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及硅钼合金常压反应烧结碳化硅基础研究
1
作者 曹祥薇 李世建 +6 位作者 赵小康 杨光远 熊枫 杨怡婷 芮茂强 叶菁 邓腾飞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对氩气气氛下不同熔体参与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硅熔体对烧结样品的浸润作用及其所导致的物理性能变化对实验温度具有高度敏感性,其中在1530℃时抗折强度为58.6 MPa,而在1570℃时则大幅提升至317.0 MPa。硅与炭... 对氩气气氛下不同熔体参与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硅熔体对烧结样品的浸润作用及其所导致的物理性能变化对实验温度具有高度敏感性,其中在1530℃时抗折强度为58.6 MPa,而在1570℃时则大幅提升至317.0 MPa。硅与炭黑之间的接触角是影响浸润深度的关键因素,而浸润深度与浸润温度呈正相关。硅钼合金浸润烧结样品在1530℃成功烧结,相对密度达到94%以上,这主要归因于钼硅合金较高的极化率,该特性有效降低了接触角。不同样品的物理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改变不大,相对密度随温度升高最大增幅不超过2%,样品力学性能变化趋势相似。由于MoSi_(2)的偏析以及MoSi_(2)和SiC并不相容,样品的抗折强度和硬度低于在1570℃温度下被Si熔体反应烧结后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 碳化硅 保护气氛 浸润 MoSi2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全新世野火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
作者 潘元琪 查小春 +6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周亚利 张睿玺 赵晓康 王娜 白鑫 《冰川冻土》 2025年第1期255-266,共12页
通过实地考察,选取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的一个沉积序列完整的全新世沉积剖面,提取炭屑、磁化率和总有机碳等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野火和气候变化的历史,揭示了区域内全新世古环境与野火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整个... 通过实地考察,选取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的一个沉积序列完整的全新世沉积剖面,提取炭屑、磁化率和总有机碳等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野火和气候变化的历史,揭示了区域内全新世古环境与野火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整个全新世时期,若尔盖盆地野火活动主要为区域性野火,且区域野火以燃烧木本植物为主,局地野火以燃烧草本植物为主。全新世早期(8.5 ka之前),虽然温度有所回升,但是依然干冷,沙尘暴频繁,地表堆积形成了风成沙层,有限的植物生物量限制了野火活动的发生,区域野火和局地野火发生频率均较低;全新世中期(8.5 ka至3.1 ka),在暖湿的气候背景下,古土壤层发育形成,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使若尔盖盆地的植物生物量增多,与植物生物量增加有关的区域野火和局地野火事件频繁发生;气候凉干的全新世晚期(3.1 ka之后),现代草甸土堆积而成,野火活动总体减弱,全新世晚期植物生物量下降可能是区域野火活动减少的原因,但此阶段局地野火的加剧也可能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若尔盖盆地野火历史和气候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屑 野火 古环境 全新世 若尔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雕滤棒成型喷嘴装置仿真分析及改进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强 赵小康 +3 位作者 盛况 欧阳纲 曹淮 吴磊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7-192,共6页
为解决传统拉丝成型滤棒截面成型受限问题,对透雕滤棒成型喷嘴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及改进设计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软件,对3类典型的透雕滤棒成型喷嘴结构的蒸汽流速和温度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透雕... 为解决传统拉丝成型滤棒截面成型受限问题,对透雕滤棒成型喷嘴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及改进设计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软件,对3类典型的透雕滤棒成型喷嘴结构的蒸汽流速和温度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透雕滤棒喷嘴成型过程的流体力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倾斜环状分布式喷嘴的综合性能最佳,改进透雕滤棒成型喷嘴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其成型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为工业成型装备领域的分析与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喷嘴装置 透雕滤棒 CFD仿真 改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熵权无偏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沥青道面性能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岩 张久鹏 +2 位作者 何印章 赵晓康 张子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22,共7页
