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高温电机用微弧氧化陶瓷电磁线特性
1
作者 付东山 王连可 +3 位作者 王祥瑞 向波 雷厉 伍小杰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7-597,共11页
电机有机绝缘电磁线的绝缘材料高温下易分解,耐热等级有限,而外包陶瓷电磁线和阳极氧化电磁线柔韧性差,弯曲变形后电性能劣化。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微弧氧化陶瓷电磁线电机绕组方案。该陶瓷电磁线具有耐热等级高、柔韧性良好、弯... 电机有机绝缘电磁线的绝缘材料高温下易分解,耐热等级有限,而外包陶瓷电磁线和阳极氧化电磁线柔韧性差,弯曲变形后电性能劣化。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微弧氧化陶瓷电磁线电机绕组方案。该陶瓷电磁线具有耐热等级高、柔韧性良好、弯曲变形后可维持电性能等特点,将其作为绕组应用于电机中可使电机工作温度达到350℃,突破传统有机绝缘电机温度的限制。首先介绍了微弧氧化陶瓷电磁线的形成机理、结构特点和高温下的物理特性;然后分析了微弧氧化陶瓷电磁线应用于电机中的电学特性,给出微弧氧化陶瓷电磁线应用于电机中的制作工艺和绝缘方式;最后研制一台基于微弧氧化陶瓷电磁线的电机样机,并对其进行了高温烘烤测试和动态性能测试实验,验证了微弧氧化陶瓷电磁线应用于高温电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陶瓷电磁线 绝缘 高温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送出线路非全相运行机理及其对保护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罗易萍 张永杰 +3 位作者 周文越 杨琪 向博 曾奕 《四川电力技术》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电力系统运行实践表明,新能源送出线路单相重合闸非全相运行过程中,新能源侧存在过电压和过电流,可能影响保护性能。为揭示送出线路非全相运行机理,首先推导了非全相运行状态下新能源侧电压和电流解析式,并利用实际故障录波数据验证了... 电力系统运行实践表明,新能源送出线路单相重合闸非全相运行过程中,新能源侧存在过电压和过电流,可能影响保护性能。为揭示送出线路非全相运行机理,首先推导了非全相运行状态下新能源侧电压和电流解析式,并利用实际故障录波数据验证了其有效性;然后,基于推导的解析式,研究了新能源控制方式、功率水平、送出线路长度对过电压、过电流的影响;最后,结合新能源送出系统保护配置情况,分析了送出线路保护和变压器保护对非全相运行状态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非全相运行期间健全相电流约上升至额定电流的√3倍,过电压幅值主要受断口阻抗和新能源电源正序等效阻抗的影响;由于同时存在较高的负序电压和过电流,变压器高压侧复合电压过电流保护可能误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非全相运行 过电压 故障电流 保护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棒数字成像亮度融合与多尺度优化增强算法
3
作者 黄帆 向勃 +3 位作者 李平 李晨欣 曹晖 彭梦倚寒 《核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3,共7页
燃料棒是燃料组件的基本单元,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为高效检测燃料棒内部缺陷,采用了高分辨率、可视化的无损检测技术—X射线数字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对燃料棒进行检查。针对燃料棒DR图像对比度较低的问题,提... 燃料棒是燃料组件的基本单元,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为高效检测燃料棒内部缺陷,采用了高分辨率、可视化的无损检测技术—X射线数字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对燃料棒进行检查。针对燃料棒DR图像对比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燃料棒DR图像亮度融合与多尺度优化增强算法。首先,利用对数变换和γ变换校正图像亮度,通过局部信息融合进一步完善图像。然后,采用小波函数进行多尺度分解,对低频分量进行Retinex增强和锐化,对高频分量进行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s,NL_Means)滤波,最后通过小波重构实现图像增强。为了评估算法性能,以燃料棒DR图像为测试对象进行实验,并采用平均梯度(Average Gradient,AG)和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IE)两种代表性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新的低亮度图像增强算法(New Low-Light Image Enhancement,NLIE)、同态滤波(homomorphic filtering,HMF)以及低亮度图像增强算法(Low Light Image Enhancement,LIME)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图像亮度融合与多尺度优化增强算法显著改善了燃料棒DR图像质量,可以更好地凸显燃料棒内部缺陷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棒 DR图像 图像增强 图像融合 多尺度
原文传递
Modeling the carbon dynamics of alpine grassland in the Qinghai-TibetanPlateau under scenarios of 1.5 and 2 ℃ global warming 被引量:6
4
作者 YI Shu-Hua xiang bo +2 位作者 MENG Bao-Ping WU Xiao-Dong DING Yong-Jian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80-91,共12页
