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NGAL、RBP、CysC、SCr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高彩 燕莎 +2 位作者 冉晓丹 曹新春 胡俊攀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肌酐(SCr)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51例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肌酐(SCr)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51例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1例T2DM伴肾损伤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采血检测NGAL、RBP、CysC、SCr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各指标诊断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依据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T2DM伴肾损伤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CR<30 mg/g)、微量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及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比较三组NGAL、RBP、CysC、SCr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NGAL、RBP、CysC、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GAL、RBP、CysC、SCr及联合检测诊断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828、0.858、0.748、0.961,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大量尿蛋白组血清NGAL、RBP、CysC、SCr水平高于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各指标水平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GAL、RBP、CysC、SCr在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且可评估肾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肾损伤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C 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A和CK指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2
作者 付毓平 付峰 +4 位作者 朱亚 连甄帅 燕莎 李丹丹 贺志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2716-2720,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肌酸激酶(CK)指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AIS患者149例作为AIS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肌酸激酶(CK)指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AIS患者149例作为AIS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雅培C1600生化分析仪测量IMA、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的活性水平,计算CK指数(CK-MB与CK之比)。分析相对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SPSS 27.0.1进行数据分析,GraphPad Prism 9.4.1绘制图表,使用MedCalc(20.0.22版本)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AIS组IMA、CK-MB、CK指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K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A和CK指数都是AIS的危险因素(均P<0.001)。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和年龄后,IMA成为A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01,95%CI:1.649~2.190,P<0.001)。ROC曲线显示,单项检测IMA的AUC为0.922,灵敏度、特异度为81.2%、90.4%;与IMA+CK指数或IMA+CK指数+CK联合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强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白蛋白 肌酸激酶指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蒸煮方式对藜麦营养特性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延莎 毛晓慧 +3 位作者 杨莉榕 张金叶 冯翠萍 王晓闻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6,共7页
研究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微波蒸煮三种不同蒸煮方式对藜麦的营养特性(VB1、VB2的损失;酚类物质含量和组成;淀粉水解率)的影响,并采用固相微萃取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样品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蒸煮方式相比,常压... 研究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微波蒸煮三种不同蒸煮方式对藜麦的营养特性(VB1、VB2的损失;酚类物质含量和组成;淀粉水解率)的影响,并采用固相微萃取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样品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蒸煮方式相比,常压蒸煮藜麦可保留较多的VB1、VB2,有较低的淀粉水解指数,可产生更多的风味物质。但在酚类物质的保留上,常压蒸煮不及高压蒸煮。因此,常压蒸煮可能是一种较适于藜麦的烹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蒸煮方式 营养特性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种发酵对藜麦蛋白质特性及脂质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延莎 邢洁雯 王晓闻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45-2054,共10页
[目的]比较不同菌种发酵对藜麦蛋白质水解及脂质变化的影响,为藜麦发酵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藜麦为原料,加入不同菌种(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及其混合菌)进行发酵,通过测定蛋白水解指数、蛋白质各组分、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 [目的]比较不同菌种发酵对藜麦蛋白质水解及脂质变化的影响,为藜麦发酵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藜麦为原料,加入不同菌种(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及其混合菌)进行发酵,通过测定蛋白水解指数、蛋白质各组分、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及脂质构成来判定发酵效果,确认哪种微生物更有利于藜麦营养成分的转化.[结果]经酵母、植物乳杆菌、酵母和植物乳杆菌混合菌发酵后,藜麦蛋白质水解指数均有所升高,且主要是清蛋白和球蛋白发生了水解.发酵后藜麦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显著,尤其是必需氨基酸.酵母发酵藜麦更有利于蛋白质、多肽等水解成氨基酸.通过发酵处理,藜麦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且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更为接近1﹕1﹕1;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含量降低,但磷脂等功能脂的含量有所提高,且有酵母菌参与更有利于上述转化.[结论]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主要水解藜麦清蛋白和球蛋白成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且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两种菌发酵后都有利于增加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含量,且提高磷脂的含量.经酵母发酵,更有利于改善藜麦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发酵 蛋白质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热处理对蜂花粉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延莎 王斐然 +1 位作者 赵柳微 吴黎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54-1762,共9页
