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of precipitation isotopes and water vapor sources to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on the Gannan Plateau,China
1
作者 CHEN Fenli KANG Nan +4 位作者 WANG Shengjie GAO Minyan ZHANG Qiuyan LI Huizhen yao yiwen 《Journal of Arid Land》 2025年第4期440-456,共17页
Precipitation isotopes(δ18O andδ2H)are closely related to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precipitation generation and the initial state of water vapor source areas,and are essential to the study of the regional hydro... Precipitation isotopes(δ18O andδ2H)are closely related to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precipitation generation and the initial state of water vapor source areas,and are essential to the study of the regional hydrological cycle.The deuterium excess(d-excess)indicates deviation in isotope fractionation during evaporation and can trace water vapor sources.This study analyzed 443 precipitatio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Gannan Plateau,China in 2022 to assess precipitation isotope variations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Water vapor source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CWT),and 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actor(PSCF)models.Results showed that precipitation isotope values showed significan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n the Gannan Plateau.Temporally,precipitation isotope values peaked in June(when evaporation dominated)and minimized in March(depletion effect of air masses in the westerly wind belt).Spatially,the isotope values showed a distribution pattern of"high in the east and low in the west",which was mainly regulated by the differences in altitude and loc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Compared with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GMWL)with equation ofδ2H=8.00δ18O+10.00,the slope and intercept of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LMWL)for precipitation on the Gannan Plateau were smaller(7.49 and 7.63,respectively),reflecting the existence of a stronger secondary evaporation effect under the clouds in the region.The sources of water vapor on the Gannan Plateau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ity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Specifically,the westerly belt and monsoon were the main water vapor transport paths at each sampling point,with Central Asian continental water vapor dominating in spring(53.49%),Indian Ocean water vapor dominating in summer(52.53%),Atlantic Ocean water vapor dominating in autumn(46.74%),and Atlantic Ocean and Mediterranean Sea water vapor dominating in winter(42.30%and 33.68%,respectively).Changes in the intensity of convective activity an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affected the enrichment of isotopic values,which exhibited the same change trends asδ18O.During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theδ18O value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During the initial and final stages of precipitation process,precipitation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continental air masses,while during the middle stage,it was controlled by marine air masses.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precipitation isotopes and water vapor sources is important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and extreme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 on the Gannan Plateau and other simila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isotopes deuterium excess(d-excess) water vapor sources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 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CWT) 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actor(PSCF) Gannan Plate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地典型植被类型凋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敏 戴全厚 +3 位作者 严友进 姚一文 丁鹏玮 周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49,共9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地典型植被类型凋落物以及土壤水文效应,对该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选取喀斯特山地草地、草灌复合丛、灌丛、乔灌复合林和乔木林5种典型植被类型,探索不同植被类型下凋落物...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地典型植被类型凋落物以及土壤水文效应,对该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选取喀斯特山地草地、草灌复合丛、灌丛、乔灌复合林和乔木林5种典型植被类型,探索不同植被类型下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特征。[结果](1)5种典型植被类型凋落物蓄积量依次为乔灌复合林(3.57 t/hm^(2))、乔木林(3.00 t/hm^(2))、草灌复合丛(2.18 t/hm^(2))、灌丛(1.94 t/hm^(2))、草地(1.8 t/hm^(2)),植被类型以及凋落物分解程度均与蓄积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凋落物有效拦蓄量、最大拦蓄量均以乔木林最高、乔灌复合林及草地次之,均随分解程度增加而降低,二者分别与植被类型和分解程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2)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均以乔木林和乔灌复合林较大,草地较小,植被类型对土壤各持水指标影响均极显著(p<0.001)。(3)凋落物拦蓄量通过影响土壤容重,改善土壤质地和孔隙状况,提高土壤的水文效应。[结论]结合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困难性,采用乔灌植被开展植被恢复能够更好地改善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条件,提高植被恢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物理性质 凋落物持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农网间歇性负荷的配电网移动储能车预配置方法及调度策略