Alpine grassland occupies two-third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QTP). It is vital to project changes of this vulnerable ecosystem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before taking any mitigation or adaptatio... Alpine grassland occupies two-third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QTP). It is vital to project changes of this vulnerable ecosystem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before taking any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measures.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process-based ecosystem model, driven with output from global circulation models under different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 to project the carbon dynamics of alpine grass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 1) Vegetation carbon (C) on the QTP increased by 22—38 gC m^-2 during periods of 1.5 and 2 ℃ warming under different RCPs when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period (1981—2006), while soil C increased by 85—122 gC m^-2. 2) The increases of vegetation C and soil C at the period of 1.5 ℃ warming were about 15 gC m^-2 and 40 gC m^-2 smaller than those at the period of 2 ℃ warming, respectively;increase of C was greater for alpine meadow than for alpine steppe. 3) Precipitation, radiation, and permafrost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showed heterogeneous spatial patterns, and caused heterogeneous response of C dynamics. For alpine meadow in regions transformed from permafrost to seasonally frozen soil with medium annual precipitation (200—400 mm), vegetation C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decreased by 18.7 gC m-2 and 3.1 gC m^-2 per year during 2 °C warming under RCP 4.5, respectively. This decreas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sappearing impermeable permafrost.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at indicated an unfavorable response of alpine grassland to climate warming, this study showed a relatively favorable response, which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C 0 2 fer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FROST TERRESTRIAL ECOSYSTEM model VEGETATION Soi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疾病生活质量量表汉化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5
作者 卢莎 刘丽萍 +4 位作者 向波 王瑶 黄萍 岑熙 曾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4-650,F0003,共8页
目的 翻译外周动脉疾病生活质量量表(vascula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VascuQOL)再施以优化,得到和我国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相契合的汉化版VascuQOL。方法 通过顺译、回译、修改条目、专家咨询、文化调适及预调查,得到汉化版Vas... 目的 翻译外周动脉疾病生活质量量表(vascula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VascuQOL)再施以优化,得到和我国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相契合的汉化版VascuQOL。方法 通过顺译、回译、修改条目、专家咨询、文化调适及预调查,得到汉化版VascuQOL;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302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量表的信效度展开检验。结果 汉化版VascuQOL各条目临界比值为3.086~17.605;量表各条目评分和总分之间的关联系数为0.237~0.695(P<0.01);量表各条目内容效度为0.861~1.000,总量表内容效度为0.986;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找到特征根在1以上的5项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是67.39%,Bartlett’s球形检验中χ2值为3289.061(P<0.01);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作为校标,Pearson相关分析为0.697;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ɑ系数为0.871,各维度Cronbach’sɑ系数分别为0.893、0.859、0.759、0.569、0.727(P<0.01);重测信度为0.996。结论 汉化版VascuQOL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我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外周动脉疾病 生活质量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锂同位素分析热电离质谱仪研制
