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应原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指引
1
作者 唐隽 王向东 +45 位作者 王洪田 杨钦泰 叶惠平 杨玉成 张立强 刘文龙 陈敬国 孟娟 洪海裕 邱前辉 石照辉 李健 许昱 陈建军 谭国林 杨贵 许元腾 王英 许成利 魏欣 姜彦 孙悦奇 孙亚男 巴罗 陆美萍 安云芳 娄鸿飞 孟粹达 曾明 谢志海 杨艳莉 余少卿 张天虹 顾瑜蓉 喻国冻 雍军 王天生 刘锋 王凯 孙娜 叶菁 张维天 徐睿 文译辉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IT)可减轻变应性鼻炎(AR)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阻断新发变应原,并改变过敏性疾病的进程。传统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导致临床开展受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展了多项淋巴结...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IT)可减轻变应性鼻炎(AR)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阻断新发变应原,并改变过敏性疾病的进程。传统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导致临床开展受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展了多项淋巴结内注射(ILIT)变应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AR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患者依从性明显增高,可作为AR患者免疫治疗的一种新选择。本文以螨变应原引起的AR为代表,介绍变应原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方案、间隔时间、并发症及处理策略,为开展临床应用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免疫疗法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悸,气促,四肢无力,水肿,喘憋: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合并心脏受累的罕见炎性肌病
2
作者 梁春苏 张旭昌 +10 位作者 张宁 康琳 刘晓红 余嘉奇 刘颖娴 乔琳 杨燕丽 赵肖奕 赵瑞杰 牛娜 闫雪莲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8-255,共8页
本文报道1例因“心悸、气促2年余,四肢无力6个月,水肿、夜间喘憋2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四肢肌力下降,吞咽肌、呼吸肌受累;同时合并心力衰竭和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的多种心律失常;实验室检测可见包括... 本文报道1例因“心悸、气促2年余,四肢无力6个月,水肿、夜间喘憋2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四肢肌力下降,吞咽肌、呼吸肌受累;同时合并心力衰竭和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的多种心律失常;实验室检测可见包括抗线粒体抗体在内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经多学科协作诊疗,最终诊断为抗线粒体抗体相关炎性肌病。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并进行针对肌肉力量的抗阻练习和针对肺功能的康复训练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在该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紧密围绕患者临床表现逐步厘清病因,发现细微异常临床资料背后的可能原因,并实施有效干预,再次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老年罕见病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抗线粒体抗体相关炎性肌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老年患者 医患共同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科学基金角度探析湿地科学基础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3
作者 高阳 张中浩 +4 位作者 安雨 蔡顺 杨艳丽 张琍 熊巨华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2,共13页
湿地作为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较为活跃的地理单元,在调蓄洪水、水质净化、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与人类福祉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湿地科学是地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撑科... 湿地作为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较为活跃的地理单元,在调蓄洪水、水质净化、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与人类福祉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湿地科学是地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撑科学发展、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湿地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也是推动湿地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驱动力,项目资助情况可反映湿地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本文梳理了1986-2023年地理科学学科资助下(申请代码D01),项目题目或关键词中包含“湿地”“沼泽”“泥炭地”“红树林”或“滩涂”,共计资助的519个湿地科学相关项目。研究从项目申请代码、研究区域、研究内容、关键词等角度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科学资助项目经历了从2002-2012年、2013-2023年2个“十年”快速增长与平稳增长阶段;获得资助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景观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D0105)、遥感科学(D0113)和生物地理与土壤地理(D0103)3个申请代码。研究对象上,以内陆沼泽湿地、滨海湿地为主;研究内容上,“遥感监测”“过程”“气候变化”“植被”“功能”等内容出现频率较高。关键词网络关系显示,遥感与光谱、遥感与植被、景观与格局3对关键词共现频次较高,表征了目前湿地科学发展的地理学特点和研究方法的更迭。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科学学科正进一步优化分支学科布局与关键词,强化跨领域、跨学科交叉与融合,引导聚焦湿地科学基础理论与前沿热点,推动中国湿地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热点分析 地理科学 湿地科学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1例罕见病例报道
