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曲波域模型优化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在浅地层剖面的应用
1
作者 王小杰 刘欣欣 +2 位作者 颜中辉 刘鸿 杨佳佳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5-1162,共8页
浅地层剖面主要用来探查海底的浅部构造和浅部资源,但因地震数据采集时受水深和海底地质条件等的影响,多次波极其发育,并且多次波能量强、频带宽,常规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压制效果。基于此,将地震数据自身褶积产生... 浅地层剖面主要用来探查海底的浅部构造和浅部资源,但因地震数据采集时受水深和海底地质条件等的影响,多次波极其发育,并且多次波能量强、频带宽,常规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压制效果。基于此,将地震数据自身褶积产生的多次波模型分为低频段模型和高频段模型,同时,将原始数据分为低频段数据和高频段数据,利用多个自适应相减法优化低频段模型;而对于高频段数据和高频段模型,将其转换到曲波域,比较其不同尺度、不同角度的差异,然后,对高频段模型进行优化,最后,将优化后高频段模型和低频段模型相加,得到最终优化后的多次波模型,再将其从原始数据中直接减去,以达到压制浅地层剖面中多次波的目的。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多阶的海底相关多次波和强界面产生的多次波的压制效果较好,剖面的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有效信号得以凸显,有利于后期资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 频率 曲波变换 多次波模型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刘鸿 徐华宁 +6 位作者 刘欣欣 陈江欣 张菲菲 王小杰 颜中辉 杨佳佳 杨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2,共13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和展望。介绍了目前主流的多波束高精度成像及声学信息提取技术、重磁数据处理及解释技术、浅水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单道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低信噪比小道距... 本文详细介绍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和展望。介绍了目前主流的多波束高精度成像及声学信息提取技术、重磁数据处理及解释技术、浅水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单道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低信噪比小道距多道地震成像技术、长排列多道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水合物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和地球物理反演与目标体识别技术等关键处理技术的现状,并对今后数据处理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这些技术已成功运用于多项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海岸带调查、深海地质调查、油气和水合物资源调查项目中,为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 三维地震数据处理 数据融合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小道距处理技术及属性分析在水合物识别中的应用
3
作者 颜中辉 杨睿 +4 位作者 冯京 刘欣欣 刘鸿 王小杰 姜春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9,共14页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在能源勘探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的类型特征和成藏模式日益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一般赋存于近海底地层中,在勘探过程中要求有更高的分辨率,常规多道地震由于主频较低难以满...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在能源勘探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的类型特征和成藏模式日益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一般赋存于近海底地层中,在勘探过程中要求有更高的分辨率,常规多道地震由于主频较低难以满足要求。海洋高分辨小道距地震探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作业方式灵活等优势,在浅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实际的高分辨小道距资料由于采集设备条件的影响,往往具有低信噪比的特点。本文针对高分辨小道距地震数据的特点开展精细化处理和属性分析。首先采用基于f-x域和曲波域的多域噪声压制方法、基于频率域自适应虚反射压制和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虚反射走时电缆等浮校正等关键技术方法,获得了波组特征更清晰的地震剖面。处理后的剖面具有信噪比较高、连续性好、地层结构清晰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揭示BSR特征、空白带、气通道等地震反射特征,为识别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地质信息奠定了基础;然后对精细处理后的数据进一步开展瞬时振幅属性、瞬时频率属性、烃类检测等地震属性分析,以此识别浅层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类型和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小道距 浅层天然气水合物 属性分析 噪音压制 虚反射压制 电缆等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低信噪比小道距地震处理关键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颜中辉 杨传胜 +4 位作者 王小杰 刘鸿 杨睿 刘欣欣 李海龙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14,共14页
