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伍大华从瘀论治三叉神经痛经验撷要
1
作者 钟东 伍大华 +1 位作者 谢瑶 李映辰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临床上以内科药物或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且有一定复发率,中医药治疗TN疗效较佳。伍大华教授认为,尽管三叉神经痛病因繁杂,但与瘀邪关系密切,瘀邪是TN发生、发展、...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临床上以内科药物或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且有一定复发率,中医药治疗TN疗效较佳。伍大华教授认为,尽管三叉神经痛病因繁杂,但与瘀邪关系密切,瘀邪是TN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的基本病机,病理因素多围绕气瘀、血瘀、痰瘀、火瘀展开,从而提出了从瘀论治该病的观点,临证多以行气散瘀、活血逐瘀、化痰祛瘀、清热消瘀为基本治法,并以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疗效颇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名家经验 伍大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Mechanism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Rabbit Bone Defect Bone Nonunion with Xuduan Jiegu Decoction
2
作者 Zengping Lin Kanghua Zheng +4 位作者 Darong Nie Huoquan Ye Hongjie Zhang Linfeng Tang zhong dong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10期297-303,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Xuduan Jieg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abbit bone defect bone nonunion.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1) The control...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Xuduan Jieg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abbit bone defect bone nonunion.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1) The control group that was given neither the modeling nor the treatment;2) The model group that was not given the treatment after the operation to model a bone defect;3) The treatment group that was given intermittent bone decoction after modeling (i.e., the operation), the dose was 105 g/piece, twice a day, for 4 consecutive weeks. For the three groups, Anterolateral X-rays of the left forearm were taken 14 days after the surgery to observe the bone nonunion healing with pretherapy and post-treatmen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GF-β, BMP-2 and VEGF in the blood of each group were measured by ELISA at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peri-fractur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between each group of pretherapy and post-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issue section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obvious healing in the model group on the 14th day after the ope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Xuduan Jiegu Decoction, and there was a trend of healing and callus formation on the 14th day. HE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cell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losely arranged without any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model group, the tissues around the fracture end were arranged loosely, and the cells were vacuolated and infiltrated by inflammatory cell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peripheral cell arrangement was better and the peripheral lesions were reduc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ent of TGF-β, BMP-2 and VEGF in blood detected by ELIS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Xuduan Jiegu Decoction can promote callus formation and accelerate fracture healing in rabbit radius bone defect, and the mechanism of promoting fracture healing is related to the increases of TGF-β, BMP-2 and VEGF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uduan Jiegu Decoction Bone Nonunion TGF-β BMP-2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Chondrocytes Induced by TGF-β1, Yougui Yin Drug-Containing Serum and Mechanical Stimulation
3
作者 Zengping Lin Kanghua Zheng +4 位作者 Darong Nie Huoquan Ye Hongjie Zhang Linfeng Tang zhong dong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12期219-228,共10页