4
作者 陈哲宇 何倩倩 +3 位作者 郭小冬 王环环 杨艳丽 阿赛古丽 《临床荟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的临床意义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综合征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65岁,无吸烟史,因“胸部、背部、腰部皮肤肿物生长、增大... 目的探讨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的临床意义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综合征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65岁,无吸烟史,因“胸部、背部、腰部皮肤肿物生长、增大3个月”入院。最大直径6~12 cm球形肿物,肿物表面皮肤青紫、糜烂,触之质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此外,患者自发病来食欲欠佳,既往“气管炎”40年。对右肩胛区皮下肿物进行组织活检。组织病理学确定了肿物的转移性质,符合肺小细胞癌皮肤转移。胸部X线和磁共振平扫显示右肺门部可见一巨大不规则肿块影,双侧肾周间隙、腹腔及右侧肩胛部、腰部、臀部等部皮肤多发转移。结论以皮肤转移灶为内脏原发性肿瘤首发症状的现象是极其罕见的,这可能是内部恶性肿瘤的第一个迹象。肿瘤转移到皮肤通常是预示预后不良的晚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皮肤转移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定量检测重组猪伪狂犬病毒gD蛋白
5
作者 陈晓洁 师小潇 +4 位作者 张承凤 黎明 师伟伟 杨延丽 贺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法进行重组猪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的定量质控并评价其应用,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在兽用疫苗领域的应用范围。制备并鉴定gD蛋白标准品,检测其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HPSEC法定量检测gD蛋白... 本试验旨在建立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法进行重组猪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的定量质控并评价其应用,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在兽用疫苗领域的应用范围。制备并鉴定gD蛋白标准品,检测其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HPSEC法定量检测gD蛋白并鉴定其色谱峰;建立HPSEC法检测gD蛋白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并进行线性、检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考察HPSEC法定量检测细胞培养料液样品、纯化样品和乳化样品中gD蛋白浓度的适用性;对比HPSEC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定量gD蛋白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制备的gD蛋白标准品纯度>98%,可稳定存放12个月,浓度偏差为0.01%~2.80%。HPSEC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9,n=8);检测限在5.0μg/mL以下;准确度较高,5个浓度的gD蛋白标准品检测准确度为93.2%~104.6%(n=6);精密度良好,5个浓度的gD蛋白标准品6次重复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1.6%(n=6);日间精密度良好,3批次细胞培养料液样品3 d各6次重复检测的RSD为1.1%~2.0%(n=6);可应用于细胞培养过程中gD蛋白在细胞培养料液样品中表达量的监测,纯化样品和乳化样品中gD蛋白的检测。分别采用HPSEC法和SDS-PAGE法定量12批细胞培养料液样品中gD蛋白浓度,2种方法结果高度正相关(Rs^(2)=0.9298,n=12),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s=0.1457)。结果表明,HPSEC法定量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D蛋白适用性好、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能应用于抗原生产不同阶段样品的质量控制,指导疫苗工艺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 猪伪狂犬病毒(PRV) gD蛋白 疫苗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物·竹编家具系列
6
作者 杨艳丽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1,共1页
设计师:杨艳丽作品名称:是物·竹编家具系列设计说明:《是物》竹编系列实物由衣帽架、座椅、矮柜和凳子四件单体家具组成,多采用弧线,结合榉木和八角孔本色竹编装饰,家具触感温润、自然天成,金属材质的融入和竹编的光影效果也提升... 设计师:杨艳丽作品名称:是物·竹编家具系列设计说明:《是物》竹编系列实物由衣帽架、座椅、矮柜和凳子四件单体家具组成,多采用弧线,结合榉木和八角孔本色竹编装饰,家具触感温润、自然天成,金属材质的融入和竹编的光影效果也提升了整体的趣味性、层次感和空间感。在使用上屏风与衣架、穿衣镜的结合丰富了家具的功能,自由组合、轻巧可移动符合现代小户型居住空间对家具的需求。衣帽架:采用榉木结合竹编的形式,左侧配有固定式和旋转式化妆镜,隔板可放置小件物品,右侧配有挂钩,可挂衣服包包,金属环可挂围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 小户型 光影效果 金属材质 作品名称 自然天成 设计说明 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g-C_(3)N_(4)/SiO_(2)的制备及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邹静 杨艳丽 +1 位作者 马少华 司玉成 《陕西国防职教研究》 2024年第4期34-38,共5页