6
作者 郭冬发 李伯平 +13 位作者 汤书婷 刘桂方 谭靖 向波 韦梓渝 乔麓伊 张泽 王若鸣 熊超 李黎 吴磊 董守智 戴光钏 李梦清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633-649,共17页
锂同位素测量在核燃料循环中具有重要应用,热电离质谱法精密度高,其是常用的测量手段。传统的方法是使用较大尺寸的商用热电离质谱仪对锂同位素进行分析,其磁分析器的偏转半径多为250 mm,仪器体积较大,价格昂贵。本课题研制出一种紧凑... 锂同位素测量在核燃料循环中具有重要应用,热电离质谱法精密度高,其是常用的测量手段。传统的方法是使用较大尺寸的商用热电离质谱仪对锂同位素进行分析,其磁分析器的偏转半径多为250 mm,仪器体积较大,价格昂贵。本课题研制出一种紧凑型热电离质谱仪(M90),其磁分析器偏转半径只有90 mm,整机体积小,非常适合锂同位素分析。此紧凑型热电离质谱仪采用模块化设计,由真空系统、离子源、离子透镜、隔离阀、磁质量分析器、检测器、数据采集控制和软件系统组成。真空系统由一台机械泵、涡轮分子泵、离子泵和复合真空规组成,离子源室真空度优于5×10^(-6)Pa,分析室真空度优于5×10^(-7)Pa;离子源由带冷阱的离子源腔室、10工位样品转盘和悬浮高压灯丝电源组成,灯丝电流调节范围介于0~6 A之间;离子透镜由加速电压电极、引出电压电极、狭缝电压电极、上下偏转电压电极、左右偏转电压电极及离子透镜电源组成,各电压调节范围介于0~6 kV之间;磁分析器由磁铁、霍尔探头和磁流电源组成闭环控制系统,能满足质量范围介于6~45 amu之间的需要;检测器由3个独立的法拉第杯及其检测电路组成,检测器输出电压最高到10 V,4 s积分的本底噪声小于30μV;数据采集使用24位ADC数据采集卡实现。软件采用C^(#)语言结合MySQL数据库编写,使用RS485通信协议实现与硬件数据的交换控制。整机对天然锂同位素比值的测试内精密度可以达到0.01%~0.03%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紧凑型 热电离质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顺层边坡首次失稳长度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向波 罗晗玲 +4 位作者 邬凯 冯君 张乐 顾涛 张俊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60,共13页
西部山区公路建设中常遭遇顺层边坡,其首次失稳长度L_(c)是失稳机制及加固设计的关键参数,现有L_(c)确定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依托31个四川盆周山区公路顺层边坡失稳案例,系统调查坡体结构特征(岩层倾角α、边坡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θ... 西部山区公路建设中常遭遇顺层边坡,其首次失稳长度L_(c)是失稳机制及加固设计的关键参数,现有L_(c)确定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依托31个四川盆周山区公路顺层边坡失稳案例,系统调查坡体结构特征(岩层倾角α、边坡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θ和坡长L)及外在灾变诱因(切层厚度D和降雨量Q)对首次失稳长度的特征,并结合数值分析,探讨顺层边坡首次失稳长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及确定方法,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因素首次失稳长度的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顺层边坡破坏主要发生在θ≤30°范围,坡体双面临空甚至三面临空时,θ>30°的顺层边坡也发生失稳;L_(c)随L的增大而增大,且L_(c)/L等于0.3~1.0;L_(c)/D介于3~24之间,不含软弱夹层时L_(c)/D等于3~10;α在12°~35°时,顺层边坡稳定性最差,且L_(c)/D随α的增大而减小;降雨对顺层边坡的失稳诱发源于软弱夹层的饱水软化,汛期开挖是含软弱夹层顺层边坡失稳的灾变诱因。边坡首次失稳长度影响因子敏感度从大到小排序为:①含软弱夹层边坡:岩层倾角、坡长、切层厚度、内摩擦角、黏聚力、弹性模量、开挖高度;②无软弱夹层边坡:岩层倾角、内摩擦角、切层厚度、黏聚力、坡长。提出的走向夹角折减系数和多因素首次失稳长度计算公式对边坡破坏范围的确定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边坡 四川盆周公路 首次失稳长度 影响因素 拟合关系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排沙系统防沙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侯燕翔 向波 +1 位作者 刘书宝 杨威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设置拦排沙系统是缓解抽水蓄能电站泥沙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验证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排沙系统的防沙效果,建立了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泥沙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频率洪水入库试验。通过比较有、无拦排沙系统的输沙量及悬沙特性... 设置拦排沙系统是缓解抽水蓄能电站泥沙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验证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排沙系统的防沙效果,建立了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泥沙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频率洪水入库试验。通过比较有、无拦排沙系统的输沙量及悬沙特性,论证了拦排沙系统的拦沙效果,并分析了影响拦沙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建拦沙坝情况,进入下水库的泥沙直接相关于上游水沙条件,其相关系数大于0.8;修建拦排沙系统后,进入下库沙量明显减少、悬沙粒径细化,拦沙效果与拦沙库淤积情况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拦沙库的淤积情况是拦沙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上游水沙条件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河流 抽水蓄能电站 拦排沙系统 防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渐进破坏理论的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解析
