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院制框架下荣誉教育对通识教育的借鉴与超越
1
作者 李茜 杨江敏 《高教论坛》 2024年第10期96-103,共8页
荣誉教育源自英国牛津大学早期的“通过”与“荣誉”考试制度,是一种个性化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模式。我国大学的书院制融合了中国古代书院传统与现代欧美住宿学院制特色,充当着通识教育的理想载体。作为创新性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书院... 荣誉教育源自英国牛津大学早期的“通过”与“荣誉”考试制度,是一种个性化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模式。我国大学的书院制融合了中国古代书院传统与现代欧美住宿学院制特色,充当着通识教育的理想载体。作为创新性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书院制在继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构建了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荣誉教育与通识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管理上存在显著边界,本研究着眼于书院框架实施荣誉教育,从优化书院学生构成、更新教学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实现对通识教育的超越,旨在培养更具竞争力、高修养和创新精神的专业精英,探索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精英教育的中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制 通识教育 荣誉教育 高等教育普及化 借鉴与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叶斑病菌Cumuliphoma indica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2
作者 安宣鲜 桑维钧 +5 位作者 张得平 李昊熙 杨江敏 雷雪梅 王五权 杨茂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7-854,共8页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烟草种植面积增加,叶部病害种类呈上升趋势。前期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烟区烟叶病样中分离得到2株烟草叶斑病致病菌,经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Cumuliphoma indica,是国...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烟草种植面积增加,叶部病害种类呈上升趋势。前期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烟区烟叶病样中分离得到2株烟草叶斑病致病菌,经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Cumuliphoma indica,是国内关于该病原菌引起烟草叶斑病的首次报道。为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分离菌株菌丝的致死温度,以及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光照周期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测定病原菌对9种化学药剂的敏感性。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indica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广,最适温度为28℃;弱酸性环境更利于菌丝生长,最适pH为5;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和察氏培养基(CDA)上生长最快;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丝致死温度为49℃,水浴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24 h全光照对其最有利。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9种供试杀菌剂对C.indica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0%啶酰菌胺WG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0.025 mg/L;其次分别是50%咯菌腈FS(0.084 mg/L)、500 g/L异菌脲SC(0.217 mg/L)、450 g/L咪鲜胺EW(1.354 mg/L)、80%代森锰锌WP(6.565 mg/L)、10%苯醚甲环唑ME(9.576 mg/L)、25%吡唑醚菌酯(34.237 mg/L)和40%腈菌唑SC(38.804 mg/L);430 g/L戊唑醇SC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42.574 mg/L。本研究揭示了C.indica的生物学特性,推荐50%啶酰菌胺WG作为防治候选杀菌剂,本结果可为由C.indica引起烟草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斑病 Cumuliphoma indica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不同地区烟草花叶病毒的系统发育分析
3
作者 李昊熙 安宣鲜 +3 位作者 杨江敏 张诗萌 杨莎莎 石洁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65-69,共5页
为探明贵州烟区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本研究在贵州省贵阳市、毕节市和安顺市的4个地点收集了11个仅感染TMV的烟叶样品,并经过总RNA提取、逆转录、PCR扩增获得11个TMV样品的外壳蛋白完整序列。利用TMV外壳蛋白序列为靶... 为探明贵州烟区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本研究在贵州省贵阳市、毕节市和安顺市的4个地点收集了11个仅感染TMV的烟叶样品,并经过总RNA提取、逆转录、PCR扩增获得11个TMV样品的外壳蛋白完整序列。利用TMV外壳蛋白序列为靶标,结合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分析了贵州烟草主产烟区以及与国内主要烟区TMV之间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烟区的TMV与国内其他省份的TMV样品之间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6.667%~100%,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8.113%~10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并存在着独特的TMV种群;贵州烟区内的TMV多样性比较明显,各主产烟区TMV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遗传分化现象。本研究可为贵州不同烟区烟草普通花叶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TMV 外壳蛋白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CRP、PCT及MMP-9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江民 付长海 马新福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胃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310例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未口瘘组(40例)、口瘘组(270例)。...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胃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310例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未口瘘组(40例)、口瘘组(270例)。采集患者术前,术后1、3、5、7 d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RP、PCT、MMP-9表达,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RP、PCT及MMP-9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中最佳截断值,以组织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三项指标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与未口瘘组相比,口瘘组术前、术后1 d CRP、PCT、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 d三项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3 d CRP、PCT、MMP-9诊断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AUC分别为0.784、0.712、0.827(P<0.05),截断值分别为28.16、5.42、65.32,敏感性分别为72.50%、70.00%、75.00%,特异性分别为78.89%、82.22%、84.81%;与单项检测相比,联合检测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升高(P<0.05)。结论血清CRP、PCT、MMP-9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中均具有诊断价值,三项联合诊断后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为临床胃癌术后吻合口瘘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术后吻合口瘘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金属基质蛋白酶-9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内构机理运行及特性分析
5
作者 杨江民 李留新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2期70-73,79,共5页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要贯穿学生学习始终和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研究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德水平,始终具有重要的...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要贯穿学生学习始终和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研究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德水平,始终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大学生"明确认知、培养感情、磨练意志、坚定信仰、塑造行为"的过程,在其运行中体现出适度扩展性、内在外显性、交互动态性和评估提升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德育教育 内构机理 运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区域环境治理研究进展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江敏 黄耿志 薛德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304,共12页