利用微波合成、超声分散、高速离心、高温煅烧、光化学沉积、浸渍法等处理手段制备得到了一种光催化剂材料Ag-g-C_(3)N_(4)/SiO_(2),并将其加入到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制成降解甲醛涂料,在自制的甲醛降解实验箱中研究了其对甲醛的降解性能... 利用微波合成、超声分散、高速离心、高温煅烧、光化学沉积、浸渍法等处理手段制备得到了一种光催化剂材料Ag-g-C_(3)N_(4)/SiO_(2),并将其加入到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制成降解甲醛涂料,在自制的甲醛降解实验箱中研究了其对甲醛的降解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0.8%Ag-g-C_(3)N_(4)/SiO_(2)的甲醛降解率超过90%,重复使用10次后,甲醛降解率仅下降了8.58%。结合材料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超声剥离和Ag的引入,减弱了g-C_(3)N_(4)的堆叠结构,增加了光催化活性位点,提升了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石墨相氮化碳 甲醛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广州)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文龙 罗茜 +44 位作者 曾清香 杨钦泰 邱前辉 徐睿 孙悦奇 杨贵 唐隽 洪海裕 许元腾 石照辉 魏欣 王天生 孟娟 杨玉成 王英 娄鸿飞 孟粹达 叶菁 张立强 杨艳莉 安云芳 陆美萍 曾明 王向东 陈建军 雍军 余少卿 张维天 孙亚男 张天虹 孙娜 李幼瑾 刘翔 李健 左可军 罗向前 王洪田 许昱 喻国冻 付勇 叶惠平 李勇 许成利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炎性介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参与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抗白三烯药物有两类:CysLT1受体拮抗剂(LTRA)和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前者与CysLT1受体结合,从而干扰过敏性炎症的发... 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炎性介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参与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抗白三烯药物有两类:CysLT1受体拮抗剂(LTRA)和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前者与CysLT1受体结合,从而干扰过敏性炎症的发生。LTRA在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质疑与挑战。因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制订了LTRA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旨在指导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诊疗工作。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LTRA作为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线药物。儿童对孟鲁司特一般耐受性良好,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对神经精神影响的研究尚无统一意见,临床医师应意识到神经精神事件的潜在风险,在开具相应处方时注意权衡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儿童 变应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OC/VOSviewer的虚拟仿真急诊急救教学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基花 杨艳丽 +5 位作者 钟迎 郑晓文 李柏成 庞杰龙 何丹 张剑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探究虚拟仿真在急诊急救教学领域的应用情况,为其在急诊急救教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COOC/VOSviewer... 目的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探究虚拟仿真在急诊急救教学领域的应用情况,为其在急诊急救教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COOC/VOSviewer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虚拟仿真在急诊急救教学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最早的研究文献出现在2002年。科学知识图谱显示研究热点为急救技能、急救能力、演练、培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关键词,主要沿着急救技能和突发事件救援演练2条主线演进。结论 虚拟仿真在急诊急救教学领域的研究呈增长趋势,但相关研究范围较宽泛,研究热点为急救技能和突发事件救援演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急诊急救 教学 科学知识图谱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疮痂病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鉴定及抑菌有机酸筛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勋 丰加文 +6 位作者 何文睿 徐亚锦 邓琳梅 周昆燕 张潇方 杨艳丽 刘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125-13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鉴定微型薯连作基质中疮痂病原菌的种类,筛选具有良好抑制活性的有机酸以利于控制疮痂病发生。研究从病薯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用薯片法、萝卜片法及温室盆栽接种法检测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 本研究旨在鉴定微型薯连作基质中疮痂病原菌的种类,筛选具有良好抑制活性的有机酸以利于控制疮痂病发生。研究从病薯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用薯片法、萝卜片法及温室盆栽接种法检测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种类,对其耐盐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纸碟法测定甲酸等有机酸对疮痂链霉菌生长的影响。链霉菌19311具有致病性,其致病岛毒力相关基因型为txtAB+/tomA+/necI+,根据19311菌株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酸性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甲酸、乙酸、丙酸、乳酸、柠檬酸、酒石酸可显著抑制S.acidiscabies的生长,甲酸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45.43 mm,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可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抑制S.acidiscabies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微型薯生产基质中疮痂链霉菌19311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未来可考虑使用1%甲酸进行疮痂病的控制试验,并评估其对原原种生产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微型薯 种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有机酸 细胞膜通透性 甲酸 抑制活性 连作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苗愈合状态检测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紫艺 徐昊 +3 位作者 杨艳丽 初麒 陈兴平 辜松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147,185,共6页
