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O纳米线原位包覆Pt纳米粒子用于电化学检测抗坏血酸和多巴胺
1
作者 索军 焦可心 +2 位作者 易健宏 方东 RUZIMURADOV Oli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47-761,共15页
L-抗坏血酸(AA,又称维生素C)和多巴胺(DA)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它们的浓度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因此,开发一种有效地检测AA和DA水平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阳极氧化铝(AAO)薄膜为模板,采用真空机械注入法制备铟锡(InSn)合... L-抗坏血酸(AA,又称维生素C)和多巴胺(DA)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它们的浓度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因此,开发一种有效地检测AA和DA水平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阳极氧化铝(AAO)薄膜为模板,采用真空机械注入法制备铟锡(InSn)合金纳米线(NWs),然后采用原位放电还原法在InSn纳米线表面涂覆Pt纳米颗粒并将复合材料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热处理,以合成PtO_(2)/ITO(氧化铟锡)纳米线。最后,在H_(2)气氛下还原PtO_(2)/ITO纳米线,得到Pt/ITO纳米线。结果表明,在Pt/ITO纳米线复合材料中,ITO纳米线直径约为40 nm,Pt纳米颗粒的粒径为2~5 nm。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测试了在Pt/ITO NWs电极上检测AA和DA的电化学性能。Pt/ITO NWs电极对AA(66.7μmol/L)和DA(1μmol/L)的检出限较低,表明了电极对AA和DA良好的电化学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放电还原 阳极氧化铝 机械注入 氧化铟锡 PT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制备含钼WC-6Co硬质合金的工艺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圣达 鲍瑞 +3 位作者 易健宏 羊建高 刘亮 杨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564,共9页
以Mo粉、Co粉和自主研发的WC-6Co复合粉为原料,通过球磨、SPS制备Mo添加量为1%(质量分数)的细晶WC-6Co硬质合金。利用XRD、SEM、XPS、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SPS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S烧... 以Mo粉、Co粉和自主研发的WC-6Co复合粉为原料,通过球磨、SPS制备Mo添加量为1%(质量分数)的细晶WC-6Co硬质合金。利用XRD、SEM、XPS、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SPS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S烧结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WC-6Co-1Mo合金相对密度和断裂韧性持续增加,维氏硬度先增大然后略有下降。当烧结温度为1250℃、保温时间为5min时,制备的合金综合性能最佳。与相同工艺制备的WC-6Co和WC-6Co-4Mo合金进行对比,发现添加适量Mo能够有效抑制WC晶粒的长大,提高合金的硬度和韧性,但相对密度减小;同时,也能够增强合金在HCl溶液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6Co硬质合金 MO 烧结参数 显微组织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反应烧结制备WC-Co硬质合金工艺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鲍瑞 郭圣达 +3 位作者 易健宏 陈颢 羊建高 余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28-1836,共9页
以W粉、Co粉和碳黑为原料,通过球磨、压制成形及微波反应烧结制备WC-6Co硬质合金。采用XRD、SEM、密度计和维氏硬度计等研究微波反应烧结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和W粉粒度4个因素对硬质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粒度为1.3... 以W粉、Co粉和碳黑为原料,通过球磨、压制成形及微波反应烧结制备WC-6Co硬质合金。采用XRD、SEM、密度计和维氏硬度计等研究微波反应烧结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和W粉粒度4个因素对硬质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粒度为1.3μm的W粉为原料,当温度大于1100℃时,W即可被C完全碳化生成WC;当温度为1300℃时合金致密性较好,维氏硬度(HV30)与断裂韧性(Wk)分别为1999 N/mm^2和8.51 MPa/m^1/2,继续提高温度至1400℃时合金性能无明显变化。烧结温度越低、升温速率越大、保温时间越短,合金残留孔隙越多,导致维氏硬度与断裂韧性性能下降。当微波反应烧结温度为1300℃、升温速率100℃/min和保温时间10 min时制备的WC-6Co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均匀和综合性能最佳。选用粒度为27.0μm的W粉为原料按照最佳工艺烧结制备出WC-6Co硬质合金,并与平均粒度1.3μm的W粉制备的合金进行对比发现粗W粉颗粒制备的合金中存在W2C,微波反应烧结工艺参数与W粉平均粒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反应烧结 硬质合金 微观组织 性能 烧结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0.5K0.44Li0.06Nb0.94Sb0.06O3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根生 李震宇 +2 位作者 严继康 易健宏 甘国友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91-2394,2399,共5页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Na_(0.5)K_(0.44)Li_(0.06)Nb_(0.94)Sb_(0.06)O_3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陶瓷样品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1020~1100℃范围内,样品均形成了单一的正交相钙钛矿结构,烧结温度...