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oxidant systems of aquatic macrophytes in three life forms:a case study in Lake Erhai,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YUAN Changbo ZHU Tianshun +3 位作者 CAO Te xi yilong ZHANG xiaolin NI Ley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665-674,共10页
Antioxidant systems are vital in life activities of macrophytes. Species with diff erent life forms need to cope with distinct environments by modifying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especially antioxidant systems. In ord... Antioxidant systems are vital in life activities of macrophytes. Species with diff erent life forms need to cope with distinct environments by modifying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especially antioxidant systems. In order to find diff erences among life forms and consequence of lake eutrophication, we studied three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y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scorbate oxidase (APX) and catalase (CAT)) and total soluble phenolics (TP) content in leaves of 26 macrophyte species in September 2013 in Lake Erhai, China. We found that antioxidation varied accordingly with life forms. 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APX in emergent macrophytes (EM) and floating-leaved macrophytes (FM)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SM). On the contrary, TP content was much higher in EM and FM species.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P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CAT and APX).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EM and FM species rely on phenolics might to adapt to adverse environments (higher herbivores predation pressure and UV radiation intensity), while SM species more rely on antioxidant enzymes possibly due to lower demand for antioxidation and/or lack of light and inorganic C availability for phenolics synthesis. We also found FM species represent highest fitness in term of antioxidant system, which would lead to overgrowth of FM species and littoral zone bogginess during lake eutrophication. Finally,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under the control condition in the later stage, especially for the dominant ones in eutrophic lakes, to understand the exact adaptive mechanisms of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PHYTES life FORMS phenolics ANTIOXIDANT ENZYMES EUTROPH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和形态学鉴定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程云山 任艺晨 +5 位作者 席贻龙 刘燕茹 何虎 范方威 陈东宜 李化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6-1352,I0001-I0003,共20页
浮游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其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对了解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环境DNA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生态学调查中;但对于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检测,该方法与传统形态学鉴定获得结果的一致性尚... 浮游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其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对了解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环境DNA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生态学调查中;但对于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检测,该方法与传统形态学鉴定获得结果的一致性尚不清楚,并且缺少基于环境DNA技术对真核浮游植物与原核浮游植物进行同时检测的研究。为此,本文比较研究了不同牧食强度下中宇宙实验体系中环境DNA技术和形态学鉴定在检测浮游植物(包括真核与原核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上的异同。研究结果显示:(1)基于18S rRNA基因的环境DNA技术与形态学鉴定获得的浮游植物alpha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牧食强度下中宇宙实验体系中的变化趋势一致;(2)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比,基于16S rRNA基因和18S rRNA基因的环境DNA技术能够检测到更多的浮游植物种类,并且能够很好地展现不同处理组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差异;(3)基于18S rRNA基因的环境DNA技术在浮游植物多样性检测上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尽管环境DNA技术在监测浮游植物生物量方面存在局限,但是其在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检测方面比形态学鉴定具有显著的优势。本研究对环境DNA技术同时应用于真核和原核浮游植物检测进行了尝试,并证实了基于18S rRNA基因的环境DNA技术在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检测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精确性,可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为在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和水生态环境监测中推广使用环境DNA技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形态学鉴定 浮游植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藻密度下布洛芬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克强 席贻龙 +2 位作者 朱韩 张丙行 潘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5-1113,共9页