Objectiv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into chondrocytes, it is the ideal seed cells for treating cartilage inju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 Objectiv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into chondrocytes, it is the ideal seed cells for treating cartilage inju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ducible factors that stimula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chondrocytes. Methods: Rat BMSCs were isolated and subcultured, and then inoculated on PLGA scaffolds after successfully identificating of BMSC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Blank serum group, TGF-β1 + Yougui Yin drug-containing serum induction group, TGF-β1 + mechanical stimulation induction group, Yougui Yin drug-containing serum + mechanical stimulation induction group, TGF-β1 + Yougui Yin drug-containing serum + mechanical stimulation induction group, 4 weeks later, the adhesion status of cells and scaffolds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n chondrocyte induction was performed on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After induction, the expression of Aggrecan and Collagen II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Aggrecan and Collagen II was detected by qPCR. Results: BMSCs were identified as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y immunofluorescence CD34 and CD44 cell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ed that BMSCs grew well on PLGA. Compared with PLGA group, the scaffold space of BMSCS-PLGA composit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growth of cell adhesion scaffold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serum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Aggrecan in TGF-β1 + Yougui Yin drug-containing serum group and Yougui Yin drug-containing serum + mechanical stimul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II in TGF-β1 + Yougui Yin medicated serum group, Yougui Yin medicated serum + mechanical stimulation group, TGF-β1 + mechanical stimulation group and TGF-β1 + Yougui Yin medicated serum + mechanical stimul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CR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blank serum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Aggrecan in other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xcept for Collagen II expression in Yougui Yin drug-containing serum + mechanical stimulation group. Conclusion: BMSCs can differentiate into chondrocytes on PLGA scaffold. Compared with blank serum group, BMSCs can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chondrocytes in all induction groups, among all induction groups, TGF-β1 + Yougui-yin drug-containing serum group and TGF-β1 + mechanical stimulation group were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Cs Yougui Yin Drug-Containing Serum TGF-Β1 Mechanical Stimulation PLGA Chondrocy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配电施工中接地技术的研究
4
作者 钟栋 付井亮 《电力设备管理》 2024年第15期220-222,共3页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输配电施工中的接地技术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本文阐述了接地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接地电阻控制、接地材料选择、接地位置确定和接地...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输配电施工中的接地技术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本文阐述了接地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接地电阻控制、接地材料选择、接地位置确定和接地系统连接的技术要点;并且讨论了直接接地、间接接地、保护接地和联合接地的技术形式;最后阐述了输配电工程接地系统的施工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技术 输配电施工 接地电阻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板料单点渐进成形轨迹优化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钟东 魏目青 王华毕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15-1319,1371,共6页
表面质量差是金属板料渐进成形工艺的重要缺陷。针对曲面零件单点渐进成形表面质量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零件截面曲线形状用增量弧长S0来控制增量步长Δz的方法,建立了Δz与增量弧长S0间的计算关系;以曲面零件为研究对象,与固定... 表面质量差是金属板料渐进成形工艺的重要缺陷。针对曲面零件单点渐进成形表面质量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零件截面曲线形状用增量弧长S0来控制增量步长Δz的方法,建立了Δz与增量弧长S0间的计算关系;以曲面零件为研究对象,与固定增量步长成形方法对比,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workbench模拟零件单点渐进成形过程,分析了S0对板料厚度变化和板料应变的影响。试验与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改善了曲面零件成形后的表面质量,单件零件成形效率也明显提高,加工层数为30层时,成形效率提高19%,50层时,成形效率提高22%;优化方法得到的零件在平缓曲面处厚度更厚,该处零件厚度随着S0的增加而增加;优化方法导致的板料应变大于传统成形方法,且S0越小应变越均匀,但最终板料应变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渐进成形 刀具轨迹优化 表面质量 数值模拟 板厚变化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语句-实体特征与Bert的中文实体关系抽取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段俊花 朱怡安 +3 位作者 邵志运 钟冬 张黎翔 史先琛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2年第4期17-23,共7页
