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及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朱来敏 张亚莹 +4 位作者 史志涛 孙处然 孙占国 陈月芹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03-107,115,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及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soft tissue tumors,STT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四肢STTs患者74例,其中良性46例(良性组)、恶性28例(恶性组),均行常规MRI、DWI、IVIM及DKI扫描,分析两组常规MRI检查... 目的 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及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soft tissue tumors,STT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四肢STTs患者74例,其中良性46例(良性组)、恶性28例(恶性组),均行常规MRI、DWI、IVIM及DKI扫描,分析两组常规MRI检查征象及诸参数差异,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扩散峰度值(MK)和平均扩散率(MD);运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肿瘤边界多不清且呈浸润性生长,以团块状为主,瘤周水肿、筋膜尾征多见,50.0%瘤内可见分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ADC、D和MD值小于良性组,而MK值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和f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D、MD、MK值在鉴别四肢STTs良恶性方面均具有一定诊断效能:AUC≥0.688,敏感度≥63.0%,特异度≥67.9%,准确度≥64.9%,其中MD值的诊断效能、特异度最高。ADC+D+MD+MK联合后,AUC为0.887,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参数(Z=1.978~3.101;P<0.05),敏感度为76.1%,特异度为92.9%,准确度78.4%。结论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及MRI对四肢STTs良恶性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2~5 cm胃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徐景景 于昊 +4 位作者 朱来敏 赵鲁平 王芳芳 孙占国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79-83,104,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2~5cm胃间质瘤(GST)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cm G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肿瘤倾向良性生物学行为组(116例)和倾向恶性生物学行为组(49例),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2~5cm胃间质瘤(GST)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cm G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肿瘤倾向良性生物学行为组(116例)和倾向恶性生物学行为组(49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CT特征的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对肿瘤危险度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GST的最大径、最小径、生长方式、形态、溃疡、囊变或坏死、肿瘤血管、肿瘤周围淋巴结、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方面在危险度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肿瘤最大径、最小径、肿瘤血管与病理危险度分级呈中度正相关,肿瘤最大径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94,特异度、准确度最高,分别为87.8%、87.3%。经Logistic回归分析,GST最大径线(OR=7.560,P<0.001)、生长方式(OR=2.747,P=0.002)、肿瘤血管(OR=5.817,P=0.001)为鉴别GST不同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将肿瘤最大径、生长方式、肿瘤血管联合,AUC为0.936,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方法(Z=2.016~5.770,P=0.001~0.044);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1.8%,准确度为89.6%,均高于单一方法。结论多层螺旋CT对2~5cm GST危险度的分级有重要诊断价值,联合肿瘤最大径、生长方式、肿瘤血管可以更好的评估肿瘤危险度分级,对患者术前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和对比增强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对乳腺 BI-RADS 4类病变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周哲 寻静 +4 位作者 于昊 孙占国 陈月芹 朱来敏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57例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IVIM、DKI检查。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57例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IVIM、DKI检查。对比两组间IVIM及DKI定量参数的差异性。将157例患者分为ALN转移组71例和无转移组86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的差异性分析采用Delong检验。结果乳腺癌ALN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病灶边缘、真性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扩散峰度(MK)值、平均扩散率(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值(OR=0.001,P<0.001)、D*值(OR=1.108,P=0.001)、f值(OR=1.326,P<0.001)、MD值(OR=0.001,P<0.001)及MK值(OR=588.98,P<0.001)是预测LA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D值的诊断效能最大,当D≤0.74×10^(-3)mm^(2)/s时AUC为0.886。IVIM联合DKI对预测乳腺癌ALN转移的效能最大,AUC为0.982,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14%、87.32%、84.51%。结论IVIM和DKI定量参数可用于预测乳腺癌ALN转移,其中D值诊断效能最高。IVIM联合DKI在乳腺癌ALN性质的鉴别能力优于单独应用IVIM或D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党燕 韦艳艳 +3 位作者 朱来敏 邵凯 胡喜斌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65例乳腺癌患者,77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ALN),88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65例乳腺癌患者,77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ALN),88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乳腺病灶均行DCE-MRI及IVIM、DKI检查。