为了提高嫁接苗生产末端愈合设施的周转率,针对目前人工判断嫁接苗成活的不稳定性,提出了一种主动降湿观察幼苗变化的嫁接苗愈合状态检测方法。选取100株番茄嫁接苗进行愈合试验,获得株高、幅宽、投影面积与重心高度4种嫁接苗生长特征参... 为了提高嫁接苗生产末端愈合设施的周转率,针对目前人工判断嫁接苗成活的不稳定性,提出了一种主动降湿观察幼苗变化的嫁接苗愈合状态检测方法。选取100株番茄嫁接苗进行愈合试验,获得株高、幅宽、投影面积与重心高度4种嫁接苗生长特征参数,并计算各参数的平均开始变化用时,平均变化幅度与平均回弹用时。试验结果表明:重心高度的平均开始变化用时最短,为52.74min;株高的平均变化幅度最小,为5.16%;株高的回弹用时最长,为151.48min。由结果分析可得,重心高度最适合作为嫁接苗愈合状态检测方法的首要依据,可为嫁接苗愈合相关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嫁接苗 番茄 愈合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防治中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北京)
12
作者 王洪田 杨钦泰 +46 位作者 叶菁 余少卿 许元腾 孟娟 杨玉成 唐隽 洪海裕 顾瑜蓉 刘文龙 张维天 王向东 张立强 许昱 魏欣 陈建军 左可军 安云芳 刘锋 李勇 王天生 陆美萍 孟粹达 谢志海 孙悦奇 邱前辉 曾明 许成利 王英 杨艳莉 徐睿 喻国冻 石照辉 叶惠平 孙亚男 张天虹 雍军 杭伟 谭国林 孙娜 杨贵 巴罗 姜彦 娄鸿飞 叶青 王学艳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尽管国内外变应性鼻炎(AR)诊疗指南均一致认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但是相对于过敏原检测、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而言,人们对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较少、文献数量也不多。有鉴于此,中国... 尽管国内外变应性鼻炎(AR)诊疗指南均一致认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但是相对于过敏原检测、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而言,人们对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较少、文献数量也不多。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的中青年专家们集体撰写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AR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过敏原 免疫治疗 环境控制 健康教育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发酵方式马铃薯泡菜代谢物
13
作者 陈冬菊 刘琨毅 +5 位作者 何二平 杨双鹤 杜欢 杨艳丽 吴荣书 董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2期135-143,共9页
以马铃薯为原料,采用四菌组合的泡菜益生菌菌粉接种发酵马铃薯泡菜,自然发酵马铃薯泡菜作对照,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马铃薯泡菜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以差异倍数≥2或≤0.5且P<0.05作为筛选标准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 以马铃薯为原料,采用四菌组合的泡菜益生菌菌粉接种发酵马铃薯泡菜,自然发酵马铃薯泡菜作对照,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马铃薯泡菜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以差异倍数≥2或≤0.5且P<0.05作为筛选标准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表明,新鲜原料(XX)和接种发酵5 d(JZD5)、XX和自然发酵5 d(ZRD5)、ZRD5和JZD5分别筛选到511、525、105种差异代谢物。XX和JZD5以及ZRD5的主要差异代谢为D⁃鸟氨酸、L⁃鸟氨酸、4⁃羧苯基甘氨、甘氨酰⁃苯丙氨酸、L⁃酪氨酸⁃L⁃丝氨酸、三羰基丙酸、2⁃氨基⁃4⁃氧戊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小肽,马铃薯泡菜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同时还赋予其独特的风味。ZRD5和JZDR5中的主要差异代谢化合物有6⁃氨基己酸、DL⁃亮氨酸、茶氨酸、异柠檬酸等,这些差异代谢化合物赋予马铃薯生物活性成分和滋味成分,JZD5中还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糖醇类、有机酸类化合物,形成其优于自然发酵马铃薯泡菜的滋味品质。此外,ABC转运蛋白、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嘌呤代谢、辅因子的生物合成等相关代谢途径在马铃薯发酵泡菜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发酵方式 乳酸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马铃薯叶片病害识别
14
作者 李桂松 黎敬涛 +1 位作者 杨艳丽 刘霞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针对计算机识别自然背景下马铃薯叶片病害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C-ResNet-50模型以改善识别效果。首先,在田间采集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和健康叶片图像,并模拟拍摄角度、天气状况等影响因素对图像进行数据增强,从而构建试验... 针对计算机识别自然背景下马铃薯叶片病害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C-ResNet-50模型以改善识别效果。首先,在田间采集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和健康叶片图像,并模拟拍摄角度、天气状况等影响因素对图像进行数据增强,从而构建试验数据集。其次,通过对比深度学习模型,选择并改进ResNet-50网络:通过向残差块中引入步长为1的3×3卷积层和1×1卷积层以解决残差块主干分支特征信息缺失严重的问题;通过设计新的全连接层以解决马铃薯叶片病害相似度高、分类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引入ECA注意力模块以解决主干网络定向关注能力不足的问题。结果表明:C-RseNet-50网络识别马铃薯叶片病害的平均准确率达90.83%,较原始模型的提升了1.8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叶片病害 C-RseNet-50 ECA注意力模块 病害识别 残差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道点云时域波形特征分割及SLAM算法
