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生真菌对雷公藤组培苗生长、生理及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慧 胡清霞 +4 位作者 宋萍 林照授 封磊 吴承祯 洪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分析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11株内生真菌的促生潜力,并将11株内生真菌与雷公藤组培苗共生培养,研究了其对组培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结... 分析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11株内生真菌的促生潜力,并将11株内生真菌与雷公藤组培苗共生培养,研究了其对组培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11株内生真菌均具有分泌吲哚乙酸、产铁载体和溶磷能力,其中,菌株NS6、NS7、NS14和NS32的吲哚乙酸分泌量较大(大于17.00 mg·L^(-1)),菌株NS1、NS4、NS6、NS25和NS33的产铁载体能力很高〔80%<铁载体相对产量(SP)≤100%〕,菌株NS1、NS4、NS6、NS13和NS31溶磷量较大(大于0.70 mg·L^(-1))。与对照相比,菌株NS1、NS6、NS31、NS32和NS33总体显著(P<0.05)增加雷公藤组培苗的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其中,菌株NS6、NS32和NS33显著增加组培苗株高,菌株NS1和NS6显著促进组培苗最长根长,菌株NS6显著增加组培苗单株叶片数。与对照相比,除菌株NS13外,其余10株菌株均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菌株NS1、NS7、NS18、NS31和NS32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最大荧光,菌株NS14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对照相比,菌株NS1、NS7、NS14、NS31、NS32和NS33显著提高组培苗C、P和K含量,菌株NS1、NS4、NS32和NS33显著提高组培苗N含量。与对照相比,11株内生真菌均能显著提高组培苗根和茎中雷公藤红素含量,仅菌株NS33显著提高叶片中雷公藤红素含量;与11株内生真菌共生培养的组培苗茎和叶片中未检出雷公藤甲素,菌株NS6、NS7、NS13、NS25、NS32和NS33显著提高根中雷公藤甲素含量。综合研究认为,菌株NS1、NS6、NS31、NS32和NS33具有多种促生潜力且能改善雷公藤组培苗生长,促进根和茎中雷公藤红素积累;菌株NS6、NS32和NS33促进根中雷公藤甲素积累,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生真菌 促生 雷公藤红素 雷公藤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丹桂苗木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磊 何易蔓 +3 位作者 余雯静 颜晓艺 吴承祯 李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0,共10页
采用L9(3^(3))设置3因素(氮、磷和钾肥)3水平(氮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5、10 g,磷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2、4 g,钾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3、6 g)正交实验,对‘浦城丹桂’幼苗间隔30 d进行2次氮磷钾配施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 采用L9(3^(3))设置3因素(氮、磷和钾肥)3水平(氮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5、10 g,磷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2、4 g,钾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3、6 g)正交实验,对‘浦城丹桂’幼苗间隔30 d进行2次氮磷钾配施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第2次施肥后60、120、180、240 d后叶片4种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含量。结果表明:N_(5)P_(0)K_(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IAA、ABA和ZR的含量,于施肥240 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9.90、157.79、14.86 ng/g),相比CK分别提高了101.52%、36.79%、73.08%;N_(5)P_(2)K_(6)处理可以显著提高GA_(3)的含量,于施肥240 d达到最高值(13.57 ng/g),相比CK提高了97.71%;N_(5)P_(0)K_(3)处理显著提高ABA/GA_(3)和ZR/GA_(3)值,显著降低ABA/IAA和ZR/IAA值;N和K因素对IAA、GA_(3)、ABA和ZR含量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P因素仅对GA_(3)含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氮磷钾配施对丹桂苗木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其之间的稳态有显著影响,综合方差和极差分析,得出提高叶片IAA、GA_(3)和ZR含量的最佳配施方案为N_(5)P_(2)K_(6),提高叶片ABA含量的最佳配施方案为N_(5)P_(0)K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丹桂 叶片 内源激素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城丹桂冠型因子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杜云爽 胡金涛 +2 位作者 陈佳 吴承祯 李键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5-21,共7页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浦城丹桂(Osmanthus fragrans,‘Pucheng Dan’)叶片功能性状指标与冠型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着枝角和分枝率是与叶片功能性状相关性较强的两种冠型因子...