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区控制参数的多目标优化
1
作者 张智轶 贺晓蓉 +2 位作者 钱金虹 邱文跃 王伟权 《信息技术》 2025年第3期181-185,191,共6页
为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区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达到提高供电质量及节能的目的,文中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区控制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选取二级电压控制器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电压分... 为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区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达到提高供电质量及节能的目的,文中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区控制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选取二级电压控制器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区控制器,设定目标函数,建立电压分区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设定四条不等约束条件,利用带权极小模理想点法优化求解粒子群的解,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完成整个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后,电压可在3s内恢复稳定输出,年供电可靠率高达99.99%,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低于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主动配电网 电压分区 控制参数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_0086414通过miR498-/PCK1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李立恒 王蕊 +3 位作者 王晓明 张智轶 张璇 张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24-433,共10页
目的研究circ_0086414通过miR-498/PCK1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OSC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27对,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组织中c... 目的研究circ_0086414通过miR-498/PCK1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OSC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27对,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组织中circ_0086414和PCK1的表达。将SJG-1细胞分为pcDNA组、pcDNA circ_0086414组、miR-498 NC组、miR-498 mimic组、OE-NC组、OE-PCK1组、miR-498 NC+pcDNA组、miR-498 NC+pcDNA circ_0086414组、miR-498 mimic+pcDNA组、miR-498 mimic+pcDNA circ_0086414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CCK8)法检测SJG-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SJG-1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SJG-1细胞侵袭;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circ_0086414和miR-498及miR-498和PCK1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OSCC组织中circ_0086414相对表达明显降低(P<0.001);与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HOK比较,人OSCC细胞系HEK293T、SJG-1、SCC-15、HSC-2中circ_0086414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与pcDNA组比较,pcDNAcirc_0086414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侵袭能力明显减少,N-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减少,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01);与miR-498 NC组比较,miR-498mimic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侵袭能力明显增加,N-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增加,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均P<0.001);与miR-498 NC+pcDNA组比较,miR-498 NC+pcDNAcirc_0086414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侵袭能力明显降低,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R-498 mimic+pcDNA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升高,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01),与miR-498 mimic+pcDNA组比较,miR-498 mimic+pcDNAcirc_0086414组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侵袭能力明显降低,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01);与OE-NC组比较,OE-PCK1组SJG-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少,N-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减少,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CK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01)。结论circ_0086414在OSC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过表达circ_0086414抑制OSCC细胞的恶性行为。