为探究更有利于保留蜂花粉原有营养和风味的杀菌方法,本研究分别用辐照、超高压和高压静电场3种非热杀菌技术处理蜂花粉,并测定营养及风味的指标。结果表明,7 kGy辐照、500 MPa超高压、30 kV高场强处理对蜂花粉中的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 为探究更有利于保留蜂花粉原有营养和风味的杀菌方法,本研究分别用辐照、超高压和高压静电场3种非热杀菌技术处理蜂花粉,并测定营养及风味的指标。结果表明,7 kGy辐照、500 MPa超高压、30 kV高场强处理对蜂花粉中的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且辐照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超高压和高压静电场对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经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蜂花粉脂类含量增加了23.3%,酚酸等活性成分含量增加,且其抗氧化活性降低程度最小,颜色和风味最接近未处理蜂花粉;30 kV高场强处理后,蜂花粉抗氧化活性显著下降、颜色偏深偏暗;7 kGy辐照处理后产生了明显的辐照味。综上,蜂花粉经超高压灭菌能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而且能最大限度保持蜂花粉原有品质。本研究为非热杀菌技术在蜂花粉加工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花粉 非热杀菌 营养成分 功能活性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毒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志宗 郝称莉 +3 位作者 张素敏 延莎 冯翠萍 王晓闻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6期227-228,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为提高《食品毒理学》教学质量,在完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参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等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食品毒理学》 教学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助孕汤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Smad3、Smad4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春霞 岳师师 +4 位作者 毛炎佳 姜亚茹 刘玉春 燕莎 李永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5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助孕汤对体外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生长中Smad3、Smad4的表达作用,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支撑。方法用生长良好的大鼠颗粒细胞,调整细胞为1×104 cells/1 mL,用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滴入少许培养基,然后放入直径2... 目的探讨补肾助孕汤对体外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生长中Smad3、Smad4的表达作用,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支撑。方法用生长良好的大鼠颗粒细胞,调整细胞为1×104 cells/1 mL,用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滴入少许培养基,然后放入直径24 mm的盖玻片,让培养液与玻片粘合在一起,每孔再加入细胞悬液37℃5%CO2进行培养,在6 h、12 h、24 h进行观察培养细胞的贴片情况,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镜检。结果补肾助孕汤各剂量组用药后Smad3、Smad4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Smad3:高剂量组用药6 h、12 h、24 h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用药6 h、12 h、24 h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用药12 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用药12 h最高,其高于用药6 h、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用药6 h、12 h、24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用药12 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助孕汤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通过促进TGF-β1的含量上调Smad3、Smad4的表达,从而促进卵泡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助孕汤 卵巢颗粒细胞 SMAD3 SMAD4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粮及发酵蜂花粉产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延莎 赵柳微 吴黎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7期9-15,共7页
对蜂粮的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发酵过程及发酵蜂花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度开发蜂花粉发酵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蜂粮 营养特性 功能特性 发酵蜂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严莎 黄文英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2-65,共4页
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分析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中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要提升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育认知,转变理念,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促进专业课程与... 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分析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中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要提升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育认知,转变理念,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相融合,并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评价监管机制,推动课程思政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葡萄酒营养学”教学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延莎 王晓闻 +1 位作者 郭瑜 罗华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9期118-120,共3页
为了落实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国内“葡萄酒营养学”课程的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对该课程进行探索,以期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创新应用型人才 葡萄酒营养学 教学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蜂产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彤 王宣 +4 位作者 吴黎明 延莎 卢焕仙 赵洪木 薛晓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61-466,共6页
蜂产品,即与蜜蜂相关的产品,包括蜂蜜、蜂花粉、蜂王浆等。发酵蜂产品指以蜂产品为原料,通过发酵作用所得产品,如蜂花粉面包、蜂蜜酒等,其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发酵蜂产品较蜂产品有更多优势,如含糖量低、致敏性蛋白少、易吸收、口感佳... 蜂产品,即与蜜蜂相关的产品,包括蜂蜜、蜂花粉、蜂王浆等。发酵蜂产品指以蜂产品为原料,通过发酵作用所得产品,如蜂花粉面包、蜂蜜酒等,其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发酵蜂产品较蜂产品有更多优势,如含糖量低、致敏性蛋白少、易吸收、口感佳等。但由于诸多因素限制,相对于其他发酵产品,发酵蜂产品发展缓慢。因此,总结分析发酵蜂产品的发展现状及技术应用前景,对我国蜂产业发展及综合利用意义重大。文章综述了发酵蜂产品的种类和特征,针对发酵蜂产业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以期为发酵蜂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产品 发酵 营养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刀唇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晓蓓 颜莎 +1 位作者 胡江苗 周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45-1752,共8页