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浦城丹桂(Osmanthus fragrans,‘Pucheng Dan’)叶片功能性状指标与冠型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着枝角和分枝率是与叶片功能性状相关性较强的两种冠型因子。着枝角与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叶周长、叶干重和叶鲜重都表现出正相关;分枝率和下级枝数量都与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干重和叶鲜重表现出负相关。树冠圆满度与枝条长度的提高有助于叶片生长,胸径与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其他冠型因子与叶片功能性状相关性较小。结果表明:浦城丹桂叶片性状受枝条分布情况的影响,一级枝着枝角、下级枝数量与分枝率是与叶片相关性较强的冠型因子,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浦城丹桂冠型结构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城丹桂 比叶面积 冗余分析 功能性状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纯林及杉桐混交林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潘云龙 林国伟 +4 位作者 陈志为 樊月 陈欣凡 吴承祯 洪滔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6-851,共6页
以3~5 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混交林与杉木纯林2种营造模式下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Aleurites montana mixed for... 以3~5 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混交林与杉木纯林2种营造模式下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Aleurites montana mixed forest)的土壤脲酶(URE)、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蔗糖酶(INV)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同一造林模式同一林龄不同土层间,4种酶在土壤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各林下土壤ACP、URE和INV均呈明显下降趋势,CAT活性无差异性。(2)同一造林模式同一土层不同林龄间,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土壤酶活性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变大,但不同酶的变化趋势不同。(3)同一林龄同一土层不同造林模式间,杉桐混交林的土壤ACP、URE及INV活性总体高于杉木纯林。(4)不同林地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混交模式下的林地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杉木纯林模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千年桐 杉桐混交林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不同林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键 刘鑫铭 +3 位作者 姚成硕 宫欢欢 吴承祯 范海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88-3602,共15页
探明亚热带山岳型国家公园不同林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Rs)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对准确评价和预测该区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碳收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 探明亚热带山岳型国家公园不同林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Rs)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对准确评价和预测该区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碳收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茶园、锥栗(Castanea henryi(Skam)Rehd.et Wils.)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林和裸地的土壤呼吸及近地面气温、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碳(MBC)、氮(MBN)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与近地面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相同,不同林地的Rs均呈现夏>春>秋>冬的季节动态,Rs的季节均值按大小排序为茶园(3.10μmol m^(-2)s^(-1))>马尾松(2.96μmol m^(-2)s^(-1))>锥栗(2.32μmol m^(-2)s^(-1))>裸地(1.43μmol m^(-2)s^(-1)),锥栗和裸地之间、锥栗与马尾松之间均差异显著(P<0.01)。除马尾松林外,其他林地水热因子(近地面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单因子二次多项式模型对Rs的拟合度最高。水热因子共同建立的复合模型中,土壤温度、湿度的幂—指数模型对茶园Rs的拟合度较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能够解释Rs变化的80%,马尾松林的Rs较适用于土壤温度、湿度建立的对数函数模型,而三因子线性模型(进入回归法)对锥栗林和裸地的Rs的拟合度最优,R2分别为0.565和0.281。(2)茶园和锥栗林的碳、氮、磷含量均高于马尾松林和裸地,MBN含量茶园>马尾松>锥栗>裸地。茶园的Rs与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马尾松林的Rs受TP、TK、AK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锥栗林的Rs与TK、AK、MBN含量呈现显著(P<0.05)正相关,裸地的Rs受MBN含量影响较为显著(P<0.05),4种林地土壤呼吸与养分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R2均接近1。