15
作者 焦倩 马飞 +3 位作者 王志伟 杨岩立 郑莉芳 刘博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4,共11页
为提升压雪车在滑雪场行驶与作业的夜间环境感知能力,提出了压雪车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时域波形阶跃值检测的雪道分割算法,并构建了适用于高山滑雪场的实时定位与建图算法(SLAM)。首先,对点云反射率分布进行统计并标记飘雪噪声点,利用邻近... 为提升压雪车在滑雪场行驶与作业的夜间环境感知能力,提出了压雪车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时域波形阶跃值检测的雪道分割算法,并构建了适用于高山滑雪场的实时定位与建图算法(SLAM)。首先,对点云反射率分布进行统计并标记飘雪噪声点,利用邻近点线性插值方法对标记的飘雪噪声进行处理,保证点云的时域波形连续性,同时在特定扫描视角内划分栅格并以相邻网格高程值变化实时估计坡度。其次,根据山地滑雪场典型障碍设计了相应的时域波形阶跃值检测判据,筛选雪道-障碍分界点,划分扫描区间并对区间内的波形阶跃值进行包络,实现雪道点云特征分割。然后,根据雪道分割结果对特征进行分类匹配,并利用特征约束方法提高建图速度。最后,在张家口万龙滑雪场的高级和中级雪道进行算法效果验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雪道分割算法对单帧点云数据的处理平均耗时为2.36 ms,平均分割准确率可达98.54%,在基于雪道分割算法的改进SLAM方法中可以准确实现雪道-障碍分割,在建图精度方面表现更为优越且大幅缩减了计算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滑雪场 激光雷达 飘雪噪声 时域波形 雪道分割 SL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作用
16
作者 李彩榕 李雅超 +7 位作者 雷梦杰 杨彦立 王敬尧 孙雪 安蕾 周海立 赵志刚 薛增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0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住院行PCI的ACS患者117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12个月的DAPT治疗且未发... 目的探讨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住院行PCI的ACS患者117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12个月的DAPT治疗且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根据患者是否继续延长DAPT时程,将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545例和延长双抗组630例。标准治疗组DAPT时程为12个月,延长双抗组延长DAPT时程至术后18~24个月,随访至术后24个月。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的MAC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缺血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出血事件,包括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结果和标准治疗组患者相比,延长双抗组患者MACCE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2,P<0.05)。在安全性方面,延长双抗组出血事件增加(χ^(2)=7.475,P<0.01),主要归因于小出血事件的增加(χ^(2)=6.061,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病变血管支数是MACCE发生的影响因素(HR=0.389,P<0.01)。结论对于行PCI治疗的ACS患者,与标准12个月的DAPT时程相比,延长DAPT时程至18~24个月,可降低患者MACCE的发生但增加了患者小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AMPK信号通路在铁死亡参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周康 宋俊华 +3 位作者 周密 杨艳丽 陈海滨 张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采用空白对照与多组实验对照。H9c2细胞随机分为4组:低葡萄糖组(control,Con)、高葡萄糖组(high glucose,HG)、HG+HSF1组、HG+HSF1+化合物C(compound C,CC)组。分别对细胞进行罗丹明胶质蛋白染色、细胞线粒体(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和细胞脂质ROS检测,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AMPK信号表达。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C组、NC+HSF1组、DM组和DM+HSF1组,每组12只。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了小鼠心血管功能参数。结果:与Con组相比,HG组HSF1、pAMPK/AMPK水平明显下调(P=0.005、0.002),和相对细胞表面积、线粒体Fe2+水平、线粒体ROS水平、细胞脂质ROS水平明显增加(P=0.001、0.003、0.006、0.002)。与HG组相比,HG+HSF1组明显逆转了这些变化(P=0.001、0.001、0.002、0.006、0.007、0.003),但加入CC时HSF1的逆转作用明显减弱(P<0.05)。与NC组相比,DM组EF%、FS%、E/A、E′/A′和心脏组织中HSF1、pAMPK/AMPK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和心脏组织中Fe2+、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4-羟基壬烯酸(4-Hydroxynonenal,4-HNE)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04、0.003、0.001、0.004),DM+HSF1组明显逆转了这些变化。结论:HSF1在DCM病理过程中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其抗铁死亡作用可能与AMPK依赖性的脂质代谢和线粒体稳态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糖尿病心肌病 小鼠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孢短芽胞杆菌JYC 688鉴定及抑菌促生特性研究
18
