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川南区块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地质条件评价及有利区优选
1
作者 李鑫 陈贞龙 +5 位作者 郭涛 高小康 肖翠 金晓波 吴财芳 王芳芳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共11页
【目的和方法】煤炭地下气化(UCG)地质条件评价将极大降低其工程风险,科学选址则是UCG工程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为研究延川南区块深部UCG地质条件评价和优选有利区域,对研究区2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煤层赋存、围岩、水文地质、构造等指标... 【目的和方法】煤炭地下气化(UCG)地质条件评价将极大降低其工程风险,科学选址则是UCG工程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为研究延川南区块深部UCG地质条件评价和优选有利区域,对研究区2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煤层赋存、围岩、水文地质、构造等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利用TOPSIS法,对各开发区域进行数学评价和等级划分,最终形成有利区、较有利区以及潜在有利区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2号煤层属于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环境,大部分属于中煤级煤,焦煤、贫煤和瘦煤均有分布;平均水分和灰分平均含量较低,挥发分产率较高,硫分含量则是从低硫煤到高硫煤都有一定发育;煤层厚度较大,稳定性较好,平均夹矸层数和夹矸系数相对较小,煤层结构简单,属于稳定的中厚−厚煤层,煤体结构较完整。2号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多为泥岩类,围岩综合岩性指数较大,封闭性能好;总体断层分形维数值中等,断层发育程度简单,开发条件较好;研究区地表水部分发育,水文分形维数值中等,地下水封闭系数较大。【结论】整体而言,研究区2号煤层的资源条件和地质条件适合进行UCG工程实施。依据构造、埋深、河流和矿井边界等分布特征,结合地勘资料描述,将目的煤层划分为11个开发单元,有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最有利区域是中北部的单元Ⅴ和Ⅲ,较有利区主要为Ⅰ、Ⅱ、Ⅳ、Ⅵ、Ⅶ、Ⅸ、Ⅹ,区域Ⅷ和Ⅺ为煤炭地下气化开发的潜在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UCG) 深部地质条件评价 TOPSIS法 有利区优选 延川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其资源潜力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兆彪 高为 +10 位作者 秦勇 张孟江 李存磊 颜智华 梁宇辉 卢本举 陈义林 吴财芳 陈捷 李庚 文德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48-361,共14页
加快深部(1000 m以深)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是煤层气走向规模化开发的重要途径,是近年来煤层气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深部煤层气资源占比大,然而目前尚未开展深部煤层气资源的地质研究和勘探开发。立足于贵州煤层气... 加快深部(1000 m以深)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是煤层气走向规模化开发的重要途径,是近年来煤层气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深部煤层气资源占比大,然而目前尚未开展深部煤层气资源的地质研究和勘探开发。立足于贵州煤层气地质背景,基于大量的煤层气试井资料和测试化验资料,分析了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其资源潜力。研究结果显示:贵州深部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于六盘水、黔北和织纳煤田的众多向斜单元。沉积分异和构造分区导致深部煤储层地质条件具有区域差异性,六盘水煤田以“超压明显、低温、较高应力”为特征,织纳煤田以“超压、较高温度、较低应力”为特征,黔北煤田以“超压、高温、高应力”为特征。深部煤储层渗透率偏低,1000 m以深渗透率将普遍低于0.1×10^(-15)m^(2)。煤储层含气量较高,在1000 m以浅,以六盘水煤田为代表的中阶煤储层平均含气量为10.03 m^(3)/t,以织纳、黔北煤田为代表的高阶煤储层平均含气量为14.51 m^(3)/t,400 m以深超饱和现象较为明显。优选游离气、吸附气预测模型,考虑煤阶随深度的变化,预测深部整体含气量将进一步增加,超饱和现象更为明显,游离气占比增大,在2000 m左右,游离气占比普遍达到10%~25%,且中阶煤游离气占比要高于高阶煤。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包含2000 m以深的贵州省重点向斜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贵州省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85万亿m^(3),其中1000 m以深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达到了1.90万亿m^(3),六盘水和黔北煤田深部煤层气资源占比大。综合考虑资源规模和资源丰度,提出了开发次序建议,盘关—土城—照子河—旧普安向斜和格目底向斜为首选开发单元,以上向斜均属于高丰度大型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深部煤层气 地质特征 吸附气 游离气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水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财芳 高彬 +1 位作者 李清 陈贞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水合物法捕集与封存CO_(2)气体可服务于大规模减排的技术需求,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气体水合物的基本性质、生成机理及模型,多孔介质中水合物合成,水合物合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面,综述了前人针... 