通过调控miR-498/PCK1轴刺激细胞凋亡,为探索OSCC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为OSCC的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RNA 环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傅玺豪 朱建强 +4 位作者 范先鹏 闫仁凯 张志毅 王玲 倪承凡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明确不同材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聚乙烯地膜(PE)、天然产物类(PM1、PM2)、合成聚合物类降解膜[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PM3、PM4、PM5)进行田间试验,观... 为明确不同材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聚乙烯地膜(PE)、天然产物类(PM1、PM2)、合成聚合物类降解膜[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PM3、PM4、PM5)进行田间试验,观察不同地膜的增温作用、降解性能和不同地膜覆盖下辣椒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辣椒生育前期(覆膜后0~52 d)是地膜增温的主要时期,覆膜种植主要提高该时期0~5 cm和5~10 cm土层各时间段土壤温度。其中,PM5的增温效果与PE相近,5~10 cm和10~1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比CK(露地种植)提高了2℃以上。地膜覆盖使辣椒株高在覆膜后24~47 d得到明显生长,平均增长了20.28 cm,在覆膜后39 d,PM5比CK提高了8.2 cm;不同覆膜处理的辣椒叶绿素SPAD在覆膜后23 d存在显著差异,PM5和PE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5.67和3.70。地膜覆盖对辣椒产量的影响表现为PM3、PM4、PM5处理的辣椒总产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4 123、4 445、5 552 kg/hm^(2),其增产效果接近或优于PE,其中PM5对辣椒产量提升的效果最明显。因此,辣椒露天栽培推荐使用厚度为0.01 mm,主要成分为PBAT、PHA的可降解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降解材质 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湖流域冬季浮游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
4
作者 郑雄伟 胡明毅 +4 位作者 张芷宜 徐元璋 白洋 刘磊 王俊锋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2期555-564,共10页
为了解洪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10月在洪湖布设10个采样点进行调查,并采用多样性指数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洪湖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9属、66种,其中蓝藻门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其次为硅藻门。... 为了解洪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10月在洪湖布设10个采样点进行调查,并采用多样性指数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洪湖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9属、66种,其中蓝藻门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其次为硅藻门。洪湖冬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85~42.45 mg/L,平均生物量为22.35 mg/L。根据马格勒夫多样性指数(M)、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优势度(Y)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洪湖水体为中污染—重污染水平。建议从3个方面改善洪湖水质:①加大洪湖水体保护力度,严格控制下游和周边地区各类水污染物入湖量,对湖区内农村水污染开展及时、高效防治,合理组织水生浮游植物平衡收割;②加强水环境治理,逐渐恢复水体自净能力;③加强宣传力度,定期开展水污染防治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流域 浮游植物 多样性指数 调查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工匠精神的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实验”课程为例
5
作者 李乾 张志义 袁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6期69-72,共4页
为了适应立德树人时代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将工匠精神融入“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通过转变教师重“术”轻“德”的教育观念,聚焦历史、行业热点和改进评价方法等,对该课程的课程... 为了适应立德树人时代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将工匠精神融入“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通过转变教师重“术”轻“德”的教育观念,聚焦历史、行业热点和改进评价方法等,对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进行了探索,最终挖掘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对应的思政融入点,为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匠精神 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轮作制还田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志毅 何剑 +4 位作者 范先鹏 夏颖 张富林 刘冬碧 吴茂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1-230,共10页