关系抽取是信息抽取技术的重要环节,旨在从无结构的文本中抽取出实体之间的关系.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体关系抽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特征提取不够全面,在各项实验指标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实体关系抽取不同于其他自然语言分... 关系抽取是信息抽取技术的重要环节,旨在从无结构的文本中抽取出实体之间的关系.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体关系抽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特征提取不够全面,在各项实验指标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实体关系抽取不同于其他自然语言分类和实体识别等任务,它主要依赖于句子和两个目标实体的信息.本文根据实体关系抽取的特点,提出了SEF-BERT关系抽取模型(Fusion Sentence-Entity Features and Bert Model).该模型以预训练BERT模型为基础,文本在经过BERT模型预训练之后,进一步提取语句特征和实体特征.然后对语句特征和实体特征进行融合处理,使融合特征向量能够同时具有语句和两个实体的特征,增强了模型对特征向量的处理能力.最后,分别使用通用领域数据集和医学领域数据集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已有模型相比,SEF-BERT模型在两个数据集上都有更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关系抽取 深度学习 BERT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某天然气处理厂凝析油收率模拟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平 胡连兴 +3 位作者 王敏 钟栋 张丹 付显朝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年第4期55-62,共8页
为了解决苏里格气田凝析油收率预测情况与实际情况误差较大的问题。利用HYSYS软件分析凝析油收率影响因素,提出修正后天然气净化装置凝析油收率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原料气中重组分测定结果不准确是凝析油收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苏里格气田凝析油收率预测情况与实际情况误差较大的问题。利用HYSYS软件分析凝析油收率影响因素,提出修正后天然气净化装置凝析油收率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原料气中重组分测定结果不准确是凝析油收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②原料气中C6^+含量对凝析油收率影响最大;③基于修正后凝析油收率预测模型,提出同期法和递推法两种预测思路。研究结论认为:在同一季节内,采用递推法相对误差较小,在季节更替月份推荐采用同期法,预测凝析油收率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验证了基于HYSYS软件预测凝析油收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凝析油收率 HYSYS模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体系乳化性能及其对普通稠油的驱替效果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业飞 仲东 +3 位作者 徐睿 张朝良 于群 曹绪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5,共7页
为确定非超低油水界面张力(10^-1mN/m数量级)、乳液稳定性及乳化降黏能力良好的1#二元复合体系驱替普通稠油的效果,分别从界面张力、乳化难易程度、乳液稳定性、乳化降黏能力和驱油效果5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与超低界面张力型2#和3#二元... 为确定非超低油水界面张力(10^-1mN/m数量级)、乳液稳定性及乳化降黏能力良好的1#二元复合体系驱替普通稠油的效果,分别从界面张力、乳化难易程度、乳液稳定性、乳化降黏能力和驱油效果5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与超低界面张力型2#和3#二元复合体系(10^-3mN/m数量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二元复合体系虽较难乳化稠油,但其形成的乳液稳定性更强,说明乳液稳定性与超低界面张力无相关性。渗流实验结果表明:1#二元复合体系能够显著降低稠油流动阻力,而2#和3#二元复合体系无此效果;分析1#,2#和3#二元复合体系乳化性能的差异,认为乳液稳定性是二元复合体系乳化改善稠油流动性的关键。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二元复合体系可提高采收率15.6%,明显高于超低界面张力型2#和3#二元复合体系的采收率增幅(均在10.0%左右),说明乳液稳定性和乳化降黏能力在二元复合体系驱替普通稠油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复合驱 界面张力 乳液性能 乳化降黏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T2 mapping联合纹理分析评估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 被引量:8
9
作者 罗慕晴 冯智超 +3 位作者 廖云杰 钟东 李万猛 梁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7-833,共7页
目的:定量磁共振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评估软骨生化成分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T2 mapping联合纹理分析在评估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腰部受检者(无症状组20例与症状组18例)行3.0T磁共振腰椎常规序列、三维快... 目的:定量磁共振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评估软骨生化成分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T2 mapping联合纹理分析在评估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腰部受检者(无症状组20例与症状组18例)行3.0T磁共振腰椎常规序列、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水激励序列(water excitation three-dimensional spoiled gradient echo sequence,3D-WATSc)及T2 mapping扫描。采用Weishaupt标准对L4/5~L5/S1双侧小关节进行形态学分级,并测量小关节软骨T2值及T2 mapping图像纹理特征值。