海洋高分辨小道距地震探测方法具有高精度、作业方式灵活、适应区域广等优势,在浅表天然气水合物高精度识别、近海底地层层序确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基于现阶段研发设备的固有问题,原始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低、成像品质差。针对小道距高分... 海洋高分辨小道距地震探测方法具有高精度、作业方式灵活、适应区域广等优势,在浅表天然气水合物高精度识别、近海底地层层序确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基于现阶段研发设备的固有问题,原始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低、成像品质差。针对小道距高分辨率电缆固有的背景噪声严重、沉放深度和主频高引起的虚反射严重、电缆姿态不稳导致信号反射时间-距离不符合双曲线变化规律等问题,采用“叠前多域噪声压制技术”“基于F-K鬼波压制技术”“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电缆等浮校正技术”等关键手段,逐步质控,处理后的地震剖面信噪比高、波组特征清楚、地层反射连续性好,能满足浅层地质构造特征识别及地层层序划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道距地震探测 低信噪比 电缆等浮校正 噪声压制 鬼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全介质宽带宽入射角线-圆极化转换器
5
作者 秦锴 闫中慧 +1 位作者 余孝胜 文品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全介质的宽带宽入射角线-圆极化转换器,其由x和y方向的两块介质材料垂直组合而成。通过对两块介质材料分别进行弯折设计,有效减小了圆极化器的横向和纵向高度,使得圆极化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相互垂直结构也可以提高入... 提出了一种基于全介质的宽带宽入射角线-圆极化转换器,其由x和y方向的两块介质材料垂直组合而成。通过对两块介质材料分别进行弯折设计,有效减小了圆极化器的横向和纵向高度,使得圆极化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相互垂直结构也可以提高入射角稳定性。为验证所提方法和结构的可行性,设计了一款工作频段为2.00~3.30 GHz的线极化到圆极化的转换器,其3 dB轴比相对带宽为52.0%,且在0°~55°入射角度范围内仍具有较宽的3 dB轴比带宽和极化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 全介质 宽带 宽入射角 圆极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界油气勘探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传胜 杨长清 +4 位作者 李刚 杨艳秋 孙晶 颜中辉 王建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东海陆架盆地为我国近海最大的中—新生界叠合含油气盆地之一,并且有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进一步分析盆地中—新生界油气前景,基于10余年来针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综合最新中—新生界研究进展,通过总结分析... 东海陆架盆地为我国近海最大的中—新生界叠合含油气盆地之一,并且有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进一步分析盆地中—新生界油气前景,基于10余年来针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综合最新中—新生界研究进展,通过总结分析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特点、残留展布特征及盆地结构,理顺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过程,进而探讨中—新生界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与油气勘探前景。盆内新生界已取得油气突破前提下,基隆凹陷可作为新生界油气进一步突破的重要远景区,同时东部坳陷内的西湖凹陷深盆气藏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可作为油气勘探重点目标区。盆地南部的闽江凹陷与基隆凹陷南侧则为东海陆架盆地未来取得中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研究进展 中生界 新生界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洋陆过渡带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传胜 杨长清 +3 位作者 杨艳秋 孙晶 颜中辉 王建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84,共14页
洋陆过渡带为大陆与大洋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是研究大洋与大陆地球演化过程、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西太平洋及邻区是全球范围内开展洋陆过渡带研究的最理想实验室。东海陆架盆地及邻区整体位于华南陆块东部,中、新生代以来遭受了多期复杂... 洋陆过渡带为大陆与大洋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是研究大洋与大陆地球演化过程、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西太平洋及邻区是全球范围内开展洋陆过渡带研究的最理想实验室。东海陆架盆地及邻区整体位于华南陆块东部,中、新生代以来遭受了多期复杂的板块碰撞、俯冲、弧后拉张等影响,完整保留了该时期的构造变形,记录了丰富的洋陆过渡带地质信息。基于近10年来获取的陆域实测资料、海区地球物理数据,综合前人中、新生界研究成果,运用海-陆对比等方法,以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邻域为研究区,梳理了毗邻陆域中、新生界构造变形,识别出4大区域不整合面、划分了4大主要构造层,总结了区内6个构造岩浆期发育及5大区域断裂展布。同时,重新梳理了海域中、新生界地层格架,细化出5类构造样式与12种构造组合,分析了断裂、火成岩,其中断裂主要沿NE−NNE、NW向展布,兼有少量沿EW向发育的小规模断裂,岩浆岩多期次活动,主要为燕山期与喜山期。