水合物法捕集与封存CO_(2)气体可服务于大规模减排的技术需求,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气体水合物的基本性质、生成机理及模型,多孔介质中水合物合成,水合物合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面,综述了前人针对水合物合成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气体水合物合成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对气体水合物的发展及煤系地层CO_(2)水合物的封存方向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CO_(2)气体的溶解度是限制准确计算多孔介质中水合物储气量的关键因素;气体水合物的局部结构化(成核)机制复杂,仍需深入研究;高纬度及永久冻土区煤系地层可作为水合物法封存CO_(2)气体的地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碳中和 煤基介质 CO_(2)水合物合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南2#煤层地下气化制氢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贞龙 王运海 +3 位作者 李清 程怡 吴财芳 蒋秀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为评价延川南2#煤层地下气化的产氢潜力,在查明煤的工业、元素分析等数据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氧气浓度对气化温度和H2产率的影响,并利用AspenPlus软件建立煤炭地下气化预测模型进行模拟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上述模型研究氧煤... 为评价延川南2#煤层地下气化的产氢潜力,在查明煤的工业、元素分析等数据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氧气浓度对气化温度和H2产率的影响,并利用AspenPlus软件建立煤炭地下气化预测模型进行模拟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上述模型研究氧煤比和汽氧比对H2产率的影响作用。通过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结果得出,水蒸气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H2产率,延川南地区进行煤炭地下气化时,可优选富氧-水蒸气作为气化剂,且氧气浓度为80%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H2产率 延川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汪区块煤层气气体同位素变化特征及成因判识
5
作者 王芳芳 吴财芳 +3 位作者 杜明洋 唐依然 王聪 文德修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57,共10页
研究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煤层气成藏及资源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滇东雨汪区块煤层气成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采集该区6口典型煤层气井的产出气气样,开展了组分测定、碳同位素和稀有气体同位素测试,系统分析了煤层CH_(4)... 研究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煤层气成藏及资源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滇东雨汪区块煤层气成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采集该区6口典型煤层气井的产出气气样,开展了组分测定、碳同位素和稀有气体同位素测试,系统分析了煤层CH_(4)、N_(2)等气体的成因,并结合水文地质环境,探讨了雨汪区块煤层气排采过程中气体的同位素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雨汪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气中CH_(4)体积分数平均为73.95%~92.90%,乙烷、CO_(2)、N_(2)体积分数分别为0.20%~0.40%、0.05%~1.05%、6.15%~25.32%。此外,He仅在产气第1天检测到,而碳原子数大于2的烃类未检测到;煤层气干燥系数(C_(1)/C_(1~5))为0.9995~0.9997,属于高成熟干气;CH_(4)的δ^(13)C值为-36.7‰~-27.6‰,为有机质热成因气;CO_(2)的δ^(13)C值介于-19.1‰~-6.6‰,主体分布在-18.0‰~-14.3‰,为有机成因;氮气体积分数平均为12.63%,含量相对较高,其φ(N_(2))/φ(Ar)远大于84,以有机成因为主;氩气体积分数平均为0.06%,远大于0.017%,以大气成因为主;氦气体积分数平均为0.02%,φ(^(3)He)/φ(^(4)He)为0.29×10^(-8)~19.6×10^(-8),主体范围为2.00×10^(-8)~9.38×10^(-8),φ(^(3)He)/φ(^(4)He)与大气氦的比值介于0.01~0.09,属于典型的壳源氦气,且φ(^(4)He)、φ(^(20)Ne)的变化趋势与φ(^(4)He)/φ(^(20)Ne)具有一致性;随着排采时间增加,气体纯度增高,产出气的烷烃同位素值呈现逐渐变轻的趋势。研究认为,雨汪区块煤层气“变干、变轻”是气体解吸、扩散和水溶解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球化学 成因类型 碳氢同位素 雨汪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煤层条件下现今地应力特征与煤层气开发 被引量:15
6
作者 鞠玮 姜波 +4 位作者 秦勇 吴财芳 李明 徐浩然 王胜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92-3500,共9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滇东地区是我国长江以南著名的煤层气产区,其内雨旺区块二叠系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现今地应力状态是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质因素,对有效开发煤层气资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目前对雨旺区... 我国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滇东地区是我国长江以南著名的煤层气产区,其内雨旺区块二叠系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现今地应力状态是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质因素,对有效开发煤层气资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目前对雨旺区块现今地应力的研究仅限于利用注入/压降测试数据开展的地应力大小统计学分析,没有揭示出多煤层发育区不同类型岩石内地应力分布的差异性。本次研究中,首先通过对成像测井资料的解译,揭示钻井诱导缝和钻孔崩落的发育特征,并基于其与地应力的关系确定雨旺区块现今地应力方向;然后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在注入/压降实测地应力数据约束下,基于Anderson修正模型预测雨旺区块二叠系煤层现今地应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滇东雨旺区块现今地应力方向整体呈现为近N—S的优势方位;煤层现今地应力大小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平最大主应力(SHmax)、水平最小主应力(Shmin)和垂向主应力(Sv)大小总体上遵循SHmax≥Sv>Shmin的关系,水平应力起主导作用,表现为走滑型应力机制。