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石滚轮轮廓圆度误差在线判别
1
作者 赵华东 何鸿辉 +2 位作者 朱振伟 周帅康 刘畅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8-527,共10页
金刚石滚轮形面的修形技术是制造金刚石滚轮的关键技术之一,常采用金刚石砂轮磨削法对其进行精密修形,修形后的轮廓圆度误差是考量滚轮修形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目前的轮廓圆度检测方法是人工停机取下滚轮并放置于轮廓仪上进行,极大地... 金刚石滚轮形面的修形技术是制造金刚石滚轮的关键技术之一,常采用金刚石砂轮磨削法对其进行精密修形,修形后的轮廓圆度误差是考量滚轮修形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目前的轮廓圆度检测方法是人工停机取下滚轮并放置于轮廓仪上进行,极大地增加了滚轮制作的时间和成本。为此,对在五轴加工机床上的金刚石滚轮,沿其轮廓面横向磨削修形时产生的振动信号,提出基于小波包系数和随机森林的在线检测方法并对其轮廓修形状态进行识别,在修形进行状态时的识别准确率为93.3%,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滚轮 振动信号 小波包系数 在线识别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样本数据驱动模型的硅片线切割质量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博文 张宏帅 +2 位作者 赵华东 胡晓亮 田增国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在单晶硅加工中,硅片多线切割质量检测耗时和检测成本高造成硅片质量检测难。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WGAN-GP)数据处理与自注意力残差网络(SeResNet)的硅片质量预测方法。分析多线切割的机制,确定影响硅片质量的工艺参数,建立... 在单晶硅加工中,硅片多线切割质量检测耗时和检测成本高造成硅片质量检测难。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WGAN-GP)数据处理与自注意力残差网络(SeResNet)的硅片质量预测方法。分析多线切割的机制,确定影响硅片质量的工艺参数,建立数据样本,使用WGAN-GP对样本数据进行数据增强。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SeResNet的硅片总体厚度偏差预测模型。以硅片的多线切割加工过程监控数据为模型验证数据,对构建的硅片总体厚度偏差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泛化性和高准确率,有效解决了小样本数据下的预测难题,实现了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的硅片总体厚度偏差预测,所以基于数据驱动的硅片质量预测来代替硅片加工中的质量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片 线切割 总体厚度偏差预测 生成对抗网络 数据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套圈电磁无心磨削成圆误差解析和仿真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其华 赵华东 张瑞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1,共4页
针对电磁无心磨削成圆过程和磨床加工性能的高精度预测和分析,研究了轴承套圈电磁无心磨削成圆误差的生成机制。建立以几何条件、加工参数和机床刚度为参数的,包含几何误差、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的解析方程,通过利用成圆误差方程对轴承... 针对电磁无心磨削成圆过程和磨床加工性能的高精度预测和分析,研究了轴承套圈电磁无心磨削成圆误差的生成机制。建立以几何条件、加工参数和机床刚度为参数的,包含几何误差、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的解析方程,通过利用成圆误差方程对轴承套圈表面圆度误差进行迭代,可以在时域范围内对轴承套圈表面圆度误差的再生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提供了一种预测轴承套圈表面圆度误差变化的仿真模型,为有效预测磨削性能和轴承套圈成圆过程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通过同步仿真与实验条件参数,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8.04%。结果显示,所建立的综合模型可以完成成圆过程的分析并预测工件最终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无心磨削 圆度误差 成圆机制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小型零件圆度测量
4
作者 丁哲文 张瑞 +2 位作者 朱振伟 赵华东 刘丙康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4,180,共5页
针对小型零件圆度误差测量效率低、精度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小型零件圆度测量方法。通过建立机器视觉检测平台,获得零件图像。经过预处理后,通过Canny算子结合8领域扩张算法划定感兴趣区域,采用多项式插值亚像素边缘... 针对小型零件圆度误差测量效率低、精度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小型零件圆度测量方法。通过建立机器视觉检测平台,获得零件图像。经过预处理后,通过Canny算子结合8领域扩张算法划定感兴趣区域,采用多项式插值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获得边缘坐标;然后,利用改进区域搜索算法确定准圆心,并通过最小区域法的几何结构找出最小区域圆心,从而计算圆度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圆度误差的测量重复精度为8.1μm,能够实现小型零件的非接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圆度误差 边缘检测 最小区域法 小型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术前评估及精准定位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包块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周永刚 段云友 +4 位作者 赵华栋 杨恒丽 邢长洋 金京兰 袁丽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术前评估及精准定位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包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的52例乳腺多发良性包块患者(共156个病灶),其中经超声术前评估及精准定位后行超声引导下乳腺包块旋切手术的患者26例(78... 