为提高沥青道面使用性能的预测精度,针对道面性能数据累积年限少、波动大的特点,采用熵值法对多个道面单元进行赋权,并利用粒子群算法(PSO)和马尔可夫模型对传统无偏灰色模型残差序列的状态区间和白化系数进行优化,构建可准确预测沥青... 为提高沥青道面使用性能的预测精度,针对道面性能数据累积年限少、波动大的特点,采用熵值法对多个道面单元进行赋权,并利用粒子群算法(PSO)和马尔可夫模型对传统无偏灰色模型残差序列的状态区间和白化系数进行优化,构建可准确预测沥青道面性能的PSO-熵权无偏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结合西北某机场沥青道面6个检测单元前7年的道面状况指数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无偏灰色模型相比,经马尔可夫模型划分残差序列空间并使用PSO算法寻找最佳白化函数后,优化模型第1年~第5年各单元残差和相对误差均减小,且整体预测精度分别提高0.05%、0.28%、0.05%、0.03%和0.14%,第6、7年的整体预测精度分别提高12.9%和19.2%,说明优化后的模型对实际沥青道面的预测结果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道面 性能预测 粒子群算法 灰色模型 马尔可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mming转变理论的沥青路面车辙演化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晓康 张凯 +2 位作者 裴建中 张久鹏 计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160,共11页
沥青路面宏观车辙其实质是混合料细观结构演变的结果,为了深入理解路面车辙流变行为的发展过程,基于颗粒物质Jamming理论开展了沥青混合料车辙演化机制研究。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构建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模型,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开展了车... 沥青路面宏观车辙其实质是混合料细观结构演变的结果,为了深入理解路面车辙流变行为的发展过程,基于颗粒物质Jamming理论开展了沥青混合料车辙演化机制研究。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构建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模型,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开展了车辙仿真测试,分析了车辙变形过程中混合料宏细观结构的变化特征,探究了沥青路面Unjamming转变行为的影响规律与车辙演化机制。结果表明:Jamming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沥青路面的车辙演变全过程,车辙深度与沥青混合料颗粒的堵塞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加载时间和作用荷载的增加,混合料Jamming堵塞程度增大,车辙深度和面积分数也逐渐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颗粒体系Jammed态的转变受到了沥青砂浆和集料骨架共同作用的影响;随着测试温度升高,试件内部颗粒位移和位移差增大,混合料Jamming堵塞程度降低。沥青路面颗粒体系由稳定的Jammed态转变为不稳定的Unjammed态,是诱导路面车辙和泛油病害发生的内因,研究结果实现了Jamming理论在非晶体系中的应用,为深入理解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演变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车辙演化 颗粒体系 Jamming转变 细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橡胶沥青发泡特性与最佳发泡条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晓康 马川义 +2 位作者 陈鲁川 张久鹏 胡哲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95-106,共12页
【目的】弥补传统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不足,将橡胶沥青与发泡技术结合,开发一种新型橡胶泡沫沥青。【方法】借助废植物油预润工艺制备了胶粉掺量为15.0%的两种不同活化程度的橡胶沥青,通过发泡特性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发泡条... 【目的】弥补传统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不足,将橡胶沥青与发泡技术结合,开发一种新型橡胶泡沫沥青。【方法】借助废植物油预润工艺制备了胶粉掺量为15.0%的两种不同活化程度的橡胶沥青,通过发泡特性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发泡条件与工艺技术。【结果】采用活化橡胶沥青制备泡沫沥青具有可行性,发泡气压、发泡温度和发泡用水量对橡胶沥青发泡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橡胶沥青的膨胀率随发泡气压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推荐300 kPa为最佳发泡气压。联合废植物油活化工艺和发泡剂,可实现膨胀率高达20.2倍、半衰期超过30 s的发泡效果。【结论】本研究有望解决橡胶沥青发泡效果差的难题,为橡胶泡沫沥青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泡沫沥青 橡胶沥青 发泡特性 膨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s的机场道面异物目标检测
7
作者 赵晓康 牛振兴 +4 位作者 张久鹏 王艺淳 刘奇 程科 邓晋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9-1250,共12页
为解决目前基于光学图像的机场道面异物(FOD)检测技术存在的环境条件变异性大及小目标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的道面异物目标检测改进算法.引入暗通道先验技术实现对雾化图像数据的特征复原,采用多尺度特征提取策略、卷... 为解决目前基于光学图像的机场道面异物(FOD)检测技术存在的环境条件变异性大及小目标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的道面异物目标检测改进算法.引入暗通道先验技术实现对雾化图像数据的特征复原,采用多尺度特征提取策略、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双向特征金字塔结构(BiFPN)和解耦组合预测结构增强模型对各尺度目标的检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雾化数据经过去雾复原后,在同一检测算法上的平均精度mAP0.5:0.95增加了7.62%;在相同测试集的试验条件下,改进算法相比于原始算法有7%的精度提升;在对各尺度目标的测试下,改进算法对分辨率尺寸小于32×32像素的小目标检测性能提升最为明显,mAP0.5提高了38.40%.所提出的改进算法实现了道面异物目标的高精度检测,为FOD实时检测系统的搭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道面 异物检测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水性道面标线涂料的制备与路用性能
