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责任保险机制因应气候损害风险的挑战与优化路径
1
作者 吴胜利 郑尹娴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在气候变化成为政治和法律议题的时代背景下,气候损害带来的责任风险不容忽视。预防和分散气候损害风险以提升气候适应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侵权责任为基础的责任保险机制在损害填补以及防控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在气候变化成为政治和法律议题的时代背景下,气候损害带来的责任风险不容忽视。预防和分散气候损害风险以提升气候适应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侵权责任为基础的责任保险机制在损害填补以及防控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气候损害责任的可保性可从意外性要求、危险未发生、精确估算要求以及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证成。气候损害风险的不确定性阻碍责任保险风险防控功能的发挥。责任保险机制作为仍待发展的气候损害风险管理制度工具,应厘清其事前预防风险和事后分散风险的功能定位,在国家的引导和激励下因应气候损害风险积极作出调整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损害风险 风险管制 责任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杆稳定、数字技术和商业银行风险——基于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陶建辉 吴胜利 汪思思 《华北金融》 2025年第1期55-68,共14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和监管机构面临着如何平衡数字技术创新与资本风险管理的新挑战,为此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对商业银行杠杆风险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探讨了在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杠杆率临界值的确定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和监管机构面临着如何平衡数字技术创新与资本风险管理的新挑战,为此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对商业银行杠杆风险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探讨了在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杠杆率临界值的确定问题,同时使用了2011-2021年银行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商业银行杠杆率存在一个临界值。(2)该银行杠杆率临界值随数字技术的影响而下降。(3)数字技术对银行杠杆率的调节影响受数字技术对银行股本回报的影响。这些发现对于银行加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监管机构在预防和治理风险方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杠杆率 数字技术 银行风险承担 逆周期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P和MCNN-LSTM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胜利 周燚 邢文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6-132,178,共8页
齿轮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齿轮故障和轴承故障,严重影响传动精度和设备运行安全。基于此,针对齿轮箱常见故障类型,研究多通道对称点图案(symmetrized dot pattern, SDP)数据处理方法,并利用最小能量误差法实现SDP关键参... 齿轮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齿轮故障和轴承故障,严重影响传动精度和设备运行安全。基于此,针对齿轮箱常见故障类型,研究多通道对称点图案(symmetrized dot pattern, SDP)数据处理方法,并利用最小能量误差法实现SDP关键参数的选取。结合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CNN)的空间处理优势、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的时间处理优势及其良好的抗噪性和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SDP和MCNN-LSTM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模型。同时利用东南大学齿轮箱数据集,验证了基于SDP和MCNN-LSTM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对齿轮和轴承常见故障类型特征提取的有效性,并与现有其他故障诊断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故障诊断 对称点图案(SDP) 最小能量误差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CNN)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仪用分离打拿极电子倍增器结构优化
4
作者 李娜 刘利 +5 位作者 李洁 贠新团 刘虎林 刘碧野 吴胜利 胡文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33-1039,共7页
设计了一种用于质谱仪的19级分离打拿极电子倍增器的结构,构建了器件结构模型,仿真研究了打拿极和收集极的关键结构参数及末级分压电阻阻值对电子倍增器增益的影响,通过分析器件内部电场分布和电子运动轨迹,探究了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用于质谱仪的19级分离打拿极电子倍增器的结构,构建了器件结构模型,仿真研究了打拿极和收集极的关键结构参数及末级分压电阻阻值对电子倍增器增益的影响,通过分析器件内部电场分布和电子运动轨迹,探究了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打拿极和收集极的结构及末级分压电阻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当第3打拿极左侧壁长度和收集极顶部长度分别为2.35 mm和1.9 mm并且末级分压电阻阻值为0.7 MΩ时,可以使第3打拿极和收集极获得较高的电子收集效率,从而使电子倍增器在1800 V和2500 V工作电压下的增益分别达到3.70×10^(4)和5.09×10^(7),在1800 V电压下单电子脉冲上升时间和脉冲宽度分别达到2.38 ns和3.21 ns。设计的电子倍增器在增益和时间特性上达到了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仪 电子倍增器 二次电子发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分数阶可变阻容建模与荷电状态估计
