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硒酸钠对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及抗性的影响
1
作者 严翻翻 张永清 +3 位作者 张萌 合佳敏 陈薇薇 景茂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探究亚硒酸钠对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其在盐碱胁迫下最适的喷施浓度,选用藜麦“陇藜4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亚硒酸钠的不同浓度为变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5个Na_(2)SeO_(3)浓度梯度及对照... 为探究亚硒酸钠对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其在盐碱胁迫下最适的喷施浓度,选用藜麦“陇藜4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亚硒酸钠的不同浓度为变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5个Na_(2)SeO_(3)浓度梯度及对照组,研究不同盐碱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藜麦的株高、茎粗、鲜质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盐碱胁迫使藜麦的形态构建、生理特性均受到一定程度损害,甚至影响藜麦的生长发育。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缓减盐碱胁迫对藜麦的损伤程度,显著增加藜麦的株高、茎粗、鲜质量,提高藜麦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缓减盐碱胁迫对藜麦膜细胞的损伤,提高藜麦的根系活力,促进藜麦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对土壤养分及水分的吸收,最终提高藜麦对盐碱胁迫的抗性。综合隶属函数值结果表明,亚硒酸钠浓度在15 mg/kg时最有利于缓解藜麦受到的盐碱胁迫。综上可知,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及生理特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浓度为15 mg/kg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盐碱胁迫 亚硒酸钠 生理特性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添加和热处理对异质结构高碳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赵伟男 卢超 +3 位作者 王浩云 曹建春 张永青 周晓龙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1,共9页
针对Fe-0.86%C-0.04%Nb(质量分数)高碳钢进行1150℃淬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处理,通过OM、SEM、EPMA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试样由表及里的组织进行表征,利用维氏硬度计和纳米压痕仪分别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硬度测试,并与相同C含量的高碳钢进行对比... 针对Fe-0.86%C-0.04%Nb(质量分数)高碳钢进行1150℃淬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处理,通过OM、SEM、EPMA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试样由表及里的组织进行表征,利用维氏硬度计和纳米压痕仪分别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硬度测试,并与相同C含量的高碳钢进行对比,研究了Nb对高碳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碳钢中加入Nb能减缓淬火加热过程中试样表层C的散逸,同时改变心部C的分布,使表层组织为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心部组织由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及少量马氏体构成,由表及里获得异质结构;在回火过程中,Nb促进了细小粒状碳化物的析出。在300℃回火后,含Nb高碳钢试样表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心部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少量回火马氏体,维氏硬度分别为506 HV0.2和240 HV0.2,表层马氏体和心部珠光体的纳米压痕硬度分别为4.20 GPa和2.42 GPa,表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心部韧性较强,表现出表硬里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微合金化 异质结构 高碳钢 淬火+回火 表硬里韧
原文传递
不锈钢材料及焊缝的涡流阵列检测效果分析
3
作者 孙圣辉 张永青 胡文杰 《无损检测》 2025年第2期41-51,共11页
采用涡流阵列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焊缝不同部位的不同类型人工缺陷进行了检测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该技术在现有设备系统配置和检测对象条件下的检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涡流阵列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出基材上埋藏深度... 采用涡流阵列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焊缝不同部位的不同类型人工缺陷进行了检测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该技术在现有设备系统配置和检测对象条件下的检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涡流阵列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出基材上埋藏深度达3 mm和焊缝区域埋藏深度达1 mm的近表面缺陷,以及深度超过0.5 mm的表面开口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阵列 不锈钢 材料 焊缝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薇薇 张萌 +4 位作者 张永清 冯鹏睿 赵玉莹 高艳梅 王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4-901,共8页
为了探究小麦幼苗生长潜力及其对营养胁迫的适应能力,通过沙培试验,设置了正常生长植株和种子营养物质缺失(仅去除胚乳、仅去除根系、胚乳和根系均去除)处理,考察了小麦苗期叶龄、生长速率、株高、根系、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干... 为了探究小麦幼苗生长潜力及其对营养胁迫的适应能力,通过沙培试验,设置了正常生长植株和种子营养物质缺失(仅去除胚乳、仅去除根系、胚乳和根系均去除)处理,考察了小麦苗期叶龄、生长速率、株高、根系、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萌发36 h的小麦幼苗在营养缺失处理下均已具备独自存活能力。与未去除胚乳(正常植株和仅去除根系)的小麦幼苗相比,去除胚乳(仅去除胚乳以及胚乳和根系均去除)的小麦幼苗发育缓慢,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达到与正常小麦相同的生长阶段,且在两叶一心时生长速率、株高、根长、SPAD、总叶面积和干重显著下降,长势明显较弱,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与正常生长植株相比,仅去除根系的小麦幼苗能够快速适应营养胁迫,在两叶一心时生长速率、株高、根长和干重与正常植株基本一致,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由此可见,苗期小麦种子营养物质缺失条件下幼苗生长迟缓,适应能力弱,影响小麦后期的生长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营养胁迫 胚乳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中国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分析