3
作者 时雨 孙勇 +4 位作者 王佳旭 路晓明 李昊 姚忆雯 辛业春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4-212,共9页
针对农业电机井等间歇性负荷所导致的用能高峰期配电台区重过载问题,考虑采取移动储能车(MESV)来满足农业用电需求,提出农忙电力赋能、农闲分布式储能的两阶段MESV预配置及动态调度策略。建立计及可时移特性的农业电机井负荷数学模型以... 针对农业电机井等间歇性负荷所导致的用能高峰期配电台区重过载问题,考虑采取移动储能车(MESV)来满足农业用电需求,提出农忙电力赋能、农闲分布式储能的两阶段MESV预配置及动态调度策略。建立计及可时移特性的农业电机井负荷数学模型以及考虑供电时间约束的MESV模型;建立多阶段的MESV配置及调度模型,农忙电力赋能阶段以日供电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配置MESV容量,以供电完成时荷电状态一致性最高为目标对MESV供电路径进行优化;农闲分布式储能阶段以年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对MESV参与多场景电力服务进行协同优化。结合吉林省某台区机井用电数据及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两阶段策略在满足负荷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网间歇性负荷 农业电机井 移动储能车 削峰填谷 应急保供电 备用辅助服务 容量配置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防波堤结构设计方案比选
4
作者 姚祎雯 陈丽琴 《水运工程》 2024年第8期192-197,共6页
依托某防波堤项目,针对工程区域波浪大、地质条件差、工期紧等复杂条件下防波堤结构设计选型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方法,从结构受力特点、耐久性使用、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工期及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对地基处理和结构进行对比,最终推... 依托某防波堤项目,针对工程区域波浪大、地质条件差、工期紧等复杂条件下防波堤结构设计选型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方法,从结构受力特点、耐久性使用、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工期及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对地基处理和结构进行对比,最终推荐较短时间内可对港区形成有效掩护的沉箱直立堤结构方案(地基处理采用水泥搅拌桩)。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结构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条件 防波堤结构 设计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魔芋的抗视疲劳食品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秋宇 姚义文 盛璇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本研究通过结合中医药理论研制出一款专门针对眼睛疲劳和黄斑退化的产品。该产品富含叶黄素、维生素和多种活性成分,能有效缓解电子产品使用过度导致的眼部不适感。产品口感丰富,色泽诱人,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食用。
关键词 叶黄素 维生素 活性成分 眼睛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下社区志愿者服务意识培育的路径研究
6
作者 张宇佳 殷程程 +4 位作者 宋诗扬 刘昊田 马宝公 姚艺文 张云波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4期12-15,共4页
随着我国社区治理的中心下移,基层自治成为了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中指出,社区自治是基层自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社区志愿者整体发展趋势良好,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意愿低、专业性不强等。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随着我国社区治理的中心下移,基层自治成为了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中指出,社区自治是基层自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社区志愿者整体发展趋势良好,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意愿低、专业性不强等。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了解到当前社区志愿者服务意愿较低,具体表现为志愿服务的认识不足、志愿服务的态度淡漠以及志愿服务活动业余。而问题的深层原因则聚焦在社区志愿者对角色的理解、学习和构建上。针对这些问题,按照志愿者角色的认知、认同和志愿者角色规范的思路进行深入研究,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来增强社区志愿者在各方面的素质,提高角色专业性和服务效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志愿者 志愿服务意识 社会工作 基层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总医师培训制度在提升急诊专业人才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永宁 任延波 +3 位作者 康健 姚艺文 于冲 张维升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第1期31-34,共4页
根据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特点和住院总医师培训实际,探讨了如何提升急诊住院总医师素质教育,加强急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由于急诊科疾病种类繁多、急救事件多发、快速识别与及时救治对危重患者至关重要,因此对住院总医师提出了特殊要求。... 根据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特点和住院总医师培训实际,探讨了如何提升急诊住院总医师素质教育,加强急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由于急诊科疾病种类繁多、急救事件多发、快速识别与及时救治对危重患者至关重要,因此对住院总医师提出了特殊要求。文章结合住院总医师制度在急诊科的实施,及对急诊人才培养特点分析,指出在急救成功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科学、规范地实施住院总医师制度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急诊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总医师 急诊医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教学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苗壮 康健 +3 位作者 李永宁 武寒冰 姚艺文 李晓楠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8年第6期455-457,共3页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急诊医学教学方法,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培养优秀专业救治团队为目的,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于一体的救治模式以适...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急诊医学教学方法,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培养优秀专业救治团队为目的,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于一体的救治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急诊医学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建立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对加强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 教学改革 岗位胜任力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陶瓷涂层的制备、结构调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姚亿文 杨飞跃 +3 位作者 赵爽 陈国兵 李昆锋 杨自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2-68,共7页