本文对尖刀唇石斛(Dendrobium heterocarpum Lindl.)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尖刀唇石斛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 本文对尖刀唇石斛(Dendrobium heterocarpum Lindl.)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尖刀唇石斛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1)、batatasinⅢ(2)、3-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3)、3-O-methylgigantol(4)、gigantol(5)、3,4-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6)、moscatilin(7)、dendrocandin A(8)、(S)-3,4,α-三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9)、densiflorol A(10)、dendrocandin I(11)、dendrocandin F(12)、coelonin(13)、红花素(14)、4-羟基-2-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15)。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11具有抑制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作用;化合物5具有较好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化合物6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刀唇石斛 联苄 红花素 RAW264.7巨噬细胞 DPPH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花石斛化学成分及其护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颜莎 马瑞婧 +3 位作者 杨柳 李金玉 杨晓蓓 胡江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5-620,共6页
本文研究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的化学成分及其护肤活性。采用色谱法从美花石斛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拖鞋状石斛素(1)、2,4,7-三羟基-9,10-二氢菲(2)、3,6,9-三羟基-3,4-二氢蒽-1(2H)-酮(3)、... 本文研究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的化学成分及其护肤活性。采用色谱法从美花石斛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拖鞋状石斛素(1)、2,4,7-三羟基-9,10-二氢菲(2)、3,6,9-三羟基-3,4-二氢蒽-1(2H)-酮(3)、3,5′-二甲氧基-3′,4,9′-三羟基-7′,9-环氧-8,8′-木酚素(4)、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苯并二氢呋喃-3,7-二醇(5)、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5′-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3-醇(6)、丁香脂素(7)、异香草醛(8)、松柏醛(9)、2-甲氧基-5-羟甲基苯酚(10)、二氢松柏醇(11)、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12)。其中化合物3~5、7~12为首次从美花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6(100μg/mL)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80%);化合物2(10μg/mL)有一定促胶原蛋白分泌活性(>20%)。结果显示从美花石斛的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3个表现出良好的护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美花石斛 DPPH自由基清除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胶原蛋白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TX、Angptl4、S100 A12与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NLRP3炎性小体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燕莎 朱亚 +3 位作者 杨建旭 付毓平 牛小斌 李永伟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378-1384,共7页
目的 探讨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 ATX)、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12,S100A12)与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NOD样受体热蛋白... 目的 探讨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 ATX)、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12,S100A12)与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303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RDS分为ARDS组(106例)和非ARDS组(197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TX、Angptl4、S100A12、NLRP3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清ATX、Angptl4、S100A12水平与NLRP3、IL-1β及IL-18水平的相关性。根据ARDS组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7例)与死亡组(49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导致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TX、Angptl4、S100A12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ARDS组血清ATX、Angptl4、S100A12、NLRP3、IL-1β及IL-18水平均高于非ARDS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ATX、Angptl4、S100A12与NLRP3 mRNA、IL-1β、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血乳酸、血清ATX、Angptl4、S100A12水平以及休克、机械通气时间≥3 d、ICU入住时间≥10 d、侵入性置管患者的占比均高于生存组,氧合指数(OI)、白蛋白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SOFA评分、血清ATX、Angptl4、S100A12升高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TX、Angptl4、S100A12及三者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708、0.780、0.852,三血清指标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ATX、Angptl4、S100A12水平升高,与NLRP3炎性小体及其细胞因子关系密切,且是影响住院期间病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ATX、Angptl4、S100A12有助于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自分泌运动因子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S100钙结合蛋白A12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分析中立体角的计算及影响
15
作者 秦利青 颜莎 +3 位作者 朱吉鹏 高原 薛建明 王宇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9-205,共7页
为了达成高精度离子束分析,深入分析立体角的计算误差。以包含束斑大小的面对面立体角为基准,计算点对面立体角和近似立体角在不同离子束分析实验几何参数下的精度。基于北京大学4.5MV静电加速器离子束分析工作,探讨束流流强分布和截面... 为了达成高精度离子束分析,深入分析立体角的计算误差。以包含束斑大小的面对面立体角为基准,计算点对面立体角和近似立体角在不同离子束分析实验几何参数下的精度。基于北京大学4.5MV静电加速器离子束分析工作,探讨束流流强分布和截面分布对立体角的影响。最后给出近似立体角精度好于1%的几何估算条件,并举例证明高精度立体角的实现依赖于精确的机械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对面立体角 束流流强分布 核反应截面 高精度 离子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对强脉冲离子束在高分子材料中能量沉积的影响
16
作者 张世健 喻晓 +8 位作者 钟昊玟 梁国营 许莫非 张楠 任建慧 匡仕成 颜莎 Gennady Efimovich Remnev 乐小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6-151,共6页
高能量密度纳秒量级强脉冲离子束辐照材料表面的烧蚀产物和束流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束流在靶中的能量沉积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烧蚀情况下的束流分析和相关应用的优化.本文采用红外成像方法对横截面能量密度1.5-1.8 J/cm^2的强脉冲离子束在30... 高能量密度纳秒量级强脉冲离子束辐照材料表面的烧蚀产物和束流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束流在靶中的能量沉积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烧蚀情况下的束流分析和相关应用的优化.本文采用红外成像方法对横截面能量密度1.5-1.8 J/cm^2的强脉冲离子束在304不锈钢和高分子材料上的能量沉积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分子材料上,在超过一定能量密度后,束流引发材料表面烧蚀产物的屏蔽效应使得大部分束流能量不能沉积在靶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束流引发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计算,验证了高分子材料的低热导率以及低分解温度使其在脉冲辐照早期即开始热解,烧蚀产物对后续束流能量的进一步沉积产生屏蔽.此类效应在金属上存在的可能性和对束流诊断等应用的影响,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离子束 烧蚀 能量沉积 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H桥整流器的模糊PI控制实现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车晓 燕沙 +1 位作者 谢立海 许凌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5,共4页
