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否定的辩证法视角中的超越——阿多诺对形而上学的建构及其启示
1
作者 王晓升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2,237,共9页
阿多诺在反思奥斯威辛之后的形而上学时,对超越进行了重新思考。阿多诺所说的超越类似于康德的上帝或科幻作品中的太空行走,是内在的,即在一个被合理化精神控制的世界中存在着超越这个世界的东西。它是非同一的东西,是精神的他者,这个... 阿多诺在反思奥斯威辛之后的形而上学时,对超越进行了重新思考。阿多诺所说的超越类似于康德的上帝或科幻作品中的太空行走,是内在的,即在一个被合理化精神控制的世界中存在着超越这个世界的东西。它是非同一的东西,是精神的他者,这个精神的他者会努力破除合理化精神的控制。它是主客体关系中的残余,也是精神控制肉体所留下的残余。在当代文明中,这个残余受到极端的约束,接近于无,但是没有消失。形而上学就是要拯救这个残余。这个残余是思想中的期望。只有借助这种期望和非同一的东西,人类的文明才有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超越 阿多诺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析非洲哲学、构建内源性知识和培育政治文化——论贝宁哲学家洪通吉的贡献
2
作者 邓皓琛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5年第1期25-38,共14页
洪通吉是非洲少有的横跨学界和政界的哲学家,毕生致力于非洲思想和政治的独立自主。在批判比利时传教士及其非洲追随者开启的人种哲学的基础上,洪通吉提出,非洲哲学应是个体对哲学问题的理性思考,而非从人种学素材提炼出恒定不变的集体... 洪通吉是非洲少有的横跨学界和政界的哲学家,毕生致力于非洲思想和政治的独立自主。在批判比利时传教士及其非洲追随者开启的人种哲学的基础上,洪通吉提出,非洲哲学应是个体对哲学问题的理性思考,而非从人种学素材提炼出恒定不变的集体思维。他指出非洲学术界存在过度依赖西方的外向性问题,希望非洲人能创造性结合自身传统,产生内源性知识。在分析非洲不同时期政治发展的短板的同时,他肯定了贝宁20世纪90年代政治转型的内因,并在21世纪新全球格局下提出非洲人的宽容伦理基础。虽然其思想仍有一定局限性,但洪通吉对哲学和政治的贡献可以丰富我国学界对当代非洲思想版图和政治史的认识,并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通吉 非洲哲学 非洲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无”到底是什么——一种分析哲学视角的诠释
3
作者 徐敏 邓桂芳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4,197,198,共12页
针对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讲席后所作就职演讲,卡尔纳普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卡尔纳普认为,海德格尔关于“无”的所有形而上学断言都是伪陈述,甚至没有成为错误的资格。令人遗憾的是,海德格尔并未公开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从分析哲学的视角... 针对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讲席后所作就职演讲,卡尔纳普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卡尔纳普认为,海德格尔关于“无”的所有形而上学断言都是伪陈述,甚至没有成为错误的资格。令人遗憾的是,海德格尔并未公开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从分析哲学的视角,可以对海德格尔进行一种创造性诠释。根据这种诠释,“无”乃是一种特殊的可能性,对应唯一可能世界。基于此,海德格尔能够化解卡尔纳普的攻击。通过回应可能的质疑,进一步完成对该诠释的合理性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物整体 伪陈述 可能性 创造性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到中国古代身道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再林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8,197,共11页
一种全面的分析告诉我们: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乃是当代身体性哲学的集大成者。无独有偶,一种全面深入的研究发现,就其身体性而言,中国哲学与梅洛—庞蒂哲学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家族相似”的关系。这种“家族相似”同时表明,中... 一种全面的分析告诉我们: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乃是当代身体性哲学的集大成者。无独有偶,一种全面深入的研究发现,就其身体性而言,中国哲学与梅洛—庞蒂哲学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家族相似”的关系。这种“家族相似”同时表明,中国哲学的身体思想与梅洛—庞蒂哲学的身体思想既存在共通之处,又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不在二者之间扬此抑彼,而将二者兼容并蓄地有机结合在一起。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使经过现代化洗礼的中国身体性哲学得以真正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身体现象学 中国古代身道 家族相似 中国哲学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方式与社会形式:列斐伏尔构建城市空间批判理论的叙事逻辑及其研究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牛俊伟 李壮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0-98,共9页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生产方式在马克思的文本表达与理论逻辑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基于《空间的生产》的文本考究,列斐伏尔在吸收和借鉴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概念的基础上,以城市作为问题域构建空间批判理论,深刻揭露了贪婪肮...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生产方式在马克思的文本表达与理论逻辑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基于《空间的生产》的文本考究,列斐伏尔在吸收和借鉴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概念的基础上,以城市作为问题域构建空间批判理论,深刻揭露了贪婪肮脏的资本主义得以幸存的秘密。这一城市空间批判理论的叙事逻辑是以生产方式为逻辑出发点,以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为逻辑展开,以城市作为具体景观,实现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据此,列斐伏尔又依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理论图式,重新勾画了与不同生产方式相对应的空间形式,完成了生产方式空间城市的批判理论体系。