8
作者 赵晓康 张久鹏 +3 位作者 胡勤石 裴建中 程科 张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9-125,共7页
本工作以SrAl_(2)O_(4):Eu2+,Dy^(3+)类蓄能发光粉为发光基体,采用双硅膜复合改性技术进行覆膜保护处理,然后调配制成长余辉水性标线涂料,并通过漆膜试验和路用性能测试,对制备涂料的使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以硅丙乳液为基... 本工作以SrAl_(2)O_(4):Eu2+,Dy^(3+)类蓄能发光粉为发光基体,采用双硅膜复合改性技术进行覆膜保护处理,然后调配制成长余辉水性标线涂料,并通过漆膜试验和路用性能测试,对制备涂料的使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以硅丙乳液为基料、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甲基纤维素钠为防沉剂,水基比为33%,可以制得涂膜性能与发光效果俱佳的水性发光涂料。成型涂膜表干时间为1.4 h,硬度可达2H,耐水性、耐酸性24 h无异常,在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漆膜稍有变色,耐热性、耐寒性没有异常情况,附着力可达2级;标线涂膜厚度优选为0.33 mm。路用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涂覆水性发光涂料标线后,路面抗滑值为88 BPN,界面粘附性可达2.72 MPa,15℃常温耐水性24 h无异常,不粘胎干燥时间为10 min,余晖时间为12.5 h,可基本满足路面涂料的使用性能要求,但长期的80℃高温或常温弱碱环境会对涂料发光性能产生一定的损伤。本工作为长余辉路面标线涂料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长余辉 水性标线涂料 涂膜性能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稳碎石材料细观修复行为及最佳修复时机
9
作者 赵晓康 董侨 +1 位作者 董是 陈雪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8,共11页
为了探究水稳碎石(CSM)材料的细观修复行为及最佳修复时机,基于损伤-愈合模型对其修复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离散元法(DEM)建立CSM的二维半圆弯曲(SCB)数值试件,引入损伤因子模拟材料的局部损伤与愈合效应,进而构建细观尺... 为了探究水稳碎石(CSM)材料的细观修复行为及最佳修复时机,基于损伤-愈合模型对其修复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离散元法(DEM)建立CSM的二维半圆弯曲(SCB)数值试件,引入损伤因子模拟材料的局部损伤与愈合效应,进而构建细观尺度的损伤-愈合数值模型。其次,通过虚拟SCB疲劳试验实现不同程度的荷载损伤,基于愈合变量来表征损伤修复过程,模拟局部损伤愈合行为。然后,基于损伤-愈合模型开展不同损伤状态下的修复效果评估,分析初始损伤状态、愈合程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CSM材料的最佳修复时机。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损伤-愈合模型能够再现CSM材料在细观尺度上的损伤与愈合行为,初始损伤状态和愈合程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具有非线性,在70%~85%的疲劳寿命阶段,局部损伤修复对结构强度的提升作用较为显著。基于对损伤修复效果的数值分析,推荐将70%~85%的疲劳寿命作为CSM材料的最佳修复时机,此外,选择强度优良、数量充足的愈合剂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局部损伤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稳碎石 损伤愈合 修复时机 离散元法 半圆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谷地3 ka以来气候变化对黄河一级阶地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
10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6 位作者 周亚利 查小春 王忻宇 赵晓康 周家和 李瑜琴 张玉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69-2280,共12页
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不同地貌位置发育了较好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但目前关于这些风积物的时间序列、空间分异及其对地表过程的指示意义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根据野外考察所获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成果可为准确理... 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不同地貌位置发育了较好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但目前关于这些风积物的时间序列、空间分异及其对地表过程的指示意义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根据野外考察所获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成果可为准确理解若尔盖古湖泊消亡后,该地区风沙活动的盛衰变化、风化成土强度变化和气候变化规律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提供直接证据。选择黄河一级阶地玛曲老桥西(LQX)剖面为探究对象,对其剖面构型、磁化率、地球化学、微形态等进行研究,用光释光(OSL)方法进行测年断代。研究认为:在若尔盖盆地普遍发育多周期土壤,但不同地貌位置发育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时间序列和构型并不相同。LQX剖面具有MS0-MS1-L-MS2-L构型,为近3.0 ka以来连续发育所成,风沙活动强度变化是影响土壤连续发育的主要原因;矿物组合、CIA、Rb/Sr比值、磁化率等数据指示该剖面整体处于低级风化强度阶段,土壤层风化成土强度有所增加,但增强的幅度有限;5~4 ka形成的黄河一级阶地为风成堆积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3.0 ka前后区域气候转向较干旱,风沙活动较强形成了黄土L。1.5 ka前后,气候向较湿润方向转化,降水增加,地面的水热条件有利于草甸类植物生长,形成土壤层MS2。0.6 ka前后,出现短暂的气候较干旱时段,土壤发育中断,风尘堆积加剧形成约30 cm厚的黄土。0.3/0.4 ka始,气候干旱降低,风沙活动减弱,土壤又重新发育,形成MS1+MS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盆地 黄河一级阶地 多周期土壤 微形态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标线涂料用改性发光粉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程科 邓晋阳 +4 位作者 张久鹏 赵晓康 张佳维 常佳欣 张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8,共7页
