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KIF21A and KANK1 regulates dendritic morphology and synapse plasticity in neurons
1
作者 Shi-Yan Sun Lingyun Nie +5 位作者 Jing Zhang xue fang Hongmei Luo Chuanhai Fu Zhiyi Wei Ai-Hui T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1期209-223,共15页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in dendritic spines have been linked to changes in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urons that affect learning and memory.Kinesin-4 KIF21A helps organize the microtubule-actin network at th...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in dendritic spines have been linked to changes in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urons that affect learning and memory.Kinesin-4 KIF21A helps organize the microtubule-actin network at the cell cortex by interacting with KANK1;however,whether KIF21A modulates dendrit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neurons remains unknown.In this study,we found that KIF21A was distributed in a subset of dendritic spines,and that these KIF21A-positive spines were larger and more structurally plastic than KIF21A-negative spines.Furthermor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KIF21A and KANK1 was found to be critical for dendritic spine morphogenesis and synaptic plasticity.Knockdown of either KIF21A or KANK1 inhibited dendritic spine morphogenesis and dendritic branching,and these deficits were fully rescued by coexpressing full-length KIF21A or KANK1,but not by proteins with mutations disrupting direct binding between KIF21A and KANK1 or binding between KANK1 and talin1.Knocking down KIF21A in the hippocampus of rats inhibited the amplitudes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duced by 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 and negatively impacted the animals’cognitive abilities.Taken together,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function of KIF21A in modulating spine morphology and provide insight into its role in synaptic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 CYTOSKELETON dendrite KANK1 KIF21A MICROTUBULE spine morphology SPINE synaptic plasticity ta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鹂 薛方 马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5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为腹泻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的血清指标水平和基线资料;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为腹泻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的血清指标水平和基线资料;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影响因素。结果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以男孩为主,发病年龄以2~3岁为主,发病季节以冬季为主,居住地以农村为主,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粪便性质以水样便、蛋花汤样便为主。腹泻组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吮指、挑食、手卫生不合格、玩具消毒频率≤1次/周、餐具/奶具消毒频率≤1次/周、近期有生冷或不洁饮食史、近期与腹泻患者接触、未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常见于2~3岁,且以男孩居多,好发于冬季;其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儿童 腹泻 流行病学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低温对烟草甲后代种群两性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静 刘晓光 +6 位作者 时向东 汤清波 罗诚 薛芳 蔡文 李东亮 丁松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6,共9页
【目的】低温处理是我国主要储烟害虫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的有效控制手段之一,但是在低温条件下烟草甲的种群动态及适应机制鲜有报道。昆虫的亚致死低温效应是我们了解昆虫适应低温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分析亚致死低温对烟草... 【目的】低温处理是我国主要储烟害虫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的有效控制手段之一,但是在低温条件下烟草甲的种群动态及适应机制鲜有报道。昆虫的亚致死低温效应是我们了解昆虫适应低温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分析亚致死低温对烟草甲后代生命表参数的影响,以揭示烟草甲的低温适应能力和种群发展潜力。【方法】将烟草甲末龄幼虫暴露于-20℃下若干时长,构建时间-死亡率曲线,分别计算其死亡率为10%和50%的致死时间(即LT_(10)和LT_(50));然后分别构建烟草甲末龄幼虫经-20℃低温处理LT_(10)和LT_(50)时长后存活F_(1)代种群的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结果】-20℃低温对烟草甲末龄幼虫的亚致死时间LT_(10)和LT_(50)值分别为5.32和12.84 min。在-20℃下暴露LT_(10)和LT_(50)时长后获得的F_(1)代种群,90%以上的个体存活并能完成整个生活史,其卵-成虫总寿命、雌成虫寿命及净繁殖率(R_(0))、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与28℃下饲养的对照种群无显著差异。但是,与对照相比,-20℃低温处理烟草甲末龄幼虫LT_(10)和LT_(50)时长显著降低了F_(1)代卵和1龄幼虫的起始生命期望值、F_(1)代1龄幼虫历期以及幼虫阶段的繁殖值,且使F_(1)代种群的雄性比例增大。【结论】-20℃低温处理烟草甲末龄幼虫LT_(10)和LT_(50)时长能够降低F_(1)代起始生命期望值和种群繁殖率,但是其种群结构和基本生命表参数正常。结果表明,烟草甲幼虫对低温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经历低温处理后幸存个体能够再次迅速扩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甲 低温 亚致死时间 年龄-龄期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体外预开窗与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疾病辐射剂量
4
作者 薛芳 韩晓峰 +6 位作者 王刚 邵磊 刘光锐 李铁铮 郭曦 邱威 马晓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3-556,共4页
