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下英语学科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
1
作者 杨江 赵戈莎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学科知识图谱是知识图谱技术与教育领域融合的新方向,对学科教学具有重要价值。英语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目标,英语学科知识图谱应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遵循分析英语学科目标、以主题为主体... 学科知识图谱是知识图谱技术与教育领域融合的新方向,对学科教学具有重要价值。英语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目标,英语学科知识图谱应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遵循分析英语学科目标、以主题为主体设计框架、搭建本体的模式进行构建。英语学科知识图谱的三大教育应用场景是融合教育资源、赋能个性化学习、助力人机协同智慧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铁的制备及其在稠油水热裂解降黏中的应用
2
作者 薛艺蒙 丁巍 +3 位作者 戴咏川 杨江 么志伟 许竞文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371,共8页
以三氯化铁、硬脂酸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油溶性水热裂解降黏催化剂硬脂酸铁,采用FTIR、TG、1H NMR、元素分析、分子模拟蒸馏等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用于稠油降黏的适宜反应条件以及降黏原理。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降黏条件为240℃,油水质量... 以三氯化铁、硬脂酸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油溶性水热裂解降黏催化剂硬脂酸铁,采用FTIR、TG、1H NMR、元素分析、分子模拟蒸馏等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用于稠油降黏的适宜反应条件以及降黏原理。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降黏条件为240℃,油水质量比7∶3、催化剂用量0.3%(w)、1 mL供氢剂,在该条件下水热反应24 h后稠油降黏率可达77.32%。硬脂酸铁催化剂可实现稠油降黏及原位改质的作用,催化剂和供氢剂的协同作用促进了水热裂解改质,使降黏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 降黏 均相催化剂 硬脂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穗兔耳草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研究
3
作者 杨海艳 杨江 +4 位作者 伍亨志 王洪玲 钟国跃 冯育林 朱继孝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建立短穗兔耳草的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药材粉末进行显微、薄层定性鉴别,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方法检测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短穗兔耳草的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药材粉末进行显微、薄层定性鉴别,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方法检测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测定其中指标性成分大车前苷的含量。结果:建立了短穗兔耳草质量标准草案,水分不得超过8.21%,总灰分不得超过13.4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4.62%,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2.99%,以干燥品计,大车前苷不得少于0.43%。建立了短穗兔耳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短穗兔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的短穗兔耳草指纹图谱可为该药材的快速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穗兔耳草 质量标准 指纹图谱 大车前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麝香酮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袁思梦 李琳 +1 位作者 杨将 邢辉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97-102,共6页
麝香酮作为天然活性化合物,近年来在抗癌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多靶点作用。本文综述麝香酮在胃癌、肝癌、乳腺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多种肿瘤中的抗癌机制。其通过调控PI3K/Akt/mTOR、NF-κB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自噬和细胞周... 麝香酮作为天然活性化合物,近年来在抗癌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多靶点作用。本文综述麝香酮在胃癌、肝癌、乳腺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多种肿瘤中的抗癌机制。其通过调控PI3K/Akt/mTOR、NF-κB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自噬和细胞周期停滞,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此外,麝香酮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杀伤力,并抑制PD-1/PD-L1免疫检查点的表达。虽然其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但生物利用度较低及代谢较快等问题仍需通过药物制剂优化解决。麝香酮有望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抗肿瘤辅助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抗癌作用 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during the progressive 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 effect in a Fe-0.1C-5Mnmedium manganese steel
5
作者 Mei Zhang Wenhao Li +3 位作者 yangfei Chen yang jiang Xiaofei Guo Han D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2025年第2期369-379,共11页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a cold-rolled and intercritical annealed medium-Mn steel(Fe-0.10C-5Mn)was investigated during uniaxial tensile testing.In-situ observations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ransmiss...