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潍坊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功法 林艳 +2 位作者 赵兵强 高伟博 俄立梅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了解潍坊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并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居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对潍坊市18岁及以上的6730名常住居民开展调查,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城乡居民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比较,采用Lo... 目的了解潍坊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并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居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对潍坊市18岁及以上的6730名常住居民开展调查,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城乡居民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使用优势分析对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使用交互作用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18.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在城市(95%CI:0.68~0.95)、文化程度高(95%CI:0.07~0.51)、家庭月总收入在1500~7999元(95%CI:0.45~0.80)和有慢性病(95%CI:0.67~0.93)是心理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年龄在60岁以上(95%CI:1.21~3.29)为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地区与年龄之间的交互项RR为0.82;地区与文化程度之间的交互项RR为1.24(P均<0.05)。结论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较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和达标率更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文化程度、工作、年龄、家庭月总收入、慢性病、地区,且地区与年龄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地区与文化程度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素养 现况调查 影响因素 优势分析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碳链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提高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和有效性
2
作者 孔维众 张水勤 +5 位作者 李燕婷 徐久凯 许猛 高强 赵秉强 袁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3-1172,共10页
【目的】有机酸与磷肥结合施用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磷固定,但有机酸碳链长度与磷肥有效性的关系尚不明确。将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研究其对磷酸二铵在土壤中的扩散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高效磷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有机酸与磷肥结合施用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磷固定,但有机酸碳链长度与磷肥有效性的关系尚不明确。将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研究其对磷酸二铵在土壤中的扩散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高效磷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草酸(OA)、丁二酸(BA)、己二酸(AA)、辛二酸(SA)为供试材料,分别按0.5%的质量比与粉状磷酸二铵混合均匀后挤压造粒,得到4个含有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磷肥试验样品(代号分别为OAP、BAP、AAP、SAP),磷酸二铵样品(DAP)也按照同样方法挤压造粒。磷培养试验以5个肥料样品为处理,以不添加磷肥为对照(CK),每个处理设置18个重复。在培养的第1、3、7、14和28天,进行滤纸可视化显色,测定肥料磷的扩散距离(半径),同时采集土样测定速效磷、Ca2-P和Ca8-P含量,测定pH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DAP相比,OAP、BAP、AAP、SAP处理均增加了磷素扩散距离,扩散距离各处理的排序为OAP>BAP>AAP>SAP,OAP处理的磷扩散距离较DAP平均增加了29.5%。培养28天时,4个二元羧酸磷酸二铵复合磷肥处理的土壤平均速效磷、Ca2-P、Ca8-P含量分别较DAP提高了0.48%~12.6%、4.06%~37.1%、1.25%~20.9%,均以OAP的提高幅度最高。在培养3~28天,二元羧酸磷酸二铵复合磷肥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DAP,以OAP处理的活性最高。与CK处理相比,施磷肥处理土壤pH显著下降,以OAP处理降幅最大。【结论】供试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均可减少磷的固定,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磷肥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其中,以草酸磷酸二铵复合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羧酸 碳链长度 羧基含量 磷扩散 速效磷含量 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风化煤腐殖酸对玉米植株主要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丽平 袁亮 +2 位作者 赵秉强 李燕婷 林治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目的】腐殖酸的分子量决定了其功能特性,研究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腐殖酸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郑单958’为供试玉米品种,以霍格兰营养液为基础溶液进行水培试验。选择分子量为> 50 kDa... 【目的】腐殖酸的分子量决定了其功能特性,研究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腐殖酸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郑单958’为供试玉米品种,以霍格兰营养液为基础溶液进行水培试验。选择分子量为> 50 kDa (HA_H)、10 kDa~50 kDa (HA_M)和<10 kDa (HA_L)三种腐殖酸,添加量均为碳10 mg/L,以不添加腐殖酸为对照(CK),共四个处理。