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拍卖理论的组网雷达多轨道目标ISAR成像资源分配算法
1
作者 蒋李兵 杨庆伟 +1 位作者 郑舒予 王壮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3,共13页
地基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在遂行空间目标观测任务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在可观测空域内出现多个空间目标而导致成像任务相互冲突的问题,限制了组网雷达整体观测效能。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探讨了雷达布站... 地基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在遂行空间目标观测任务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在可观测空域内出现多个空间目标而导致成像任务相互冲突的问题,限制了组网雷达整体观测效能。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探讨了雷达布站位置与空间目标轨道参数对ISAR成像质量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拍卖理论的组网雷达多目标ISAR成像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结合成像分辨率对成像积累角的约束作用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等效旋转角速度变化趋势,引入拍卖理论,实现了雷达站址与ISAR成像弧段的优化选择,形成目标、雷达与成像弧段相对应的最优观测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保证多目标ISAR成像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雷达组网所需观测时长,为提升雷达组网整体观测效能提供一种有效手段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成像资源分配 轨道参数 有效转动量 空间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粮食单产的相关性分析——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
2
作者 樊鹏 杨青伟 +3 位作者 高超 李迪 王磊 杨喜会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77-84,共8页
通过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为耕地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有机质含量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也为粮食生产中的降本增效提供相关建议。以兰考县为例,用3种方式对样点进行处理,分别采用趋势分析法,在散点图中添加拟... 通过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为耕地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有机质含量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也为粮食生产中的降本增效提供相关建议。以兰考县为例,用3种方式对样点进行处理,分别采用趋势分析法,在散点图中添加拟合曲线,系统研究了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因素和当年203个行政村粮食单产的相关关系,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单产不会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一直增加,二者的关系在图形上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态,理论上存在一个能让粮食单产达到最大值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临界值。根据3种拟合曲线,计算出兰考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临界值在12.50~13.00 g/kg之间。参考《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22)中的相关要求,经过验算和分析,将兰考县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临界值确定为15.00 g/kg。建议不同的地区要根据自身情况严格论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临界值,当有机质含量达到临界值后,可以适当减少有机质方面的投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同时也不会因过多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影响粮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等别 土壤有机质含量 粮食产量 相关性 临界值 趋势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监测的土壤条件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
3
作者 樊鹏 王自威 +3 位作者 邵红旗 杨青伟 王磊 杨喜会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83-88,共6页
为突出土壤条件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以兰考县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监测工作为例,分析土壤监测样点不同年份的土壤条件变化对当地粮食产量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和土壤pH在合理范围内的增... 为突出土壤条件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以兰考县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监测工作为例,分析土壤监测样点不同年份的土壤条件变化对当地粮食产量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和土壤pH在合理范围内的增加都能够提升粮食产量。建议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针对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和主要作物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良土壤pH的措施,以提升粮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 监测 土壤条件 变化 粮食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典型低影响开发设施水文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绍春 吴欢欢 +2 位作者 吴攀 杨清伟 吕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27,共7页