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a cold-rolled and intercritical annealed medium-Mn steel(Fe-0.10C-5Mn)was investigated during uniaxial tensile testing.In-situ observations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gressive 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 process and associated fracture initiation mechanisms.These findings were discussed with the local strain measurements via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üders band formation in the steel was limited to 1.5%strain,which was mainly due to the early-stage martensitic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a very small amount of the less stable large-sized retained austenite(RA),which led to localized stress concentrations and strain hardening and further retardation of yielding.The small-sized RA exhibited high stability and progressively transformed into martensite and contributed to a stably extended Portevin-Le Chatelier effect.The volume fraction of RA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26.8%to 8.2%prior to fracture.In the late deformation stage,fracture initiation primarily occurred at the austenite/martensite and ferrite/martensite interfaces and the ferrite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Mn steel retained austenite progressive 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 effect local strain fracture init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ric cognitive risk syndrome:A review of fall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6
作者 Hao Peng Na Yao +4 位作者 Yan-Ping Song Li Huang Hong-Bo Chen yang jiang Qi-Gang Chen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5年第4期14-25,共12页
The aging global population is driving an increase in dementia,making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at-risk individuals crucial.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lderly people often exhibit a slowing gait before dementia diagnos... The aging global population is driving an increase in dementia,making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at-risk individuals crucial.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lderly people often exhibit a slowing gait before dementia diagnosis,which is linked to cognitive decline and predicts dementia risk.With 30%of those over 65 years of age experiencing falls annually,managing fall risk is essential.Motoric cognitive risk syndrome(MCR),characterized by subjective memory impairment and slow gait,is a pre-dementia condition that can identify high-risk individuals without extensive evaluation.The prevalence of MCR varies globally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falls,disability,and death.Early screening and intervention for MCR can delay dementia and improve fall regulation,offer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elderly health management.This review synthesize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MCR-related falls,evaluates risk assessment methods,and discusses health strategie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all prevent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ric cognitive risk syndrome DEMENTIA Gait slowing Fall risk Early interven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出院后患者生存质量和疗效满意度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明航 韩伟红 +2 位作者 毕丽婵 杨江 李建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1007,共7页
背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常预后不良。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老年CAP出院(1周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疗效满意度情况。方法本研究... 背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常预后不良。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老年CAP出院(1周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疗效满意度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临床研究。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医院、郑州人民医院5家医院呼吸科2018年4月—2020年1月病房收治的老年CAP出院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央随机入组模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经中医辨证后给予相应中药颗粒剂进行治疗,气虚痰湿证给予补肺健脾化痰方,气阴虚痰热证给予益气养阴清肺方。对照组则给予与中药颗粒外观、重量、颜色、气味基本一致的安慰剂。治疗疗程为2个月,随访至治疗开始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的生存质量[采用中文版生存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价]和疗效满意度[采用肺炎患者疗效满意度问卷(ESQ-CAP)评价]。结果纳入120例患者中,脱落8例,最终纳入符合方案集的病例112例,其中试验组54例、对照组58例。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出院后时间、中医辨证分型、CUBR-65评分、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对SF-36生理机能领域评分(F组间=5.057,P组间=0.027)、一般健康状况领域评分(F组间=7.286,P组间=0.008)、情感职能领域评分(F组间=6.858,P组间=0.010)主效应显著。