结合数值模拟,认为慢速拉伸模式较为符合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环境,板片俯冲造成的局部含水地幔熔融可能为区内岩浆岩的主要成因,详细划分了区内构造演化与盆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界 构造变形 动力学机制 东海陆架盆地 洋陆过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海中部海域声速剖面结构及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攀峰 颜中辉 +4 位作者 杜润林 孙波 刘李伟 杨源 于得水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利用2019年菲律宾海中部海域经质量校正后的Argo浮标数据,采用Wilson第二方程式计算得到每个浮标站位不同水深的声速值,分析了研究区声速的垂向结构、水平分布及季节性变化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声速与海底地形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声速... 利用2019年菲律宾海中部海域经质量校正后的Argo浮标数据,采用Wilson第二方程式计算得到每个浮标站位不同水深的声速值,分析了研究区声速的垂向结构、水平分布及季节性变化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声速与海底地形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声速在垂向上表现为典型的三层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混合层、主跃变层、深海等温层;声速在100 m以浅受季节影响最大,100~800 m影响程度基本一致,800 m以深逐渐减弱,1200 m以深基本不受影响。声速水平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声道轴深度为900~1100 m,大致呈现南部较浅、北部较深的趋势,季节性变化不大;声速值在200 m以浅表现为南高北低,200~700 m为北高南低,800~1100 m为中间高、四周低,1200 m以深为南高北低。九州-帕劳海脊声道轴附近深度声速受地形影响明显低于周围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海水声速剖面 声道轴 季节性变化 菲律宾海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频的Q值补偿技术在东海中深层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小杰 颜中辉 +1 位作者 刘欣欣 杨佳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0-206,共7页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最大的边缘海盆地,其地下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地震剖面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常规的地震波能量补偿技术很难获得有效的地层信息,从而制约了东海陆架盆地中深层构造结构研究及中深层油气勘探。基于此,本文利用...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最大的边缘海盆地,其地下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地震剖面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常规的地震波能量补偿技术很难获得有效的地层信息,从而制约了东海陆架盆地中深层构造结构研究及中深层油气勘探。基于此,本文利用基于小波分频的地层Q值补偿技术,该技术针对东海陆架盆地中深层地震资料的频率特点,逐点进行小波分频处理,得到目标频率信息的地震数据,在此数据基础上利用小波域谱比法计算地层Q值,避免了其他频率信息对提取Q值的影响,提高了Q值提取的稳定性,最后进行地层Q值的振幅和相位补偿。模型和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补偿了东海陆架盆地中深层地震资料的振幅和相位,提高了主频,展宽了频带,从而提高了中深层地震资料的质量,有利于后期地震资料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技术 品质因子 振幅补偿 相位补偿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
作者 王亚浩 闫中慧 +2 位作者 高丽明 马晓晓 吴亚辉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4期54-57,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效果,通过解释该育人模式的内涵,分析中职烹饪专业教育现状,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以及实施岗课赛证育人模式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进一步... 本文旨在探讨“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效果,通过解释该育人模式的内涵,分析中职烹饪专业教育现状,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以及实施岗课赛证育人模式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课赛证 中职烹饪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量阵浅地层剖面的处理方法及在识别浅层天然气水合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珊珊 杨睿 +6 位作者 刘欣欣 杨佳佳 刘鸿 颜中辉 王小杰 徐华宁 赵维娜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84,共8页