5
作者 高艳梅 景茂雅 +3 位作者 陈薇薇 张萌 张永清 王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2-1160,共9页
高产优质是中国小麦生产发展方向,及时总结中国小麦育种进展对明确小麦产量和品质能否协同提高至关重要,也可为未来小麦育种提供借鉴。本研究对1999-2020年中国审定的646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1999-2020年... 高产优质是中国小麦生产发展方向,及时总结中国小麦育种进展对明确小麦产量和品质能否协同提高至关重要,也可为未来小麦育种提供借鉴。本研究对1999-2020年中国审定的646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1999-2020年,中国春麦区、黄淮冬麦区和长江冬麦区的小麦产量显著上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8%、 1.13%和1.49%;而北部冬麦区小麦产量变化不明显。各区域平均产量以黄淮冬麦区最高(7 606 kg·hm^(-2)),春麦区最低(4 669 kg·hm^(-2))。中国春麦区和长江冬麦区小麦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增加,而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春麦区显著降低,且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区域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且与产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各区域湿面筋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产量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改良 产量 品质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药学研究生课程改革及效果评价——以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为例
6
作者 邓志鹏 张喆 +3 位作者 张永清 容蓉 周洪雷 李伟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依然是当今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为提高药学研究生提出新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以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进行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并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生进...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依然是当今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为提高药学研究生提出新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以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进行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并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生进行课后反馈评价去指导改革方向。通过运用一系列教学措施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促进师生交流和学生-学生间交流、能够培养药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 专题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样表现的生物素酶缺乏症1例
7
作者 刘玲文 魏红芳 +4 位作者 吕海燕 张永琴 代彩娟 张亚琼 陈永前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46-149,154,共5页
生物素酶缺乏症(BT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编码生物素酶的生物素酶基因突变,引起生物素酶活性完全或部分缺乏,导致生物素减少,使依赖生物素的多种羧化酶的活性下降,致线粒体能量合成障碍,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有机酸尿症及一... 生物素酶缺乏症(BT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编码生物素酶的生物素酶基因突变,引起生物素酶活性完全或部分缺乏,导致生物素减少,使依赖生物素的多种羧化酶的活性下降,致线粒体能量合成障碍,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有机酸尿症及一系列神经与皮肤系统损害等表现,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个体差异很大,易造成漏诊治、误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神经科收治1例11岁男性患儿,主要表现为双上肢无力及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视力下降,初步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予以免疫治疗,疗效欠佳,经血、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生物素酶缺乏症,补充生物素酶后患儿症状缓解。生物素酶缺乏症常导致严重神经系统损害,补充生物素治疗能起到良好疗效,因此进行该病早期筛查及早期诊断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酶缺乏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遗传代谢病筛查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复垦区博落回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对氮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嘉丽 郝嘉湉 +1 位作者 张永清 马星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9-1047,共9页
为探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在不同施氮梯度下各生育期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kg·hm^(−2))、N_(1)(75 kg·hm^(−2))、N_(2)(150 kg·hm^(−2))、N_(3)(225 kg·hm^(−2))、N_(4)(... 为探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在不同施氮梯度下各生育期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kg·hm^(−2))、N_(1)(75 kg·hm^(−2))、N_(2)(150 kg·hm^(−2))、N_(3)(225 kg·hm^(−2))、N_(4)(300 kg·hm^(−2)),从2020年起开展为期两年的连续施氮试验,揭示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生长适应特征。结果表明:1)N_(3)、N_(4)各时期博落回的冠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N_(1)和N_(2)(P<0.05)。2)博落回的根冠比在不同年份有差异,第1年所有处理的根冠比在6月最低,分别为0.04、0.12、0.09、0.15和0.16,第2年在8月最低,分别为0.20、0.18、0.08、0.06和0.10;2021年6月和8月,CK的根冠比都高于其他处理。3)2020年10月N_(3)的茎叶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处理的茎叶比各月份间差异不大;2021年各处理间茎叶比随恢复时间逐渐增加,在11月达到最大,分别为2.82、1.19、1.23、1.89和2.05。综上所述,建议对煤矿复垦区博落回施加225~300 kg·hm^(−2)的氮,以此来促进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快速定植,本研究可以为缺氮土壤中博落回的生长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博落回 根系 根冠比 茎叶比 生物量 先锋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研究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