作者 黄勋 丰加文 +5 位作者 金春林 高家卫 邓琳梅 张潇方 杨艳丽 刘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多种致病链霉菌侵染引起薯块表面结痂导致薯块外观品质下降的病害,防控困难,生物防治是其主要防治措施之一。筛选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可为马铃薯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健康马铃薯植株根...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多种致病链霉菌侵染引起薯块表面结痂导致薯块外观品质下降的病害,防控困难,生物防治是其主要防治措施之一。筛选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可为马铃薯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健康马铃薯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JYC 688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和纸碟法筛选验证菌株拮抗性,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种属地位,并检测其产生水解酶和嗜铁载体的能力。结果表明,菌株JYC 688是侧孢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其菌株培养液能够显著抑制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酸性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和肿胀疮痂链霉菌S.turgidiscabies的生长,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7.86 mm和31.90 mm;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早疫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也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菌株JYC 688能够分泌β-1,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嗜铁素等多种抗菌相关物质,可溶解大豆卵磷脂、碳酸钙、碳酸镁3种难溶性化合物,有利于磷、钙、镁3种元素的释放,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孢短芽胞杆菌 鉴定 抑菌特性 促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原发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附17例)
19
作者 杨亚丽 张琦 +3 位作者 赵霓姗 杨严丽 周虹 岳梨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原发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2005年-2022年期间原发性视神经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视... 目的:分析视神经原发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2005年-2022年期间原发性视神经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视神经原发性肿瘤17例中视神经胶质瘤4例、视神经脑膜瘤13例,二者都好发于女性、患者均单眼发病,平均发病年龄视神经胶质瘤为18岁、视神经脑膜瘤为42.4岁,症状都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视神经胶质瘤对视力危害尤显著。组织学上,视神经胶质瘤(Verhoeff分型)分为粗网型、细网型和粗纤维型,各有其特点;视神经脑膜瘤组织形态与颅内原发脑膜瘤相似,但可见肿瘤包绕压迫视神经。结论:视神经原发性肿瘤少见,最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是视神经脑膜瘤和视神经胶质瘤。Verhoeff分型能较好反应视神经胶质瘤独特的组织学特点;视神经脑膜瘤和颅内原发的脑膜瘤的组织学特点相似,但具有肿瘤包绕压迫视神经的特点;诊断时需结合临床、影像和免疫组化与一些组织形态类似的病变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肿瘤 组织学特点 视神经胶质瘤 Verhoeff分型 视神经脑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XL1、TET2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及预后研究
20
作者 苏艳萍 杨艳丽 +1 位作者 朱锦锦 李佳佳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0期1470-1474,1479,共6页
目的探讨ASXL1、TET2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2022年5月31日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62例初诊AML(M3型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SXL1和TET2双突变组(ASXL1^(+)TET2^(+)组... 目的探讨ASXL1、TET2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2022年5月31日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62例初诊AML(M3型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SXL1和TET2双突变组(ASXL1^(+)TET2^(+)组)患者10例,ASXL1突变组(ASXL1^(+)组,包括双突变组)患者26例,TET2突变组(TET2^(+)组,包括双突变组)患者25例,无ASXL1或TET2突变组(双阴性组)患者121例。通过对4组患者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WBC、RBC、Hb、PLT计数和FAB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阴性组相比,ASXL1^(+)TET2^(+)组、ASXL1^(+)组和TET2^(+)组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发生频率更高(P=0.046),且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数低(P=0.037)。ASXL1^(+)组患者CD7、CD33和CD38、CD34抗原表达率低于双阴性组(均P<0.05)。CASXL1^(+)TET2^(+)组、ASXL1^(+)组和TET2^(+)组首次CR率均低于双阴性组,且ASXL1^(+)TET2+组总CR率低于双阴性组(均P<0.05)。双阴性组中位PFS和OS均较ASXL1^(+)TET2^(+)组、ASXL1^(+)组和TET2^(+)组显著延长(均P<0.05),其中ASXL1^(+)TET2^(+)组中位OS较TET2^(+)组明显缩短(P=0.019),较ASXL1^(+)组存在缩短的趋势(P=0.055)。结论ASXL1是一个不良预后的指标,合并TET2突变可能缩短了AML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ASXL1突变 TET2突变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