秸秆还田是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还田秸秆腐解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氮、磷、钾等养分。明确稻麦轮作制水稻和小麦秸秆还田后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是制定秸秆还田下合理养分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通过田间尼龙网袋法,研究了小麦秸秆在... 秸秆还田是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还田秸秆腐解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氮、磷、钾等养分。明确稻麦轮作制水稻和小麦秸秆还田后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是制定秸秆还田下合理养分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通过田间尼龙网袋法,研究了小麦秸秆在水稻季、水稻秸秆在小麦季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以及秸秆腐解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和水稻秸秆快速腐解期、中速腐解期、缓慢腐解期分别为0~10、10~20、20~110和0~10、10~50、50~200 d。在秸秆腐解剂的作用下,秸秆腐解率达50%和95%的时间缩短约8和38 d。水稻生育期内小麦秸秆累积腐解率达57%,秸秆氮和磷表现为淋溶-富集-释放,释放量分别为29%~37%和36%~44%,碳和钾表现为直接释放,释放量分别为55%和92%。小麦生育期内水稻秸秆累积腐解率达到73%,秸秆碳、氮、磷、钾均表现为直接释放,释放量依次为75%、41%~51%、59%、98%。水稻季,小麦秸秆在缓慢腐解期会吸附-富集土壤溶液中的氮和磷,伴随着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逐渐腐解,富集的氮、磷会部分释放到土壤中;小麦季,秸秆腐解剂提高快速和缓慢腐解期氮和磷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氮素和磷素释放量分别提高10.0%和4.7%。热重分析表明,秸秆腐解剂主要加速了小麦和水稻秸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腐解。综上所述,秸秆腐解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同时也应注意还田秸秆在水稻孕穗期对土壤溶液中氮、磷的吸附-富集过程,在实际生产中宜在该时期适当补充氮、磷肥,以避免秸秆与作物争养分而导致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腐解过程 养分释放 腐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余延丰 张富林 +7 位作者 刘冬碧 吴茂前 张志毅 夏颖 范先鹏 王玲 肖依波 肖国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3-140,共8页
探讨兼顾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的最适施氮量和运筹方式,为实现再生稻高产优质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在湖北省江陵县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N0)、常规施氮量(280 kg/hm^(2))和常规氮肥运... 探讨兼顾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的最适施氮量和运筹方式,为实现再生稻高产优质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在湖北省江陵县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N0)、常规施氮量(280 kg/hm^(2))和常规氮肥运筹(Nc)、常规施氮量和增加提苗肥比例(Ncc)、常规施氮量和100%提苗肥(Ntz)、减氮20%和增加提苗肥比例(N-cc)、减氮20%和100%提苗肥(N-tz)7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和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品质、氮素吸收与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减氮20%处理的再生稻产量与不减氮处理基本持平,总吸氮量略低(N-tz处理降低幅度较大),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其中偏生产力显著提高;与Nc处理相比,Ntz和N-tz处理再生稻总产量增加9.8%~11.2%,再生季稻谷整精米率提高3.5~4.2个百分点,稻米垩白度降低0.7~1.4个百分点,氮收获指数增加9.8%~14.8%,每生产100 kg籽粒吸氮量降低3.0%~10.8%,氮肥贡献率提高7.6~8.5个百分点,偏生产力提高11.2%~36.7%,农学效率提高74.0%~105.0%,吸收利用率提高4.3~6.6个百分点,生理利用率提高34.3%~70.8%,且大多数氮肥利用率指标再生季优于头季。在目前江汉平原生产条件下,再生稻适宜施氮量在225 kg/hm^(2)左右,其中头季占65%、再生季占35%,在头季施足穗肥的基础上,再生季氮肥可全部作提苗肥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运筹方式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再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尖锐度的角点匹配算法 被引量:4
8
作者 邢彩燕 张志毅 +1 位作者 胡少军 耿楠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3-681,共9页
从多角度拍摄同一物体所得不同视角图像中的关键点的匹配对图像三维重建至关重要。为了得到精准的角点匹配对,提出了基于图像尖锐度角点匹配的新算法。该算法分为3个步骤:第1,为最大限度避免噪声的干扰,使用Canny算子先检测图像,进而使... 从多角度拍摄同一物体所得不同视角图像中的关键点的匹配对图像三维重建至关重要。为了得到精准的角点匹配对,提出了基于图像尖锐度角点匹配的新算法。该算法分为3个步骤:第1,为最大限度避免噪声的干扰,使用Canny算子先检测图像,进而使用8邻域轮廓追踪算法追踪边缘点得到边缘轮廓线。第2,计算轮廓线的尖锐度获取图像中的关键角点。第3,先粗匹配利用零均值归一化互相关法建立不同图像角点间一对多的关系,再进行精匹配采用优化后减少迭代次数的松弛迭代法得到一对一匹配点对。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在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提高角点匹配的精准度,最终得到角点精匹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轮廓线 角点提取 零均值归一化互相关 松弛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蔬菜藜蒿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志毅 范先鹏 +5 位作者 杨利 刘冬碧 熊桂云 丁建军 曾长立 肖依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13-14,25,共3页
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是一种特色蔬菜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其生产正向集中连片的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了促进藜蒿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城市蔬菜供应,综述了藜蒿种植状况、营养特性、需肥特征... 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是一种特色蔬菜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其生产正向集中连片的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了促进藜蒿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城市蔬菜供应,综述了藜蒿种植状况、营养特性、需肥特征和平衡施肥技术,最后对藜蒿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高效栽培 施肥 养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火成岩对不同污染程度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志毅 聂新星 +3 位作者 杨利 范先鹏 余延丰 丁鲁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88-92,共5页