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退变程度组各参数值的差异,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预测腰椎小关节早期退变的独立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区分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软骨T2值及纹理参数中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受试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8个小关节,包括0级(正常)70个、1级(退变早期)58个及2~3级(退变中晚期)20个。T2值、熵、对比随小关节退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逆差距、能量及相关则随之降低(P<0.05)。熵在各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值、对比、逆差距和能量在正常与退变早期、正常与退变中晚期小关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值和逆差距是预测腰椎小关节早期退变的独立因素,两者联合区分正常与退变早期小关节的效能最佳(AUC=0.8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7%和76.5%。在症状组中,受试者软骨T2值联合逆差距与其JOA评分(r=0.475,P<0.05)及VAS评分(r=0.452,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3.0T T2 mapping联合纹理分析有助于定量评估腰椎小关节早期退变,其中T2值及逆差距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早期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评估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慕晴 冯智超 +4 位作者 廖云杰 钟东 李万猛 容鹏飞 王维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874-880,共7页
关节软骨在维持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则是许多关节疾病的重要早期改变之一。由于关节软骨一旦受损退变就难以愈合、不可逆,因而早期评估和诊断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具有优... 关节软骨在维持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则是许多关节疾病的重要早期改变之一。由于关节软骨一旦受损退变就难以愈合、不可逆,因而早期评估和诊断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具有优越的软组织对比度,从而能够无创、直接清晰地显示关节软骨,被公认为目前评价关节软骨损伤的最佳方法。随着近年来定量MRI技术的快速发展,可在关节软骨形态学改变出现之前对早期退变软骨生化成分和结构的改变进行定量检测。该文对关节软骨的解剖生理、退行性变病理生理及多种定量MRI技术在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软骨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镜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宏 钟东 +7 位作者 武有涛 杨佳 董康 杨瑞 吴越 程崇杰 夏海坚 孙晓川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1-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双镜联合”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9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为“双镜联合”下手术切...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双镜联合”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9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为“双镜联合”下手术切除肿瘤(双镜联合组),28例患者为单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显微镜组)。结果双镜联合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者9例,近全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1.8%。显微镜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者19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4例,肿瘤全切率为67.9%。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均解剖保留。内听道前后型脑膜瘤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双镜联合组患者为71.4%,显微镜组患者为66.7%。结论“双镜联合”手术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处理长入内听道或蔓延至幕上的桥小脑角脑膜瘤有较大的优势。神经内镜和显微镜的“双镜联合”手术能够互补不足,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双镜联合 桥小脑角 脑膜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弥散张量成像面神经重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学东 夏海坚 +5 位作者 钟东 何大海 史东杰 唐文渊 郑履平 孙晓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面神经重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发听神经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DTI组和对照组;DTI组行术前DTI面神经重建。利用术中电生理作为金标准比... 目的探讨术前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面神经重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发听神经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DTI组和对照组;DTI组行术前DTI面神经重建。利用术中电生理作为金标准比较面神经重建准确率;并比较两组在肿瘤全切率、手术时长、术后面神经功能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本研究DTI组面神经重建的准确率为90%(27/30)。DTI组共30例,肿瘤全切/近全切除率93.33%,平均手术时长(7.17±0.91)h,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率76.67%;对照组共32例,肿瘤全切/近全切除率84.38%,平均手术时长(7.89±0.76)h,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率46.88%。两组在手术时长(t=3.402,P=0.001)及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率(χ^(2)=5.792,P=0.016)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DTI面神经重建对听神经瘤手术有重大意义,其有助于提高术中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护能力,同时有效缩短手术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听神经瘤 面神经重建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武有涛 钟东 +6 位作者 杜伟 夏海坚 吴越 杨佳 董康 蒋宏 杨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6期315-31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学术等,查找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和单纯显微手术...