分析临床资料、常规MRI征象和两组间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及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DCE-MRI和IVIM、DKI诸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ALN转移组边缘多较无转移组模糊(P=0.032);ALN转移组瘤内强化多不均匀,环形强化占比较大(P=0.012)。ALN转移组患者D、MD值低于无ALN转移组(P<0.01),且呈低度负相关(r=-0.441,r=-0.259);ALN转移组K^(trans)、Kep、D*及MK值高于无ALN转移组(P<0.01),其中K^(trans)值与ALN转移呈中度正相关(r=0.621),Kep、D*及MK值与ALN转移呈低度正相关(r=0.337;r=0.255,r=0.398)。DCE-MRI模型的K^(trans)值的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诊断效能高于其他定量参数(Z=2.275~4.028,P<0.05)。DCE-MRI模型为K^(trans)+Kep,AUC为0.868;IVIM模型为D+D*,AUC为0.781;DKI模型为MD+MK,AUC为0.730,其中DCE-MRI模型(AUC=0.868)的诊断效能高于IVIM(AUC=0.781)及DKI(AUC=0.730)模型,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1,P=0.046;Z=3.156,P=0.002)。而将DCE-MRI、IVIM、DKI模型联合,AUC为0.913,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模型(Z=2.483~4.838,P<0.05),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1.8%,准确率86.1%,亦高于单一模型。结论DCE-MRI和IVIM、DKI模型可用于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DCE-MRI模型及其K^(trans)值诊断效能较高,且将DCE-MRI联合IVIM、DKI模型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鉴别能力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陈静 李冲冲 +1 位作者 朱来敏 周哲(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甲状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早期发现及精准诊断对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和改善病人预后至关重要。随着甲状腺专用MR线圈及基于并行发射平台选择性激发成像技术(ZOOMit)等的开发,使得诸如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MRI、体素内不相干运... 甲状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早期发现及精准诊断对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和改善病人预后至关重要。随着甲状腺专用MR线圈及基于并行发射平台选择性激发成像技术(ZOOMit)等的开发,使得诸如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以及磁共振波谱成像等被逐渐应用于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淋巴结转移评估、周围组织侵袭性预测及偶发瘤的检测中,为临床诊治甲状腺肿瘤提供了重要影像参考。就各种功能MRI技术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侵袭性 偶发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组学在甲状腺结节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亚莹 单广震 +1 位作者 朱来敏 周哲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7期75-80,共6页
对于甲状腺结节,传统影像学诊断通常基于医生肉眼观察影像图像,结果判读受观察者主观影响,且无法识别图像中隐藏的深层信息。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无创技术,通过高通量的特征提取算法将普通影像图像转变为定量数据特征,从而反映病变潜... 对于甲状腺结节,传统影像学诊断通常基于医生肉眼观察影像图像,结果判读受观察者主观影响,且无法识别图像中隐藏的深层信息。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无创技术,通过高通量的特征提取算法将普通影像图像转变为定量数据特征,从而反映病变潜在的生理及病理学特征。人工智能(AI)的加入,使影像组学成为临床应用研究的热点,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可为甲状腺结节术前决策提供重要信息。该文综述了超声、CT、MRI以及PET/CT多领域影像组学结合AI技术在甲状腺结节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甲状腺结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地区金矿类型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38
7
作者 刘家军 刘冲昊 +6 位作者 王建平 朱赖民 张静 翟德高 王银宏 柳振江 张方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共16页
西秦岭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之一,除产出少数夕卡岩型金矿床外,几乎所有的其他金矿床都可归并为造山型、卡林型和类卡林型3种类型。研究表明,西秦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而金矿成矿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它们... 西秦岭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之一,除产出少数夕卡岩型金矿床外,几乎所有的其他金矿床都可归并为造山型、卡林型和类卡林型3种类型。研究表明,西秦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而金矿成矿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它们都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导致的秦岭造山作用的产物。西秦岭地区造山型金矿床主要赋存在泥盆系和石炭系一套复杂的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的绿片岩相岩中,主要受北西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Au-Ag。矿石中含有大量显微自然金、银金矿,明金可见。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由造山作用引起的强烈构造运动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虽然一些造山型金矿床与中酸性岩体相邻,但矿化与岩浆活动不具直接的成因关系。西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轻微变质的寒武系至三叠系沉积岩中,明显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金矿床中的金以超显微金和存在于含砷黄铁矿与毒砂晶格中的固溶体金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Au-As-Hg-Sb-Ba。成矿流体由早期形成的地层水被后期大气降水补给活化形成,也有部分岩浆水或变质水的加入。在伸展背景下大气降水通过循环演化形成了较浅层次的流体系统,导致Au等成矿元素发生沉淀而形成浸染状矿石。西秦岭地区类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浅变质沉积岩建造中,受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并形成于花岗岩岩体附近。与造山型、卡林型金矿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与同时期的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矿石中存在显微自然金,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砷黄铁矿和碲化物。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水与变质水、建造水的混合流体。与造山型金矿床类似,流体不混溶导致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金矿类型 成矿特征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园子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与成矿潜力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朱赖民 郑俊 +5 位作者 熊潇 姜航 刘凯 丁乐乐 郭延辉 李声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9-205,共17页
