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似性聚类分析的半干旱流域水文模拟与预报研究
1
作者 蒋春源 张汉辰 +1 位作者 徐小涵 孙袁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中小流域降雨特征复杂、下垫面特征多变,水文模拟精度较低。为提高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在旱区模拟预报精度,基于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黄家河流域1981~2017年水沙数据,考虑前期雨量和最大雨量对超渗地面径流量的影响,以多...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中小流域降雨特征复杂、下垫面特征多变,水文模拟精度较低。为提高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在旱区模拟预报精度,基于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黄家河流域1981~2017年水沙数据,考虑前期雨量和最大雨量对超渗地面径流量的影响,以多个时段前期累积雨量特征值、最大雨量特征值和不同洪水重现期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对洪水进行分类,利用CASC2D-SED模型进行水沙模拟,预报场次通过直接移植各类别模型敏感参数进行模拟预报。结果表明,基于CASC2D-SED模型的黄家河流域水沙模拟精度较好,平均纳什效率系数洪量值为0.74,平均纳什效率系数沙量值为0.67,模型产流模拟精度要高于产沙模拟精度。基于聚类分析后,预报场次直接移植各类别模型参数预报结果较好,平均纳什效率系数洪量值、沙量值精度分别提高了0.07、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家河流域 CASC2D-SED模型 K-均值聚类 水沙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灶和多中心性乳腺癌与单灶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汉臣 林卓琛 +3 位作者 王红莉 刘海晴 程子亮 吴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3-430,共8页
【目的】比较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MMBC)与单灶乳腺癌(UBC)的临床、MRI与病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MMBC患者55例,UBC患者68例,比较两者的常规病理类型、分子亚型和MRI强化表现的特点与差异。... 【目的】比较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MMBC)与单灶乳腺癌(UBC)的临床、MRI与病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MMBC患者55例,UBC患者68例,比较两者的常规病理类型、分子亚型和MRI强化表现的特点与差异。采用对应分析(CA)研究两者与临床治疗方式的关系。【结果】MMBC与UBC患者的常规病理类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01),MMBC最大病灶病理类型中高级别浸润性导管癌比例明显低于UBC;两者的分子亚型、分子亚型与MRI强化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0.265,P=0.152);两者的肿块样强化方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CA显示MMBC和UBC的分子亚型影响临床治疗方式,其中HER-2(+)、Luminal B型乳腺癌治疗方式关联性较高,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方式关联性较低。【结论】MMBC最大病灶的病理类型较UBC侵袭性低,MMBC和UBC的不同分子亚型的治疗方式差异较大,乳腺癌治疗应基于肿瘤生物学特性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亚型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流缓释生态工程对流域径流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钱昆仑 张汉辰 张维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138,共7页
截流缓释生态坝是结合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小型淤地坝改良后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了揭示改良后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小流域径流的影响,为淤地坝新的发展提供借鉴,以骆驼林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CASC2D-SED模型,以实测降雨径流资料进行参数... 截流缓释生态坝是结合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小型淤地坝改良后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了揭示改良后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小流域径流的影响,为淤地坝新的发展提供借鉴,以骆驼林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CASC2D-SED模型,以实测降雨径流资料进行参数率定及验证,通过实地勘察、试验确定工程建设后下垫面情况的变化,将工程与模型进行耦合,比较工程建设前后流域径流实测模拟对比分析,并结合流域径流量与径流系数的计算分析,确定工程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率定期模型确定性系数均在0.7以上,洪峰相对误差绝对值在20%以内,拟合度良好;工程建设后,流域径流量和径流系数均明显增加,径流系数增加3.5%左右;工程能够有效削减洪峰,减少洪峰流量30%左右。截流缓释生态工程能够显著地增加流域径流系数,并可以起消减洪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淤地坝 CASC2D-SED 径流系数 洪峰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coaxial correlation diagram and hydrological model for reconstructing flood series under human disturbance 被引量:3
4
作者 HUANG Peng-nian LI Zhi-jia +2 位作者 LI Qiao-ling zhang Ke zhang han-ch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7期1245-1264,共20页
Intense human activities have greatly changed the flood generation conditions in most areas of the world, and have destroyed the consistency in the annual flood peak and volume series. For design flood estimation, coa... Intense human activities have greatly changed the flood generation conditions in most areas of the world, and have destroyed the consistency in the annual flood peak and volume series. For design flood estimation, coaxial correlation diagram and conceptual hydrological model are two frequently used tools to adjust and reconstruct the flood series under human disturbance. This study took a typical mountain catchment of the Haihe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flood regime and to compare and assess the two adjustment method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construct a conceptual hydrological model which can incorporate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xial correlation diagram is simple and widely-used, but can only adjust the time series of total flood volumes. Therefore, it is only applicabl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e.g. There is a strong link between the flood peaks and volumes and the link i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The conceptual model is a powerful tool to adjust the time series of both flood peak flows and flood volumes over different durations provided tha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atchment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ally accounting for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incorporating expert knowledge when estimating or calibrating parameter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wo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gether to cross check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 regim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Coaxial correlation diagram Conceptual hydrological model Mountain catchment Flood peak flow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SHA模型在黄家河流域的次洪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汉辰 蒋春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GSSHA(Gridded Surface Subsurface Hydrologic Analysis)模型增加了描述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一维理查德下渗方程进行下渗强度和累积下渗量的计算。理查德下渗方程对土壤水分运动的描述更为准确,但是其参数量较多,... 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GSSHA(Gridded Surface Subsurface Hydrologic Analysis)模型增加了描述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一维理查德下渗方程进行下渗强度和累积下渗量的计算。理查德下渗方程对土壤水分运动的描述更为准确,但是其参数量较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难度。对GSSHA模型具有明确物理意义且对产汇流计算影响较大的8个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单一参数在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的参数值进行模拟和对比,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模拟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或差值作为判断敏感参数的标准,峰筛选出对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有重要控制作用的敏感参数并进行敏感性排序。选择宁夏南部地区的黄家河流域为研究流域,对2000-2015年间18场洪水进行次洪径流模拟,其中前13场为率定期,后5场为验证期,参数率定过程按照先径流量后洪峰流量,研究GSSHA模型在半干旱地区的应用效果。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对洪峰流量敏感性最高的参数依次是饱和水力传导度、泡点压力和初始土壤含水量,同时这三个参数也是峰现时间敏感性最高的参数。GSSHA模型对黄家河流域次洪过程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内均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其中率定期内径流深相对误差为3.51%,洪峰流量相对误差为10.84%,峰现时差为-0.77 h;确定性系数达到0.80;验证期内径流深相对误差为2.18%,洪峰流量相对误差为-6.98%,峰现时差为0 h,确定性系数为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汇流过程 GSSHA模型 敏感性分析 半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