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学术等,查找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和单纯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或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运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4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12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显微手术治疗相比,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的肿瘤全切率更高[OR=1.952,95%CI(1.364,2.793),P<0.05];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更优[OR=3.711,95%CI(2.418,5.696),P<0.05];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保护率更佳[OR=4.022,95%CI(2.597,6.228),P<0.05];术后面瘫症状明显改善[OR=8.785,95%CI(4.685,16.747),P<0.05]。结论:与单纯显微手术相比,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肿瘤全切率更高、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更高、术后面神经功能保护率更高,且术后面瘫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神经电生理监测 显微手术 面神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海水养殖的管壳式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内部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昊 李真一 +4 位作者 蔡青霖 任效忠 毕春伟 仲东 刘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9-606,共8页
为了解决海水养殖中太阳能不连续、不稳定的蓄热问题,本文设计了可用于海水养殖行业的高效梯级相变蓄热器模型,并对其内部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对同一工况下每级PCM(PCM1、PCM2、PCM3)内部上中下三部分位置的传热特性进行了... 为了解决海水养殖中太阳能不连续、不稳定的蓄热问题,本文设计了可用于海水养殖行业的高效梯级相变蓄热器模型,并对其内部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对同一工况下每级PCM(PCM1、PCM2、PCM3)内部上中下三部分位置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还探究了梯级相变蓄热装置中每级PCM内相同位置的传热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管壳式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在充热前期内部传热以热传导为主导,中后期以自然对流为主导;PCM上中下三部分都有较显著的传热差异,PCM3熔化速度较PCM2、PCM1快,PCM下部与中部之间的对流传热是影响换热器整体相变速率的关键。本文建立的管壳式梯级相变蓄热模型可为高效梯级相变蓄放热装置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以推动高效梯级相变蓄热技术在海水养殖等行业的大规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太阳能 梯级相变 蓄热 数值模拟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在经颅治疗脑室相关深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鑫海 王晓澍 +3 位作者 杨刚 钟东 夏海坚 霍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6-382,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经颅治疗脑室相关深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利用神经内镜及其辅助技术治疗21例脑室相关的深部实质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1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经颅治疗脑室相关深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利用神经内镜及其辅助技术治疗21例脑室相关的深部实质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1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6例患者肿瘤次全切除。术后3例颅内感染,1例新发脑积水并再次手术,1例癫痫发作,3例皮下积液,无严重血肿水肿并发症;术后3例颅神经功能障碍改善,3例肌力下降症状改善,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病例。21例患者随访18~36个月,其中全切组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次全切组有2例肿瘤复发并再次手术。结论神经内镜在经颅治疗脑室相关深部肿瘤手术中可提供良好的术区可视化效果,有助于重建脑脊液循环,结合术中辅助工具的使用,为肿瘤的切除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室相关深部肿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围手术期脑积水的处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康 钟东 +8 位作者 杨佳 武有涛 蒋宏 杨瑞 吴越 黄志坚 程崇杰 夏海坚 孙晓川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552-556,561,共6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围手术期脑积水的合理处理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1例行后颅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患者因术后合并其他系统感染予以排除。以肿瘤切除术前是否于气管插管全麻后行腰大池引流将后颅...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围手术期脑积水的合理处理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1例行后颅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患者因术后合并其他系统感染予以排除。以肿瘤切除术前是否于气管插管全麻后行腰大池引流将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术前腰大池引流1(PLCFD1)组(22例)与无术前腰大池引流1(NPLCFD1)组(45例);再将227例后颅窝肿瘤患者分为术前腰大池引流2(PLCFD2)组(43例)与无术前腰大池引流2(NPLCFD2)组(18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的患者67例,术后脑积水缓解率为94.0%。