在现今地应力场的控制下,雨旺区块内煤储层渗透性随有效地应力的增大而变差,煤层内走向为330°~150°的割理对煤层气开发贡献更大。走滑型应力机制会造成煤层压裂改造后形成的压裂缝沿垂向扩展。另外,雨旺区块煤层内水平应力差相对较小,一般在6 MPa左右,据此推测可在煤层内形成复杂压裂缝系统。本次研究量化分析了雨旺区块现今地应力状态,其结果可以为滇东雨旺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有益的现今地应力成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 煤层气 多煤层条件 雨旺区块 滇东地区 二叠系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煤层气开发进展、潜力及前景 被引量:19
7
作者 金军 杨兆彪 +8 位作者 秦勇 崔玉环 王国玲 易同生 吴财芳 高为 陈捷 李庚 李存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13-4126,共14页
贵州省西部晚二叠世龙潭组煤层气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的10%。在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中,该区是继已成功开发的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外的重要后备基地。提炼了贵州省特殊的煤层气地质资源特征,评述了30... 贵州省西部晚二叠世龙潭组煤层气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的10%。在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中,该区是继已成功开发的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外的重要后备基地。提炼了贵州省特殊的煤层气地质资源特征,评述了30余年的开发历程,总结贵州省煤层气的开发进展,理论技术突破,并对未来的开发潜力和前景作出展望。贵州煤层气地质资源特征具有“煤层层数多而薄,煤层含气量高、煤体结构复杂、大型气田为主、深部资源占比大”的五大特征。开发历程可划分为煤层气资源调查与开发技术借鉴阶段(1989—2010年)、自主技术探索阶段(2011—2015年)和自主技术突破阶段(2016—现今)3个阶段。当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煤层煤层气地质理论和开发技术的突破,地质理论突破包括:叠置煤层气系统理论、产层优化组合理论和合采开发单元优选理论。开发技术突破主要包括:丛式井、U型井和L型井的普及应用;压裂规模的提高及压裂效果的提升。展望未来,开发潜力巨大,规模化开发前景可期,需重点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小而肥区块“文家坝”和“杨梅树”高产地质-工程模式;从单井单层组开发走向层组接序开发,提高单井纵向全层位产能动用能力并延长煤层气井寿命;加快深部煤系气的勘探开发,是走向规模化开发的重要途径;重视新层系、新领域上石炭统祥摆海相煤系气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煤层气 多煤层 大型气田 开发进展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多煤层地区煤层气“层次递阶”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44
8
作者 吴财芳 刘小磊 张莎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7-1653,共7页
针对滇东黔西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在明确提出煤层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的有利区、甜点区和甜点段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3者之间"层次递阶"的关系。有利区指从滇东黔西的众多次级向斜中优选有利向斜,甜点区指从有... 针对滇东黔西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在明确提出煤层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的有利区、甜点区和甜点段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3者之间"层次递阶"的关系。有利区指从滇东黔西的众多次级向斜中优选有利向斜,甜点区指从有利向斜中优选煤层气开发"靶区",甜点段是在煤层气开发"靶区"内从垂向上优选组合层段。针对研究区次级向斜多,勘探程度差异大,许多参数无法统一的特点,在有利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地质资源丰度和可采资源量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和地质资源丰度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和高地应力的特点,在甜点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断层分维值、构造曲率及埋深相结合的关键指标,断层分维值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多煤层发育,易诱发层间干扰的特点,在甜点段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体结构、临界解吸压力差和储层压力梯度差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体结构为一票否决指标;并在各个阶段均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指标,最终构建了针对研究区特点具有区域特色的煤层气地质选区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 有利区 甜点区 甜点段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恩洪区块地应力分布及深部煤层气临界深度预测 被引量:17
9
作者 鞠玮 姜波 +5 位作者 秦勇 吴财芳 兰凤娟 李明 徐浩然 王胜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4-200,共7页