这对于当前学界重新批判性地审视列斐伏尔对于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差异性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社会形式 列斐伏尔 城市空间批判 叙事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价值观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少博 《天中学刊》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价值观是指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对立价值体系进行了严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复合生态系统都具有整体价值,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员... 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价值观是指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对立价值体系进行了严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复合生态系统都具有整体价值,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员。生态女性主义秉持一切平等的价值理念,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强权与奴役,主张既尊重男性,也尊重女性;既尊重人性,也尊重自然;既注重“工具理性”,也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是超越“强权主义”的社会价值导向、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导向,对于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和谐共生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福柯新自由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与主体性关切
7
作者 邢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9,共10页
权力/知识框架是福柯对新自由主义进行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基于这一方法论,福柯创造性地发展了法国科学史中基于“断裂”概念对科学作为普遍真理的质疑,关注知识起源和普遍化过程中的偶然性以及知识与权力的互动。通过考察新自由主义的... 权力/知识框架是福柯对新自由主义进行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基于这一方法论,福柯创造性地发展了法国科学史中基于“断裂”概念对科学作为普遍真理的质疑,关注知识起源和普遍化过程中的偶然性以及知识与权力的互动。通过考察新自由主义的断裂特质,福柯揭示了其起源的偶然及逻辑上的混乱,消解了其作为真理的地位,并进一步表现出对主体命运的关切。主体被作为“权力/知识”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做了专断的定义和规训,成为臣服的主体。但是,如果对这种专断的真理和权力体系进行反叛与断裂,就有可能指向能动性的主体的重建,并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新自由主义 断裂 权力/知识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与差异的辩证法——朱迪斯·巴特勒性别操演理论的价值形式意蕴
8
作者 吴家丞 戴雪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72,156,共10页
价值形式理论在西方左翼中产生了重要理论效应,朱迪斯·巴特勒也深受其影响。价值体现了私人劳动和社会总劳动的关系,它只能在商品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后被回溯性地确证。价值的这种特性被以齐泽克为代表的后现代左翼形容为是以操演... 价值形式理论在西方左翼中产生了重要理论效应,朱迪斯·巴特勒也深受其影响。价值体现了私人劳动和社会总劳动的关系,它只能在商品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后被回溯性地确证。价值的这种特性被以齐泽克为代表的后现代左翼形容为是以操演形式运作的,体现着同一与差异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真实的抽象”建构的同一性形式,以及被同一性形式遮蔽的社会对抗性。巴特勒则将性别理解为同价值一样,也蕴含着同一和差异的辩证关系的社会形式。一方面,操演生成了同一性的性别形式(规范),只有符合这种规范的性别身份才具有可理解性,正如劳动只有以价值为形式才可获得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每一次操演又生成了现有规范无法容纳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如同被价值的同一性形式所掩盖的对抗性矛盾一般,具有颠覆现有规范的潜能。不过,巴特勒过度强调差异,最终走向了身份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演 性别 价值理论 辩证法 朱迪斯·巴特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初的谎言”:齐泽克论幻象
9
作者 李怀涛 徐小莉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齐泽克的幻象理论继承了拉康的幻象公式及其主体理论。在齐泽克的语境中,幻象是人最原初的无意识,它是一个谎言,存在于意识还没开始的时候;幻象结构着主体真实的社会关系,遮蔽着符号秩序的不一致性,指示着主体“如何欲求”;幻象还是当... 齐泽克的幻象理论继承了拉康的幻象公式及其主体理论。在齐泽克的语境中,幻象是人最原初的无意识,它是一个谎言,存在于意识还没开始的时候;幻象结构着主体真实的社会关系,遮蔽着符号秩序的不一致性,指示着主体“如何欲求”;幻象还是当代意识形态的支撑物,是他者的异化。幻象中的主体对现存符号秩序并不总是俯首帖耳,主体对快感的追求为穿越幻象提供了内在驱动力。最终,主体穿越幻象后,必然面临死亡驱力,遭遇精神崩溃。齐泽克的幻象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独到而深刻,对齐泽克幻象理论的探究是理解其相关思想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幻象 欲望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是如何组织的?--论维特根斯坦对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批判的立足点
10
作者 张巧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在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的形成过程中,他与心理学家苛勒的对话占有十分专有的位置。从“感觉组织”这一问题切入,可以探究维氏对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批判的出发点。苛勒的基本观点是,“组织”乃是和形状与颜色类同的视觉经验的事实。... 在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的形成过程中,他与心理学家苛勒的对话占有十分专有的位置。从“感觉组织”这一问题切入,可以探究维氏对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批判的出发点。苛勒的基本观点是,“组织”乃是和形状与颜色类同的视觉经验的事实。但维特根斯坦认为将“组织”还原为某种生理学意义上的视觉实在只能是某种经验上无法验证的假说。当更细致地辨析“组织”和“看”就会发现,它们居于差异化的概念层次,而不应当过度同化。维特根斯坦给心理学的启示在于,心理学的任务并非是对心理现象的解释,而应关注心理学符号是如何表达的,即应当从科学的事质求证,到心理学哲学的语法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苛勒 方法论 感觉组织 语法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理查德·罗蒂隐喻的“不可转述性”