综上,茶园和马尾松林土壤呼吸速率较高,且所有林地的土壤呼吸均呈现夏>春>秋>冬的季节动态。温度和湿度与土壤呼吸的相关性强,是水热条件丰富的亚热带山岳地区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武夷山茶园土壤呼吸对水热因子的响应在4种林地中最为敏感。除温度和湿度外,各林地土壤呼吸受P、K元素的影响较大,其中茶园主要受P元素影响,马尾松林地受K元素影响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季节动态 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养分 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主要海岛木本植物物种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承祯 李晓明 +3 位作者 吕林玲 侯纯扬 曹荣青 胡喜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7-371,共5页
为摸清浙江海岛木本植物组成特征,并为海岛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71个海岛294个10m×10m样地植被调查数据,对浙江省海岛的木本植物物种结构、区系、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浙江主要海岛木本植物有87科204... 为摸清浙江海岛木本植物组成特征,并为海岛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71个海岛294个10m×10m样地植被调查数据,对浙江省海岛的木本植物物种结构、区系、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浙江主要海岛木本植物有87科204属377种,属内种数在1~8种之间,为较小属,其中单种属最多,占总属数的66.2%。植物区系热带和温带分布的属分别占50.9%和42.2%,与同省陆地相比,其热带成分比例较高。乔木层植物的建群种为黑松、马尾松、青皮竹、木麻黄和黄檀等,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各样点植物物种数与离岸距离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对数模型模拟效果最佳,相关系数R^2高达0.814,说明样点植物物种丰富度随着与陆地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海岛 植物区系 多样性 重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生细菌两两混合培养对促生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睿 宋萍 +3 位作者 刘洁 洪伟 吴承祯 封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0-230,共11页
以分离自药用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的23株内生细菌为材料,测定各菌株在单独培养及两两混合(253个组合)培养条件下产IAA、ACC脱氨酶、铁载体和溶解磷酸盐的能力,并研究内生细菌共存互作对菌株促生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分离自药用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的23株内生细菌为材料,测定各菌株在单独培养及两两混合(253个组合)培养条件下产IAA、ACC脱氨酶、铁载体和溶解磷酸盐的能力,并研究内生细菌共存互作对菌株促生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共培养产生的相互作用使各种促生物质生产发生明显改变。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情况下,大多数菌株的溶磷能力和IAA分泌量有较大提升,与菌株LY4混合培养的菌株其溶磷量具有更大的提高,而菌株LG3、LJ3、LJ12的混合菌株具有更高的IAA分泌量。菌株LJ12的混合菌株具有较高的ACC脱氨酶活性,菌株LJ12、LY3对其混合菌株的铁载体合成具有重要贡献。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部分菌株的混合菌株与单菌株的各促生指标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证明在菌株共存互作下,混合菌株的促生性能并非取决于单菌株的促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生细菌 混合培养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生真菌对Fusarium nisikadoi NS-1雷公藤甲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国庆 宋萍 +2 位作者 洪伟 吴承祯 封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为了解雷公藤内生真菌的雷公藤甲素合成能力以及内生真菌间互作对雷公藤甲素合成的影响,本试验从雷公藤中筛选出1株产雷公藤甲素的内生真菌NS-1,鉴定为Fusarium nisikadoi;通过NS-1与其它内生真菌共培养,发现青霉菌属(Penicilliumn)内... 为了解雷公藤内生真菌的雷公藤甲素合成能力以及内生真菌间互作对雷公藤甲素合成的影响,本试验从雷公藤中筛选出1株产雷公藤甲素的内生真菌NS-1,鉴定为Fusarium nisikadoi;通过NS-1与其它内生真菌共培养,发现青霉菌属(Penicilliumn)内生真菌NS-8能够显著促进NS-1的雷公藤甲素合成(P<0.05),是对照的1.6倍.以此为基础,通过制备和添加NS-8菌丝体提取物和发酵液诱导子,进一步研究内生真菌NS-8诱导子对NS-1雷公藤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S-8发酵液诱导子促进了NS-1的糖消耗速率,提高了NS-1生物量和培养液pH值,明显促进了NS-1胞外雷公藤甲素的积累,最高含量是对照的4.2倍;NS-8菌丝体提取物诱导子对培养液pH值的影响不显著,NS-1糖消耗速率略有下降,对NS-1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胞外雷公藤甲素含量低于对照.两种诱导子对NS-1胞内雷公藤甲素合成均未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NS-8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强化NS-1雷公藤甲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Fusarium nisikadoi 内生真菌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潜在生产力评价模型的林地分等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华伟平 武健伟 +5 位作者 于丽瑶 王雅楠 吴承祯 庄崇洋 池上评 江希钿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7,共9页