海绵城市是未来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低影响开发(LID)设施水文性能直接影响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总结和探讨了典型LID设施的水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渗透系数、保水性和蒸散对径流总量控制、峰值流量控制、峰值延迟时间等的影... 海绵城市是未来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低影响开发(LID)设施水文性能直接影响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总结和探讨了典型LID设施的水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渗透系数、保水性和蒸散对径流总量控制、峰值流量控制、峰值延迟时间等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设施 渗透系数 保水性 蒸散 水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DGF-D GDF-15及D-二聚体水平与颅内血肿扩大的相关性
5
作者 翁磊华 陈星宇 +2 位作者 阳清伟 陈中杰 陈良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793-797,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D-二聚体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1-2023-0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97例,根据颅内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 目的分析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D-二聚体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1-2023-0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97例,根据颅内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肿未扩大组(119例)和血肿扩大组(78例),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PDGF-D和GDF-15水平,采用凝血仪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血肿量(V1)和复查时血肿量(V2),计算V2/V1比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血肿未扩大组相比,血肿扩大组收缩压[(158.17±21.73)mmHg比(164.82±22.94)mmHg,P<0.05]、舒张压[(97.31±8.93)mmHg比(101.36±9.55)mmHg,P<0.05]、GCS评分[(13.52±1.31)分比(11.78±1.14)分,P<0.05]和血清PDGF-D[(498.73±40.32)ng/L比(596.91±45.82)ng/L,P<0.05]、GDF-15[(728.49±76.71)ng/L比(832.38±86.25)ng/L,P<0.05]、D-二聚体[(1.63±0.10)mg/L比(1.84±0.23)mg/L,P<0.05]水平及V2[(20.53±4.72)cm^(3)比(29.47±5.13)cm3,P<0.05]、V2/V1比值(1.04±0.31比1.42±0.43,P<0.05)均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GF-D、GDF-15、D-二聚体、收缩压、舒张压及GCS评分均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颅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OR=1.798、1.672、1.616、1.592、1.583、1.738,P<0.05)。结论血清PDGF-D、GDF-15及D-二聚体水平在发生颅内血肿扩大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升高,均为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血肿扩大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 生长分化因子-15 D-二聚体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2B4O7对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耐磨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师文海 海几哲 +3 位作者 单春龙 张相哲 杨清炜 马学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8-98,共11页
目的提高钛合金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涂层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探究更优复合电解液。方法在磷酸盐和硅酸盐电解液中,通过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四硼酸钠,调控氧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微弧放电类型,从而降低涂层表面的粗糙度,改... 目的提高钛合金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涂层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探究更优复合电解液。方法在磷酸盐和硅酸盐电解液中,通过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四硼酸钠,调控氧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微弧放电类型,从而降低涂层表面的粗糙度,改变涂层的内部结构、厚度及二氧化钛的相变,最终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在硅酸盐电解液中,四硼酸钠的加入使得涂层表面粗糙度Sa从5.408μm降到1.089μm,涂层表面突起颗粒物消失并形成孔状结构,相比TC4钛合金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3个数量级,磨损量也大大降低。在磷酸盐电解液中添加四硼酸钠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四硼酸钠不仅可以通过溶解涂层表面氧化物,降低涂层表面粗糙度;还可以通过形成新的微弧放电类型,增加涂层的厚度并改变其内部结构。其中在两种基电解液中加入5 g/L的四硼酸钠得到的涂层在各自组中均显示出最优性能,同时发现,在模拟体液中进行摩擦实验时,MAO涂层可诱导羟基磷灰石润滑层形成保护基底。四硼酸钠的加入提高了涂层的亲水性,在摩擦实验中诱导形成更多的羟基磷灰石。其中,磷酸盐基电解液形成的涂层亲水性更好,在摩擦过程中诱导形成的磷灰石含量是硅酸盐涂层的数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添加剂 微弧氧化 电解液 四硼酸钠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x)高选择性加氢制低碳烯烃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庆伟 孙哲毅 +1 位作者 邵斌 胡军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共12页