11
作者 翟鹤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5期234-242,共9页
在对语言偶然性的讨论中,罗蒂提到了隐喻的不可转述性,赋予其新实用主义的内涵。隐喻意义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其判准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恒常的,而具有基于主体性和社会化的动态性和流变性。个人创造的隐喻话语合情合境,具有私人合理... 在对语言偶然性的讨论中,罗蒂提到了隐喻的不可转述性,赋予其新实用主义的内涵。隐喻意义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其判准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恒常的,而具有基于主体性和社会化的动态性和流变性。个人创造的隐喻话语合情合境,具有私人合理性,最终进入终极词汇表的隐喻话语在“种族中心主义”协同性的作用下获得社会合理性,两套话语系统服务于不同的目标,均拥有各自的实用效应,不可二次转述或他者替代,故具备不可转述性。探究罗蒂隐喻的不可转述性,把握他的语言哲学思想成果和走向,不仅是对罗蒂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对整个语言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罗蒂 隐喻 不可转述性 新实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对马克思的“回归”
12
作者 李晓梅 徐姗姗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齐泽克主张当代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结合必须采取“回到”马克思的形式,在他那里,“回到”马克思即对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视角的理论价值的重新发现。参照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所见证的“幽灵增补”对现实的作用以及阶级斗争与剩余价值概... 齐泽克主张当代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结合必须采取“回到”马克思的形式,在他那里,“回到”马克思即对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视角的理论价值的重新发现。参照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所见证的“幽灵增补”对现实的作用以及阶级斗争与剩余价值概念所提供的“视差之见”,齐泽克把意识形态泛化为构成现实的无缝屏幕,揭示出意识形态只是以自身填补着社会结构性不可能所造成的空洞,阐发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秩序中“被迫选择”的行动概念。齐泽克既从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中吸取营养,又试图以精神分析来修正和置换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在他的理论中存在着对马克思思想的错误挪用、不恰当的修正以及理论上的模糊不清等问题,需要我们以审慎的态度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 政治经济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与“效用”:福柯论自由主义治理技艺
13
作者 李雨轩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福柯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从治理术角度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深刻剖析。自由主义治理技艺的三种表现分别是市场的真言化、以效用为依据的内在限制以及欧洲对国际格局的新构想,其中政治经济学作为某种知识体系、真理体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福柯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从治理术角度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深刻剖析。自由主义治理技艺的三种表现分别是市场的真言化、以效用为依据的内在限制以及欧洲对国际格局的新构想,其中政治经济学作为某种知识体系、真理体制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由主义治理技艺的历史后果主要有二:一是产生了“危险安全”的双重结构和“控制自由”的矛盾结构,二是使自由主义与规训技术相结合。就生命政治与自由主义的关系看,正是自由主义对人口问题的新见解,才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主流的生命政治,而生命政治与自由主义的结合亦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实践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自由主义 治理术 政治经济学 生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14
作者 胡嵩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57-60,共4页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有着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渊源,其关于人类本质的思想建立在对弗洛伊德思想的批判之上,提出了关系才是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生活过程中获得关于世界的特定关系是性格的基本基础,对于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同化过程和社会...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有着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渊源,其关于人类本质的思想建立在对弗洛伊德思想的批判之上,提出了关系才是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生活过程中获得关于世界的特定关系是性格的基本基础,对于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同化过程和社会化过程,以及性格中生产性取向与非生产性取向的区分,有助于判断一个群体中的整体性格取向,这是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中用于分析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社会性格理论中将社会性格作为经济基础和特定社会思想之间的“中间者”,也表明了弗洛姆想要简化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本质 性格 性格学 社会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论真与真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82,共17页