幼苗生长20 d后收获,分为根、茎和叶样品,烘干称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型号VERTEX 70,德国Bruker公司)检测玉米植株根、茎和叶的光谱特征。【结果】腐殖酸处理玉米根、茎和叶的干物质重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91.07%、89.27%和88.53%。三种腐殖酸处理,以小于10 kDa分子量腐殖酸(HAL)对玉米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根、茎和叶的干物质重分别提高了143.14%、123.41%和150.54%,其次为10~50 kDa分子量腐殖酸(HA_M),大于50 kDa分子量腐殖酸(HAH)效果又次之。腐殖酸处理的玉米根系FTIR光谱在3420 cm^(–1)和1655 cm^(–1)波数附近的透射率均低于对照,茎FTIR光谱在3420 cm^(–1)和1655 cm^(–1)波数附近的透射率均高于对照,表明腐殖酸处理能增加玉米根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类物质的含量,减少其在茎中的积累,腐殖酸各处理玉米叶片在3420、2920、1735、1655、1518、1380、1250和1050 cm^(–1)波数附近的透射率均低于对照,小于10 kDa分子量腐殖酸表现尤为明显。这表明不同分子量(尤其是小于10 kDa分子量)腐殖酸能够增加玉米叶片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物质和核酸等的含量。【结论】外源添加腐殖酸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重,引起玉米植株不同器官中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物质及核酸发生变化,小分子量(<10 kDa)的腐殖酸对玉米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大分子量的,在生产中应尽量选择小分子腐殖酸产品,以充分发挥其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腐殖酸 分子量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风化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农业新需求,构建我国肥料领域创新体系——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报告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玉芬 赵秉强 +1 位作者 侯翠红 许秀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1-568,共8页
通过本项目组的调研,总结出在农业新形势下,我国肥料产品、技术和政策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肥料产品与农业需求不匹配;技术集成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肥料经营体制不利于科学产品和技术落地;技术服务供应能力和需求不匹配;管理政策... 通过本项目组的调研,总结出在农业新形势下,我国肥料产品、技术和政策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肥料产品与农业需求不匹配;技术集成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肥料经营体制不利于科学产品和技术落地;技术服务供应能力和需求不匹配;管理政策制约。解决的思路:通过肥料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有机替代、精准施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法规,系统构建我国肥料领域创新体系。具体建议:构建以农业需求为导向的国家化肥产品新体系,促进农业高产、土壤培肥、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加强有机肥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化肥有机替代减量;加强施肥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肥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加强国家绿色肥料体系建设;建议国家设立肥料重大科技专项,为上述建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需求 建议 肥料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系统氮盈余及损失量估算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文彦 田昌玉 +3 位作者 尹红娟 徐久凯 赵秉强 唐继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8,共8页
以连续10年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依据,研究不同有机肥(以纯N计)0、120、240、360、600 kg/hm^(2)处理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系统的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库变化,利用氮素平衡法估算氮损失量,计算氮素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探讨利用氮... 以连续10年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依据,研究不同有机肥(以纯N计)0、120、240、360、600 kg/hm^(2)处理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系统的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库变化,利用氮素平衡法估算氮损失量,计算氮素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探讨利用氮素平衡法计算氮效率作为有机肥合理施用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有机肥氮0、120、240 kg/hm^(2)处理的氮盈余逐年增加,然后趋于稳定状态;有机肥氮360、600 kg/hm^(2)处理每年都存在超过有机肥氮投入量一半的氮盈余。(2)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氮库逐年增加,且施氮量越大增量越大;10年后各有机肥氮处理土壤氮库趋于稳定。(3)10年后,有机肥氮120 kg/hm^(2)处理氮素利用率在75%左右;有机肥氮240、360和600 kg/hm^(2)处理氮素利用率分别维持在60%、45%和30%左右;各有机肥氮处理的氮素残留率在10%~15%之间;有机肥氮120 kg/hm^(2)处理氮素损失率为10%左右,有机肥氮240 kg/hm^(2)处理氮素损失率为30%左右,360和600 kg/hm^(2)处理氮素损失率为45%和60%左右。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10年后,土壤系统趋于稳定状态,每季作物施用有机肥氮240 kg/hm^(2),周年氮素盈余为250 kg/hm^(2)左右,氮素表观残留量为80 kg/hm^(2)左右,氮素损失量为180 kg/hm^(2)左右,相应的氮素平衡法计算的氮素利用率、残留率、损失率分别为60%、10%、30%左右。利用氮素平衡法计算氮效率可以作为评价有机肥合理施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氮素平衡 氮盈余 氮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氮素利用率的几种典型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田昌玉 林治安 +3 位作者 徐久凯 赵秉强 唐继伟 李建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9-1916,共8页