我国滇东恩洪区块二叠系煤层气资源丰富,该区块是今后煤层气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地应力分布对于储层压裂改造等煤层气开发工程具有重要影响。在注入/压降试井方法实测地应力约束下,基于Anderson修正模型对恩洪区块地应力分布进行预测,... 我国滇东恩洪区块二叠系煤层气资源丰富,该区块是今后煤层气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地应力分布对于储层压裂改造等煤层气开发工程具有重要影响。在注入/压降试井方法实测地应力约束下,基于Anderson修正模型对恩洪区块地应力分布进行预测,总体上,水平最大主应力SH,max、水平最小主应力Sh,min和垂向主应力Sv在不同深度段呈现不同应力机制类型,由浅至深依次表现为逆断型、走滑型和正断-走滑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区块二叠系宣威组内,地应力遵循SH,max≥Sv>Sh,min的关系,呈现正断-走滑型应力机制,而宣威组煤层地应力数值较其顶底板小,表现为正断型应力机制;岩石类型与埋藏深度影响地应力分布,水平主应力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杨氏模量小的煤岩,其水平地应力值最低;滇东恩洪区块深部煤层气临界深度约为700 m;研究结果可以为滇东恩洪区块煤层气开发提供新的地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深部煤层气 临界深度 滇东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mechanism of multi-seam drainage in a CBM well:An example from Zhucang syncline 被引量:5
10
作者 Jiang Wei wu caifang +2 位作者 Wang Qiao Xiao Zhenghui Liu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6期1101-1108,共8页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ong volatility of physical property in vertical direction, high gas content, high resource abundance and large exploitation potentiality of coal reservoir in Bide-Santang basin o...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ong volatility of physical property in vertical direction, high gas content, high resource abundance and large exploitation potentiality of coal reservoir in Bide-Santang basin of Zhina coal field, we study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propagation rules of reservoir pressure drop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s productivity in CBM multi-seam drainage in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production data of X-2 well of Zhucang syncline in Bide-Santang basin,by simulating the gas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CBM wel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ultiple seam with COMET3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we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s productiv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multi-seam drainage, and illuminate the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mechanism of multiseam drain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meability, reservoir pressure gradient, critical desorption pressure and fluid supply capacity of stratum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gas productivity of multi-seam drainage while coal thickness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it. Permeability, reservoir pressure gradient and fluid supply capacity of stratum affect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of reservoir pressure drop and thereby affect the final gas productivity. Moreover, the influence of critical desorption pressure on gas productivity of multiseam drainage is reflected in the gas breakthrough time and effective desorptio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cang syncline CBM Multi-seam drainage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Influencing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储层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文军 张莎莎 +1 位作者 吴财芳 刘小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6,共7页
为研究贵州织纳煤田比德区块6号主采煤储层构造复杂程度,选取构造曲率、断层强度、断层密度、断层分形维数等4个参数,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构造复杂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分形理论及区块内断层、褶皱发育和分布情况,对6号煤储层构造复... 为研究贵州织纳煤田比德区块6号主采煤储层构造复杂程度,选取构造曲率、断层强度、断层密度、断层分形维数等4个参数,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构造复杂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分形理论及区块内断层、褶皱发育和分布情况,对6号煤储层构造复杂程度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和评价,划分了煤储层构造复杂程度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复杂程度类型主要为简单和中等,构造复杂区多集中在区块边缘断裂和大型褶皱发育地带;构造复杂程度主要受控于岩脚向斜及阿弓向斜等大型褶皱,断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煤储层的复杂性,说明区块内构造对6号煤储层的控制作用极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德区块 煤储层 构造复杂程度 层次分析法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 被引量:88