为明确天然火成岩(SRC)对重金属镉(Cd)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超过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CG和LQ)和风险管控值土壤(JH)中添加SRC,研究其对土壤有效Cd、Cd形态分布以及水稻各部位Cd含量的影... 为明确天然火成岩(SRC)对重金属镉(Cd)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超过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CG和LQ)和风险管控值土壤(JH)中添加SRC,研究其对土壤有效Cd、Cd形态分布以及水稻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RC明显改变CG和LQ土壤有效Cd、pH、Cd形态分布和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而对JH土壤影响不大。添加SRC后,CG和LQ土壤pH提高了约0.2,显著降低了CG和LQ土壤CaCl2-Cd (0.01 mol/L CaCl2提取)含量,降幅在27.3%~38.9%。Cd形态分析表明,SRC能够使CG和LQ土壤植物易吸收态Cd向植物难吸收态Cd转变,酸容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6%~14%,铁锰氧化态Cd和有机结合态Cd分别增加了8%~9%。大田条件下,SRC显著抑制水稻根系、秸秆和子粒种对Cd的吸收,降幅分别达到53.7%、69.8%和54.6%。SRC通过提高土壤pH以及所含矿物对Cd的吸附来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重金属形态 土壤修复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莲采收期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运特征
11
作者 刘冬碧 揭志辉 +9 位作者 朱丹丹 唐记平 杨良波 张志毅 郑兴汶 张富林 夏颖 程子珍 赖克强 谢世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00-1712,共13页
【目的】研究加工通芯莲用子莲的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运特征,为子莲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太空莲36号和建选17号为供试品种,在江西省广昌县开展微区(3 m^(2))试验。分别在子莲移栽后85天(始收期)、103天(收获早期)... 【目的】研究加工通芯莲用子莲的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运特征,为子莲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太空莲36号和建选17号为供试品种,在江西省广昌县开展微区(3 m^(2))试验。分别在子莲移栽后85天(始收期)、103天(收获早期)、121天(收获盛期)、139天(收获中期)、160天(收获后期)、180天(终收期)采样,测定各器官(部位)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源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转运量,以及汇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累积量增量。【结果】子莲干物质累积总量主要集中在子莲始收期—收获盛期(移栽后85~121天),其中叶片、根状茎等源器官(部位)干物质累积量先增后降,在移栽后139天(花果期末,收获中期)达最高值;莲蓬和果实干物质累积量持续增加;膨大茎开始生长后,干物质累积量迅速增加。叶片、根状茎等源器官氮磷钾含量动态变化相似,在移栽后139天前维持在较高水平,然后迅速或逐渐下降;花蕾、果实和膨大茎氮磷钾含量相对稳定;莲蓬氮、磷含量的动态变化与叶片相似,钾的变化与果实相似。子莲氮和钾累积量主要集中在移栽后85~121天,磷积累量主要集中在移栽后85~139天,此期间氮、磷和钾累积量分别占其累积总量的53.9%、61.4%和55.9%。移栽后139~180天,子莲汇器官氮累积量增量在莲蓬、果实和膨大茎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0%、67.8%和29.2%,磷的分配比例分别为1.5%、65.0%和33.5%,钾的分配比例分别为6.7%、40.5%和52.8%,源器官氮磷钾转运量占汇器官累积量增量的比例分别为88.8%、49.9%和77.7%。每生产100 kg通芯莲,子莲植株N、P_(2)O_(5)和K_(2)O最大累积量平均分别为7.50、3.47和9.45 kg,N、P_(2)O_(5)、K_(2)O养分吸收量之比为1∶0.46∶1.26。【结论】收获中期(花果期末)—终收期,子莲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累积有“莲蓬+果实”和“膨大茎”两个汇,并以果实发育为主,氮和钾的来源以体内转运为主,磷的来源体内转运和吸收各约50%。因此,保证花果期充足的养分供应和成藕期磷素的持续供应是子莲高产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莲 干物质累积 养分含量 养分累积量 养分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堆放时间和方式畜禽粪便氮素流失特征
12
作者 夏颖 黄美玲 +8 位作者 张富林 吴茂前 范先鹏 刘冬碧 张志毅 孔祥琼 熊佳林 程子珍 余延丰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101-106,共6页
通过模拟降雨方法,对自然条件下不同堆放时间的猪粪进行降雨冲刷试验,同时对比分析了秸秆、土壤、裸露3种覆盖条件下,降雨对自然堆放条件下猪粪中不同氮形态径流流失的影响及其面源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猪粪的氮素流失与降雨量密切相关,... 