【目的】氮素利用率计算方法有多种,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影响氮素管理的科学性。比较几种典型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结果随有机肥施用水平和试验年限的变化,并从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讨论计算方法的科学性。【方法】以12年长期定位试验... 【目的】氮素利用率计算方法有多种,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影响氮素管理的科学性。比较几种典型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结果随有机肥施用水平和试验年限的变化,并从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讨论计算方法的科学性。【方法】以12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有机肥设置每季5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20、240、360、600 kg/hm^2,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采用常规差减法、叠加法、比值法、氮素利用率法和氮素平衡法分别计算了不同有机肥料氮处理下不同年份的氮肥利用率。【结果】1)用常规差减法和叠加法计算的有机氮肥当年利用率偏低,比值法计算结果适中,主要是空白对照作物可能吸收了施肥处理潜层扩散的矿质氮素,使得空白对照作物吸收氮素量比较高;叠加法氮肥利用率与常规差减法计算的结果差异不显著。2)用比值法计算的氮肥利用率与国际通用氮素利用率计算法的结果很接近,如果能控制空白对照作物吸收的氮素量不受其它高氮肥处理影响,比值法与氮素利用率法的计算结果一致。3)氮素平衡法考虑到了施肥对土壤氮素库的影响,是代表实际氮肥回收率的方法。计算的氮肥利用率呈现氮素平衡法好于氮素利用率法,氮素利用率法好于比值法。【结论】氮库变化影响比值法的准确性。在长期定位试验空白对照土壤氮素库相对稳定期,比值法是氮素利用率计算的简略方法;当土壤氮素库相对稳定条件下(施肥处理和对照土壤氮素库不变,SN=0),比值法、氮素利用率法和氮素平衡法计算结果一致;在土壤氮素库逐年增加或降低条件下,氮素平衡法是氮素利用率计算的最合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试验年限 氮素利用率 氮素平衡法 比值法 叠加法 常规差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钙钾镁肥及引入柠檬酸对红壤和潮土pH值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小燕 张舒予 +2 位作者 赵秉强 俞为民 袁亮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硅钙钾镁肥(SCPM)及引入柠檬酸的复混肥(CA-SCPM)在酸性红壤和石灰性潮土上的养分供给和酸碱度调节能力。硅钙钾镁肥添加量设置为6 g/kg,硅钙钾镁肥与柠檬酸(CA)的比例为88%∶12%。与对照处理相比,培养至150 d时,... 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硅钙钾镁肥(SCPM)及引入柠檬酸的复混肥(CA-SCPM)在酸性红壤和石灰性潮土上的养分供给和酸碱度调节能力。硅钙钾镁肥添加量设置为6 g/kg,硅钙钾镁肥与柠檬酸(CA)的比例为88%∶12%。与对照处理相比,培养至150 d时,SCPM肥及CA-SCPM肥提高红壤pH值约1.16个单位,提高潮土pH值约0.19个单位。SCPM、CA-SCPM两个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红壤速效钾、交换性钙镁、水溶性钙镁硅及有效硅含量;SCPM、CA-SCPM两个处理提高了潮土速效钾、有效硅及水溶性硅含量,却降低了潮土交换性钙镁、水溶性钙镁含量。CA对两种土壤养分有效性无明显影响。SCPM肥在红壤上的改良效果,体现在其提高pH值、盐基离子以及有效硅含量;在潮土上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的提高,将CA引入SCPM肥后综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钙钾镁肥 柠檬酸 土壤培养 养分含量 土壤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绿色高效化肥产品创新与产业发展 被引量:9
8
作者 赵秉强 袁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43-2149,共7页
绿色高效化肥因其供肥性好、利用率高、有利于协调作物高产施肥环境矛盾的特点,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国绿色高效化肥研发始于20世纪70、8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大力研发,绿色高效化肥已经实现产业化,年产2000万t,应用面积达3300多万hm... 绿色高效化肥因其供肥性好、利用率高、有利于协调作物高产施肥环境矛盾的特点,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国绿色高效化肥研发始于20世纪70、8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大力研发,绿色高效化肥已经实现产业化,年产2000万t,应用面积达3300多万hm^(2)(约5亿亩),作物增产100多亿kg,节肥200多万t。我国绿色高效化肥依据增产增效机理,主要有4大类:1)以包膜技术优化养分释放和供应的包膜缓释肥料;2)利用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调控氮肥在土壤中转化过程的稳定性肥料;3)尿素与醛类物质反应形成缩合物质,减缓尿素溶解过程的脲醛肥料;4)将微量高效生物活性增效载体与化学肥料科学配伍,通过综合调控“肥料-作物-土壤”系统改善肥效的增值肥料。今后我国绿色高效肥料的发展趋势:1)“等量增产”/“减量增产”或“减量不减产”;2)增效途径向综合调控“肥料-作物-土壤”系统转变,尤其重视调动作物根系的吸收功能;3)赋予肥料产品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能力、保护和改良土壤等多元化功能;4)研发和使用具有生物活性,且安全、环保、可降解的天然/植物源材料;5)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多策略、多机制、多途径提高肥料应用效果;6)研发高效肥料与常规肥料装置一体化生产技术,实现大产能、低成本,避免二次加工;7)在满足养分高效利用的同时,还应满足集约化农业减少机械作业、轻减施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高效肥料 缓释肥料 稳定性肥料 脲醛肥料 增值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产品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7
9
作者 赵秉强 袁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6-731,共6页