目的对比体外预开窗与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疾病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接受体外预开窗(A组)及21例原位开窗(B组)TEVAR治疗的主动脉疾病患者,比较组间透视时间、总参考空气比释动能(AK)、总剂量面积乘积(D... 目的对比体外预开窗与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疾病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接受体外预开窗(A组)及21例原位开窗(B组)TEVAR治疗的主动脉疾病患者,比较组间透视时间、总参考空气比释动能(AK)、总剂量面积乘积(DAP)及TEVAR治疗时间。结果对72例均顺利完成TEVAR。A组透视时间[(21.42±8.04)min vs.(34.57±9.07)min]及总DAP[44315.0(31157.0,56307.5)μGy·m^(2)vs.72153.0(45460.0,82354.0)μGy·m^(2)]均低于B组(P均<0.05),而总AK[2423(1638,3533)mGy vs.3600(1898,3921)mGy]及TEVAR用时[(83.41±22.89)min vs.(81.00±22.13)min]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原位开窗TEVAR,体外预开窗TEVAR治疗主动脉疾病所需透视时间及总DAP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辐射剂量 体外预开窗技术 原位开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地表水污染与癌症的空间关联
5
作者 赵婧 韩伟 +3 位作者 郭晓波 张璐雯 薛芳 姜晶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861,共13页
目的揭示淮河流域关键污染物的空间聚集模式,并基于污染分级进一步量化非消化道癌症风险和癌症负担,为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深化治理提供靶目标和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淮河流域2021年地表水质及2019年肿瘤登记年报的7种癌症发病数据,采用随机... 目的揭示淮河流域关键污染物的空间聚集模式,并基于污染分级进一步量化非消化道癌症风险和癌症负担,为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深化治理提供靶目标和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淮河流域2021年地表水质及2019年肿瘤登记年报的7种癌症发病数据,采用随机森林-SHapley加性解释分析筛选关键污染物,基于空间分析划分污染分级,并计算其癌症风险和人群归因分数。结果筛选出5个关键污染物,分别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5日生化需氧量及砷,并将其联合效应划分为3个污染分级,结果显示与低污染地区相比,高污染地区的5种癌症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包括肺癌(RR=1.26,95%CI=1.06~1.50)、乳腺癌(女性)(RR=1.46,95%CI=1.21~1.77)、胰腺癌(RR=1.46,95%CI=1.06~2.01)、脑癌(RR=1.44,95%CI=1.05~1.98)和胆囊癌(RR=1.60,95%CI=1.03~2.50),且人群归因分数几乎均超过5%。结论地表水污染的潜在癌症风险和负担不容忽视,唯有各行业密切合作,通过进一步制定政策法规、加强环境治理和进行公众健康干预,才能从根本上应对这一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地表水污染 空间分布模式 污染分级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SWEET基因及其糖转运功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鸿梅 张召聪 +4 位作者 刘坤 薛芳 韩洁 赵慧 陈四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6-414,共9页
SWEET(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是一类介导蔗糖或己糖通过顺浓度梯度被动扩散跨细胞膜转运的新型糖转运蛋白。植物SWEET蛋白包括7个跨膜结构域,其中包含2个MtN3/Saliva结构域,可分为4个进化分支。SWEET转运蛋... SWEET(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是一类介导蔗糖或己糖通过顺浓度梯度被动扩散跨细胞膜转运的新型糖转运蛋白。植物SWEET蛋白包括7个跨膜结构域,其中包含2个MtN3/Saliva结构域,可分为4个进化分支。SWEET转运蛋白在多种生理和生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韧皮部装载、激素运输、营养和生殖生长等。结合当前SWEET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SWEET的发现、蛋白结构及其在糖转运中的生物学功能,指出目前植物SWEET基因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SWEET蛋白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1)探究SWEET蛋白的底物识别机制;2)挖掘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SWEET基因;3)利用SWEET基因编辑和磷酸化等策略改良作物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糖转运 SWEET 蛋白结构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茄特征香韵净油制备分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忠荣 李品鹤 +3 位作者 姬凌波 薛芳 叶烨 李东亮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为开发雪茄特征香韵净油,以古巴碎叶为对象,通过对比石油醚提取、超临界萃取和亚临界萃取三种制备工艺对雪茄烟叶净油挥发性成分、感官品质和提取率的影响,选取亚临界萃取工艺并优化其工艺条件,同时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亚临界萃取烟叶净... 为开发雪茄特征香韵净油,以古巴碎叶为对象,通过对比石油醚提取、超临界萃取和亚临界萃取三种制备工艺对雪茄烟叶净油挥发性成分、感官品质和提取率的影响,选取亚临界萃取工艺并优化其工艺条件,同时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亚临界萃取烟叶净油进行组分分离。研究结果如下:(1)综合考虑挥发性成分、感官品质和提取率等因素,确定采用亚临界萃取工艺制备雪茄烟叶净油;(2)进行单因素考察实验,确定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夹带剂添加量0.75 mL/g、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次数3次,此条件下雪茄烟叶净油提取率为4.55%;(3)亚临界萃取雪茄烟叶净油经过分子蒸馏分离,得到4级轻组分和重组分,根据感官评吸和GC-MS分析,分子蒸馏工艺可设定为60℃和100℃两个温度梯度,得到作用效果不同的2个轻组分。本研究可为雪茄特征香韵净油制备和雪茄废弃烟叶的高价值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碎叶 净油 制备工艺 亚临界萃取 分子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IVUS和OCT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中的研究价值
8
作者 薛芳 邵磊 +1 位作者 罗满屹 吴凡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4-17,29,共5页
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都是由不稳定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栓栓塞引起的。尽管及时开通了致病血管,但未阻塞血管中的易损斑块仍对患者的长期预后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动态评估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的变化尤为重要。腔内成像技术(IVU... 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都是由不稳定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栓栓塞引起的。尽管及时开通了致病血管,但未阻塞血管中的易损斑块仍对患者的长期预后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动态评估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的变化尤为重要。