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Na_(0.5)K_(0.44)Li_(0.06)Nb_(0.94)Sb_(0.06)O_3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陶瓷样品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1020~1100℃范围内,样品均形成了单一的正交相钙钛矿结构,烧结温度对微观形貌和电学性能有较大影响;与纯KNN陶瓷相比,陶瓷的To-t和Tc均向低温方向移动;当烧结温度为1080℃时晶粒发育比较完全,To-t和Tc分别为45℃和345℃,同时表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d_(33)=200 pC/N,k_p=0.365,tanδ=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压电陶瓷 铌酸钾钠 钙钛矿结构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温度对钽涂层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宏中 易健宏 +4 位作者 李旭铭 魏燕 张诩翔 张贵学 胡昌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97,104,共5页
为了探究沉积温度对化学气相沉积金属钽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利用TaCl5-H2-HCl反应体系,以冷壁式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用不同沉积温度在钼基体表面沉积了钽涂层。研究了不同沉积温度下的化学气相沉积钽涂层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断口... 为了探究沉积温度对化学气相沉积金属钽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利用TaCl5-H2-HCl反应体系,以冷壁式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用不同沉积温度在钼基体表面沉积了钽涂层。研究了不同沉积温度下的化学气相沉积钽涂层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等。结果表明:在1000~1300℃范围内,涂层晶粒尺寸随沉积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涂层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随温度的升高均逐渐降低,涂层的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钽涂层 沉积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化聚合物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6
作者 易健宏 赵文敏 +1 位作者 何衍 鲍瑞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1-412,共12页
纳米碳化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纳米碳化聚合物具有独特的核壳结构(sp^(2)/sp^(3)组成碳核,聚合物链、官能团构成壳),学者们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以获得预期的纳米碳化聚合物结构,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 纳米碳化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纳米碳化聚合物具有独特的核壳结构(sp^(2)/sp^(3)组成碳核,聚合物链、官能团构成壳),学者们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以获得预期的纳米碳化聚合物结构,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传感器、催化、发光二极管、铜基复合材料等领域。本文分析讨论了纳米碳化聚合物的结构、合成方法、形成机理、主要性质及应用,介绍了该同素异构体在材料、尤其是粉末冶金材料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对纳米碳化聚合物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化聚合物 碳点 光致发光 量子产率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水热合成纳米锰锌铁氧体生长和磁性能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杜立辉 张家敏 +5 位作者 杨军 王静哲 易健宏 甘国友 严继康 杜景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89-2093,2133,共6页
本研究以NaOH为沉淀剂调配不同pH的共沉淀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合成纳米锰锌铁氧体颗粒,并对其生长机理及pH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组样品主相均为尖晶石结构锰锌铁氧体。pH=10. 5,11. 5出现α-Fe_2O_3和α-FeOOH杂相。在水热反应中,... 本研究以NaOH为沉淀剂调配不同pH的共沉淀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合成纳米锰锌铁氧体颗粒,并对其生长机理及pH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组样品主相均为尖晶石结构锰锌铁氧体。pH=10. 5,11. 5出现α-Fe_2O_3和α-FeOOH杂相。在水热反应中,锰锌铁氧体生长过程除溶解-再结晶外还依靠晶粒的定向附着生长。pH=10. 5的晶粒溶解-再结晶和定向附着均受到抑制,粒度为14 nm,而较高的pH更利于两种机制,获得更大粒度,其中pH=11的颗粒趋于球形,并存在由定向附着留下的介孔。常温下,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随pH上升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锰锌铁氧体 PH 晶粒生长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铁基粉末冶金零件制备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包崇玺 曹阳 +5 位作者 易健宏 彭元东 柳学全 方东 王劲松 何灵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8-464,470,共8页