化肥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无效养分有效化,二是有效养分高效化。化肥无效养分有效化产品创新,以植物矿质营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以合成氨和湿法磷酸为代表的现代化肥产业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为世界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 化肥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无效养分有效化,二是有效养分高效化。化肥无效养分有效化产品创新,以植物矿质营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以合成氨和湿法磷酸为代表的现代化肥产业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为世界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化肥有效养分高效化产品创新,以农业绿色增产为目标,通过多途径调控、多学科交叉、多策略集成,实现产品功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化肥产品创新驱动化肥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使化肥产业经历了初始化肥阶段(化肥产业1.0时代)、低浓度化肥阶段(化肥产业2.0时代)、高浓度化肥阶段(化肥产业3.0时代),不久将迎来绿色高效化肥阶段(化肥产业4.0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产品创新 化肥产品升级 化肥产业升级 新型肥料 绿色高效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潮土活性有机氮库组分与酶活性对外源牛粪的响应 被引量:22
10
作者 戚瑞敏 温延臣 +3 位作者 赵秉强 林治安 李志杰 李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65-1276,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制度下潮土中活性有机氮库及酶活性对新添加有机物料的响应机制,可深入理解不同施肥制度培肥土壤、提高土壤基础地力的机理。【方法】供试土壤采集于从1986年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处理,包括CK (不施肥)、OF (常量有机...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制度下潮土中活性有机氮库及酶活性对新添加有机物料的响应机制,可深入理解不同施肥制度培肥土壤、提高土壤基础地力的机理。【方法】供试土壤采集于从1986年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处理,包括CK (不施肥)、OF (常量有机肥)、CF (常量化肥)、OCF (常量有机无机配施) 4个处理。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添加等氮量牛粪后长期不同施肥潮土有机氮库组分(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和颗粒有机氮)含量及土壤酶(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首先,无论添加牛粪与否,土壤全氮、可溶性有机氮和颗粒有机氮含量均随培养时间呈上升趋势或与初始时期差异不显著;添加牛粪的长期不施肥与施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低于相同处理不添加牛粪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其次,培养结束后,添加牛粪增加了长期不同施肥潮土全氮、可溶性有机氮和颗粒有机氮含量,分别提高了5.43%~15.49%、5.83%~69.42%及9.75%~42.29%,却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16.91%~62.10%。另外,施肥、添加牛粪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 <0.05);无论添加牛粪与否,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酚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不施肥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水解酶活性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不添加牛粪情况下,长期施肥显著提高了除β-葡萄糖苷酶以外的土壤水解酶活性;其中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化肥土壤β-木糖苷酶和β-纤维素酶分别提高了208.74%和180.75%。添加牛粪情况下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β-纤维素酶比不施肥分别提高了201.40%和308.04%;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添加与不添加牛粪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关键环境驱动因子不同,在不添加牛粪时为可溶性有机氮,添加后其关键驱动因子为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结论】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颗粒有机氮与土壤全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室内好气培养条件下,添加牛粪显著提高了长期不同施肥潮土的全氮、可溶性有机氮、颗粒有机氮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牛粪的添加改变了影响长期不同施肥潮土酶活性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牛粪 活性有机氮库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锌配施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赵丽芳 袁亮 +3 位作者 张水勤 赵秉强 林治安 李燕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6-352,共7页
锌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锌肥施入土壤后有效性下降,利用率较低,提高锌肥有效性一直以来广受关注。而氮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且需求量较大的营养元素,与锌元素具有协同效应... 锌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锌肥施入土壤后有效性下降,利用率较低,提高锌肥有效性一直以来广受关注。而氮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且需求量较大的营养元素,与锌元素具有协同效应,氮锌科学配施不仅可以提高锌肥有效性,也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并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产量,但氮锌的这种协同作用因土壤类型、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了解氮锌配施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氮锌肥配施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氮锌配施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氮能促进作物对锌的吸收和转运,提高作物籽粒中锌的浓度;锌可通过促进氮的代谢过程,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氮锌配施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1)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2)增加作物对氮、锌的吸收。