林地是重要的林业生产资料,科学合理地划分林地等级,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林地的质量差异,为政府宏观调控林地市场和加强林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标准林分蓄积量为森林潜在生长力评价要素,划分林地质量等级,构建与林地质量分等指标有... 林地是重要的林业生产资料,科学合理地划分林地等级,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林地的质量差异,为政府宏观调控林地市场和加强林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标准林分蓄积量为森林潜在生长力评价要素,划分林地质量等级,构建与林地质量分等指标有关的森林潜在生产力评价模型,采用LM—UGO法估算参数,选用相关系数、均方差、残差平方和、卡方检验评价模型拟合优度,并以武夷山市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资源为案例开展林地质量分等应用。结果表明:1)建立的森林潜在生产力评价模型,相关系数0.966、均方差1.726、残差平方和286.095、卡方检验33.898,确定的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坡度、坡位等6个林地分等指标因子的权重分别为0.08,0.22,0.27,0.26,0.10,0.07。2)依据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确定林地质量分等的基准年龄为20 a。3)武夷山市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林地质量等级以3,4等级占比较大,1等级最少,林地潜在生长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各等级面积占比与海拔(地貌)关系显著,呈幂函数或多项式关系。构建与林地质量分等指标有关的森林潜在生产力评价模型,可以避免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经典决策分析方法确定指标因子权重的主观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质量评价 林地等级 森林潜在生产力 评价模型 武夷山市 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浙江海岛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明 吕林玲 +3 位作者 胡喜生 曹荣青 吴承祯 侯纯扬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1-516,共6页
【目的】浙江省是中国拥有海岛最多的省份,摸清海岛植物丰富度为海岛生态系统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71个典型海岛294个10 m×10 m的样地植被调查数据,采用空间插值和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岛木本植物物种... 【目的】浙江省是中国拥有海岛最多的省份,摸清海岛植物丰富度为海岛生态系统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71个典型海岛294个10 m×10 m的样地植被调查数据,采用空间插值和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岛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进行预测。【结果】海岛各样点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介于1~0种/100 m^2之间,其中乔木层植物物种数介于1~30种/100 m^2之间,灌木层植物物种数介于1~70种/100 m^2之间,海岛各样点的木本植物物种数丰富度均随着离陆地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以各样点的木本植物累计物种数为自变量,以实际木本物种数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R2高达0.988,预测精度大于83%。【结论】普陀岛、龙门岛、南关岛等12个海岛的木本植物物种数大于200种,佛渡岛、岱山岛、洛伽山岛等27个海岛的木本植物物种数介于100~200种之间,而九洞门岛、南策岛、壳塘山岛等11个海岛的木本植物物种数介于40~100种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海岛 物种丰富度 空间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木林可变利率林木价格评估模型的构建
11
作者 华伟平 武健伟 +6 位作者 于丽瑶 吴承祯 庄崇洋 池上评 丘甜 秦祉娆 江希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8,共10页
【目的】探究林木资产经济价值核算方法,解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公正地计算林木资产价格,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天然林、硬阔叶树人工林、天然硬阔... 【目的】探究林木资产经济价值核算方法,解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公正地计算林木资产价格,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天然林、硬阔叶树人工林、天然硬阔叶树林和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收获现值法和科夫蓄积量生长方程构建一种乔木林可变利率林木价格评估模型,采用实测样地数据经Matlab软件估算模型参数,用剩余标准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MS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PSE)、平均预估精度(MPE)等指标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在固定利率4%下与重置成本法、收获现值法、市场价倒算法等传统评估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①建立的6种树种(组)科夫蓄积量生长模型的适用性评价指标SEE和MPSE均小于10%,TRE和MSE均在±10%范围内,MPE均小于3%,表明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②乔木林可变利率林木价格评估模型经迭代计算后,得到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天然林、硬阔叶树人工林、天然硬阔叶树林、桉树人工林的利率分别为7.5%,6.6%,5.7%,5.8%,5.3%和7.9%。