柞水-山阳矿集区是南秦岭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地区,广泛出露园子街等浅成-超浅成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及与之有关的夕卡岩-斑岩型矿床(化)。对该矿集区内的园子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微量元... 柞水-山阳矿集区是南秦岭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地区,广泛出露园子街等浅成-超浅成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及与之有关的夕卡岩-斑岩型矿床(化)。对该矿集区内的园子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利用锆石微量元素组成计算了岩浆结晶温度及氧逸度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园子街岩体的成因、成岩地质背景及成矿潜力。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微量元素测定表明,花岗闪长玢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41.7±1.7)Ma,锆石稀土元素普遍显示显著的正Ce异常和弱的负Eu异常,暗示了锆石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下形成。锆石εHf(t)值为-1.58^+2.18,表明园子街岩体的岩浆源区可能为地壳熔融岩浆与地幔重熔岩浆的混合,并且具有较高的混合均一化程度。锆石Ti温度计计算的园子街岩浆结晶温度为598~841℃(平均656℃),岩浆氧逸度lgf(O2)平均为-18.0,ΔFMQ集中于0~5,与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小河口夕卡岩型工业铜矿床相似。园子街岩体显著富集成矿元素Cu(170~5939μg/g,平均1 300μg/g),明显高于南秦岭花岗岩(11μg/g)和世界花岗岩(20μg/g)平均值;全岩RbY+Nb、Nb-Y以及锆石Yb-U、Hf-U/Yb、U/Yb-Y判别图解显示,园子街岩体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环境。总之,园子街矿化点在成岩成矿大地构造环境、矿化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类型和岩浆氧逸度条件等方面均与国内外及矿集区内小河口夕卡岩型铜矿床相似,暗示该岩体具有形成夕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潜力。园子街岩体与秦岭造山带燕山期岩体形成于同一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即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交造山带应力状态由挤压转向伸展,引发强烈壳-幔相互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并随之形成了含矿岩体及其夕卡岩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锆石微量元素 锆石Lu-Hf同位素 园子街岩体 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小河口矽卡岩型铜矿床矿物化学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熊潇 朱赖民 +5 位作者 张国伟 杨文强 郑俊 姜航 刘凯 郭延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97-2614,共18页
秦岭造山带燕山期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因过去发现的数量有限,限制了对区内铜矿床成矿机制的深入研究。小河口铜矿床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玢岩与泥盆系桐峪寺组地层接触处的矽卡岩带内... 秦岭造山带燕山期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因过去发现的数量有限,限制了对区内铜矿床成矿机制的深入研究。小河口铜矿床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玢岩与泥盆系桐峪寺组地层接触处的矽卡岩带内。成矿作用划分为4个阶段:Ⅰ干矽卡岩阶段、Ⅱ湿矽卡岩-氧化物阶段、Ⅲ石英-硫化物阶段和Ⅳ碳酸盐-石英阶段。本文在对该矿床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和辉石)和金属矿物(磁铁矿和硫化物)详细的岩(矿)相学观察基础上,针对这些矿物进行系统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来示踪矽卡岩的成因和形成环境,讨论成矿元素的沉淀富集过程。研究表明,小河口铜矿床为典型的接触交代成因钙质矽卡岩型矿床。干矽卡岩矿化阶段从早到晚依次形成钙铝榴石(Adr24-31Gr68-74)、钙铝榴石组分-钙铁榴石组分交替系列(Adr26-68Gr31-72)和透辉石(Di73-91Hd8-24)-纯钙铁榴石(Adr68-100Gr0-30)。伴随着岩浆结晶分异,初始岩浆-热液流体与灰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首先形成无环带钙铝榴石(Grt-a)矽卡岩,此时成岩环境为低氧逸度、酸性还原环境,不利于矽卡岩铁、铜矿化的形成;成矿流体不断从岩浆中出溶并发生多次沸腾,引起残留热液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周期性变化,成矿热液由酸性逐渐向弱碱性演化,进而导致Fe3+和Al3+活度的变化,在振荡的物理化学环境中形成了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组分交替生长的宽环带石榴子石(Grt-c)矽卡岩;随着岩浆演化和流体作用的扩大,成矿体系处于较稳定的碱性和高氧逸度环境,Fe和Al的过饱和程度此消彼长,形成了透辉石-密集振荡环带钙铁榴石(Grt-b和Grt-d)矽卡岩。成矿流体演化进入湿矽卡岩-氧化物阶段后,富含挥发分的热液活动起主导作用,沸腾作用将H+和CO2分离进入气相,导致流体体系碱性和氧逸度程度进一步升高,进而形成磁铁矿和镜铁矿大量沉淀富集。石英-硫化物阶段,随着温度和氧逸度骤减导致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发生沉淀,并以石英-硫化物脉的形式充填于构造裂隙或矽卡岩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口矽卡岩型铜矿床 石榴子石 辉石 金属矿物 物理化学条件 成矿流体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MR模型对乳腺癌基因分型及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寻静 王唯伟 +4 位作者 朱来敏 于昊 周哲 陈月芹 孙占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923-192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多功能MR模型对乳腺癌基因分型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1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临床、影像资料,均行扩散加权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扫描,分析其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多功能MR模型对乳腺癌基因分型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1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临床、影像资料,均行扩散加权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扫描,分析其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ADC_(slow))、灌注相关扩散系数(ADC fast)和灌注分数(f)及平均扩散率(MD)及平均峰度值(MK);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对Nottingham指数的诊断效能。