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新疆蔓延,已成为制约当地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高通量SNP芯片对344份具有代表性的棉花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群体在4个环境(2年2个试验点)中的黄萎病发病率表型,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新疆蔓延,已成为制约当地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高通量SNP芯片对344份具有代表性的棉花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群体在4个环境(2年2个试验点)中的黄萎病发病率表型,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与产量、纤维品质存在负相关性。该群体在4个环境中黄萎病发病率的广义遗传力为40.10%。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该群体可分为2个亚群。MLM模型检测到18个显著位点,分布在A03、A05、A10、A12、D02、D11和D13。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棉花黄萎病抗性的遗传基础,为研究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制以及指导黄萎病抗性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株型是影响棉花机械化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开展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可为棉花株型分子育种提供标记及材料来源。【方法】以40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201对多态性SSR标记,对6个环境4个株型性状...【目的】株型是影响棉花机械化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开展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可为棉花株型分子育种提供标记及材料来源。【方法】以40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201对多态性SSR标记,对6个环境4个株型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挖掘株型性状优异等位基因。【结果】6个环境中株高、果枝始节高、果枝始节位和果枝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3.70%、21.51%、14.18%和11.51%,广义遗传率为46.24%-74.15%;201对标记共产生394个多态性等位变异位点;能同时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P<0.01)和2个以上环境中检测到显著(P<0.05)关联的位点共38个,包括与株高关联的位点16个、与果枝始节高关联的位点6个、与果枝始节位关联的位点11个、与果枝数关联的位点5个,5个位点同时与多个性状关联;鉴定到含有目标性状优异等位基因的材料31份,其中6份材料同时携带多个优异等位基因。【结论】在403份陆地棉自然群体中,鉴定到38个与4个株型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发掘出31份含有优异等位基因的典型材料。展开更多
文摘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新疆蔓延,已成为制约当地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高通量SNP芯片对344份具有代表性的棉花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群体在4个环境(2年2个试验点)中的黄萎病发病率表型,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与产量、纤维品质存在负相关性。该群体在4个环境中黄萎病发病率的广义遗传力为40.10%。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该群体可分为2个亚群。MLM模型检测到18个显著位点,分布在A03、A05、A10、A12、D02、D11和D13。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棉花黄萎病抗性的遗传基础,为研究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制以及指导黄萎病抗性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文摘【目的】株型是影响棉花机械化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开展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可为棉花株型分子育种提供标记及材料来源。【方法】以40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201对多态性SSR标记,对6个环境4个株型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挖掘株型性状优异等位基因。【结果】6个环境中株高、果枝始节高、果枝始节位和果枝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3.70%、21.51%、14.18%和11.51%,广义遗传率为46.24%-74.15%;201对标记共产生394个多态性等位变异位点;能同时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P<0.01)和2个以上环境中检测到显著(P<0.05)关联的位点共38个,包括与株高关联的位点16个、与果枝始节高关联的位点6个、与果枝始节位关联的位点11个、与果枝数关联的位点5个,5个位点同时与多个性状关联;鉴定到含有目标性状优异等位基因的材料31份,其中6份材料同时携带多个优异等位基因。【结论】在403份陆地棉自然群体中,鉴定到38个与4个株型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发掘出31份含有优异等位基因的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