组间比较:治疗2个月、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试验组SF-36生理机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和随访3、6个月,试验组SF-36一般健康状况领域、情感职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6个月,试验组SF-36精神健康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别对ESQ-CAP日常生活与能力领域评分(F组间=16.218,P组间<0.001)、方便领域评分(F组间=25.013,P组间<0.001)及ESQ-CAP总分(F组间=13.843,P组间<0.001)主效应显著。治疗2个月和随访3、6个月,试验组ESQ-CAP日常生活与能力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和随访3、6个月,试验组ESQ-CAP方便领域评分及ESQ-CAP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试验组ESQ-CAP总体疗效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于老年CAP出院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疗效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辨证治疗方案 生存质量 疗效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温酸化缓蚀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业飞 王婧 +2 位作者 杨震 杨江 郭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712-5722,共11页
为了更好地减缓油气田高温酸化下金属的腐蚀,研究出一种耐高温且配方简单的复合酸化缓蚀剂。以喹啉和氯化苄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新型稠杂环季铵盐(BQD)缓蚀主剂。通过添加甲酸、乌洛托品等复配剂,经过单因素失重法优选... 为了更好地减缓油气田高温酸化下金属的腐蚀,研究出一种耐高温且配方简单的复合酸化缓蚀剂。以喹啉和氯化苄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新型稠杂环季铵盐(BQD)缓蚀主剂。通过添加甲酸、乌洛托品等复配剂,经过单因素失重法优选,得到一种配方简单的新型高温酸化缓蚀剂GS-1,通过电化学测试、表面形貌分析研究其缓蚀性能,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BQD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GS-1缓蚀剂在添加量为3%时,在160℃下盐酸与土酸的酸化环境中,N80钢片的腐蚀速率分别降低至41.63g/(m^(2)·h)、31.94g/(m^(2)·h),均可达行业标准要求;GS-1缓蚀剂可在N80钢片表面形成一层吸附保护层,属于兼具抑制阳极和阴极反应的混合型缓蚀剂;量子化学计算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BQD的缓蚀活性优于常见的苄基喹啉季铵盐缓蚀剂(BQC),同时BQD分子是以共轭平面为基准,与金属基底平行的角度被吸附于界面上,具有更加高效的缓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稠杂环季铵盐 缓蚀性能 高温酸化 腐蚀 电化学 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震后数据分析
9
作者 吴雄伟 杨江 +1 位作者 夏界宁 范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5-990,共6页
2023-08-23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成功记录到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的4.6级地震,这是我国首次完整记录到核电厂附近中强震数据。对该系统记录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时程信号波形回放表明,本次地震记录数据清晰完整,自由场数据峰值与地... 2023-08-23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成功记录到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的4.6级地震,这是我国首次完整记录到核电厂附近中强震数据。对该系统记录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时程信号波形回放表明,本次地震记录数据清晰完整,自由场数据峰值与地震衰减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符。系统7个监测点加速度峰值对比分析表明,核电厂厂房对地震加速度信号具有放大效应,放大系数与建筑物标高正相关。加速度峰值数据频谱分析结果显示,核电厂厂房地震响应数据的卓越频率主要集中在10~20 Hz范围内,该范围内的地震加速度信号对厂房仍具有较大破坏性,这一结论与核电厂地震仪表准则NB/T 20076-2012中规定的地震触发频带(1~10 Hz)不符。鉴于我国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的地震触发滤波通频带设定范围为1~10 Hz,这一缺陷会降低地震仪表系统纵深安全防御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地震仪表系统 地震响应 卓越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藏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左名圣 陈浩 +8 位作者 赵杰文 刘希良 孟展 柏明星 杨江 武艺 刘海鹏 齐新雨 程威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页岩油藏的成功开发在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衰竭式开发采收率较低,传统提高采收率的措施难以有效增产,因此明确页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对于探索页岩油的开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吉木... 页岩油藏的成功开发在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衰竭式开发采收率较低,传统提高采收率的措施难以有效增产,因此明确页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对于探索页岩油的开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藏为例,开展了一系列注CO_(2)实验并结合流体注入能力和油气组分传质评价实验,揭示了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并明确了注CO_(2)吞吐的埋存形式、埋存效率与其生产动态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的注入能力是水的7.77倍、N2的1.18倍;增加注入压力,促进CO_(2)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有效提高CO_(2)的注入能力。②CO_(2)对原油物性的改善能力显著强于N2,在CO_(2)—原油组分传质的协同作用下,注CO_(2)吞吐的采收率比N2高6.84%。③原油膨胀和黏度降低是注CO_(2)吞吐前期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制,而后期主要通过CO_(2)对原油轻质烃类组分置换、萃取进一步实现了采收率的提高,混相压力(MMP)是注CO_(2)吞吐的阈值压力。④注CO_(2)吞吐过程中,埋存率从最初的77.77%持续降低到7.14%,不同形式CO_(2)的埋存比例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但主要以游离态和溶解态埋存为主。