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视觉下吊装作业吊物与吊钩实时监测方法
1
作者 张颖 刘洋 +2 位作者 赵鹏程 张珂 吴义蓉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8-517,共10页
为解决吊装作业数据集获取困难与吊装作业过程中重要对象(吊物与吊钩)监管难题,提出虚实结合的方法构建数据集,基于SketchUp软件建立虚拟吊装作业场景获取虚拟吊装作业图片,同时从网络获取吊装作业图片及现场作业视频截图,将真实作业场... 为解决吊装作业数据集获取困难与吊装作业过程中重要对象(吊物与吊钩)监管难题,提出虚实结合的方法构建数据集,基于SketchUp软件建立虚拟吊装作业场景获取虚拟吊装作业图片,同时从网络获取吊装作业图片及现场作业视频截图,将真实作业场景的图片与虚拟作业场景的图片共同组成虚实结合的数据集。引入可改变核卷积(Arbitrary Kernel Convolution,AKConv)和鬼魅空洞可分离卷积(Concentrated-Comprehensive Convolution with GhostBottleneck,C3Ghost)改进目标检测算法模型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改进后的模型比原始模型在精确率上高出2.6百分点,在推理速度上高出9.1帧/s,且模型所占存储容量降低1.9 MB。搭建可视化操作界面,与优化好的模型整合成吊装作业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对吊物和吊钩的安全状态识别和风险预警,及时进行风险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吊装作业 可改变核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武汉野战园多源典型地物分类数据集
2
作者 郑道远 兰逸舟 +4 位作者 陈中桥 张寅 艾明耀 赵鹏程 胡庆武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333-343,共11页
遥感地物分类是地表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对精准掌握地表特性及其变化至关重要。鉴于现有地物分类数据集存在数据源单一、光谱信息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具有丰富光谱信息、高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地物分类数据集。本数据集采集自... 遥感地物分类是地表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对精准掌握地表特性及其变化至关重要。鉴于现有地物分类数据集存在数据源单一、光谱信息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具有丰富光谱信息、高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地物分类数据集。本数据集采集自武汉野战园及其周边区域,通过ArcGIS和Labelm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标注,采用多种地物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和精度验证以评估数据集的质量。本数据集共包括3种数据源:可见光、热红外和5个单波段的多光谱数据,其空间分辨率分别为0.0700m,0.2684m,0.1540m,覆盖水体、植被、裸露土地、建筑、砖石路面和沥青路面6类典型地物类型标签,包含共612张影像瓦片和对应标签样本对。本数据集为多源数据融合与分析、地物分类等研究领域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地物分类 多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杆长优化
3
作者 赵鹏程 代磊 +1 位作者 王学军 何朝明 《自动化与仪表》 2025年第3期71-75,85,共6页
以野外大口径油气管道焊接的工作条件为背景,考虑到恶劣的工作环境会严重影响焊接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范围。针对焊接机器人的末端刚度性能弱和轻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指定工作空间下对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的每个臂长进行优化的方法,以达... 以野外大口径油气管道焊接的工作条件为背景,考虑到恶劣的工作环境会严重影响焊接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范围。针对焊接机器人的末端刚度性能弱和轻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指定工作空间下对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的每个臂长进行优化的方法,以达到在指定工作空间下焊接机器人的臂展要求。首先,结合D-H参数法建立焊接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运用笛卡尔坐标系变换矩阵和几何解析数值法,对焊接机器人进行逆运动学求解,分析指定空间位置的可达率;然后,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空间位置到达率、轻量化参数和末端刚度参数,通过适应度函数寻求杆长的最优解;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杆长的适应度值相较于原始杆长提高了8.27%,指定空间到达的覆盖率提高了7.33%,从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机器人 工作空间 遗传算法 刚度性能 杆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优化的BiLSTM小管径弯管漏磁缺陷识别
4