近年来,参量阵浅地层剖面以其简便的野外采集方式、高分辨率的浅部地层成像能力,迅速发展为海底浅层天然气水合物探测的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地获取东海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的地质信息,针对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数据开展了精细化处理。首... 近年来,参量阵浅地层剖面以其简便的野外采集方式、高分辨率的浅部地层成像能力,迅速发展为海底浅层天然气水合物探测的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地获取东海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的地质信息,针对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数据开展了精细化处理。首先将异常振幅压制和空间振幅均衡等方法有机结合,解决了数据中的各种噪音和能量不均衡等问题,然后利用Hilbert变换提高地层分辨率,最后利用信号增强技术进一步提高同相轴连续性,获得了波组特征更清晰的地震剖面。处理后的参量阵浅地层剖面具有信噪比较高、连续性好、地层结构清晰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揭示空白带、气烟囱、亮点和火焰状异常等地震反射特征,为识别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地质信息奠定基础。对精细处理后的数据进一步开展曲率属性、瞬时振幅属性、相干属性等地震属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浅层天然气水合物渗漏相关的声学异常能够被清晰地识别出来。此项研究一方面验证了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数据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探索了属性分析技术在海底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量阵浅地层剖面 HILBERT变换 地震反射特征 地震属性 浅层天然气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多次波衰减技术在多道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佳佳 潘军 +2 位作者 栾锡武 颜中辉 刘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7-174,共8页
拖缆采集的海上多道地震数据受海水间传播的多次波影响,往往在共炮点道集上发育周期性的强振幅干扰波,这些噪音会掩盖海底以下及强反射层以下地层的面貌,严重影响多道地震数据的成像效果。为了消除海上多道地震数据中存在的海水间传播... 拖缆采集的海上多道地震数据受海水间传播的多次波影响,往往在共炮点道集上发育周期性的强振幅干扰波,这些噪音会掩盖海底以下及强反射层以下地层的面貌,严重影响多道地震数据的成像效果。为了消除海上多道地震数据中存在的海水间传播的多次波对地震数据的干扰,首先分析浅水多次波在海水间多次震荡的产生机制,采用了τ-P域静校正延迟技术对其进行压制,处理的核心是在τ-P域对周期性多次波模型进行预测,再通过自适应相减以去除地震数据中的多次波。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方法对海水间震荡的浅水多次波具有很好的压制效果,经过浅水多次波去除后的叠加剖面信噪比得到有效提高,剖面的品质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多次波衰减 多道地震 Τ-P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弱低频”反射的二维地震调查技术
13
作者 杨长清 杨传胜 +6 位作者 杨艳秋 孙晶 颜中辉 闫海洋 张世阳 施剑 杨睿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4期76-79,共4页
0引言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海域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叠合改造型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油气勘探层位主要针对新生界。因中生界地质结构复杂,断裂发育且后期改造强烈,其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即地震反射能量弱... 0引言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海域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叠合改造型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油气勘探层位主要针对新生界。因中生界地质结构复杂,断裂发育且后期改造强烈,其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即地震反射能量弱、频率低、连续性差(简称“弱低频”反射),严重制约了东海中生界油气的进一步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二维地震 地震反射 地震资料品质 我国海域 油气资源前景 含油气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道集数据地层Q值提取方法研究
14
作者 王小杰 颜中辉 刘欣欣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74-178,共5页
地震波衰减是实际介质的一种重要属性。地震波衰减的提取方法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比较高,角道集资料比叠后地震资料含有更加丰富的地层信息,比叠前地震资料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同时S域谱比法不仅充分考虑了因地层吸收而引起的振幅、频率... 地震波衰减是实际介质的一种重要属性。地震波衰减的提取方法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比较高,角道集资料比叠后地震资料含有更加丰富的地层信息,比叠前地震资料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同时S域谱比法不仅充分考虑了因地层吸收而引起的振幅、频率等信息的变化,而且避免了通常品质因子计算中的平均效应,使估算的品质因子更加准确。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基于角道集资料利用S域谱比法提取地层频谱比斜率值,再通过三角度归零处理得到零炮检距处的地层Q值,消除了入射角对地层Q值的影响,使得到的结果更加精确。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更高、适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衰减 角道集数据 频谱比 参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尔伯特谱白化方法在海洋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颜中辉 方刚 +4 位作者 徐华宁 刘俊 施剑 潘军 王建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220,共9页
