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制度·权力——以近代湖南新式女子教育为中心
1
作者 侯杰 朱旭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2-71,共10页
近代中国,女学的兴起和发展使女性不断摆脱传统性别制度、文化和观念的束缚,逐渐实现自我的解放,并进一步争取性别权力。位于两湖地区的湖南女子教育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从1903年第一所女子学校建立到1921年“男女同学”,是湖南... 近代中国,女学的兴起和发展使女性不断摆脱传统性别制度、文化和观念的束缚,逐渐实现自我的解放,并进一步争取性别权力。位于两湖地区的湖南女子教育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从1903年第一所女子学校建立到1921年“男女同学”,是湖南新式女子教育的重要发展时期,为湖南女性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接受新式教育的湖南女性不仅坚决反抗“男尊女卑”的传统伦常,而且追求男女平等,获得一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职业权、婚姻自决权等,改变着性别制度和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兴女学” 妇女解放 性别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执行困境及优化路径——基于“模糊-冲突”框架的分析
2
作者 范仓海 唐佳慧 《环境保护科学》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为探究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的落实情况,基于马特兰德的“模糊-冲突”理论模型,构建“模糊-冲突”分析框架,从模糊性和冲突性2个维度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执行存在的困境及成因。结果表明:基层执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趋向于“... 为探究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的落实情况,基于马特兰德的“模糊-冲突”理论模型,构建“模糊-冲突”分析框架,从模糊性和冲突性2个维度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执行存在的困境及成因。结果表明:基层执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趋向于“低模糊-高冲突”的政治性执行,在政策目标、权责分配、资源供给、价值理念4个方面的高冲突性阻滞了政策的有效执行,可通过公共利益目标的强化、权责的合理匹配、因地制宜配置资源、村民主体意识的唤醒等方式进行政策执行的优化,实现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政策执行 “模糊-冲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对女子警察的现代性建构路径
3
作者 耿莉娟 钟智群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近代女性在走入职场的妇女解放潮流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塑。其中政府作为近代职业女性重塑的关键力量,发挥着直接且显著的作用。女子警察职业的产生充分体现南京国民政府形塑近代女性职业的制度化方式和意图。本文利用社会性别分析范畴,结... 近代女性在走入职场的妇女解放潮流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塑。其中政府作为近代职业女性重塑的关键力量,发挥着直接且显著的作用。女子警察职业的产生充分体现南京国民政府形塑近代女性职业的制度化方式和意图。本文利用社会性别分析范畴,结合警政资料、汇编档案、期刊等相关史料,从政府本位全面再现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女子警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警务理念性别化、专业训练、警务工作再社会化、媒体认同等途径造就了女子警察新旧杂糅的现代性,形式上打破警察职业的性别隔离,促进了警政现代化建设和妇女解放,实质是按照男性心中的女性警察形象去塑造。在民族国家的话语下,女警察展现的是“不柔弱、不摩登、模范尽职”的主体性,走的是一条循规蹈矩的缓慢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警察 南京国民政府 现代性建构 社会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农村妇女典范人物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发生学探析
4
作者 文成豪 廖和平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农村妇女典范人物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因时而生、因时而进的动态发展过程,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发生学的分析框架下进行考察,以深入把握二者结合的演进形态。从发生场域来看,特定的时空场域、传播场域、文化场域相互支撑;从... 农村妇女典范人物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因时而生、因时而进的动态发展过程,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发生学的分析框架下进行考察,以深入把握二者结合的演进形态。从发生场域来看,特定的时空场域、传播场域、文化场域相互支撑;从发生过程来看,主体建构、思想整合、凝心聚力、形象塑造各个阶段紧密相连;从发生机制来看,舆论宣传机制、价值认同机制、实践强化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共同作用。通过发生场域、发生过程、发生机制的整体性建构,勾勒出新时代农村妇女典范人物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立体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农村妇女典范人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与救亡:抗日救亡语境中《全民报·妇女周刊》与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
5
作者 张朋 张瞿惠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6-106,共11页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北平、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以争取妇女权益为主旨的妇女运动汇入救亡大潮中。彼时北平发行的重要报纸《全民报》为国民党北平特别市政府掌控,但该报“公开讨论妇女问题”的副刊《妇女周刊》...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北平、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以争取妇女权益为主旨的妇女运动汇入救亡大潮中。彼时北平发行的重要报纸《全民报》为国民党北平特别市政府掌控,但该报“公开讨论妇女问题”的副刊《妇女周刊》吸纳孙文淑、张晓梅等进步知识女性,并与进步妇女团体北平妇女救国会建立紧密关系。在言论取向上,《妇女周刊》积极探讨妇女运动与救亡运动之关系,大胆批评国民党政府的妇女政策,关注底层劳动妇女的职业和教育等,体现了进步的言论立场。《妇女周刊》对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党政府控制下都市报纸的正刊与副刊存在的割裂状况,即关注社会文化议题的副刊有可能成为进步知识分子的言说平台。这既与抗日救亡运动大潮紧密相关,复又促进了抗日救亡舆论的发展和高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报》 《妇女周刊》 妇女运动 抗日救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性别特征和路径思考
6