作者 齐卜弘 张颖 +1 位作者 赵鹏程 王加旭 《无损检测》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提升对小管径弯管的缺陷识别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Bi LSTM缺陷识别方法。创建了φ114 mm×8 mm(壁厚)弯管三维漏磁仿真有限元模型,获取了不同类型缺陷的数据信号,提取了信号波形的多模态特征作为特征样本库,利用贝叶... 为提升对小管径弯管的缺陷识别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Bi LSTM缺陷识别方法。创建了φ114 mm×8 mm(壁厚)弯管三维漏磁仿真有限元模型,获取了不同类型缺陷的数据信号,提取了信号波形的多模态特征作为特征样本库,利用贝叶斯优化方法调整了BiLSTM关键超参数,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识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贝叶斯优化的BiLSTM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小管径弯管的缺陷种类,改进后的模型准确率达到了96.07%。该方法对小管径弯管的漏磁缺陷识别具有较高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径弯管 漏磁检测 贝叶斯优化 BiLSTM 缺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 ELI钛合金高低周疲劳性能及寿命预测模型
5
作者 赵鹏程 车伟 +5 位作者 李凯尚 王博 张鹏 王冬振 韩贵生 王继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在室温下对TC4 ELI钛合金进行应变控制低周疲劳试验(应变比为−1,应变幅分别为0.4%,0.6%,0.8%)和应力控制高周疲劳试验(应力比为0.1,最大应力分别为600,700,800 MPa),研究了TC4 ELI钛合金的低周和高周疲劳性能。基于有效能量密度,建立了... 在室温下对TC4 ELI钛合金进行应变控制低周疲劳试验(应变比为−1,应变幅分别为0.4%,0.6%,0.8%)和应力控制高周疲劳试验(应力比为0.1,最大应力分别为600,700,800 MPa),研究了TC4 ELI钛合金的低周和高周疲劳性能。基于有效能量密度,建立了试验合金高低周疲劳寿命统一预测模型,并用室温条件下的疲劳寿命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应变幅条件下的低周疲劳裂纹均起源于试验合金表面;高周疲劳裂纹在最大应力为600 MPa时倾向于在试验合金次表面萌生,在最大应力为700,800 MPa时萌生于表面。92%的低周和高周疲劳预测寿命数据落在±3.0误差带范围内,说明建立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ELI钛合金 低周疲劳 高周疲劳 疲劳断口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塔顶回流系统多相腐蚀流的分布规律及露点腐蚀特性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鹏程 偶国富 +2 位作者 金浩哲 黄本清 顾友杰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7,共8页
针对某炼化企业常压塔顶回流系统,采用AspenPlus软件构建了多组分流体相态-离子平衡模型,获得了塔顶挥发管线内腐蚀性介质HCl、H_(2)S的气液平衡分布情况,实现了塔顶管道内腐蚀流体分布量化特性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相中组... 针对某炼化企业常压塔顶回流系统,采用AspenPlus软件构建了多组分流体相态-离子平衡模型,获得了塔顶挥发管线内腐蚀性介质HCl、H_(2)S的气液平衡分布情况,实现了塔顶管道内腐蚀流体分布量化特性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相中组分HCl、H_(2)S的摩尔流量显著增加,通过初始溶解温度确定露点温度为101.2℃,露点处pH最低可达2.59,露点腐蚀发生在塔顶出口管线附近;塔顶出口管道有3个液膜覆盖率较高的区域,分别是挥发管线入口垂直管壁、弯头内壁和水平管下壁,在露点处大部分HCl气体溶解在冷凝水汇聚成的初始液膜中,因此初始液膜汇聚的区域就是腐蚀频发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塔顶回流系统 露点腐蚀 PH Aspen Plus软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管径弯头畸变漏磁缺陷图像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鹏程 秦浩东 张颖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188,共8页
为了解决小管径弯头不饱和磁化造成的缺陷漏磁信号图像畸变问题,实现弯头畸变漏磁缺陷图像智能化、高精度识别,提出一种小管径弯头畸变漏磁缺陷图像智能识别方法。采用MSRCR-HF图像增强算法处理弯头缺陷畸变图像,并在YOLOv5网络中集成C... 为了解决小管径弯头不饱和磁化造成的缺陷漏磁信号图像畸变问题,实现弯头畸变漏磁缺陷图像智能化、高精度识别,提出一种小管径弯头畸变漏磁缺陷图像智能识别方法。采用MSRCR-HF图像增强算法处理弯头缺陷畸变图像,并在YOLOv5网络中集成CBAM和SPD-Conv模块进行网络优化,通过仿真建立弯头缺陷数据集输入网络中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MSRCR-HF算法能有效解决弯头漏磁缺陷图像畸变问题,改进的YOLOv5模型在建立的数据集上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矩形槽缺陷识别精度为95.5%,半球形缺陷识别精度为93.0%。该方法对于小管径弯头畸变漏磁缺陷智能识别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提高管道安全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头 漏磁 缺陷识别 YOLOv5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铅铋反应堆小型化与轻量化设计优化方法研究
8
作者 刘紫静 赵鹏程 李琼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99-2309,共11页