PLCFD1组患者的术后早期脑积水缓解率(86.4%)明显高于NPLCFD1组患者(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PLCFD2组患者的术后颅内感染率(23.3%)明显低于NPLCFD2组患者(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LCFD2组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14(10.75~20.50)d]与NPLCFD2组[17(13.25~22.75)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结论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术前除伴明显急性颅内压增高药物治疗无效外,不建议行外科手术处理脑积水;肿瘤切除程度达次全切除及以上的患者中,术后仅很小部分患者的脑积水需进一步外科手术处理。术中、术后妥善地腰大池引流可促进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肿瘤切除术后早期廓清炎性及血性脑脊液,从而减少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并且可降低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肿瘤 脑积水 颅内感染 术前腰大池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天然气处理厂蒸发式冷凝器阻垢试验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栋 蒋成银 +3 位作者 王迪 齐宝军 王嘉彦 姚帅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11-16,共6页
A厂丙烷蒸发式冷凝器结垢比较严重,影响了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效果,造成能源的浪费以及设备使用寿命的降低,为了寻求更好的除垢阻垢方法。在A厂两套装置中分别安装了电磁阻垢仪和量子管通环。通过实验发现这两种设备对丙烷蒸发式冷凝器... A厂丙烷蒸发式冷凝器结垢比较严重,影响了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效果,造成能源的浪费以及设备使用寿命的降低,为了寻求更好的除垢阻垢方法。在A厂两套装置中分别安装了电磁阻垢仪和量子管通环。通过实验发现这两种设备对丙烷蒸发式冷凝器的水垢都有较好的清楚效果。可以在其他天然气处理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垢 电磁阻垢仪 量子管通环 阻垢 除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髓母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18
作者 吴学东 夏海坚 +5 位作者 钟东 杨雅莹 李炯 何大海 史东杰 孙晓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相关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年收治的8例CPA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分型及手术疗效等资料,并对肿瘤进行分子分...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相关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年收治的8例CPA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分型及手术疗效等资料,并对肿瘤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结果:本组年龄分布在7~52岁。常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小脑征、听力下降、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MRI表现为CPA实性病灶,轻到中度强化,伴瘤周水肿、囊性变、脑膜尾征,CT未见岩骨及内听道破坏及增生。其中6例行全切除,2例行部分切除。术后病理5例经典型,2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1例间变型。分子鉴定5例为WNT亚型,3例为SHH亚型。术后7例症状体征即刻得到改善,1例维持术前状态。本组随访时间为5~34个月,期间5例呈肿瘤无进展生存状态,3例出现复发或者进展。结论:CPA髓母细胞瘤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在CPA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应加以考虑。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和分子亚型分别是经典型和WNT亚型。显微手术是阻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桥小脑角 病理分型 影像特征 显微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喷灌不同灌溉定额对赤红壤甘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维钢 黄忠华 +1 位作者 钟东 农梦玲 《广西水利水电》 2020年第4期1-4,10,共5页
在赤红壤甘蔗试区开展灌溉试验,以微喷灌为灌溉方式,设置1500 m3/hm^2(MSI1)、2250 m^3/hm^2(MSI2)、3000 m^3/hm^2(MSI3)3种灌溉定额,以不灌(CK)作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与CK相比,微喷灌能有... 在赤红壤甘蔗试区开展灌溉试验,以微喷灌为灌溉方式,设置1500 m3/hm^2(MSI1)、2250 m^3/hm^2(MSI2)、3000 m^3/hm^2(MSI3)3种灌溉定额,以不灌(CK)作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与CK相比,微喷灌能有效促进甘蔗生长,提高各项农艺指标,其中MSI1的出苗率最高,MSI2则在分蘖率、蔗茎生长速度方面表现最好;②各处理对甘蔗产量性状的灌溉效应均表现为:MSI2>MSI1>MSI3>CK,且MSI2的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均显著高于CK,MSI1、MSI3。以上指标虽然高于CK,但差异并不显著。由此可见,在微喷灌模式下,以2250 m3/hm2为定额的灌溉组合对甘蔗增产作用最显著,可以据此制定节水高产灌溉制度进行大田推广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甘蔗 微喷灌 灌溉定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雅县柳江镇赵河村13组铁匠湾突发高位远程崩滑灾害链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根 钟东 +1 位作者 董义 刘鑫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4期648-650,共3页
洪雅县柳江镇赵河村13组铁匠湾突发“高位远程崩滑”,本文结合调查和监测结果,对灾害链成因机制及成灾模式进行分析,认为该灾害是在高陡地形、破碎岩体、降雨等作用下形成“高位远程崩塌→块石冲击→加载诱发斜坡形成滑坡→块石在斜坡... 洪雅县柳江镇赵河村13组铁匠湾突发“高位远程崩滑”,本文结合调查和监测结果,对灾害链成因机制及成灾模式进行分析,认为该灾害是在高陡地形、破碎岩体、降雨等作用下形成“高位远程崩塌→块石冲击→加载诱发斜坡形成滑坡→块石在斜坡表层滚动、铲刮斜坡解体形成碎屑流→降雨汇流后水流对松散堆积体冲刷、挟裹和运移形成泥石流→泥石流淤堵主河形成堰塞湖”灾害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远程 崩滑 滑坡 碎屑流 泥石流 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