③与传统评估方法相比,采用乔木林可变利率林木价格评估模型计算的6种树种(组)的林木价格均随林分年龄增大而增加,符合林木价格与年龄之间的正常关系。④6种树种(组)各龄组采用可变利率模型计算的林木价格均表现为高龄组大于低龄组,而各龄组采用固定利率模型计算的林木价格仅在森林成熟龄较小的杉木和桉树人工林2种林分中未出现倒挂现象,其他树种(组)均出现不合理的倒挂问题。【结论】乔木林可变利率林木价格评估模型解决了林木资产评估过程中各龄组林木因评估方法不同造成的评估结果不衔接问题,实现了与重置成本法、收获现值法和市场价倒算法估价结果的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林 林木资产评估 可变利率 林木价格评估模型 科夫生长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杉木人工林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冠军 吴承祯 +6 位作者 梁安洁 洪滔 陈灿 谢安强 洪伟 林勇明 李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6-374,共9页
通过筛选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的菌株及添加方式,探讨内生真菌对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人工林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促进叶凋落物分解.采用3株杉木内生真菌青霉菌( Penicillium sp.)CG2 (A菌)、黄色镰刀菌( Fusarium culmorum )... 通过筛选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的菌株及添加方式,探讨内生真菌对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人工林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促进叶凋落物分解.采用3株杉木内生真菌青霉菌( Penicillium sp.)CG2 (A菌)、黄色镰刀菌( Fusarium culmorum )AY13(B菌)、踝节霉菌( Talaromyces sp.)AJ14(C菌)的单菌株和混菌株,按不同方式(菌丝、菌液)浇施于装有杉木凋落叶和土壤的盆钵内,在处理10,60,120 d后分别取样,测定土壤酶活性和凋落叶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混菌丝处理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菌丝和菌液处理均提高了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前期(10 d)高于后期(120 d).C菌液处理下(120 d)纤维素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最高,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分别比对照高56.46%,43.97%和163.65%;BC混菌丝处理下(120 d)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36.75%( p <0.05);AB混菌丝处理下(10 d)蔗糖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162.90%( p <0.05);AC混菌液处理下(120 d)脲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69.78%( p <0.05).凋落叶质量损失率与纤维素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以及混菌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菌株种类、添加方式、分解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酶活性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C菌液能最有效地提高纤维素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BC和AB混菌丝分别对提高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最有效,AC混菌液则能最有效地提高脲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内生真菌 土壤酶活性 凋落叶 质量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林龄甜槠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青 刘爽 +4 位作者 陈燕菲 吴承祯 范海兰 林勇明 李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26-2338,共13页
为揭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一甜槠天然林不同林龄林下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S)差异及影响因素,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系统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18、36、54、72 a)天然甜槠林进行了1年的野外原位测定。结果... 为揭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一甜槠天然林不同林龄林下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S)差异及影响因素,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系统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18、36、54、72 a)天然甜槠林进行了1年的野外原位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甜槠林RS季节动态呈现明显的单峰趋势,林龄对冬季RS影响并不显著(P>0.05),秋季18 a甜槠林RS与其他3种林龄差异显著(P<0.05),林龄对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变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不同林龄甜槠林5 cm深土壤温度与RS拟合R2明显高于土壤含水率与RS拟合R2,随着林龄增大,RS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呈上升趋势,依次为1.551、1.589、1.640、1.664,且54、72 a甜槠林RS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显著高于18、36 a(P<0.05);(3)土壤含水率与5 cm深土壤温度共同解释了RS变异的86%—90.3%;0—6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与5 cm深土壤温度共同解释了RS变异的88.3%—91.8%,由此可见,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双因素拟合可以更好地解释不同林龄RS差异。