微型铅铋反应堆在实现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未来可移动能源供给技术的重要选项,其小型化和轻量化是提高铅铋核动力装置总体性能的源头和关键。本文针对微型铅铋反应堆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优化中的多物理、多变量、多约束耦合... 微型铅铋反应堆在实现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未来可移动能源供给技术的重要选项,其小型化和轻量化是提高铅铋核动力装置总体性能的源头和关键。本文针对微型铅铋反应堆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优化中的多物理、多变量、多约束耦合影响难题,首先通过分析燃料/冷却剂、固体慢化剂/反射层材料对堆芯临界尺寸及质量的影响开展了燃料/材料选型,然后采用自主开发的铅铋反应堆多物理智能设计优化平台DOPPLER开展了堆芯多因素协同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小型化与轻量化的5 MWt微型铅铋反应堆概念设计方案MILLER-5,堆内装载核燃料139.8 kg,功率密度为114.8 W/cm^(3),换料周期为1000 d,堆芯具备平稳的反应性波动与平坦的功率分布,反应性系数均为负值,且稳态热工安全裕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反应堆 小型化 轻量化 优化设计 物理热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本科职业教育治理的批判性思考:场域理论的视角
9
作者 赵鹏程 杨婷 曾玲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基于场域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各场域及其组织间的互动情境,以此探寻不同场域与组织间的关系。立足科层管理、育人定位、职业技能和社会空间四个主要关系场域,思考如何突破科层权力失衡、育人资本缺失、职业惯习固化、... 基于场域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各场域及其组织间的互动情境,以此探寻不同场域与组织间的关系。立足科层管理、育人定位、职业技能和社会空间四个主要关系场域,思考如何突破科层权力失衡、育人资本缺失、职业惯习固化、社会资源协同不足等困局,进而结合组织与场域理论的适切性,分析路径过程为“入场准备”“中场适应”“出场联动”三个阶段。为应对关系场域形成的困局,提出应从以下三个场域阶段进行治理路径探究:首先是入场的环境建构,考虑权力与文化资本的完善;其次是控场的惯习重塑,重在加深职业行动能力;最后是出场的社会资本联动,关注治理的社会化发展,以期丰富我国本科职业教育治理思路,促进治理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职业教育 教育治理 场域理论 组织关系 权力制衡 资本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草模式下降雨强度对土壤氮磷淋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翠 刀承娇 +4 位作者 赵鹏程 邢赟 陈建军 李元 祖艳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8-1579,共12页
为探讨杨梅(Morella rubra L.)林中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对氮、磷淋溶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淋溶柱法模拟不同林下生草模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WL525HQ)单作、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Amba)单作和紫花苜蓿... 为探讨杨梅(Morella rubra L.)林中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对氮、磷淋溶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淋溶柱法模拟不同林下生草模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WL525HQ)单作、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Amba)单作和紫花苜蓿-鸭茅混作],研究暴雨和大暴雨强度对淋溶过程(20、40、60 cm)中氮、磷流失以及土壤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模式的差异对淋溶氮流失通量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单作氮流失严重,60 cm处淋溶液中全氮和可溶性氮流失浓度较40 cm处孔隙水增加27%和29%,鸭茅单作能有效降低0~40 cm孔隙水和60 cm淋溶液中全氮和可溶性氮的浓度,60 cm较40 cm处均降低60%左右。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能显著影响磷流失通量,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较紫花苜蓿单作、鸭茅单作分别减少70%和60%。相关性分析表明,淋溶液中总氮、可溶性氮、全磷含量与土壤速效氮相关,并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生草模式对速效氮的影响增大,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后0~4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为32.6 mg·kg^(-1),到60 cm处3种生草模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暴雨强度下,鸭茅单作对减少氮流失通量有显著作用,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根平均直径和总根体积的增加,能提高土壤速效氮在20~40 cm处的截留,减少土壤中速效氮成分向深处的迁移,因此,推荐紫花苜蓿-鸭茅混作模式以减少极端降雨下氮、磷流失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生草模式 降雨强度 淋溶 氮磷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通量铅铋反应堆中子通量最大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彤 刘紫静 +1 位作者 赵鹏程 肖英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168,共13页