腔内成像技术(IVUS和OCT)可直观、准确地显示易损斑块的不同特征,因此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比IVUS和OCT在观察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方面的优缺点,以此介绍腔内技术在提高精准医疗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并探讨了易损斑块的早期诊断和合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US OCT 急性冠脉综合征 腔内成像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市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路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薛芳 肖晓燕 李若凌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赣州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赣州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弘扬革命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上作示范”,赣州迎来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赣州应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从增强社会意识、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内容与方法、发展红色旅游等方面着手,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 红色基因传承 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春平 吴攀 +5 位作者 刘远上 薛芳 苏海洋 贾学伟 杨雯静 施丰成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利用正交设计对无机盐包灰助剂、纳米材料和天然多糖类物质进行复配,优化得到最佳复配,并采用极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法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包灰值、灰度值、碳化圈宽度、锥高、锥顶角和锥面积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最佳添加... 利用正交设计对无机盐包灰助剂、纳米材料和天然多糖类物质进行复配,优化得到最佳复配,并采用极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法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包灰值、灰度值、碳化圈宽度、锥高、锥顶角和锥面积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最佳添加量情况下添加剂对烟气指标和感官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极差分析得出了复合添加剂组分的最优的复配比例:罗汉果多糖(2.0%)、磷酸氢二钠(2.0%)、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1.5%)。(2)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材料对卷烟包灰性能影响顺序为:罗汉果多糖>磷酸氢二钠>CNFs。(3)由简单相关性分析表明,罗汉果多糖的浓度与包灰值、灰度值都呈极显著负相关,CNFs和磷酸氢二钠的浓度与包灰值、灰度值无明显相关性。(4)烟气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最优添加剂配方的卷烟样品烟气指标变化幅度不大,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5)感官评吸结果表明,添加最优添加剂配方后卷烟香气量增加,余味较好,燃烧性变好,烟灰变白,对卷烟风味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纸 复合添加剂 包灰性能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ment on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y considering desertification index
11
作者 AN Min MENG Fan +4 位作者 HE Weijun xue fang SONG Mengfei XIE Ping WANG B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0期3275-3292,共18页
Desertification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in China.However,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EEQ)in the YRB have pa... Desertification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in China.However,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EEQ)in the YRB have paid limited attention to the indicator of desertificatio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corporate the desertification index into the spatiotemporal assessment of the EEQ in the YRB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In this study,based on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91 cities in the YRB,this article proposes a desert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DRSEI)model,which builds upon the traditional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model,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the EEQ in the YRB from 2001 to 2021.Furthermore,using the geographic detector(GD),and 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model,the study assesses the impact of human and natural factors on the EEQ in the YRB.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1)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RSEI,the improved DRSEI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EEQ.Among the 24 cities,the change in DRSEI exceeds 0.05 compared to RSEI,accounting for 26.37%of the YRB.The remaining 67 cities have changes within a range of less than 0.05,accounting for 73.63%of the YRB.(2)The results of the GD for individual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reveal that rainfall and elevation have significant individual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n the EEQ.Furthermore,after the interaction with natural factors,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human factors gradually increases over time.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results of GTWR demonstrate that rainfall has a strong direc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EQ,accounting for 98.90%of the influence,while temperature exhibits a more pronounced direct inhibitory effect,accounting for 76.92%of the influence.Human activities have a strong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EQ and a weak positive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Desertification index Desert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Driving factors Yellow River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适应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脑损伤标志物及血管炎症介质的影响