在对未来森林植被土壤呼吸及碳汇功能进行研究时,应在考虑林龄及季节差异的基础上,加强对生物因子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甜槠 林龄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甜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14
作者 赵青 刘爽 +4 位作者 陈凯 王世君 吴承祯 李键 林勇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328-5339,共12页
为揭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甜槠天然林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差异及影响机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甜槠天然林单一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其集中分布的5个海拔梯度(540、700、850、1022、1200 m)范围内设置固定样地,测... 为揭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甜槠天然林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差异及影响机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甜槠天然林单一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其集中分布的5个海拔梯度(540、700、850、1022、1200 m)范围内设置固定样地,测定每个海拔梯度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因子(土壤全氮、全磷、土壤pH值、容重、土壤有机质、粉粒、砂粒、粘粒)、气候因子(土壤温度)、植被因子(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分析了土壤有机碳沿海拔及垂直土层分布特征,并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主控因子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垂直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现象;同一土层深度,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高海拔地区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存;(2)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土壤全氮、土壤含水量、土壤粉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粘粒、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细根生物量、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表层(0—10、10—20 cm)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pH值、土壤砂粒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20—30 cm土层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其他土层关系不显著(P>0.05);海拔因素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土壤因素,植被因素主要影响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分布。(3)海拔因素能通过影响与土壤有机碳形成和转化的因子及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分解速率,对土壤有机碳的分布产生影响。(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R~2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R~2,能解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的82.1%—98.1%。由此可见,不同环境因子组合可以更好的解释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海拔梯度 武夷山 甜槠 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人工湿地植物生长期内对土壤氮磷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汝凤 刘鑫铭 +4 位作者 李冠军 黄婷 吴承祯 林勇明 李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9-506,共8页
为筛选出可用于修复土壤N、P污染的植物种类,以武夷山生活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花叶芦荻(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3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一个生长季内(第7,14,21... 为筛选出可用于修复土壤N、P污染的植物种类,以武夷山生活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花叶芦荻(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3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一个生长季内(第7,14,21和28周)3种植物的生物量和N、P含量及其对应土壤的N、P含量,分析其生物量,N、P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的变化特点,并建立植物N、P积累量与生物量和N、P含量的线性回归关系.