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写本《优婆塞戒经》版本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世田 汪桂海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41,共9页
我们在参加全国古籍保护情况调查时,于山西博物院发现3件未见于著录的敦煌写本。其中一件隶意较浓,当属六朝写本。我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隔着玻璃拍摄了照片,经过认真比对,发现内容为《优婆塞戒经·尸波罗蜜品第二十三》。... 我们在参加全国古籍保护情况调查时,于山西博物院发现3件未见于著录的敦煌写本。其中一件隶意较浓,当属六朝写本。我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隔着玻璃拍摄了照片,经过认真比对,发现内容为《优婆塞戒经·尸波罗蜜品第二十三》。以此为起因,我们将现存敦煌写本中的《优婆塞戒经》汇集一处,排比考索,薄有所得,不揣谫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版本研究 古籍保护 博物院 著录
原文传递
《太平经》释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云路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6-50,52,共6页
《太平经》释词王云路出现于后汉时期的《太平经》,是我国道教初期的经典之作,是研究道教思想史和哲学史的珍贵文献。从语言研究角度讲,也有重要价值:它保存了许多东汉口语,更有大量为《太平经》所独具的特色语词,有些成为中古乃... 《太平经》释词王云路出现于后汉时期的《太平经》,是我国道教初期的经典之作,是研究道教思想史和哲学史的珍贵文献。从语言研究角度讲,也有重要价值:它保存了许多东汉口语,更有大量为《太平经》所独具的特色语词,有些成为中古乃至近、现代汉语的源头;文体多采用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经》 《太平经合校》 《汉语大词典》 “行” 近现代汉语 天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闻一多 “求” 月之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书》过度仪式”与早期道教女性观 被引量:9
3
作者 岳齐琼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7,共6页
早期道教的合气之术被当时修道者认为是长生、成仙之道,它所呈现出的女性观念也是道教最具有代表性且最具特色的内容。从《黄书》过度仪式的基本内容来看,女性参与过度仪式与男性进行的合作,其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男性实现其长生成... 早期道教的合气之术被当时修道者认为是长生、成仙之道,它所呈现出的女性观念也是道教最具有代表性且最具特色的内容。从《黄书》过度仪式的基本内容来看,女性参与过度仪式与男性进行的合作,其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男性实现其长生成仙的理想,更是为了自己宗教理想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书》 过度仪式 男女共同成仙 道教女性观 阴阳合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的分类及其内在关系考释——以《灵宝五篇真文》与《道德经》的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承文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60,共19页
目前中外道教学界对古灵宝经有两种分类法。本文通过对古灵宝经中《灵宝赤书五篇真文》与《道德经》关系的考证,证明了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有关"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符合古灵宝经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 《灵宝五篇真文》 《道德经》 《灵宝经目》 古灵宝经敦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道教文献语言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萧红 袁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73,共7页
百年来,中国道教文献语言研究从前期以考据为主的文献语言研究发展到后期以语言本体研究为主,由强调经验研究到开始注重理论的系统性,逐步成为一门交叉学科。与佛经语言研究相比,道教文献语言研究存在着起步晚、数量少、根基浅等明显差... 百年来,中国道教文献语言研究从前期以考据为主的文献语言研究发展到后期以语言本体研究为主,由强调经验研究到开始注重理论的系统性,逐步成为一门交叉学科。与佛经语言研究相比,道教文献语言研究存在着起步晚、数量少、根基浅等明显差距,但未来在学科发展、材料利用、研究方法改进等方面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语言本体 道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民为本,身国同治——《西升经》的身体政治观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5,共8页
《西升经》的身体政治观,是对《道德经》的继承和发挥,更是直接继承了早期道教《太平经》与《老子河上公注》的相关思想。《西升经》将其修炼生命以达长生的一套生命原理扩充于政治运作,认为国家如果按照修道之人治身养生的原则治理,就... 《西升经》的身体政治观,是对《道德经》的继承和发挥,更是直接继承了早期道教《太平经》与《老子河上公注》的相关思想。《西升经》将其修炼生命以达长生的一套生命原理扩充于政治运作,认为国家如果按照修道之人治身养生的原则治理,就可以长治久安,天下太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升经》 以民为本 身国同治 身体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古灵宝经与道教“三洞经书”和“三乘”考论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承文 《敦煌学辑刊》 2003年第1期42-54,共13页