针对海洋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宽频处理的要求,也为了克服常规谱白化、反Q滤波等方法无法同时增强时域和频域局部细节的不足,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谱白化方法对海洋地震资料进行高分辨率处理应用研究。对地震记录进行固有模态分解(EMD)... 针对海洋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宽频处理的要求,也为了克服常规谱白化、反Q滤波等方法无法同时增强时域和频域局部细节的不足,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谱白化方法对海洋地震资料进行高分辨率处理应用研究。对地震记录进行固有模态分解(EMD),得到不同尺度的IMF分量;再利用常规谱白化方法对每个分量根据瞬时频率进行合理的振幅均衡;将均衡后的IMF分量进行反变换重构地震记录,从而得到高分辨地震数据。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实验,与常规谱白化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信号局部时频刻画能力以及相对振幅保真性优于常规方法,同时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地震信号时域和频域的分辨率,使地震剖面更为连续和清晰,并具有较高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HHT变换 资料处理 谱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多次波压制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颜中辉 王小杰 +4 位作者 刘媛媛 徐华宁 杨佳佳 杨长清 杨传胜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7期64-72,共9页
东海陆架属于典型的浅水区,受海面、海底以及新近系底界面等强反射界面的影响,普遍发育多种类型多次波干扰,使得中深部地震反射信号被掩盖,影响了深部的成像品质。常规SRME或者DWD的方法无法有效地对多次波进行压制。笔者采用组合压制... 东海陆架属于典型的浅水区,受海面、海底以及新近系底界面等强反射界面的影响,普遍发育多种类型多次波干扰,使得中深部地震反射信号被掩盖,影响了深部的成像品质。常规SRME或者DWD的方法无法有效地对多次波进行压制。笔者采用组合压制方法对东海陆架二维地震数据进行处理。首先针对海底相关短周期多次波使用DWD方法衰减;然后运用三维GSMP二维化方法去除跟地层相关的长周期多次波;最后残留的近远偏移距多次波分别用PRIMAL和高精度RADON变换进行压制。结果表明,这种组合思路能较好地解决东海多次波问题,使中深部有效反射信号得以呈现,有助于提升中生界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D方法 GSMP 高精度RADON PRIMAL方法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优化的广义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技术在印度洋深水海域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小杰 颜中辉 +2 位作者 刘俊 刘欣欣 杨佳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1-230,共10页
印度洋深水海域海底地形整体较为平坦,存在的多次波主要是海底相关多次波,能量强,频带宽,利用常规的广义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技术很难去除干净。本文首先利用广义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技术预测出多次波模型,然后将原始数据和多次波模型分... 印度洋深水海域海底地形整体较为平坦,存在的多次波主要是海底相关多次波,能量强,频带宽,利用常规的广义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技术很难去除干净。本文首先利用广义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技术预测出多次波模型,然后将原始数据和多次波模型分为低频数据和高频数据,低频数据利用常规的自适应减得到低频多次波模型,高频数据转成曲波域对多次波模型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优化后的多次波模型,再利用原始数据直接减多次波模型,达到压制多次波的目的。该技术在印度洋深水海域的应用效果较好,海底相关多次波得到了较好的压制,有效信号得到了凸显,剖面的信噪比明显提高,剖面质量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 GSMP技术 曲波变换 多次波模型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T方法的地层Q值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颜中辉 徐华宁 +4 位作者 李攀峰 刘鸿 杨佳佳 陈珊珊 杨传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5-183,共9页
常规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补偿方法受数据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导致保真性差,而HHT时频分析可以反映出信号的局部信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一种基于HHT方法的地层Q值补偿方法。首先应用HHT分频技术将浅层、中深层地震... 常规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补偿方法受数据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导致保真性差,而HHT时频分析可以反映出信号的局部信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一种基于HHT方法的地层Q值补偿方法。首先应用HHT分频技术将浅层、中深层地震数据分成不同的频率范围,得到不同目标层频率尺度的地震数据;然后在HHT时频域内通过谱比法提取Q值;最后分别进行地层Q值振幅补偿和相位补偿。该方法针对不同的目标地层将地震数据分解成不同的频率尺度,避免了不同频率成分之间的干扰,而且可针对性处理目标层的频率信息,提高了地层Q值提取的稳定性。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振幅和相位进行补偿,使中深层反射波形得到恢复,主频提高,频带展宽,地震资料的品质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T变换 分频技术 品质因子 振幅补偿 相位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反射走时和道集相干联合的电缆等浮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颜中辉 王小杰 +3 位作者 徐华宁 陈珊珊 杨佳佳 杨传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5-1373,共9页