5
作者 吴胜利 郭琪 邢文婷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99-3306,共8页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的估计对于保障新能源电动汽车稳定、安全地运行至关重要,而高精度的电池模型是SOC估计的基础,但常用的锂离子电池阻容(RC)模型中,存在高阶模型结构复杂、低阶模型近似程度低,以及电池状态突变导致SOC难以精确...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的估计对于保障新能源电动汽车稳定、安全地运行至关重要,而高精度的电池模型是SOC估计的基础,但常用的锂离子电池阻容(RC)模型中,存在高阶模型结构复杂、低阶模型近似程度低,以及电池状态突变导致SOC难以精确估计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数微积分理论的锂离子电池分数阶可变阻容(FVOM)模型,通过利用赤池信息量(AIC)准则识别不同SOC时分数阶阻容模型的最优阶数,构建适应不同SOC时的时变阻容电池模型;同时引入衰减因子构建强跟踪分数阶扩展卡尔曼滤波(STF-FEKF)算法,实现电池荷电状态估计,克服历史数据对当前估计值的影响。基于城市道路循环工况(UDDS)等三种不同工况对分数阶扩展卡尔曼滤波(FEKF)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脉冲放电工况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AAE)由0.0197 V降为0.0160 V,其电压误差均小于50 mV,预测精度相对提高了18.8%;同时,改进后的方法使A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有所减小,不仅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也为提高锂离子电池SOC状态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池信息量准则 可变阻容模型 分数阶 强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失控状态气液两相的锂离子电池建模及修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廖世勇 吴浩 +1 位作者 吴胜利 邢文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5-263,共9页
锂离子电池在应用过程中因滥用而发生热失控现象,导致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传统的固液两相模型难以准确描述热失控机理。针对以上问题,以18650电池组为研究对象,构建气液两相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了热失控气体对... 锂离子电池在应用过程中因滥用而发生热失控现象,导致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传统的固液两相模型难以准确描述热失控机理。针对以上问题,以18650电池组为研究对象,构建气液两相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了热失控气体对锂离子电池内部应力、温度、电解液浓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 5.5软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和理论模型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对电池内部应力、温度、电解液浓度有着明显的正反馈影响规律。内部应力的理论修正值与仿真值峰值均在相近时刻出现,且误差为0.04 MPa,计算精确率提高了80%。电池内部温度到60℃左右时发生热失控,产生的热失控气体在内部温度升高到160℃时被点燃,640 s时达到最高仿真温度,修正温度分别为177、172℃,热失控气体产生的热点现象是影响电池包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电解液浓度理论修正值和仿真值从1 200 mol/m3同步下降至837 mol/m3,形成气液两相流,电解液与电极材料反应和分解造成了电解液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气体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理论修正 正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夏橡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陈跃萍 张志刚 +6 位作者 武胜利 姜恒 张红霞 李斌 史开奇 王兴胜 廖小龙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3-1181,共9页
以2年生夏橡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模拟不同程度盐胁迫环境,设置对照CK、0.2%(T_(0.2))、0.4%(T_(0.4))、0.6%(T_(0.6))、0.7%(T_(0.7))、0.8%(T_(0.8))、0.9%(T_(0.9))和1%(T_(1))8个质量比处理梯度,研究不同程度盐胁迫对夏橡幼... 以2年生夏橡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模拟不同程度盐胁迫环境,设置对照CK、0.2%(T_(0.2))、0.4%(T_(0.4))、0.6%(T_(0.6))、0.7%(T_(0.7))、0.8%(T_(0.8))、0.9%(T_(0.9))和1%(T_(1))8个质量比处理梯度,研究不同程度盐胁迫对夏橡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_(0.2)处理下,盐胁迫对夏橡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影响较小.随着盐质量比的增加,不同盐质量比处理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和气孔导度(G_(s))较CK均有显著下降,且伴随着胞间CO_(2)浓度(C_(i))的上升,表明盐胁迫下夏橡幼苗叶片P_(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在光响应过程中,低盐胁迫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小,高盐胁迫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夏橡幼苗耐盐阈值为0.36%NaCl,能够在弱盐渍化土中栽培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橡 盐胁迫 光合生理特征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维InP材料的表征和生长机理研究