目的探讨超声术前评估及精准定位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包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的52例乳腺多发良性包块患者(共156个病灶),其中经超声术前评估及精准定位后行超声引导下乳腺包块旋切手术的患者26例(78个病灶,研究组),仅经常规超声检查后行超声引导下乳腺包块旋切手术的患者26例(78个病灶,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旋切时间、旋切刀数及术中出血率。结果两组患者所有包块均被完整切除。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9.88±5.73)min vs.(30.38±9.27)min],旋切刀数显著少于对照组(14.54±6.35 vs. 21.81±9.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15、-3.254,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率[7.7%(2/26)]明显低于对照组[38.5%(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P<0.05)。结论超声术前评估及乳腺包块精准定位联合术中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包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刀数,降低术中出血率,可作为乳腺良性多发包块快速、微创治疗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评估 精准定位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 乳腺多发包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顶式弧形闸门静动态应力数值分析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聪 张钰奇 +3 位作者 王童童 王茂 赵华东 李松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55,160,共6页
为了确保某水库溢洪道露顶式弧形闸门在各工况下稳定运行以及实现闸门的结构健康监测,结合相关标准分析弧形闸门的静动态应力及变形情况,对露顶式弧形闸门不同运行工况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分别运用静力学仿真和流固耦合仿... 为了确保某水库溢洪道露顶式弧形闸门在各工况下稳定运行以及实现闸门的结构健康监测,结合相关标准分析弧形闸门的静动态应力及变形情况,对露顶式弧形闸门不同运行工况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分别运用静力学仿真和流固耦合仿真分析计算0~6.5 m水深及0~6 m开度工况下露顶式弧形闸门的应力变形情况;并在现场进行测量试验,在弧形闸门上布置应力传感器,测量在1.4 m水深下弧形闸门在静止和启闭过程的静动态应力。结果表明:弧形闸门面板等效应力值在闸门6.5 m水深下启门瞬间达到最大值,为148.71 MPa;弧形闸门除面板外其他部位等效应力在闸门开度为6 m时达到最大值,为207.63 MPa;弧形闸门主、次梁的总变形量均在闸门6.5 m水深下启门瞬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46、8.65 mm。仿真分析结果和传感器测量结果两者的误差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有限元仿真 数值分析 静动态应力 流固耦合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的Cz单晶硅放肩阶段关键特征参数辨识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华东 翟晓彤 +1 位作者 田增国 李欣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7-612,共6页
直拉单晶硅生长过程中放肩阶段常由于断棱的出现导致无法顺利进入等径生长。为研究影响断棱的关键特征参数,提出采用最大互信息系数法(MIC)辨识直拉单晶硅放肩阶段关键特征参数。分别采用最大互信息系数法(MIC)、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特... 直拉单晶硅生长过程中放肩阶段常由于断棱的出现导致无法顺利进入等径生长。为研究影响断棱的关键特征参数,提出采用最大互信息系数法(MIC)辨识直拉单晶硅放肩阶段关键特征参数。分别采用最大互信息系数法(MIC)、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特征参数与放肩断棱的相关系数,按照降序依次提取前k项直至全部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进行放肩断棱预测评估。结果表明,采用MIC提取特征参数的前13项特征作为输入参数时,模型的准确度最高;且采用MIC法在预测精度上优于AHP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互信息系数 直拉单晶硅 放肩阶段 层次分析法 关键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SFPA-BP的水工钢闸门安全等级识别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畅 赵华东 吴优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9-416,共8页
针对BP神经网络对水工钢闸门安全等级识别能力差的问题,提出基于信息增益(IG)与自适应花授粉算法(SFPA)的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IG理论对水工钢闸门安全等级评价中的特征进行精简,降低冗余特征的影响,缩短网络模型的训练时间;利用SFPA优... 针对BP神经网络对水工钢闸门安全等级识别能力差的问题,提出基于信息增益(IG)与自适应花授粉算法(SFPA)的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IG理论对水工钢闸门安全等级评价中的特征进行精简,降低冗余特征的影响,缩短网络模型的训练时间;利用SFPA优化BP神经网络初始权重及阈值,提高网络模型的收敛速度,防止其陷入局部最优,提高网络模型对水工钢闸门安全等级的分类能力。根据IG-SFPA-BP、标准BP、IG-BP、IG-FPA-BP、IGPSO-BP及IG-GA-BP等神经网络模型在水工钢闸门安全等级数据集上进行多次独立运行的试验结果,从识别正确率、运行时间及模型均方误差等多个角度验证了IG-SFPA-BP网络模型对水工钢闸门安全等级识别的适用性。IG-SFPA-BP网络模型提高了神经网络模型在水工钢闸门安全评价领域的实用价值,也为类似工程提供新的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钢闸门 信息增益(IG) 自适应花授粉算法(SFPA) BP神经网络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六自由度机械臂路径规划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华东 雷超帆 江南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6,共7页