通过模拟降雨方法,对自然条件下不同堆放时间的猪粪进行降雨冲刷试验,同时对比分析了秸秆、土壤、裸露3种覆盖条件下,降雨对自然堆放条件下猪粪中不同氮形态径流流失的影响及其面源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猪粪的氮素流失与降雨量密切相关,不同堆放时间猪粪径流中的总氮、氨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新鲜猪粪堆放7 d和堆放30 d的猪粪径流中氮素浓度和流失强度均较高,腐熟猪粪(堆放90 d)和堆放60 d的猪粪相比,其氮素更易通过径流流失;猪粪中氮主要是以氨态氮的形式流失,氨态氮和硝态氮平均流失强度分别为78.1 g/t和54.9 g/t;覆盖处理能显著降低猪粪氮素的流失强度,且土壤覆盖处理优于秸秆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式 畜禽粪便 模拟降雨 流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张富林 任耀武 +5 位作者 卢灿炯 余延丰 吴茂前 罗颖 张志毅 杨利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A02期46-48,52,共4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4个典型县市选择了9个试验点,对湖北省农机深松作业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深松处理25 cm以下土层的紧实度降低12.4%~51.0%,平均降低27.8%;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4个典型县市选择了9个试验点,对湖北省农机深松作业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深松处理25 cm以下土层的紧实度降低12.4%~51.0%,平均降低27.8%;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2.1%~7.4%,平均降低3.8%;0~2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3.1%和14.3%。同时,深松处理作物产量增加1.3%~17.0%,平均增产7.0%,增产效果玉米要好于花生和大豆。可见,深松能降低下层土壤的紧实度和容重,提高表层和下层土壤的含水量,并能增加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土壤物理性质 产量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形态的英汉非宾、非施结构研究
14
作者 张智义 程工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3,共6页
非宾、非施结构是英汉语常见句式结构。本研究在分布式形态理论的框架内,结合词句法一致原则、子集原则和竞争原则,对英汉语非宾、非施结构进行分布形态描写。通过这种描写,本研究认为:英汉语非宾、非施结构的句法差异由动词的词法... 非宾、非施结构是英汉语常见句式结构。本研究在分布式形态理论的框架内,结合词句法一致原则、子集原则和竞争原则,对英汉语非宾、非施结构进行分布形态描写。通过这种描写,本研究认为:英汉语非宾、非施结构的句法差异由动词的词法特征决定,句法结构是词法特征在线性句法上的体现;英汉语非宾、非施结构中的动词词法特征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形态研究 非宾结构 非施结构 动词词法特征
原文传递
焊接工艺对SMA490BW耐候钢接头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谢旭 吴向阳 +3 位作者 张志毅 齐维闯 黄诗铭 史春元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6-261,共6页
目的研究转向架焊接构架用SMA490BW耐候钢及其在不同焊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焊接接头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方法采用周浸腐蚀试验方法,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EDS)等方法,研究了腐蚀产物的表面形貌、锈层结... 目的研究转向架焊接构架用SMA490BW耐候钢及其在不同焊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焊接接头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方法采用周浸腐蚀试验方法,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EDS)等方法,研究了腐蚀产物的表面形貌、锈层结构及相组成。结果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条件下,SMA490BW耐候钢母材、自动MAG焊接头、手工MAG焊接头的腐蚀失重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其中自动MAG焊接头腐蚀失重率最小,手工MAG焊接头腐蚀失重率最大,而SMA490BW耐候钢母材居于两者之间。耐候钢母材及其焊接接头腐蚀产物的相组成均为γ-FeOOH、α-FeOOH、Fe_2O_3和Fe_3O_4。经过150 h腐蚀后,耐候钢母材及其焊接接头腐蚀产物中Cr、Ni、Cu合金元素含量有所差异,其中自动MAG焊焊缝腐蚀产物中Cr、Ni、Cu合金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79%、0.23%、0.17%。Cr、Ni、Cu合金元素将直接对耐候钢母材及其焊接接头耐腐蚀性产生影响。结论与手工MAG焊接头相比,自动MAG焊接头耐蚀性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焊缝中主要抑制锈层腐蚀的Cr、Ni、Cu合金元素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490BW耐候钢 手工焊接头 自动焊接头 模拟工业大气 周期浸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倪承凡 张富林 +7 位作者 吴茂前 夏颖 张志毅 刘冬碧 范先鹏 熊桂云 马路 高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4-239,共6页
为揭示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特别是降低田面水中氮素浓度、防控水稻氮素面源污染的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对水稻产量、吸氮量、田面水中氮素形态及浓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 为揭示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特别是降低田面水中氮素浓度、防控水稻氮素面源污染的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对水稻产量、吸氮量、田面水中氮素形态及浓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处理的水稻籽粒产量和吸氮量分别增加2.9%和10.5%,且有一定的增加单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作用。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处理施肥后初期(基肥后1~7 d,分蘖肥后1~5 d,穗肥后1~3 d)田面水中TN、NH_4^+-N、NO_3^--N的平均浓度分别比普通尿素处理低10.6%、11.1%、5.4%,但二者田面水中TN、NH_4^+-N、NO_3^--N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二者田面水中NH_4^+-N/TN、NO_3^--N/TN没有差异。因此,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和促进氮素吸收的作用,同时会降低稻田田面水中氮素浓度,是一种可以用于防控稻田氮素流失,并能保障水稻产量的新型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门冬氨酸尿素 水稻 氮素 形态 动态变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高粱生长及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聂新星 张自咏 +3 位作者 黄玉红 冯敬云 张志毅 杨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49-2756,共8页