结果ER及PR阳性组的的MK值高于阴性组,且ER与MK呈轻度正相关;Her-2阴性组的ADC、ADC_(slow)高于阳性组,且呈极弱负相关;Ki-67与ADC、ADC_(slow)呈轻度负相关,与f值呈极弱正相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组ADC、ADC_(slow)较小,呈轻度负相关,与MK呈极弱正相关;ADC、ADC_(slow)及MD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而MK值与病理分级呈轻度负相关;ADC_(slow)值与TNM分期呈轻度负相关;Nottingham指数与ADC_(slow)值呈轻度正相关,与MK值与呈极弱正相关。Luminal A型的ADC、MD高于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三阴性型(P<0.05);Luminal A型的f值小于Luminal B型、三阴性型(P<0.05);Luminal A型的MK值小于HER-2阳性型、三阴性型,Luminal B型的MK值小于三阴性型(P<0.05)。四组ADC_(slow)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_(fast)在四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_(slow)(OR=0.092,P=0.001)、MD(OR=17.087,P=0.006)为鉴别预后良好组(NPI评分<3.4)、预后不良组(NPI评分≥3.4)的独立影响因素。当ADC_(slow)≤0.70×10^(-3) mm^(2)/s、MK≥0.68时,对于Nottingham指数预后不良组诊断效能最佳,ADC_(slow)联合MK后的诊断效能高于ADC_(slow)(Z=2.317,P=0.021)、MK(Z=2.621,P=0.009)。结论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DWI、IVIM-DWI及DKI联合运用对乳腺癌基因分型及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分别联合CA125、HE4和AFP用于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洁 王彦辉 +2 位作者 史志涛 朱来敏 姜鑫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螺旋CT分别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附睾蛋白4(HE4)、甲胎蛋白(AFP)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12例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肿瘤5... 目的分析螺旋CT分别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附睾蛋白4(HE4)、甲胎蛋白(AFP)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12例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肿瘤52例,良性肿瘤6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螺旋CT检查结果,以及血清CA125、HE4和AFP的检测结果,分析比较螺旋CT与不同标志物分别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良性肿瘤组患者相比,恶性肿瘤组患者的血清CA125、 HE4和AFT水平均明显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螺旋CT分别联合CA125、HE4和AFP对卵巢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应病理诊断(金标准)结果,螺旋CT、CA125、HE4和AFP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诊断效果最好(灵敏度=92.3%,特异度=93.3%,准确率=92.9%)。结论螺旋CT联合血清CA125、CA199和AFP检测能够提高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糖类抗原125 附睾蛋白4 甲胎蛋白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及常规MRI征象对睾丸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来敏 孙处然 +3 位作者 曹玉英 王晓莉 陈月芹 王唯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DWI及常规MRI征象对睾丸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睾丸恶性病变46例,其中精原细胞瘤25例,非精原细胞瘤13例,淋巴瘤8例,均行MRI平扫及DWI扫描。2位医师双盲法进行影像征象分析及ADC值测量,一致性的分析运用K... 目的探讨DWI及常规MRI征象对睾丸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睾丸恶性病变46例,其中精原细胞瘤25例,非精原细胞瘤13例,淋巴瘤8例,均行MRI平扫及DWI扫描。2位医师双盲法进行影像征象分析及ADC值测量,一致性的分析运用Kappa检验及组内相关系数(ICC);计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运用χ^(2)检验或Fisher的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及LSD分析。结果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瘤的ADC值两两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_(2)WI低信号征、信号均匀征在精原细胞瘤、淋巴瘤中多见,与非精原细胞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变/坏死在非精原细胞瘤中多见,与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内分隔征象在精原细胞瘤中多见,与非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T分期多较高,并与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平扫征象对不同类型睾丸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李坝金矿床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蓓 朱赖民 +4 位作者 丁乐乐 马渊博 熊潇 杨涛 王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7-448,共22页
李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中的礼-岷矿集区内,赋矿围岩为泥盆系浅变质细碎屑岩,矿床产于中川岩体的外侧热接触变质带内,矿体主要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本文在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赋矿围岩、花岗斑岩岩脉、矿石硫化物进行了... 李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中的礼-岷矿集区内,赋矿围岩为泥盆系浅变质细碎屑岩,矿床产于中川岩体的外侧热接触变质带内,矿体主要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本文在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赋矿围岩、花岗斑岩岩脉、矿石硫化物进行了LA-MC-ICPMS原位微区硫同位素测试及化学溶样法分析,对不同地质体的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测定与示踪,测定了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并对与矿体相伴产出花岗斑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李坝金矿床花岗斑岩脉中黄铁矿δ34S值范围为8.19‰~10.06‰,赋矿围岩中金属硫化物δ34S值范围为4.94‰~9.81‰,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范围为4.94‰~10.82‰,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矿区花岗斑岩及赋矿围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相似,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硫源主要来自受改造或变质的地层岩石与岩浆热液硫的混合。