介绍了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使用的高密度铁基粉末冶金产品制造技术,包括温压成形、温模压制、复压复烧等,并讨论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所述高密度铁基粉末冶金零件制备技术虽可以提升粉末冶金零件的密度,强度也达到较高的水平... 介绍了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使用的高密度铁基粉末冶金产品制造技术,包括温压成形、温模压制、复压复烧等,并讨论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所述高密度铁基粉末冶金零件制备技术虽可以提升粉末冶金零件的密度,强度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零件的精度及粗糙度等尚不能满足高端应用的要求,仍需进一步机加工。未来仍需提升粉末冶金模具的制造精度、粉末特性和工艺稳定性,开发低成本、高精度、高强度的烧结铁基零件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成形 温模压制 复压复烧 熔渗 表面致密化 模壁润滑 粉末锻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增强金属铜复合泡沫的制备工艺及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汪从珍 谢明 +1 位作者 易健宏 刘意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113,139,共7页
目的金属铜泡沫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电磁屏蔽材料,采用碳纳米管(CNTs)对其进行复合,拟进一步改善其电磁屏蔽性能。方法以三聚氰胺泡沫为模板,采用化学镀和电沉积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制备CNTs增强金属铜泡沫。在对基底泡沫进行化学镀银实... 目的金属铜泡沫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电磁屏蔽材料,采用碳纳米管(CNTs)对其进行复合,拟进一步改善其电磁屏蔽性能。方法以三聚氰胺泡沫为模板,采用化学镀和电沉积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制备CNTs增强金属铜泡沫。在对基底泡沫进行化学镀银实现导电化的基础上,研究了电沉积时间、CNTs含量以及后续热处理对复合泡沫形貌及镀层结构的影响。并采用矢量网络仪对CNTs增强金属铜复合泡沫的电磁屏蔽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化学镀银采用Ag NO3质量浓度为20 g/L、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时,银镀层较为均匀完整。复合泡沫的孔隙率随电沉积时间的增加而变小;CNTs体积分数为1.134%的复合泡沫镀层致密连续,CNTs分布较为均匀且无团聚现象。热处理后,复合镀层微观表面更加平整致密。在8.2~12.4 GHz范围内,CNTs/Cu复合泡沫的平均电磁屏蔽效能SE为43.07 dB,平均高出纯铜泡沫约18.77 dB。结论CNTs均匀分散嵌入铜泡沫骨架的结构中,对于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都有明显的提升效果,复合泡沫的总体电磁屏蔽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金属铜泡沫 化学镀银 电沉积 电磁屏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原料对SPS法制备WC-6Co硬质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圣达 余飞 +4 位作者 易健宏 郭建锋 陈颢 王文静 羊建高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85,共7页
以不同形貌结构的WC-6Co复合粉和传统湿磨制备的WC-6Co混合粉为原料,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出WC-6Co硬质合金,采用SEM、显微硬度计、密度仪、钴磁仪和矫顽磁力计等对硬质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和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 以不同形貌结构的WC-6Co复合粉和传统湿磨制备的WC-6Co混合粉为原料,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出WC-6Co硬质合金,采用SEM、显微硬度计、密度仪、钴磁仪和矫顽磁力计等对硬质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和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喷雾转化、低温煅烧、原位合成制备的球形复合粉为原料,经SPS法制备所得的WC-6Co硬质合金中残留有较多孔隙,合金密度仅为14.21g/cm^3,将球形复合粉湿磨48h后制备的合金密度略有提升,但硬度和韧性较低。分别采用喷雾转化、低温煅烧加短时球磨、原位合成制备的松散型WC-6Co复合粉和传统湿磨制备的WC-6Co混合粉为原料,经SPS法制备的合金微观组织均匀、合金孔隙减少,两组合金的密度分别增加至14.77、14.73g/cm^3;显微硬度分别增大至2 045、1929kg/mm^2,韧性分别为8.76、9.29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6Co硬质合金 SPS 球磨 微观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effect of carbonized quantum dots(CQDs)in pure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被引量:5
11
作者 HUANG Xiao BAO Rui yi jian-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255-1265,共11页
Carbon quantum dots(CQDs),which contain a core structure composed of sp^(2)carbon,can be used as the reinforcing phase like 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s in metal matrix.In this paper,the CQD/Cu composite material was... Carbon quantum dots(CQDs),which contain a core structure composed of sp^(2)carbon,can be used as the reinforcing phase like 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s in metal matrix.In this paper,the CQD/Cu composit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method.The composite powder was prepared by molecular blending method and ball milling method at first,and then densified into bulk