针对空间六自由度机械臂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以ABB1410型号的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为研究对象,建立D-H运动模型以求解正、逆运动学方程。设计了碰撞检测算法,使用改进后的蚁群算法进行路径规划,把机... 针对空间六自由度机械臂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以ABB1410型号的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为研究对象,建立D-H运动模型以求解正、逆运动学方程。设计了碰撞检测算法,使用改进后的蚁群算法进行路径规划,把机械臂末端的运动轨迹看作是依次经过规划路径的点的集合,求解机械臂运动的反解,得到相应的关节转角,实现了机械臂的路径规划。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实现六自由度机械臂路径规划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B1410型号机械臂 碰撞检测 蚁群算法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轴向动载作用下特殊螺纹接头连接强度及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瑞萍 赵华东 +2 位作者 罗敬兵 于洋 曹银萍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9年第4期96-100,共5页
压裂作业过程中,管柱内压裂液变流速运动时会产生随时间变化的动载,导致接头松动、失封,甚至脱扣,引发安全事故。首先计算了压裂液注入时产生的动载。然后以某特殊螺纹接头为研究对象,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BAQUS软件中对其进行模拟... 压裂作业过程中,管柱内压裂液变流速运动时会产生随时间变化的动载,导致接头松动、失封,甚至脱扣,引发安全事故。首先计算了压裂液注入时产生的动载。然后以某特殊螺纹接头为研究对象,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BAQUS软件中对其进行模拟上扣,利用Dynamic explicit方法分析了在轴向动载作用下接头各螺纹牙以及密封面应力随加载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轴向动载作用周期内,轴向载荷增加/降低,螺纹牙应力会随之增加/降低,但是密封面应力却降低/增加,在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处的应力变小;轴向动载使密封面及螺纹牙发生塑性变形,进而导致连接强度与密封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螺纹接头 动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Te_(3)基晶棒线锯切片翘曲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华东 马新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碲化铋基热电材料切片的翘曲度对热电制冷片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是多线切割过程中必须控制的质量因素。通过建立多线切片过程的顺序耦合热应变分析有限元模型,以切片表面节点位移反映切片翘曲度。首先建立温度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切割... 碲化铋基热电材料切片的翘曲度对热电制冷片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是多线切割过程中必须控制的质量因素。通过建立多线切片过程的顺序耦合热应变分析有限元模型,以切片表面节点位移反映切片翘曲度。首先建立温度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切割过程温度场分布;然后以温度场结果为边界条件,建立热应变分析模型;按照不同的张紧力、进给速度、线速度工艺参数组合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出相应的翘曲度值,研究翘曲度与各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张紧力增加,翘曲度减小;进给速度增加,翘曲度增大;线速度增大,翘曲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铋基热电材料 多线切割 翘曲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制冷片热电模组中制冷片热布局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华东 杨号南 +1 位作者 孙夏爽 夏高举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34,共5页
以多制冷片热电制冷模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组具有相同有效工作面积和理论性能参数,而数量、型号、排布方式不尽相同的热电制冷片进行有限元仿真,探究热电制冷片热布局对热电制冷模组实际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电制冷片热布局会... 以多制冷片热电制冷模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组具有相同有效工作面积和理论性能参数,而数量、型号、排布方式不尽相同的热电制冷片进行有限元仿真,探究热电制冷片热布局对热电制冷模组实际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电制冷片热布局会影响热电制冷模组的实际工作性能。所研究的6组排布中,具有相同排布方式的“单片居中”、“2片居中”、“4片居中”表现出了近乎相同的实际工作性能;而最优排布方式“4片均布”相比“单片居中”,在热源发热功率为30 W和50 W、工作电流为最大电流的条件下,制冷效果分别提升了13.88%和9.17%,制冷效率分别提升了12.24%和1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制冷 热电制冷模组 热布局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串联热电制冷器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13