优化设计高通量铅铋反应堆对于缓解快中子研究堆辐照资源稀缺难题、支撑先进核能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提升堆芯中子通量水平为目标,针对高通量铅铋反应堆复杂的多维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依托反应堆蒙特卡罗程序RMC和子通道程序... 优化设计高通量铅铋反应堆对于缓解快中子研究堆辐照资源稀缺难题、支撑先进核能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提升堆芯中子通量水平为目标,针对高通量铅铋反应堆复杂的多维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依托反应堆蒙特卡罗程序RMC和子通道程序Subchanflow,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算法的预测模型,并结合Sobol指数法开展堆芯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动态代理模型(Dynamic Surrogate Model,DSM)更新迭代的设计优化方法,开发了高通量铅铋反应堆设计优化平台。以多功能超高通量堆为例开展堆芯栅径比、燃料芯块直径、活性区高度、径向反射层厚度的多堆芯参数协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对堆芯中子通量密度与有效增殖因数keff的预测精度误差在0.1%之内,在4组堆芯设计变量单独作用和共同作用下对于最大中子通量的影响程度都按照反射层厚度<栅径比<活性区高度<燃料芯块直径的递增顺序排列,优化后的中子通量密度相比原始设计方案提高了15.41%,表明开发的高通量铅铋反应堆设计优化平台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反应堆 高通量堆 BP神经网络 动态代理模型 优化方法 中子通量密度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SRv6网络流量调度优化算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鹏程 于俊清 李冬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目前SRv6网络中的流量调度方法主要是基于固定或启发式规则的方法,缺乏灵活调度整体网络流量的能力,难以适应动态的网络环境变化。针对SRv6网络缺乏关键流识别能力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关键流识别算法,建立适应网络动... 目前SRv6网络中的流量调度方法主要是基于固定或启发式规则的方法,缺乏灵活调度整体网络流量的能力,难以适应动态的网络环境变化。针对SRv6网络缺乏关键流识别能力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关键流识别算法,建立适应网络动态变化的关键流学习模型,在不同的流量矩阵中识别出对网络性能影响最大的关键流集合。针对SRv6网络流量调度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关键流的流量调度优化算法,采用线性规划求解出每一条关键流的最优显式路径,并采用不同的路由方式对普通流和关键流进行负载均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显著提升SRv6网络流量负载均衡能力,降低网络端到端传输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软件定义网络 分段路由 流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火作业场景下安全防护品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颖 张珂 +2 位作者 赵鹏程 刘洋 吴义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48-4658,共11页
确保动火作业过程中多种安全防护品的配置是预防人员受伤的有效途径。为了解决复杂动火场景下安全防护品的实时监测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YOLOv5的改进目标检测算法,记为Hot work-YOLOv5s。首先,在YOLOv5s算法的主干网络中嵌入空间深... 确保动火作业过程中多种安全防护品的配置是预防人员受伤的有效途径。为了解决复杂动火场景下安全防护品的实时监测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YOLOv5的改进目标检测算法,记为Hot work-YOLOv5s。首先,在YOLOv5s算法的主干网络中嵌入空间深度转换卷积(Space-to-Depth Convolution, SPD-Conv)模块以取代原有的步幅卷积和池化下采样,减少细微特征信息的丢失。随后,在残差模块引入无参注意力机制(Simple, parameter-free Attention Module, SimAM),以增强特征表达能力,提高网络速度;最后,将原网络的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优化为WIoU(Weighted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函数,采用动态非单调聚焦机制,加速网络收敛。在自制的动火作业安全防护品的数据集上,改进后的模型平均检测精度达到了96.8%,每秒处理帧数达到了89帧,所提出的算法满足动火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品检测任务的准确性与实时性的要求,同时在场景干扰较大、受光照影响的成像上也有很好的检测效果,给动火场景下安全防护品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动火作业 目标检测 空间深度转换卷积模块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式重启Arnoldi方法的中子扩散本征值问题求解及其降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钊才 陈洽锋 +1 位作者 赵鹏程 张庆航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中子扩散方程高阶谐波可用于重构堆芯中子注量率分布,但传统源迭代与源修正迭代法求解时的收敛速度慢,计算耗时长。