8
作者 牛艳萍 马淑芳 +6 位作者 董浩琰 阳智 郝晓东 韩斌 吴胜利 董海亮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9-793,共15页
磷化铟作为一种重要的Ⅲ-Ⅴ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学特性,近年来备受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它在光电子、催化、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低维InP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大规模合成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磷化铟作为一种重要的Ⅲ-Ⅴ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学特性,近年来备受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它在光电子、催化、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低维InP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大规模合成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Si/SiO_(2)衬底上成功地制备了大量高质量的InP纳米线,并用原位生长法在多晶InP衬底上生长了大量的InP纳米柱。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制备的纳米材料的形貌,纳米线表面光滑,直径在30~65 nm之间,纳米线组成的薄膜厚度约为35μm;纳米柱直径分布为550~850 nm,纳米柱组成的薄膜厚度约为12μm。利用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所制备的纳米材料的成分为InP。用拉曼光谱法测定了纳米材料的化学结构,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用于观察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发现,本研究制备的纳米线具有很高的结晶度,沿着[111]方向生长。使用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纳米线晶体特性时发现了清晰的衍射点,表明其为单晶结构。使用光致发光光谱仪(PL)分析其发光特性,并进一步分析。最后,我们讨论了纳米线和纳米柱的形成机制,纳米线的生长遵循气-液-固(VLS)机制,纳米柱的生长遵循固-液-固(SLS)机制。这些研究为控制InP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铟 纳米线 纳米柱 材料特性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齿面微观形态接触特性分析
9
作者 孙振茂 吴胜利 +1 位作者 段伟建 邢文婷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如何有效计算结合面的接触刚度以及分析结合面刚度对整体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是机械结构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更多的是简单地将分形理论应用于结合面刚度计算分析,难以全面地对微观形态接触特性进行分析。因此,亟待提出齿面接触刚... 如何有效计算结合面的接触刚度以及分析结合面刚度对整体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是机械结构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更多的是简单地将分形理论应用于结合面刚度计算分析,难以全面地对微观形态接触特性进行分析。因此,亟待提出齿面接触刚度计算的新方法,对微观形态接触特性进行分析。基于W-M(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构建了齿面微观结合面三维实体模型,考虑粗糙度对刚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维数D和齿面粗糙度的粗糙表面轮廓分形表征新方法;探讨了微凸体接触变形机制,揭示了接触刚度随微凸体变形而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在同一粗糙度的微观结合面中,当微凸体变形到同一水准时,分形维数D越大,其接触刚度越大;在同一分形维数、不同粗糙度的结合面中,结合面的粗糙度越小,接触刚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粗糙度 分形理论 接触刚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体力学的高炉冶炼强度对炉缸侧壁温度影响的实践与分析
10
作者 王训富 邹碧洋 +1 位作者 吴胜利 何丛珍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6期79-86,91,共9页
随着高炉向大型化发展,大型高炉的炉缸寿命已成为制约高炉寿命的关键因素,而高炉冶炼强度是影响炉缸寿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高炉炉缸进行建模及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大型高炉炉缸内1500℃铁水的流动进行模拟,并根据固液流动传热定律得到... 随着高炉向大型化发展,大型高炉的炉缸寿命已成为制约高炉寿命的关键因素,而高炉冶炼强度是影响炉缸寿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高炉炉缸进行建模及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大型高炉炉缸内1500℃铁水的流动进行模拟,并根据固液流动传热定律得到炉缸耐材热面的温度分布。分析了不同冶炼强度下耐材热面的最高温度和位置及其对耐材侵蚀的影响。结合宝钢3号高炉停炉破损调查及炉缸侧壁温度历史数据,提出了一种确定高炉适宜冶炼强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并提出了改进炉缸侧壁温度异常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冶炼强度 炉缸侧壁温度 高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环己基(三)联苯类液晶化合物微波介电性能分析
11