9
作者 陈薇薇 冯鹏睿 +4 位作者 张永清 合佳敏 高雪梅 张翊萌 申岳鑫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2期8-16,共9页
通过分析2011-2022年间发表的关于藜麦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总结藜麦的研究态势和发展趋势。利用VOSviewer软件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层面上对藜麦的研究涵盖了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加工利用... 通过分析2011-2022年间发表的关于藜麦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总结藜麦的研究态势和发展趋势。利用VOSviewer软件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层面上对藜麦的研究涵盖了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加工利用、营养与功能、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领域,研究显示藜麦具有极高的遗传多样性,为遗传改良和品种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微观层面揭示了诸如营养成分、抗氧化剂、多肽等关键词的重要性。这些关键词不仅指向藜麦的营养价值,也暗示其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潜力。未来应加大对藜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工作,推进遗传育种技术的创新,优化栽培和加工方法,并深化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偏好的研究。同时,加强遗传学、农业科学、食品科技等学科之间及行业之间的合作并增加科研投入,以实现藜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在全球食品产业中的创新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VOSviewer 种质资源 遗传育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永青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93,共3页
语文课程作为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思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深远意义。针对初中语文教... 语文课程作为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思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深远意义。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指出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通过情境教学、知人论世、群文阅读、以身作则等方式实施德育渗透,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德育渗透 教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叉故障树的某船用特种设备故障诊断
11
作者 张永庆 陆银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00-504,510,共6页
旨在解决某船用特种设备在补给物资转运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进行诊断并给出相应故障解决方案的问题。结合设备结构组成及运行工况特点,利用故障树模型,从设备故障实例出发,将设备各个故障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故障树的形式表达出来,将构... 旨在解决某船用特种设备在补给物资转运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进行诊断并给出相应故障解决方案的问题。结合设备结构组成及运行工况特点,利用故障树模型,从设备故障实例出发,将设备各个故障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故障树的形式表达出来,将构建的故障树模型转化为二叉故障树模型,建立基于二叉故障树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系统进行设备的故障诊断。结果表明该专家系统知识库内的知识存储结构形式简单,推理机逻辑清晰,专家系统容易实现和操作,且可维护性也较好,能够对某船用特种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将基于二叉树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应用于某船用特种设备的故障诊断,可快速查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障原因并进行故障的快速解决,有效提高了设备的故障诊断效率,并对补给物资的转运过程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 特种设备 故障诊断 二叉故障树 专家系统
原文传递
Nb含量对X70钢级直缝埋弧焊管组织及强韧性的影响
12
作者 何小东 张永青 +2 位作者 HAN David 陈越峰 杨耀彬 《钢管》 CAS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检测了Nb含量为0.046%和0.075%的X70直缝埋弧焊管的强韧性,分析了管体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升高,管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组织由PF+B_(粒)转变为以B_(粒)为主;管体横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均为典型的“拱顶”型,拉伸性能均满... 检测了Nb含量为0.046%和0.075%的X70直缝埋弧焊管的强韧性,分析了管体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升高,管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组织由PF+B_(粒)转变为以B_(粒)为主;管体横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均为典型的“拱顶”型,拉伸性能均满足要求,但含量为0.075%Nb的管体的横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高;Nb含量相同时,C含量越高,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越高;含量为0.075%Nb的钢管具有更好的低温冲击韧性,但含量为0.046%Nb的钢管的韧-脆转变曲线具有更高的上平台能。Nb含量较高、C含量较低的钢管的热影响区也具有更好的低温韧性。探讨了C、Nb元素的含量及组织类型、析出相和位错密度对X70管线钢强韧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缝埋弧焊管 管线钢 X70 铌含量 微观组织 强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中重度失能患者的照护者第三方残疾质性研究
13