采用隐式重启Arnoldi方法(Implicitly Restarted Arnoldi Method,IRAM)求解本征值问题的中子扩散方程获得谐波数据,通过... 中子扩散方程高阶谐波可用于重构堆芯中子注量率分布,但传统源迭代与源修正迭代法求解时的收敛速度慢,计算耗时长。采用隐式重启Arnoldi方法(Implicitly Restarted Arnoldi Method,IRAM)求解本征值问题的中子扩散方程获得谐波数据,通过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与伽辽金(Galerkin)投影相结合的方法构建POD-Galerkin低阶模型,并重构二维稳态TWIGL基准题中子注量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IRAM方法在求解中子扩散方程的高阶本征值和谐波问题上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POD-Galerkin低阶模型重构中子注量率分布具有较高的保真性与计算效率,有效增值系数与参考解的误差为8.7×10^(-5),对角线上快群和热群中子注量率最大相对误差为2.56%,且低阶模型计算用时仅为全阶模型的10.18%。本研究为堆芯中子注量率重构提供了一种可靠且高效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用于重构稳态时堆芯中子注量率分布,还具有在瞬态情况下预测中子注量率分布的潜力,有望在未来的应用中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扩散方程 隐式重启Arnoldi方法 本征正交分解 伽辽金投影 中子注量率重构
原文传递
载人飞行航天员处置突发故障的能力训练需求分析与方法探索
15
作者 张贵平 黄伟芬 +7 位作者 吴大蔚 赵静 王焰磊 孙洪义 马广 田勇 赵鹏程 周晓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18,共8页
载人飞行中处置突发故障的能力是航天员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介绍了中国载人飞行空间站任务组合体应急与故障的分类,利用胜任力洋葱模型从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的内容、任务要求等方面对航天员具备的胜任能力由内到外分层剖析,得出组... 载人飞行中处置突发故障的能力是航天员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介绍了中国载人飞行空间站任务组合体应急与故障的分类,利用胜任力洋葱模型从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的内容、任务要求等方面对航天员具备的胜任能力由内到外分层剖析,得出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胜任能力各元素,根据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航天员应具备的能力特点构建了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能力的结构模型;对训练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从训练的途径和举措方面出发对需要关注的问题开展了研究。通过多次在轨飞行任务航天员应对各类故障的处置情况及失压失火在轨演练中航天员的表现,验证了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行 空间站 航天员 应急与故障处理能力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探地雷达体素化局部熵特征提取地下目标
16
作者 王文龙 胡庆武 +2 位作者 张菊 赵鹏程 艾明耀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0,共5页
针对目前三维探地雷达未充分挖掘三维空间信息,数据处理主要基于对二维切片图像进行分析解译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维探地雷达数据体素化后基于离散点云的局部熵提取地下目标的方法。首先,将获取的三维探地雷达数据体素化为离散三维点... 针对目前三维探地雷达未充分挖掘三维空间信息,数据处理主要基于对二维切片图像进行分析解译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维探地雷达数据体素化后基于离散点云的局部熵提取地下目标的方法。首先,将获取的三维探地雷达数据体素化为离散三维点云;然后,计算整个区域体素化后点云的局部熵,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对土壤背景和地下目标从多个尺寸进行区分;最后,以城市道路地下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地下目标的准确率高达84.2%,遗漏地下目标的漏测率低至9.8%。该方法准确有效,为三维探地雷达提取地下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探地雷达 地下目标提取 局部熵 体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极限学习机模型的反应堆中子通量与k_(eff)预测方法研究
17
作者 陈镜宇 刘喜洋 +2 位作者 赵鹏程 刘紫静 李卫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187,共10页