在不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2.0×10~6个细胞/m L和4.0×10~6个细胞/m L)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0、1、10、100、1000μg/L和5000μg/L)布洛芬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生命表统计... 在不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2.0×10~6个细胞/m L和4.0×10~6个细胞/m L)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0、1、10、100、1000μg/L和5000μg/L)布洛芬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各藻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当藻密度为1.0×106个细胞/m L时,100—5000μg/L布洛芬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显著缩短,100μg/L布洛芬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显著缩短,1.0μg/L布洛芬处理组中轮虫的净生殖率显著提高,10—5000μg/L布洛芬处理组中轮虫的后代混交率显著提高。当藻密度为2.0×10~6个细胞/mL时,10—5000μg/L布洛芬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显著缩短,1000μg/L和5000μg/L布洛芬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显著缩短,1、10、1000μg/L和5000μg/L布洛芬处理组中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提高,1μg/L和1000μg/L布洛芬处理组中轮虫的后代混交率显著提高。当藻密度为4.0×10~6个细胞/mL时,10—5000μg/L布洛芬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平均寿命和世代时间显著缩短。藻密度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布洛芬浓度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平均寿命、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藻密度和布洛芬浓度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实验设置的布洛芬浓度范围内,2.0×10~6个细胞/m L藻密度下,轮虫的生命期望、平均寿命和世代时间与布洛芬浓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 4.0×10~6个细胞/m L藻密度下,轮虫的生命期望、平均寿命和净生殖率与布洛芬浓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布洛芬 食物密度 存活 生殖 种群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藻密度下诺氟沙星对萼花臂尾轮虫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朱韩 席贻龙 +3 位作者 徐秋磊 黄克强 李加男 江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3-173,共11页
诺氟沙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但其对轮虫的毒性作用尚不清楚。为调查诺氟沙星对轮虫的毒性及其与藻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试验终点对诺氟沙星污染的相对敏感性,本文以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斜生栅藻密度(1.0×10^... 诺氟沙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但其对轮虫的毒性作用尚不清楚。为调查诺氟沙星对轮虫的毒性及其与藻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试验终点对诺氟沙星污染的相对敏感性,本文以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斜生栅藻密度(1.0×10^6、2.0×10^6和4.0×10^6cells·mL^-1)下不同浓度(0、5、20、35、50、65和80mg·L^-1)的诺氟沙星对其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3个藻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暴露于5~80mg·L^-1诺氟沙星溶液中的轮虫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显著延长,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提高。5mg·L^-1的诺氟沙星使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的延长幅度随着藻密度的升高而增大,但6个处理组的平均提高幅度却随着藻密度的升高而减小;5mg·L-1的诺氟沙星对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的提高幅度随着藻密度的升高而增大,但6个处理组的平均提高幅度却在2.0×10^6cells·mL^-1的藻密度下最小,4.0×10^6cells·mL^-1的藻密度下最大。1.0×10^6cells·mL^-1的藻密度下,诺氟沙星浓度对轮虫后代混交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2.0×10^6cells·mL-1的藻密度下,暴露于5~35和80mg·L^-1诺氟沙星溶液中的轮虫后代混交率显著降低;4.0×10^6cells·mL^-1的藻密度下,暴露于5、35和80mg·L^-1诺氟沙星溶液中的轮虫后代混交率显著降低。当藻密度为1.0×10^6和2.0×10^6cells·mL^-1时,诺氟沙星浓度与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当藻密度为4.0×10^6cells·mL^-1时,诺氟沙星浓度与轮虫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本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的诺氟沙星促进轮虫的存活、发育、孤雌生殖和种群增长,促进作用的幅度受藻密度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萼花臂尾轮虫 慢性毒性 抗生素 食物密度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对连续3个世代多刺裸腹溞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储斌 席贻龙 +1 位作者 朱凌云 冯若楠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3-200,共8页
红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对多刺裸腹溞连续世代生活史参数的影响尚不得而知。本文以连续3个世代的多刺裸腹溞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0.02、0.2、2、20、200和2 000μg·L^(-1))的红霉素对其平均寿命、首次生殖年龄、... 红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对多刺裸腹溞连续世代生活史参数的影响尚不得而知。本文以连续3个世代的多刺裸腹溞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0.02、0.2、2、20、200和2 000μg·L^(-1))的红霉素对其平均寿命、首次生殖年龄、生殖窝数、窝卵数和总后代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的平均寿命、首次生殖年龄、生殖窝数、窝卵数和总后代数的影响在多刺裸腹溞世代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F0代平均寿命的影响表现出"低(0.02μg·L^(-1))促高(2~2 000μg·L^(-1))抑"的剂量-效应关系,暴露于20μg·L^(-1)红霉素溶液中的多刺裸腹溞F0代的生殖窝数显著减小了55.76%,但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中的多刺裸腹溞F1和F2代的平均寿命和生殖窝数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中的多刺裸腹溞F0代的首次生殖年龄也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暴露于0.2、20~2 0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的F1代的首次生殖年龄显著减小了4.90%~15.69%,暴露于0.2~2 0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的F2代的首次生殖年龄显著减小了5.00%~16.00%;暴露于20和2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的多刺裸腹溞F1代的窝卵数分别显著增加了28.87%和10.18%,但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中的F0和F2代的窝卵数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暴露于2~200μg·L^(-1)的红霉素溶液中的多刺裸腹溞F0代的总后代数显著减少了43.99%~62.21%,而暴露于20和200μg·L^(-1)红霉素溶液中的F1代的总后代数分别增加28.56%和37.17%,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总后代数的显著性影响在F2代中消失。本研究结果表明,多刺裸腹溞对不同剂量红霉素多代暴露表现出适应性或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红霉素 多刺裸腹溞 连续世代 慢性毒性 平均寿命 总后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暴露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6