结论认为,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藏注CO_(2)吞吐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了CO_(2)的埋存,实验结果为研究国内相似页岩油藏注CO_(2)吞吐提采—埋存效率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吉木萨尔凹陷 页岩油 提高采收率 注CO_(2)吞吐 CO_(2)埋存 注入能力 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紧急救治血液保障模式与输血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尧 李阳 +221 位作者 张雷英 唐昊 敬慧丹 王耀丽 贾向志 巴立 卞茂红 蔡丹 蔡辉 蔡晓红 查占山 陈秉宇 陈大庆 陈凤 陈国安 陈海鸣 陈静 陈敏 陈青 陈舒 陈玺 程金凤 褚晓凌 崔红旺 崔欣 达珍 戴莹 邓素容 董伟群 范为民 冯珂 付丹晖 付涌水 傅奇 傅雪梅 甘佳 甘新宇 高伟 巩怀证 桂嵘 郭庚 韩宁 郝一文 何武兵 洪强 侯瑞琴 侯卫 胡婕 胡培阳 胡熙 胡晓玉 黄光斌 黄婕 黄象艳 黄远帅 浑守永 蒋学兵 金平 赖冬 乐爱平 黎红梅 李碧娟 李翠莹 李代红 李海宏 李贺 李辉 李剑平 李宁 李喜莹 李湘民 李小飞 李晓娟 李志强 李忠俊 李尊严 梁华钦 梁晓华 廖冬发 廖群 廖燕 林甲进 刘春霞 刘凤华 刘培贤 刘铁梅 刘小信 刘志伟 刘中砥 陆华 栾建凤 骆建军 骆群 吕定丰 吕琪 吕先萍 马爱军 马立强 马曙轩 马现君 马小刚 马晓莉 毛国庆 穆士杰 聂少林 欧阳淑娟 欧阳锡林 潘春球 潘健 潘晓华 彭磊 彭涛 钱宝华 乔姝 秦莉 任颖 任召祺 戎瑞明 苏常山 孙明伟 孙文武 孙振威 唐海平 唐晓峰 唐长玖 陶翠华 田志彬 汪娟 王宝燕 王春燕 王革非 王海燕 王鸿捷 王鹏 王鹏里 王秋实 王晓宁 王新华 王学锋 王勇 王勇军 王远杰 王志华 韦少俊 魏亚明 文键波 文军 吴江 吴巨峰 夏爱军 夏飞 夏荣 谢珏 邢颜超 熊雁 徐峰 徐永柱 许永安 晏永和 燕备战 杨江 杨江存 杨军 杨新文 杨勇毅 姚春艳 叶明亮 尹昌林 尹明 尹文 于连玲 于淑红 余泽波 郁毅刚 喻安永 袁红 袁燚 张婵 张进军 张军 张凯 张磊冰 张泉 张荣江 张三明 张生吉 张硕 张伟 张伟东 张晰 张兴文 章桂喜 章晓军 赵国庆 赵建鹏 赵树铭 郑蓓蓓 郑山根 周华友 周吉成 周砺宏 周谋 周小玉 周雪莲 周源 周政 周祖皇 朱海燕 朱培元 朱长举 祝丽丽 王正国 蒋建新 汪德清 兰炯采 王全立 于洋 张连阳 文爱清 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 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学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5-881,共17页
严重创伤患者对救治时效性要求极高,输血在此类患者的紧急救治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表明,早期输注低效价O型全血或平衡比例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等成分血的止血复苏策略将使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 严重创伤患者对救治时效性要求极高,输血在此类患者的紧急救治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表明,早期输注低效价O型全血或平衡比例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等成分血的止血复苏策略将使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获益。然而,当前国内血液保障模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对严重创伤患者紧急救治输血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需求。针对我国严重创伤紧急救治血液保障模式与输血策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学组组织国内输血医学和创伤救治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共同制订《严重创伤患者紧急救治血液保障模式与输血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从血液保障模式和输血策略两个方面共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严重创伤紧急救治阶段的输血复苏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急救 输血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艳珍 袁海霞 +1 位作者 杨江 韩新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有关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2年2月—2022年2月,统计分析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配穴使用...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有关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2年2月—2022年2月,统计分析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配穴使用频次、中医证候分布及穴位归经等。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1篇,涉及穴位处方95个,其中主穴94个,配穴99个,主穴总取穴频次为438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百会、太冲、合谷、三阴交、四神聪、风池、印堂、神门、内关、神庭;配穴总取穴频次为427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地仓、迎香、廉泉、太阳、颊车、足三里、丝竹空、攒竹、丰隆、肩井。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肝亢风动证、脾虚肝亢证、阴虚风动证、脾虚痰聚证、风痰扰动证。腧穴归经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督脉、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对12个高频主配穴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新组合:百会、风池;太冲、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神门、内关;四神聪、神庭、印堂。结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以调神为主,祛风扶正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儿童 针刺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耐盐两性聚丙烯酰胺稠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亚峰 杨江 +1 位作者 刘海玲 马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60,共8页
为了提高压裂液稠化剂的耐温耐盐性能,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阴离子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单体AM、AA、AMPS、DAC质量比为9∶1∶3∶1.5,将单体以总质量分数为30%... 为了提高压裂液稠化剂的耐温耐盐性能,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阴离子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单体AM、AA、AMPS、DAC质量比为9∶1∶3∶1.5,将单体以总质量分数为30%溶于水中(水相),将质量分数为10%的乳化剂(Span-80、Tween-80质量比为9∶1)溶于白油(油相),油水相比为1∶2.5,合成了具有耐温耐盐性的油包水乳液稠化剂PAAD,其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83×10^(4)。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PAAD,测定了聚合物PAAD的耐温性、抗盐性、耐剪切和破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AAD具有良好的耐温抗剪切性能,在90℃、剪切速率为170 s^(-1)下,质量分数为1.5%的PAAD聚合物溶液剪切1.5 h后黏度保持在51.7 mPa·s。PAAD溶液在高剪切后进入低剪切区后可快速恢复黏度,可保障悬砂不沉降。PAAD具有良好的抗盐性,在矿化度为50 g/L的模拟高盐海水中,质量分数为1.5%的PAAD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为45 m Pa·s。在90℃下,破胶剂用量为0.2%时,质量分数为1.5%的PAAD聚合物溶液在3 h内可完成破胶,破胶液的表面张力为30 mN/m,油水界面张力为1.9 mN/m,残渣含量为220 mg/L,对岩心基质的伤害性为9%,达到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合物 耐温耐盐性 压裂液 破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PCB缺陷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江 孙福才 +1 位作者 赵培江 刘广东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机器视觉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捕捉、分类、分析及检测。针对PCB缺陷检测(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即AOI)过程中可能产生图像失真或数据失真的情况,对图像采集原理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九点标定方法,通... 机器视觉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捕捉、分类、分析及检测。针对PCB缺陷检测(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即AOI)过程中可能产生图像失真或数据失真的情况,对图像采集原理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九点标定方法,通过机器视觉平台验证,九点标定方法较准确地实现了世界坐标数据与图像坐标系数据的转换,得到了预想的数据结果。PCB缺陷检测可快速批量化为产品质检,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缺陷检测 PCB N点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调查的咳嗽变异性哮喘证候要素组合规律及基础证分析