中古道教“三洞”学说的起源 ,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重大问题 ,然一直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作者在对道教早期“三洞”资料进行系统清理的基础上 ,从较新的角度 ,讨论了道教“三洞经书”和“三乘”在东晋末年江南古灵宝经中... 中古道教“三洞”学说的起源 ,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重大问题 ,然一直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作者在对道教早期“三洞”资料进行系统清理的基础上 ,从较新的角度 ,讨论了道教“三洞经书”和“三乘”在东晋末年江南古灵宝经中的最初形态 ,以及在南北朝隋唐道教中的具体演变和发展 ,揭示了“三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灵宝经 三洞 三乘 上清派 判教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的分类及其内在关系考释之二——以古灵宝经“三洞经书”观念的传承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承文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9,共20页
中外道教研究者大多数都把"三洞经书"思想的创立归功于陆修静。而小林正美则把有无"三洞经书"思想,看成是"葛氏道派"所创作的"元始系"灵宝经和以陆修静所代表的"天师道三洞派"所创作... 中外道教研究者大多数都把"三洞经书"思想的创立归功于陆修静。而小林正美则把有无"三洞经书"思想,看成是"葛氏道派"所创作的"元始系"灵宝经和以陆修静所代表的"天师道三洞派"所创作的"仙公系"灵宝经最根本的差别之一。本文研究认为,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其实有非常完整的"三洞经书"思想。而较后出世的"新经"则继承了这一重要观念。至于陆修静的"三洞经书"学说,则是对古灵宝经的直接继承。因而,敦煌本《灵宝经目》原有的"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加符合古灵宝经的实际情况。而古灵宝经无论是"元始旧经"还是"新经",亦均为"葛氏道派"所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宝经目》 “三洞经书” 古灵宝经 经典分类 敦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始旧经”与“仙公新经”的先后问题——以“篇章所见”的古灵宝经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6,共7页
晋宋时代形成的古灵宝经由"元始旧经"和"仙公新经"两部分组成,"旧经"早于"新经"是道教学界的成说。本文检视目前所知"新经"征引和提及灵宝经的情况,认为"新经"不仅没有称... 晋宋时代形成的古灵宝经由"元始旧经"和"仙公新经"两部分组成,"旧经"早于"新经"是道教学界的成说。本文检视目前所知"新经"征引和提及灵宝经的情况,认为"新经"不仅没有称引任何一部"旧经"的经名和内容,而且表现出与"旧经"建构的经教体系有所不同。这种现象很可能意味着"新经"的作者们并不知道有"旧经"存在,因而"新经"和"旧经"的先后问题值得重新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灵宝经 新经 旧经 先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疏考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卡 《敦煌学辑刊》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本文首先考定东晋南朝道教《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的两件敦煌残抄本。其次考定一件《九天生神章经义疏》抄本的残片 ,并指出此残片证明《正统道藏》收入的三种古灵宝经疏 ,可能是南朝道士宋文明所撰《灵宝经义疏》。
关键词 敦煌道经 九天生神章 宋文明 灵宝经义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经》之“道”及其女性意蕴 被引量:2
11
作者 岳齐琼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4-76,共3页
《太平经》中“道”的“至大无外”的包容性、道对万物一视同仁的思想为古代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平等的理论基础。“阴阳和合”中的“两为一合”、“两两为合”思想包含着男女两性对话、合作和平等的因子 ;而“天地人、父母子”的“... 《太平经》中“道”的“至大无外”的包容性、道对万物一视同仁的思想为古代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平等的理论基础。“阴阳和合”中的“两为一合”、“两两为合”思想包含着男女两性对话、合作和平等的因子 ;而“天地人、父母子”的“三合相通”的思想揭示了男女共同参与社会生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经》 女性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魯番所出《老子道德經》及其相關寫本 被引量:3
12
作者 游自勇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9-161,共23页
本文在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中比定出了二十二片《老子道德經》相關的寫本,加上之前所知的十九片,吐魯番出土的《老子道德經》相關寫本總共四十一片,分屬十四個不同的唐代抄本。這些抄本多是官方寫經,很可能同出一地,從中可以... 本文在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中比定出了二十二片《老子道德經》相關的寫本,加上之前所知的十九片,吐魯番出土的《老子道德經》相關寫本總共四十一片,分屬十四個不同的唐代抄本。這些抄本多是官方寫經,很可能同出一地,從中可以推知此類道經在唐代西州曾經十分流行,這豐富了我們對於西州道教的認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老子道德经》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经》的“夷狄”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桥贵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51-53,共3页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最早的经典之一 ,其“夷狄”思想代表了道教早期的民族思想 ,具有积极、进步的一面 ,后来的道教在此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道教 太平经 夷狄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经》文艺美学思想探要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显一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经典,其文艺美学思想涵蕴十分丰富。它对文艺真善美的呼唤,集中体现在“出真文”观点里;它对文艺假恶丑的批判,浓缩在反对“邪文巧伪”的主张中;它对文艺美学价值和社会作用的认识,从其“乐盛刑绝”看法当中...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经典,其文艺美学思想涵蕴十分丰富。它对文艺真善美的呼唤,集中体现在“出真文”观点里;它对文艺假恶丑的批判,浓缩在反对“邪文巧伪”的主张中;它对文艺美学价值和社会作用的认识,从其“乐盛刑绝”看法当中曲折表达。可见,宗教也是文化载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经》 文艺美学思想 古籍出版 “文” 道教美学 太平道 “真” 文艺思想 天人感应 “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屋真人的阴丹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越利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0-42,共3页
