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崩解泥化过程中泥岩强度衰减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曹雪山 额力素 +4 位作者 赖喜阳 周赛 李国维 袁俊平 吴建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36-1942,共7页
崩解是泥岩的基本特性,是土体的主要形成方式。受自然气候的干湿循环作用影响,泥岩崩解、泥化,引发了许多边坡坡面剥蚀及边坡失稳问题。因此研究泥岩在崩解泥化过程中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引江济淮试验工程的河道... 崩解是泥岩的基本特性,是土体的主要形成方式。受自然气候的干湿循环作用影响,泥岩崩解、泥化,引发了许多边坡坡面剥蚀及边坡失稳问题。因此研究泥岩在崩解泥化过程中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引江济淮试验工程的河道边坡下部低强度、弱膨胀的红层泥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自然约束的崩解试验研究方法,对干湿循环过程中泥岩试样的裂隙开展,颗粒组分,耐崩解比,剪切强度及强度指标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干湿循环效应存在临界次数。在7次干湿循环前,泥岩试样的参数变化显著,有裂隙增长、细颗粒含量比例增加,耐崩解比、剪切强度及强度指标的减小。7次干湿循环后,这些参数变化均不明显。崩解物的耐崩解性变化特征与完全崩解颗粒粒径阈值Dcr无关,耐崩解指数IDi及耐崩解率DR减小特征趋势相同。泥岩崩解物的强度指标与耐崩解率DR呈现很高的正相关性。这些说明干湿循环为诱发岩石崩解的因素,对强度衰减起作用的是试样的颗粒组成与状态变化,耐崩解率是颗粒组成与状态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干湿循环 强度衰减 侧限崩解试验 崩解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珺华 袁俊平 卢廷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363-367,共5页
为了提高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的稳定,采用了土工膜覆盖边坡表面的方法。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采用有限元程序对用膜覆盖和不覆盖的边坡分别进行了降雨蒸发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数值分析。在计算结果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的稳定,采用了土工膜覆盖边坡表面的方法。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采用有限元程序对用膜覆盖和不覆盖的边坡分别进行了降雨蒸发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数值分析。在计算结果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用膜覆盖后边坡能长期保持非饱和状态,土体吸力较高,其稳定安全系数明显高于无膜保护的边坡,用复合土工膜覆盖边坡有利于提高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基质吸力 土工膜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气现场试验的土工膜下盲沟气阻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雪山 袁俊平 丁国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80-1788,共9页
膜下盲沟是水库土工膜防渗方案的重要工程措施,对膜下气体排出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流量变化等效原则,提出了渗透系数与路径长度的平方成比例的变换关系。据此推断出水库面积巨大,排气路径太长,是盲沟气阻引发膜下气胀的主要原因。运用... 膜下盲沟是水库土工膜防渗方案的重要工程措施,对膜下气体排出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流量变化等效原则,提出了渗透系数与路径长度的平方成比例的变换关系。据此推断出水库面积巨大,排气路径太长,是盲沟气阻引发膜下气胀的主要原因。运用非饱和土固结简化计算方法模拟了抽气条件下膜下气压分布状态;对比现场试验实测值,验证了计算方法和参数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有无盲沟,膜下沿水平向分为气压急变区和稳定区,气压急变区为抽气点沿水平向2.5 m范围,区内气压显著变化,反映了盲沟气阻的存在性;膜下气压梯度分布规律反映盲沟气阻的变化;影响盲沟气阻的主要因素是材料进气值和饱和度,进气值减小、饱和度降低均有利于减小盲沟气阻。研究成果可为合理评价库盘土工膜防渗方案设计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 防渗 盲沟 简化计算 非饱和土固结 气阻 气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欠固结土的超固结比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袁俊平 陈龙 +2 位作者 梁艳 丁国权 殷宗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85-94,共10页
欠固结土是在自重作用下尚未固结完成的土,欠固结土的超固结比(overconsolidationratio,简称OCR)取值在现有文献中可见两种不同的表述,分别是等于1和小于1,这容易导致概念混淆和超固结比取值误用等问题。对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的土力学... 欠固结土是在自重作用下尚未固结完成的土,欠固结土的超固结比(overconsolidationratio,简称OCR)取值在现有文献中可见两种不同的表述,分别是等于1和小于1,这容易导致概念混淆和超固结比取值误用等问题。对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的土力学教材中超固结比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发现超固结比有两种不同的定义表达式,这两种表达式中分母的不同是导致欠固结土超固结比取值差异的根源。采用知识图谱法,对超固结比和欠固结土的概念内涵、历史源头和研究应用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欠固结土相关问题时,采用固结度或固结状态参数作为分析变量可完全替代超固结比的作用;将超固结比定义为前期固结应力与现有有效应力的比值(即OCR=p_(c)/p_(0)′,p_(c)为前期有效固结压力,p_(0)′为竖直有效应力),契合应力历史对土体工程特性影响的内在机制,也符合概念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固结土 超固结比 前期固结应力 应力历史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因素对首饰石膏铸型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军平 金莉莉 +1 位作者 陈绍兴 骆美美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1-925,共5页