12
作者 薛芳 李岸 徐国卫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I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脑损伤标志物及血管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I...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I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脑损伤标志物及血管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IC组(n=29)、假RIC组(n=30)和对照组(n=31)。3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24 h后,RIC组患者给予RIC治疗,假RIC组给予假性RIC治疗,对照组不做RIC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4 d。收集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卒中病史等基本资料;入院24 h内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5 mL,离心取上层血清,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水平;应用凝血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水平。RIC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时抽取3组患者外周静脉血4~5 mL,离心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3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记录3组患者RIC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假RIC组和RI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28/31)、90.00%(27/30)和100.00%(29/29),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9,P>0.05)。对照组、假RIC组和RIC组患者治疗前TG、TC、HbA1c、Scr、FIB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Lp-PLA2、IL-6、S100β、N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7、14 d时血清Lp-PLA2、IL-6、S100β、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7、14 d时,RIC组患者的血清Lp-PLA2、IL-6、S100β、NSE水平显著低于假RIC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假RIC组患者的血清Lp-PLA2、IL-6、S100β、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7、14 d时的NIHSS评分及治疗14、90 d时的m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RIC组患者治疗14 d时的NIHSS评分及治疗90 d时的mRS评分显著低于假RIC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假RIC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C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上肢疼痛、麻木,暂停治疗后患者不适感觉消失;假RIC组和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溶栓后给予RIC治疗能显著促进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管炎症介质和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减轻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适应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损伤标志物 血管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um urate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bidirectional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13
作者 Song Zhang xue fang +7 位作者 Le Kang Xiang-Yu Sui Miao Liu Yu-Jia Luo Shuo Fu Zhao-Shen Li Sheng-BingZhao Yu Ba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5期891-902,共12页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urate level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including ulcerative colitis(UC)and Crohn’s disease(CD).However,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urate level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including ulcerative colitis(UC)and Crohn’s disease(CD).However,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observations are causal because of confounding factors.AIM To investigate the causal associations between urate levels and IBD using bidirec-tional 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METHODS Independent genetic variants for urate levels and IBD were selected as instru-mental variables from publish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s).Summary statistics for instrument-outcome associations were retrieved from three separate databases for IBD(the UK Biobank,the FinnGen database and a large GWAS meta-analysis)and one for urate levels(a large GWAS meta-analysis).MR analyses included the inverse-variance-weighted method,weighted-median estimator,MR-Egger and sensitivity analyses(MR-PRESSO).A meta-analysis was also conducted to merge the data from separate outcome databases using a fixed-effects model.RESULTS Genetically higher serum urate levels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UC[odds ratio(OR):1.95,95%confidence interval(CI):1.86-2.05]after outlier correction,and the ORs(95%CIs)for IBD and CD were 0.94(95%CI:0.86-1.03)and 0.91(95%CI:0.80-1.04),respectively.Anim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urate levels and UC.Moreover,genetically predicted IBD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urate levels(OR:0.97,95%CI:0.94-0.99).However,no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genetically influenced UC or CD and urate levels.CONCLUSION Urate levels might be risk factors for UC,whereas genetically predicted IBD wa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urate levels.These findings provide essential new insight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I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Urate levels ANTIOXIDANT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14