C_(2)—C_(4)烯烃(C_(2)^(=)—C_(4)^(=))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化工原料,我国C_(2)^(=)—C_(4)^(=)需求量逐年攀升,而其生产工艺主要依赖石脑油裂解。将煤炭、天然气、生物质等非石油基碳资源先转化为合成气(CO/H_(2))再转化为C_(2)^(=)... C_(2)—C_(4)烯烃(C_(2)^(=)—C_(4)^(=))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化工原料,我国C_(2)^(=)—C_(4)^(=)需求量逐年攀升,而其生产工艺主要依赖石脑油裂解。将煤炭、天然气、生物质等非石油基碳资源先转化为合成气(CO/H_(2))再转化为C_(2)^(=)—C_(4)^(=),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同时,将工业烟气中的CO_(2)作为碳资源转化为C_(2)^(=)—C_(4)^(=),对实现人工碳循环、解决温室气体带来的全球气候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相比于传统费托合成技术,通过金属氧化物–分子筛(Oxide-Zeolite,OX-ZEO)路线将CO_(x)(包括CO和CO_(2))直接高选择性转化为C_(2)^(=)—C_(4)^(=)被认为是一个突破性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CO_(x)转化效率与C_(2)^(=)—C_(4)^(=)产率的制衡关系。笔者概述了近年来OX-ZEO催化在CO_(x)加氢制低碳烯烃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影响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如金属氧化物的种类和元素组成以及分子筛酸性与拓扑结构等,详细解析了氧空位作用和抑制副反应策略对CO_(x)加氢反应调控机制,同时总结了OX-ZEO的催化反应机理,对OX-ZEO双功能催化路径在CO_(x)加氢转化制低碳烯烃应用中目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烯烃 合成气 二氧化碳 双功能催化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ntury模型的麦玉两熟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研究——以河南省襄城县为例
8
作者 袁晨光 宋艳华 +3 位作者 田梦 樊鹏 杨青伟 杨喜会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5期70-75,共6页
为研究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和有效的农业管理措施,选取河南省襄城县一个麦玉两熟农田长期监测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entury模型模拟监测期间(2010—2023年)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Century模型的适用性。同时选... 为研究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和有效的农业管理措施,选取河南省襄城县一个麦玉两熟农田长期监测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entury模型模拟监测期间(2010—2023年)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Century模型的适用性。同时选取一种基础农业管理措施和4种优化后的农业管理措施,运用Century模型模拟预测未来20 a(2024—2043年)的土壤固碳潜力。监测点在监测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年均增加0.31 Mg/hm^(2),呈现“碳汇”状态,原因主要是增加了氮肥施用量。Century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在模拟和预测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其中基础农业管理措施条件下土壤固碳潜力较低,保持较弱“碳汇”状态且状态较为稳定,而少耕和50%秸秆还田相结合的农业管理措施条件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过程影响最大,土壤固碳潜力最高,是最为有效的农业管理措施。在河南省麦玉两熟农田地区实施和推广优化后的农业管理措施是提升土壤固碳能力的重要手段,对缓解温室效应和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固碳潜力 麦玉两熟农田 Century模型 农业管理措施 襄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信噪比微震P波到时拾取与干扰信号剔除方法及应用
9
作者 李思佑 闭水劲 +3 位作者 董陇军 张义涵 杨清伟 裴重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165,共8页
针对低信噪比和复杂微震信号P波准确拾取困难的问题,基于P波震相到达的时频特性,提出了一种协同离散小波变换(DWT)、自适应积分峰度拾取法(PAI-k)和赤池信息准则(AIC)的P波到时拾取技术,同时,依据波形局部相似原理对微震信号中的潜在干... 针对低信噪比和复杂微震信号P波准确拾取困难的问题,基于P波震相到达的时频特性,提出了一种协同离散小波变换(DWT)、自适应积分峰度拾取法(PAI-k)和赤池信息准则(AIC)的P波到时拾取技术,同时,依据波形局部相似原理对微震信号中的潜在干扰波形进行自动剔除。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不同信噪比波形的到时拾取模拟研究和甘肃金川二矿区采场主动震源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提出的方法在不同信噪比水平中的P波初至点拾取准确性均为最高,其中,低信噪比下的拾取准确率超过了80%。此外,采用该方法处理的P波到时数据,采场内主动震源的平均定位误差为6.6 m,有效提升了复杂噪音环境中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P 波到时拾取 噪音剔除 震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蹄足截骨方案的生物力学数值计算及评估
10
作者 于天翔 海几哲 +1 位作者 杨清炜 王丽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367,373,共5页