作者 张玲 郑艳萍 +3 位作者 李成 赵华东 钱梦媛 张景双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7,共8页
为了提高制冷器的制冷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所的要求,需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建立了两级串联热电制冷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材料对温度的依赖性,分析了热电臂的数量比RN和结构尺寸高度比RH、横截面积比RA及中间陶瓷板厚度δ... 为了提高制冷器的制冷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所的要求,需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建立了两级串联热电制冷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材料对温度的依赖性,分析了热电臂的数量比RN和结构尺寸高度比RH、横截面积比RA及中间陶瓷板厚度δ对两级热电制冷器制冷性能和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量比为2.07时,器件具有优异的制冷性能和较小的热应力。通过响应面法和遗传算法对器件的结构尺寸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与初始结构相比,优化后器件的制冷量提升了11.8%,制冷系数提升了10.5%,最大热应力降低了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制冷器 两级 制冷性能 热应力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六西格玛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华东 马新伟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年第7期68-71,共4页
安全生产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了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安全生产保证,在基于鱼骨图和层次分析法将企业的安全隐患排序的前提下,运用六西格玛的管理方法,对这些安全隐患进... 安全生产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了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安全生产保证,在基于鱼骨图和层次分析法将企业的安全隐患排序的前提下,运用六西格玛的管理方法,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循环有序的整改。以DFR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公司安全生产流程和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对比引入前后该公司的安全生产状况,证实六西格玛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六西格玛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苏梅克公式更适合巨大撞击坑能量的计算
15
作者 赵华东 李卫高 +1 位作者 党海山 田军东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0年第11期205-208,共4页
对于陆地上的撞击坑,科学家往往需要根据撞击坑的直径来估算撞击能量。由于现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公式来描述撞击这一复杂的物理过程,所以就出现了不同的学者估算的结果相差很远的情况,这令人很难判断哪一种结果更符合事实。对于一些... 对于陆地上的撞击坑,科学家往往需要根据撞击坑的直径来估算撞击能量。由于现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公式来描述撞击这一复杂的物理过程,所以就出现了不同的学者估算的结果相差很远的情况,这令人很难判断哪一种结果更符合事实。对于一些地球历史上出现的、已经无法知道撞击角度的撞击坑,就迫切需要一种统一的公式得出一个比较中肯的计算结果。我们比较分析了前人科学家提出的多个公式,认为1990年尤金·苏梅克的公式最好,并对此进行简化和改良,得到了E=6.286 D3.4这样一个简洁的版本(D是以km表示的超过4 km的撞击坑直径,E是以百万吨TNT当量表示的能量)以适应非常巨大的陨星撞击能量的计算。这个公式得到的结果适中,和国际主流的计算结果相符合。文章的末尾,我们还给出了得到撞击能量之后,估算陨星的质量和体积的一般性方法。本文提出的改进版的公式和方法可供学者们和科学爱好者引用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星 撞击坑 撞击能量 新版本的尤金苏梅克公式 估算陨星质量和体积的一般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岛遗传算法的轴承精超工艺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新江 段玥晨 +1 位作者 赵华东 张伟豪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6-120,共5页
为提高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沟道精超加工精度及效率,利用ISIGHT优化软件对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沟道精超工艺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一组样本点;然后采用二次多项式响应面法建立以工件转速、油石压力、油石摆动频率及超精... 为提高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沟道精超加工精度及效率,利用ISIGHT优化软件对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沟道精超工艺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一组样本点;然后采用二次多项式响应面法建立以工件转速、油石压力、油石摆动频率及超精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为输入变量,以轴承内圈沟道表面粗糙度和沟道圆度误差为输出变量的多目标优化代理模型;最后,基于多岛遗传算法对多目标优化代理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一组最优精超工艺参数组合及结果预测值。