不同地质体的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在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解中,样品投影点均落于造山带与上地壳演化线附近,矿石铅投影点与赋矿围岩及矿区岩脉的投影点重合,表明矿石中的铅可能来源于赋矿围岩和岩浆作用的混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为变质流体、岩浆流体及地层建造水的混合热流体。矿区花岗斑岩脉与矿体相伴产出,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3 Ma,与金矿化时间一致,暗示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同时发生。李坝金矿床与矿区岩浆岩同为造山作用的产物,并且其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床相似,为形成于秦岭造山带由碰撞向伸展转变环境下成矿物质来源复杂的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坝金矿床 多元同位素 锆石U-PB定年 造山型金矿床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罗国栋 孙新海 +3 位作者 翟宁 胡喜斌 朱来敏 王晓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PCNSL患者的MRI资料。14例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患者行MRS。由两名资深...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PCNSL患者的MRI资料。14例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患者行MRS。由两名资深MRI诊断医师对MRI图像进行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数目、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囊变坏死、出血及MRS等。结果1)病灶数目14例患者中单发12例,多发2例,单发病例中有2例病变跨越两个脑叶,1例病变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2)病灶分布右额叶5个,左额叶5个,左顶叶2个,胼胝体2个,左侧大脑脚1个,左侧基底节2个,左右颞叶各1个,左侧小脑半球2个;3)信号特点等T110个,稍长/长T19个;等T28个,稍长/长T211个;DWI稍高信号8个,高信号11个;4)强化特点不均匀强化3例,明显均匀强化11例,软脑膜强化3例,2例多发病例中所有病灶均明显均匀强化;5)瘤周水肿重度水肿2个,中度水肿3个,轻度水肿14个;6)出血及囊变出血2个,囊变2个。结论增强、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瘤周水肿对PCNSL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S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夏家店金矿床赋矿黑色岩系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声浩 朱赖民 +2 位作者 丁乐乐 熊潇 刘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9-145,共17页
夏家店金矿床位于扬子板块早古生代被动大陆北缘的柞水-山阳盆地内,其赋矿黑色岩系的岩性主要为浅红色硅质岩、蓝灰色蚀变硅泥质岩、灰黑色薄层碳硅质板岩、土黄色泥质板岩和黑色碳硅泥质岩。黑色岩系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分... 夏家店金矿床位于扬子板块早古生代被动大陆北缘的柞水-山阳盆地内,其赋矿黑色岩系的岩性主要为浅红色硅质岩、蓝灰色蚀变硅泥质岩、灰黑色薄层碳硅质板岩、土黄色泥质板岩和黑色碳硅泥质岩。黑色岩系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SiO2,并在硅质岩中含量最高,其中大离子亲石元素及成矿元素明显富集,如Sr、Ba、U、Cu、Zn、V、Au和Ag等元素含量均较高,是地壳丰度的几倍到几十倍;硅质岩样品总体呈弱负Ce异常、弱负异常或正Eu异常,泥质岩类显示Ce、Eu负异常,而少数碳硅质岩样品则表现出Eu的正异常,它们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均为向左缓倾。结合黑色岩系的岩石学特征和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参数比值和判别图解,研究表明夏家店黑色岩系的成岩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其下部的硅质岩主要为热水沉积的产物,随着海水及陆源物质的逐渐加入,在热水沉积逐渐向正常沉积所转化的过程中,形成碳硅质岩与泥质岩。夏家店金矿床赋矿黑色岩系形成于大陆边缘深水-半深水滞留缺氧盆地环境,属扬子板块被动陆缘裂陷沉积区。夏家店金矿床赋矿黑色岩系超常富集Au、Ag、Ni、Cu、Zn、V和Ba等元素,黑色岩系可能是该矿床的重要矿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金矿床 黑色岩系 元素地球化学 成矿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TIC-Ⅱ型病变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洪杰 王唯伟 +5 位作者 吕四强 褚瑶 刘尚宽 朱来敏 陈月芹 孙占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24,共7页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单指数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DWI,IVIM-DWI)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所获各参数对乳腺动态增强MRIⅡ...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单指数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DWI,IVIM-DWI)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所获各参数对乳腺动态增强MRIⅡ型平台型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TIC-Ⅱ型病变患者病例103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25例(25个病灶)和恶性组78例(78个病灶),测量其病变的DW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IVIM参数[真实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perfusion-re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和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及DKI参数[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on,MD)、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进一步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各单一参数或不同扩散模型联合应用(DWI+IVIM、DWI+DKI、DWI+IVIM+DKI)对乳腺TIC-Ⅱ型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两组ADC值、D值、f值、MD值、MK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D值及MK值为两组鉴别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以MK值优势比最大,对应AUC为0.871,特异度为88.0%,敏感度为80.8%,准确度为78.6%。