胡塞尔与“真”相关的论述属于现象学的基础部分,相关讨论内容丰富。他不太区别使用真(Wahrheit)和真理(Wahrheiten),却谈论对“真”这一概念狭窄的和扩展的理解:谈论各门科学的真理与科学的一体化的“真”,谈论与明见性相关的“真”,与... 胡塞尔与“真”相关的论述属于现象学的基础部分,相关讨论内容丰富。他不太区别使用真(Wahrheit)和真理(Wahrheiten),却谈论对“真”这一概念狭窄的和扩展的理解:谈论各门科学的真理与科学的一体化的“真”,谈论与明见性相关的“真”,与“S是P”对应的“真”,与“是”对应的“真”。借助句子图式可以看出,胡塞尔的相关论述有些明确,有些含糊,但他对“真”这一概念的重视,对它做出一些区别的努力,阐明相关问题的企图,乃是清晰可见的。胡塞尔的研究对我们理解西方哲学中关于“真”这一概念的认识、重视和思考极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逻辑研究》 真理 分析哲学 句法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德里亚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批判理论透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曦珍 连珩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6-189,共4页
博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是对建立在商品的符号消费基础上的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理论,是批判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支点。这一批判的符号理论,首先是在结构主义符号学视域下对物品的符号意义的建构,其次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 博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是对建立在商品的符号消费基础上的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理论,是批判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支点。这一批判的符号理论,首先是在结构主义符号学视域下对物品的符号意义的建构,其次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商品符号及其价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广告图腾的符号学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消费文化 符号体系 符号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控制与内心解放——浅析马尔库塞技术哲学
17
作者 杨爱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0期66-69,共4页
在技术全面控制的发达工业时代,人们深陷技术茧房的桎梏成为机械的“单向度的人”。在此背景下,马尔库塞从政治、思想、生活等领域对技术控制的现状进行全面批判,并提出通过唤醒人内心本能的欲望来克服技术操纵,由此形成了其以技术批判... 在技术全面控制的发达工业时代,人们深陷技术茧房的桎梏成为机械的“单向度的人”。在此背景下,马尔库塞从政治、思想、生活等领域对技术控制的现状进行全面批判,并提出通过唤醒人内心本能的欲望来克服技术操纵,由此形成了其以技术批判和内心解放为核心的技术哲学。马尔库塞的技术哲学思想不仅在发达工业时代影响巨大,而且对当下技术的发展走向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批判 单向度 内心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批判”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茂堂 魏素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实体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 理性主义 现代哲学 三大批判 传统哲学 海德格尔 科学主义方法 主客二分 哲学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理论:现代性反思批判的“第三条道路”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小勇 李建群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7,共5页
关于现代性的各种理论都是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和反思批判,现代性的问题性既有事实层面的表现,也有学理层面的表征。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争中,风险社会理论以其独特的致思路向力图开拓出现代性反思批判的“... 关于现代性的各种理论都是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和反思批判,现代性的问题性既有事实层面的表现,也有学理层面的表征。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争中,风险社会理论以其独特的致思路向力图开拓出现代性反思批判的“第三条道路”。风险社会理论绕开了理性与非理性的直接对立,把风险和风险社会作为反思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范畴,从描述现代化进程的风险后果来揭示作为现代性基础的理性的“自反性”结构特质。它既反对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文学化和美学化颠覆,也不同于现代性对启蒙理性潜力的哲学挖掘和补救,而是把反思批判现代性的视角转向了对现代性问题的社会学清理和政治学建构,倡导以“亚政治”和“生活政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发展理念和模式,建构起了规范性的理论体系。风险社会理论对现代性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既有值得借鉴的合理因素也有其理论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风险社会理论 风险 风险社会 自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咨询:一种返本开新的实践哲学 被引量:32
20
作者 欧阳谦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5,共6页
哲学一直以理论性和思辨性示人,似乎从来就与生活中的应用无关,于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哲学就成了一种无用的"学问":只存在于课堂与著作中;流于空谈而没有实际的作为;最后变成一种"精神体操",只得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苟... 哲学一直以理论性和思辨性示人,似乎从来就与生活中的应用无关,于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哲学就成了一种无用的"学问":只存在于课堂与著作中;流于空谈而没有实际的作为;最后变成一种"精神体操",只得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苟延残喘。面对哲学日益学院化和边缘化的生存状况,西方国家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哲学咨询"(Philosophical Counseling)的哲学实践新动向。作为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哲学活动,它尝试着将哲学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力求用哲学的方法帮助人们排解各种"心结"。它的目标是要恢复哲学的"心灵治疗"的古老宗旨,让古希腊哲学中的实践化旨趣得到发扬光大,并且立足当下社会的精神健康问题推出一种返本开新的实践哲学。我国传统哲学有丰富的哲学咨询的资源,"回到孔子"不失为一种在中国本土开展"哲学咨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咨询 实践哲学 思想治疗 对话 中国哲学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