但这种协同效应受作物种类、土壤性质、氮锌配施比例及配施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氮锌配施的应用效果也不同,在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土壤和作物科学配施氮锌,以实现高产高效。氮锌科学配施能够促进作物高产、优质,但目前关于氮锌配施的作用机理研究还较少,氮锌配施技术也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因此,未来应加强氮锌互作机理研究,明确不同条件下氮锌配施最优比例及方式,从而为促进锌高效利用及研发氮锌肥料新产品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氮配施 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的组成结构及其对作物根系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周丽平 袁亮 +2 位作者 赵秉强 李燕婷 张水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343,共10页
【目的】综述腐植酸的结构及其对作物根系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腐植酸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进展】1)腐植酸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由C、H、O、N和S等元素构成。腐植酸是多价酚型芳香族化合物与氮化合物的缩聚物,其裂解... 【目的】综述腐植酸的结构及其对作物根系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腐植酸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进展】1)腐植酸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由C、H、O、N和S等元素构成。腐植酸是多价酚型芳香族化合物与氮化合物的缩聚物,其裂解产物主要有烷烃类、饱和醇类、非饱和线性醇类、吡啶类等,其形成机制主要基于氨基糖缩合理论、多酚理论和木质素理论。采用核磁共振、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面加强拉曼光谱、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和X射线吸收光谱法表征可知,各类来源腐植酸中均含有芳香碳、羧基碳、羰基碳和羟基碳等结构。化学改性可以改变腐植酸的功能组成,而氧化是增加腐植酸含氧官能团数量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使腐植酸或者煤中的H/C值、O/C值提高,腐植酸分子量向小分子量方向转移,增加羧酸、醇、胺、酯、醚等含氧基团数量。2)腐植酸含有很多活性官能团,具有较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腐植酸活性功能团对养分的有效性有双向调控,可影响植物生长的原生代谢和次生代谢过程,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其结构关系密切,它可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综合调控作物生长环境,改善作物体的养分吸收、同化和利用状况。3)根系对腐植酸的响应是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最初动力,它可通过影响根系形态、根系养分吸收、根系基因表达等来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腐植酸对作物根系的作用效果受其来源、浓度、分子量、官能团、结构和成分的影响。【研究展望】今后应加强腐植酸结构特征研究,提高对腐植酸效果的机理认识。腐植酸对作物生长调控特别是对作物根系的调控机理的研究方式与实际有较大差距,因此,建立非破坏性手段还原腐植酸的结构特征,研究腐植酸对作物根系生长的作用机理,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结构 氧化 根系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与尿素物理混合和熔融混合对玉米产量及肥料氮、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丽芳 袁亮 +3 位作者 张水勤 赵秉强 林治安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14-1724,共11页
【目的】研究锌与尿素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氮、锌利用的影响,以期为锌与尿素科学配施及新型含锌尿素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将硫酸锌(ZnSO_(4)·7H_(2)O)按0.5%和5%(W/W)添加量与^(15)N标记... 【目的】研究锌与尿素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氮、锌利用的影响,以期为锌与尿素科学配施及新型含锌尿素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将硫酸锌(ZnSO_(4)·7H_(2)O)按0.5%和5%(W/W)添加量与^(15)N标记尿素分别进行物理混合(U+Zn)和熔融混合(UZn),制备^(15)N标记的含锌尿素试验产品:U+Zn0.5、U+Zn5、UZn0.5和UZn5。设置玉米土柱栽培试验,包括分别施用以上4种含锌尿素,另外还包括单施尿素(U)、硫酸锌和不施氮肥(CK)共7个处理。玉米成熟后,将植株地上部样品分为茎秆、叶片、苞叶、穗轴、籽粒5部分,调查分析干物质量、氮锌含量和^(15)N丰度;采集0—30、30—60、60—9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氮和有效锌含量以及^(15)N丰度。【结果】熔融含锌尿素处理(UZn0.5、UZn5)的玉米穗粒数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和物理混合含锌尿素处理,UZn0.5与UZn5之间无显著差异。UZn0.5和UZn5处理的玉米总吸氮量和肥料氮吸收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另外,与普通尿素相比,锌与尿素熔融混合提高了籽粒锌累积量,其中UZn0.5处理较U处理显著提高62.08%(P<0.05)。在0.5%水平下,UZn0.5处理较U+Zn0.5处理提高了籽粒锌累积量,其锌肥利用率提高了2.4倍。在熔融混合方式下,0.5%用量(UZn0.5)的籽粒锌累积量较5%用量(UZn5)显著提高46.82%(P<0.05),锌肥利用率提高8.43个百分点。UZn0.5在0—60 cm土层的肥料氮残留量显著高于U+Zn0.5和U处理,且UZn0.5处理肥料氮在施肥层(0—30 cm)的残留量显著高于UZn5处理;物理和熔融法制备的含锌肥料氮的损失率均低于普通尿素处理,熔融法肥料又低于物理混合肥料。【结论】将硫酸锌与尿素熔融混合较物理混合更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促进玉米对肥料氮和锌的吸收,增加籽粒氮、锌累积量。与物理混合法相比,熔融法制备的含锌尿素可提高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降低肥料氮的损失率。施用熔融法制备的含0.5%硫酸锌尿素可提高土壤肥料氮残留及降低肥料氮损失,效果优于含5%硫酸锌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尿素 物理混合 熔融混合 ^(15)N示踪技术 肥料氮去向 肥料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融合葡萄糖对潮土中尿素的水解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彬 袁亮 +3 位作者 张水勤 林治安 赵秉强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27-1837,共11页