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得到的表面粗糙度值比优化前的表面粗糙度值降低了15.244%,沟道圆度误差值比优化前的圆度误差值降低了14.87%,并且加工效率提升了21.43%,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多目标优化 正交试验 多目标优化代理模型 多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片截面形状对风冷翅片散热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号南 赵华东 +3 位作者 夏高举 徐州 李成 刘尚杰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基于牛顿粘性定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在实际项目的基础上探究了五种不同垂直截面形状的翅片式散热器在强迫对流条件下的散热性能,最终根据其各自的散热性能和经济性筛选出最佳垂直截面形状的散热器为三角形截面翅片散热器,与传统的矩... 基于牛顿粘性定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在实际项目的基础上探究了五种不同垂直截面形状的翅片式散热器在强迫对流条件下的散热性能,最终根据其各自的散热性能和经济性筛选出最佳垂直截面形状的散热器为三角形截面翅片散热器,与传统的矩形截面翅片散热器相比,其散热性能提升了4.23%,材料成本下降了17.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制冷 翅片式散热器 风冷热沉散热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几何结构对环形制冷器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梦媛 郑艳萍 +3 位作者 李成 赵华东 张景双 张玲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0,88,共7页
为了使管状型热源得到充分利用,可通过环形热电制冷器以消除形状不匹配而形成的热损耗。建立环形热电制冷器的物理模型来探索环形热电模块的性能特点,基于建立的仿真模型,研究了热电臂尺寸因子和形状参数对环形热电制冷器性能的影响,并... 为了使管状型热源得到充分利用,可通过环形热电制冷器以消除形状不匹配而形成的热损耗。建立环形热电制冷器的物理模型来探索环形热电模块的性能特点,基于建立的仿真模型,研究了热电臂尺寸因子和形状参数对环形热电制冷器性能的影响,并与形状参数为1时的平板式热电制冷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增大尺寸因子能有效提升制冷量和制冷系数,随着电流的增大,制冷量先增大后减小。此外,随着形状参数的增加,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形状参数接近1而不等于1时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热电制冷器 有限元法 性能 形状参数 热电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粒子群与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22
19
作者 雷超帆 赵华东 江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5-241,共7页
针对蚁群算法在进行路径规划时存在收敛速度慢、寻优结果差、搜索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粒子群与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算法,改变按照经验选取的惯常模式,利用粒子群算法对蚁群算法的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栅格地图,设置算法禁忌表,将... 针对蚁群算法在进行路径规划时存在收敛速度慢、寻优结果差、搜索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粒子群与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算法,改变按照经验选取的惯常模式,利用粒子群算法对蚁群算法的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栅格地图,设置算法禁忌表,将蚁群算法搜索路径时的重要参数作为粒子群的位置信息,设计粒子群算法的适应值评价函数,引导粒子朝着评价指数高的方向收敛,运行蚁群算法求解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改善蚁群算法的综合性能,实现机器人路径的快速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蚁群算法 粒子群算法 参数优化 栅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金属复合结构原子沉积机制及调控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晓辉 李和林 +2 位作者 赵华东 吴洋 李磊明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2,共5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两种典型金属原子在碳纳米管表面沉积的物理过程、结构形态及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和改善金属原子对碳纳米管表面包覆能力的方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金属的吸附作用和金属之间的聚合作用共同决定了金属在...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两种典型金属原子在碳纳米管表面沉积的物理过程、结构形态及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和改善金属原子对碳纳米管表面包覆能力的方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金属的吸附作用和金属之间的聚合作用共同决定了金属在碳纳米管表面的沉积形态.为了使更多金属原子包覆碳纳米管,对于吸附能力强的金属,需要增加沉积过程的环境温度,而对于吸附能力弱的金属,则需要降低沉积过程的环境温度.与此同时,带电金属原子在沉积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吸附能力弱的金属原子对碳纳米管表面形成包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金属原子沉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