作者 袁骞 涂友兰 +5 位作者 雷孟龙 吕培文 吴胜莉 张智勇 陈红梅 汪相如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5-1154,共10页
目前微波移相器用液晶材料大多以高双折射率多联苯类或多苯乙炔类液晶化合物作为主要组分,但这些液晶化合物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粘度大、介电损耗偏高或光热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反式环己基(三)联苯类液晶化合物具有相对较低的粘度、... 目前微波移相器用液晶材料大多以高双折射率多联苯类或多苯乙炔类液晶化合物作为主要组分,但这些液晶化合物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粘度大、介电损耗偏高或光热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反式环己基(三)联苯类液晶化合物具有相对较低的粘度、高热稳定性等特点,普遍用在显示器件之中,但在微波介电性能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选择性合成了6个异硫氰基反式环己基联苯和三联苯类液晶化合物,测试了它们的相态和微波(10~30 GHz)介电性能,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通过分子模拟计算了它们的偶极矩和极化率,并与相关结构的多联苯类液晶化合物的性能进行比较,探讨其反式环己基结构对液晶分子的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异硫氰基反式环己基(三)联苯类液晶化合物不仅其熔点相对较低(<90℃)、向列相温度范围宽(86~160℃),而且在10~30 GHz时的介电损耗低(≤7.25×10^(-3)),使其微波的品质因素相对较高(η≥30),适于作为微波用液晶材料的有效组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环己基(三)联苯 微波用液晶 低介电损耗 宽温向列相态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性β-甲基丁基多联苯异硫氰酸酯液晶合成及高频介电性能
12
作者 涂友兰 张磊 +5 位作者 雷孟龙 吴胜莉 刘豪浩 张智勇 陈红梅 汪相如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35-1743,共9页
本文以非手性DL-(±)-2-甲基-1-丁醇和溴苯为原料,通过Appel反应、Grignard偶联反应、Suzuki偶联反应等多种合成方法,设计合成了6种新型异硫氰基非手性β-甲基丁基多联苯类液晶化合物A1~A6,并对其分子结构、相态及微波介电性能进行... 本文以非手性DL-(±)-2-甲基-1-丁醇和溴苯为原料,通过Appel反应、Grignard偶联反应、Suzuki偶联反应等多种合成方法,设计合成了6种新型异硫氰基非手性β-甲基丁基多联苯类液晶化合物A1~A6,并对其分子结构、相态及微波介电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三联苯化合物A1~A3的熔点随氟原子数量增多而逐渐降低;其中A3熔点最低,只有37℃,向列相温宽达71℃;当氟原子数量和取代位置相同时,β-甲基丁基化合物的熔点低于正丁基化合物。当四联苯侧位取代基改变时,—F取代化合物A4的熔点最低,其次是—CH_(3)取代化合物A6,而—Cl取代化合物A5的熔点最高,三者的向列相温度范围均大于120℃。在波频9~30 GHz时,化合物A2~A6的介电性能较好,介电各向异性均大于0.903,最大介电损耗在0.003 3~0.010 7之间,其中化合物A6在19 GHz时的最大介电损耗为0.003 8,品质因数高达66.12。不同取代基对降低最大(垂直)介电损耗的贡献程度不同:—CH_(3)>—Cl>—F;不同取代基对提高介电各向异性(Δε_(r))的贡献为:—F>—Cl>—CH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用液晶 介电损耗 β-甲基丁基多联苯 氟取代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晓睿 李咏梅 +10 位作者 蔡希 张慧敏 吴胜利 宋瑜 高尚璞 顾敏婕 冯国强 李燕娜 杨波 程塞渊 平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凉血解毒方从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1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以凉血解毒方为基础方,血热证加用清肝泻火药,血瘀证加用疏肝行气... 目的探讨基于凉血解毒方从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1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以凉血解毒方为基础方,血热证加用清肝泻火药,血瘀证加用疏肝行气药,血燥证加用柔肝养血药,并在3个证型中均加用疏肝解郁药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复方青黛胶囊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PASI评分、中医兼证以及DLQI积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PASI评分下降率、部分中医兼证以及DLQI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方基础上从肝论治银屑病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皮损程度、中医兼证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解毒方 从肝论治 银屑病 犀角地黄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轰击下MgO薄膜的二次电子效应的衰减机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强 吴胜利 +3 位作者 付马龙 李洁 胡文波 张劲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5-129,共5页