9
作者 向波 蒋金谷 +3 位作者 张乐 张俊云 冯君 邬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7,共11页
顺层岩质边坡的坡脚开挖扰动后易发生牵引式失稳滑移。为研究不同破坏阶段的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采用半无限楔形体模型计算坡体开挖面应力,然后赋予滑面陡降型应变软化模型,对不同破坏阶段顺层岩质边坡的开挖释放应力、滑面应力状态、... 顺层岩质边坡的坡脚开挖扰动后易发生牵引式失稳滑移。为研究不同破坏阶段的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采用半无限楔形体模型计算坡体开挖面应力,然后赋予滑面陡降型应变软化模型,对不同破坏阶段顺层岩质边坡的开挖释放应力、滑面应力状态、滑面位移和边坡稳定系数等状态特征进行量化解析,形成了临界荷载求解、渐进破坏阶段界定和稳定系数解析3步走的系统解析流程;探讨了顺层岩质边坡首次滑移长度的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顺层岩质边坡的渐进破坏可划分为峰前应力阶段、峰前-残余应力阶段和残余应力阶段;提出不同阶段的稳定系数解析方法,建立了顺层岩质边坡首次滑移长度的应力计算式。首次滑移长度参考值较实际值相差9.3%,所得解析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渐进破坏理论 稳定系数 首次滑移长度 力学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排水条件下颗粒破碎粗粒土的动力特性分析
10
作者 吕中英 向波 +1 位作者 刘恩龙 魏巍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地震荷载作用下堆石等土料会发生颗粒破碎,从而导致其动力特性与不发生颗粒破碎的土料有很大的区别。为了探讨破碎粒状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对人工制备的粒状破碎土料进行了频率为1.0 Hz的循环加载固结不排水(consolidation ... 地震荷载作用下堆石等土料会发生颗粒破碎,从而导致其动力特性与不发生颗粒破碎的土料有很大的区别。为了探讨破碎粒状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对人工制备的粒状破碎土料进行了频率为1.0 Hz的循环加载固结不排水(consolidation undrained,CU)三轴试验,试验围压为100、200、300、400 kPa。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均为压缩破坏,呈应变硬化型;且不同激振力下的轴向应变曲线分为三段,即初始骤升段、中间平衡段和最终破坏段,并且每一阶段的长短和试样的变化均有所不同;动孔压随循环振次增大而增大,且在相同围压下激振力越大动孔压上升得越快。对动强度曲线分析发现,应力比越小动强度曲线越低;阻尼比整体上随着动剪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且相同围压下激振力越小则阻尼比越小。颗粒破碎的影响因素有激振力、围压和振次等共同作用,不同围压(激振力)下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不一、此消彼长,且随着围压增大颗粒破碎程度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载 颗粒破碎 动强度 动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侧壁阻力的顺层边坡失稳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11
作者 赵海松 张乐 +4 位作者 邬凯 魏安辉 向波 邵江 张俊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4,共11页
侧壁阻力作用下,顺层边坡主滑方向将偏离岩层倾向,其变形及失稳机制具有典型特征。以四川盆地马边河流域某顺层边坡为例,基于其工程地质条件,总结顺层边坡不同变形区域的特征,结合失稳边界条件研究了考虑侧壁阻力的顺层边坡失稳演化机制... 侧壁阻力作用下,顺层边坡主滑方向将偏离岩层倾向,其变形及失稳机制具有典型特征。以四川盆地马边河流域某顺层边坡为例,基于其工程地质条件,总结顺层边坡不同变形区域的特征,结合失稳边界条件研究了考虑侧壁阻力的顺层边坡失稳演化机制;最后,对比主滑方向偏离岩层倾向与否的受力差异,分析考虑侧壁阻力的顺层边坡三维稳定性,并研究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1)考虑侧壁阻力的顺层边坡变形可划为失稳滑走区、滑坡区和稳定区,滑坡区包含滑动区和蠕滑变形区,滑动区岩体滑动后解体风化为碎、块石土,蠕滑变形区受侧壁阻力影响岩体仅变形拉裂;(2)顺层边坡经岩体劣化和前缘临空后,总体呈下部滑动、中部蠕滑拉裂的顺层临空-后退式破坏;滑动区边界受前缘及侧壁临空控制,长度与侧壁冲沟下切段长度相近;蠕滑变形区部分侧壁由节理面转化为挤压带,侧壁阻力增大,稳定性高于临界失稳状态;受侧壁阻力及滑体厚度控制,蠕滑变形区与稳定区界限处因滑体厚度削薄而拉裂;(3)建立了考虑侧壁阻力的顺层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式,以及岩层倾角δ、滑面倾角α、主滑方向偏离岩层倾向夹角β三角度间的换算关系式,侧壁摩擦系数和β越大,侧壁阻力越利于顺层边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边坡 侧壁阻力 变形特征 失稳机制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tention-BP神经网络模型的邮轮客舱火灾危险等级分类研究
12