【目的】研究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对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及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小分子有机物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葡萄糖按0.5%、1%、5%和10%的比例与尿素熔融制成4种含葡萄糖尿素试验产品:G... 【目的】研究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对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及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小分子有机物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葡萄糖按0.5%、1%、5%和10%的比例与尿素熔融制成4种含葡萄糖尿素试验产品:GU0.5、GU1、GU5和GU10。采用土壤培养法,设置6个处理:不添加尿素对照(CK)、普通尿素(U)和4种含葡萄糖尿素(GU0.5、GU1、GU5、GU10),除CK外,其它处理施氮量均为N 0.3 g/kg,干土。肥料与土壤混匀装入培养瓶,于25℃下恒温培养,于培养第0.5、1、3、5、7、14及21天进行采样,进行土壤pH、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另外,第0.5、1、3与5天采集的土壤样品测定尿素态氮含量;第3、5与14天采集的土壤样品测定β-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结果】1)培养第0.5天,含葡萄糖尿素(GU)处理的土壤尿素态氮含量较普通尿素处理高了1.9%~12.2%;培养至第3天,含葡萄糖尿素加快了尿素的水解,且葡萄糖用量最高的尿素(GU10)水解最快;2)培养至第3~7天,4种含葡萄糖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较普通尿素处理提高了19.0%~26.2%,硝态氮含量提高了16.5%~30.9%;3)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在培养至第3~14天,含葡萄糖尿素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平均提高了6.9%~8.5%;培养至第3天,GU处理的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提高了6.3%~9.0%,GU10处理的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显著提高了21.3%;培养至第5天,GU5和GU10处理的土壤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提高了47.8%和52.4%;4)在培养至第3天时,土壤铵态氮、矿质态氮含量与脲酶、β-葡萄糖苷酶以及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硝态氮含量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H与β-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将葡萄糖与尿素熔融结合为含葡萄糖尿素,可先减缓后促进尿素在潮土中的分解转化,增加了土壤矿质氮含量;施入土壤3~5天内对土壤脲酶、β-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影响最大;矿质态氮在培养前期与相关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pH与相关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有机物 含葡萄糖尿素 潮土 氮素转化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玉米品种灌浆期叶片氮转移效率差异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松 孙文彦 +5 位作者 顾日良 王章奎 陈范骏 赵秉强 袁力行 米国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9-1157,共9页
【目的】提高玉米氮效率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而花后叶片的衰老和玉米的氮效率密切相关。为此,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叶片衰老过程与氮转移效率的关系,尤其是不同玉米品种氮转移效率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田间试验选择中度绿... 【目的】提高玉米氮效率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而花后叶片的衰老和玉米的氮效率密切相关。为此,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叶片衰老过程与氮转移效率的关系,尤其是不同玉米品种氮转移效率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田间试验选择中度绿熟玉米品种先玉335 (XY335)和持绿玉米品种NE9为供试作物,设施N45,120和240 kg/hm^2三个水平。测定了玉米吐丝期以及吐丝后7 d、14 d、21 d、28 d、35 d、42 d和成熟期茎、叶、籽粒氮含量和花后绿叶面积,吐丝期及吐丝后14 d、28 d、42 d和成熟期叶片氮浓度,以及吐丝期和灌浆期叶片中SPAD、可溶性蛋白浓度、游离氨基酸浓度和ZmSee2β(玉米叶片中协同衰老的蛋白酶–豆荚蛋白的基因)基因表达的变化,计算了叶片氮转移效率。【结果】品种XY335具有比品种NE9更高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品种XY335的籽粒产量较品种NE9增加更加显著。虽然两个品种的收获指数没有差异,但是品种XY335的氮素收获指数高于品种NE9,并且品种XY335营养器官的氮转移效率高于品种NE9,整体高8.28个百分点(P <0.05)。品种XY335叶片氮转移效率比品种NE9高出12.89个百分点,而二者茎的氮转移效率没有差异。品种XY335花后叶片中氮浓度开始降低的时间早于品种NE9,在低氮条件下尤为明显。成熟期时,三个氮水平处理下品种XY335叶片中的氮含量均低于品种NE9。从吐丝期到灌浆期,品种XY335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降解率高于品种NE9,其中N45处理下高16.5个百分点,N120处理下高6.2个百分点。从吐丝期到灌浆期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浓度不断增加,而品种XY335叶片中的增加幅度大于品种NE9。从吐丝期到灌浆期叶片中ZmSee2β基因表达量增加,而随施氮量减少品种XY335叶片中表达量高于品种NE9,表明品种XY335叶片中蛋白降解得更加迅速。【结论】相对于绿熟品种NE9,品种XY335具有籽粒产量高和籽粒氮素积累强的特点。这不仅由于吐丝后品种XY335具有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而且因为品种XY335有更高的叶片氮转移效率。品种XY335叶片氮转移效率高可能是因为控制蛋白质降解的ZmSee2β基因表达能力强,提高了叶片中蛋白质的降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籽粒氮浓度 氮转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与磷肥不同混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磷、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丽芳 袁亮 +3 位作者 张水勤 赵秉强 林治安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05-2215,共11页