12
作者 孔琳 汪晓赞 +4 位作者 徐勤萍 杨文强 吴彩访 周博 朱杨明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5,共7页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中,聚焦解决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问题。研究围绕儿童青少年个体、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4方面编制了“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的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中,聚焦解决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问题。研究围绕儿童青少年个体、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4方面编制了“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的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并在31个省份开展调研,旨在全面审视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研究表明:1)运动技能整体发展情况良好,“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基本实现;身体活动每天不足60 min,周末久坐行为骤增;2)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整体开展情况有待提高,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场地器材资源配置明显改善,但城乡优劣分化显著;3)家长体育素养发展薄弱,家庭体育原生动力不足,陪伴行为缺失;4)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缺乏,体育活动“零开展”普遍,社区体育设施供需失衡,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器材匮乏。因此,梳理出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现存困境:1)底层基石不稳:缺乏运动成为儿童青少年生活常态;2)生态环境“固化”:学校体育育人功能发挥不力;3)联动主体分散:家庭、学校、社区多元协同不足;4)长效机制短缺:有效的评价与监控体系尚未形成。为扭转上述困局,提出如下纾解路径:1)溯本求源:夯实思想基础,让体育回归生活;2)盘活思路:打造学校“以体育人”新生态;3)建设共同体: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4)激活新动能:建立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动态化管理与监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教融合 儿童青少年 体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老厂矿区多煤层条件下地应力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吴财芳 王肖 +1 位作者 刘小磊 周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基于滇东老厂矿区发育有多煤层,并具有高地应力特征,且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地应力对煤层气开采的影响,通过分析该矿区水力压裂试井数据,探讨了地应力对储层压力、渗透率及超压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厂矿区煤储... 基于滇东老厂矿区发育有多煤层,并具有高地应力特征,且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地应力对煤层气开采的影响,通过分析该矿区水力压裂试井数据,探讨了地应力对储层压力、渗透率及超压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厂矿区煤储层压力中大部分来自于地应力,煤层气属于压力主导型应力气;同时,高地应力对煤层流体能量的贡献相对较大,对维持深部煤层的压力状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给煤储层改造带来较大困难;各煤层压力系数、地应力梯度在层域上呈现波动性变化,且部分煤层普遍超压;随着最小主应力的增大,煤层渗透率逐渐降低,压力系数逐渐升高;各煤层最小主应力梯度同样表现出波动性,表明各煤层地应力特征有较大差异,这与压力系数所表现出的波动性具有一致性,验证了地应力是老厂矿区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层 储层压力 渗透率 超压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豇豆材料的镉积累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向娟 潘绍坤 +4 位作者 吴传秀 吴彩芳 鲁荣海 林立金 陈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119,共6页
为研究不同豇豆材料对重金属镉的吸收积累差异,以12份豇豆材料作为研究对象,于镉污染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幼苗期的豇豆材料HF1013-25-2-1-1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豇豆材料,镉含量也较高,7104地上部分生物量最低... 为研究不同豇豆材料对重金属镉的吸收积累差异,以12份豇豆材料作为研究对象,于镉污染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幼苗期的豇豆材料HF1013-25-2-1-1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豇豆材料,镉含量也较高,7104地上部分生物量最低,镉含量最高,其他豇豆材料地上部分生物量处于HF1013-25-2-1-1与7104之间。就成株豇豆而言,豆荚生物量较高的前4个豇豆材料按生物量高低的顺序分别是:FA黑黑-3-1-青荚>15279>17300>HF1013-25-2-1-1,豆荚生物量最低的豇豆材料为15282-1,其他材料的生物量处于FA黑黑-3-1-青荚和15282-1之间。7104的豆荚镉含量最低,除7104外,其余11份豇豆材料之间的豆荚镉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镉污染区域,可优先选择豆荚生物量高且镉含量低的FA黑黑-3-1-青荚、15279材料进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幼苗 豆荚 镉积累 镉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温度场及其传热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财芳 蒋秀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5-285,共11页