作者 熊正华 向波 陈斌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为能够对邮轮客舱不同火灾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提出一种可对舱室火灾危险等级实时分类的新型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火灾动态模拟器(FDS)建立邮轮客舱火灾物理模型,对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温度、CO体积分数和能见度等安全指标进行数值模拟,并基... 为能够对邮轮客舱不同火灾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提出一种可对舱室火灾危险等级实时分类的新型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火灾动态模拟器(FDS)建立邮轮客舱火灾物理模型,对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温度、CO体积分数和能见度等安全指标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其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将火灾危险等级划分为4个等级。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Attention-BP神经网络(BPNN)模型,结合self-Attention机制融合多个BPNN诊断结果,自适应地分配各个BPNN的权重,对采集的多源火灾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客舱火灾的风险评估并划分危险等级。试验证明:Attention-BPNN模型可有效地实现对火灾危险等级的预警,准确率可达97.32%。相对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具有最高的稳定性和准确率,减少了对客舱火灾预警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轮火灾 数值模拟 self-Attention机制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连接结构的大规模MIMO混合预编码
13
作者 张雷 向博 曾琦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7-1414,共8页
为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中更灵活利用空间资源以提升频谱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连接结构的低复杂度混合预编码方案。该方案允许每个射频链路连接的天线存在交集。进一步,通过直接提取空口信... 为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中更灵活利用空间资源以提升频谱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连接结构的低复杂度混合预编码方案。该方案允许每个射频链路连接的天线存在交集。进一步,通过直接提取空口信道的共轭相位设计模拟预编码矩阵,并提出串行最大化动态子阵列增益算法,以调节射频链路与发射天线的连接关系,从而获得更高的空间分集增益;再对等效信道实施迫零数字预编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以更低硬件成本取得超过传统全连接结构方案的频谱效率,以相当的复杂度较传统部分连接结构方案提升频谱效率20%~390%,且对相位量化误差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MIMO 混合预编码 多连接结构 动态子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高弹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毓 刘永恒 +1 位作者 向波 于启权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论述了SMA高弹改性沥青的基本构成及性能优势,强调了其在公路路面中的应用具有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滑性、耐久性、抗车辙性等显著特点,并结合SMA高弹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工序,从原材料试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 论述了SMA高弹改性沥青的基本构成及性能优势,强调了其在公路路面中的应用具有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滑性、耐久性、抗车辙性等显著特点,并结合SMA高弹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工序,从原材料试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层面分别探讨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机械设备、质量控制要点等,切实提高了SMA高弹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以及公路的各类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超高边坡 SMA高弹改性沥青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血浆CTNNA2基因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治疗机制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思 向波 刘可智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SCZ)患者体内CTNNA2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CTNNA2基因蛋白表达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探究MECT治疗SCZ的潜在机制。方法:纳入85例SCZ患者(SCZ组),招募45名健康对照者(HC)。SCZ组使用阳... 目的:通过调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SCZ)患者体内CTNNA2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CTNNA2基因蛋白表达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探究MECT治疗SCZ的潜在机制。方法:纳入85例SCZ患者(SCZ组),招募45名健康对照者(HC)。