以MgO薄膜、MgO/Au复合薄膜作为二次电子发射材料的研究对象,利用持续电子束轰击薄膜的方式,研究了二次电子效应与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测试样品时间的指数衰减,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对衰减速率的影响,建立模型假设来研究二次电子发射的机理... 以MgO薄膜、MgO/Au复合薄膜作为二次电子发射材料的研究对象,利用持续电子束轰击薄膜的方式,研究了二次电子效应与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测试样品时间的指数衰减,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对衰减速率的影响,建立模型假设来研究二次电子发射的机理,提出了潜在电子的概念及平板电容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分析推导,建立了二次电子发射过程理论模型,得出了诱导电流和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实验值的表达式,与实际样品测试结果的趋势一致,二次电子发射材料性能的衰减速率与薄膜电导率正相关,验证了所提理论模型能很好地解释介质薄膜二次电子发射的衰减机理,有助于提高二次电子发射材料的衰减性能,为改进工艺和研发新型介质薄膜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薄膜 二次电子发射 介质薄膜 衰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规范管理模式及实施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喆 杨亚黎 +6 位作者 吴胜利 叶庆 黄芸 玉素甫江·依明 方静 高阳 李志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4322-4327,共6页
目的探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规范管理模式,并评估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12月常住(连续居住半年及以上)克拉玛依地区5个社区的6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昆仑、金龙两个... 目的探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规范管理模式,并评估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12月常住(连续居住半年及以上)克拉玛依地区5个社区的6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昆仑、金龙两个社区为开展规范管理试点区,共计85例;胜利、银河、天山3个社区为仅开展常规住院治疗和门诊随访的非试点区,共计211例。建立地区三级防控网络管理体系以及基础、个案、应急处置的规范管理模式。以住院率、管理率、病情稳定率、社会活动参与率、治疗率、治疗脱落率、应急处置率、轻度滋事率、肇事肇祸率评估实施效果。结果试点区2013年、2014年、2015年住院率均低于非试点区(P<0.05)。试点区2012年住院率分别高于试点区2013年、2014年、2015年住院率(χ~2=12.66,P<0.01;χ~2=4.67,P=0.03;χ~2=13.07,P<0.01)。试点区与非试点区社会活动参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点区管理率、病情稳定率、治疗率均高于非试点区,治疗脱落率低于非试点区(P<0.05)。试点区2014年患者应急处置率与201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4);2015年患者应急处置率低于2013年(χ~2=5.49,P=0.02)。试点区2015年轻度滋事率、肇事肇祸率均低于2012年(χ~2=7.37,P=0.02;χ~2=8.27,P=0.02)。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规范管理模式的建立,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地区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可考虑在其他社区推广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规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二号煤矿煤层瓦斯高效预抽技术
16
作者 仵胜利 闫赞 《陕西煤炭》 2024年第6期44-49,76,共7页
为提高顺层钻孔布置钻孔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以Fick扩散定律、Darcy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广义Langmuir方程为根据,建立含瓦斯煤体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软件分析钻孔直径、布孔间距对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的影响... 为提高顺层钻孔布置钻孔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以Fick扩散定律、Darcy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广义Langmuir方程为根据,建立含瓦斯煤体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软件分析钻孔直径、布孔间距对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钻孔直径越大时,煤层瓦斯压力衰减范围越大,有效影响半径也越大;在不同布置钻孔间距下,靠近钻孔位置的瓦斯压力最小,而远离钻孔位置的方向,瓦斯气体压力逐渐增加;当要求预抽时间内达成预期抽采目标时,预抽钻孔直径90 mm、布孔间距6 m为最优布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预抽 顺层钻孔 数值模拟 布孔间距 钻孔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烧结工艺料层内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胜利 阙志刚 +1 位作者 苏博 张永忠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7年第1期61-67,共7页
本文首先结合铁矿烧结工艺特征,从NO_x的生成和还原机理两方面介绍了烧结过程NO_x的形成机理;其次,分别阐述了固体燃料配比和类型等烧结固体燃料结构、料层冷态透气性和高度等工艺参数对烧结过程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烧... 本文首先结合铁矿烧结工艺特征,从NO_x的生成和还原机理两方面介绍了烧结过程NO_x的形成机理;其次,分别阐述了固体燃料配比和类型等烧结固体燃料结构、料层冷态透气性和高度等工艺参数对烧结过程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烧结料层内脱硝技术的未来展望,分别从提升烧结料层内固体燃料近旁CO还原势、扩展烧结料层内NO还原反应区域、降低烧结料层内NO还原反应活化能等三方面强化烧结料层内NO_x还原以达到提升烧结料层内脱硝效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烧结 氮氧化物(NOx) 固体燃料结构 料层内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地球物理参数反演范式理论及判定条件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克彪 张晨阳 +13 位作者 施建成 王旭明 郭中华 李春树 董立新 吴门新 孙瑞静 武胜利 姬大彬 蒋玲梅 赵天杰 邱玉宝 杜永明 徐同仁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2期161-171,共11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已在学术和工程应用领域掀起了研究高潮,在地球物理参数和农业气象遥感参数反演方面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大部分AI技术在地学和农学的应用还是“黑箱”,没有物理意义或...