旨在选用双硅膜嫁接改性技术对铕、镝掺杂的铝酸锶(SrAl_(2)O_(4):Eu^(2+),Dy^(3+))类蓄能发光粉进行成膜保护处理,采用化学沉淀法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第一层无机硅膜,采用溶胶-凝胶法以KH570为原料制备第二层有机硅膜,而后嫁接丙烯酸膜... 旨在选用双硅膜嫁接改性技术对铕、镝掺杂的铝酸锶(SrAl_(2)O_(4):Eu^(2+),Dy^(3+))类蓄能发光粉进行成膜保护处理,采用化学沉淀法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第一层无机硅膜,采用溶胶-凝胶法以KH570为原料制备第二层有机硅膜,而后嫁接丙烯酸膜制备了改性发光粉,并通过耐水性、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表征技术,对发光粉的改性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双硅膜嫁接改性工艺可以实现发光粉的完整包覆,并使发光粉水分散液的pH增长率降低64.9%,发光粉耐水性得到明显提升,采用80%(以发光粉质量计)的硅酸钠和10%的硅烷偶联剂KH570可以获得最佳的改良效果。改性发光粉的10 min和60 min发光亮度可达194.4 mcd/m^(2)和24.3 mcd/m^(2),余辉时间12.8 h,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所得研究成果对实现道路标线的主动发光并提高夜间潮湿状态下路面交通标线的视认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标线 长余辉涂料 蓄能发光粉 双硅膜嫁接改性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拟研究选区激光熔化成形薄壁件反向变形补偿
12
作者 赵小康 王联波 王占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06,共6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壁厚1mm的GH4169镍基高温合金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薄壁圆筒的等效应力场和变形场,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不同迭代次数的反向变形补偿,研究了迭代次数对变形场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薄壁圆筒试样的变形量呈...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壁厚1mm的GH4169镍基高温合金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薄壁圆筒的等效应力场和变形场,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不同迭代次数的反向变形补偿,研究了迭代次数对变形场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薄壁圆筒试样的变形量呈中部、底部和顶部依次减小的趋势,等效应力呈底部、中部和顶部依次减小的趋势,当高度为90mm时,变形量最大,等效应力最小,分别约为0.485mm,341MPa;试验所得变形量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有限元模型的变形场可以近似用作反向变形补偿的计算依据;随着反向变形补偿迭代次数增加,有限元模型的变形量逐渐趋近于0;将两次迭代后的模型导出并进行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所得薄壁圆筒的变形量在±200μm内,相比反向变形补偿前降低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薄壁圆筒 应力 变形 变形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AfuA-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3
作者 李真亚 赵晓康 +4 位作者 杨红玉 李允 孔嫄嫄 贾荣玲 李生涛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65-71,共7页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免疫抗体检测提供技术支撑,首先重组表达了HPS 2个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HbpA、AfuA),随后对HbpA、AfuA进行初筛,选择A...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免疫抗体检测提供技术支撑,首先重组表达了HPS 2个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HbpA、AfuA),随后对HbpA、AfuA进行初筛,选择AfuA作为最佳包被蛋白。通过优化AfuA-ELISA反应条件,确定了最佳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5μg/mL,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乳溶液,最佳样品稀释液为2%BSA溶液,最佳样品孵育时间为30 min,最佳样品稀释度为1:25,最佳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20000,最佳酶标二抗孵育时间为30 min,最佳底物孵育时间为10 min。特异性试验显示,建立的AfuA-ELISA方法对猪其他常见病原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其具有良较好的特异性。对30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AfuA-ELISA方法分别检出阳性、阴性血清177、123份,与商业化试剂盒的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0.0%、87.5%,总体符合率为89.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AfuA-ELISA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与商业化试剂盒符合率高的优点,可以用于临床HPS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间接ELISA HbpA Afu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55B钢与Q345B钢MAG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14
