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老子思想与赖特有机建筑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赵斌
俞梅芳
-
机构
嘉兴学院设计学院
-
出处
《嘉兴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2-76,共5页
-
文摘
将老子的道法自然、有无相生、损之又损、见素抱朴等哲学思想与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的自然生态思想、空间连续性观念、简洁与宁静思想的表达以及凸显材料本性理念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思想的吻合度非常高,能在内心深处达到一种心灵碰撞。但老子的有无相生思想总体以消极、无为的状态呈现,而赖特的空间连续性则是积极主动地改造和创建空间。我国应坚持文化自信与设计自信,不断深化发展老子思想和有机建筑理论,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使人们得以诗意的栖居。
-
关键词
老子思想
赖特
有机建筑理论
比较
-
Keywords
Laozi's thoughts
Wright
organic architecture theory
comparative study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老子哲学本体论的价值向度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石义华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
文摘
对于老子的本体论,无论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实体化的读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这种解读方式始终存在着自相矛盾的理论困境,是对老子的误读。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对老子哲学本体论进行价值性解读,把老子哲学看做以价值为本体的道德形而上学。老子哲学的价值性或非实体性体现在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解构主义的言说方式、自然天真的存在方式、实践理性的超越方式等四个方面上。
-
关键词
老子哲学
道
道德
价值性
本体论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漳、泉二州文化形态异同论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谢重光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区域研究中心社会历史文化中心
-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1-88,共8页
-
文摘
从自然条件、开发进程、族群构成和文化基础的差异等方面论述了漳州和泉州文化形态的异同。
-
关键词
漳州
泉州
自然条件
开发进程
族群构成
文化形态
-
Keywords
Zhangzhou
Quanzhou
national condit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ucture of tribes
cultural patterns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565.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大道至美——老子美学系统管窥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祁志祥
-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0-15,共6页
-
文摘
该文突破以往平行罗列老子美学观点的局限 ,揭示了老子美学是建立在大道至美核心上的思想系统。道与无、妙、自然相通 ,故以道为美必然以无为美、以妙为美 ,并走向审美中“为腹不为目”的口腔化倾向和以“无味”之味为至味的审美趣味 ,推崇“圣人无心”、“善者不辩”的审美人格和“愚己愚民”、与世无争的“圣人之治”。最后 ,复性之初 ,“致虚守静”,它是得道的途径 ,也是致美的方法论。
-
关键词
先秦哲学
老子
美学思想
大道至美
-
Keywords
Pre- Qin times philosophy
L aozi
Aesthetic theories
In pursuit of thecream of Taoism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老子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吴敏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皖西学院艺术系
-
出处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51-154,共4页
-
基金
皖西学院校级人文社科项目"皖西乡土音乐与我校音乐教育专业结合研究"(WXSY0603)
-
文摘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在于为艺术创作提供特有的认识角度和审美视野。老子哲学中的"大音希声"、"正反相成"、"虚实相生"、"反朴归真"等思想为中国的艺术创作开拓了特有的时空观念、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阐发,铸成了中国古代艺术独特的风格。
-
关键词
老子
哲学思想
文化艺术
创作
-
Keywords
Lao Tze
philosophy
culture and art
creation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老子的身体理想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左克厚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
-
文摘
身体不只具有负面价值,它还有正面价值。老子特别关注柔弱的身体和身体中柔弱的部分,于是,女性身体和婴儿身体便成为老子心目中理想的身体,与道相通,是形象化的道。
-
关键词
母
牝
婴儿
道
-
Keywords
mothers
female
infant
Taoism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老子》独立自主精神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安海民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
-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88-92,共5页
-
文摘
作为道家经典的《老子》,词义高远,内容深邃,影响深远。在老子看来,与物欲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处在精神境界的人,贵在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这里有一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蕴乎其中。正是这种主体性,拓展、丰富、提升了人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使得"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本文运用文化学、阐释学、训诂学的方法对《老子》所蕴涵的独立自主精神进行了阐释。
-
关键词
《老子》
独立自主精神
文化阐释
-
Keywords
Lao-tzu
autonomous spirit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老子身体欲望思想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左克厚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
文摘
老子与孔孟一样都严格区分欲望与过度欲望,并反对过度欲望,但二者反对的方式不一样。孔孟在过度欲望之外建立一种价值,抑制过度欲望;老子则在欲望的内部发现反对过度欲望的基因,过度欲望会最终毁灭欲望。
-
关键词
老子
欲望
过度欲望
-
Keywords
Lao zi
desire
excessive desire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解读老子《道德经》中生态环保思想
被引量:2
- 9
-
-
作者
邓敏
-
机构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
-
出处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20-23,共4页
-
文摘
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当今世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道法自然、和谐以及无为等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圆融无间、共生共荣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对于增强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拯救自然环境免遭人为破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人与大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追求双赢、多赢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
关键词
《道德经》
生态环保
思想
-
Keywords
Moral bible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ought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老子“道”论的人学深旨
- 10
-
-
作者
刘恒健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8-82,共5页
-
文摘
老子“道”论的人学深旨刘恒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老子“道”论的立论宗旨是什么?是出于一种人类学的关怀,还是出于一种宇宙论的旨趣,这是关系到老子“道”论的根本性质乃至关系到老子整个学说的根本性质的首要问题,然而,这也是一个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一种...