文章旨在通过系统梳理西方区域环境治理的研究进展和前沿问题,以拓展国内区域环境治理研究,对认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深入发展以来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矛盾和探索可持续发展政策有所启示。文章回顾了20多年以来西方区域环境治理... 文章旨在通过系统梳理西方区域环境治理的研究进展和前沿问题,以拓展国内区域环境治理研究,对认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深入发展以来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矛盾和探索可持续发展政策有所启示。文章回顾了20多年以来西方区域环境治理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出区域环境治理研究的理论进展、治理模式与影响效应3个重点议题。政府和非政府主体共同参与区域层面环境问题的应对已成为环境治理转变的重要特征之一。各主体之间采用了由国家政府或者地方行动者主导的协调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区域层面的环境参与受到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对资源环境、经济、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治理研究应重点关注中国特色“一国两制”政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治理的组织框架,实施环境治理的地域因素、影响效应,探索促进区域发展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治理 尺度调整 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Informal Economies in China: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and Regional Variances 被引量:3
7
作者 yang jiangmin TAN Yiming +2 位作者 XUE Desheng HUANG Gengzhi XING Zug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585-599,共15页
This paper aims to the debate on the nexus between informal economies and the environment by investigating the long-term dynamic impacts of China’s informal economies on pollution and consider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This paper aims to the debate on the nexus between informal economies and the environment by investigating the long-term dynamic impacts of China’s informal economies on pollution and consider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informal economies’ pollution.This paper uses the Multiple Indicators Multiple Causes(MIMIC) model to estimate the size of informal economies and employs econometric models to examine their relationships to pollution based on provincial-level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7.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formal economies’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not purely positive or negative. Rather, our model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l economies and pollution in the long run in China;this means that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growth of informal economies.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while this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is significa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t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l economy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regional varian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叶斑病病原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2
8
作者 安宣鲜 桑维钧 +6 位作者 卢燕回 孔菲 王五权 李昊熙 杨江敏 彭丽娟 杨茂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34-2544,共11页
叶斑类病害是危害大田期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多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害易暴发流行,对烟草的品质及产量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广西‘K326’烟叶具有典型病斑的叶片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 叶斑类病害是危害大田期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多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害易暴发流行,对烟草的品质及产量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广西‘K326’烟叶具有典型病斑的叶片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光照,致死温度处理以及10种常用化学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该叶斑病的典型病症为:初期烟叶产生灰白色小圆斑,病害加重圆斑逐渐扩散成不规则状,病斑中心形成穿孔,颜色为灰白色,边缘棕褐色,伴随褪绿的黄色晕圈。通过分离纯化获得2个菌株,分别命名为HZFC36和HZZS76。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个菌株均可在叶片无伤条件下导致健康‘K326’烟叶部产生病斑。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位点(LSU、ITS、RPB2和TUB2)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将引起广西烟草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Epicoccum latusicollum。该病原菌在CM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6,最佳碳源、氮源为蔗糖和牛肉浸粉,全光照条件更利于病原菌的生长,致死温度为47℃,水浴10 min。室内药剂初步筛选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和25%吡唑醚菌酯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EC_(50)值分别为4.752×10^(-2)、4.989×10^(-2)mg/L。本研究结果为E.latusicollum引起烟草叶斑病的田间防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烟草叶斑病菌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江敏 桑维钧 +5 位作者 卢燕回 孔菲 王五权 安宣鲜 雷雪梅 杨茂发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77,共4页
为筛选能有效抑制烟草叶斑病新病原Stagonosporopsis vannaccii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等8种杀菌剂对广西贺州分离菌株GHZS80、GHZS21、GHFC63、GHFC54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选择毒力较高的4种杀菌剂开展田间试验,验证... 为筛选能有效抑制烟草叶斑病新病原Stagonosporopsis vannaccii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等8种杀菌剂对广西贺州分离菌株GHZS80、GHZS21、GHFC63、GHFC54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选择毒力较高的4种杀菌剂开展田间试验,验证其实际防病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和氟吡菌酰胺的毒力最高,对4株供试菌的平均EC_(50)分别为0.017、0.099 mg/L,其次是咪鲜胺(0.349 mg/L)和苯醚甲环唑(0.978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55 g(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或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65 g喷施3次对该病的田间防效较高,末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71.11%、68.67%,显著高于其他田间施药处理。本研究结果可为防控由S.vannaccii引起的烟草叶斑病提供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叶斑病 病原菌 药剂毒力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