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卷积滤波尺寸等限制,U-net无法学习到心电(Electrocardiographic,ECG)信号的长时序关联性以及标签间的相关性。对此提出一种基于U-net-BiLSTM-CRF的心律失常多目标检测方法,可同时输出目标心拍所属类型和位置信息。使用U-net学习融...由于卷积滤波尺寸等限制,U-net无法学习到心电(Electrocardiographic,ECG)信号的长时序关联性以及标签间的相关性。对此提出一种基于U-net-BiLSTM-CRF的心律失常多目标检测方法,可同时输出目标心拍所属类型和位置信息。使用U-net学习融合特征,再将其输入到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中学习长时序依赖特征,最后使用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对标签间的关系建模,优化分类结果。依据ANSI/AAMI EC57:2012的心搏分类标准,对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中共85609个心拍记录进行划分,在划分后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心拍分类的准确率达99.11%,特异性为99.76%,灵敏度为97.21%,优于传统U-net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上的分类性能。展开更多
残生微洋块,即正在俯冲消减或俯冲停滞的原大型洋壳板块的海底残余,位于俯冲消减系统的俯冲盘,一般被活动或死亡的洋中脊、海沟及转换断层所围限,但也存在例外,如里维拉(Rivera)微洋块与科科斯(Cocos)板块的边界。现今已确认的残生微洋...残生微洋块,即正在俯冲消减或俯冲停滞的原大型洋壳板块的海底残余,位于俯冲消减系统的俯冲盘,一般被活动或死亡的洋中脊、海沟及转换断层所围限,但也存在例外,如里维拉(Rivera)微洋块与科科斯(Cocos)板块的边界。现今已确认的残生微洋块有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里维拉(Rivera)、瓜达卢佩(Guadalupe)等法拉隆(Farallon)板块的残余和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菲尼克斯(Phoenix)微洋块。此类微洋块的边界以及恢复其演化过程主要是通过地形、重力异常、震源分布、磁异常条带、地震剖面和构造解释等手段辨析。洋中脊与俯冲带的相对位移使围限的洋壳板块面积整体或局部不断减小,当整块洋壳面积减小到10万平方千米以下时形成残生微洋块,其产生的动力机制为地幔对流驱动下的相邻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的微洋块可能因新生洋壳的浮力等因素造成俯冲速度及方向的差异,破裂为数个更小的微洋块。残生微洋块的形成和演化与洋中脊、俯冲系统、板片窗形成及三节点的转化密不可分,研究其成因模式可为探索板块起源和动力提供参考。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可能产生大洋汇聚边界并以此作为微洋块新的边界(如里维拉?科科斯边界),可与陆内变形带类比。展开更多
文摘由于卷积滤波尺寸等限制,U-net无法学习到心电(Electrocardiographic,ECG)信号的长时序关联性以及标签间的相关性。对此提出一种基于U-net-BiLSTM-CRF的心律失常多目标检测方法,可同时输出目标心拍所属类型和位置信息。使用U-net学习融合特征,再将其输入到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中学习长时序依赖特征,最后使用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对标签间的关系建模,优化分类结果。依据ANSI/AAMI EC57:2012的心搏分类标准,对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中共85609个心拍记录进行划分,在划分后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心拍分类的准确率达99.11%,特异性为99.76%,灵敏度为97.21%,优于传统U-net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上的分类性能。
文摘残生微洋块,即正在俯冲消减或俯冲停滞的原大型洋壳板块的海底残余,位于俯冲消减系统的俯冲盘,一般被活动或死亡的洋中脊、海沟及转换断层所围限,但也存在例外,如里维拉(Rivera)微洋块与科科斯(Cocos)板块的边界。现今已确认的残生微洋块有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里维拉(Rivera)、瓜达卢佩(Guadalupe)等法拉隆(Farallon)板块的残余和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菲尼克斯(Phoenix)微洋块。此类微洋块的边界以及恢复其演化过程主要是通过地形、重力异常、震源分布、磁异常条带、地震剖面和构造解释等手段辨析。洋中脊与俯冲带的相对位移使围限的洋壳板块面积整体或局部不断减小,当整块洋壳面积减小到10万平方千米以下时形成残生微洋块,其产生的动力机制为地幔对流驱动下的相邻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的微洋块可能因新生洋壳的浮力等因素造成俯冲速度及方向的差异,破裂为数个更小的微洋块。残生微洋块的形成和演化与洋中脊、俯冲系统、板片窗形成及三节点的转化密不可分,研究其成因模式可为探索板块起源和动力提供参考。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可能产生大洋汇聚边界并以此作为微洋块新的边界(如里维拉?科科斯边界),可与陆内变形带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