SCZ组使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阴性症状量表(BNSS)等评估临床症状,并在治疗前及第6次治疗后采集外周血;HC组在入组时采集外周血;分析MECT对CTNNA2基因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CTNNA2基因蛋白表达量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治疗前SCZ组血浆中CTNNA2基因蛋白表达量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3,P<0.001),治疗后SCZ组血浆中CTNNA2基因蛋白表达量减少且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1,P=0.419)。MECT有效组CTNNA2基因蛋白表达量变化值与一般精神症状因子分降低率呈负相关(r=-0.322,P<0.01)。结论:MECT能降低SCZ组血浆中CTNNA2基因蛋白表达量并缓解其临床症状,提示MECT可能通过影响CTNNA2的表达以发挥治疗SCZ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CTNNA2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罗斯海末次冰盛期以来的古生产力变迁
16
作者 龙飞江 向波 +8 位作者 王逸卓 张泳聪 胡良明 孙曦 陆正元 武文栋 葛倩 边叶萍 韩喜彬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研究罗斯海古生产力的目的在于揭示南极地区过去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演变,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和提高气候模型准确性提供关键信息。通过对南极罗斯海ANT32-RB16C岩芯沉积物的有机碳、氮及同位素和主、微量元素等测试分析,重建了自24... 研究罗斯海古生产力的目的在于揭示南极地区过去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演变,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和提高气候模型准确性提供关键信息。通过对南极罗斯海ANT32-RB16C岩芯沉积物的有机碳、氮及同位素和主、微量元素等测试分析,重建了自24.8 cal.kaBP(末次冰盛期)以来的罗斯海研究区古生产力演变史。结果显示,ANT32-RB16C站位的沉积记录较好地反映了罗斯海在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消期与全新世的古生产力变化情况,该地古生产力的演变趋势与南极地区的气温变化基本一致,整体表现为在温暖时期较高、寒冷时期较低的特征:24.8~17.5 cal.kaBP,海洋生产力较低;17.5~11.7 cal.kaBP,海洋生产力由低到高转变;11.7~0 cal.kaBP,海洋生产力逐渐恢复。罗斯海古生产力的演变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南极冷反转、新仙女木与小冰期等几次气候变化事件对研究区古生产力的影响较大。同时,海冰与营养盐含量的变化等也是影响罗斯海末次盛冰期以来古生产力演变的重要因素:在冷期,研究区的海冰覆盖及表层水分层增强,导致富含营养盐的深层水的上升减缓;同时表层海水中的硝酸盐等物质相对缺乏,海洋生产力总体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产力 海冰 末次冰盛期 南极罗斯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患者白质微结构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17
作者 梁峻钒 刘华 +8 位作者 郭芯吟 李雪华 袁继香 喻明兰 王婷婷 何容芳 向波 刘可智 梁雪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3-839,共7页
目的: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索双相障碍(BD)患者白质结构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BD I型患者15例,BD II型患者26例,正常对照37例。使用连线测验(TMT)、重复性成套... 目的: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索双相障碍(BD)患者白质结构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BD I型患者15例,BD II型患者26例,正常对照37例。使用连线测验(TMT)、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认知功能,基于白质骨架的纤维束空间统计方法(TBSS)探索3组白质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差异并与认知功能行相关分析。结果:BD I及BD II组的RBANS量表“注意力(P<0.001)、延迟记忆(P<0.01)”得分及总分(P<0.001)低于正常对照组,胼胝体及右侧上辐射冠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D I组的胼胝体膝部FA值与视觉广度得分呈正相关(r=0.74,P<0.05),BD II组在该区域FA值与言语功能得分呈正相关(r=0.55,P<0.0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的胼胝体、右侧上辐射冠区域白质完整性可能受损,并可能与认知损害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紊乱对雄性青少年小鼠下丘脑和睾丸的影响
18
作者 刘宇 刘召平 +4 位作者 蒲建林 向波 刘可智 蔡端芳 邬建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2-1808,共7页