作者 赵小康 张海燕 +2 位作者 屈海东 廖国锋 李慧琼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12期30-33,共4页
利用MAG焊,选用合适的焊接参数对其LGQ355B钢与LGQ345B钢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对比两种钢材在相同焊接条件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二者母材相比较,LGQ355B钢比LGQ345B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平均高出30MPa,而LGQ345B钢... 利用MAG焊,选用合适的焊接参数对其LGQ355B钢与LGQ345B钢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对比两种钢材在相同焊接条件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二者母材相比较,LGQ355B钢比LGQ345B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平均高出30MPa,而LGQ345B钢具有较好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并且二者母材纵向冲击性能明显要优于横向冲击性能。二者焊接接头相比较,其接头力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主要与母材本身及所选用焊丝的特性有关系,由于LGQ345B钢本身强度比LGQ355B钢低,其焊接接头表现出高强匹配,并且焊缝中心冲击韧性优于LGQ355B钢,因此二者钢材整体焊接接头焊缝中心冲击韧性要优于母材。通过研究,在日常结构件的制造过程中采用新标准下的Q355B钢与旧标准下的Q345B钢相比较,二者焊接工艺、焊接接头性能差异不是十分明显,焊接过程无需区别对待,可进行正常替代,同时为新标准下Q355B钢的焊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焊 Q355B钢 Q345B钢 焊接工艺试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焊接参数对Q355B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赵小康 张海燕 +3 位作者 李慧琼 李世霞 冶维财 屈海东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9期36-40,共5页
针对工程机械常用钢材Q355B,通过弧焊机器人MAG焊,焊接电流控制在280~400A,进行不同焊接参数下的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加其焊接接头性能并没有出现大幅的衰减,焊接接头试样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弯曲性能、... 针对工程机械常用钢材Q355B,通过弧焊机器人MAG焊,焊接电流控制在280~400A,进行不同焊接参数下的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加其焊接接头性能并没有出现大幅的衰减,焊接接头试样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弯曲性能、冲击性能及硬度均符合标准要求,均可达到母材或高于母材水平,当焊接电流控制在350A时,焊接接头具有最优的性能。同时,相比焊接电流较小时,随着焊接电流增加到380A以上时,效率提升20%左右,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55B钢 MAG 焊接电流 接头性能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多维度量表开发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镜 赵晓康 +2 位作者 马书玲 赵春亮 薛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3-150,共8页
在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访谈的基础上,辨析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内涵,应用扎根理论开发出中国情境下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多维度测量量表。根据两阶段调查收集的问卷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包含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在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访谈的基础上,辨析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内涵,应用扎根理论开发出中国情境下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多维度测量量表。根据两阶段调查收集的问卷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包含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主动改变能力、自我效能、风险承担能力5个维度。该研究结果既有助于厘清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构成维度并预测员工创新行为,而且有利于个人、组织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进行引导和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创新能力 能力感知 量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中心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晓康 徐雅夫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74,共5页