为探讨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高粱生长及镉(Cd)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中、轻度Cd污染土壤(以YB1、YB2表示)上分别进行0、2%和5%3个生物炭用量(以B0、B2、B5表示)配施0、200、500 mg·kg^-13个施氮水平(以N0、N200、N500表示... 为探讨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高粱生长及镉(Cd)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中、轻度Cd污染土壤(以YB1、YB2表示)上分别进行0、2%和5%3个生物炭用量(以B0、B2、B5表示)配施0、200、500 mg·kg^-13个施氮水平(以N0、N200、N500表示)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效Cd含量、高粱光合特性及其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上,增加生物炭用量能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并在5%添加量时显著降低土壤CaCl2-Cd含量;氮肥水平仅在YB1土壤上显著影响土壤CaCl2-Cd含量。YB1土壤上,氮肥水平对高粱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有显著影响,均有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高粱地上部Cd含量与CaCl2-Cd含量显著正相关,在B5N0处理中最低(3.87 mg·kg^-1),B0N200处理中最高(6.79 mg·kg^-1)。YB2土壤上,生物炭用量对高粱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有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高粱地上部Cd含量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正相关,与生物量显著负相关,在B2N500处理中最低(3.79 mg·kg^-1),B0N0处理中最高(5.32 mg·kg^-1)。研究表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高粱光合特性和生长等因素,进而影响高粱地上部对Cd的吸收,不同土壤条件下影响高粱地上部Cd吸收的主要因素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光合特征 交互作用 高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进IRLS-ICP的植株点云配准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晓慧 耿楠 +1 位作者 张志毅 胡少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64-1970,共7页
为提高不同角度扫描得到的存在噪声和离群点的植株点云配准的鲁棒性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加权重迭代最近点(IRLS-ICP)植株点云配准方法。以获取准确的重心和协方差矩阵为目的,基于最小绝对值和,利用Huber损失函数建立目标函数,通... 为提高不同角度扫描得到的存在噪声和离群点的植株点云配准的鲁棒性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加权重迭代最近点(IRLS-ICP)植株点云配准方法。以获取准确的重心和协方差矩阵为目的,基于最小绝对值和,利用Huber损失函数建立目标函数,通过加权重迭代(IRLS)技术计算最优解;为加快最近点对的搜索效率,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建立以四面体为单元的点集搜索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准方法对含有离群点和噪声的点云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与传统的配准方法相比效率提高了约90.4%,精度提高了约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鲁棒 加权重迭代 最近点迭代 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系统的并行化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常存宝 张晶 +2 位作者 耿楠 张志毅 胡少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9-1354,共6页
为解决L系统文法在字符迭代过程中生成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框架的分解算法。通过L系统的文法特征将L系统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文法字符进行多线程处理,提高文法的生成效率。可直接操作纯文本的L文法字符串,无需任何编译、链... 为解决L系统文法在字符迭代过程中生成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框架的分解算法。通过L系统的文法特征将L系统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文法字符进行多线程处理,提高文法的生成效率。可直接操作纯文本的L文法字符串,无需任何编译、链接翻译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高效处理参数化L系统、上下文敏感L系统和随机化L系统,当文法数量达到百万级规模时,算法生成文法的效率提高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系统 文法字符串 并行化 分解算法 文法生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神经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的情感转向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小根 张智义 倪传斌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7,共7页
传统的语言理解模型一般忽视情感。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语言与情感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神经语言学俨然出现情感转向,情感神经语言学也应运而生。首先,本文从3个方面分析该转向的动因,包括"以单模态为基点"的理论框架的不足、... 传统的语言理解模型一般忽视情感。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语言与情感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神经语言学俨然出现情感转向,情感神经语言学也应运而生。首先,本文从3个方面分析该转向的动因,包括"以单模态为基点"的理论框架的不足、情感与认知交互研究的蓬勃发展、语言研究中经验主义研究传统的崛起。其次,构建一个较全面的情感神经语言学研究框架,以对Hinojosa等(2019)提出的框架进行补充。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语言学 情感转向 动因 情感神经语言学 研究框架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