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岩溶区灌木林地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岳祥飞 李衍青 刘鹏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6-1116,共11页
文章对广西7个典型岩溶石山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凌云县、东兰县、河池市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桂林市雁山区)、63个灌木林地样方土壤及环境因子进行取样和调查,研究典型岩溶区土壤和凋落物有机碳(C)、全氮(N)和... 文章对广西7个典型岩溶石山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凌云县、东兰县、河池市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桂林市雁山区)、63个灌木林地样方土壤及环境因子进行取样和调查,研究典型岩溶区土壤和凋落物有机碳(C)、全氮(N)和全磷(P)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灌木林地0~40 cm土壤C、N、P平均值分别为31.90 g·kg^(-1)、3.95 g·kg^(-1)和2.65 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40.13%、41.46%、65.24%;C/N、C/P、N/P平均值分别为8.10、14.82、7.80,变异系数分别为14.88%、48.78%和41.33%;0~20 cm土壤C/N、C/P、N/P值略高于20~40 cm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壤C/N、C/P和N/P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土壤养分元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土壤养分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凋落物N、P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凋落物C/N显著负相关;土壤P含量与海拔显著正相关,土壤C/N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年平均降水量与土壤C、P呈中等负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土壤C、C/N、C/P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N呈正相关关系。广西岩溶区土壤和凋落物均具有低碳高磷的特征,凋落物氮、磷是影响岩溶灌丛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重要因子,年均温升高会促进土壤N增加,降低土壤C/N,年均降水量增加会降低土壤C、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化学计量 土壤 凋落物 灌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断陷盆地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徐烨 邓艳 +3 位作者 曹建华 蒋忠诚 岳祥飞 朱梓弘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5-362,共8页
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各方面性质的综合指标,且与地貌、土壤母质等因子密切相关。为了解岩溶断陷盆地表层土壤养分状况,探索地貌和土壤母质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以典型岩溶断陷盆地——云南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技术,综合统计... 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各方面性质的综合指标,且与地貌、土壤母质等因子密切相关。为了解岩溶断陷盆地表层土壤养分状况,探索地貌和土壤母质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以典型岩溶断陷盆地——云南小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技术,综合统计学和地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状况,并且综合评价了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小江流域土壤养分较为丰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不同地貌类型间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间土壤养分差异较为显著。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强于地貌类型,二者的交互作用只对速效钾(p<0.05)和pH值(p<0.01)有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地貌类型间土壤综合肥力:台地槽谷区>平坝区>峰丛洼地>中山区>岩溶河谷,不同土壤类型间土壤综合肥力:石灰土>水稻土>红壤>紫色土,不同地貌类型和土壤类型间土壤综合肥力差异显著。不同地貌和土壤母质影响着土壤的肥力质量,必须结合土壤的性质和相应环境条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为提升作物产量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断陷盆地 地貌 土壤类型 土壤肥力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表层岩溶泉域植被对降雨的再分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邓艳 蒋忠诚 +4 位作者 徐烨 岳祥飞 李旭尧 梁锦桃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4-721,共8页
本文在表层岩溶泉域植被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监测桂林丫吉试验场S31号泉域内香椿和云实两种主要植被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特征以及钻孔和表层岩溶水的变化。结果表明:香椿林的总穿透雨量1 861.83mm,占总降雨总量的59.65%;云实灌丛总的... 本文在表层岩溶泉域植被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监测桂林丫吉试验场S31号泉域内香椿和云实两种主要植被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特征以及钻孔和表层岩溶水的变化。结果表明:香椿林的总穿透雨量1 861.83mm,占总降雨总量的59.65%;云实灌丛总的穿透雨量为1 626.42mm,占总降雨量的52.11%;穿透雨率随降雨量增加而减少。香椿林的树干径流总量为89.4mm,占总降雨量的2.86%;云实灌丛的树干径流总量为27.79mm,占总降雨量的0.89%;香椿林和云实灌丛的林冠截留总量分别为1 169.97mm和1 466.99mm,平均截留率为37.48%和47.01%;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出以灌丛覆盖为主的S31号表层岩溶泉域年蒸散量为1623.81mm,占降水量的52.03%,年径流深度为1 497.39mm,占降水量的47.97%。植被冠层改变了降雨对表层岩溶带的补给形式和补给量。降雨经过植被冠层的截留后转化成穿透雨和树干径流进入表层岩溶带,穿透雨以连续波状的形式补给表层岩溶带,而树干径流则以快速集中的方式补给表层岩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泉域 林冠截留 降雨的再分配 水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rainfall patterns on annual plants in Horqin Sandy Land,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被引量:8
4
作者 yue xiangfei ZHANG Tonghui +2 位作者 ZHAO Xueyong LIU Xinping MA Yunhu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Growth of annual plants in arid environments depends largely on rainfall pulses. A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ainfall patterns on plant growth is critical to predicting the potential respons... Growth of annual plants in arid environments depends largely on rainfall pulses. A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ainfall patterns on plant growth is critical to predicting the potential responses of plants to the changes in rainfall regimes, such as rainfall intensity and duration, and length of dry interval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ainfall patterns(e.g. small rainfall event with high frequency and large rainfall event with low frequency) on biomass,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root biomass of annual plants in Horqin Sandy Land,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from May to August) of 2014.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infall patterns, independent of total rainfall amount, exerted strong effects on biomass,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growth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root biomass. Under a constant amount of total rainfall, the aboveground biomass(AGB), belowground biomass(BGB), plant cover, plant height, and plant individual and species number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rainfall intensity. Changes in rainfall patterns also altered the percentage contribution of species biomass to the total AGB, and the percentage of BGB at different soil layers to the total BGB. Consequently,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creased rainfall intensity in future may increase biomass significantly, and also affect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annual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qin Sandy Land annual plants rainfall patterns biomass plant grow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岩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原因
5
作者 涂纯 罗为群 +3 位作者 李发东 岳祥飞 刘朋雨 吴泽燕 《地质通报》 2025年第2期326-339,共14页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区是石漠化广泛分布的生态脆弱区,查明中国南方岩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机制,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石漠化防治规划和生态修复措施。【研究方法】以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植被覆盖率和岩石裸露率...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区是石漠化广泛分布的生态脆弱区,查明中国南方岩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机制,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石漠化防治规划和生态修复措施。【研究方法】以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植被覆盖率和岩石裸露率进行石漠化信息提取,结合野外调查,以县域尺度探讨了南方16省(自治区、直辖市)岩溶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2020年南方岩溶石漠化面积为8.45×10^(4) km^(2),其中轻度石漠化占南方岩溶石漠化总面积的62.75%。2015—2020年,岩溶石漠化面积大于400 km^(2)的县域数量减少了19个,广西都安县、马山县、德保县,贵州思南县、威宁县,云南会泽县、丘北县,四川巴塘县石漠化问题改善显著,云南广南县、文山市和砚山县岩溶石漠化面积大于1000 km^(2),石漠化治理形势严峻。【结论】以溶蚀作用为主塑造形成的峰丛洼地区,集中分布了30%的石漠化严重县;灰岩区因强烈的溶蚀作用和水土流失过程,导致石漠化面积占比超过33%。随着农村人口减少,耕地石漠化面积占比降低至26.54%,而灌木地和草地石漠化面积占比升高至20.51%和24.11%。研究将为制定县域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岩溶区 石漠化 地质地貌条件 土地利用类型 县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