结果显示:1)人工湿地3种植物的生物量和N、P积累量在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植物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除第7周外,再力花和花叶芦荻在其他取样时间的叶茎生物量比均小于1;再力花和花叶芦荻的叶N积累量平均值大于茎,叶P积累量平均值小于茎(p<0.05).2)除再力花茎和花叶芦荻茎的N积累量与N含量、花叶芦荻叶的P积累量与P含量外,其他植物不同器官的N、P积累量与生物量和N、P含量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3)3种植物不同器官在各取样时间的N、P富集系数均大于1;再力花除在第7周的P迁移系数小于1外,其他取样时间的N、P迁移系数均大于1;花叶芦荻在各取样时间的N迁移系数大于1,而P迁移系数小于1.综上所述,3种植物对N、P的吸收、富集和迁移能力有所不同,花叶芦荻对N、P的去除效果最佳,在人工湿地植物配置中可优先考虑种植花叶芦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力花 花叶芦荻 香根草 氮积累 磷积累 富集能力 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覆盖演变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0
16
作者 林森 胡喜生 +1 位作者 吴承祯 洪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7-355,共9页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空间信息和植被指数方法估算武夷山国家公园2000、2005、2010、2015、2018年5个关键时期的植被覆盖度,揭示了不同发展阶段下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覆盖演变时空特征以及不同功能分区下的演变规律。结...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空间信息和植被指数方法估算武夷山国家公园2000、2005、2010、2015、2018年5个关键时期的植被覆盖度,揭示了不同发展阶段下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覆盖演变时空特征以及不同功能分区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增强植被指数估算效果能较好优化复杂山区地形且高植被覆盖区的植被信号。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覆盖演变时空特征,总体保持良好且呈上升趋势。2000-2018年时间格局演化上,植被覆盖度均值分别为94.97%,90.73%,93.55%,98.10%,98.02%。年均植被覆盖度突变发生于2012年,说明生态环境质量趋于稳定。植被覆盖空间格局长期保持以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2000-2005年受气候条件和人为的干扰,高植被覆盖区下降了7.32%;2005-2018年,植被覆盖度逐年上升;至2018年武夷山国家公园高植被覆盖区增加了129.82 km^2,而中高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以及中低植被覆盖区分别减少了57.49、40.66和25.64 km^2。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覆盖演变主要在生态修复区和传统利用区,核心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常年保持在97%以上,说明原生性植被对极端气候有较强的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植被覆盖演变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市人工湿地再力花和花叶芦竹的重金属累积和迁移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汝凤 李冠军 +4 位作者 刘鑫铭 黄婷 林勇明 吴承祯 李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5,共8页
以武夷山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种植的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和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 Stoke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生长时间(6月14日、8月2日、9月20日和11月8日)2种植物叶和茎中Mn、Cu、Cd、Zn、Cr和Pb含... 以武夷山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种植的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和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 Stoke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生长时间(6月14日、8月2日、9月20日和11月8日)2种植物叶和茎中Mn、Cu、Cd、Zn、Cr和Pb含量,分析了2种植物6种重金属的累积和迁移特点以及生长时间与叶和茎中6种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再力花和花叶芦竹叶和茎中6种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在9月20日或11月8日最高。再力花和花叶芦竹叶和茎中Mn、Cd和Zn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或更低,Pb含量超出正常范围,Cu和Cr含量总体上在6月14日、8月2日和9月20日在正常范围内,在11月8日超出正常范围。总体上看,再力花的Mn、Cu、Zn和Cr迁移系数大于1,Cd和Pb迁移系数小于1;花叶芦竹的Mn和Cu迁移系数大于1,Cd、Cr、Zn和Pb迁移系数小于1。除再力花叶中Pb含量以及花叶芦竹叶中Cd含量和茎中Mn和Cd含量外,再力花和花叶芦竹生长时间与叶和茎中重金属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且再力花生长时间与叶和茎中Mn、Cd和Zn含量的相关关系较好,而花叶芦竹生长时间与Cr含量的相关关系较好。综上所述,再力花和花叶芦竹中6种重金属的累积和迁移特点存在差异,属于多重金属耐性植物;在武夷山市人工湿地,建议将再力花用于Mn、Cd和Zn污染环境的修复,将花叶芦竹用于Cr污染环境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人工湿地 再力花 花叶芦竹 重金属 迁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台湾相思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晨阳 陈珑 +4 位作者 王耘籽 周艳芬 李键 吴承祯 洪滔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2-879,共8页