-
关键词
“道”论
人类学本体论
本体价值
终极性关怀
宇宙论
自由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形而上学
本源性
自然主义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略论老子的道德之“虚”
- 11
-
-
作者
黄承贵
-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81-83,共3页
-
文摘
老子的道德哲学具有内敛性的一面,而“虚”德正是这种特性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形上本体之“道”与精神生命的角度契入,论述老子对道德之“虚”的界定、展现和修证。“虚”是对“道”状态的本体描述,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应然状态,也是生命理想境界的超越追求。老子通过“盅”、“谷”、“海”等形象化象征来展现道德之“虚”的本质内涵;并通过“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上德若谷”等修养功夫来涵养道德精神、通达大道。
-
关键词
虚
道
德
盅
谷
海
境界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弃知”、“弃智”并非老子思想
- 12
-
-
作者
邓谷泉
-
机构
长沙学院图书馆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3-146,共4页
-
文摘
《老子》通行本第十九章“弃智”,帛书本作“弃知”,楚简甲本作“弃鞭(偏)”。帛书本、通行本第十八章支持“弃知”、“弃智”的文本系晚于楚简本的后人所增,通行本第三章、第六十五章支持“弃智”的文本系晚于帛书本的后人所为,并非老子原有思想;帛书本、通行本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五十三章及帛书本第十章有否定“弃智”、“弃知”的文本。所以可以认定:“弃知”、“弃智”并非老子思想,系晚于楚简本的后人所为。
-
关键词
老子思想
弃偏
弃智
弃知
-
Keywords
LaoZi' s thought
discarding debate
discarding wisdom
discarding knowledge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试论老庄的生态智慧
- 13
-
-
作者
巩琳
刘宁
-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宣传部
-
出处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9-31,共3页
-
基金
2009合肥工业大学政治理论研究中心课题(2009zy31)
-
文摘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老庄哲学中最精彩的生态智慧。老庄认为人源于自然而又统一于自然;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实践无为;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于我合一等。学习和挖掘这些思想财富,对于我们当下建立"生态文明"无疑具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生态智慧
-
Keywords
Laotsu
Chungtsu
eco-wisdom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老子的身体意识
- 14
-
-
作者
左克厚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43-147,共5页
-
文摘
身体感觉是思想形成的重要条件,不同的身体感觉产生不同的思想类型,孔子将身体伦理化,老子将身体哲理化。《老子》中出现大量的身体词汇和身体意象,表明老子有强烈的身体意识,这也成为老子的思想特色之一。
-
关键词
老子
身体
思想
-
Keywords
Laotze
body
sense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老子》的圣人观
- 15
-
-
作者
孙浩然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2-15,共4页
-
文摘
《老子》81章中直接论及"圣人"的达26章31处,占全书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圣人作为道最深刻的体察者和最完美的运用者,寄托了老子全部的政治理想和哲学思考。在深入探寻老子圣人之道精髓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内容,重点发扬圣人之道无为中和的政治理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博大深沉的人文关怀、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颇有助益。
-
关键词
《老子》
圣人
人文关怀
-
Keywords
Lao Tze
the Sage
humanistic care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反者道之动:老子的领导艺术
- 16
-
-
作者
孙全胜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9-42,共4页
-
文摘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的运动、发展都要遵循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但最终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基始状态,即"反者道之动"。他强调否定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张从事物的否定面去理解肯定面,通过反去理解正。老子要求人们知刚守柔,试图用这种方法去战胜强大的对手,从而得出"柔弱胜刚强"的结论。管理者在管理和用人方面可借鉴老子这些观点。
-
关键词
老子
反者道之动
柔弱胜刚强
无为而无不为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略谈陆树芝《庄子雪》的三个特色
- 17
-
-
作者
张京华
-
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
-
出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0-81,共2页
-
文摘
《庄子雪》是对《庄子》全书三十三篇的注评,大致具有三大特色:第一,将全书浑沦圆融加以赞赏。第二,涵泳义理且超出儒道家派局限,有益于读者初学。第三,以《庄子》为针砭墨、惠之书,有醒世作用。
-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时间
空间
苍凉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老子》之“道”
- 18
-
-
作者
范立舟
-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华夏文化》
1998年第3期11-12,共2页
-
文摘
纵观《老子》,我们不难发现“道”的涵义并不一致,如果我们按照老子思想的本末次序,作一番逻辑上的推论,就不难看出“道”具有几大层面的蕴义。首先,老子的“道”是一种“本体的道”,指的就是不可道、不可名的“常道常名”。它是一种形而上的实存,也即不外是一种“...
-
关键词
《老子》
本体
终极存在
形而上学
实践哲学
无知无欲
本原之道
道法自然
老子思想
自然无为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老子》“大器晚成”即“大器无成”说补证
被引量:4
- 19
-
-
作者
董莲池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所
-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年第5期19-22,共4页
-
文摘
作者依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乙本、汉严遵《老子指归》本、湖北荆门战国楚墓出土的简本《老子》等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论定《老子》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即“大器无成”,并论述了由“无”误为“晚”
-
关键词
大器晚成
老子
大器曼成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逻辑研究》视野中的老子之“道”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沈广明
-
机构
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0-15,共6页
-
文摘
在《逻辑研究》一书中,胡塞尔对人的意识活动进行了分析,认为意识具有构造对象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第一,它可以将散乱的感觉材料综合为统一的对象客体;第二,意识还会将它自己构造起来的对象设定为是存在着的。运用《逻辑研究》中的这一现象学理论来考察老子哲学中的“道”:作为宇宙本体的“道”是老子的意识构造出来的对象,是一种观念的存在。
-
关键词
道
含义
含义意向
含义充实
观念
-
Keywords
Taoism
signification
signification-intention
signification-fulfilling
concept
-
分类号
B223.1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565.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