作者 李娜 张永庆 +4 位作者 高伊丽 秦佳文 廖阳 荣晓珊 俞海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8期187-192,共6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中重度失能患者的照护者第三方残疾现况,为制订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框架设置访谈提纲,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24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脑卒中后中重度失能患者的照护...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中重度失能患者的照护者第三方残疾现况,为制订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框架设置访谈提纲,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24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脑卒中后中重度失能患者的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形成主题。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照护者身心健康受损、照护者自身和家庭生活受影响、照护者支持系统缺乏、照护者无力应对照顾压力。结论支持系统缺乏导致照护者生活质量下降是照护者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各界需设法帮助其脱离照护困境,促进社会稳定和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脑卒中 失能 第三方残疾 照护者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方式总运动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14
作者 张永庆 鲍文迪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91-98,共8页
从唯物史观高度看,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力量。从生产方式总运动视域考察新质生产力发展,揭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总过程十分必要。生产方式总运动视域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认识包括:新质生产力... 从唯物史观高度看,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力量。从生产方式总运动视域考察新质生产力发展,揭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总过程十分必要。生产方式总运动视域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认识包括:新质生产力是历史发展中先进的、全面发展的生产力,具有多样性;跨越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实现方式;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自觉处理一系列特殊性矛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借助一定的世界交往条件实现的。以社会关系的再生产逻辑来呈现新质生产力社会运动过程,有利于深入地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完整内涵、实现方式、特殊性矛盾以及世界交往条件下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方式总运动 跨越式发展 特殊性矛盾 世界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K-Means-LSTM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研究
15
作者 章家栋 张永庆 +2 位作者 陈修鹏 单偶双 张巍巍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4年第6期56-63,共8页
为进一步提升预测效果,从权重和聚类的维度考虑,提出了一种AHP-K-Means-LSTM组合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计算出影响负荷预测的因素权重,结合改进K-Means(K均值)聚类算法选取样本... 为进一步提升预测效果,从权重和聚类的维度考虑,提出了一种AHP-K-Means-LSTM组合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计算出影响负荷预测的因素权重,结合改进K-Means(K均值)聚类算法选取样本中效果最好的一组聚类结果,然后,将该样本代入到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将输出结果与真实负荷进行对比分析。以辽宁省沈阳地区2022年电力负荷数据集为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季节的工作日和节假日中的负荷预测精度较其他预测方法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大数据分析 层次分析法 K-MEANS聚类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郑毅 曹春丽 +5 位作者 陈刚 李思明 张永庆 叶茂林 邓亮 陆晓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190-1194,共5页
下腔静脉滤器(IVCF)是阻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展为肺动脉栓塞(PE)进一步加重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肢DVT和PE诊断率不断上升,IVCF使用数量逐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也呈增长趋势。IVCF并发症包括滤器移位、穿透、... 下腔静脉滤器(IVCF)是阻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展为肺动脉栓塞(PE)进一步加重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肢DVT和PE诊断率不断上升,IVCF使用数量逐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也呈增长趋势。IVCF并发症包括滤器移位、穿透、折断、血栓形成、下腔静脉血栓栓塞、滤器回收失败等,但其相关危险因素报道较少。因此,明确IVCF并发症危险因素对滤器使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在降低手术风险同时还可规避疾病后遗症发生。本文对IVCF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储集空间类型与富集模式 被引量:82
17
作者 柳波 孙嘉慧 +5 位作者 张永清 贺君玲 付晓飞 杨亮 邢济麟 赵小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1-535,共15页
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基于岩石矿物、岩心薄片、测试分析、测井数据及钻井地质等多种资料分析,对大型坳陷陆源碎屑湖盆细粒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储集物性和页岩油富集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 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基于岩石矿物、岩心薄片、测试分析、测井数据及钻井地质等多种资料分析,对大型坳陷陆源碎屑湖盆细粒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储集物性和页岩油富集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深湖—深湖区高有机质丰度薄片状页岩相相较于中有机质丰度块状泥岩相具有更好的生烃潜力,发育的页理缝在超压背景下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三角洲外前缘周期性变迁的沉积背景和发育的底流搬运沉积形成了纹层状页岩相发育区,中有机质丰度纹层状页岩相相较于低有机质丰度纹层状页岩相具有相对较好的生烃潜力,生成的石油微运移至砂质纹层富集。其中,具有超低渗透块状泥岩相作为顶底板封隔层、保存条件好、压力系数高、高有机质丰度薄片状页岩相发育的特定相序和区带是“页理型”页岩油富集的条件;处于生油窗并具有微距排烃条件、中有机质丰度纹层状页岩相发育的特定相序和区带是“纹层型”页岩油富集的条件,且具有致密油-“纹层型”页岩油连片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纹层缝 层理缝 白垩系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长岭凹陷 页岩油 有机质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综合地质建模技术 被引量:16