陶瓷材料在特定应用场合下常需针对性地改善其某项性能,如抗氧化、耐烧蚀、吸波/透波特性等,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在陶瓷材料表面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陶瓷涂层,如热障涂层、环境障涂层等。陶瓷涂层的常用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沉积法、热喷涂... 陶瓷材料在特定应用场合下常需针对性地改善其某项性能,如抗氧化、耐烧蚀、吸波/透波特性等,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在陶瓷材料表面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陶瓷涂层,如热障涂层、环境障涂层等。陶瓷涂层的常用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沉积法、热喷涂法、溶胶-凝胶法等。目前,针对单一涂层的制备工艺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基础,研究者通过辅助增强改进或不同工艺结合等方法,加强对涂层结构的调控,从而实现性能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探索具有优异性能的新涂层体系以及对涂层成分、结构的精确调控成为了陶瓷涂层研究的热点。稀土化合物本身具备优异的性能,且具有独特的掺杂改性效果,广泛应用于热/环境障涂层;MAX相陶瓷兼具金属及陶瓷的优点,制备的抗氧化涂层具备优异的自愈合特性;此外,在复相陶瓷涂层体系中,实现不同相之间的互补效应,能够发挥其各自的优点。为解决单层涂层功能单一、与基体匹配性差等问题,研究者设计了不同的新型陶瓷涂层结构。多层涂层中,过渡层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梯度涂层中,涂层与基体之间的成分浓度、热膨胀系数等呈梯度分布,可有效防止涂层失效;纳米相增强涂层中,纳米增强相的引入可抑制裂纹的产生和扩展,从而显著提高涂层的韧性。本文对以上陶瓷涂层的制备工艺、材料体系和结构调控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陶瓷涂层在抗高温氧化、耐烧蚀、吸波/透波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涂层 制备方法 涂层体系 结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堆积体上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鹏玮 戴全厚 +1 位作者 姚一文 高儒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2,151,共9页
为探讨工程堆积体不同植被类型的枯落物特征、枯落物持水及拦蓄能力、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涵水性能,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别对工程堆积体植被与原生植被的枯落物及0—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 为探讨工程堆积体不同植被类型的枯落物特征、枯落物持水及拦蓄能力、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涵水性能,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别对工程堆积体植被与原生植被的枯落物及0—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厚度及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原生乔木林、乔木林、灌木林、草地枯落物厚度依次为3.76,2.89,2.67,1.23 cm,蓄积量分别为5.95,3.86,3.19,0.65 t/hm^(2)。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蓄积量均大于半分解层。(2)各植被类型土壤容重与毛管孔隙度范围分别在1.19~1.25 g/cm^(3)和41.58%~46.13%,原生乔木林土壤容重小于乔木林,而土壤毛管孔隙度大于乔木林。堆积体各植被类型土壤毛管孔隙度大小依次为草地>灌木林>乔木林。(3)各植被类型土壤最大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最大持水量与毛管持水量范围分别为44.31~46.23,34.07~37.98 g/cm^(3),均呈现原生乔木林最高,乔木林最低。(4)枯落物持水量随时间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随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其吸水速率在0.5 h最高,在4.0 h下降,12 h最大持水量达饱和,吸水速率接近于0。(5)原生乔木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率均大于乔木林,工程堆积体各植被类型最大持水率及有效拦蓄率表现为草地>灌木林>乔木林。从堆积体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角度来看,草灌混交这一搭配模式可以作为工程堆积体的先锋植被,用于在堆积体初期构建稳定群落生态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堆积体开展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堆积体 枯落物 持水特性 植被类型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强和地下孔(裂)隙度对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一文 戴全厚 +3 位作者 甘艺贤 高儒学 严友进 王玉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地下孔(裂)隙下,喀斯特区坡耕地表和地下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规律,为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控制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喀斯特区坡度为15°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 【目的】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地下孔(裂)隙下,喀斯特区坡耕地表和地下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规律,为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控制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喀斯特区坡度为15°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形态和地下孔(裂)隙特征,设置不同雨强(30、50、70、90 mm·h^-1)和地下孔(裂)隙度(1%、3%、5%)交叉试验共36场降雨,探索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和地下养分流失特征。【结果】(1)雨强对喀斯特区坡耕地产流产沙影响显著(P<0.05),地表、地下产流产沙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加,其产流产沙从地下过渡到地上的临界雨强可能在30—50 mm·h^-1;随地下孔(裂)隙度增大,地下产流产沙量增加,地表呈相反的规律。(2)喀斯特坡耕地径流养分主要通过地表流失,小雨强下通过地下孔(裂)隙流失;径流中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流失量和流失模数均随雨强增大而上升,雨强对各径流养分流失浓度影响不明显。地表养分流失量和流失模数随地下孔(裂)隙度增加而下降,地下反之。地下孔(裂)隙度的增加使地下径流养分流失占比逐渐增加。(3)养分会通过附着于泥沙流失,其中以地表泥沙流失为主。地表、地下各泥沙养分平均流失浓度、流失量和流失模数均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加,其中TK流失平均浓度和流失量在不同雨强下显著高于TN和TP。