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长久创新发展的技术后盾。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了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冲击与挑战,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与管理模式需要进行相应改变。基于知识经济背景,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相... 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长久创新发展的技术后盾。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了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冲击与挑战,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与管理模式需要进行相应改变。基于知识经济背景,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基础,说明了两种传统企业技术中心管理模式,同时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技术中心 知识经济 创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性对水稳碎石材料细观开裂行为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侨 袁嘉伟 +1 位作者 赵晓康 陈雪琴 《中外公路》 2023年第6期290-297,共8页
为了研究水泥砂浆非均质性对水泥稳定碎石(CSM)材料细观开裂行为的影响,该文基于有限元法(FEM)构建圆形骨料细观断裂模型,通过嵌入双线性内聚力模型的零厚度内聚力单元模拟材料细观开裂行为,引入Weibull分布的材料随机场表征砂浆基体和... 为了研究水泥砂浆非均质性对水泥稳定碎石(CSM)材料细观开裂行为的影响,该文基于有限元法(FEM)构建圆形骨料细观断裂模型,通过嵌入双线性内聚力模型的零厚度内聚力单元模拟材料细观开裂行为,引入Weibull分布的材料随机场表征砂浆基体和界面过渡区(ITZ)的非均质特性。基于虚拟半圆弯曲(SCB)试验模拟细观开裂过程,分析材料均质度对CSM细观开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均质细观断裂模型能够实现对细观断裂的精确模拟,CSM材料宏观裂纹的产生经历了微裂纹萌生和快速贯通的过程,界面和孔隙缺陷是微裂纹扩展的薄弱区。CSM材料的抗裂性能随着随机场不均匀性的增大而降低,建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泥砂浆的拌和均匀性来改善CSM材料的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 有限元法 细观非均质 半圆弯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料粒径与体积分数对水稳碎石材料抗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晓康 董侨 +2 位作者 顾兴宇 倪富健 王洋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8-144,共7页
为了研究集料粒径和体积分数对水稳碎石材料抗裂性能的影响,借助离散元法构建了具有相同集料轮廓与位置、不同集料粒径与含量的圆形劈裂数值试件.通过虚拟间接拉伸试验模拟了水稳碎石细观开裂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集料粒径与体积分数对... 为了研究集料粒径和体积分数对水稳碎石材料抗裂性能的影响,借助离散元法构建了具有相同集料轮廓与位置、不同集料粒径与含量的圆形劈裂数值试件.通过虚拟间接拉伸试验模拟了水稳碎石细观开裂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集料粒径与体积分数对结构细观开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粒径和体积分数对数值试件的力学性能有着显著影响,降低集料体积分数可以增强结构的变形协调能力,提高试件抗裂性能.对于水稳碎石材料,集料的强度骨架作用对整体抗裂性能的贡献弱于界面的衰减效应,充盈的集料最终会损害结构的整体抗裂强度.集料对结构整体强度贡献不如砂浆基体大,对于集料体积分数较高的水稳材料,改善砂浆集料界面性能更有益于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离散元法 集料粒径 集料体积分数 间接拉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海洋卫星散射计近海岸海面风场反演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林文明 郎姝燕 +2 位作者 赵晓康 刘建强 李秀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123,共9页
中法海洋卫星散射计(CSCAT)使用扇形波束旋转扫描体制,能够以多角度测量同一海面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并具有空间分辨率较高的特点。这为近海岸海面风场反演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CSCAT近海岸海面风场处理的主要流程和关键技术。特... 中法海洋卫星散射计(CSCAT)使用扇形波束旋转扫描体制,能够以多角度测量同一海面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并具有空间分辨率较高的特点。这为近海岸海面风场反演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CSCAT近海岸海面风场处理的主要流程和关键技术。特别地,在风场反演之前,利用一种矩形窗算术平均的方法将L1B级的高分辨率条带数据组合平均到相应的风矢量单元中,从而实现近海岸风场反演的快速预处理。通过对比CSCAT、欧洲先进散射计(ASCAT)以及美国QuikSCAT的近海岸风场,发现CSCAT风场的质量在离岸40 km以外区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在离岸40 km以内显著恶化。分析表明,CSCAT近海岸区域风场统计特征恶化的原因可能是由潜在的海冰污染引起的。总体而言,CSCAT的近海岸风场与模式背景风场和浮标风场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海洋卫星 散射计 近海岸 风场反演 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