作者 赖慧欢 傅琼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性别特征,从而寻求适合她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调动她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法】在女性日益成为乡村主体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女性力量,采用文献研究法并结合... 【目的】分析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性别特征,从而寻求适合她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调动她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法】在女性日益成为乡村主体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女性力量,采用文献研究法并结合以往的相关乡村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女性角度思考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结果】女性具备善于言辞和情感认同、善于理解和包容、善于向男性学习、善于兼顾全局等四大特征,有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自身优势。【结论】从实施乡村素质提升计划,增强乡村女性本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带动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女性价值,搭建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平台;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营造全员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新气象四个方面来提出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对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视角 乡村女性 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能顶半边天”:当代中国女性劳动实践与叙事
7
作者 赵莉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诞生于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口号“妇女能顶半边天”,生动刻画了女性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正面形象。“半边天”叙事指出了从劳动实践走向国家政治的女性解放路径,这一路径从女性劳动实践出发进入政治叙事,又从政治叙事再次... 诞生于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口号“妇女能顶半边天”,生动刻画了女性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正面形象。“半边天”叙事指出了从劳动实践走向国家政治的女性解放路径,这一路径从女性劳动实践出发进入政治叙事,又从政治叙事再次回归女性自身,最终实现女性更具政治内涵的解放。具体而言:一方面是从劳动实践到政治叙事,“半边天”的叙事产生于女性的劳动实践,以《人民日报》为主要媒介之一,在多个重要政治场合的传播中不断建构出国家希冀的女性形象——“同主内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另一方面是从政治叙事到女性解放,女性的劳动实践在形塑“半边天”叙事的同时,“半边天”叙事也鼓舞、动员、规训着女性的实践,千万女性劳动者以“妇女能顶半边天”为自豪,以国家表彰的女性劳动模范为榜样,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妇女能顶半边天”不仅描摹了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实践获得权能提升的历史事实,而且揭示了劳动解放女性路线在社会主义中国具体展开的实质内容和深刻价值意义,凸显了女性在国家政治叙事中的“半边天”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天” 女性 劳动实践 政治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形与铸魂:乡村女性“变装”短视频的展演表征与价值重构 被引量:2
8
作者 方提 杨宇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59,共6页
短视频为女性叙事提供了一种展演契机。乡村“变装”短视频以身体叙事与场景叙事赋能女性自我展演与形象建构,塑媒介景观中乡村女性的“可见”之形。然而,塑形进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可见”的权力隐忧,将女性囿于男性凝视与城市凝视的权... 短视频为女性叙事提供了一种展演契机。乡村“变装”短视频以身体叙事与场景叙事赋能女性自我展演与形象建构,塑媒介景观中乡村女性的“可见”之形。然而,塑形进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可见”的权力隐忧,将女性囿于男性凝视与城市凝视的权力禁锢中,削弱女性自我表达的主体能动性。视频创作者不仅需要塑“可见”之形,更需铸“价值”之魂,可通过内涵化、人文化、情感化表达,展现乡村女性魅力,彰显“巾帼力量”,从而为构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增色添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女性“变装”短视频 自我展演 权力规训 乡村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妇女参与的组织路径与实践机制——以赣州“清洁家园”活动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罗茜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3期49-58,共10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作为面向农民生活的治理,其在实践中遭遇农民冷漠和不满的困境,需要激活和重建农民主体性,实现外部行政力量与内部自治力量的融合。在村妇女的“主内”特性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作为面向农民生活的治理,其在实践中遭遇农民冷漠和不满的困境,需要激活和重建农民主体性,实现外部行政力量与内部自治力量的融合。在村妇女的“主内”特性及上升地位使其成为重要的治理主体资源,赣州“清洁家园”活动表明借助制度吸纳、事务匹配和双重激励等方式将妇女组织起来后,妇女能够通过调动村内治理资源,明确治理单元,累积自身治理权威等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治理的低成本与高效能。基于此,面向农民生活的治理要充分重视并推动在村妇女参与,但同时也应警惕生活化治理事务带来的固化女性家庭角色的风险,真正推动妇女参与公共事务,让妇女在村庄治理中发挥更大治理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妇女 农村家庭 农民主体性 妇女政治参与 妇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革命根据地的冬学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
10
作者 薛慧锋 白雪枫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6-103,共8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山西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实施与当时革命战情、农村实情相结合的冬学运动,并以文化教育为主要实施媒介,以群众斗争的普遍发动为核心策略,全面开展对山西乡村民众的文化识字、政治思想、科学卫生及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山西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实施与当时革命战情、农村实情相结合的冬学运动,并以文化教育为主要实施媒介,以群众斗争的普遍发动为核心策略,全面开展对山西乡村民众的文化识字、政治思想、科学卫生及文化娱乐等教育工作,促进了山西乡村社会的深刻变迁与现代化转型。冬学运动对乡村社会变迁的推动效应,主要体现为培养新型农民、重建乡村社会政治秩序、树立新的劳动观念和进步生产方式、确立全新社会风气、创设进步文化生活等五个方面,再现中国共产党在乡村社会如何以冬学运动为抓手,实现乡村社会现代化变迁与发展的历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革命根据地 冬学运动 乡村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妇联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性功能及实现路径
11
作者 李华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10,共13页