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采煤方法,可被用来开发深部煤层与矿井遗留的煤炭资源。当地下气化时,随着气化时间的推移,煤炭在煤层内部"燃烧"逐渐形成气化炉,炉内温度最高可达1200℃。从UCG过程中的放热反应出发... 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采煤方法,可被用来开发深部煤层与矿井遗留的煤炭资源。当地下气化时,随着气化时间的推移,煤炭在煤层内部"燃烧"逐渐形成气化炉,炉内温度最高可达1200℃。从UCG过程中的放热反应出发,综述了热量来源、温度场的变化及其传热特征等,总结了研究温度场的重要手段。分析认为,UCG是一个复杂的温热动态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和放热的可逆反应同时进行,导致了气化炉的温度场及其传热机制的复杂性。研究气化过程传热机制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模拟、试验监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4种,各自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其中,物理模拟的可操控性强,但是难以解决地层接触关系导致的接触热阻误差;试验监测能真实反映温度场等的变化情况,但是实际操作的经济性差;理论计算通过对气化过程的拆分,从理论角度定性定量了UCG的温度场特征,但理论计算难以考虑到温度渗流等对温度的影响;数值模拟借助计算机进行温度场的多场耦合,综合考虑了渗流、变形、温度等对传热的影响,但多场的物理耦合计算难度较大,且煤层及岩石的热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导致数值建模的计算难度增加,制约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综上所述,现有的UCG温度场的研究手段难以真实反映出气化炉的传热特征,各种研究方法只能研究特定情况下的温度变化,难以与实际情况结合。因此,基于现场试验数据,结合大型物理模拟试验与数值模拟手段,开展多物理场之间的耦合机理研究是后续煤炭地下气化的主要研究方向。另外,岩石热物理性质在高温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作用,也将是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多场耦合 岩石热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厂矿区雨汪区块地温-地压系统及其展布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秀明 吴财芳 +1 位作者 张二超 张莎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7,共6页
地层温度和压力是地底能量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为了查清雨汪区块地层温度和储层压力的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本文从老厂矿区雨汪区块的地温和地温梯度特征出发,结合储层压力和地应力的平面及垂向上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地质构造形迹的耦合... 地层温度和压力是地底能量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为了查清雨汪区块地层温度和储层压力的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本文从老厂矿区雨汪区块的地温和地温梯度特征出发,结合储层压力和地应力的平面及垂向上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地质构造形迹的耦合情况,分析研究区的储层地温-地压系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温场呈现南北分异特征,南部地温梯度>4℃/100 m,而北部为2~2.5℃/100 m,推测这可能与大型断层分布有关;雨汪区块属于中等-较高地应力区,造成煤系地层具有较高的储层压力,储层压力约在750 m深度处出现突然增加,推测可能与深部发育有较好的分隔层有关。综合分析认为,雨汪区块储层地温-地压系统的区域分布特征是地层、构造、水文等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厂矿区雨汪区块 地温 地温梯度 储层压力 地温-地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桃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彩芳 李红艳 +9 位作者 刘琴 廖明安 刘磊 吕秀兰 梁东 王进 夏惠 林立金 陈栋 涂美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9,共10页
【目的】探讨外源褪黑素对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早熟桃‘早蜜’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对其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测定了桃果实成熟期的新梢生长量、生理状况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50~150μmol·L^-1的褪黑素处... 【目的】探讨外源褪黑素对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早熟桃‘早蜜’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对其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测定了桃果实成熟期的新梢生长量、生理状况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50~150μmol·L^-1的褪黑素处理能促进桃新梢的生长,增加其茎长和茎粗。150μmol·L^-1褪黑素提高了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其余处理较对照有所降低;50~100μmol·L^-1褪黑素提高了桃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余处理较对照有所降低。褪黑素提高了桃果实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抗坏血酸过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100~150μmol·L^-1褪黑素增加了桃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降低了果实硬度,提高了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降低了葡萄糖含量。【结论】褪黑素能够促进桃生长、改善桃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生长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煤层气开发技术及先导性试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晗森 秦勇 +6 位作者 陆小霞 吴财芳 张平 王海侨 杨兆彪 程璐 马腾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4,共13页