作者 李猛 黄荣 +1 位作者 席贻龙 项贤领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4-242,共9页
因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能,纳米材料的环境生物安全和潜在风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由纳米TiO_(2)所引起的轮虫种群动态变化尚鲜有报道。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通过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探究纳米TiO_(2)... 因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能,纳米材料的环境生物安全和潜在风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由纳米TiO_(2)所引起的轮虫种群动态变化尚鲜有报道。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通过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探究纳米TiO_(2)暴露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48 h半致死浓度(48 h-LC_(50))值为30.20 mg·L^(-1);当纳米TiO_(2)浓度≥1 mg·L^(-1)时,萼花臂尾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平均种群密度、平均种群增长率、平均非混交卵数量以及总雌体生产量受到显著抑制,且轮虫达到最大种群密度的时间更短,说明纳米TiO_(2)的介入降低了环境容纳量,抑制了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繁殖力。此外,在2.0 mg·L^(-1)和2.5 mg·L^(-1)纳米TiO_(2)处理组中休眠卵产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当浓度≥1.5 mg·L^(-1)时,种群平均混交率也显著提高,说明纳米TiO_(2)暴露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有性生殖具有显著影响,这可归结于纳米TiO_(2)显著提高了单位体积内产休眠卵的混交雌体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_(2) 萼花臂尾轮虫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轮虫(Rotaria rotatoria)生活史策略对温度和食物密度变化的响应
7
作者 汪婵 李猛 +2 位作者 夏梦宁 席贻龙 项贤领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7-1446,共10页
温度和食物密度一直是浮游动物生长和繁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而有关两者对蛭态类轮虫生活史策略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生命表,探究了温度(24、28和32℃)和食物密度(0.5×10^6、1.0×10^6、2.0×10^6和4.0×1... 温度和食物密度一直是浮游动物生长和繁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而有关两者对蛭态类轮虫生活史策略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生命表,探究了温度(24、28和32℃)和食物密度(0.5×10^6、1.0×10^6、2.0×10^6和4.0×10^6cells/ml)对蛭态类转轮虫(Rotaria rotatoria)生长、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转轮虫的所有生活史参数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食物密度以及温度和食物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地影响轮虫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和生命期望.无论食物密度如何,随着温度的升高,轮虫的发育速度加快,繁殖期缩短,寿命减小,特定年龄存活率开始下降的时间逐渐前移,下降的速度也逐渐加快,但内禀增长率增加,这是转轮虫在不利条件下的生活史策略--能量分配权衡.在较低温度下(24和28℃),转轮虫的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随着食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高温下(32℃)高食物密度却对轮虫有利,轮虫的繁殖期和寿命随食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在适宜培养温度下,较低的藻浓度有利于轮虫的生长和繁殖,而高温下则需要高食物密度以保证轮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在较低食物密度下,温度对转轮虫生活史参数的影响更加显著,这表明食物密度是重要的限制因子,其在量上的限制或不足会增加轮虫对基础代谢生理调节的代价,从而对其他因子的耐受能力可能随之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态类轮虫 转轮虫 温度 藻密度 生活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浓度和藻密度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
8
作者 张燕 张庆 +3 位作者 席贻龙 黄亚 赵清清 蒋琦辰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2期6-11,16,共7页
应用生命表统计学方法,在0.5×106、1.0×106和2.0×106 cells/mL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Zn2+浓度(20.0、50.0、80.0、110.0和140.0μg/L)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 应用生命表统计学方法,在0.5×106、1.0×106和2.0×106 cells/mL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Zn2+浓度(20.0、50.0、80.0、110.0和140.0μg/L)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Zn2+浓度对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藻密度对多刺裸腹溞的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藻密度和Zn2+浓度间的交相互作作用对多刺裸腹溞各主要生命表统计学参数都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三食物密度间,多刺裸腹溞的世代时间在1.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显著短于0.5×106和2.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在1.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最高,2.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最低。50.0和80.0μg/L的Zn2+使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各Zn2+浓度组。Zn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中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在0.5×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存在着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可分别描述为:e0=-0.004x2+0.063x+348.604(R2=0.434, P<0.05)和t=-0.025x2-0.507x+84.468(R2=0.434, 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刺裸腹溞 Zn2+浓度 藻类食物密度 生命表统计学参数 慢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