金、银首饰主要采用石膏型精密铸造工艺成形,铸型的强度对铸件表面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以业内某品牌饰用石膏铸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智能砂型强度仪检测了铸型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石膏浆料凝结成形时,随着静置时间... 金、银首饰主要采用石膏型精密铸造工艺成形,铸型的强度对铸件表面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以业内某品牌饰用石膏铸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智能砂型强度仪检测了铸型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石膏浆料凝结成形时,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铸型湿态强度不断提高;铸型经高温焙烧后,其强度随着铸型温度降低不断下降,且焙烧过程中如受热不均会降低其强度;随着水粉比增大,铸型强度不断降低,而采用一定浓度的硼酸水制作铸型时,可以明显提升其热压强度。为使铸型强度满足生产需要,应根据气温条件相应调整水粉比,铸型灌注后应静置足够时间,铸型焙烧时应采用“缓慢升温+多台阶保温+控制最高焙烧温度”的焙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饰 石膏型 抗压强度 工艺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铜饰品仿金防指纹膜工艺试验
6
作者 袁军平 贾江宏 +3 位作者 王杉 植宝 卢焕洵 练思沛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17-122,共6页
黄铜仿金饰品耐蚀性较差,且在日常佩戴中容易脏污,影响装饰效果。采用反应磁控溅射工艺在饰用黄铜表面沉积SiO;底膜,再用真空蒸镀法沉积有机氟化物防指纹膜。采用测色仪、接触角测试仪、橡皮耐磨试验机、摩擦系数仪、腐蚀试验箱等手段... 黄铜仿金饰品耐蚀性较差,且在日常佩戴中容易脏污,影响装饰效果。采用反应磁控溅射工艺在饰用黄铜表面沉积SiO;底膜,再用真空蒸镀法沉积有机氟化物防指纹膜。采用测色仪、接触角测试仪、橡皮耐磨试验机、摩擦系数仪、腐蚀试验箱等手段检测膜层颜色、疏水(油)性、耐磨性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分别控制SiO_(2)底膜镀覆时间和AF膜蒸镀时间在150 s和600 s内,初始真空度不超过4.5×10^(-3)Pa,有利于减小黄铜与纯金的色差,提高表面膜层的水(油)接触角,并改善其耐磨性和耐蚀性。在合适工艺参数下,黄铜饰品表面镀覆防指纹膜可同时获得优良的仿金效果和抗脏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饰品 仿金 抗脏污 真空蒸镀 防指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饰铸造石膏浆料工作性能的探讨
7
作者 袁军平 骆美美 +2 位作者 周惠英 张锦航 马德蓉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6-1120,共5页
首饰石膏型精密铸造中,浇注时间、流动性及凝结时间是衡量石膏浆料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选择珠宝首饰企业广泛应用的某品牌铸粉作为试验材料,对比试验了铸粉浆料在不同水类、工艺参数、操作方法下的工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类、... 首饰石膏型精密铸造中,浇注时间、流动性及凝结时间是衡量石膏浆料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选择珠宝首饰企业广泛应用的某品牌铸粉作为试验材料,对比试验了铸粉浆料在不同水类、工艺参数、操作方法下的工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类、水粉比、体系温度、铸粉储存状况、搅拌方式、真空脱泡操作都会影响浆料的浇注时间、流动性及凝结时间。首饰生产中应优先采用纯水来混制浆料,并保持各工艺参数与操作方法的合理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饰 石膏型 石膏浆料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gO改性滨海水泥土的直剪试验及微观机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陈 李娜 +4 位作者 王伟 袁俊平 姜屏 吴王意 傅克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5-139,共5页
为研究纳米MgO对滨海水泥土的改性效果,对纳米MgO改性水泥土(简称NmCS)进行了力学试验和微观测试。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纳米MgO的掺入比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镜的微观测试方法,观察不同纳米MgO掺入比的NmCS试... 为研究纳米MgO对滨海水泥土的改性效果,对纳米MgO改性水泥土(简称NmCS)进行了力学试验和微观测试。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纳米MgO的掺入比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镜的微观测试方法,观察不同纳米MgO掺入比的NmCS试样的微观结构,分析了纳米MgO改善水泥土强度的机理。结果表明:①纳米MgO改性水泥土强度存在最优掺入比,本次试验对应最优掺入比为10‰;②未掺入纳米MgO的滨海水泥土以小颗粒-松散结构为主,纳米MgO掺入比为10‰的NmCS微观结构最为致密,宏观表现为力学强度的提高。研究结果对现场使用纳米MgO改性水泥土的最优掺量提供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水泥土 纳米MgO 抗剪强度 扫描电镜 微观结构 掺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料微侧壁摩擦力固结仪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龙 朱俊高 +1 位作者 袁俊平 陆阳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6-701,共6页