农村基层妇联组织不仅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人群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农村基层政权的社会支撑之一。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时代背景下,要站在治理的角度去审视基层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从治理来看,基层妇联是政治组织和群众组... 农村基层妇联组织不仅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人群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农村基层政权的社会支撑之一。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时代背景下,要站在治理的角度去审视基层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从治理来看,基层妇联是政治组织和群众组织,也是治理组织和服务组织。基层妇联具有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的政治需要和现实需要,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主体性功能。基层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性功能不仅是由妇联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决定的,也是由党的帮手和助手功能决定的。基层妇联凭借其独特的政治、组织、动员、宣传和凝聚群众的优势,在乡村治理中可以发挥组织动员、服务群众、民情枢纽、协商议事等作用,提高乡村治理的组织化、社会化、服务化和共治化。通过组织体系“纵向到底”和“横向到边”以及成体系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基层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性建构,是妇联发挥基层治理功能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妇联组织 乡村治理 主体性功能 主体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东南抗战后方妇女动员及社会建设研究——以江西妇女指导处为例
12
作者 石嘉 陈静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82-93,142,共13页
江西妇女指导处是抗战时期东南抗战后方重要的妇女运动机构,其积极发动妇女群体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处成立后,积极组训各级妇女队及妇女干部,围绕战时社会服务、妇女教育、妇女卫生、妇女生计等方面开展... 江西妇女指导处是抗战时期东南抗战后方重要的妇女运动机构,其积极发动妇女群体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处成立后,积极组训各级妇女队及妇女干部,围绕战时社会服务、妇女教育、妇女卫生、妇女生计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宣传妇女抗战、战地慰劳、募捐物资、征兵动员、开展游击区妇女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抗战;通过开展后方妇女扫盲运动、妇婴卫生和儿童保育、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等社会建设运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后方民心和社会秩序。该处的妇女工作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如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未能充分发挥基层妇女组织的作用,缺少一批真正优秀的妇女干部,因而难以广泛调动妇女群体投身“抗战建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江西妇女指导处 妇女动员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裕的文明与文明的富裕:共同富裕的政治文明史意义探讨
13
作者 王珂 连雨欣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物质财富的“贫困”提供了共同富裕和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富裕的文明”在物质文明范畴与“文明的富裕”在精神文明范畴共同彰显了共同富裕的政治价值,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以来的普遍追求。共同富裕的政治文明史意义... 物质财富的“贫困”提供了共同富裕和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富裕的文明”在物质文明范畴与“文明的富裕”在精神文明范畴共同彰显了共同富裕的政治价值,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以来的普遍追求。共同富裕的政治文明史意义首先在于它是“实践的事情”,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夯实“富裕的文明”;而“文明的富裕”蕴含了人类文明的政治秩序与“社会的素质”之义,得益于人类精神文明克服发展悖论,实现了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中国共产党将共同富裕视作重大政治问题,深刻把握“共同”与“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内在张力,以建设更“高度的文明”为目标,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的前提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史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妇联干部自我效能感提升路径探析
14
作者 李慧波 《晋阳学刊》 2024年第5期59-66,共8页
自我效能感是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妇联干部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进行理论构建认为,“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是妇联干部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前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妇联干部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基础,“阶段性成... 自我效能感是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妇联干部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进行理论构建认为,“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是妇联干部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前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妇联干部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基础,“阶段性成就”是妇联干部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关键。本研究的贡献在于,突破了以往结构化视角提出的应然性对策,注重妇联干部在具体工作情境中获得自我效能感的经验和感受,从而为妇联干部提升自信心并实现自我超越提供更具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联干部 自我效能感 工作能力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山东女子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15
作者 孙利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5月28日—30日,中国共产党山东女子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鹏;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洪霞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学校组织处处长扈航,省妇联组联部四级调... 5月28日—30日,中国共产党山东女子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鹏;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洪霞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学校组织处处长扈航,省妇联组联部四级调研员李娜参加了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代表大会 教育工委 副厅长 省教育厅 妇联 开幕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动态关系研究