作者 唐才环 薛芳 +2 位作者 陈乙云 陈霞 黄惠敏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425-1429,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在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疾病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在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疾病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肺炎病儿96例作为细菌组,同期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病儿88例作为非细菌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儿童96例为对照组,收集检测三组病儿基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IRF5、GM-CSF及其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IRF5、GM-CSF水平与病情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IRF5、GM-CSF及二者联合预测细菌性肺炎预后的价值。结果细菌组血清IRF5水平[(38.85±13.86)ng/L]显著高于非细菌组[(11.15±4.37)ng/L]和对照组[(10.76±1.55)ng/L],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细菌组血清GM-CSF水平[(54.73±16.56)ng/L]显著低于非细菌组[(246.73±28.94)ng/L]和对照组[(250.64±55.67)ng/L],且重症组低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气促、吐沫、三凹征、肺部明显湿啰音比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非细菌组(P<0.05),轻症组、非细菌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细菌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RF5水平与CRP、白细胞、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均呈正相关(r=0.34、0.36、0.41,P<0.05),血清GM-CSF水平与CRP、白细胞、CPIS均呈负相关(r=-0.40、-0.32、-0.45,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IRF5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GM-CSF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显示,IRF5、GM-CSF对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90、0.87,二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AUC为0.96,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Z联合vs.IRF5=2.86,P=0.004;Z联合vs.GM-CSF=2.24,P=0.025),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32%、90.77%。结论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IRF5水平升高,GM-CSF水平降低,二者在评估病情进展及疾病预后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细菌性 干扰素调节因子5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表达变化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高分子材料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许春平 吴攀 +5 位作者 刘远上 苏海洋 薛芳 贾学伟 代玉祥 施丰成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6-72,I0002,共8页
为考察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及添加量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利用图像分析法测定添加天然高分子材料后卷烟的包灰值、灰度值、碳化圈宽度、锥高和锥顶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与卷烟包灰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为考察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及添加量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利用图像分析法测定添加天然高分子材料后卷烟的包灰值、灰度值、碳化圈宽度、锥高和锥顶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与卷烟包灰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添加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卷烟综合包灰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15μL的卷烟包灰值、灰度值最小,燃烧后卷烟灰柱裂口最少,颜色最白;添加1.5%改性纤维素纳米纤维(MCNFs)15μL的卷烟碳化圈宽度最窄。2)CNFs的浓度与包灰值和碳化圈宽度都呈显著负相关,山药多糖浓度与包灰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罗汉果多糖浓度与包灰值、灰度值呈显著负相关。且卷烟包灰性能的好坏是各个包灰指标综合的表现。3)对包灰指标进行梯度划分,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卷烟包灰指标综合性能得分,由结果可知,添加1.0%CNFs15μL的卷烟包灰综合性能得分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包灰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高分子材料 卷烟纸 包灰性能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随访的最佳证据总结
16
作者 杨柳 钱静 +4 位作者 杨丽娟 薛芳 姜梦凡 高瑾 李金芝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2期65-71,共7页
目的总结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随访的最佳证据,为构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随访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Joanna Briggs... 目的总结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随访的最佳证据,为构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随访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美国糖尿病协会网站,临床指南-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OVID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泉方本地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随访有关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临床决策和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结果共纳入9篇相关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5篇、专家共识、证据总结、临床决策和系统评价各1篇。通过对证据的总结,最终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随访、生活方式指导、母乳喂养、药物治疗、健康教育5个方面汇总17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的最佳证据可为医院和社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随访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产后随访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模式下海底管道舷侧起吊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