同雨强下,地表泥沙各养分平均流失浓度、流失量和流失模数随孔(裂)隙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地下反之,但流失量从地表为主到地表与地下二者并重。(4)相关性分析表明,降雨强度与径流和泥沙流失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雨强对各养分径流的影响高于泥沙,地表径流受雨强影响最大。地下孔(裂)隙度对泥沙养分流失量的影响高于径流,而泥沙养分中地下泥沙养分流失量受其影响较大。【结论】喀斯特坡耕地养分主要通过地表流失,但地下孔(裂)隙对养分流失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坡耕地养分流失防治上,地表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度和添加枯落物等方式减缓坡耕地产流产沙量,地下通过植被根系固定土壤,防止养分通过孔(裂)隙向地下渗漏进而达到减少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流失 雨强 地下孔隙度 径流 泥沙 喀斯特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异测试的错误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毅文 姜淑娟 薄莉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12,共12页
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提高,软件的质量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如何高效地找出软件中的错误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错误定位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已经成为软件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变异测试的错误... 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提高,软件的质量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如何高效地找出软件中的错误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错误定位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已经成为软件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变异测试的错误定位通过比较原程序和对应变异体的差异来计算每条语句的怀疑度,再由怀疑度大小进行排序,程序员根据排序逐个检查找出错误语句。汇总近7 年(2012-2018)国内外的基于变异测试的错误定位技术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错误定位的基本方法,介绍基于变异测试的错误定位思想,从变异算子、变异体及等价变异体3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工作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探讨了基于变异测试的错误定位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测试 变异算子 等价变异体 错误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堆积体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永欢 戴全厚 +2 位作者 姚一文 易兴松 高儒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6-322,共7页
为明确工程堆积体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及易氧化有机碳(E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别设置乔木、灌木、草地和裸地这4种类型样地,分层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 cm的土壤并测定其有机碳组分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 为明确工程堆积体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及易氧化有机碳(E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别设置乔木、灌木、草地和裸地这4种类型样地,分层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 cm的土壤并测定其有机碳组分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之间S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乔木、灌木、草地和裸地下SOC均值依次为45.73,41.81,34.75,21.11 g/kg,植被恢复显著提升SOC含量,且表层土壤提升效果优于深层土壤。(2)乔木和灌木下土壤碳库活度(活性有机碳与非活性有机碳之比)显著高于草地,乔木、灌木下SOC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3)全氮(TN)、全磷(TP)、水解氮(HN)与SOC、EO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SOC的提升起主要作用。因此,混种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有利于SOC的提升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 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自然恢复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工程堆积体土壤理化性状与物种多样性的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一文 戴全厚 +3 位作者 林梽桓 高儒学 严友进 伏文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8,共8页
为了探讨喀斯特区土石混合工程堆积体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状的互作关系,以不同恢复时段恢复时间(1,2,4,6 a)依坡倾倒型工程堆积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恢复时间土壤理化性状和植物物... 为了探讨喀斯特区土石混合工程堆积体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状的互作关系,以不同恢复时段恢复时间(1,2,4,6 a)依坡倾倒型工程堆积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恢复时间土壤理化性状和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恢复时间增加,土石混合堆积体台面和坡面植物种类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坡面植物种类(99种)多于台面(74种),植物群落逐渐由草本向草灌混交转变。台面和坡面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随恢复年限恢复时间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随植被恢复时间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土壤全氮(TN),全磷(TK),速效磷(AP)和有机质(SOM)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坡面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台面。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含水量(MC),容重(BD),TN,TK和速效钾(AK)在不同恢复时段恢复时间内对植物物种多样性有较大影响;钾素在较短的恢复时间内对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氮素随恢复时间延长影响逐渐增加,MC和BD对台面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大于坡面,而土壤养分因子对坡面影响较大。因此对土石混合堆积体进行植被恢复时,恢复前期采取添加覆盖物等措施减少水分流失的同时施用钾肥尽量保证植物存活,植物物种种类上选择既能保水保土又能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补充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豆科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堆积体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喀斯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