18
作者 龙胜祥 张永庆 +3 位作者 李菊红 孙志宇 商晓飞 戴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5,共9页
目前,页岩气藏地质建模采用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方式主要源于常规油气藏,对页岩气藏并不适用,而可资借鉴的国内外相关成果则鲜见。为此,首先针对页岩气藏的特殊性,确定相配套的地质建模技术流程;再结合测录井资料解释、地震叠前叠后资料解... 目前,页岩气藏地质建模采用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方式主要源于常规油气藏,对页岩气藏并不适用,而可资借鉴的国内外相关成果则鲜见。为此,首先针对页岩气藏的特殊性,确定相配套的地质建模技术流程;再结合测录井资料解释、地震叠前叠后资料解释及采样地质实验分析等结果,建立工区构造和页岩小层发育模型;并在此格架体模型下应用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建立了页岩气储层厚度、孔隙度、含气饱和度、总有机碳含量、硅质含量、脆性指数等属性模型;综合应用地震AFE属性、构造曲率、应变体积膨胀资料,结合地质认识与钻井显示,采用目标建模方法,建立天然裂缝DFN模型;在人工压裂缝展布模式判断及参数拟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工压裂缝模型;最后,采取逐级叠加的方法,建立了页岩气藏综合地质模型并进行气井的生产史拟合与动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常规油气藏相比,页岩气藏地质建模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小层划分与对比困难、基质参数多且存在着相互约束关系、天然裂缝成因和尺度多样以及天然裂缝干扰和影响下人工压裂缝分布复杂;②天然裂缝模型实现了对裂缝系统几何形态和分布的有效细致描述,人工压裂缝模型能较好地体现人工裂缝分布状况及压裂改造体积,通过逐级融合叠加页岩气藏构造和小层发育模型、多种基质属性参数模型、多尺度天然裂缝模型及其约束下的人工压裂缝模型,可以完成页岩气藏综合地质模型的建立;③气井生产史拟合结果显示,在井底压力误差小于3.3%的情况下,所建立的页岩气藏综合地质模型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综合地质模型 建模技术 框架模型 基质属性模型 天然裂缝模型 人工压裂缝模型 逐级融合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慈巴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和平 郑维列 +2 位作者 张永青 石玉龙 东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121,129,共9页
【目的】对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及其生活型进行初步调查,为后期慈巴沟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7月,从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口开始至核心区,每隔2km设置1个10m×10m的样地进行调查,共20... 【目的】对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及其生活型进行初步调查,为后期慈巴沟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7月,从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口开始至核心区,每隔2km设置1个10m×10m的样地进行调查,共20个样地,每个样地又设置16个小样方,合计320个小样方,调查样方中所有苔藓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和生长基质,并采集样地内所有苔藓植物带回实验室鉴定到种。【结果】在研究区共采集984份标本,经鉴定该区有苔藓植物29科85属166种。优势科以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和丛藓科(Pottiaceae)种类最为丰富,分别占慈巴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5.06%,9.03%和8.43%。优势属分别是青藓属(Brachythecium)、匐灯藓属(Plagiomnium)和棉藓属(Plagiothecium),这3个优势属合计包括26个种,占慈巴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5.66%。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的生活型以丛集型和平铺型为主,生长基质以土生和土石混生居多。【结论】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苔藓植物种类丰富,这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生活型 生长基质 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改良剂对晋南盐碱地土壤性质及藜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庞春花 杨洋 +1 位作者 张永清 侯钰晨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85-1193,共9页
为明确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藜麦为材料,设置常规施肥(氮肥0.2g/kg+磷肥0.2 g/kg+钾肥0.1g/kg,G)、常规施肥+聚丙烯酰胺(PAM)[0.25(GP1)、0.50(GP2)、0.75(GP3)g/kg]和常规施肥+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2(GX1)、4(GX2)、6(GX3)mL... 为明确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藜麦为材料,设置常规施肥(氮肥0.2g/kg+磷肥0.2 g/kg+钾肥0.1g/kg,G)、常规施肥+聚丙烯酰胺(PAM)[0.25(GP1)、0.50(GP2)、0.75(GP3)g/kg]和常规施肥+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2(GX1)、4(GX2)、6(GX3)mL/kg],以不施磷肥+不施改良剂为对照(CK),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两种改良剂在藜麦种植前后对土壤性质及藜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能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含水率,并降低土壤全盐量、钠吸附比和土壤pH,在GX2和GP2处理下改良效果显著,与G处理相比≥0.25mm水稳性团聚体百分数分别显著提升45.8%、50.7%,土壤脱盐率和土壤含水率分别提升43.2%、40.0%和41.8%、30.0%,土壤钠吸附比分别显著降低39.3%、28.7%,土壤pH显著降低,较播种前分别降低0.36、0.31。施用改良剂能显著提升藜麦的籽粒产量,在GX2和GP2处理下达到峰值,与G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升81.6%、78.5%;藜麦地上部吸磷量显著提升,分别升高36.2%、34.5%。说明两种改良剂均能改善土壤性质,提升藜麦吸磷量和产量,PAM最适用量为0.50g/kg,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最适用量为4mL/kg。综合因素考虑在作用效果方面,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经济效益方面,PAM优于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盐碱地改良 藜麦 产量 吸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