目的探讨昼夜节律紊乱(CRD)对青少年小鼠下丘脑神经元变化和睾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SPF级1月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和CRD组,每组15只,Control组保持12 h暗/12 h明的循环光照,CRD组保持24 h光照,造模共计61 d。统计各组... 目的探讨昼夜节律紊乱(CRD)对青少年小鼠下丘脑神经元变化和睾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SPF级1月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和CRD组,每组15只,Control组保持12 h暗/12 h明的循环光照,CRD组保持24 h光照,造模共计61 d。统计各组小鼠的生长曲线;利用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变化;利用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形态;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在下丘脑的分布和表达;利用RT-qPCR检测睾酮合成相关基因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HSD3B1)以及生精相关基因配子生成素结合蛋白2(GGNBP2)和无精症缺失样(DAZL)在睾丸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第61天时,CRD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高架十字迷宫中,CRD组小鼠进入开臂时间、开臂次数和开臂时间百分比都显著少于Control组小鼠;旷场测试中,CRD组小鼠在中心区停留时间和进入中心区频率都显著少于Control组小鼠。尼氏染色结果显示CRD组小鼠下丘脑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Control组小鼠;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RD组小鼠下丘脑的Iba1蛋白表达上调,NeuN蛋白表达下调。RT-qPCR结果显示CRD组小鼠睾丸中HSD3B1的表达显著低于Control组小鼠,GNBP2和DAZL的表达显著低于Control组小鼠。结论CRD处理不仅会导致青少年小鼠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同时还会降低雄性青少年小鼠生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小鼠 昼夜节律紊乱 抑郁症 下丘脑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首发未治疗青少年女性抑郁症患者大脑功能活动变化观察
19
作者 贾晓楠 曾莹莹 +5 位作者 甘玉洁 李厚谊 向波 刘勇 刘可智 梁雪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首发未治疗青少年女性抑郁症患者大脑功能活动变化,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首发未治疗的青少年女性抑郁症患者30例(观察组)及健康对照24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 目的观察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首发未治疗青少年女性抑郁症患者大脑功能活动变化,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首发未治疗的青少年女性抑郁症患者30例(观察组)及健康对照24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获取平均低频振幅(mALFF)值并比较;然后取两组mALFF值有差异的脑区中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的扣带回和额中回作为感兴趣区域,采用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观察两组之间的大脑功能活动,并获取功能连接值。两组均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调查,评估认知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组mALFF值差异性脑区mALFF、FC值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右侧额中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左侧扣带回、右侧角回的mALFF降低(P均<0.05)。基于扣带回作为感兴趣区域做全脑的功能连接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右侧海马旁回和右侧眶部额下回的功能连接值增高(P<0.05)。基于额中回作为感兴趣区域做全脑功能连接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双侧小脑8区和左侧补充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值增高(P均<0.05)。观察组认知功能与差异性脑区的mALFF和功能连接值无相关性(P均>0.05)。两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总分、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延时记忆评分比较,P均<0.05。结论首发未治疗青少年女性抑郁症患者扣带回、额中回等关键脑区mALFF、功能连接存在异常,但并未发现上述脑区功能活动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认知功能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AI识别的智能变电站机器人自动化巡视方法
20
作者 钟加勇 项波 +2 位作者 刘丁豪 魏学备 程晓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11期51-54,共4页
为有效协助变电站日常巡检工作,准确发现变电站异常情况,设计了基于视频AI(人工智能)识别的智能变电站机器人自动化巡视方法。采集变电站视频图像,利用二维Otsu阈值分割方法将视频图像中的前景目标与背景进行分离,最大程度排除变电站环... 为有效协助变电站日常巡检工作,准确发现变电站异常情况,设计了基于视频AI(人工智能)识别的智能变电站机器人自动化巡视方法。采集变电站视频图像,利用二维Otsu阈值分割方法将视频图像中的前景目标与背景进行分离,最大程度排除变电站环境背景因素干扰,凸显出目标对象,并利用AI识别技术中的改进卷积神经网络对变电站目标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分类,获取智能变电站巡视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利用巡检机器人采集变电站巡检视频图像,经分割处理后识别到变电站异常情况,提示变电站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图像 AI识别技术 智能变电站 机器人 自动化巡视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