“十三五”期间,针对滇东黔西地区构造复杂、地应力变化大、煤层多且薄、煤体结构复杂、煤系地层弱含水等特点,以及由此导致的甜点区较难确定、叠置含气系统不易划分、地层易塌易漏、改造效果差、排采时效低等技术难题,开展了系统攻关研... “十三五”期间,针对滇东黔西地区构造复杂、地应力变化大、煤层多且薄、煤体结构复杂、煤系地层弱含水等特点,以及由此导致的甜点区较难确定、叠置含气系统不易划分、地层易塌易漏、改造效果差、排采时效低等技术难题,开展了系统攻关研究,取得了如下进展。构建了适用于多煤层的煤层气开发甜点选区选段技术,指导了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有利区优选;形成了动静态集成分析的合采产层组优选与适应性开发技术;研发了高封堵易返排强防塌无固相钻井液和强胶结低伤害固井液体系,建立了适用于易塌易漏地层钻完井及储层保护技术;基于分形盒维数的岩石力学研究方法,形成了4项直井压裂改造技术;建立了弱含水多煤层合采流动模型,提出了三段三控合排全过程管控优化模式。基于上述技术,在滇东黔西地区优选有利区5个、甜点区5个,提出井位44口,提交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00亿m^(3)。先导区多煤层合采平均日产气量达1000 m^(3),单井最高日产气量达6000 m^(3),实现工业化气流目标取得突破,为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 多薄煤层 叠置含气系统 甜点选区选段技术 易塌易漏 储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恩洪地区地应力场特征及对煤储层渗透性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浩然 鞠玮 +3 位作者 周阳 姜波 吴财芳 李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4-193,共10页
现今地应力场影响煤储层渗透率以及水力压裂裂缝的形成和扩展,在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我国滇东恩洪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目前该区现今地应力研究程度较低,限制着煤层气的高效开发。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研究区实测地应力参数综... 现今地应力场影响煤储层渗透率以及水力压裂裂缝的形成和扩展,在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我国滇东恩洪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目前该区现今地应力研究程度较低,限制着煤层气的高效开发。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研究区实测地应力参数综合分析基础上,选取区内稳定分布的上二叠统宣威组C16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部煤储层为走滑型应力机制,深部转变为正断型应力机制。恩洪地区宣威组C16号煤层最大主应力为11.0~38.9 MPa,其中西南部应力较高,北部和东南部应力较低。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受构造影响,断层及褶皱发育区应力对比周围区域较小,不同性质的断层以及褶皱对应力的影响不同。现今地应力及其机制影响煤储层渗透率,有效应力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不显著,应力机制对煤储层渗透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洪地区 地应力场 渗透率 应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构造与演化控制下煤层气富集高产典型模式 被引量:6
20
作者 琚宜文 乔鹏 +11 位作者 卫明明 李鑫 徐凤银 冯国瑞 李勇 吴财芳 曹运兴 李国富 韩玉明 李振 芦志刚 姜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共12页
煤层气勘探开发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解决煤矿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意义重大。结合我国区域构造与演化过程及煤层气地质条件,将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划分为4种主要类型:构造简单裂隙系统、褶皱系统(较浅向斜轴部、褶皱翼部、次级构造高部位... 煤层气勘探开发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解决煤矿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意义重大。结合我国区域构造与演化过程及煤层气地质条件,将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划分为4种主要类型:构造简单裂隙系统、褶皱系统(较浅向斜轴部、褶皱翼部、次级构造高部位)、冲断构造系统(褶皱冲断带、高陡冲断构造)和构造叠加系统模式。其中,(1)构造简单裂隙系统模式发育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煤层气以深成热成因为主,也可受岩浆热接触作用影响,在裂隙中等发育区形成高产富集区。(2)褶皱系统模式中,较浅向斜轴部挤压应力利于煤层气保存从而富集产气;褶皱翼部压力分布均匀,封闭性较好,其含气量与渗透率匹配适中形成富集高产带;次级构造高部位模式主要是在构造作用下形成的伴生构造(背斜、鼻隆构造、断块等)高部位形成构造圈闭,生成“气顶”。(3)冲断构造系统模式中,褶皱冲断带模式中逆冲断层阻止了煤层气的逸散,在靠近逆冲断层的相对构造高点富集产气;高陡冲断构造模式发育在复杂断裂区,深部煤层气在一定温压作用下,解吸游离至上部地层,重新被吸附或部分仍呈游离状态而富集产气。(4)构造叠加系统模式形成于受多期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煤储层中,不同的应力方向和机制引起的构造叠加使含气量和渗透率相匹配,煤层气富集且有一定产量。因此,区域构造特征控制着煤层气富集产气的每个模式,构造演化过程决定了富集产气的不同模式。这些富集产气模式对系统认识中国煤层气富集规律,指导“十四五”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高产模式 煤层气 区域构造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