背景:僵硬性马蹄的畸形情况十分复杂,使用CT影像等常见的临床诊断手段无法精确地描述足部畸形情况,很难依据其畸形的特点制定截骨方案。目的:根据僵硬性马蹄足患者CT数据,创建三维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有限元模型,对患者截骨进行数值模拟并... 背景:僵硬性马蹄的畸形情况十分复杂,使用CT影像等常见的临床诊断手段无法精确地描述足部畸形情况,很难依据其畸形的特点制定截骨方案。目的:根据僵硬性马蹄足患者CT数据,创建三维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有限元模型,对患者截骨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术后的跖骨应力状况、跖骨下方深层软组织的高应力区和内侧足弓的位移,为截骨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志愿者足部的CT断层扫描数据对双足进行拟向重构得到结构完整的、几何高相似度的有限元模型,对胫骨根骨角分别为0°、外翻3°、外翻5°三种截骨方案进行数值模拟,使用上述生物力学特性量化评估术后效果。结果与结论:当截骨方案中胫骨根骨角度由0°增加到5°时,应力集中同足承载重心逐渐由第4、5跖骨向第2跖骨转移,更符合正常足的受力情况,在外翻5°时骨组织应力分布及软组织应力集中情况最佳;但内侧足弓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在3°达到时最大值4.2mm,考虑减少患者病痛、增强治疗效果外翻5°为最佳截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 逆向工程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环境分布和主要环境过程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清伟 梅晓杏 +1 位作者 孙姣霞 胡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55,共14页
内分泌干扰物(EDC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具有憎水性、低剂量效应和半衰期长等特征,在全球的土壤/沉积物中已被广泛检测到,并发现已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重点综合评述了近10年来土壤/沉积物中EDCs的来源、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及... 内分泌干扰物(EDC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具有憎水性、低剂量效应和半衰期长等特征,在全球的土壤/沉积物中已被广泛检测到,并发现已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重点综合评述了近10年来土壤/沉积物中EDCs的来源、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及吸附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EDCs来源涉及农业、工业和生活等多个方面;空间分布上,一般呈近海地区沉积物中EDCs浓度水平较河流底泥及土壤低,而高度工业化、城市化地区土壤/沉积物中EDCs浓度亦较高;EDCs的吸附受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EDCs自身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一般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成熟度、土壤颗粒的比表面积与其吸附能力呈正相关,黏土矿物类型对EDCs的吸附也有重要的影响;EDCs的吸附能力与其自身的疏水性和结构特征有关;温度升高和溶液p H值增加都不利于EDCs的吸附,而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对其吸附起着促进作用。土壤/沉积物对EDCs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对其吸附特性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土壤或沉积物 环境分布 吸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水仙 陈星宇 +7 位作者 阳清伟 陈中杰 陈良义 王显锏 葛华 吴雁 金首跃 朱仁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29-533,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ASVBOC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SVBOCI患者,包括急性期组(发病≤24 h,AP组)23例、亚急性早期组(发病>24 h且≤14 d,SAEP组)23例、亚急性晚... 目的观察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ASVBOC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SVBOCI患者,包括急性期组(发病≤24 h,AP组)23例、亚急性早期组(发病>24 h且≤14 d,SAEP组)23例、亚急性晚期及慢性期组(发病>14 d,SALCP组)31例,对比观察3组术中情况、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及预后。结果AP组、SAEP组及SALCP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8.26%(18/23)、95.65%(22/23)及93.55%(2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组、SAEP组术中机械取栓率均高于SALCP组(P均<0.05),AP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均低于SAEP组和SALCP组(P均<0.05)。围手术期AP组1例、SAEP组2例颅内出血,SALCP组无出血。术后3个月SALCP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死亡率低于AP组及SAEP组(P均<0.05),后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ASVBOCI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尾矿库溃坝后下游河流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守江 杨清伟 +2 位作者 可华明 胡翠华 胡莺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7-303,共7页
为研究尾矿溃坝后下游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以涪江上游某电解锰尾矿库溃坝事件为例,采集事后下游河流底泥,采用三酸(氢氟酸-硝酸-高氯酸)消解法、Tessier法并经ICP-MS检测,分析底泥中Mn、Pb和Cr的全量质量比及分形态质量分数,采用单... 为研究尾矿溃坝后下游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以涪江上游某电解锰尾矿库溃坝事件为例,采集事后下游河流底泥,采用三酸(氢氟酸-硝酸-高氯酸)消解法、Tessier法并经ICP-MS检测,分析底泥中Mn、Pb和Cr的全量质量比及分形态质量分数,采用单一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应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分析其风险等级。检测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全量质量比沿河下降明显;单一指数分析表明,底泥中Mn和Pb以轻-中等污染为主,Cr基本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全河段达到中等污染;形态分析表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RAC评价发现,溃坝后下游河流底泥Mn和Pb的潜在风险较低,而Cr则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价 形态分布 尾矿溃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7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水仙 陈星宇 +6 位作者 阳清伟 郑维红 陈中杰 陈良义 朱仁敬 金首跃 林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 TICI)血流分级评估术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6例患者经多次单支架取栓血管均未通,遂以Y型双支架取栓均1次再通,其中5例mTICI血流分级为3级,1例为2b级;1例直接双支架取栓1次再通,mTICI血流分级为3级。