单相H桥整流器的控制面临着动态、稳态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此处以系统稳定为基础,针对电压环、电流环设计了两个模糊控制器,达到根据工程经验选择参数的目的。通过实验,对比了传统方法比例积分(PI)控制和所设计的模糊PI控制方法的性能... 单相H桥整流器的控制面临着动态、稳态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此处以系统稳定为基础,针对电压环、电流环设计了两个模糊控制器,达到根据工程经验选择参数的目的。通过实验,对比了传统方法比例积分(PI)控制和所设计的模糊PI控制方法的性能,验证了后者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以及快速动态响应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器 比例积分控制 模糊比例积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ible Role of DNA Polymerase beta in Protecting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Against Cytotoxicity of Hydroquinone 被引量:2
18
作者 DA-LIN HU HUAN-WEN TANG +11 位作者 HAI-RONG LIANG DONG-SHENG TANG YI-MING LIU WEI-DONG JI JIAN-HUI YUAN YUN HE ZHENG-Yu ZHU JIAN-PING yanG DAO-KUI FANG yan sha XIAO-ZHI TU ZHI-XIONG ZHUA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1-177,共7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of hydroquinone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a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NA polymerase beta is involved in protecting cells from damage caused by hydroquinone. 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of hydroquinone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a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NA polymerase beta is involved in protecting cells from damage caused by hydroquinone. Methods DNA polymerase beta knock-down cell line was established via RNA interference as an experimental group. Normal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and cells transfected with the empty vector of pEGFP-C1 were used as controls.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ydroquinone (ranged from 10 μmol/L to 120 μmol/L) for 4 hours. MTT assay and Comet assay [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to detect the toxicity of hydroquinone. Results assay showed that DNA polymerase beta knock-down cell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ydroquinone had a lower absorbance value at 490 nm than the control cells in a dose-dependant manner. Comet assay revealed th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ydroquinone caused more severe DNA damage in DNA polymerase beta knock-down cell line than in control cell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control groups. Conclusions Hydroquinone has significant toxicity to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and causes DNA damage. DNA polymerase beta knock-down cell line appears more sensitive to hydroquinone than the control cel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NA polymerase beta is involved in protecting cells from damage caused by hydroquin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RNA interference HYDROQUINONE TOXICOLOGY DNA polymerase be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不同含水量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莫治新 闫莎 +4 位作者 金慧 喻高明 张金龙 艾可然木.亚森 韦良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4-68,共5页
以喀什地区泽普县荒漠河岸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氮沉降对不同含水量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以期为新疆喀什荒漠区土壤氮素及水分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沉降处理土壤矿质氮含量高于CK(不添加外源氮素的处理)... 以喀什地区泽普县荒漠河岸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氮沉降对不同含水量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以期为新疆喀什荒漠区土壤氮素及水分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沉降处理土壤矿质氮含量高于CK(不添加外源氮素的处理),培养7 d时,两处理土壤矿质氮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土壤含水量为40%时,氮沉降处理土壤净硝化速率最大;培养28 d时,土壤净硝化速率最大(土壤含水量为0的处理除外)。土壤含水量为20%时,氮沉降处理土壤净矿化速率最大;培养7 d时,氮沉降处理土壤净矿化速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矿化速率 硝化速率 土壤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HDL-C和Hcy联合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亚 付毓平 +2 位作者 燕莎 贺志安 郭凤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2864-2867,2873,共5页
目的分析血脂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100、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 目的分析血脂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100、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AIS 121例(缺血组),出血性脑卒中119例(出血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11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TG、TC、HDL-C、LDL-C、ApoA1、ApoB100、Hcy、sdLDL-C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诊断效能。结果缺血组TC、LDL-C、ApoB100、Non-HDL-C、sdLDL-C、Hcy水平高于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n-HDL-C、Hcy水平是A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on-HDL-C与Hcy联合应用辅助诊断AIS的AUC为0.870(95%CI 0.823~0.917,P<0.001),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94.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75.4%,明显高于Hcy及Non-HDL-C单独检测。结论Non-HDL-C和Hcy水平是A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应用在AIS中有较高辅助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