material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X-ray diffraction,Raman spectroscopy,infrared spectroscopy,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CQD synthesiz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and then CQDs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sp^(2)were utilized as the reinforcement to prepare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0.2 CQD/Cu composite material is~31%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copper sample,and the conductivity of 0.4 CQD/Cu is~96%IACS,which is as high as pure copper.TEM and HRTEM results show that good interface bonding of CQD and copper grain is the key to maintaining hig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This resear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direction for new carbon materials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quantum dots copper matrix mechanical property electrical property interface bo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_(3)C_(2)/g-C_(3)N_(4)光催化剂的制备与高效降解亚甲基蓝
12
作者 刘春轩 伍锐 +3 位作者 鲍瑞 易健宏 曹柳絮 葛振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34-2246,共13页
通过一步水热法将纳米Ti_(3)C_(2)原位氧化为TiO_(2)量子点−碳量子点,并将其作为助催化剂包覆于g-C_(3)N_(4)基底上。通过表征复合光催化剂的物相组成、表面化学态和显微形貌,确定纳米Ti_(3)C_(2)成功转化为TiO_(2)量子点−碳量子点,并... 通过一步水热法将纳米Ti_(3)C_(2)原位氧化为TiO_(2)量子点−碳量子点,并将其作为助催化剂包覆于g-C_(3)N_(4)基底上。通过表征复合光催化剂的物相组成、表面化学态和显微形貌,确定纳米Ti_(3)C_(2)成功转化为TiO_(2)量子点−碳量子点,并且均匀分布于g-C_(3)N_(4)基底表面。在制备过程中,当纳米Ti_(3)C_(2)加入量为60 mg时,该复合光催化剂展现出最高的催化效率,是单一g-C_(3)N_(4)的4.37倍。光电化学测试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该催化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为TiO2量子点与g-C_(3)N_(4)形成了结合紧密的type Ⅱ型异质结,从而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效率。同时,碳量子点(CQDs)的上转换效应将600~750 nm波长范围的光转化为g-C_(3)N_(4)可吸收的400~460 nm的可见光,提高了g-C_(3)N_(4)对太阳光的利用率。该研究为异质光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复合光催化剂 量子点 超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gen reduced sodium vanadate nanowire arrays as electrode material of lithium-ion battery 被引量:2
13
作者 XU Xue-liu LI Guang-zhong +7 位作者 FU Ze-wei HU Jun-tao LUO Zhi-ping HUA Kang LU Xue-qin FANG Dong BAO Rui yi jian-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40-1549,共10页
Vanadates and vanadium oxides are potential lithium-ion electrode materials because of their easy preparation and high capacity properties.This paper reports the electrochemical lithium-storage performance of VO2 and ... Vanadates and vanadium oxides are potential lithium-ion electrode materials because of their easy preparation and high capacity properties.This paper reports the electrochemical lithium-storage performance of VO2 and NaV2O5 composite nanowire arrays.Firstly,Na5V12O32 nanowire arrays are fabricat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and then VO2 and NaV2O5 composite nanowire arrays are prepared by a reduction reaction of Na5V12O32 nanowire arrays in hydrogen atmosphere.Crystal structure,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The obtained composite is used as an electrode of a lithium-ion battery,which exhibits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and good cycle stability.The composite obtained at 500℃presents a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up to 345.1 mA·h/g after 50 cycles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30 m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vanadate hydrogen reduction nanowire array lithium-ion bat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