17
作者 成二辉 王艳涛 +2 位作者 张宇 赵刚 薛方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70-74,共5页
海底管道舷侧起吊是海底管道发生损伤后维修的一种常用技术。通常情况下,舷侧起吊使用锚系船在锚泊状态下进行,维修过程中船舶状态稳定,成本相对教低,海管起吊作业施工风险小。然而,随着海上油气田不断开发,海底管缆的数量越来越多,密... 海底管道舷侧起吊是海底管道发生损伤后维修的一种常用技术。通常情况下,舷侧起吊使用锚系船在锚泊状态下进行,维修过程中船舶状态稳定,成本相对教低,海管起吊作业施工风险小。然而,随着海上油气田不断开发,海底管缆的数量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由于船舶起抛锚作业本身导致的海管损伤屡见不鲜。DP模式下进行平管起吊,避免了船舶抛锚作业,海管发生锚挂的风险降为零。海上某油田一条混输管线平管法兰焊道发生泄漏,采用DP模式下舷侧起吊的技术进行了法兰更换。此次DP模式下海底管道舷侧起吊更换法兰的成功实施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模式 海底管道 舷侧起吊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薛芳 张永林 +1 位作者 张继萍 贾夏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脑栓通胶囊,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脑栓通胶囊,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卒中患者生专用活质量量表(Stroke scale quality of life,SS-QOL)评分和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血清全血高切黏度(High shear viscosity,HS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S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SS-QO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SS-QOL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实验组改善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HSV、PSV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V、PSV和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SOD、GSH-Px和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明显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改善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中动脉收缩期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及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d、Vm和Vs值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改善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通胶囊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薛芳 王娟 +2 位作者 彭立威 赵莹 吴冰洁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缺血性脑梗死脑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多认为可能与酸中毒、炎症反应、氮化应激、氧化应激、Ca^(2+)超载、细胞凋亡、能量代谢障碍、血脑屏障破坏、线粒体功能障碍、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等密切相关。为此,本研究在CNKI、Pubme... 缺血性脑梗死脑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多认为可能与酸中毒、炎症反应、氮化应激、氧化应激、Ca^(2+)超载、细胞凋亡、能量代谢障碍、血脑屏障破坏、线粒体功能障碍、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等密切相关。为此,本研究在CNKI、Pubmed数据库,检索关于脑梗死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机制的文献,以期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 损伤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卒中防治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红波 杨立磊 +3 位作者 薛芳 张海钢 陈立波 吴京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9-854,共6页
背景糖尿病患者是卒中高危人群,是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目标人群。既往研究提示卒中防治知识的正确认知可明显减少卒中就诊延误、提高卒中救治效率。目前有关糖尿病患者卒中防治知识认知特点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卒中防治相关... 背景糖尿病患者是卒中高危人群,是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目标人群。既往研究提示卒中防治知识的正确认知可明显减少卒中就诊延误、提高卒中救治效率。目前有关糖尿病患者卒中防治知识认知特点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卒中防治相关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9月,选择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卒中防治相关知识(如卒中的发生部位、常见危险因素、常见警示症状、急救处理、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及可预防性等),以及期望的卒中相关知识获取途径。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卒中相关知识得分的可能因素。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有效应答率87.0%。结果调查对象对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5.3%~80.7%。在可干预卒中危险因素中以高血压知晓率最高〔80.7%(351/43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知晓率最低〔10.3%(45/435)〕;在不可干预因素中以年龄知晓率最高〔65.8%(286/435)〕,种族知晓率最低〔5.3%(23/435)〕。对常见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率为13.1%~76.8%,以对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的知晓率最高〔76.8%(334/435)〕,对抽搐的知晓率最低〔13.1%(57/435)〕。76.6%(333/435)的调查对象在面临突发卒中症状时选择"拨打120,呼叫救护车"。15.4%(67/435)调查对象知晓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但其中仅43.3%(29/67)能正确回答溶栓时间窗(<4.5 h);57.7%(251/435)的调查对象可正确识别卒中受累部位为脑;64.4%(280/435)调查对象认为卒中可以预防。卒中相关知识期望获取途径的前3位分别为社区医师指导〔74.0%(322/435)〕、专家讲座〔53.8%(234/435)〕和电视〔38.6%(168/43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有卒中病史或卒中家族史患者对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脑血管病史或卒中家族史及糖尿病病程是调查人群卒中相关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人群的卒中防治知识水平不足,尤其是低文化程度、低收入、无脑血管病史、新发糖尿病人群更为明显。社区医师指导的卒中健康教育活动可能是改善糖尿病人群卒中防治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卒中 知晓水平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