编号11JJD770004)成果之一
文摘
中书劄子是北宋前期宰相机构中书门下处理日常政务、下达行政指令使用的一种文书形式。元丰以后,适应新的中枢体制,改为尚书省劄子,简称"省劄"。省劄是宋代皇权强化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它的行用又助成了皇权政治的演进。该文书及相关制度既拓展了宋代皇权对日常政务处理的介入范围和干预程度,又促成一种微妙的权责模式,使皇权运作获得更为宽裕的转圜余地。
关键词
劄子
宋代
宰相
皇权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及其任职特点
被引量:
9
14
作者
宁志新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4,共6页
文摘
试论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及其任职特点宁志新市舶使,是唐代始设的管理海外贸易的官员之一,且为以后的宋、元、明三代所长期沿用。因此,深入探讨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变化及其任职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略抒管见,敬请方家教正。(一)唐代市舶使于开元初年已...
关键词
市舶使
节度使
市舶制度
广州
《旧唐书》
安南
海外贸易
职能
岭南
经略使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清督抚衙门房科结构管窥
被引量:
8
15
作者
关晓红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62,共8页
基金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213)
文摘
晚清是我国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房科作为清代职官体系外的非正式机构,事实上成为各直省督抚衙门内部行政职能运作的基本载体。随社会变动与政治格局变化,晚清督抚衙署房科结构日趋复杂。其新旧杂揉的特征,与文案处及文案委员的出现相辅相成,既反映出近代行政职能扩展和业务细分化的趋势,奠定了1907年外官改制的重要基础,同时亦表明变化中的旧式督抚衙门已渐具近代省级政府的雏形,成为从传统幕府转向近代职官制的重要过渡。
关键词
晚清
行省
督抚衙门
房科结构
行政体制
书吏
Keywords
the late Qing Dynasty
Governor-General Yamun
the structure of 'Fangke'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明清初督抚辖区的“两属”与“兼辖”
被引量:
14
16
作者
傅林祥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D770112)
文摘
晚明清初,省域巡抚与区域巡抚的辖区是互相重叠,而不是此盈彼缩,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一地两属"现象。省域巡抚总管一省的行政事务,区域巡抚专管辖区内的军事行动,双方有时也会协商处理一些事务。由于两类巡抚长期共存,在实际政务运作中,"两属"地区的道员会同时向省域巡抚、区域巡抚请示、汇报一些民政事务。晚明的总督名义上管辖数省,实际上只管辖一省的军事、行政事务,对其他各省只是"兼辖"相邻区域。
关键词
总督
巡抚
行政区划
明清
Keywords
provincial governor
governor-genera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汉司隶校尉职务及地位的变化
被引量:
7
17
作者
朱绍侯
机构
河南大学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27,共6页
文摘
西汉司隶校尉职务及地位的变化朱绍侯司隶校尉在西汉的官制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官职。不仅职务特殊,其地位也非常特殊,而且其职务和地位也在不断的变化。要研究西汉君主如何加强对中央集权的控制,搞清司隶校尉的特殊职务、特殊地位及其演变的情况,实属必要。《汉书·百...
关键词
司隶校尉
巫蛊之狱
汉书
督察
丞相司直
地方官
御史大夫
京兆尹
二千石
北堂书钞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吐蕃众相制度研究
被引量:
12
18
作者
林冠群
机构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67,共20页
文摘
唐代吐蕃的宰相制度,是吐蕃官制中最具变化和代表性,且影响吐蕃王朝最深者。吐蕃王朝的宰相制度,历经四变:其一为独相制;其二为众相制;其三为僧相制;其四为回复众相制。其中众相制的推动与实施,对吐蕃王朝影响极其深远,包括确保了悉补野氏政权的祚命,稳定了当时吐蕃的政局,阻绝了臣下太阿倒持的现象,赞普重新站上了国家最高领导者的位置,也使得赞普王室手中多了操控吐蕃政治与吐蕃氏族生态的利器。文章以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纪年》及吐蕃碑刻铭文为主要史料,勾勒出吐蕃众相制的部分轮廓,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分析,包括众相的官衔、员额、任期、职权以及众相是为大论的候补人选等,认为吐蕃成功地师法唐朝的众相体制,且深得众相制的精髓,再次证明了唐蕃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关键词
吐蕃
政治制度
宰相制度
众相制度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博恐惧凸显官员群体几大软肋
被引量:
2
19
作者
荆学民
李彦冰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
北京联合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39,共2页
文摘
中国部分官员还没有从传统政治思维中解脱出来,头脑中依然持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落后观念,还没有建立起“官员应该熟练运用大众媒体,甚至驾驭新媒体”
关键词
官员群体
恐惧
政治思维
大众媒体
治理观念
新媒体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越北南”:从中枢体制看辽代官制的特性
被引量:
9
20
作者
邱靖嘉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115,M0005,M0006,共2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族王朝历史书写视野下的金朝开国史研究”(21BZS057)阶段性成果。
文摘
辽朝宰辅的职衔构成复杂、排序严谨,他们大多身兼北、南枢密院与中书(政事)省长官,决策与行政合一。这种中枢体制可称之为“中书枢密院体制”,是对晚唐五代以来中枢官制发展的继承与创新。辽代中后期的中枢辅政机制是皇帝与以北、南院枢密使兼中书(政事)令为首的宰辅群体共同“参决大政”,表现出“超越北南”的特征。辽朝在效仿中原官僚制度基础上,融入了契丹部族制度因素,进行了“因俗而治”的创新性改造和调适,形成了以中原政治文化的制度框架和运作模式为底色的北、南面官制度,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制度例证。
关键词
辽朝
宰相制度
北南面官制
中枢体制
分类号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4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官者何也:汉唐间官制认识转变试析
孙正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原文传递
2
论北宋群牧司的文书行政与政治地位
李沈洋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麴氏高昌世系、職官補考——以《麴仕悦像記》爲中心
陳愛峰
徐偉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本色出身與本司遷轉:論唐代伎術官的形成
鄧雯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職官問題考辨
賀偉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南宋时期的一种新型官职——借补官
孟昊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论麴氏高昌中央诸曹职掌
孟宪实
宣红
《西域研究》
CSSCI
199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辽朝南面官研究——以碑刻资料为中心
杨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辽朝御帐官考
关树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13
原文传递
10
五代巡检研究
刘琴丽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张兆凯
陈长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所见唐代城主新议
徐畅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中书、尚书省劄子与宋代皇权运作
张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8
原文传递
14
试论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及其任职特点
宁志新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晚清督抚衙门房科结构管窥
关晓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晚明清初督抚辖区的“两属”与“兼辖”
傅林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西汉司隶校尉职务及地位的变化
朱绍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唐代吐蕃众相制度研究
林冠群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微博恐惧凸显官员群体几大软肋
荆学民
李彦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超越北南”:从中枢体制看辽代官制的特性
邱靖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