【目的】研究锌与磷肥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磷、锌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锌与磷肥科学配伍及新型含锌磷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七水硫酸锌(Zn)按0.5%和5%(W/W)的添加量与磷肥(P)分别进行物理混合(P+Zn... 【目的】研究锌与磷肥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磷、锌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锌与磷肥科学配伍及新型含锌磷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七水硫酸锌(Zn)按0.5%和5%(W/W)的添加量与磷肥(P)分别进行物理混合(P+Zn)和反应混合(PZn),制备含锌磷肥试验产品:P+Zn0.5、P+Zn5、PZn0.5和PZn5。采用玉米土柱栽培试验,设置8个处理,包括分别施用以上4种含锌磷肥(P+Zn0.5、P+Zn5、PZn0.5和PZn5)、普通磷肥(P)和硫酸锌(Zn0.5、Zn5),以不施肥为对照(CK)。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柱0—30 cm土层。玉米成熟后,收获、考种,测定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茎秆、叶片、苞叶、穗轴、籽粒)干物质量、磷和锌含量,以及采集0—30、30—60、60—9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有效锌含量。【结果】1)与普通磷肥相比,锌与磷肥混合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5.18%、7.70%,反应混合(PZn)效果优于物理混合(P+Zn),PZn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实现增产,锌肥低添加量PZn0.5增产效果显著优于高添加量PZn5。2)与普通磷肥相比,PZn0.5处理玉米地上部和籽粒磷吸收量分别提高了8.40%和16.67%,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5.03个百分点,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1.91%和11.64%;与PZn5相比,PZn0.5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4.78个百分点,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4.57%和3.58%(P<0.05)。3)与普通磷肥相比,施用PZn肥玉米籽粒锌累积量平均提高了21.90%(P<0.05);与P+Zn肥相比,施用PZn肥玉米地上部锌累积量平均提高了25.70%,锌肥利用率平均提高了7.83个百分点(P<0.05)。【结论】锌与磷肥混合后施用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其中反应混合方式在提高玉米对磷、锌的吸收量和磷、锌肥利用率以及提高土壤速效磷、有效锌含量等方面的效果优于物理混合,且以硫酸锌0.5%添加量与磷肥反应混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磷肥 玉米产量 磷吸收 锌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与磷肥混合方式对土壤中磷、锌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丽芳 袁亮 +4 位作者 张水勤 赵秉强 林治安 熊启中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14-1626,共13页
【目的】研究了锌与磷肥分别以物理混合和反应混合的方式结合后施用对土壤中锌、磷有效性的影响,为磷肥与锌肥的科学配施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锌肥(ZnSO_(4)·7H_(2)O)分别按0.5%和5%的质量比与磷酸氢二钾进行物理混... 【目的】研究了锌与磷肥分别以物理混合和反应混合的方式结合后施用对土壤中锌、磷有效性的影响,为磷肥与锌肥的科学配施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锌肥(ZnSO_(4)·7H_(2)O)分别按0.5%和5%的质量比与磷酸氢二钾进行物理混合(P+Zn)和反应混合(PZn)后,制备含锌磷肥分别为P+Zn0.5、P+Zn5、PZn0.5和PZn5。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锌与磷肥以不同方式结合对磷、锌化学结构和形态的影响;利用土壤培养试验,研究锌与磷肥以不同方式结合后施用对土壤有效锌和有效磷含量、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pH的影响。试验设置8个处理:1)不施任何肥料(CK对照);2)施用普通磷肥(P);3)单施ZnSO_(4)·7H_(2)O 0.28 mg/kg(Zn0.5);4)单施ZnSO_(4)·7H_(2)O 2.81 mg/kg(Zn5);5)施用含锌磷肥P+Zn0.5(P+Zn0.5);6)施用含锌磷肥P+Zn5(P+Zn5);7)施用含锌磷肥PZn0.5(PZn0.5);8)施用含锌磷肥PZn5(PZn5)。其中,处理2)、5)、6)、7)和8)的磷用量相同,处理3)、5)和7)的锌用量相同,处理4)、6)和8)的锌用量相同。【结果】1)与单施锌肥相比,锌与磷肥以物理混合(P+Zn)和反应混合(PZn)两种方式结合后施用均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4种含锌磷肥(P+Zn0.5、P+Zn5、PZn0.5、PZn5)分别使土壤有效锌含量提高了2.90%、12.17%、24.64%和10.86%,同样含锌量下反应制备的含锌磷肥(PZn0.5、PZn5)的效果比物理混合(P+Zn0.5、P+Zn5)的显著高出21.13%、7.37%。与PZn5处理相比,PZn0.5处理的土壤锌固定率可降低10.49个百分点。2)土壤培养60天时,PZn0.5和PZn5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普通磷肥分别提高5.76%和5.70%,P+Zn0.5、PZn0.5和PZn5处理的土壤磷固定率分别降低了3.33、2.74和0.57个百分点。3)在培养初始期,PZn0.5、PZn5处理可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以PZn0.5处理的效果好于PZn5处理,培养后期PZn0.5、PZn5处理可降低土壤pH,PZn0.5处理的降幅大于PZn5处理。【结论】施用物理混合或反应混合制备的含锌磷肥均可减少土壤对锌的固定,由于反应生成的含锌磷肥可降低土壤pH,其减少锌固定的效果优于物理混合,而且还可减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以添加0.5%的硫酸锌反应制备的磷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与磷肥混合 物理混合 反应混合 锌有效性 磷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与尿素结合工艺对尿素在潮土中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正国 袁亮 +3 位作者 赵秉强 李燕婷 张水勤 林治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6-212,共7页