5例患者(5/7)术后90 d m RS评分为1~3分,2例死亡。结论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1次再通率高,可缩短取栓时间,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双支架取栓 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 脑梗死 血管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丽颖 杨清伟 +2 位作者 曾一笑 和秀娟 官冬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52,共8页
为探讨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为例,构建了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从空间和时间上对贵州省9个州(市)2005-2014年水资源安... 为探讨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为例,构建了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从空间和时间上对贵州省9个州(市)2005-2014年水资源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贵阳、黔东南、铜仁地区水资源安全处于良好等级,合肥、黔南、毕节、黔西南处于一般等级,安顺、六盘水处于差等级;2005-2014年,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相对稳定,都处于一般等级,但水资源安全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贵州省近年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果。随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加剧,贵州省要更多地注重水资源供水安全指标的管理,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效益逐渐成为生态效益的补充和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贵州省 水资源安全 熵权法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袢技术在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良义 陈星宇 +2 位作者 陈中杰 阳清伟 翁磊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709-713,共5页
目的 评估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成袢技术和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492例经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不同技术的成功率、成袢技术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及并发... 目的 评估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成袢技术和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492例经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不同技术的成功率、成袢技术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除外经桡动脉穿刺未成功者,其余分为:降主动脉组325例(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组79例(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组76例(主动脉瓣成袢技术)。结果 492例入组患者中,手术成功率97.56%。在降主动脉成袢术、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术和主动脉瓣成袢术中,造影时间分别为30.0(27.0~34.0)min、45.0(40.0~50.0)min和74.5(65.0~86.0)min;曝光时间分别为11.2(10.5~12.0)min、16.5(15.2~8.1)min和24.9(23.9~26.0)min,3种技术的造影时间和曝光时间依次增长(P<0.05)。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约5.42%,各组并发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其中主动脉瓣组并发症13.15%,明显高于降主动脉组3.69%(P=0.003)。结论 降主动脉成袢技术、主动脉瓣成袢技术和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桡动脉入路 成袢技术 主动脉瓣 降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2和BPA在三峡消落带不同水位梯度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莺 孙姣霞 +1 位作者 杨清伟 梅晓杏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15-1422,共8页
通过吸附动力学和批量平衡试验,研究了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ynyl estradiol,EE2)和双酚A(bisphenol A,BPA)在涪陵清溪消落带不同水位梯度土壤(S1:150~155m,S2:155~160m,S3:160~165m,S4:165~170m)中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不同水位... 通过吸附动力学和批量平衡试验,研究了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ynyl estradiol,EE2)和双酚A(bisphenol A,BPA)在涪陵清溪消落带不同水位梯度土壤(S1:150~155m,S2:155~160m,S3:160~165m,S4:165~170m)中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不同水位梯度消落带土壤的有机质、粒径分布等性质各异,对EE2和BPA的吸附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EE2和BPA在土样中的吸附过程,二者在落干期更长的S3和S4中吸附速率更快。土样对EE2的吸附速率是BPA的1.2~1.5倍。在温度为15、25、35℃时,EE2和BPA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均表现出吸附非线性。土样对EE2和BPA的吸附能力均与土样有机质含量一致:S1>S2>S3>S4,且对EE2的吸附能力强于BPA。BPA的吸附非线性略强于EE2,两者在S3和S4中吸附非线性强于淹水强度更高的S1和S2。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均小于0,EE2和BPA在消落带土壤中的吸附为自发放热熵减过程,吸附机理以物理吸附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吸附 消落带 土壤 双酚A 17Α-乙炔基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亭子口水库底泥-水系统中重金属分布与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可华明 杨清伟 +1 位作者 董廷旭 刘守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4-218,共5页