海洋高分辨率小道距地震勘探中,因设备固有问题引起电缆不等浮效应,造成了地震道集上同相轴动校正不平,甚至弯曲抖动现象,影响同相叠加的效果,降低了地震成像精度。常规的剩余时差校正方法难以准确识别由电缆不等浮引起的时差,在校正结... 海洋高分辨率小道距地震勘探中,因设备固有问题引起电缆不等浮效应,造成了地震道集上同相轴动校正不平,甚至弯曲抖动现象,影响同相叠加的效果,降低了地震成像精度。常规的剩余时差校正方法难以准确识别由电缆不等浮引起的时差,在校正结果上产生误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虚反射走时和道集相干联合的电缆等浮校正方法。首先,采用交互拾取虚反射走时方法获得实时的电缆沉放深度,计算初始的剩余时差;然后,基于模型参考道进行道集之间的二维相干分析,获取参考的剩余时差;最后,取上述两个时差的加权平均得到修正的电缆不等浮剩余时差,应用后达到同相叠加的效果,从而提升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在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测试分析中,通过与常规的互相关电缆等浮校正方法进行对比表明,该校正方法的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道距采集 电缆等浮校正 剩余时差 互相关分析 虚反射走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ertiary carbonate reefs in the Madura Strait Basin of Indonesia 被引量:4
20
作者 RAN Weimin LUAN Xiwu +5 位作者 LU Yintao LIU Hong yanG Jiajia ZHAO yang HE Wenchang yan zhonghu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47-61,共15页
Analysis of 2 D seismic data over 4 500 km in length from the Madura Strait Basin in the East Java Sea reveals seismic re?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efs and associated sedimentary bodies, including asymmetrical or sy... Analysis of 2 D seismic data over 4 500 km in length from the Madura Strait Basin in the East Java Sea reveals seismic re?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efs and associated sedimentary bodies, including asymmetrical or symmetrical dome re?ections, slope progradational re?ections, chaotic re?ections and discontinuous strong re?ections inside the reef, which onlap the ?ank of the reef.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al paleo-environment of most reefs is mainly conducive to shallow marine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and platform margin facies, based on well core data, variations in seismic facies and strata thickness.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all reefs are primarily in?uenced by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Madura Strait Basin. Platform margin reefs are principally controlled by two types of structures: one is a series of E-W trending Paleogene normal faults, and the other is an E-W trending Neogene inversion structures. In addition, wave actions, tidal currents and other ocean currents play an accelerated role in sorting, rounding and redeposition for the accumulation and evolution of reefs. Tertiary reefs in the MSB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1) an open platform coral reef of Late Oligocene to Early Miocene, 2) a platform margin coral reef controlled by normal faults in Late Oligocene to Early Miocene, 3) a platform margin Globigerina moundreef controlled by a "hidden" inversion structure in Early Pliocene, and 4) a platform margin Globigerina mound-reef controlled by thrust faults in the early Pliocene. Patterns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reefs are also sugg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f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TERTIARY Madura STRAIT Basin Indones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