各联合模型之间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三模型联合的诊断效能最大,对应AUC为0.915,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4.0%,准确度为86.4%。三模型联合的AUC高于DWI序列(AUC为0.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联合IVIM及DKI对乳腺TIC-Ⅱ型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1-SPACE增强序列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亚莹 肖慧 +2 位作者 朱来敏 陈月芹 魏君臣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9期65-68,84,共5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3D-T1-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ip Angle Evolution,3D-T1-SPACE)增强序列评估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患者...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3D-T1-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ip Angle Evolution,3D-T1-SPACE)增强序列评估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患者受累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46例单侧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临床、影像资料,对比评估3D-T1-SPACE增强、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在测量管腔狭窄及病变长度方面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i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一致性。结果相比DSA,3D-T1-SPACE增强在评估管腔狭窄方面的一致性优于3D-TOF-MRA(ICC=0.91、0.80),而两者在测量病变长度方面均高于DSA(P<0.001);DSA、3D-TOF-MRA显示管腔局部轻微凹陷可疑狭窄时,3D-T1-SPACE增强序列可有效检出管壁微小斑块。结论3D-T1-SPACE增强序列能有效评估MCA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病变长度及斑块特征,可作为MCA粥样硬化患者常规无创诊断及随访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中动脉 3D-T1-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鑫 朱来敏 +2 位作者 王彦辉 尹思远 张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3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和数字X线摄影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和数字X线摄影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分型诊断准确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予以诊断,可以使分型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为接下来的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 数字X线摄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from the Tongyu VHMS Copper Deposit in the Western North Qinling Orogen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5
19
作者 XIONG Xiao zhu laimin +4 位作者 LI Ben ZHANG Guowei GONG Hujun ZHENG Jun JIANG H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926-1946,共21页
Precise in situ zircon U-Pb dating and Lu-Hf isotopic measurement using an LA-ICP-MS system, 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Sr-Nd isotope geochemistry were conducted on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of ... Precise in situ zircon U-Pb dating and Lu-Hf isotopic measurement using an LA-ICP-MS system, 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Sr-Nd isotope geochemistry were conducted on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of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ree zircon samples from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yielded 206Pb/238 U weighted average ages ranging from 436±4 Ma to 440±5 Ma, which are statist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and coeval with the ca. 440 Ma northward subduction event of the Paleo-Qinling oceanic slab.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were products of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that evolved from basalt to andesite to dacite to rhyolite, forming an integrated tholeiitic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 suite. The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patterns for most samples show characteristics of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s, such as relative enrichment of LILE(e.g. Th, U, Pb and La) and depletion of HFSE(e.g. Nb, Ta, Ti, Zr and Hf).