为了保障嘉陵江亭子口水库的供水水质安全,了解其底泥-水系统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潜在风险,作者采集干流底泥、上覆水及间隙水样品,分别测定了Pb、Cu、Cd、Cr和Zn的含量与赋存形态;用IWCTU、NI、分配系数法评价其中重金属毒性风险和污染... 为了保障嘉陵江亭子口水库的供水水质安全,了解其底泥-水系统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潜在风险,作者采集干流底泥、上覆水及间隙水样品,分别测定了Pb、Cu、Cd、Cr和Zn的含量与赋存形态;用IWCTU、NI、分配系数法评价其中重金属毒性风险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上覆水无明显重金属污染;间隙水中Pb具有潜在毒性风险,Cd向上覆水中迁移扩散风险大,部分河段重金属污染达到轻微水平;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背景值,底泥对水体中Cd、Pb固定作用明显。研究表明,亭子口水库供水水质受底泥重金属毒性及潜在重金属二次污染风险影响应该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水系统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分配系数 亭子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血管开通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水仙 陈星宇 +10 位作者 阳清伟 庄晓荣 王显锏 葛华 林晓芳 林威 彭忠伟 朱仁敬 翁磊华 金首跃 赖天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血管内介入方法开通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44例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中国缺血性卒... 目的评价不同血管内介入方法开通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44例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分类(CISS)病因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原位血栓形成组(LAA组,n=18)、心源性脑栓塞组(CE组,n=15)、动脉夹层组(AD组,n=11)。LAA、AD组行逆行治疗,CE组行顺行治疗。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评估术后即刻血管开通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比较3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支架植入率、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AD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LAA组、CE组(P<0.05),LAA组患者伴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CE组、AD组(P<0.05),CE组患者伴心房颤动、伴心瓣膜病比例明显高于LAA组、AD组(P<0.05)。LAA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明显长于CE组(P<0.05)。LAA组、AD组支架植入率明显高于CE组(P<0.05)。CE组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LAA组、AD组(P<0.05)。CE组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LAA组、AD组(P<0.05)。3组术后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CE组术前、术后NIHSS评分,术后90 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相同时点LAA组、AD组(P<0.05)。结论逆行治疗前循环串联闭塞LAA或AD患者,顺行治疗CE患者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串联闭塞 顺行治疗 逆行治疗 机械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硫酸酯化及抗凝血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庆伟 王芃 全迎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52-56,共5页
目的:优化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硫酸酯化的工艺条件,探讨其硫酸酯化多糖的抗凝血活性。方法:灰树花子实体经过醇沉、碱提得到水不溶性多糖组分(Polysaccharide of Grifola frondosa,GF)。对硫酸酯化工艺中的反应温度、时间、原料比例条件进... 目的:优化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硫酸酯化的工艺条件,探讨其硫酸酯化多糖的抗凝血活性。方法:灰树花子实体经过醇沉、碱提得到水不溶性多糖组分(Polysaccharide of Grifola frondosa,GF)。对硫酸酯化工艺中的反应温度、时间、原料比例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活性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硫酸酯化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of Grifola frondosa,S-GF)的抗凝血活性。溶栓活性采用纤维蛋白板法测定。结果:最终确定硫酸酯化温度为60℃,时间3 h,GF∶氯磺酸=200 mg∶20 mL为最佳工艺条件。硫酸酯化多糖S-GF的取代度为2.01。经过Sephadex G50柱层析证明S-GF为均一组分。不同浓度的S-GF均能有效延长APTT和TT,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APTT和TT延长的时间越长,而对PT未见明显延长。结论:S-GF具有一定的抗凝血特性,并且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来实现抗凝血的,但是比肝素钠的抗凝血能力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子实体 多糖 硫酸酯化 抗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