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已在学术和工程应用领域掀起了研究高潮,在地球物理参数和农业气象遥感参数反演方面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大部分AI技术在地学和农学的应用还是“黑箱”,没有物理意义或缺乏可解释性及通用性。为了促进AI在地学和农学的应用和培养交叉学科的人才,本研究提出基于AI耦合物理和统计方法的地球物理参数反演范式理论。[方法]首先基于物理能量平衡方程进行物理逻辑推理,从理论上构造反演方程组,然后基于物理推导构建泛化的统计方法。通过物理模型模拟获得物理方法的代表性解以及利用多源数据获得统计方法代表性的解作为深度学习的训练和测试数据库,最后利用深度学习进行优化求解。[结果和讨论]判定形成具有通用性和物理可解释的范式条件包括:(1)输入与输出变量(参数)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2)输入和输出变量(参数)之间理论上可以构建闭合的方程组(未知数个数少于或等于方程组个数),也就是说输出参数可以被输入参数唯一确定。如果输入参数(变量)和输出参数(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则可以直接使用深度学习进行反演。如果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之间存在弱相关性,则需要添加先验知识来提高输出参数的反演精度。此外,本研究以农业气象遥感中的关键参数地表温度、发射率、近地表空气温度和大气水汽含量联合反演作为案例对理论进行了证明,分析结果表明本理论是可行的,并且可以辅助优化设计卫星传感器波段组合。[结论]本理论和判定条件的提出在地球物理参数反演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反演范式 物理逻辑推导 可解释 农业气象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序列北极海冰覆盖数据集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武胜利 刘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4-72,共9页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使用2011年至今的风云三号卫星数据开发了一套基于Nasa Team2(NT2)算法的北极海冰密集度数据集,并可实时业务更新。将该数据集与其他国家不同机构业务运行并实时更新多种同类型数据集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其中包括:(1)美...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使用2011年至今的风云三号卫星数据开发了一套基于Nasa Team2(NT2)算法的北极海冰密集度数据集,并可实时业务更新。将该数据集与其他国家不同机构业务运行并实时更新多种同类型数据集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其中包括:(1)美国冰雪中心基于Nasa Team(NT)算法以及SSM/I、SSMIS数据制作的1978年至今25 km分辨率全球极区海冰覆盖数据集;(2)美国冰雪中心基于Boot Strap(BS)算法以及SSM/I、SSMIS数据制作的1978年至今25 km分辨率全球极区海冰覆盖数据集;(3)美国NOAA基于多种卫星资料、地面观测数据以及海冰模型制作的2004年至今4 km分辨率北半球海冰覆盖数据集(IMS)。对比表明,上述数据集在北极地区不同的时空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偏差。以分辨率较高的IMS数据集为基准,对其他3种长序列数据集进行初步评价,总体最大偏差超过100×10~4 km^2,其中,NT2数据集过估较明显。经过与IMS数据集多年各月监测最大值的对比订正,NT2数据集过估情况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的分析结果表明,NT、BS、NT2等3种数据集与IMS数据集相比,过估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岸线附近,夏季过估比冬季更加明显,少估区域与算法、月份相关性明显,夏季少估面积也较冬季更大。NT、BS、NT2等3种数据集之中,NT2数据集与IMS数据集偏差最小,NT数据集次之,BS数据集与IMS数据集偏差最大。结果表明使用风云三号卫星数据的北极海冰覆盖数据集精度与国外3种同类型数据集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覆盖 长序列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剥落故障特征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胜利 邵毅敏 +1 位作者 邢文婷 简晓春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6-119,共4页
齿轮在啮合过程中,轮齿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点蚀、剥落等故障,严重影响齿轮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模型和6自由度剥落故障齿轮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利用Matlab小波工具箱构造与信号对应的自适应小波的方法,阐明了振... 齿轮在啮合过程中,轮齿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点蚀、剥落等故障,严重影响齿轮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模型和6自由度剥落故障齿轮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利用Matlab小波工具箱构造与信号对应的自适应小波的方法,阐明了振动信号的时频特征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构建自适应小波方法的正确性和对齿轮表面剥落缺陷识别的有效性,为在黑箱状态下有效识别齿轮缺陷以及分析缺陷尺寸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剥落缺陷 自适应小波 识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