固结仪是研究堆石料长期变形特性最常用的仪器之一,但其应用受到侧壁摩擦力的限制。针对此问题,研制了一种加载稳定、可测量侧壁摩擦力的新型固结仪,介绍了该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由互不接触的尼龙片组成衬垫贴于固结仪内壁的方... 固结仪是研究堆石料长期变形特性最常用的仪器之一,但其应用受到侧壁摩擦力的限制。针对此问题,研制了一种加载稳定、可测量侧壁摩擦力的新型固结仪,介绍了该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由互不接触的尼龙片组成衬垫贴于固结仪内壁的方法减小侧壁摩擦力。对风干堆石料进行固结试验,系统研究比较了衬垫层数为1~3层和厚度分别为0.3和0.5 mm时该方法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层0.5 mm衬垫的效果最优;与无衬垫时相比,该方法下试样侧壁摩擦力平均下降91%,竖向应变是无衬垫时的1.2~1.8倍。将容器内壁覆盖3层0.5 mm衬垫作为减小侧壁摩擦力方法,对风干堆石料分别进行了使用该方法和无衬垫条件下的流变试验。结果表明,微侧壁摩擦力条件下试验结束时试样的竖向应变和次固结系数分别是无衬垫时的2.0和2.2倍。该仪器有效解决了侧壁摩擦力问题,提高了长期变形试验结果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微侧壁摩擦力 固结仪 衬垫 流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ing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size of in-situ expansive soils subjected to drying-wetting cycles through field test 被引量:4
10
作者 CHENWei LI Guo-wei +3 位作者 HOU Yu-zhou WU Jian-tao yuan jun-ping Andrew Cudzo AMENUVO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3246-3259,共14页
Cracks resulting from cyclic wetting and drying of expansive soils create discontinuities and anisotropy in the soil.The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defined by the continuous-media theory cannot be applied to... Cracks resulting from cyclic wetting and drying of expansive soils create discontinuities and anisotropy in the soil.The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defined by the continuous-media theory cannot be applied to cracked expansive soils that are considered discontinuous media.In this study,direct shear tests of three different scales(30 cm^(2),900 cm^(2),1963 cm^(2))and crack image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on undisturbed soil samples subjected to drying-wetting cycles in-situ.The REV size of expansive soi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crack intensity factor(CIF)and soil cohe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cohesi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mple area,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cracks further exacerbated the size effect of sample on cohesion of the soil.As shrinkage cracks developed,the REV size of the soil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plateaued after 3−5 cycles.Under the same drying-wetting cycle conditions,the REV size determined using soil cohesion(REV-C)is 1.75 to 2.97 times the REV size determined using CIF(REV-CIF).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rinkage cracks,the average CIF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V size determined using different maximum permissible errors,with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greater than 0.9.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V-C based on crack image analysis is proposed,and the REV-C of expansive soil in the study area under different exposure times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 drying-wetting cycles expansive soil crack intensity factor(CIF) COHESION crac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