16
作者 关爱萍 武洪琪 姚文鑫 《开发研究》 2024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生育水平变动会影响未来劳动年龄人口供给,但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基于我国1970—2021年生育率水平和女性劳动参与率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 生育水平变动会影响未来劳动年龄人口供给,但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基于我国1970—2021年生育率水平和女性劳动参与率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从宏观角度揭示生育水平变动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的动态关联性。研究发现,我国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相关性由1979—1990年的负相关转变为1991—2021年的正相关,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总和生育率与女性劳动参与率已总体呈现出一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1991—2021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互动响应关系显著,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动对总和生育率变动的冲击影响呈现滞后性,且影响程度没有总和生育率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冲击影响大。因此,在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我国应充分重视生育水平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互动影响和冲击响应关系,有效保障女性生育和劳动权益,推进性别平等的生育支持体系建设,在提振社会生育水平的同时稳定女性劳动参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总和生育率 生育水平 女性劳动参与率 动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体性与美国苗族社区性别关系变迁
17
作者 黄秀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7-94,共8页
在当代美国社会,苗族女性群体已获得一定的社会权利与地位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她们走出家庭与社区,参与外部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努力争取两性的自由平等。在苗族社区内部,性别不平等仍是一种较为显性的存在,女性在整体上仍处于一种弱势... 在当代美国社会,苗族女性群体已获得一定的社会权利与地位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她们走出家庭与社区,参与外部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努力争取两性的自由平等。在苗族社区内部,性别不平等仍是一种较为显性的存在,女性在整体上仍处于一种弱势地位。社会地位的变化与新身份的获得、美国社会相对平等的性别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普及,激发了美国苗族女性的自身主体性,推动了美国苗族女性的整体性发展。美国苗族社区内的性别关系朝着更为平等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苗族 女性主体性 父系家族 性别关系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庸报》妇女专刊关于妇女解放的论争
18
作者 李秀云 李月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妇女问题历来是人们特别关注且争论不休的重要社会问题,是近代报纸媒体关注的重心。部分女性刊物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成长起来,进而成为主要的舆论宣传工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庸报》刊行《妇女铎》和《现代妇女》两份重要... 妇女问题历来是人们特别关注且争论不休的重要社会问题,是近代报纸媒体关注的重心。部分女性刊物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成长起来,进而成为主要的舆论宣传工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庸报》刊行《妇女铎》和《现代妇女》两份重要的女性专刊,对当时的舆论热点,即妇女解放问题进行探讨,并形成了三个论争焦点:妇女解放是身体解放还是精神解放,是回归家庭还是走向社会,是自身解放还是民族解放。两份专刊打破了男权社会的局限,冲击了男性话语的垄断,超越两性对立,倡导妇女解放是精神解放,是走出家庭的社会实践,更是民族解放的革命实践。这些主张对妇女解放的未来留下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庸报》 《妇女铎》 《现代妇女》 妇女解放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革命青年的斗争精神探析
19
作者 杨伟宏 罗雪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岁月沉淀的重要精神财富。延安时期,来自海内外四万多革命青年,为实现自己的救国抱负奔赴延安,为全国抗战和陕甘宁边区各项建设注入新的能量。在党的领导下,革命青年们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在革命实践中,与...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岁月沉淀的重要精神财富。延安时期,来自海内外四万多革命青年,为实现自己的救国抱负奔赴延安,为全国抗战和陕甘宁边区各项建设注入新的能量。在党的领导下,革命青年们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在革命实践中,与自己做斗争,锤炼自身体格、重塑思想感情;与自然做斗争,树立劳动风尚、提升劳动技能;与敌人做斗争,战场英勇杀敌、后方模范服务。“斗争”作为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特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被传承和发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青年应继承延安革命青年的斗争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精神力量,助力民族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革命青年 斗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女性参与民间妇女组织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辽宁省6个县887名农村女性为例
20
作者 黄粹 顾容光 《重庆行政》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2018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激发乡村女性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民间妇女组织作为服务广大女性的社... 2018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激发乡村女性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民间妇女组织作为服务广大女性的社会组织,是畅通和规范农村女性诉求表达的重要主体性力量,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综合学界研究和社会现实,本文的民间妇女组织指自下而上兴起的、以女性为主体并服务于乡村女性的各类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参与 乡村振兴 社会治理体系 民间妇女组织 乡村女性 农村女性 主体性 自下而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