为明晰低磷条件下内生真菌对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探讨利用内生真菌提高台湾相思光合特性的可能性,从台湾相思中分离纯化4株强势内生真菌F(Filobasidium sp.)、I(Penicillium sp.)、E(Penicillium sp.)、N(Pen... 为明晰低磷条件下内生真菌对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探讨利用内生真菌提高台湾相思光合特性的可能性,从台湾相思中分离纯化4株强势内生真菌F(Filobasidium sp.)、I(Penicillium sp.)、E(Penicillium sp.)、N(Penicillium sp.)及FI混合菌(质量比1∶1),并添加于4个供磷水平(0,10,20,40 mg/kg)的土培台湾相思幼苗盆钵中.结果表明:在适量供磷条件下(40 mg/kg),对照组(未接菌种)的叶绿素含量均总体低于各菌种处理组,菌株I、FI处理组的光合系统Ⅱ(PSⅡ)活性(F_(v)/F_(o))、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总体略高于对照组;轻度磷胁迫下(20 mg/kg),对照组的叶绿素含量始终低于菌株E、FI和F处理组,而不同处理组的F_(v)/F_(o)、F_(v)/F_(m)则总体差异不显著;重度磷胁迫下(10 mg/kg),菌株F、E、N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总体较高,其中菌株E处理组的F_(v)/F_(o)、F_(v)/F_(m)始终高于对照组;无磷处理下(0 mg/kg),菌株FI、I处理组在胁迫中后期的叶绿素含量较高,菌株I处理组的F_(v)/F_(o)、F_(v)/F_(m)始终略高于对照组.综上,菌株F、FI处理对台湾相思叶绿素荧光特性的促进作用最佳,明确了适合低磷环境促进台湾相思叶绿素荧光特性的菌种,可为理解内生真菌对台湾相思光合特性的促进机制提供参考,亦为沿海台湾相思海岸防护林的持续性经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相思 内生真菌 低磷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桐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能力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静 洪陈洁 +3 位作者 吴承祯 苏少川 颜欢欢 林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46-51,共6页
【目的】对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初步筛选具有较高溶磷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外墩采育场、湖桥工区和书坊林场的千年桐根、茎、叶中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根据菌落在根、茎、叶中... 【目的】对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初步筛选具有较高溶磷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外墩采育场、湖桥工区和书坊林场的千年桐根、茎、叶中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根据菌落在根、茎、叶中出现频率及其直径生长速度筛选优势菌株,进一步对优势菌进行溶磷能力的定性测定。【结果】共分离出155株菌株,其中茎内生真菌60株(38.71%)、叶50株(32.26%)、根45株(29.03%)。湖桥样地采集的内生真菌数量最多、外墩样地最少。选出25株优势菌株,经形态学和18 SrDNA分子鉴定分别为毛霉菌属(Mucor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p.)、生赤壳属(Bionectria sp.)、木霉属(Trichoderma sp.)、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sp.)、盾壳霉属(Coniothyrium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对优势菌株溶磷效果的试验表明,具有较强溶磷活性的菌株分属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结论】千年桐内生真菌数量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器官间分布各有不同,初步确定千年桐内生真菌菌属组成,得到具有较强溶磷活性的菌株分属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桐 内生真菌 溶磷性 青霉属 嗜热真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丛生竹叶片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雪飞 陈珑 +4 位作者 饶惠玲 李键 闫淑君 吴承祯 杨环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0,共3页
对5种丛生竹叶片的光响应参数进行测定,并利用4种光响应模型进行数据拟合。结果显示:4种模型的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较为接近,R^(2)值为0.92~0.99,表明4种模型的拟合程度均较高。不同模型对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饱和点(LSP)、光补... 对5种丛生竹叶片的光响应参数进行测定,并利用4种光响应模型进行数据拟合。结果显示:4种模型的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较为接近,R^(2)值为0.92~0.99,表明4种模型的拟合程度均较高。不同模型对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的拟合结果存在差异,其中,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5种丛生竹的P_(max)拟合值与实测值最接近,而采用其他3个模型,5种丛生竹的P_(max)、LSP、LCP和Rd拟合值大多与实测值存在一定差距。4种模型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总体较好,可作为丛生竹的最优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竹 光合作用 光响应模型 光响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