《王屋真人口授阴丹秘诀灵篇》记叙了王屋山三位唐代道士的事迹,表明“安史之乱”爆发后王屋山为道士避乱之地,王屋真人的阴丹术在山中流传。王屋真人的阴丹秘诀,与汉魏六朝阴丹术皆以还精补脑为中心,但前者在文字上脱去一些晦涩。《灵... 《王屋真人口授阴丹秘诀灵篇》记叙了王屋山三位唐代道士的事迹,表明“安史之乱”爆发后王屋山为道士避乱之地,王屋真人的阴丹术在山中流传。王屋真人的阴丹秘诀,与汉魏六朝阴丹术皆以还精补脑为中心,但前者在文字上脱去一些晦涩。《灵篇》有意将外丹誉为成仙术,将阴丹降为养生术,不过是一种策略。《灵篇》盖受《黄庭经》影响较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屋真人 阴丹术 《王屋真人口授阴丹秘诀灵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经》副词拾诂 被引量:2
16
作者 葛佳才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5,共3页
道教典籍《太平经》中的语词,既有“源头”性质的,也有“尾声”性质的,这些“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语词,其意义用法在同期文献中绝无仅有。其中“独”表时间久长、“固”表性状持续、“尚但”表范围限止、“曾但”“中为”表语气疑问、“... 道教典籍《太平经》中的语词,既有“源头”性质的,也有“尾声”性质的,这些“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语词,其意义用法在同期文献中绝无仅有。其中“独”表时间久长、“固”表性状持续、“尚但”表范围限止、“曾但”“中为”表语气疑问、“更以相”表方式更迭等,相关用法、词形的生成,与词义引申、语用因素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训释 东汉 《太平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教三洞学说及其在中古道教史上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泽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1,共7页
刘宋道士陆修静奠定的"三洞"学说,是中古道教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问题。道教"三洞"学说产生于南朝道教改革的时代,是民间道教向神学宗教转化过程中的产物。该学说涉及道教神学理论诸多方面的问题。道教以特有的神授... 刘宋道士陆修静奠定的"三洞"学说,是中古道教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问题。道教"三洞"学说产生于南朝道教改革的时代,是民间道教向神学宗教转化过程中的产物。该学说涉及道教神学理论诸多方面的问题。道教以特有的神授经书说造作三洞经书,以三洞学说为基础建构神仙体系和神灵信仰,并通过三洞学说整合统一道教各派,进而形成以"三洞宗元"为信仰的经教体系。本文通过对道教三洞学说经义及理论的微观考察,辨析三洞学说在道教经教体系中形成的过程,并阐述评价三洞学说在中古道教史上的影响,以期深入揭示"三洞真经"信仰和中古道教思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洞学说 陆修静 道教 三洞宗元 《三皇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师经》真伪问题新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飞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0,共11页
《药师经》宣传东方药师如来信仰,在中土流传很广。由于其第一译来源不明,僧祐认为该经是"依经抄撰"的伪经。但在费长房、慧矩对勘梵本之后,尤其是后三译出现后,佛经目录学家均倾向于认为《药师经》为翻译佛经。现代的佛教研... 《药师经》宣传东方药师如来信仰,在中土流传很广。由于其第一译来源不明,僧祐认为该经是"依经抄撰"的伪经。但在费长房、慧矩对勘梵本之后,尤其是后三译出现后,佛经目录学家均倾向于认为《药师经》为翻译佛经。现代的佛教研究者因该经中有一些中国文化因素而认为其是中土所撰之伪经,并认为后三译是《药师经》梵本回流中土后翻译而成的。这种说法固然很有新意,但忽视了佛教"抄经"与"伪经"的区别,也对当时的中印文化交流状况认识不足。其实,《药师经》有着一系列的佛经渊源,汉译《药师经》也有着梵本依据,其中的异常处均能得到很好地解释。因此,目前尚不能认定《药师经》为中土所撰之伪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经》 《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 《大灌顶经》 伪经 中印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件敦煌写本道经补校——以《洞渊神咒经斩鬼品第七》和《太上灵宝洞玄灭度五练生尸经》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利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9,共4页
在敦煌遗书中 ,道教类文献保存数量不多 ,但其研究价值却不可忽视。本文依据文献整理的通行方法 ,在《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的基础上对两篇道经残卷进行补校。
关键词 敦煌写本 道经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教中的“梵音”与中夏音——《灵宝经》所见老子化胡说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皓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6-20,共5页
梵音即印度梵语的音韵,相传为梵天所制。刘宋初期创作的道教《灵宝经》中出现了"梵音"与中夏音两大音韵的说法,但其根本目的不是指导道士诵读道经的发音,而是借助老子化胡说,解释道教经典之中为何存在源自梵语的音译单词。实... 梵音即印度梵语的音韵,相传为梵天所制。刘宋初期创作的道教《灵宝经》中出现了"梵音"与中夏音两大音韵的说法,但其根本目的不是指导道士诵读道经的发音,而是借助老子化胡说,解释道教经典之中为何存在源自梵语的音译单词。实际上,道士诵经的曲调应该更具有地方特色,无法以"梵音"和中夏音进行分类。因为汉语相比发音更重视文字,所以道教经典也以天书为根本,对"梵音"这种外来的音韵表现出宽容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灵宝经》 梵音 中夏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