15
作者 李慧茹 杨江 +4 位作者 杨昆 刘元元 李建生 王明航 李素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86-4992,共7页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及组合规律,归纳出便于疾病辨证的基础证及其特征。方法: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纳入6家不同地区医院门诊的CVA患者45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等,采用频数、构成比统计...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及组合规律,归纳出便于疾病辨证的基础证及其特征。方法: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纳入6家不同地区医院门诊的CVA患者45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等,采用频数、构成比统计描述,关联规则分析,隐结构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得到痰、阴虚、风等16种病性证素和肺、表、脾等7种病位证素。证素组合形式中以三证素组合最多(106例,24.7%),单一证素最少(39例,9.1%)。单一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中,痰、风的出现频次最高,其作用靶点主要在肺、表。通过3种统计方法相互参考,同时满足两个及以上条件确定CVA基础证,分别是肺气虚证、肺阴虚证、痰湿证、痰热证、风邪犯肺证。结论:CVA患者最主要的病性证素是痰、阴虚、风、气虚,其主要病位在于肺、表。CVA病理因素错综复杂,一般为病位证素与多个病性证素相互结合而致病。肺气虚证、肺阴虚证、痰湿证、痰热证、风邪犯肺证可能为CVA的基础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证候要素 基础证 组合规律 临床调查
原文传递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建筑结构模态识别
16
作者 罗渊 杨江 范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71,共12页
远场地震动长周期成分显著,与高层、超高层建筑基本周期相近,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给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带来严重震害。以2022年9月17日21时41分至次日17时39分发生在台湾省花莲县M6.5、M5.7、M6.9和M 5.4地震为例,利用Hilbert-Huang Tra... 远场地震动长周期成分显著,与高层、超高层建筑基本周期相近,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给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带来严重震害。以2022年9月17日21时41分至次日17时39分发生在台湾省花莲县M6.5、M5.7、M6.9和M 5.4地震为例,利用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初步分析距震中超1000 km的武汉某超高层建筑结构台阵对这4次地震的结构动力响应观测数据,在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进行地震动长周期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重构各结构层的地震动,通过功率谱法得到结构层相对地面层的频率响应函数,并利用复模态指数函数法获得结构第一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对4次地震中该超高层建筑结构模态频率和振型的初步分析表明:在花莲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未受到损伤。这一认识将为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影响下超高层建筑的震后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HHT方法 结构地震响应时程重构 模态频率 模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某超高层建筑对台湾花莲6.9级地震的结构响应分析
17
作者 罗渊 杨江 范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2-460,共9页
为研究2022年台湾花莲6.9级地震对武汉市某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建筑结构4个加速度测点记录的各向PGA放大效应、傅立叶谱及反应谱,分别利用互功率谱法和基于协方差的随机子空间法分别识别结构在频域和时域上的一阶模态。... 为研究2022年台湾花莲6.9级地震对武汉市某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建筑结构4个加速度测点记录的各向PGA放大效应、傅立叶谱及反应谱,分别利用互功率谱法和基于协方差的随机子空间法分别识别结构在频域和时域上的一阶模态。结果表明:结构的峰值加速度随楼层的增高而有显著的放大效应,最大放大倍数达7.322倍;各向傅立叶谱峰值均集中在0.275 Hz和1.171 Hz;加速度响应反应谱远小于该地区Ⅵ度设防地震设计谱;两种方法识别的结构一阶模态频率基本一致,均接近数值分析值。台湾花莲6.9级地震没有对该高层建筑结构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花莲地震 模态频率识别 互功率谱法 随机子空间法 结构响应观测台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黔东南州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氮磷污染特征及富营养化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伍名群 简永远 +3 位作者 杨江 王丽君 杨沁珩 欧阳开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7,共13页
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18个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枯、丰、平水期的水质开展监测,阐述了黔东南州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氮、磷的污染特征,并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水体营养化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城市湖库型饮用... 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18个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枯、丰、平水期的水质开展监测,阐述了黔东南州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氮、磷的污染特征,并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水体营养化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水体总氮平均浓度为0.76 mg/L,其中硝酸盐占70.0%;总磷平均浓度为未检出,其中可溶性磷酸盐占80.5%。