通过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人工智能能够解决预测反应堆k_(eff)和中子通量等问题。本研究选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反应堆作为研究对象,以稳态时的堆芯中子通量和k_(eff)为预测量,通过堆芯物理分析程... 通过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人工智能能够解决预测反应堆k_(eff)和中子通量等问题。本研究选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反应堆作为研究对象,以稳态时的堆芯中子通量和k_(eff)为预测量,通过堆芯物理分析程序ADPRES生成数据样本后,利用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构建中子通量和k_(eff)的基础神经网络模型,随后通过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评估特征值重要程度以建立各模型最佳输入特征子集,采用遍历方法确定隐藏层最佳神经元数目,最后使用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对其初始权值与阈值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显示:经降维优化处理后,神经网络的预测能力有较大提升,其中k_(eff)的预测精度提高了两个量级,中子通量的预测误差降低了87.24%,并且减少了模型训练时间。本文构建方法对快速评估堆芯物理特性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鲸鱼优化算法 中子通量 k_(eff) 参数预测方法 随机森林
原文传递
基于MBSE的铅冷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18
作者 唐锚 赵鹏程 +1 位作者 李文杰 王凯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6,共10页
针对传统的铅冷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中存在开发效率低、迭代周期长、模型二义性等前期需求问题,本研究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 Engineering,MBSE)方法应用于铅冷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需求中,结合设计流... 针对传统的铅冷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中存在开发效率低、迭代周期长、模型二义性等前期需求问题,本研究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 Engineering,MBSE)方法应用于铅冷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需求中,结合设计流程进行系统架构的初步设计,该系统架构由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和设计综合三部分组成。结果表明:需求分析阶段生成的需求图和用例图可捕获系统需求并确定系统顶层用例;功能分析阶段绘制的时序图、活动图和状态机图可形成系统功能模型并提供早期确认与验证;设计综合阶段建立的白盒模型最终实现系统架构的分析与设计。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系统架构可确保前后设计需求一致性,进一步降低设计风险并提高设计效率,可为数字化铅冷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与优化提供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铅冷快堆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设计需求 架构设计
原文传递
组合型缺陷管道凹陷形成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研究
19
作者 窦广超 张颖 +2 位作者 赵鹏程 潘传禹 王佳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77,共6页
为研究组合型缺陷管道的凹陷形成过程,设计完成全尺寸管道外载试验,结合有限元模拟仿真,对组合型缺陷的凹陷形成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靠近缺陷中心处的测点应变变化速率快且幅度大;等效塑性应变最大值位... 为研究组合型缺陷管道的凹陷形成过程,设计完成全尺寸管道外载试验,结合有限元模拟仿真,对组合型缺陷的凹陷形成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靠近缺陷中心处的测点应变变化速率快且幅度大;等效塑性应变最大值位于缺陷区域的轴向边缘处;不同凹陷深度下,管道残余应力状态不同,管壁弯曲发生变化;随着凹陷深度的增加,最大等效应力的位置逐渐偏离缺陷中心区域。研究结果可为组合缺陷管道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型缺陷 管道 应力应变 有限元模型 全尺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M-FastICA的点蚀声发射信号分离识别方法
20
作者 姚俊宇 张颖 +2 位作者 赵鹏程 王雪琴 钱一呈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7,共9页
金属点蚀是一种破坏性和隐患较大的设备损伤形式。点蚀会产生声发射信号。点蚀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声源类型会造成信号混叠,影响腐蚀进程的判断。针对点蚀信号混叠问题,提出一种模糊C均值聚类与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相结合的点蚀信号分离... 金属点蚀是一种破坏性和隐患较大的设备损伤形式。点蚀会产生声发射信号。点蚀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声源类型会造成信号混叠,影响腐蚀进程的判断。针对点蚀信号混叠问题,提出一种模糊C均值聚类与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相结合的点蚀信号分离识别方法。通过分析单、双点蚀声发射数据将点蚀分为钝化膜破裂阶段、点蚀诱导成核及发展阶段,由聚类确定信号类别并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分离混合信号,利用相关性函数验证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单点蚀过程存在3类原信号,双点蚀过程存在7类信号,其中包含单个信号与混合信号;单个信号与原信号相关性极高,达到0.8以上,混合信号的分离分量与原信号相关性达到0.6以上,分离效果较好。该方法可对点蚀混合信号进行有效分离和识别,为腐蚀进程判断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蚀混合信号 盲源分离 相关性系数 信号分离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