通过研究腐植酸与尿素结合工艺对尿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为腐植酸尿素生产工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在石灰性潮土上进行土壤培养试验,设置8个处理:不施尿素(CK)、普通熔融尿素(U)、0.5%添加量的腐植酸(HA0.5)、5%添加量的腐植酸(HA5)... 通过研究腐植酸与尿素结合工艺对尿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为腐植酸尿素生产工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在石灰性潮土上进行土壤培养试验,设置8个处理:不施尿素(CK)、普通熔融尿素(U)、0.5%添加量的腐植酸(HA0.5)、5%添加量的腐植酸(HA5)、腐植酸添加量为0.5%的掺混腐植酸尿素(HA+U0.5)、腐植酸添加量为0.5%的熔融腐植酸尿素(HAU0.5)、腐植酸添加量为5%的掺混腐植酸尿素(HA+U5)、腐植酸添加量为5%的熔融腐植酸尿素(HAU5),分析转化过程中的尿素残留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土壤p H值及土壤脲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尿素U相比,腐植酸尿素均可降低氨挥发,平均降低23.5%;添加5%腐植酸,熔融腐植酸尿素较掺混腐植酸尿素可显著降低氨挥发累积氮量13.5%。(2)两种工艺制备的腐植酸尿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尿素水解。总体上,在培养的第0.25、0.5、1、2 d,腐植酸尿素处理的尿素残留量分别较对照尿素U高出29.2%、22.0%、10.3%、11.8%;熔融腐植酸尿素处理的尿素残留量较掺混腐植酸尿素显著高出21.3%~50.8%。(3)培养结束时,腐植酸尿素较对照尿素U可提高硝态氮含量3.8%~12.6%;熔融腐植酸尿素较掺混腐植酸尿素可提高硝态氮7.6%~13.8%。(4)在培养第0.25、0.5 d,与对照尿素U相比,掺混腐植酸尿素可分别降低脲酶活性19.1%、12.3%,而熔融腐植酸尿素可显著提高脲酶活性48.5%、102.1%。以上结果表明腐植酸无论与尿素以何种工艺结合均可降低氨挥发、减缓尿素水解,且熔融工艺的效果较掺混工艺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熔融工艺 掺混工艺 氨挥发 氮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对新疆棉花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许猛 袁亮 +3 位作者 李伟 李燕婷 赵秉强 赵来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92,共6页
在新疆盐碱土条件下,以棉花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水溶肥料处理相比,配施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能够促进棉花植株生长,增加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促进地上部干物... 在新疆盐碱土条件下,以棉花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水溶肥料处理相比,配施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能够促进棉花植株生长,增加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实现籽棉增产32.19%,皮棉增产41.49%;促进棉花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4.22%、32.48%,差异显著,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化肥养分的损失。总之,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在盐碱土棉花上具有良好的肥料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 味精尾液 棉花 盐碱土 水溶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低共熔溶剂对冬小麦产量和基施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云鹏 张水勤 +4 位作者 许猛 李燕婷 高强 赵秉强 袁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54-1663,共10页
【目的】探究叶面喷施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对冬小麦产量和基施尿素氮去向的影响,为传统叶面肥的绿色升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DES以氯化胆碱、乙二醇、葡萄糖、柠檬酸为原料制备。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 【目的】探究叶面喷施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对冬小麦产量和基施尿素氮去向的影响,为传统叶面肥的绿色升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DES以氯化胆碱、乙二醇、葡萄糖、柠檬酸为原料制备。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土柱栽培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和氮肥+喷施清水(W)、氮肥+喷施氨基酸叶面肥(Y1)、氮肥+喷施海藻酸叶面肥(Y2)、氮肥+喷施DES(D)5个处理,除CK外,每个处理柱0—30 cm土层基施^(15)N尿素氮(^(15)N丰度为10.09%)0.15 g/(kg,干土),基施P_(2)O_(5)和K_(2)O各0.2 g/(kg,干土)。在每次喷施处理前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小麦收获后,调查穗数和籽粒产量、秸秆生物量,测定含氮量和^(15)N丰度;取0—15、15—30、30—50、50—70、70—90 cm土壤样品,用于测定^(15)N丰度。探究叶面喷施DES对小麦生长和肥料氮去向的影响。【结果】与W处理相比,3个叶面施肥处理(Y1、Y2、D)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显著提高了17.14%~32.24%,提升效果以D处理最优,显著高于Y1和Y2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显著提高了17.48%~21.11%,以D处理增产效果最优,其穗粒数显著高于W处理;小麦地上部总吸氮量显著提高了10.00%~18.33%,D和Y2处理还分别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肥料氮吸收量9.43%和7.55%;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7.98、8.25和14.53个百分点,且D处理分别显著高于Y1和Y2处理6.55和6.28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4.07%、31.09%、41.20%,且D处理肥料氮利用率较Y1处理显著提高了4.19个百分点。与Y1和Y2处理相比,D处理的肥料氮残留率分别显著提高了7.94和8.95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分别显著降低了12.13和10.73个百分点。【结论】叶面喷施低共熔溶剂可以显著提高灌浆后期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延缓小麦旗叶衰老,增加穗粒数,提高小麦产量,促进小麦对基施肥料氮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氮利用效率,降低肥料氮损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叶面喷施 小麦 产量 15N尿素 肥料氮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