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信念伦理学的“第四条道路”--论皮尔士的信念规范理论 |
郑伟平
|
《哲学分析》
|
2014 |
0 |
|
2
|
信念、欲望与信欲:斯洛特与王阳明道德动机论之比较 |
黄勇
段素革(译)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3
|
海德格尔源始伦理学中的共在主体性 |
陈攀文
沈亚生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4
|
“称赞”抑或“敬重”:从伦理概念到德育实践 |
唐燕
高德胜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5
|
柏拉图论美德 |
盛传捷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6
|
应然即实然:迈农价值论的申述 |
高新民
柯文涌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7
|
西方应用伦理学兴起的思想背景和社会背景 |
卢风
|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8
|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
牛文君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9
|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
龚群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0
|
德性的塑造如何可能?——基于荀子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视角 |
孙伟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西方伦理学史诸概念和命题之释义 |
邓安庆
蒋益
|
《云梦学刊》
|
2020 |
1
|
|
12
|
从“道德·法制”优先性之争合观中日复仇论——以徐元庆复仇案、赤穗浪士复仇案为比较中心 |
张磊
|
《外国问题研究》
|
2015 |
1
|
|
13
|
试论西方自由主义的两种传统及其启示 |
强以华
张淑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4
|
狄尔泰生命伦理学思想解析 |
王申连
郭本禹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5
|
《五月花公约》中的清教契约伦理思想 |
胡永辉
董群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6
|
年轻气盛的美国伦理学——向玉乔教授《美国伦理学史》小序 |
万俊人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7
|
生态道德是西方伦理思想演进的逻辑产物——评俞田荣新著《德性·人性·生态:西方道德基点的演进》 |
马志政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8
|
古印度和古希腊的善恶观念比较 |
姚卫群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9
|
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德福之辩 |
周慧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伦理忧患及其文化形态 |
刘波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