黔东南州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明显,总氮和硝酸盐浓度随水期的变化基本一致,氨氮总体变化不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浓度随水期变化基本一致。利用SPSS Statistics 19.0中的Pearson双侧检验法检验污染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枯、丰、平水期仅有COD_(Mn)与Chl-a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黔东南州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进行评价,枯水期贫营养占66.7%、中营养占33.3%;丰水期贫营养占50.0%、中营养占50.0%;平水期贫营养占38.9%、中营养占61.1%,富营养化风险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并采用氮磷浓度比(TN/TP)深入分析,得出水源营养盐限制因子主要为磷限制状态,控制磷污染是预防黔东南州湖库水源水体富营养化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库型饮用水源 富营养化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过氧化物酶-463G/A基因多态性与彝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19
作者 马承娅 杨江 +6 位作者 陈曦 徐茜 尹丕轩 舒芯 彭红瑜 范志祥 龙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463G/A基因的多态性与云南彝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技术,检测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自云南省双河乡彝族高血压患者...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463G/A基因的多态性与云南彝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技术,检测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自云南省双河乡彝族高血压患者(EH组,n=86)和彝族正常人(对照组,n=100)的MPO-463G/A基因多态性,并计算GG、GA、AA基因型频率及G、A基因频率,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EH组和对照组中,MPO基因-463G/A多态的基因型频率GG为66.28%、52.00%,GA+AA为33.72%、48.00%,等位基因G频率为79.65%、69.50%,等位基因A频率为20.35%、30.50%,2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别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彝族女性EH组和女性对照组中GG和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4.50%、49.30%和25.50%、50.70%,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为85.50%、69.00%和14.50%、31.00%,2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别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H组A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彝族男性EH组和男性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基因-463G/A多态与云南彝族女性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相关性,是彝族女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该位点A基因的表达在彝族女性EH的发生过程中起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原发性高血压 彝族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s i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for Blue Energy Harvesting and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被引量:1
20
作者 yang jiang Xi Liang +1 位作者 Tao jiang Zhong Lin Wang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04-224,共21页
Blue energy,which includes rainfall,tidal current,wave,and water-flow energy,is a promising renewable resource,although its exploitation is limited by current technologies and thus remains low.This form of energy is m... Blue energy,which includes rainfall,tidal current,wave,and water-flow energy,is a promising renewable resource,although its exploitation is limited by current technologies and thus remains low.This form of energy is mainly harvested by electromagnetic generators(EMGs),which generate electricity via Lorenz force-driven electron flows.Triboelectric nano genera tors(TENGs)and TENG networks exhibit superiority over EMGs in low-frequency and high-entropy energy harvesting as a new approach for blue energy harvesting.A TENG produces electrical outputs by adopting the mechanism of Maxwell’s displacement current.To date,a series of research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ENGs for effective blue energy harvesting and marine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Despite the great progress that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use of TENGs in this context so far,continuous exploration is required in energy conversion,device durability,power management,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This review reports on advances in TENGs for blue energy harvesting and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It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TENGs and discusses advanced TENG prototypes for blue energy harvesting,including TENG structures that function in freestanding and contact-separation modes.Performance enhancement strategies for TENGs intended for blue energy harvesting are also summarized.Finally,marine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of TENGs based on blue energy harvesting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 networks Blue energy Energy harvesting Ocean sens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