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of Ta/Yb vs Th/Yb, Ta vs Th, Yb vs Th/Ta, Ta/Hf vs Th/Hf, Hf/3 vs Th vs Nb/16, La vs La/Nb and Nb vs Nb/Th all suggest that both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from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and th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regional Xieyuguan Group were formed in an island arc environment related to subduction of an oceanic slab. Values of ISr(0.703457 to 0.708218) and εNd(t)(-2 to 5.8) indicate that the source materials of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and the Xieyuguan Group originated from the metasomatised mantle wedge with possible crustal material assimilation. Most of the volcanic rock sample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values of typical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s in the ISr-εNd(t) diagram. The involvement of crustal-derived material in the magma of th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was also reflected in the zircon εHf(t) values, which range from-3.08 to 10.7, and the existence of inherited ancient xenocrystic zircon cores(2616±39 Ma and 1297±22 Ma). The mineralization of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shows syn-volcan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yered orebodies interbedded with the volcanic rock strata, thus, the zircon U-Pb age of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can approximately represent the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Both the Meigou pluton and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ca. 440 Ma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Qinling Ocean when high oxygen fugacity aqueous hydrothermal fluid released by dehydration of the slab and the overlying sediments fluxed into the mantle wedge, triggere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wedge, and activated and extracted Cu and other ore-forming elements. The magma and ore-bearing fluid upwelled and erupted, and consequently formed the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 suite and the Tongyu VHMS-type copper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MS-type copper deposit volcanic host rocks zircon U-Pb dating Lu-Hf and Sr-Ndisotope island arc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logy and Lead-Sulphur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 Tongyu 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phide Copper Deposi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Qinling Orogen, China 被引量:3
20
作者 GONG Hujun zhu laimin +2 位作者 LI Ben XIONG Xiao DING Lel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767-1777,共11页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Qinling Orogen, China, is one of several 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phide(VHMS) deposits with industrial value and is also a typical example of min...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Qinling Orogen, China, is one of several 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phide(VHMS) deposits with industrial value and is also a typical example of mineralization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and metallogenesis during the Caledonian orogeny. We conducted systematic lead-sulphur isotope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the Tongyu deposit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s and tectonic settings. Twenty-six sulphide samples yielded clustered δ^34SCDT values of 1.13‰-3.36‰, average 2.22‰, and show a tower-type distribution,implying that the sulphur of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mainly originated from a mantle source. The Pb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phides(^206Pb/^204Pb = 17.59225-18.56354, average 18.32020; ^207Pb/^204Pb =15.51770-15.69381, average 15.66217; ^208Pb/^204Pb= 37.99969-39.06953, average 38.52722) are close to the values of the volcanic host rocks(^206Pb/^204PbPb= 18.10678-18.26293, average 18.21158; ^207Pb/^204PbPb =15.63196-15.68188, average 15.65345; ^208Pb/^204PbPb= 38.43676-38.56360, average 38.49171), thus consistent with the Pb in ores and volcanic host rocks having been derived from a common source that was island-arc Pb related to oceanic crust subduction.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aeo-Qinling oceanic crust triggered dehydration of the slab, which generated a large amount of high-oxygen-fugacity aqueous hydrothermal fluid. The fluid rose into the mantle wedge, activated and extracted metallogenic material and promote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wedge. The magma and ore-forming fluid welled up and precipitated, finally forming the Tongyu VHMS copper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MS-type copper deposit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 S-Pb isotope island arc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